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2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的护理

    作者:濮益琴;蒋秀美;赵攀花;洪鸣;李建勇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对供者的影响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供者采用G-CSF皮下注射3~5d,使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同时加强心身护理.结果32例供者均顺利完成PBSC动员和采集,所有供者采集总量均达到移植要求,不良反应较为轻微.结论良好的心身护理可以保证PBSC动员、采集的顺利完成.

  • 活体肝部分移植术中移植肝的灌洗和修整

    作者:史宪杰;窦科峰;李开宗;管文贤;高志清;付由池;岳树强;张新海;戴辉

    0 引言我院1997-06-30成功地进行国内首例血缘关系活体肝部分移植术、受体至今已健康存活9+mo[1]. 活体肝部分移植术在供肝的切取、灌洗和修整等部分与尸体全肝移植术有很多不同之处,作者就术中移植肝的灌洗和修整报告如下:

  • 供肾零点活检对中老年公民逝世器官捐献供肾的评价

    作者:李金锋;孙佳佳;丰贵文;尚文俊;庞新路;刘磊;谢红昌

    目的 探讨供肾零点活检对中老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的评价.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完成的112例公民逝世器官捐献供肾零点穿刺病理资料及供、受者临床资料,依据供者年龄以及零点肾活检Remuzzi评分分组:(1)供者年龄<50岁(0~3分)组58例;(2)年龄<50岁(4~6分)9例;(3)年龄≥50岁(0~3分)组35例;(4)年龄≥50岁(4~6分)组10例.比较各组受者早期移植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受者术后6个月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与肾小球硬化率、小动脉玻璃样变、动脉内膜纤维化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98、-0.416、-0.242,均P<0.05);小动脉玻璃样变(β=-0.249,P<0.05)、动脉内膜纤维化(β=-0.246,P<0.05)是术后6个月肾小球滤过率的独立相关因素.≥50岁(4~6分)组受者术后各时间点血肌酐高于其他3组(均P<0.05);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其他3组(均P<0.05).供者年龄≥50岁组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50岁组(P<0.05).术后6个月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血尿、蛋白尿的发生率4组的受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伴有中度组织学病变的中老年供肾术后早期的受者肾功能恢复相对较慢,同时应用中老年供肾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此类供肾的受者选择及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应当更为严谨.

  • 血缘与非血缘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凯;刘启发;范志平;孙竞;徐丹;魏永强;张钰;孟凡义

    目的 探讨血缘供者(RD)与非血缘供者(URD)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白血病的差异.方法 115例白血病患者接受HLA血清学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后1年内不同时间点患者的T细胞与B细胞重建情况.结果 接受骨髓移植的RD-HSCT和URD-HSCT组WBC>1.0×109/L分别为移植后(13.1±2.4)d、(16.3±3.0)d;PLT>20×109/L分别为移植后(14.9±6.6)d、(20.2±7.3)d,两组WBC和PLT重建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42);接受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RD-HSCT和URD-HSCT组WBC>1.0×109/L分别为(12.5±2.9)d、(13.1±4.1)d(P=0.488),PLT>20×109/L分别为(12.2±4.2)d、(15.7±7.1)d(P=0.020).移植后1、3、6、9、12个月CD4+ CD3+,1个月CD45RA+CD4+,3个月CD8+CD3+重建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Ⅱ~Ⅳ度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45.5%、52.3%;45.3%、63.2%;GVHD的病死率分别为6.1%、1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移植后复发率分别为18.2%、11.4%(P=0.424).两组移植后早期感染率分别为42.4%、47.7%(P=0.696).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8±6.9)%、(61.6±7.7)%(P=0.133),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2.3±6.9)%、(56.8±7.9)%(P=0.177).结论 URD-HSCT治疗白血病具有和RD-HSCT近似的疗效.

  • 中国Ⅲ类和Ⅰ类心脏死亡供体在肝移植应用中的近期效果

    作者:邓斐文;陈焕伟;甄作均;计勇;陈应军;王峰杰;李杰原;胡健垣;梁丽姬

    目的 总结中国Ⅲ类和Ⅰ类心脏死亡供体在肝移植应用中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4年6月在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的中国Ⅰ类心脏死亡捐献供体(DBD组)和Ⅲ类心脏死亡捐献供体(DBCD组)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DBD组和DBCD组分别有12例和21例受体,两组术前供、受体年龄、原发病、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供肝冷缺血时间、受体MELD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无肝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D组和DBCD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8.8个月和20个月,两组肝移植受体和移植物累积生存率均为100%,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早期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Ⅲ类心脏死亡供体(DBCD)肝移植能取得与中国Ⅰ类心脏死亡供体(DBD)肝移植一样的近期效果,详细的供体评估、规范的供体器官获取流程、缩短冷供肝缺血时间、保护供肝胆管周围微血管网、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和长期随访是提高中国Ⅲ类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受体生存率的关键.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器官获取的手术技巧

    作者:傅斌生;唐晖;易述红;李华;杨扬;陈规划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中供体器官切取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器官捐献的64例DCD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2例;年龄25 d~57岁,中位年龄31岁。脑部损伤供者42例,脑血管意外18例,脑部神经系统疾病4例。供者家属均签署器官捐献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所有供者均采用原位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快速灌注及肝肾联合快速切取分离的方法获取器官。结果所有器官切取手术均顺利完成,器官切取手术时间中位数为30(22~48)min。本组共获取64个肝脏、128个肾脏,分别成功用于肝移植58例、肾移植118例,肝肾联合移植2例;弃用器官12个,包括肝脏4个、肾脏8个。移植术后移植器官功能恢复良好,仅1例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结论在DCD器官切取手术中,快速灌注及肝肾联合快速切取法是保证高质量供体器官和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 低龄心脏停跳供者单个肾脏成人移植11例

    作者:袁清;张雷;王立明;曾力;周梅生;朱有华;李劲东;陈忠华

    目的 总结符合脑死亡诊断标准的低龄患儿心脏停跳后供肾应用于成人移植的处理经验.方法 心跳停止后单个供肾患儿6例,月龄49~106(75.35±22.8)个月,体质量16.6~37.8(23.9±8.4)kg.受者11例,平均年龄(28.2±7.9)岁,体质量(46.9±4.2)kg.单个供肾植入受者右侧髂窝.手术方法同成人尸肾移植.术中开始单/多克隆抗体加甲泼尼龙诱导治疗,术后常规环孢素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 受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其中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3例.术后移植肾增大明显,灌注后和移植后1周移植肾长径分别为(70.6±5.5)和(86.1±6.9)mm(P<0.001),之后移植肾持续缓慢增大,至术后12个月移植肾长径为(104.5±8.8)mm.平均随访时间(21.8±9.5)个月,1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结论 低龄心跳停止供者单个供肾植入低体重的成人受者,可以成功维持受者正常肾功能,1年人/肾存活率与成人尸肾移植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组织供者 肾移植
  • 心脏死亡供肝肝移植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志平;冷希圣;黄磊;王东;高杰;李照;高鹏骥;倪彦彬;朱继业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共实施23例心脏死亡捐献肝移植,对该组23例供者受者和此前连续完成23例不可控心脏死亡供肝肝移植供者受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CD供者和对照组供者年龄分别为21 ~ 73岁和22 ~ 4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986,P=0.000).DCD受者和对照组受者的年龄、性别、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癌、供受者血型相符、术前MELD(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D受者和对照组受者肝移植术后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峰值分别为(1 360±1 165) U/ml和(613±366) U/ml(t=7.914,P=0.007),AS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峰值分别为(4 241±3 705) U/ml和(1 235±1 049) U/ml(t=12.86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者的术中失血量、ICU停留时间和胆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D受者和对照组受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69.6%和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75,P=0.268).结论DCD供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较重,但受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率与不可控心脏死亡捐献肝移植相似.

  • 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早期细菌和真菌感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林健文;韩明;王小平;鞠卫强;赵强;陈茂根;巫林伟;陈颖华;王东平;马毅;胡安斌;朱晓峰;郭志勇;何晓顺

    目的对比分析公民身后器官捐献与传统司法途径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早期受体细菌和真菌感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移植受体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本中心实施的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脏供、受体(研究组)和司法途径来源器官捐献的肝移植受体病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受体术后细菌、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术后受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脏供体43例;研究组受体72例,对照组受体80例。研究组受体的细菌、真菌感染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7.2%vs 31.2%)(c2=4.071,P=0.044)。研究组受体术后1周内的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64.5%vs 38.2%)(c2=6.133,P=0.018)。供体捐献前感染和开放性创伤史是术后受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5、0.031)。4例疑似供体来源性受体感染,占研究组总感染例数的11.8%(4/34)。结论使用公民身后器官捐献来源器官的肝移植术后受体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传统司法途径来源,发生细菌感染的时间更早。供体器官捐献前存在感染和有开放性创伤是肝移植术后受体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 重庆市角膜捐献人群的现状分析

    作者:赵敏;李鸿;杨娟;徐智勇;彭俊超;王国坚

    目的研究重庆市角膜捐献人群的现状.方法 2001年5~12月抽样调查1 400位重庆市市民对角膜捐献的意识和态度、有关角膜捐献知识了解的程度及实际角膜捐献的参与性,并对其进行分析;1999年3月至2001年12月对1 278位身后捐献角膜志愿者的社会学资料进行分析和回访;1999年5月至2001年12月对37位已经捐献眼球者社会学及相关医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1 400份调查问卷中,回收问卷1 108份(79.14%),有效问卷1 072份(76.57%).其中506份(47.20%)愿意身后捐献角膜,672份(62.69%)支持捐献角膜,701份(65.39%)不知道重庆市已经建立了眼库,984份(91.79%)不知道如何办理角膜捐献手续,807份(75.28%)赞成尽快立法或制定地方性条例.1 010份自愿角膜捐献者的问卷中,332份(32.55%)表示只捐献角膜;967份愿意身后捐献角膜或器官问卷中,875份(90.49%)不愿意现在即办理捐献手续.(2)1 278位角膜捐献志愿者:男性550人,女性728人.791人(61.89%)年龄≤30岁.学生、教师、医务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及文职人员共937人(73.16%),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24人(64.48%).(3)37例已捐献眼球者:年龄20~88岁,多数因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而致死;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22人(59%),大专以上者4人(11%);捐献的角膜临床应用率为73%.结论 (1)重庆市已存在相当数量角膜志愿捐献的人群,年龄、文化程度不是角膜捐献意识和行为的决定因素;(2)实际角膜捐献率较低;(3)加快角膜捐献立法的进程.

  • 重视角膜移植手术的供体材料问题

    作者:潘志强;梁庆丰

    角膜移植是角膜盲治疗的重要手段。角膜移植手术方式的进步、眼库的建设和发展以及供体材料的合理使用,是提高角膜病治疗效果、减少角膜盲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成分角膜移植手术技术的推广、眼库专业化建设以及角膜移植手术供体植片准备3个方面,对角膜移植手术的供体材料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供同行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6,52:641-643)

  • KIR3DL1基因在92例造血干细胞供者中的表达

    作者:张静;王苗;鲍晓晶;吴小津;周惠芬;张环环;吴德沛;何军

    目的 研究造血干细胞供者NK细胞表面的KIR3DL1表达水平.方法 对92例造血干细胞供者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基因测序法进行KIR和HLA基因分型,流式细胞术检测KIR3 DL1的表达,并分析不同KIR基因型、单倍型、KIR/HLA受配体模式组KIR3 DL1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92例供者中KIR-A/A、Bx1、Bx2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6.74% (43/92)、18.48%(17/92)、9.78%(9/92);KIR-A、B1、B2、B3单体型频率分别为70.33%(128/182)、10.99%(20/182)、7.14%(13/182)、4.39%(8/182);KIR3DL1识别HLA-BW4/BW4、HLA-BW4/BW6、HLA-BW6/BW6配体的频率分别为13.79%、67.81%、18.39% (P<0.001).在基因型KIR-A/A、KIR-A/B、KIR-B/B组KIR3DL1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18.77%(3.11%~49.24%)、13.14%(1.70%~63.32%)、0.37%(0.20%~2.6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R-A/A组KIR3DL1的中位表达水平高于KIR-Bx基因型且着丝粒端2DL2阴性组[11.20%(3.50%~36.08%)] (P=0.019).KIR3DL1识别HLA-BW4/BW4纯合和HLA-BW4/BW6杂合组KIR3DL1中位表达水平[17.61%(1.40%~49.24%)]高于HLA-BW6/BW6纯合不识别组[10.60%(3.50%~18.56%)] (P=0.006).结论 KIR3 DL1的表达水平在不同KIR基因型、单倍型以及不同HLA配体组中均存在差异.

  •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对166名健康供者外周血细胞计数的近期影响

    作者:郑龑龙;周梦;谢万灼;周德;李黎;朱晶晶;朱丽霞;杨秀娣;罗依

    目的 探讨连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供者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以及供者对连续采集的耐受性.方法 166名于2013至2014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捐献PBSC的亲缘异基因供者,男86名,女80名,中位年龄40.5 (15.0~60.0)岁.动员方案为G-CSF 5~10 μg·kg-1·d-1皮下注射至采集结束.于PBSC动员前、采集前、采集1次及2次后检测供者外周血以及采集物中WBC、PLT、HGB.结果 连续2次PBSC采集后供者外周血HGB中位数由145(94~181)g/L降至138 (93~167) g/L (P<0.05),PLT中位数由231 (105~490)×109/L降至95(39~210)×109/L (P<0.05),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物中HGB与供者外周血HGB降幅呈低度正相关(r=0.297,P=0.017),采集物中PLT与供者外周血PLT降幅高度相关(r=0.719,P<0.001).不同年龄组供者在PBSC采集后的HGB降幅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重指数供者在PBSC采集1次及2次后外周血HGB降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体重指数<18.5 kg/m2的偏瘦组供者HGB下降明显(P<0.05).结论 健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供者在连续PBSC采集过程中HGB轻度下降,对于偏瘦供者应调整采集参数以保证安全.采集PBSC会使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增加,减少的程度与年龄及体重指数无关,且均可耐受.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情况对受体肝脏移植术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影响研究

    作者:方大正;胡伟;张波

    背景 近年来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探讨影响肝脏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高危因素成为热点,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受体术前情况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研究供体术前情况对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变化的影响,为受体肝脏移植术后病情恢复提供新的思路.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术前情况对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DCD肝脏移植供体25例,收集供体的性别、年龄、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术前血清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计数(WBC)及血红蛋白(Hb)〕和受体肝脏移植术前、术后MELD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男性供体19例、女性供体6例,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下降速度分别为(2.80±1.32)%和(1.40±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6,P=0.021);供体年龄<45岁15例,≥45岁10例,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下降速度分别为(2.73±1.26)%和(2.07±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0,P=0.242);供体ICU治疗时间<5 d 3例,5~10 d 14例,>10 d 8例,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下降速度分别为(2.30±1.38)%、(2.85±0.85)%、(2.94±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7,P=0.516).供体年龄、ICU治疗时间、术前AST、DBiL、WBC、Hb水平、受体肝脏移植术前MELD评分与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下降速度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0.344,P=0.093;r=-0.294,P=0.154;r=-0.271,P=0.090;r=-0.181,P=0.386;r=-0.310,P=0.096;r=-0.205,P=0.325;r=-0.219,P=0.294).供体术前ALT、TBiL水平与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下降速度呈负相关(r=-0.301,P=0.044;r=-0.372,P=0.012).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供体术前ALT、AST、TBiL水平与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下降速度相关(P<0.05).结论 DCD供体术前ALT、AST、TBiT水平越高,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下降速度越低,患者恢复越慢.DCD供体术前ALT、AST、TBiT水平是肝脏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

  • 肝肾器官移植供体切取及修整实践

    作者:戴新;石炳毅;金海龙

    目的:供体切取技术是器官移植的重要步骤,拟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较为合理的供体切取及修整方法,以供参考.方法:①实验对象:2000-01/2006-12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共完成无心跳肝肾供体切取100例,手术过程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采用原位肝肾分开切取24例,原位腹主动脉、门静脉双路灌注肝肾联合快速切取法切取供肝肾76例.②实验方法:对门静脉插管灌注方式进行改进,采用盆腔内引流,供肝修整顺序为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胆道;供肾修整顺序为输尿管、肾动脉、肾静脉.③实验评估:术中观察器官色泽、张力及完整度,并记录手术操作时间.结果:①全组供体平均热缺血时间为5 min;切取时间:肝肾分取平均为肝12 min、肾5 min,联合切取平均为15 min;保存时间平均为8 h.②全组供体均成功移植.结论:本组开展的肝肾切取与修整技术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逐步改进,形成了在插管、引流、手术、灌注、修整等多方面具有特点的一套方法,其大特点是快速、实用,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 双侧供肾大鼠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沙丹;靳风烁;李黔生;朱方强;聂志林;霍文谦

    目的:大鼠肾移植动物模型是免疫和移植相关研究的重要实验工具,但即往的大鼠肾移植模型大多以单侧肾脏为供肾,手术时间较长,实验经济性不高.拟建立双侧供肾大鼠肾移植模型,并进行改良,以期缩短手术时间及实验费用.方法:①实验于2007-05/08于大坪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方法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②共选用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双侧供肾组Wistar供体大鼠18只,SD受体大鼠36只,采用原位低温灌洗,同时取供者双肾作为供肾;单侧供肾组Wistar供体大鼠18只,SD受体大鼠18只,取供者左侧肾脏为供肾.③以硬膜外导管为支架行供肾静脉与受者肾静脉端端吻合,供肾动脉带腹主脉瓣与受者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供肾输尿管膀胱瓣与受者的膀胱吻合.受者术中预置右侧肾脏血管体外结扎线,术后3 d结扎.④术后1,5,7 d由受体大鼠尾静脉分别抽取静脉血1 mL测肌酐.结果:①双侧供肾组手术成功率为91.7%,大鼠死亡的原因主要为血管吻合口出血、感染、休克、血栓形成以及膀胱漏尿致弥漫性腹膜炎等;单侧供肾组手术成功率为88.9%.②除取肾时间外两组其余手术耗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两组受体大鼠组内比较术后血肌酐含量均持续升高(P < 0.0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双侧供肾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建立方法可靠、稳定,并能降低实验成本,缩短手术时间.

  • 特异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老年供体肺保存的干预

    作者:魏以桢;吴清玉

    目的:利用大鼠离体肺再灌注模型,应用特异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在器官摘取及保存期处理老年大鼠供体肺,观察其对老年供体肺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0/12在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实验外科完成.①实验分组及方法:选用20周龄SD大鼠24只及SD老年大鼠12只,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6只年轻大鼠→6只年轻大鼠),建立大鼠离体肺再灌注模型,低钾右旋糖酐液灌洗后摘取心肺器官,4℃恒温冰箱中保存12 h后取出,以5 mL/min流量再灌注60 min.老年大鼠供体常规保存组(6只老年大鼠→6只年轻大鼠),按其体质量配相应灌洗液量,余同对照组.米力农处理老年大鼠供体组(6只老年大鼠→6只年轻大鼠),供体肺灌洗液及保存液中含有666 μg/L米力农,余同老年大鼠供体常规保存组.②实验评估:观察各组大鼠供体肺流出血氧分压、平均肺动脉压、肺气道压力动态变化及再灌注后供体肺湿干比、肺组织丙二醛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3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老年大鼠供体常规保存组大鼠各时间段供体肺的流出血氧分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肺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40 min和60 min时的肺气道压力高于对照组(P<0.05).而米力农处理老年大鼠供体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老年大鼠供体常规保存组再灌注后供体肺湿干比、肺组织丙二醛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米力农处理老年大鼠供体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特异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药物处理老年供体肺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改善移植后早期老年供体肺功能.

  • 供肝冷保存再灌注过程中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及枯否细胞损伤的比较

    作者:宋燕;孙振涛;张弓;李捷;郑守华;张水军

    目的:冷保存及再灌注损伤是决定移植物功能及受者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与供肝冷保存再灌注过程中枯否细胞的活化及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模型,比较不同冷保存再灌注时间下供肝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及枯否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①实验于2005-12/2006-12在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实验室完成,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选用Wistar大鼠63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取7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另外56只平分为供体组与受体组,两两配对后再分为供肝冷保存3 h,6 h,8 h和12 h组(每组供、受体各7只).各冷保存组用4 ℃ Euro-collins液灌注和保存供肝,之后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③于受体门脉复流后15,30,60 min检测各组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损伤指标血清透明质酸、枯否细胞激活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及肝细胞损伤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观察受体门脉复流后60 min移植肝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及枯否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63只大鼠均顺利完成模型建立,术中无异常死亡.①各冷保存组在门脉复流后15,30,60 min血清透明质酸、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并且随冷保存时间延长依次升高.②各冷保存组在门脉复流后15 min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门脉复流30 min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③冷保存3 h及6 h组肝细胞结构基本正常,冷保存8及12 h组出现结构变化;而各冷保存组中,肝窦内皮细胞均有损伤并较肝细胞为重,枯否细胞均有激活表现.结论:供肝冷保存再灌注过程中,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及枯否细胞的激活明显早于并重于肝细胞损伤.

  • 活体肾移植供、受者46例生活质量调查

    作者:韩澍;闵敏;赵闻雨;王立明

    背景:如何能让肾移植供、受者在术前尽量避免心理顾虑,同时在术后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了解供、受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非常必要.目的:调查分析活体肾移植术后供、受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设计、时间及地点:问卷调查,于1999-09/2007-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对象:选择在解放军第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活体肾移植术后长期随访的供、受者46对,手术均获成功;供者身体健康均无明显肾功能异常,受者移植肾功能正常.手术时间为4个月~9年.方法:取得同意后采用由作者一对一提问和填写问卷,供、受者回答的形式.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健康调查简表评价46对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生活质量,并分别与国内常模、同期血液透析患者比较;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供、受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结果:①受者肾移植术后健康调查简表评分除在社会功能领域与血液透析患者无明显差异外,其他领域均高于血液透析患者(P<0.05);6名受者术后存在轻度焦虑症状.②供者与国内常模在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及情感职能领域均无显著差异,但活力及心理健康领域评分明显高于常模(P<0.05);供者均无焦虑障碍.结论:术前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术后定期随访,活体肾移植供、受者可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 大学生对人体器官捐献态度与认知的调查

    作者:吴洪艳

    背景: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各个领域作用的发挥,在校大学生对人体器官捐献这一新兴社会救助行为的态度与认知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整个社会对器官移植事业的态度与认知.目的:调查大学生对人体器官捐献的态度与认知.设计、时间及地点:调查分析于2008-03在内江师范学院和江南大学完成.对象:选取606名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方法:用包含2个问题的开放式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采用统一编码进行内容分析,以频数及其百分比作为统计指标.问题有2个:①您是否赞成尸体器官捐献?②您足否赞成健康人捐献身体器官?主要观察指标:大学生是否赞成尸体器官捐献与活体器官捐献,赞成或不赞成的理由.结果:606份问卷全部收回.①对于尸体器官捐献,赞成的有819人次,反对的仅77人次.绝大多数大学生赞成尸体器官捐献,从伦理道德角度认知的大学生多,然后依次是效用、心理、公平的角度.②对于活体器官捐献,赞成的仅448人次,反对的达392人次.从效用与伦理道德角度认知的大学生赞成的占多数;从心理角度认知的所有大学生均持否定观点:从公平与其他角度进行认知的大学生持否定观点的也更多.结论:①活体器官捐献使大学生处于严重的道德与心理焦虑中.②大学生认为活体器官捐献的代价较大,效用有待提高.③大学生认为活体器官捐献对健康人不公平.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⑤部分大学生存在的传统伦理道德阻碍了其对器官捐献的接受.⑥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延续与追求完美的心理.

6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