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彩色超声技术在膀胱疾病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作者:侯爱勤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膀胱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48例膀胱疾病患者的声像图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膀胱肿瘤15例,膀胱结石18例,膀胱炎8例,膀胱憩室4例,膀胱凝血块3例.彩色超声对膀胱疾病的诊断符合率100%.结论:彩超对膀胱疾病的诊断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对患者无创伤无痛苦,诊断准确率高,是膀胱疾病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电针干预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的影响

    作者:易伟民;李建军;陆晓楣;金丽玲;潘爱珍;邹燕琴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组,各5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尿管和膀胱冲洗,第8天起每天用TDP照射腹部30 min,连续5天.电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于术后第8天一第12天采用电针治疗,穴取三阴交、足三里、外关、水道、归来等.比较2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时间、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和住院天数.结果:电针组术后第14天膀胱功能恢复、尿潴留、尿失禁人数分别为51例(51/55)、4例(4/55)、O例,第28天分别为53例(53/55)、2例(2/55)、0例;常规组第14天分别为27例(27/55)、25例(25/55)、3例(3/55),第28天分别为43例(43/55)、11例(11/55)、1例(1/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4天膀胱功能恢复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平均尿流率比较,电针组均优于常规组(P<0.01或P<0.05);电针组术后住院天数为(21.1±3.3)天,常规组为(25.5±3.5)天,电针组明显短于常规组(P<0.01).结论:电针疗法可以促进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的及早恢复,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有益于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和缩短住院天数.

  • 超声诊断膀胱疾病的价值

    作者:金敏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膀胱疾病的价值. 方法回顾和总结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膀胱疾病154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膀胱镜检查和病理证实. 结果膀胱结石95例,膀胱肿瘤49例,膀胱炎5例,膀胱异物2例,膀胱憩室3例,阳性诊断率为100%. 结论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便、价廉等特点,膀胱疾病阳性诊断率和诊断符合率高,可作为检查膀胱疾病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超声 膀胱疾病
  • 膀胱非肿瘤疾病的超声诊断研究

    作者:求钦军

    目的:探讨超声对膀胱非肿瘤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90例膀胱非肿瘤疾病,结合超声与膀胱镜、手术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比较.结果:90例中,单纯膀胱结石38例;结石伴前列腺肥大16例;结石伴右侧输尿管口囊肿1例;膀胱异物5例;膀胱憩室7例;膀胱自发性破裂1例;膀胱结核2例;膀胱血块4例;膀胱炎16例.结论:超声对膀胱非肿瘤疾病的诊断是一种实用、简便、理想的检查方法.

  • 超声诊断膀胱疾病误诊5例报告

    作者:鲍黔;许惠萍

    本文报告超声误将膀胱脓苔诊断为膀胱肿瘤5例,其中膀胱左侧脓苔3例,右侧脓苔2例,报道如下.

  • 胎儿膀胱流出道梗阻1例分析

    作者:冯运芝;王荣芹

    对胎儿膀胱流出道梗阻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8岁.孕40周,足月妊娠来我院产前常规体检,彩超所见:胎儿头位,双顶径92 mm,颅骨光环光整,脊柱排列整齐,股骨长径65 mm,胎心规律,四腔心存在,心率约132次/min,于胎儿颈部可见一"U"型压迹,CDFI:胎儿颈部见彩色花环血流号.

    关键词: 膀胱疾病 胎儿疾病
  • 膀胱多发巨大憩室1例分析

    作者:张柏林

    对膀胱多发巨大憩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56岁.主因排尿困难3 a余,伴尿频、尿急、尿痛3个月余,每次排尿后有排不净感,不久需第2次排尿来诊.膀胱造影示:正常膀胱明显缩小,边缘毛糙,其周围可见2个大憩室,1个小憩室,大小分别为7 cm×8 cm、6 cm×5 cm、2.0 cm×2.5 cm.憩室边缘光滑.注入造影后即刻点片膀胱的密度稍高于膀胱内憩室的密度(图1).X线诊断:膀胱多发憩室.考虑:膀胱炎.术中所见:膀胱壁及黏膜明显增厚,未见溃疡、息肉及肿块膀胱后方可见3个菲薄囊状物,内充满尿液,与膀胱壁有瘘管相连.双侧输尿管开口于真膀胱内.病理诊断:嗜酸性膀胱炎,膀胱憩室.

  • 膀胱异物误诊为畸胎瘤1例

    作者:钟传华;田源;张洋;汪柏林

    1 病例简介男,35岁.主诉:肉眼血尿伴尿痛1年,加重2个月.患者1年前出现终末肉眼血尿,色鲜红,无血凝块,伴尿痛,无尿频、尿急,无发热,服用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后肉眼血尿消失,尿痛症状缓解.患者2个月前尿痛疼症状加重.病程中曾由尿道排出骨质样物质.院外B超提示膀胱多发结石,腹部CT平扫检查示膀胱左前部混杂密度影(图1A).本院盆腔CT增强扫描见图1B.诊断:膀胱腔内病变:结石?畸胎瘤待排.

  • 多沙唑嗪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剂治疗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海填;李益坚;王荫槐;易路

    目的 观察多沙唑嗪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剂治疗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实验设计,将入选的200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50例)于手术后即刻肛门塞双氯芬酸钠栓剂100 mg,每12h1次,麻醉清醒后口服多沙唑嗪4 mg/d;B组(50例)术后即刻肛门塞双氯芬酸钠栓剂100 mg,每12h1次;C组(50例)术后麻醉清醒后口服多沙唑嗪4 mg/d;D组(50例)术后不予预防性应用双氯芬酸钠栓剂及多沙唑嗪,均为手术后3d停药. 结果 A组术后每天平均膀胱痉挛次数[第1天:(0.47±0.18)次;第2天:(0.35±0.16)次;第3天:(0.30±0.20)次]、膀胱痉挛平均持续时间[第1天:(3.2±1.5)min;第2天:(2.1±1.3)min;第3天:(1.4±1.2)min]、膀胱持续冲洗液转淡时间(1.5±0.3)d、拔除导尿管时间(4.0±0.5)d与D组比较均少和短,均P<0.05.B组、C组的各组分别与D组相比较也均少和短,均P<0.05. 结论 多沙唑嗪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剂治疗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具有良好的效果.

  • 膀胱疾病的干细胞疗法:进展及展望

    作者:倪雪峰

    目前,在膀胱功能障碍和组织工程学领域,膀胱疾病的干细胞疗法尚处于试验阶段.Nishijima等报道膀胱内注射骨髓细胞(没有检测干细胞数量)可使膀胱下尿路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lllc-tion,BOO)大鼠的膀胱恢复收缩功能.更新的研究(Huang等)提出膀胱内或静脉注射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可以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大鼠模型的尿动力学参数.

  • 1次性成人尿垫的妙用

    作者:丁美玲

    患有前列腺及膀胱疾病的患者,在术后留置导尿期间,常常会出现尿道出血或溢尿的症状,常将裤子及盖被弄脏、弄湿,护士就要及时为患者更换,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使用1次性成人尿垫可以防止裤子及盖被弄脏、弄湿,便于随时更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部分胃体-窦部代膀胱术的临床应用及长期随访

    作者:刘云飞;胡礼泉;郑新民;李世文

    目的探讨部分胃体-窦部代膀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代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膀胱镜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9岁,平均55岁.原发病为膀胱癌24例,结核性膀胱挛缩6例.结果术后新膀胱贮尿功能良好,患者经尿道排尿,膀胱容量280~580 ml,平均385 ml;大尿道压20~60 cm H2O,平均49 cm H2O;充盈期膀胱压5~15 cm H2O,平均12 cm H2O;大膀胱压35~65 cm H2O,平均55cm H2O;排尿期大膀胱压28~60 cm H2O,平均46 cm H2O;大尿流率10~28 ml/s,平均18 ml/s;剩余尿量5~85 ml,平均20 ml.随访9个月~24年,平均8.2年,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无输尿管返流,无尿失禁及肾功能损害.4例出现会阴部、膀胱区疼痛;5例出现遗尿,术后3~6个月逐渐缓解;1例因膀胱结石再次手术.术后3.5年膀胱肿瘤复发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论部分胃体-窦部代膀胱术后并发症少,相关生理指标接近正常.

  • 硝苯甲氧乙基异丙啶治疗不稳定膀胱的疗效分析

    作者:叶利洪;陈永良;马国锋;蒋茂荣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滞剂尼莫通治疗不稳定膀胱的疗效. 方法采用硝苯甲氧乙基异丙啶(尼莫通)微泵静脉输注方法治疗不稳定膀胱81例,其中开放前列腺摘除术后27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48例,膀胱部分切除术后4例,膀胱肿瘤旷置术后2例. 结果根据临床症状评分显示有效率96.3%,膀胱初感尿量及大容量均明显增加、膀胱内压明显降低. 结论尼莫通对不稳定膀胱治疗作用强烈、确切,对顽固性、难治性膀胱痉挛痛有独特疗效.

  • 三维超声在膀胱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詹维伟;杜刚;衡伟;朱瑞霞;吐尼莎·艾沙

    目的评估三维超声诊断膀胱疾病的临床价值 . 方法采用Voluson 530-D型超声诊断仪检查21例膀胱疾病患者.先用二维超声对膀胱病变进行观察,再用三维超声确定重建区,作三维重建分析. 结果 21例膀胱疾病的三维图像立体感强,形态逼真,定位准确.病变内部结构、膀胱壁浸润及周围转移情况显像清晰. 结论三维超声能清晰地显示膀胱疾病的形态特点和内部结构,为诊断膀胱疾病提供可靠的信息.

  • 糖尿病膀胱尿动力学及逼尿肌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东文;双卫兵;吴博威

    目的探讨糖尿病膀胱尿动力学变化与逼尿肌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糖尿病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早期组(病史<8年)和进展期组(病史>12年),分别测定初尿意的膀胱容量、大膀胱容量、大自由尿流率、PQmax、剩余尿量.并结合2型糖尿病(T2DM)大鼠与正常大鼠的离体逼尿肌肌条实验,分析实验鼠发病6周和18周的逼尿肌兴奋性、大收缩力和平均收缩力变化.结果临床资料显示29例(41%)表现为低顺应性膀胱,28例(40%)膀胱感觉减退,30例(43%)排尿期逼尿肌压力减退,22例(31%)剩余尿量超过150 ml,10例(14%)逼尿肌不稳定,6例(9%)不能自行排尿.患者膀胱灌注过程中产生初尿意的灌注容量(203.25±107.53)ml(125~630 ml),大膀胱容量(428.09±227.89)ml(220~1350 ml).大自由尿流率(10.70±3.27)ml/min,剩余尿量(100.57±108.08)ml,早期组患者产生初尿意的膀胱容量增加为(151.67±24.07)ml,进展期患者初尿意的膀胱容量增加为(268.16±13.90)ml,大膀胱容量(592.97±252.51)ml,大自由尿流率(8.61±2.04)ml/min,PQmax(33.16±19.81)cm H2O(1 cmH2O=0.098 kPa),剩余尿增加至(169.03±137.25)ml.动物实验发现T2DM大鼠逼尿肌的张力阈值为(0.72±0.33)g,显著高于对照组(0.32±0.18)g,F=59.63,P<0.0001;大逼尿肌收缩力T2DM组(0.08±0.04)g,较对照组(0.11±0.05)g降低(F=7.47,P<0.01);平均收缩力T2DM组(0.06±0.02)g,较对照组(0.07±0.03)g明显降低(F=5.71,P<0.05).随着实验动物发病时间延长,T2DM大鼠逼尿肌张力阈值呈现增高趋势,而逼尿肌大及平均收缩力均降低.结论根据临床及动物实验结果推测,早期糖尿病患者膀胱感觉减退可能是逼尿肌兴奋性降低的缘故.进展期膀胱感觉进一步减退、大膀胱容量显著增大、大自由尿流率降低、排尿期大尿流时的逼尿肌压力降低、剩余尿量显著增多等一系列尿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在逼尿肌兴奋性改变的基础上出现逼尿肌收缩力降低的结果.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糖尿病膀胱病变中的作用

    作者:姜元军;周泓旭;杨春明;宫大鑫;孙志熙;孔垂泽

    目的 探讨大鼠糖尿病膀胱病变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多尿组和糖尿病组,每组12只.采用尿动力学方法对大鼠膀胱容量、单次排尿量、膀胱内大压力、残尿壁和排尿率等指标进行评价,应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大鼠膀胱组织中eNOS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其与膀胱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6周时正常组大鼠大膀胱容量、单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分别为(0.75±0.04)、(0.70±0.02)和(0.06±0.00)ml,多尿组分别为(1.62±0.15)、(1.52±0.30)和(0.11±0.01)ml,糖尿病组分别为(2.29±0.16)、(2.06±0.25)和(0.23±0.01)ml,与正常组和多尿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时正常组上述指标分别为(0.86±0.06)、(0.80±0.04)和(0.07±0.00)ml,多尿组分别为(1.93±0.10)、(1.77±0.11)和(0.13±0.02)ml,糖尿病组分别为(2.65±0.26)、(2.09±0.21)和(0.56±0.06)ml,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与6周时相比,各指标增加,其中残余尿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周时3组排尿率分别为(93.3±2.1)%、(93.2±2.7)%和(90.0±2.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分别为(93.1±2.2)%、(93.8±3.2)%和(78.1±2.6)%,糖尿病组小于其他2组(P<0.05).各组膀胱内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膀胱压力曲线出现压力小波动,曲线不规则.6周时各组膀胱组织中eNOSmRNA表达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81±0.12、0.90±0.12和1.98±0.16,糖尿病组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时为0.87±0.17、1.05±0.11和2.89±0.23,糖尿病组与6周时相比增加(P<0.01).6周时各组eNOS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98±0.12、0.93±0.14和2.28±0.16,糖尿病组高于其他2组(P<0.01);12周时为1.03±0.13、1.14±0.11和3.12±0.20,糖尿病组与6周时相比增加(P<0.01).糖尿病组大鼠膀胱eNOS蛋白表达强度与排尿率旱负相关(r=-0.669,P<0.01).结论 膀胱组织中eNOS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膀胱病变的发生发展.

  • 腹腔镜下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低顺应性膀胱的初步临床结果

    作者:祁小龙;徐智慧;刘锋;张大宏

    目的 探讨腹腔镜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低顺应性膀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6例接受腹腔镜下回肠膀胱扩大术式治疗的高反射、低顺应性膀胱患者的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2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22 ~ 62岁,平均35.8岁.其中脊髓损伤15例,脊髓发育不良4例,泌尿系统结核3例.病程1 ~15年,平均8.5年.对术中、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观察评价,对术前、术后3、6、12、18、24、36个月患者的血肌酐水平、肾积水情况、肾小球滤过率及尿流动力学检查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 ~ 150 min,平均(105±17) min,术中出血量60 ~ 150 ml,平均(90±26)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5d,平均(2.5±0.7)d,术后住院时间11 ~20 d,平均(15 ±4)d,术后均未发生回肠吻合口瘘、肠梗阻、严重腹腔感染或败血症等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6 ~36个月,平均16.5个月,17例患者随访超过12个月.患者膀胱安全容量由术前的(103±38)ml增至术后末次随访的(405±46)ml (F=381.7,P=0.000),膀胱顺应性由术前的(10±3)cmH2O(1 cmH2O=0.098 kPa)增至末次随访的(38±4)cmH2O(F=678.1,P=0.000),末次随访时充盈期末膀胱内平均压力为(16±6) cmH2O,较术前的(45±16)cmH2O明显降低(F=221.5,P=0.000),血肌酐水平从术前的(184±32) μmol/L降至末次随访的(120±28)μmol/L(F=189.1,P=0.000),总肾小球滤过率从术前的(40±26)ml-1·min-1·1.73 m-2升至末次随访的(66±32)ml-1·min-1· 1.73 m-2(F=137.7,P=0.000).3例泌尿系统结核膀胱挛缩患者的大尿流率明显增加,残余尿量有所减少,另有4例女性患者术后恢复自行排尿.结论 腹腔镜下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低顺应性膀胱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可明显改善术后膀胱功能,有效改善和保护患者的上尿路功能.

  • 肾上腺素能β受体在人膀胱逼尿肌中作用的年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刚;郑晓华;李凯;李振华;罗小东;刘屹立;王平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能β受体与人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的年龄相关性. 方法采用细胞功能试验、放射性配基结合及RT-PCR法检测肾上腺素能β受体在老年人逼尿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对逼尿肌收缩的影响,并以青年人的膀胱逼尿肌标本作为对照. 结果对照组和老年组之间KCl诱导的逼尿肌收缩程度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对异丙肾上腺素、BRL37344(选择性β3受体激动剂)和forskolin(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的反应性分别下降了15.0%、17.6%和12.6%,异丙肾上腺素和BRL37344的pD2(-lgEC50)值也显著降低;随年龄增加逼尿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大结合部位显著下降,但平衡解离常数却无明显差别. 结论老年人膀胱平滑肌存在对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反应性下降,这可能是造成老年人膀胱顺应性减退的原因.受体密度的降低和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下降导致的cAMP合成减少可能是造成肾上腺素能β受体反应性下降的分子基础.

  • 逆行性膀胱增强CT扫描与顺行性增强CT扫描的ROC曲线比较分析

    作者:修有成;王晓峰;王义;张诚;王秀梅

    目的比较分析逆行性膀胱增强CT扫描与顺行性膀胱增强CT的关系. 方法逆行性膀胱增强CT 80例,顺行性膀胱CT 50例.研究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诊断分析.两种方法的数据结果进行等级分类并应用先进的ROC曲线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逆行法与顺行法P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0.013和0.96±0.026,逆行法在图像质量上和诊断水平上优于顺行法﹙(P<0.05). 结论逆行法简单易行,随到随做,不需要禁食和试敏.逆行法长用时不超过15 min.而顺行法要超过1.5 h.逆行法拓宽了适应症.对过敏和尿失禁者也可应用.逆行法在体外可控制膀胱内浓度,图像较顺行法清晰可靠,没有分层,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 张力负荷状态对膀胱逼尿肌细胞表型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龚宇;宋波;金锡御;熊恩庆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力作用下的逼尿肌细胞表型转化与其生物力学特性改变的关系.方法在特殊的培养皿上分离培养Wistar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对其施加周期性牵拉后,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氚标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实验、流式细胞仪等测定逼尿肌细胞表型标志如SM-α-actin、细胞增殖状况等,评价逼尿肌细胞的表型转化状况;利用图像采集及分析系统、微管吸吮技术分别测定单个逼尿肌细胞收缩力及黏弹性,反映张力条件下其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 结果未施加张力组与实验组之间差异显著;周期性牵拉导致逼尿肌细胞出现由"收缩型"向"合成型"的表型转化,总体上表现为actin表达降低且排列趋于紊乱、细胞增殖活跃;功能上出现单细胞收缩力减弱、黏弹性下降.结论对培养逼尿肌细胞施加周期性张力负荷作用是在细胞水平模拟膀胱出口梗阻的有效方法;逼尿肌细胞表型转化正是其生物力学特性发生改变的结构基础.

194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