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중화심률실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6638
  • 国内刊号: 11-38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门头沟区冯村西里阜外医院西山园区A楼40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澍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作者:凌天佑;潘文麒;金奇;张凝;罗庆志;韩岩新;王义龙;吴立群

    目的 评价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on-based ablation,CBA)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临床参数.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CBA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7例,其中男72例,女35例,年龄19 ~ 80(59.63±10.11)岁.观察CBA的安全性、有效性、手术时间及随访数据.结果 106例(99.1%)的患者都应用冷冻球囊完成房颤消融手术(达到3根及以上肺静脉电隔离);术中4根肺静脉隔离率97.2%;手术及围术期,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动静脉瘘各1例,膈神经受损2例.术后6个月随访时,86.0%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手术后急性期无房颤的患者在6个月时能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显著增高(94.4%对64.3%,P=0.021).结论 CBA可有效安全地应用于阵发性房颤肺静脉隔离.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

    作者:李根林;江华;李菊香;俞建华;陈琦;鲍慧慧;胡建新;洪葵;吴延庆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26例,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血浆HCY和hs-CRP水平,随访1年后根据房颤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结果 房颤复发组血浆HCY和hs-CRP水平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均高于非复发组(P<0.05).非复发组血浆HCY与hs-CRP的水平均有下降趋势,而复发组却为上升趋势,并且血浆HCY与hs-CRP的水平呈正相关[(r=0.49,P<0.01),(r=0.41,P<0.01)].结论 血浆HCY和hs-CRP与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密切相关,随访中两者水平不降低对其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个体化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德彦;邓华;高鹏;程康安;陈太波;程中伟;方全

    目的 探讨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触发电位进行个体化导管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自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首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分析首次接受导管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接受多次12导联心电图和/或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P波形态预判房颤触发电位起源,消融术中环状导管在自发或诱发房颤时标测到预判起源的肺静脉或腔静脉存在提前电位,则认为房颤触发电位明确.房颤触发电位明确的患者采用简化消融策略(个体化消融组),其余患者接受标准环双侧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标准消融组).全部患者每隔3个月于房颤门诊随访.结果 共81例患者[起病年龄(59.2±11.3)岁],23例(女11例)接受个体化导管消融.触发电位起源于左侧肺静脉与右侧肺静脉分别为13例与6例,2例来自上腔静脉,1例来自右侧肺静脉及上腔静脉,1例来自左侧肺静脉及上腔静脉.两组患者手术及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72.6±10.2)min对(97.6±24.0)min,P=0.001与(21.7±4.2)min对(28.3±10.0)min,P=0.029.平均随访(495.7±187.8)d,个体化消融组患者16例(69.6%)和标准消融组30例(51.7%)首次消融后无房颤/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复发,两组窦性心律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结论 体表和心内电图指导下的个体化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至少与标准导管消融相当,而手术及X线曝光时间较短.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结构重构影响的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王楠;董颖雪;于晓红;高连君;张树龙;夏云龙;尹晓盟;常栋;王莹琦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重构的长期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2008年1月至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次植入双腔起搏器(DDD)的患者138例,所有患者术前和随访时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重构的影响.结果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66例)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RVS组,72例)患者分别随访了(45.3±11.3)个月和(43.5±13.8)个月.随访结束时,RVS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S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ST)及二、三尖瓣反流情况并不优于RVA组(P>0.05),但RVA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大于RVS组[(19.6±2.5)mm对(17.4±2.6)mm,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起搏器植入前比,RVA组二、三尖瓣反流患者例数均增加(32例对18例,38例对20例,P=0.01);RVS组二、三尖瓣反流患者例数均增加(32例对24例,30对22例,P=0.01).两组末次随访时LVEF、LVEDD、LAD、RVEDD、SST和LVPWST未发生显著改变(P>0.05).对RVS组进一步分析发现,高、中、低位室间隔起搏亚组LVEF、LVEDD、LAD、RVEDD和LVPWS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室间隔起搏组SST[(9.3±1.4) mm对(10.6±1.4)mm,P=0.01]及LVPWST[(9.2±1.1)mm对(10.2±1.3)mm,P=0.02]显著小于非中位室间隔组,三尖瓣反流较非中位间隔组少(4例对14例,P=0.01);同起搏器植入前比,中位室间隔组末次随访时LAD减小[(34.9±5.2)mm对(38.3±4.9) mm,P=0.03],中位室间隔组二尖瓣反流(8例对10例,P=0.77),三尖瓣反流(4例对10例,P=0.06),均未见明显增多.结论 同右心室其他部位起搏相比,中位室间隔起搏有助于降低心脏重构、减少瓣膜反流.对于左心功能正常者,RVA起搏在长期随访中并未引起明显的心功能受损.

  • 心房颤动外科射频消融术后电复律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徐灿;曹海龙;周庆;陈小芳;王东进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手术同期实施心房颤动(房颤)外科射频消融的患者术后出现房颤复发或心房扑动时,行电复律治疗的效果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行房颤术后电复律治疗的69例患者,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电复律治疗效果的临床因素.结果 电复律失败14例,电复律成功55例.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电复律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电复律前左心房内径、电复律前心率是边缘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性别、年龄、电复律前左心房内径、电复律前心率可能影响电复律转复结果,对成功实施电复律治疗有指导价值.

  • CT意外检出右心室起搏器导线心肌穿孔一例

    作者:李琳;王照谦;杨延宗;孙喜霞;杨志强;邹玉洁;刘欣;贾崇富

    患者女,77岁.因“反复心悸、胸闷4年,加重伴晕厥1周”入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停搏,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于2014年1月24日于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起搏器型号SEDRL1,心房导线型号4574,心室导线型号5076,美国美敦力公司).心房导线位于右心耳,心室导线主动固定于右心室间隔部.术中起搏参数测试如下:心房阈值0.8/0.7 V,感知3.1/3.4 mV,阻抗745/524 Ω;心室阈值0.4/0.5 V,感知11.2/17 mV,阻抗1 007/975 Ω.术后3d患者自觉胸闷,无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复查起搏器程控示:心房阈值0.5/0.4 V,感知8.0/11.2 mV,阻抗632/456 Ω;心室阈值1.5/0.4 V,感知8.8/5.6 mV,阻抗986/932 Ω.心室导线阈值较前升高,感知和阻抗尚在正常范围内.临床为排除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

    关键词:
  • 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大量胸腔积液一例

    作者:齐书英;王冬梅;李洁;吴变稳;王艳炜

    肺静脉大环电隔离+线性消融是目前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的主流术式,总体上安全,但仍不能放松对术后少见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本文报道l例持续性房颤RFCA术后罕见并发症——大量胸腔积液,分析其原因,以引起临床警示.患者女,50岁,因“阵发性心悸2年,体检发现房颤1个月”于2013年12月2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慌,持续时间数秒,未明确诊断.入院前1个月体检时发现心电图为房颤,此后多次心电图均示房颤.入院超声心动图示双心房增大(左心房46 mm,右心房43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3 mm,二、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少-中量反流),主动脉瓣轻度钙化,左心室射血分数0.65(房颤,心功能仅供参考).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排除左心房血栓.入院前给予华法林抗凝1个月,入院时国际化标准比值(INR)为2~3.消融术前3d停用华法林,改用低分子肝素5000 IU皮下注射,每日2次.入院后予以口服胺碘酮200 mg,每日3次.

    关键词:
  •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诊断的再认识

    作者:吴祥;陈会强;蔡思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病死率高,尤其是累及左主干或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心电图以其简便、无创、经济、信息量大的优点,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异常改变和动态变化,可为识别高危冠心病患者提供重要线索.有关ACS的心电图表现已有众多文献报道,本文旨在对2009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律学会(HRS)指南[1-3]所界定的aVR导联ST段抬高和/或广泛ST段压低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
  • 磁导航指导下房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

    作者:王雅清;郑杰;王如兴

    磁导航系统(magnetic navigation system,MNS)指导下导管消融与传统手动消融相比具有消融安全、定位精准、成功率高及减少医生和患者X线曝光时间等优势[1-2].对复杂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房颤)[3]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4]的标测和消融明显优于传统手动消融,尤其是围术期主要并发症显著减少;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和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消融[6]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MNS指导下房性心动过速(AT),包括局灶性AT、心房扑动(房扑)、大折返性AT和外科术后切口相关AT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疗效报道较少,故本文主要综述MNS的组成、工作原理、消融特点及MNS指导下AT的消融.

    关键词:
  • 参松养心胶囊和胺碘酮对心肌梗死家兔微循环及心电生理特性影响的比较

    作者:党松;黄从新;王晞;熊亮;邓倾;唐艳红;黄鹤

    目的 比较观察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和胺碘酮对心肌梗死家兔心肌微循环、心功能及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32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心梗胺碘酮组,心梗参松组,每组8只.各组模型分别于术后2周、4周行心肌微泡造影(MCE).术后8周行心脏超声检查,并行在体电生理研究.结果 与心梗组比较,心梗胺碘酮组、心梗参松组术后2周、4周微血管密度(A)×血流速度(β)值均明显增大,且术后2周心梗参松组较心梗胺碘酮组增加更为明显;术后8周两组家兔心功能均有所改善,心梗参松组较心梗胺碘酮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左心室正常区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减小,梗死周边区与正常区区域离散度减小明显,心室颤动阈值(VFT)升高.结论 参松养心防治梗死后心律失常效应与胺碘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其对心梗亚急性期微循环改善作用明显优于胺碘酮,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亦优于胺碘酮.

  •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观念的变化

    作者:黄德嘉

    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中,以预防脑卒中为主要目标的抗凝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对合并脑卒中高风险的患者,即使经导管消融已控制了房颤的反复发作或治愈了房颤,抗凝治疗却不能贸然停止,仍需较长时间使用.近年来,非瓣膜病房颤抗凝治疗的观念有了很多变化.本期多篇论著和综述均涉及这一问题.本文将介绍抗凝治疗观念的一些主要改变.

    关键词:
  • 家庭监测协助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管理慢频率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作者:于海波;梁延春;许国卿;孙毅;刘荣;王祖禄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管理慢频率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有一定困难,本文通过家庭监测系统可以协助ICD发现并管理频发慢频率室速,扩大ICD的诊治窗口,临床观察安全有效.患者女,44岁,因发作性胸闷气短,晕厥4次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在外院晕厥的过程中及入院后共记录到4种不同形态室速(图1),发作频率:130~ 160次/min,诊断为多形性室速,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入院后植入带有家庭监测功能的ICD(Lumax300 VR-T,德国百多力公司),术后测试右心室除颤电极参数:阈值0.7V,感知9 mV,阻抗780 Ω,高压阻抗45 Ω,设置诊断区间:室速1(130~162次/min,计数标准为26;室速2(162~200次/min),计数标准为16;心室颤动(室颤,>200次/min),计数标准为12/16,鉴别诊断常规开启突发性(20%),稳定性(24 ms)功能.

    关键词: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新的选择——心脏收缩力调节器

    作者:华伟

    据估计,全球有2 300万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而且人群还在持续扩大[1].中国心衰的发病率为0.9%[2],低于西方国家(0.9%~17.4%),患者总数超过600万[3].与西方国家相似,心衰病因中冠心病越来越多,而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及不明原因导致的心衰越来越少.据估计,未来几十年,心衰与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样,发病率还会急剧上升[4].心衰发病率的预期上升,将会增加经济与社会环境的负担.因此,心衰预防及治疗、改善心衰患者健康状况的工作迫在眉睫.目前,尚无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逆转心衰在病理上的进展,因此,更多的治疗应该放在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上.

    关键词:
  • 达比加群酯用于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王璇;王祖禄;杨桂棠;金志清;梁明;梁延春;韩雅玲

    目的 评估达比加群酯用于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自2013年3月11日至2014年4月16日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将接受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患者分为达比加群酯组60例和华法林组60例.达比加群酯组: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给予110 mg或150mg,每日2次口服,至少服用2个月.华法林组: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给予3~6 mg,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控制INR在2.0~3.0,至少服用2个月.所有患者从抗凝开始到抗凝结束选用同一种抗凝药物.结果 ①基线水平比较,除收缩压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酯组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及大出血事件发生;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酯组不明显出血事件分别为4例和2例(P>0.05).华法林组及达比加群酯组的平均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5.1±6.7)d对(10.2±3.3)d,P<0.0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2±4.3)d对(2.8±1.6)d,P<0.05],华法林组的总住院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较达比加群酯组明显延长.结论 口服达比加群酯用于血栓栓塞低、中危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抗凝安全有效,且可明显降低住院天数.

  • 左心耳解剖形态与CHADS2评分≤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

    作者:齐淑媛;田颖;石亮;王彦江;卢晓英;陈汝明;尹先东;刘小青;徐琳

    目的 探讨左心房(LA)及左心耳(LAA)形态学指标对CHADS2评分≤1分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房颤中心拟行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562例.其中年龄≥18岁、CHADS2评分≤1分,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证实存在LAA血栓的患者25例作为A组,根据A组的年龄、性别及CHADS2评分按1∶3的比例匹配75例房颤患者作为B组.B组患者既往无脑卒中史,同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证实LAA无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年龄(60.2±8.5)岁,男性占84.0%]术前均行LA肺静脉双源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LA及LAA解剖形态学指标.结果 A组非鸡翅型形态(22例,88.0%)较B组(46例,61.3%)增多(P=0.013).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LA容积[(153.3±58.3)ml对(107.1±35.8)ml,P=0.001]及LA/LAA容积比值(16.1±7.2对13.0±6.5,P=0.043)均显著增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鸡翅型LAA形态及LA容积为CHADS2评分≤1分的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结论 非鸡翅型LAA形态可能与CHADS2评分≤1分的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增加相关;同时,较大的LA容积也是增加血栓栓塞风险的因素.

  • 代谢综合征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风险分层的附加效应

    作者:谢双伦;陈煜阳;刘淇;张颖君;舒晓蓉;苏子焯;林永青;聂如琼;王景峰

    目的 代谢综合征(MS)是脑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MS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风险分层的附加效应.方法 本研究纳入从2007年4月到2014年4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的共286例NVAF患者,经排除标准的筛选后终纳入209例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选前均未服用抗凝药和降脂药.左心房和左心耳血栓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血栓的风险分层分别通过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MS评分、CHADS2-MS评分和CHA2DS2-VASc-MS评分来评估.以上各评分对血栓预测能力的差异度以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来比较.结果 共39例患者(18.7%)存在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MS是NVAF患者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773,P=0.003).上述5个评分指标均可预测血栓形成,但附加了MS评分的CHADS2-MS或CHA2DS2-VASc-MS评分可分别提高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对血栓的预测能力(ROC曲线下面积比较:CHADS2-MS对CHADS2:0.792对0.736,P=0.043;CHA2DS2-VASc-MS对CHA2DS2-VASc:0.789对0.728,P=0.049).此外,MS评分可在脑卒中低危人群(CHADS2或CHA2DS2-VASc=0)中区分出易患血栓的高危患者.结论 MS与NVAF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有关.与CHADS2或CHA2DS2-VASc评分相比,CHADS2-MS或CHA2DS2-VASc-MS评分更适用于NVAF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的风险分层.

  •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乔宇;姚焰

    经皮导管消融已经成为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一线治疗手段,然而房颤消融围术期的出血和栓塞事件发生率较高,且常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合理抗凝治疗对于降低出血、栓塞风险来说至关重要.达比加群酯是Ⅰ类以凝血酶为作用靶点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其应用于非瓣膜性房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得到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验证,但达比加群酯应用于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特别是与目前常用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相比,不同临床试验的结果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达比加群酯应用于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一综述.

    关键词:
  •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消融围术期的应用

    作者:潘文麒;胡文瑛;林长坚;张凝;凌天佑;吴立群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房颤)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至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入选进行房颤消融术患者60例,根据围术期抗凝用药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华法林组30例,达比加群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共有11例发生大小并发症(18.3%).在达比加群酯组中没有严重出血,华法林组中严重出血1例,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对3.3%,P>0.05);在达比加群酯组中轻微出血4例,华法林组中轻微出血6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对20%,P>0.05).两组患者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结论 达比加群酯在房颤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与华法林同样有效和安全,可以作为华法林的替代药物.

  • 老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一例

    作者:李玉秋;陈柯萍;樊晓寒

    患者男,90岁,10年前(2004年)因心悸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检查提示心房颤动(房颤),超声心动图排除心脏瓣膜病,诊断为“阵发性房颤”,2d后转为窦性心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0年,2型糖尿病病史10年,高脂血症病史10年,痛风病史1年.根据CHADS2评分标准,高血压病史、年龄≥75岁、糖尿病病史,患者CHADS2评分=3,建议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因高龄抽血检测不方便和出血风险拒绝,选择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3年前患者因头晕、黑矇等症状行脑CT检查,提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2年前(2012年)患者因反复心悸多次检查心电图后诊断为非瓣膜病性持续性房颤.

    关键词:
  •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

    作者:张澍;朱俊;杨艳敏;李小鹰;刘梅林;李虹伟;史旭波;杨明

    2014年8月19日在北京市召开了针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达比加群酯的专家顾问会议,参加会议的共有8位专家.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达比加群酯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两个问题:服用达比加群酯的患者何时、如何进行抗凝活性检测,以及合并冠心病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如何进行抗栓治疗.脑卒中是房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抗凝治疗是房颤脑卒中预防的核心措施[1].华法林是目前研究证据充分、使用普遍的口服抗凝药物,但由于治疗窗窄、剂量个体差异大、药物与药物或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常见、需监测凝血指标,加上医生对华法林导致出血的担心,影响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2-3].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酯和沙班类NOAC疗效与安全性更佳,且更为便捷[4],国际指南已建议对具有抗凝适应证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在经过评估血栓和出血风险后应该优先选择NOAC.

    关键词:
  • 经导管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一例

    作者:陈柯萍;戴研;郑晓琳;郭晓刚;张澍

    作为起搏器家族的新成员,无导线起搏器将脉冲发生器与起搏导线微缩成可植入心腔的“胶囊”起搏器,避免了导线在静脉系统的长期留置,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本院植入国内首例无导线起搏器病例.患者男,59岁.因“胸闷、气促6个月,发现心房颤动(房颤)伴RR长间歇4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10年,糖尿病4个月.入院后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52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 mm,左心室射血分数0.74,室间隔及左心室壁不均匀增厚”.动态心电图示“心房扑动(房扑)伴RR长间歇(长6 s)”.入院诊断为“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心律失常,房扑,RR长间歇;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高血压3级;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脑梗死”.该患者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证,建议植入单腔起搏器.但患者有糖尿病足,且左下肢胫前有皮肤反复破溃病史,若植入传统起搏器,术后伤口愈合困难,感染风险高,故建议植入无导线起搏器(MicraTM,美国美敦力公司).

    关键词:
中华心律失常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