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复旦学报(医学版)杂志

复旦学报(医学版)

复旦学报(医学版)杂志

Fud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복단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
  • 影响因子: 1.2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8467
  • 国内刊号: 31-188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62
  • 曾用名: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复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姚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以LacZ基因标记的大鼠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的分布研究(摘要)

    作者:陈琳军

    目的了解微量残留白血病(MRL)在体内的分布状态。方法利用携带外源性标志基因LacZ的白血病细胞株LT12 nl建立了BN大鼠MRL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巢式PCR方法,结合X-gal染色法、细胞形态学及病理形态学方法检测BN大鼠MRL阶段白血病细胞中的特异性标志基因LacZ。结果化疗后第4天肱骨标本中出现阳性条带;第6天股骨出现阳性条带;第9天脾脏出现阳性条带,肱骨条带的信号明显较前增强。同期X-gal检测脾脏阴性。外周血、肝脏持续阴性。结论 PCR方法可作为实验性MRL分布模式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全文刊登于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0,21(2):63]

  • 全子宫切除术对妇女性行为的影响(摘要)

    作者:杨丹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对患者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提高术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方法观察了107例行全子宫切除手术6个月以上的患者,其中全子宫切除19例,全子宫及单侧附件切除18例和双附件切除70例。按不同术式及年龄<45岁、45~50岁、>50岁分组,对术后性生活的恢复、性生活的频率及质量等进行手术前、后自身比较,并观察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睾酮(T)水平对性行为的影响。结果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47例(43.9%)患者恢复性功能如同术前,有性行为异常(性生活频率减少,性交痛及缺乏性高潮)为28例(26.2%),19例(17.8%)患者有术后恐惧心理或误认为需要禁欲。不同术式同一年龄组中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及频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年龄<45岁3组不同术式比较在性生活质量及性欲望的差异方面有显著意义(χ2=11.263,P=0.003 6),不同术式组FSH、E2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而T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E2水平对性生活质量及性欲望影响明显(t=2.18,P=0.032),FSH、T则不明显。结论全子宫切除术本身对妇女的性行为影响不明显,术前术后对患者的指导,消除心理障碍显得十分重要。卵巢功能对维持正常的性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全文刊登于中华医学杂志 1999,79(6):441]

  • 白血病抑制因子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和组织学定位

    作者:张炜;周剑萍;刘银坤;吴欣

    目的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IF)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及LIF蛋白的组织定位。方法用RT-PCR半定量法测定LIF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LIF蛋白的组织学定位。结果 LIF 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呈时序性规律表达,孕早期升高,第4天达到高峰,比未孕期明显增高(P<0.01),此后下降,到孕第7天降到孕前水平;LIF蛋白主要定位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且第4天染色深,间质细胞无LIF表达。结论 LIF的表达高峰与小鼠孕卵着床时间吻合。因此,LIF可能参与了着床的启动,LIF参与着床可能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的结果。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诱导人肺癌SPC A1细胞凋亡

    作者:陈小东;张尚权;严缘昌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是否可诱导人肺癌SPC A1细胞凋亡,以进一步说明EGFR单抗所具有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EGFR单克隆抗体干预培养人肺腺癌SPC A1细胞株72 h,收集癌细胞并提取DNA,采用凝胶电泳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现象。结果凝胶电泳显示,单抗浓度为1.0 μmol/L时,可见明显的凋亡梯状条带出现。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在EGFR单抗干预培养的各SPC A1细胞样本存在低荧光的亚G1细胞群,而在空白对照和正常非相关IgG对照样本均未见低荧光细胞群存在。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可诱导人肺癌SPC A1细胞出现凋亡。

  • 葡萄球菌肠毒素B突变体的构建

    作者:俞红;钱利生;李雪萍

    目的应用重组和克隆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突变体。方法利用PCR和PCR致变技术从产SEB的标准株扩增SEB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Trc99A重组后引入大肠杆菌JM109。通过序列测定鉴定突变基因;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分别检测表达产物和表达量。结果获得了3株重组菌NJM109、M23JM109、M150JM109。测序表明,SEB-N序列与已报道的天然seb完全一致;SEB-M23第23位天冬酰胺密码子AAT发生定向突变,即由丝氨酸密码子AGT替代(N23S);SEB-M150第150位氨基酸发生非定向突变,由苏氨酸密码子ACT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GCT(T150A)。表达SEB-M150和SEB-M23的重组细菌裂解液经SDS-PAGE,在28000处可见有表达条带,非重组菌则无。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和蛋白浓度测定表明,重组菌表达目的蛋白量为5μg/ml培养液,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3.5%。结论获得了2株能表达SEB突变体的工程菌,为进一步作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甘草次酸和甘草酸对离体大鼠肝细胞膜效应的电镜观察

    作者:顾云娣;周方成;杨山麦;张剑霞;金史;成令忠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和甘草酸对离体大鼠肝细胞的膜效应及膜结合位点。方法应用体循环灌注胶原酶法分离正常大鼠肝细胞,在肝细胞培养中分别加入D-Hanks液、猪苓多糖、甘草酸及甘草次酸,24 h后收集细胞。分别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膜效应,应用胶体金探针法检测正常肝细胞表面甘草次酸及甘草酸的结合位点。结果扫描电镜示:加入甘草次酸的肝细胞表面微绒毛缺乏,呈现大量大小不等的光滑的囊泡状隆起;胶体金探针实验示:透射电镜下可见加入甘草次酸?牛血清白蛋白-胶体金颗粒探针的正常肝细胞表面覆有密集的黑色胶体金颗粒。结论甘草次酸和甘草酸对大鼠离体肝细胞具有明显的生物膜效应;肝细胞膜上有与甘草次酸、甘草酸相结合的位点;且以甘草次酸更为显著。

  • 结核分支杆菌分泌蛋白Ag85B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作者:王宝林;翁心华;季朝能;潘孝彰;陈一平;李忠明;毛裕民

    目的对分支杆菌的一种分泌蛋白Ag85B的基因进行克隆、表达,为结核病进行诊断打下基础。方法以结核杆菌H37Rv株基因组DNA为模板,以PCR法对基因ag85b进行扩增,产物与载体质粒pET24b构建表达Ag85B的重组质粒,将此重组质粒先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内,抽提质粒,酶切检验,再转化入表达宿主大肠杆菌JM109(DE3)菌株内,对转化菌株以IPTG进行诱导后,破菌,离心,上清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电泳发现转化了重组质粒的菌株有蛋白表达,所表达的蛋白质分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0。结论目的基因克隆入宿主菌内,重组结核杆菌分泌蛋白Ag85B的成功表达为进行临床诊断试验奠定了基础。

  • 结核分支杆菌KatG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张文宏;翁心华;金詟;陈一平;陈澍;邬祥惠

    目的克隆与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密切相关的KatG基因,实现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对其酶活性进行初步检测。方法构建含KatG基因的表达质粒pET24b-KatG,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获得稳定的高表达菌株后对表达产物进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初步检测。结果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显示所构建的pET24b-KatG表达质粒已成功克隆了KatG基因。含pET24b-KatG表达质粒的大肠杆菌在导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发现KatG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0×103,表达产物约占总蛋白量的17.7%。表达产物检测具有过氧化氢酶活性。结论克隆并在工程菌中表达了异烟肼耐药密切相关的KatG基因,表达产物具备过氧化氢酶活性。可藉此方法研究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机制。

  • 纤维连接蛋白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和整合素α5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浩;许祖德;张月娥;张秀荣;张锦生;查锡良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其受体整合素α5β1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结果经FN作用2 h,肺成纤维细胞α5β1和FN mRNA的杂交信号均增强,6 h达高值;FN作用6、12、24 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整合素α5β1、FN蛋白的表达增强;经α5单克隆抗体预作用,FN作用组的肺成纤维细胞整合素α5β1和FN蛋白表达减弱,其抑制作用依次分别在6 h(α5β1)、12 h(FN)明显。结论 FN能直接刺激肺成纤维细胞合成FN或通过上调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来促进自身合成FN。

  • 国产免疫抑制剂F904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夏国伟;夏穗生;姜汉英

    雷帕霉素(Rapamycin,RPM)是一种新型、低毒性免疫抑制剂,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为开发研制国产新型免疫抑制剂F904(RPM),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本实验通过F904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体外作用研究,发现其能显著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且两者有协同效应。 材料和方法 主要试剂及药物 F904、CsA(福建微生物研究所提供),3H?TdR(中国原子能实验产品),Con A(Sigma公司),LPS(上海生化试剂公司)。 实验动物清洁级昆明种小鼠(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缓症链球菌致热性外毒素蛋白的生化性质

    作者:卢洪洲;翁心华;尹有宽;朱白;彭宝珍;龚祖埙

    目的研究缓症链球菌外毒素蛋白的分子量、等电点、氨基酸组成及N-末端序列。方法将纯化的毒素蛋白用SDS-PAGE电泳,据低分子量标准蛋白质算出其相对分子质量;以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miniIEF)法进行此毒素蛋白的等点电测定;采用电印迹将SDS-PAGE电泳胶上的毒素蛋白转移到PVDF膜上,用Beckman344HPLC仪测定外毒素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用自动化蛋白质序列仪测定缓症链球菌外毒素N-末端氨基酸序列。结果缓症链球菌外毒素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000;测定毒素蛋白的等点电为6.2,是一种偏酸性蛋白;外毒素蛋白由17种氨基酸组成,其中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门冬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等氨基酸含量较高;缓症链球菌外毒素蛋白N-末端氨基酸序列为:VSNLSRGMGA,本毒素N-末端氨基酸序列与β溶血链球菌外毒素蛋白(SPEA、SPEB、SEPC)N-末端氨基酸序列不同。结论此外毒素蛋白的分子量、等电点、氨基酸组成和末端氨基酸序列均与其他β溶血性链球菌外毒素不同,可能是一种新的链球菌致热性外毒素。

  • 百草枯和氧桥氯甲桥萘对离体大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害

    作者:王坚;蔡振林;任惠民;吕传真;蒋雨平

    目的建立大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培养体系,判断百草枯(Paraquat)和氧桥氯甲桥萘(Dieldrin)能否对培养的大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产生选择性损害。方法将0.001~100 μmol/L浓度的Paraquat、Dieldrin加入到原代培养的大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中,计数存活的多巴胺神经元和非多巴胺神经元。结果 Paraquat对大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无选择性损害。1 μmol/L Dieldrin能选择性损害大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结论 Dieldrin可能是致帕金森病(PD)的神经毒物,它与PD病因之间的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人可溶性APO2L/TRAIL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郑晓勇;官孝群;林芷英;宋后燕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原核表达人可溶性APO2L并复性纯化成具生物活性形式。方法用PCR方法扩增APO2LcDNA(密码子114~281)并克隆至表达载体,重组体转化大肠杆菌JF1125摇瓶发酵,筛选高表达克隆于发酵罐经温度诱导表达。经盐酸胍溶解,空气氧化法稀释复性,超滤,Q-Sepharose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方法纯化人可溶性APO2L。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产物对细胞的诱导凋亡活性。结果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质的20%并在菌体内形成了包涵体,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21000。经上述纯化蛋白质纯度达90%以上,蛋白质可溶性好。观察到人可溶性APO2L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结论原核表达产物与真核表达产物一样具明显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活性。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诱导SLE样小鼠模型

    作者:郭玲;吴厚生;胡新美

    目的运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样小鼠模型,为进一步探索SLE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亲代BALB/C小鼠淋巴细胞经静脉途径输入(BALB/C×C57 BL/6)F1代小鼠体内,用ELISA测定IgG类抗d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核型和免疫复合物沉积,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抗可浸出核抗原(ENA)抗体。结果亲代淋巴细胞所致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可诱导F1代小鼠产生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等多种ANA,免疫小鼠的肾脏有显著的免疫复合物沉着。结论运用慢性GVHR诱导的SLE样小鼠模型,小鼠发病迅速,抗核抗体的产生与人SLE相似,有利于实验室进行有关SLE的研究。

  • 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作者:李文才;张锦生;李华;张秀荣;张月娥

    目前,评价和筛选确切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是肝脏病学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药物疗效主要根据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来判定。肝纤维化量化的手段主要有定量组织学方法(组织学记分法及图像分析法等)和生化方法(3H脯氨酸掺入法及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方法)。前者或受主观影响较大,或需要昂贵的图像分析仪,后者中的同位素掺入法需要在特定的同位素实验室进行;而羟脯氨酸生化测定法可在一般实验室进行。 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除弹性蛋白含少量羟脯氨酸(约1%)外,几乎所有的羟脯氨酸都存在于胶原中。因此,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已成为衡量机体胶原组织代谢的重要指标。胶原是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故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能客观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1,2]。近年来,已对尿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的各种参数和条件进行了优化[3,4],但对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的方法尚未有系统的研究,尽管已有人使用该方法来评价肝纤维化程度[5,6]。另外,经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肝组织是否能使用同样的方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以便进行回顾性研究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在Gordeladze等[4]建立的方法基础上,寻找肝组织适宜的水解条件,比较几种肝组织处理方法对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的影响等,以建立一种可靠、稳定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方法。

  • 肾细胞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异常及其意义

    作者:刘本春;王忠;丁强;张元芳

    目的检测肾细胞癌(RCC)组织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aid,FHIT)基因蛋白编码外显子及mRNA表达情况,了解RCC组织中FHIT基因异常特征,探讨FHIT基因与R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RCC及相应癌周肾组织标本,提取组织DNA及RNA。DIG标记FHIT全长cDNA探针。PCR法扩增FHIT基因E5~E9。扩增产物电泳转膜后行Southern blot杂交。RNA转膜后行Northern bolt杂交。结果 68.2%(15/22)RCC组织、37.5%(6/14)相应癌周肾组织存在FHIT基因蛋白编码外显子缺失或异常。E5和E8异常(缺失、突变等)发生率为40.9%(9/22)和36.4%(8/22)。42.8%(12/28)RCC及75%(12/16)癌周肾组织存在Northern blot阳性条带。FHIT mRNA失表达与RCC组织学高分级及临床高分期关系密切(P<0.05)。存在FHIT基因蛋白编码外显子缺失或异常的15例RCC中14例(93.3%)FHIT基因mRNA表达阴性。结论 RCC组织常发生FHIT基因蛋白编码外显子缺失或突变。FHIT mRNA失表达与FHIT基因异常基本一致,其表达情况可提示患者预后。本实验结果支持FHIT基因可能是肿瘤抑制基因。

  • 不同细胞外基质在大鼠胚胎心脏中表达规律的比较

    作者:喻青;桂永浩;陈莲;肖虹蕾;刘豫阳

    目的比较不同细胞外基质(ECM)及其共同基质受体在大鼠胚胎心脏中的表达规律,探讨ECM在胚胎期心脏发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胎龄天数(ED)为11~19 d的胚鼠用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CM中的FN、LMN、Vn、CoⅣ及其受体β1在胚胎心脏中的表达。结果① ECM及其受体在胚胎各期心脏的空间性分布各不相同,FN及LMN有明显的空间分布互补关系,β1的空间分布主要与FN相似,但在空间隔及心外膜中又与LMN相似;② FN、LMN及β1在不同心脏部位的表达高峰及持续时间各不相同,β1的表达高峰要早于FN及LMN。结论 ECM(主要是FN与LMN)及其受体β1在胚胎心脏的发生发育中起着一定的介导作用,其作用的时期、部位及作用机制各不相同。

  • 牛初乳短链IGF-1治疗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影响

    作者:叶红英;俞茂华;游利;颜贻谦

    目的观察牛初乳短链IGF-1(BC-Tigf-1)对STZ糖尿病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TⅡ)含量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 55 mg/kg腹腔注射(IP)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DM-C组(NS 0.1 ml/d IP)、DM-BC(BC-tIGF?1 250 ng*kg-1*d-1 IP)。正常对照组(NC)未予特殊处理,每组n=5。6周后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大鼠体重、心重、快速血糖、FMN、血清GH、IGF-1和心肌IGF-1、ATⅡ。结果 (1) DM-BC的血糖、FMN明显低于DM-C,但仍高于NC。(2) DM-C血清GH、心肌ATⅡ含量较NC分别升高66.1%、1.44倍(P<0.01);DM-?C组的血清IGF-1、心肌IGF-1含量较NC降低63.2%(P<0.01)、55.3%(P<0.05);与DM-C相比,DM-BC血清GH明显降低(P<0.01),心肌IGF-1含量升高99.6%(P<0.05)、心肌ATⅡ明显降低(P<0.01)。结论 STZ糖尿病大鼠心肌局部存在RAS激活;BC-tIGF?1治疗改善糖尿病代谢同时降低血清GH和心肌ATⅡ含量。

  • 家兔的肺炎衣原体感染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作者:王卫群;袁佶;王岫南;余竹元

    目的用新西兰白兔(NZW)作为Cpn感染和AS的模型,来进一步探索Cpn和AS之间的关系。方法 35只健康NZW兔分为4组,分别为Cpn感染组(I)、Cpn感染组同时予以高脂饮食组(HI)、高脂饮食组(H)和对照组(C)。I和HI组于实验1、3周经鼻腔每次感染1 ml Cpn(1×106 IFU/ml)。H和HI组同时喂予高脂饲料。初次感染后12周全部处死,取心、肺、肝和血管组织进行病理学、直接微量免疫荧光(IF)和PCR检测。结果 HI组血管组织大内膜厚(MIT)和斑块面积指数(PAI)均大于H组(P<0.05)。I组血管未发现AS病变。Cpn抗原和DNA在10只HI组家兔中检测到。结论 Cpn感染和高脂饮食可促进并加重AS病变。

  • 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和L-精氨酸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克芳;姜桢;郭棋;杨英珍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对心肌复氧损伤的影响及L?精氨酸对中性粒细胞介导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72 h后分4组:Ⅰ组单纯缺氧5 h,再给氧10 h;Ⅱ组在再给氧的同时加入中性粒细胞;Ⅲ、Ⅳ组在缺氧前分别先用1、5 mmol/L的L?精氨酸孵育2 h,再行缺氧复氧。实验过程中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搏动状况,各组在实验开始前、缺氧后和再给氧后抽取上清液,测LDH,并在实验结束时计数各组的细胞存活率。结果Ⅲ、Ⅳ组缺氧后LDH值明显低于Ⅰ、Ⅱ组(分别为P<0.05和<0.01);复氧后Ⅱ组LDH明显高于Ⅰ组(P<0.05),而Ⅲ、Ⅳ组则明显好于Ⅱ组(P<0.01);细胞存活率在Ⅱ组低于Ⅰ组(P<0.05),Ⅲ、Ⅳ组则明显较高(与Ⅱ组相比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加重心肌的再给氧损伤,而L?精氨酸可拮抗中性粒细胞的损伤,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样本中汉坦病毒RN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玉仙;杨佩珍;瞿涤;何丽芳;尹有宽;翁心华

    目的观察病毒血症在病程各期的变化。方法根据汉坦病毒血清Ⅰ型76-118株及血清Ⅱ型80-39株M基因G1区设计两对公有引物及一条探针,应用RT-nestedPCR方法对57例96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中HV-RNA检测,所有PCR产物用DOT-Blot证实。结果 96份样本中68份阳性,阳性率70.8%;在病程第1、2、3周,HV-RNA检测率分别为94.7%、47.5%、25%,P<0.05;重型病人持续2周HV?RNA阳性检测率100%,而轻、中型分别为12.5%及42.8%,P<0.05。结论在HFRS病程中,病毒血症是一个急性过程,与发热期相平行,病毒血症持续时间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 高胆固醇血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的损害

    作者:竺艳娟;傅辰生;庄亚敏;蒋金根;廖履坦;丁小强

    目的研究高胆固醇血症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损害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4只23周龄的SHR随机分在对照组和高胆固醇组,后者喂以4%胆固醇+1%3号胆盐+7%猪油混合加工成的大鼠饼干。测量每只大鼠的体重、血压、24h尿蛋白排泄量、血、尿NO及肾皮质TGFβ1-mRNA的表达(RT-PCR法)。实验结束时,取其肾脏送HE光镜检查及电镜检查。结果高胆固醇组的尿蛋白排泄高于对照组,血、尿NO低于对照组,肾皮质TGFβ1-mRNA表达增强。形态学检查发现,高胆固醇组大部分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小管扩张,可见蛋白管型和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增生和吞噬脂滴。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加重SHR的肾脏损害可能通过TGFβ1参与的小球硬化途径。

  • 利用新型表达载体pc DNA 3.1/Myc His表达sIL 4受体

    作者:陈琦;陈广平;郭慕依;张秀荣;朱虹光

    近二十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质粒转化细菌或转染细胞,合成重组蛋白质技术日臻成熟[1]。在抗体制备方面,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分离、纯化抗原,免疫动物制备相应抗体。而要得到一定量纯度较高的抗原往往困难较大且过程烦琐,特别是一些表达量较低的抗原,尤为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合成蛋白质成为可能,为制备高质量抗原开辟了新的领域。现介绍利用一种新的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的载体pc DNA 3.1/Myc?His,合成重组大鼠可溶性IL?4受体(sIL?4R)蛋白。 材料和方法 RT?PCR扩增sIL?4R基因片段雄性5周龄Wistar大鼠1只,取脾脏,液氮内速冻,利用Isogen RNA抽提试剂(日本基因公司,日本),参照说明书推荐方法,一步法提取总RNA。电泳鉴定RNA完整未降解,测OD 260/280值定量。取2 μg总DNA,以MULV逆转录酶(Toyobo公司,日本)常规方法逆转录反应合成cDNA[2]。

  • B超引导下尿道内切开术

    作者:吴登龙;金三宝;胡兵;朱家安;张炯;陈曾德

    复杂性尿道狭窄特别是尿道闭锁、合并假道者被认为是尿道内切开术的相对禁忌证。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及影像医学的发展,使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成为可能。本院将超声医学与腔内技术结合,对复杂性尿道狭窄采用B超引导下尿道内切开术,取得显著效果。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1993年6月到1999年1月共行尿道内切开术105例,对其中25例复杂性尿道狭窄病人在B超实时引导下行尿道内切开术。25例复杂性尿道狭窄均为男性,年龄21~77岁,平均35.8岁。非闭锁性尿道狭窄15例,狭窄段长度0.3~2.1 cm,<1.0 cm 9例,1.0~2.0 cm 4例,>2.0 cm 2例,平均1.1 cm。其中膜部尿道狭窄12例,前列腺部尿道狭窄2例,球部尿道狭窄1例。狭窄段尿道内径为1~3 mm,平均1.6 mm。既往尿道内切开术时无法插入导引管10例,其余5例术前插入输尿管导管或丝状探条失败。尿道狭窄合并假道者5例,其中3例合并尿道闭锁,假道长度1.2~4.5 cm,平均2.8 cm,4例与膀胱相通,1例为盲端;假道位于尿道腹侧4例,背侧1例。尿道闭锁8例,闭锁段长度为0.3~2.5 cm,<1.0 cm 6例,1.0~2.0 cm 1例,>2.0 cm 1例,平均1.2 cm,其中膜部闭锁6例,前列腺部闭锁1例,球部闭锁1例。致狭窄原因为外伤性者21例,前列腺术后3例,炎症性1例。既往因尿道狭窄手术1~6次,平均1.9次。

  • 原发性筛窦恶性肿瘤33例报告

    作者:张海燕;程庆芳

    原发性筛窦恶性肿瘤比较少见,其发病率仅是上颌窦癌的1/6[1]。由于筛窦位置隐蔽,又与鼻腔、眼眶、上颌窦关系十分密切,临床上对其原发部位较难作出准确判断,治疗手段也各不相同,故筛窦肿瘤多与鼻腔肿瘤合并报道,单独报道较少。作者收集了本科自1988.11~1994.7收治确诊的33例原发性筛窦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象和方法 33例患者中,男25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3.125∶1。年龄10~66岁,平均48.6岁。病变发生在左侧18例,右侧15例。

  • 40岁以上牙楔状缺损发病率调查分析

    作者:陈莉莉

    楔状缺损是成年人的牙体病,发病率非常高,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国内局部地区统计楔状缺损发病率高达51%,已经逐渐接近并超过龋病的发病率。笔者对上海地区1 071例中年以上人群进行楔状缺损发病率调查,目的在于了解上海地区的楔状缺损发病情况所造成的危害及楔状缺损与刷牙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所有40岁以上人员,记录年龄、性别、缺失牙。用牙科探针检查每一颗牙齿的唇颊舌面,记录有楔形缺损的牙齿(调查不包括第三磨牙),同时记录每个人的刷牙方法。

  •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的临床效果

    作者:薛张纲;白浪;蒋豪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或单纯全身麻醉对上腹部和胸腔内手术病人术后肺功能和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4名伴有中度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的慢阻肺病人,接受上腹部或胸腔内手术,随机分成单纯全身麻醉(GA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Epi-Ga组)两组。术后采用VRS法评定镇痛效果。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X线胸片、血气分析和床旁肺功能测定评估是否发生肺部并发症。术前1 d和术后3 d内评估和记录上述指标。结果术毕,GA组病人平均(34±16)min苏醒,(67±22)min拔除气管导管;Epi-Ga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12±4)和(32±12)min。术后第1天和第2天,Epi-Ga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GA组(P<0.01)。术后第1天,Epi-Ga组病人的FVC、FEV1/FVC%和FEF25%-75%下降不如GA组显著(P<0.05)。GA组有4例需要纤维支气管镜协助吸痰,而Epi-Ga组则无一例需要。两组病人术后肺炎、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局麻药加阿片类药物硬膜外自控镇痛使病人术后更加舒适,且能够改善病人术后肺功能。尽管两组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以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确实能够方便慢阻肺病人的术后管理。

  • 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与普通人群的血脂对照

    作者:龚辉;张象贤

    在血清胆固醇平均值较低的国家(包括中国和日本),人们对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HDL?C血症)在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中的作用一直较为重视。目前,国外已有多项研究证实: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也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国内虽有此方面的报道,但不多。据此,我们总结了近4年住院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的血脂资料,并与1997年上海石化地区普通人群血脂普查资料作了比较。

  •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

    作者:黄瑛;邵肖梅;曾纪骅;赵瑞芳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通过99mTc-DTPA胃食管显像方法测定从1997年11月到1999年2月共77例相对正常新生儿的60 min胃排空率和胃食管反流指数,其中足月儿46例,早产儿31例,以此了解相对正常新生儿无症状反流的发生率,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结果足月儿无症状胃食管反流率为60.9%(28/46),早产儿达83.9%(26/31),差异有显著性。无症状反流指数平均为6.7%。足月儿或早产儿组中,有反流或无反流者,其胃排空率没有差异。结论新生儿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胃食管反流,尤其是早产儿;未发现胃食管反流指数与胃排空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 一氧化氮与胃部疾病的关系

    作者:徐刚;林庚金;许祖德;孙安阳

    我们对多种胃部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活动性胃溃疡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内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进行了检测,同时分析了幽门螺杆菌(Hp)、病理炎症积分及肠化生等与NOS的关系,旨在探讨一氧化氮(NO)在各种胃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对象与方法 对象 1998年12月~1999年2月因上腹痛、反酸、嗳气、呕血及黑便等症状在我院内窥镜室检查并经活检病理确诊的患者106例,分为5组:①正常胃黏膜者20例(对照组);②慢性糜烂性胃炎24例(CEG组);③萎缩性胃炎21例(CAG组);④活动期胃溃疡22例(GU组);⑤胃癌19例(GC组)。男59例女47例。年龄26~85岁,平均47.5岁,病程1月~20年,Hp感染者56例,非Hp感染者37例。病例入选标准:①两周内未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硝酸酯类、非甾体消炎药、质子泵抑制剂和血管活性药物;②胆汁反流性胃炎、门脉高压性胃病和有胃手术史患者除外。

  • 自扩性金属支架在食管呼吸道瘘的应用

    作者:王群;谭黎杰;葛棣;徐正浪;仇德惠

    食管呼吸道瘘大多数由食管、气管、肺肿瘤所致,主要症状是进食后呛咳及严重的肺部感染。由食管癌所致的食管呼吸道瘘采用食管旷置、胃造瘘、化疗等姑息疗法预后极差。放置食管内支架是目前首选的疗法。传统的塑料支架质硬,口径大,操作困难,并发症率及死亡率较高。应用自扩性金属支架(self-expanding metallic stents,SEMS)则操作简单、安全,对食管癌性梗阻及食管呼吸道瘘有明显疗效。我院自1995年至今已为12例食管气管瘘病人放置了SEMS,临床效果满意。 对象和方法 对象本组12例病人,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41~72岁,平均61.2岁。均为食管鳞癌,病变长度4~7 cm,平均5.8 cm,其中食管气管瘘7例,食管支气管瘘5瘘(左侧3例,右侧2例)。所有病例均在内镜及X线食管造影下证实,全组病例均有进食梗阻和呛咳症状,吞咽困难5级评分平均2.7,5例伴有肺部感染。

  • 高密度脂蛋白介导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的机制

    作者:尹春燕;吴满平;楼滨;陈佩芳;杨小琪

    目的研究高密度脂蛋白-3(HDL3)介导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胆固醇(ch)流出机制。方法用N-乙酰咪唑修饰HDL,阻断HDL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观察其对HDL3介导细胞ch流出的影响。用FITC标记HDL示踪HDL3在介导细胞ch流出中自身代谢过程。结果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介导4.74%细胞ch流出,HDL3组和N-乙酰咪唑HDL组分别为31.85%和8.41%。FITC-HDL3与细胞37-℃培养3h后,细胞内吞荧光强度(FS)占细胞结合FS的65.78%,其中93.5%FS存在于TCA可沉淀部分。细胞进一步37-℃培养2h后,细胞释放FS占内吞Fs80.77%,其中92.7%FS存在于TCA可沉淀部分。结论HDL3通过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介导细胞ch流出。其可能机制是HDL3通过受体进入胞内,在胞内不经历溶酶体分解过程。它接受胞内ch后通过逆向胞饮形式流出胞外。

  • 顺铂腹腔内给药对大鼠卵巢的毒性作用

    作者:齐聪

    目的了解顺铂对正常大鼠卵巢的毒性作用。方法使用体重为120~180 g的6周龄Wister大鼠,分组用不同浓度顺铂5、10 d腹腔内连续每日给药,实验结束予静脉采血,摘除双侧卵巢,测定并比较各组的卵泡数、卵泡成熟度以及血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值。结果顺铂给药组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和用药期间的延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卵泡数明显减少(P<0.05),其中大卵泡数的减少尤为明显(P<0.05),且血FSH升高(P<0.05),E2下降(P<0.05)。结论顺铂对大鼠卵巢的毒性作用,与用药量、用药期间有关。

  • 米非司酮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的作用

    作者:李桂玲;王静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应用米非司酮前后子宫肌瘤细胞的体外生长情况。结果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仅在达到一定浓度(10-5 mol/L)时才表现出来,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呈线性增强。结论此结果可为临床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时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复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