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중화심률실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6638
  • 国内刊号: 11-38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门头沟区冯村西里阜外医院西山园区A楼40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澍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室性早搏合并抑郁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梁锦军;黄鹤;杨波;万军;唐艳红;赵庆彦;曹锋;吴钢;黄从新

    目的 了解无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早搏(室早)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湖北、北京、广西、新疆、浙江5省市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经筛查的无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早患者1220名,填写Zung-SDS抑郁自评量表来评价患者是否合并抑郁;同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民族、社会支持、居住地、病程、24 h室早次数、24 h室早所占总心率的百分比、总胆固醇等11项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44例患者完成测评(488例男性,656例女性),其中309名(27.01%)合并抑郁症,单因素分析显示中老年、低收入、教育程度低、少数民族、24 h室早所占总心率的百分数较多、病程长、社会支持差、农村居住地等的患者易发生抑郁(P<0.05).通过Logistic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法显示:教育程度低(P=0.002)、农村居住地(P<0.001)、中老年(P<0.001)和24 h室早次数较多(P=0.005)是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我国频发室早患者合并抑郁症并不少见,其中教育程度低、农村居住地、中老年和24 h室早次数较多是独立危险因素,室早与抑郁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 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转复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及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华;高春恒;崔俊友;陈新军;殷泉忠;易桂斌;陆叶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不仅影响心功能而且增加栓塞及中风的危险性.胺碘酮是房颤复律的常用药物[1],培哚普利(peridopril)是新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近年来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2].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在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的转复成功率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面是否优于单纯使用胺碘酮.

  • 碎裂电位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曲秀芬;于阳;梁兆光;谷宏越;李晶洁;吴晓羽

    在经典的环肺静脉隔离术(PVI)的基础上配合心房碎裂电位(CFAE)消融可明显提高消融治疗的成功率,降低心房颤动(房颤)的复发.本研究利用无创手段--心率变异性分析(HRV)探索单纯PVI和PVI结合CFAE消融两种术式对自主神经活性的影响.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年至2006年载文被引文分析

    作者:樊颖婕

    目的 分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至2006年载文被引情况,评价该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载文质量.方法 依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act,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以"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作为"被引文献来源"进行检索,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引文分析法对总被引频次、自被引率、被引时差、关联期刊等进行分析.结果 该刊2003至2006年共载文576篇,311篇共被引用1020次,单篇平均被引频次为3.28次.引证文献分布在211种期刊以及31所大学院校的研究生论文.引用该刊文献10次以上的期刊共14种,占总被引频次的39.90%.结论 该刊载文质量较高,引证来源较广,载文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好,是学术水平较高的专业期刊.

  • 心脏缺血和非缺血男性心电图QT间期恢复性质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芳;江洪;赵冬冬;周纪宁;杨剑雪;王芳

    目的 利用平板运动试验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男性心电图QT间期恢复性质的影响.方法 50例接受心电图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男性入选,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测量平板运动试验过程中连续的TQ和QT间期,并利用指数方程拟和QT间期恢复曲线.结果 43例患者后入选.与对照组(22例)相比,冠心病组(21例)运动耐量低(P=0.048),运动峰值舒张压高(P=0.022);冠心病组恢复曲线的大坡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40±0.48)vs(0.9±0.28),P=0.001.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男性患者运动心电图恢复曲线大坡度显著增加.平板运动试验可能提供一种恢复性质无创检测手段.

  • 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术后生活质量变化

    作者:廖洪涛;杨平珍;詹贤章;薛玉梅;鲁明军;吴书林

    目的 通过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来探讨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经导管环肺静脉消融术,于消融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和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A峰);用SF-36量表及症状列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和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有1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平均随访1.8(1~4)年,110例(84.6%)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其中101例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消融术后6个月,LAd由术前(38.6±3.3)mm缩小为(33.7±2.6)mm(P<0.05),A峰由术前(0.68±0.15)m/s升高至(0.76±0.19)m/s(P<0.05).患者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SF-36量表的8个维度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角色、活力有明显提高(P<0.05),而肌体疼痛、心理健康、总的健康状况方面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术后心悸、心动过速、活动受限症状减轻(P<0.05),而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无明显变化(P>0.05).从治疗结果分析,治愈组和总体改变一致,复发组虽然心悸和心动过速症状减轻(P<0.05),但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没有变化.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同时伴左心房缩小和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得益于房颤的治疗.

  • 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不同终点与临床疗效关系

    作者:王新华;刘旭;施海峰;孙育民;周立;顾佳宁;董佳霖

    目的 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中不同终点与临床成功率的关系.方法 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入选持续性房颤患者124例,男性76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62.4±11.5)岁.平均左心房内径(44.6±6.5)mm,平均房颤病程(2.34±3.5)年.消融术式采用Carto系统引导环肺静脉前庭隔离(CPVI)和心房复杂碎裂电位(CFAEs)消融,单Lasso导管标测肺静脉电位.按照消终点分组:CPVI终止房颤组、CPVI转化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组、CPVI+CFAEs终止房颤组、CPVI+CFAEs转化为房速组以及CPVI+CFAEs后仍为房颤组.消融结束未恢复窦性心律者均行直流电转复.消融术后随访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消融术.平均消融术时间(201±34)min,平均x线透视时间(23±12)min.CPVI恢复窦性心律4例,CPVI使房颤转变为房速5例(2例消融成功,3例消融未终止).共115例进行CFAEs标测和消融:20例转复为窦性心律;24例转化为房速(其中13例消融成功,11例消融未终止).共71例消融结束仍为房颤,均经直流电复律成功转复.术后平均随访(4.5±2.1)个月,共有34例患者接受再次消融.随访(9.5±2.7)个月,CPVI终止房颤组4例无复发,CPVI转化为房速组4例无复发,1例复发房速;CPVI+CFAEs终止房颤组17例无复发,2例复发房速,1例复发房颤;CPVI+CFAE8转化为房速组17例无复发,5例复发房速,2例复发房颤.CPVI+CFAEs仍为房颤组术后36例成功,25例复发房颤,10例复发房速,P=0.01.结论 持续性房颤消融术中不同终点影响临床成功率.消融术中恢复窦性心律或转变为房速成功率高,消融术中未恢复窦性心律或转变为房速消融成功率较低.

  • 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情绪刺激的反应

    作者:陈柯萍;杨杰孚;张嘉莹;丁燕生;沈法荣;许静;华伟;张澍

    目的 比较情绪反应在起搏器程控为闭环刺激(CLS)和加速度计(DDDR)方式时心房起搏频率的变化.方法 共54例患者植入具有CLS和加速度计两种频率适应性算法的起搏器,比较分别将起搏器程控为CLS和DDDR方式时,患者情绪反应对心房起搏频率的影响.结果 随访3个月,有35例患者符合情绪反应测试要求,进行情绪反应测试.与将起搏器程控为DDDR方式比较,将起搏器程控为CLS方式时情绪反应引起的心房起搏频率相关性更好,平均心房起搏频率(70.57±4.80)次/min vs(61.72±3.68)次/min,(P<0.001).结论 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比体动方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在情绪反应方面具有更好的心房起搏频率调节作用.

  •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率震荡

    作者:孙剑萍;施亚明;朱士洲;沈晓洁;周兢;祁薇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是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一个亚型,中国人发生率较高,占肥厚性心肌病的2%~5%,其肥厚心肌局限于左心室乳头肌以下的心尖部.本文选择53例AHCM患者的心率震荡的检测,探讨AHCM患者的心率震荡的特征及对其预后的影响.

  • QT离散度在儿童室性早搏间的比较

    作者:魏丽;赵姗姗;卢永义;张晋;周同甫;王晓

    观察儿童心电图室性早搏(室早)QT离散度(QTd)与不同类型室早的关系,探讨其对预测和评价儿童各类室早的危险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远期随访结果

    作者:尹晓盟;张树龙;杨东辉;赵宏伟;高连君;夏云龙;杨延宗

    导管消融已成为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仍是主要的消融策略.但要达到充分的电隔离,往往需要较多的消融能量,造成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应用冷冻消融导管等新器材有望增加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报道我中心采用环形冷冻消融导管隔离肺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远期随访结果.

  • 心脏缺血和再灌注对冠状动脉内起搏效能的影响

    作者:崔炜;谢瑞芹;刘凡;都玉明;李保华;吴金凤;鲁静朝;谷国强;郑红梅;杨秀春

    目的 探讨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过程中,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的动态变化及规律.方法 10只小型约克猪,按照常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方法,使用0.014英寸的BWM导丝进入左前降支(LAD)远端.使用over-the-wire(OTW)球囊沿导丝进入血管,到达距导丝远端1 cm处.采用球囊堵闭造成心脏I/B模型,血管堵闭和再灌注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导丝外端和临时起搏测试仪相连,分别检测LAD堵闭前以及堵闭后5、10、20、30、40 min及再灌注5、10、20、30、60、90、120 min的起搏阈值和阻抗.结果 基础起搏阈值为(0.71±0.24)V.与缺血前相比,缺血早期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无明显变化;缺血30 min时,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明显增加,直到40 min时,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增至(1.99±1.36)V,几乎达缺血前3倍.再灌注后5 min后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明显回落至(1.06±0.46)V,直至再灌注末均保持相同趋势.缺血前、缺血中和再灌注末阻抗在912 Q与1133 Q之间波动,但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肌较长时间急性缺血可导致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明显增高,但即使发生心肌坏死后,增高的阈值仍在可起搏范围内.再灌注可使增高的起搏阈值明显回落;但和缺血前相比,仍有增高趋势.在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冠状动脉内起搏阻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作者:曹克将

    心脏性猝死(SCD)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05年WHO的数据表明,在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约1700万人群中,40%~50%是SCD.SCD虽然有多种定义,但目前一般认为是在1 h内出现的由于心血管原因导致的非预期死亡事件或无目击者的死亡事件.心脏骤停(SCA)不等同于SCD,SCA如果救治失败会引起真正的SCD.

  • 应进一步加强对心脏性猝死的一、二级预防

    作者:黄从新

    现代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定义为(1)临床上有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的证据;(2)从突发症状到死亡的时间在1 h之内;(3)不明原因的死亡,此前24 h内病人情况良好.

  • 第六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会议纪要

    作者:杨延宗;马长生;张澍;黄从新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承办的第六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the 6th China atrial fibrillation symposium,CAFS)于2008年7月3日至5 日在大连举行.来自国际以及两岸三地的近百名专家及5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对心房颤动(房颤)这一世纪顽疾从基础到临床、从药物治疗到导管消融、从心脏起搏到外科手术等各领域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 《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关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解读

    作者:华伟;张澍

    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于1984年首次发布,1991年、1998年和2002年分别进行了更新和修订.随着人们对心律失常认识的不断深化、器械治疗技术的长足发展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丰富和积累,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律学会(ACC/AHA/HRS)再次对2002年ACC/AHA/NASPE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律失常器械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于2008年5月正式公布了<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本文主要探讨新指南关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以及联合有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适应证的进展.

  • 短QT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海宴;郭成军;任学军;卢春山;韩智红;吴长燕;李宇;陈方

    目的 报道4例短QT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4例短QT综合征的诊治过程,其中2例患者成功地实施电生理检杳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1例住院期间猝死,1例药物治疗,2例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分别随访3年和4个月,无症状,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未见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结论 短QT综合征QT问期动态变化大,猝死风险高,射频消融可消除快速心律失常,可能是有效预防短QT综合征心脏性猝死的方法之一.

  • 16个先天性长QT综合征先证者临床分析

    作者:薛小临;杨海涛;孙超峰;张爱峰;王东琦;崔长琮

    目的 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患者的发病、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北地区确诊为LOTS的家系16个.对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同步6或12导联心电图记录,对先证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先证者发病年龄(19.2±14.8)岁.在20岁以前发病者占59.2%.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3:13(18.8%:81.2%).发病症状多以晕厥为主要表现15例(93.7%);症状发作多有明显诱发因素14例(87.5%);根据心电图特点预测LQTS患者的基因型:LQT1占5例(31.2%),LQT2占8例(50.0%),LQT3占2例(12.5%),其余1例(6.3%)心电图特征不明显,无法预测.根据心电图预测LQTS患者的基因型进行了6个家系(2个LQT3,4个LQT)的基因筛查发现了3个KCNH2突变点,基因型和表型的符合率50%.多数患者服用B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有效;在药物效果不好的患者中,有2例植入起搏器.结论 西北地区LQTS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根据心电图特点对LQTS患者进行的基因分型预测结果显示,我国的LQTS患者可能以LQT2为主,但基因型和表型有一定的差别;β受体阻滞剂可使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控制;对β受体阻滞剂疗效不好的患者,植入起搏器可提高疗效.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心脏性猝死

    作者:林永青;王景峰;袁沃亮;周淑娴;聂如琼;耿登峰

    心脏性猝死(SCD)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可怕杀手,其主要原因多数为心室颤动(VF).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具有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功能,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ICD是预防SCD为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总结46例植入ICD患者追踪随访的结果,探讨ICD在预防心脏性猝死中的确切疗效.

  • 心室颤动的除颤和药物治疗的再认识

    作者:黄永麟;陈桂英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每年都夺去大量患者的生命,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SCD患者中80%以上为心室颤动(室颤).本文将阐述对室颤的除颤和药物治疗的一些新认识.

  • 室性心动过速的基质标测与消融

    作者:李康;丁燕生;杨俊娟;周菁;盛琴慧

    目的 探讨使用Carto三维系统标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D/C)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来指导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连续收治4例ARVD/C患者,年龄28~53岁,男性3例,女性1例,其中1例患者有直系亲属猝死家族史,发作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VT)病史3个月至24年.使用Carto三维系统进行电解剖电压标测,局部电压低于1.5 mV的区域判断为病变心肌,低于0.5 mV的区域为瘢痕区,结合传统的激动顺序标测、起搏标测、拖带标测和心室内碎裂电位,识别病变心肌范围和心动过速折返路径以指导消融.结果 4例患者电生理检查共诱发出7种形态的左束支阻滞形、VT,电解剖电压标测的低电压区主要位于右心室流人道的基底部和偏间隔部,在病变心肌与正常心肌交界区和/或环绕病变心肌的早激动处做线性消融,4例患者均获消融即刻成功,无并发症.4例患者消融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有1例出现复发,口服胺碘酮控制,至今无晕厥和猝死.结论 ARVD/C的VT标测与消融安全可靠,应用三维系统进行电解剖电压标测与传统的心电标测方式相结合,可更精确判断ARVD/C的室性心律失常基质和有效提高消融成功率.

  • 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

    作者:陈新;陈若菡

    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bundle branch reentrant tachycar-dia,BBR-T)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一个类型,约占所有诱发室速的6%[1].BBR-T是人类心室折返激动中惟一具有清晰明确的折返环的室速.希氏束(至少其远段)-束支-浦肯野系统(HPS)和心室肌是折返环的必需组成部分[2].BBR-T也呈持续性单形室速,远比伴随冠心病、心肌梗死后的室速少见.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在长QT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孙奇;陈柯萍;陈若菡;华伟;浦介麟;张澍

    目的 总结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长QT综合征(LQTS)患者的经验.方法 8例LQTS患者接受了ICD治疗,平均年龄(38.9±16.7)岁.在随访期间,根据具体情况,调整ICD的各项程控参数.结果 平均随访(27.3±25.9)个月,有3例患者出现了101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事件.在出厂程控参数下,共记录到44次VF事件.重新设置VT/VF的识别及治疗参数后,共记录到57次VT事件,2次VF事件,大部分自行终止或经低能量转复成功.1例患者术后出现了电风暴,通过快速心室起搏,终止了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反复发作.2例患者发生了因T波误感知导致的ICD误放电,通过延长感知灵敏度自动调整延迟,从而避免了T波误感知.结论 针对LQTS患者的发病特点,调整ICD的程控参数,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ICD误放电.

  • 心动过速终止后短暂心室复极异常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单其俊;陈椿;张晓宇;徐东杰;邹建刚;陈明龙;杨兵;侯小峰;曹克将

    目的 观察长时间心动过速终止后对心室复极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 3例长时间心动过速(9 d~6个月)患者,两例为长时间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其中1例为无休止性左心室特发性室速并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另1例为主动脉瓣换瓣术后5年发生束支折返性室速;第3例为持续性心房扑动伴心功能不良并因三度房室阻滞于10年前植入单腔起搏器.结果 3例患者在心动过速时并无晕厥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而在心动过速间隙或射频导管消融终止后均出现qr间期延长和恶性心律失常,其中1例持续心房扑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另两例室速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后1周QT间期逐渐恢复正常,分别随访20和39个月无室速和晕厥发作.结论 长时间心动过速后可导致短时间心室复极异常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应加强防范,防止发生心脏性猝死.

  • 室上性心律失常与心脏性晕厥

    作者:杨延宗

    晕厥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突然而短暂的意识丧失,且能自行恢复的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有研究证实,在所有晕厥事件中,心脏性晕厥占9%~34%[1],其主要原因包括心律失常和心脏机械活动障碍所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前者主要是室性心律失常,由于发病突然,易导致猝死,故在临床中已引起广泛关注[2-3],而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室上性心律失常与晕厥的关系远没有得到重视,现将能够引发晕厥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心电生理特征和治疗策略简述如下.

  • 射频消融频发室性早搏逆转"扩张性心肌病"

    作者:张劲林;苏晞;李振;韩宏伟;唐成;蒋萍;程光辉

    目的 评价心脏扩大合并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的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后心脏大小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本文对5例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早合并左心室扩大的患者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所有患者消融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例(CTR)、心功能(NYHA分级)等指标.结果 射频消融术前,所有患者均显示LVESD和LVEDD扩大、LVEF下降、CTR增大和心功能减退.成功消融室早后随访6个月,上述指标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 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早是临床上少数"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根本病因,射频消融根治室早后心脏扩大和心功能减退可完全或部分得到逆转.

中华心律失常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