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중화심률실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6638
  • 国内刊号: 11-38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门头沟区冯村西里阜外医院西山园区A楼40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澍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应用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指标初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作者:张海澄;孙健玲;李静;韩芳;董霄松;郭继鸿

    目的以多导睡眠分析仪(PSG)作为金标准,比较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初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7月至2003年12月对在我院睡眠中心进行整夜PSG睡眠监测的患者同步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由睡眠中心提供连续48例OSAS(阳性)患者作为试验组,47例OSAS(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动态心电图分析者在不知道患者临床情况和PSG结果的情况下独立作出OSAS(阳性)与OSAS(阴性)的诊断,并比较HRV时域指标与频域指标初筛OSAS的可行性.结果试验组的平均年龄、男女比值、体重指数、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RV时域指标中,试验组SDNN昼-夜、SDNN指数昼-夜、PNN50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域指标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总功率夜、总功率昼-夜、VLF夜、VLF昼-夜、LF夜、LF昼-夜等频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F/HF这一频域指标,无论是昼、夜,还是昼夜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中,试验组仅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当动态心电图睡眠窒息危险评分>4为阳性标准时,初筛诊断OSAS的敏感性为81.25%,特异性为46.81%,诊断符合率64.21%.当分别以睡眠窒息分析评分>5、>6和>7为阳性标准时,动态心电图对OSAS诊断的特异性升高,但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均降低.结论动态心电图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有助于初筛OSAS患者,频域指标优于时域指标.

  • 依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楠;郭继鸿;张海澄;孙健玲;陈冰;游红

    目的研究和比较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依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共入选房颤持续1.5 h~89 d的患者6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41例,随机进入依布利特组(n=34)、普罗帕酮组(n=35).前者于10 min内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后者于10 min内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 mg,如给药结束10 min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各组重复前述治疗1次.观察开始给药后1.5 h内房颤的转复率及4 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1)依布利特转复房颤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70.59% vs 42.86%,P<0.05);(2)房颤的转复率与房颤的持续时间有关,持续时间低于24 h的房颤转复率(71.05%,27/38)明显高于持续时间超过24 h者(38.71%,12/31,P<0.01),其中依布利特对持续24 h之内的房颤转复率高达83.33%(15/18);(3)房颤的转复率与左心房直径呈负相关,左心房直径<4.0 cm患者的转复率(75.68%,28/37)明显高于左心房直径≥4.0 cm患者的转复率(34.38%,11/32,P<0.01);(4)依布利特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非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8.82%(3/34);普罗帕酮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低血压(2.86%,1/35)及长间歇(RR间期>2.0 s,11.43%,4/35).结论依布利特是一种快速转复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 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致长QT综合征一例

    作者:张孟浪

    患者女性,57岁,因反复头晕、黑朦1年,当日晕厥发作入院.患者于38岁停经.近1年来反复出现发作性头晕、黑朦,每次持续数秒,与体位无关,发作前无先兆.入院前半天在洗手间突然晕厥10多分钟,伴抽搐、大汗及大小便失禁,之后又反复多次出现晕厥,无肢体运动障碍、胸痛、胸闷等.

  • 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高度房室阻滞

    作者:李寰;张玉顺;刘建平;王海昌;刘兵;魏晓梅;陈兰芳;代政学

    兹对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后发生高度房室阻滞(AVB)的特点及其诊断处理做一报告.

  • 冷凝导管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初步体会

    作者:方丕华;马坚;楚建民;姚焰;张奎俊;张澍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成功率高,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成功率达97%,对旁路所致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达93%,对难治性心房颤动(房颤)病人的房室交界区消融达100%.

  • 早期复极综合征猝死一例--Brugada综合征变异?

    作者:陈玉珍;马维勇;郑更生

    编者的话一般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良性的临床过程,但由于其心电图改变的电生理机制与急性心肌缺血或Brugada综合征有相似之处,是由于心内膜动作电位穹隆变小(即Ⅰ相瞬间外向钾电流Ito及相关离子流影响动作电位的1,2期),导致平台期心内膜、心外膜之间存在透壁电位差,当这种电位差较小,心外膜动作电位缩短较均匀或缩短不十分明显,心肌复极方向仍然是由心外膜向心内膜,只产生心电图J点抬高,伴或不伴ST段抬高,但T波是直立.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局部心肌缺血、药物作用、自主神经调节障碍等,导致心外膜动作电位部分明显缩短,部分明显延长,甚至长于心内膜动作电位时限,使心肌复极由心内膜向心外膜复极,产生J点明显增大,ST段抬高且伴T波倒置.由于心外膜与心内膜之间动作电位时限发生明显变化,形成心外膜复极离散和不应期离散,即形成2相折返的病理生理基础,平时临床上良性的早期复极这时可以产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本期陈玉珍等医师报道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病人发生猝死就是一个例证.

  •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同祥;王景云;李秀芹;王娟玲;郝军强;赵令时

    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脏病急症之一,及时心脏起搏治疗是避免发生严重后果或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自1996年8月以来,我们应用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31例,现报道如下.

  • 应用无球囊普通电极导管床旁心脏起搏

    作者:王治平;王庸晋;勃宝珍

    临时心脏起搏术是预防和抢救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主要方法,临床上应用广泛.常规是在X线指导下经静脉(常用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右心室心内膜起搏,但需搬动病人、多科协作、耗时较长.兹报道无球囊普通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内膜起搏的临床效果.

  • 常规心电图对房室结参与的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的鉴别作用

    作者:陈刚;王方正

    窄QRS(<0.12 s)心动过速,包括(1)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2)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3)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4)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5)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al ventricular node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6)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al 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1].而房室结参与的窄QRS心动过速包括后两种,即AVNRT和AVRT.对于不同机制的心动过速,相应的临床处理会有所不同.常规心电图检查简便易行,对于区别这两种心律失常,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意义.

  • 心率震荡现象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兆国;张海澄

    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是指心脏在发生室性早搏(室早)后,出现短期的心率波动的现象,由Schmidt[1]于1999年早提出.心率震荡是自主神经对单发室早后出现动脉血压波动的反应,与压力反射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 犬Bachmann束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其关键消融部位

    作者:牛凡;黄从新;江洪;杨波

    目的报道犬Bachmann束(Bachmann's bundle)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的关系及其关键消融部位.方法对6只犬的Bachmann束经心内膜和心外膜途径进行标测和消融,在上腔静脉和主动脉根部之间,左、右心耳中点处注射无水乙醇消融至Bachmann束电位消失,心外膜呈现右心房和左心房电位逐渐分离.消融Bachmann束前后用相同刺激方案诱发房颤,观察消融对房颤的影响.结果成功消融阻断6只犬的Bachmann束,Bachmann束电位消失.消融前房颤的诱发率为100%(6/6),消融后6只犬均不能诱发房颤.结论 Bachmann束对房颤的发生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其关键消融部位在上腔静脉和主动脉根部之间,左、右心耳中点处,消融终点是Bachmann束电位消失.

  • 骨髓间质干细胞心肌分化过程中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作者:金艳;曹克将;陈明龙;单其俊;邹建刚;陈椿;徐东杰;杨兵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心肌分化前、后钙离子浓度变化.方法用5-杂氮胞苷(5-azacytidine)体外诱导猪骨髓间质干细胞使之向心肌分化;ELASA法测定分化前、后细胞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应用离子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分化前、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 (1)经5-杂氮胞苷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2)诱导后第3周起细胞内cTnI明显增高;(3)诱导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较对照组高,且诱导前后细胞内钙释放机制不同.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经5-杂氮胞苷诱导后可具有心肌细胞的某些特性,这一过程与钙信号有关.

  • 兔心房室隔内过渡细胞移行带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

    作者:杜庆暄;牛小麟;谢松梅;任付先;周梁;张颖;凌凤东

    目的探讨过渡细胞移行带在折返性心律失常发生及干预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医学三维可视化软件,以体素重建法,结合光照处理技术,利用兔心房室间隔区连续组织切片,对近年来解剖学及组织学上发现的过渡细胞移行带进行图像三维重建.结果直观显示了4条过渡细胞移行带的空间走向及与周围组织的立体位置关系.结论 4条过渡细胞移行带均有可能成为慢径解剖学基础;射频消融打断的往往是几条过渡细胞移行带汇聚之处.

  • 加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是面临的迫切任务

    作者:华伟;陈新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心血管病死亡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SCD大多是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引起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可以在患者发生室颤时自动放电除颤拯救患者的生命.ICD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对SCD的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SCD的二级预防临床试验已充分证明,与药物治疗相比,ICD能明显降低SCD高危患者的病死率,是目前防止SCD的有效方法.2003年美国1年ICD的植入量超过6万台,而我国从1991年第1台ICD植入至2003年底植入总数尚不足400台.以我国13亿人口基数估计,我国每年死于SCD的人不在少数,治疗SCD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需要加大SCD和ICD治疗知识的宣传力度,积极推进ICD应用技术的普及.

  •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六届学术双年会会议纪要(心脏起搏部分)

    作者:张海澄;易忠;郭继鸿;王方正

    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6届学术双年会暨成立10周年庆典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 200余名专家学者针对心脏起搏专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 心脏静脉球囊扩张及双心室同步起搏

    作者:韩雅玲;王冬梅;臧红云;荆全民;王祖禄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发作胸闷气短4年加重1个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0余年,未行系统降压治疗.入院后查心电图QRS波130 ms,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5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入院后给予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接受三腔双心室起搏治疗.

  • 不同起搏方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长期影响

    作者:陈柯萍;唐闽;陈若菡;华伟;浦介麟;张澍;陈新

    目的比较不同的起搏方式(AAI与DDD)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患者的长期影响,包括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心功能和心脏大小.方法选择2001年8月至2004年2月因病窦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的患者,符合条件者随机、单盲(患者为盲方)分为AAI起搏组与DDD起搏组.分别于植入后3个月、6个月,以后每年1次进行随访,其随访内容包括病史询问、起搏器程控以及其他检查.主要终点为房颤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生活质量评分、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1)111例患者入选,AAI组38例,DDD组73例,平均随访时间(22.23±10.98)个月.DDD组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AAI组(50.68% vs 23.68%,P<0.01).25例植入起搏器前无房颤的患者有6例新出现房颤,均发生在DDD组(log-rank检验P=0.0895);(2)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在植入前后比较,AAI组和DD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植入起搏器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AAI组与DD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AI起搏方式与DDD比较,房颤发生率明显降低.

  • 起搏导线进入奇静脉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作者:张建军;杨明;杨新春;汪爱虎;陈明

    植入起搏导线时,正常的路径从头静脉-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入上腔静脉,然后到达右心房、右心室.在上腔静脉壁上存在着奇静脉开口,当奇静脉的开口与左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的角度合适时,起搏导线容易进入奇静脉,而不是经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导线在奇静脉内的操作不当,会导致大出血的发生,危及患者生命,应引起注意.我们在2000-2003年3年中遇到4例起搏导线进入奇静脉,现将其临床表现,发现经过及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 欢迎订阅《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作者:

    关键词: 订阅 心律失常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应用20例体会

    作者:郭涛;王钰;韩明华;李淑敏;赵玲;刘中梅;肖践明;杨西云

    1998年6月至2003年7月,我院共为20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室速/室颤)患者植入了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收到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 双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

    作者:华伟;王方正;张澍;陈柯萍;牛红霞;陈新

    目的以往应用的单腔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常会发生误识别,产生误放电.此外,单腔心室起搏可使心功能降低.双腔ICD可克服单腔ICD上述弊端.本文报道12例双腔ICD的临床应用.方法 12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2岁,均有院外晕厥史,术前证实室性心动过速7例,心室颤动5例.12例患者中4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3例伴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5例伴有心动过缓及心功能不良.12例患者均植入了双腔ICD(美敦力公司,Gem DR).心室导线常规植入右心室心尖部,心房导线为主动固定的螺旋电极导线,此导线顶端带有弹簧除颤电极,将心房导线固定于右心耳靠外侧处,以避免发生交叉感知.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植入双腔ICD,除颤阈值均小于20 J.平均心室起搏阈值0.9 V,R波高9.8 mV.心房起搏阈值1.4 V,P波高2.6 mV.在平均随访6.8个月中,ICD共发放抗心动过速起搏(ATP)45次,低能量转复11次,除颤4次,无误放电发生.5例伴心动过缓者,心功能无进一步恶化.结论双腔ICD由于增加了心房电极导线,可提高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从而减少误放电.对伴有房性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者应推荐使用双腔ICD.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随访

    作者:张燕;王景峰;伍卫;聂如琼;孔敏仪;周淑娴

    目的观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的工作情况.方法对植入ICD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应用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存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例植入ICD患者随访1~31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4例患者的ICD成功放电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例患者的ICD因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误识别和误放电,重新设置工作参数和加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未再出现误放电.7例患者出现轻度精神症状,经心理辅导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ICD能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但ICD可能发生误识别、误放电,定期随访和及时调整参数可避免或减少此类情况发生.ICD植入后心理辅导治疗是必要的.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患者心理适应不良分析

    作者:谭琛;王方正;华伟;陈新;张澍

    目的对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患者心理适应不良的原因及改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69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患者接受ICD治疗,根据患者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发作时频率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确定治疗方法和参数.结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4例患者在接受过电击治疗后出现严重的心理适应不良,包括紧张、情绪低落、恐惧及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ICD放电可引起患者心理适应不良,期望通过ICD参数的调整、加强内科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改善这些患者的心理状态.

  • 单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与膜片钳同步技术

    作者:徐东杰;张寄南;曹克将;陈相健

    目的建立与膜片钳技术相结合的单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方法采用传统酶解法分离出SD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方式膜片钳技术记录通道电流后对同一细胞吸取内容物,采用RT-PCR技术,分别对单细胞内GAPDH及L型钙通道的mRNA表达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电泳结果显示GAPDH及L型钙通道条带,对后者的测序分析结果与cDNA基因文库符合率为100%.结论此实验方法可以用于同时进行膜片钳操作及单细胞RT-PCR检测.

中华心律失常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