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중화심률실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6638
  • 国内刊号: 11-38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门头沟区冯村西里阜外医院西山园区A楼40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澍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26例左心室主动固定导线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周颖;鲍敏芳;王宇星;林海燕;张文波;徐耕

    目的 评价左心室主动固定导线(Starfix 4195美国美敦力公司)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自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植入Starfix 4195导线的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1±7.7)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6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其他5例.观察Starfix 4195导线植入至优起搏位点的手术成功率;术后中位随访10.5个月,观察出现左心室导线脱位、膈神经刺激及阈值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Starfix4195导线,手术成功率100%,24例患者(92.3%)左心室导线植入在优起搏位点.CRT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的24例患者中,CRT有反应21例(87.5%),无反应3例(12.5%).术后中位随访10.5个月,左心室导线起搏阈值稳定,与术中比较无明显增高[(1.0±0.5)V对(1.2±0.7)V,P >0.05],术后均未出现左心室导线脱位、膈神经刺激等并发症.结论 在CRT植入术中,Starfix4195导线能稳定固定在左心室优起搏位点,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并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

  • 法洛四联症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

    作者:孙奇;马坚;胡继强;廖自立;郭小刚;陈柯萍;戴研;张澍

    目的 观察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心房扑动(房扑)的临床特点及消融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2年5月间,因TOF根治术后并发房扑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1例患者,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共11例患者入选,TOF根治术后出现房扑的时间为9~32(19.5±6.5)年,消融时的平均年龄为31 ~47(39.3±5.8)岁,术中共对15种房扑进行了标测,8例表现为单纯围绕三尖瓣环折返的房扑,5例为单纯围绕右心房瘢痕的房扑,2例为同时围绕三尖瓣环及右心房瘢痕的“8”字型折返.单纯围绕三尖瓣环折返的房扑患者与瘢痕相关性房扑患者相比,右心室较小[(27.3±2.8)mm对(38.4±10.9)mm,P=0.039].术后经过(56.7±26.7)个月的随访,有3例患者再发房扑并接受再次消融,长期成功率为72.7%.结论 TOF根治术后患者房扑的发病时间晚,瘢痕相关性房扑的比例较高,射频消融有较高的成功率.相对于单纯右心房峡部依赖性房扑,瘢痕相关性房扑患者的右心室较大.

  •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更换患者无症状囊袋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刘俊鹏;杨杰孚;佟佳宾;邹彤;陈柯萍;戴研;刘志敏

    目的 研究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更换患者囊袋的无症状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CIED更换术并除外临床诊断囊袋感染或起搏导线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27例,分别进行血培养和囊袋组织培养,并收集相关临床特征及检查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27例行CIED更换的患者,血培养均为阴性,囊袋组织培养阳性率为15.8%,主要的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例,70%).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恶性疾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更换频次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更换频次、既往抗生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为无症状囊袋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无任何感染表现的CIED植入患者中,隐匿性囊袋感染发生率为15.8%,其独立的危险因素是更换频次、既往抗生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

  • 他汀类药物预防起搏器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

    作者:常瑜;吴娜;路长鸿;梁磊;任晓庆;张奎俊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预防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作用.方法 选择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起搏器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仅他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两组其他基本情况相似.于术后3、9、15、21个月程控起搏器,调出起搏器存储的有关阵发性房颤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起搏器术后服用他汀类药物9个月,阵发性房颤发生率降低;继续服用他汀类药物至15个月,阵发性房颤发生率及房颤负荷均明显降低;持续服用他汀类药物21个月,阵发性房颤发生率和房颤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起搏器术后,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能够减少阵发性房颤发作.

  •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作者:周立;马建伟;刘旭;赵亮;姜伟峰;顾俊;王远龙;张晓栋;吴绍辉

    目的 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入选2005年至2012年共57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采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引导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附加二尖瓣、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及左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以改良基质.结果 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导管消融术,平均手术时间(192±36) min,X线曝光时间(28±8) min,随访时间(3.1±2.0)年,单次消融成功率42.1%,多次消融成功率61.4%,其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消融成功率36.4%,非梗阻性患者成功率67.4%(P=0.031).结论 环肺静脉消融结合基质改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在有经验的治疗中心安全有效.

  • 不同起搏导线植入术中的损伤电流特征

    作者:沙来买提·沙力;宿燕岗;徐勋龙;刘恩焘;贾林;葛均波

    目的 明确不同起搏导线在植入过程中产生的损伤电流(COI)形态及变化特征.方法 经起搏分析仪及体表心电图仪同步记录右心室螺旋及翼状导线、左心室心脏静脉导线及埋植多年的右心室起搏导线产生的腔内心电图(ICEG),动态观察其形态及COI变化特征.COI大小指标包括J点后80 ms处的ST段振幅(ST80),ST80与自身R波振幅之比(ST80/R)以及ICEG时限(IED).结果 共记录81根起搏导线的ICEG,包括48根螺旋导线、21根翼状导线、6根左心室心脏静脉导线和6根埋植多年的起搏导线.两种方法均记录到螺旋及翼状导线产生的COI;起搏分析仪描记的螺旋导线固定10 min的ST80[(7.7±2.7)mV对(5.1±0.6) mV],ST80/R[(0.62±0.24)对(0.54±0.07)]及IED[(233.6±33.7) ms对(211.5±29.3)ms]与固定0 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翼状导线固定10 min的ST80[(5.6±2.8)mV对(0.8±0.6) mV,P<0.01],ST80/R[(0.39±0.12)对(0.01±0.01),P<0.05]及IED[(145.4±79.4) ms对(64.3±19.8)ms,P<0.01)]与固定0 min相比大幅减小,且大部分时间点的ST80、ST80/R值均较螺旋导线的相应值小(P<0.05).总体上,体表心电图仪记录到相似的COI变化趋势.左心室心脏静脉导线及埋植多年的起搏导线均无COI产生.结论 螺旋导线与翼状导线相比,COI值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左心室心脏静脉导线及埋植多年的起搏导线不产生COI.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肺静脉触发灶的诱发及消融

    作者:林建伟;刘强;蒋汝红;张祖文;盛夏;孙雅逊;张培;陈世权;傅国胜

    目的 探讨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中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和三磷酸腺苷(ATP),在检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非肺静脉触发灶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 12月在浙江邵逸夫医院心内科所有患者接受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CPVI术136例患者,其中87例消融前后分别应用ISO+ATP诱发房颤,Lasso导管置于右上肺静脉口、消融导管置于左上肺静脉口,结合冠状静脉窦导管判断房颤的触发灶,然后通过消融验证.结果 87例首次接受导管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ISO+ATP后16例证实有非肺静脉房颤触发灶.其中,消融前诱发8例房颤、1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1例频发房性早搏(房早).2例消融前诱发的患者CPVI术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ATa)仍存在,余8例及5例消融前未被诱发者CPVI后再次诱发时又检出非肺静脉触发灶.其中,9例为房颤(起源上腔静脉5例、冠状静脉窦内靠近口部1例、左心房后壁2例、不明1例),3例房性心动过速(均为冠状静脉窦口起源)和1例频发房性早搏(上腔静脉起源).14例患者在相应非肺静脉触发灶部位消融后心律失常均终止,且不再被诱发.2例起源不明的房颤患者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随访2年,单次手术成功率为87.5%(14/16).结论 静脉注射ISO+ATP可简单有效地检出阵发性房颤非肺静脉触发灶.

  •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后乳头肌室性早搏

    作者:贾玉和;欧阳非凡;吕秀章;方丕华;任岚;刘铮;唐闽;侯翠红;马坚

    目的 左心室后乳头肌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早)因其体表心电图与左后分支参与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一样,都表现为心电轴左偏,伴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因此有相当一部分被误认为分支室早.为了明确二者起源点的异同,我们采用术中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来实时监测消融靶点的确切解剖位置.方法 选择3例频发室早患者(男2例,女1例),平均24 h室早30 000多次,超声心动图均未见心脏结构异常.在三维电解剖系统(Carto XP)指导下,跨主动脉瓣逆行送入3.5 mm冷盐水磁定位标测电极导管于左心室,以激动标测构建左心室内膜图.以室早时提前多;起搏时能得到12/12导联一致的QRS波以及放电20 s内室早逐渐减少和消失作为理想靶点标准.在理想靶点确认后,经ICE确认消融导管在左心室内的确切位置,并记录和分析其局部双极电位图.以既往消融成功的经典左后分支室速作为对照,比较两者之间心电图的异同,为以后的标测和消融提供真实可靠的参照.结果 ICE证实该3例室早靶点均位于左心室后乳头肌根部或中段,其解剖位置与左心室特发性室速靶点明显不在同一位置,其消融位点较特发性室速更靠心尖部;其局部双极电位在窦性心律时偶尔也可记录到浦肯野电位,但在早搏时都不能记录到浦肯野电位,说明其为肌源性起源,而特发性室速靶点无论窦性心律下还是室速时均可记录到清晰的浦肯野电位;体表心电图尽管可鉴别的特征不多,但后乳头肌起源的室早较特发性室速胸前导联(V2~V4导联)QRS时限明显增宽(前者平均124ms,后者仅86ms),R/S≤1移行也早于特发性室速(后乳头肌室早在V3导联移行为R/S≤1,特发性室速在v5导联才移行为R/S≤1).消融10余小时后,室早复发.1个月时复查动态心电图,24 h平均室早10 000余次,二尖瓣功能未受到任何影响.结论 通过实时ICE证实,后乳头肌室早无论起源位置、体表心电图形态还是局部靶点电图均与特发性室速有区别,这类室早消融效果较差,易复发.如何在增强消融强度、扩大消融范围和避免乳头肌损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该类室早消融的重点和难点.

  • 左右心室导线间距与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即刻疗效的关系

    作者:汪菁峰;宿燕岗;秦胜梅;崔洁;陈海燕;葛均波

    目的 探讨右心室起搏部位改变时,左、右心室导线间距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即刻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5例符合适应证患者行CRT手术,术中将左心室导线植入侧壁或侧后壁,先后将右心室导线植入右心室流出道和右心室心尖部,分别测得主动脉速度血流积分及心肌收缩达峰时间标准差,同时比较此2种不同部位左、右心室导线间距,包括直接、垂直和水平距离(分别由正位及左侧位投影时测得)的差异.结果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主动脉速度血流积分显著高于右心室流出道起搏[(15.76±2.29) cm对(14.71±2.12) cm,P<0.001],QRS时限则显著较窄[(141.84±20.89) ms对(159.84±19.56) ms,P<0.001].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侧位投影下的导线间距(校正后)显著大于右心室流出道起搏[(161.23±44.58) mm对(121.34±55.91) mm,P<0.001],其垂直距离(校正后)亦显著大于后者[(97.65±45.73) mm对(39.41±23.51) mm,P<0.001].结论 CRT术中改变右心室起搏部位时,侧位投影下的左、右心室导线间距较大者CRT手术即刻反应较佳.

  • 含碘抗菌贴膜在预防心血管电子器械植入术切口感染中的效果

    作者:凌峰;任淑华;鲁明;沈云;童晓珊

    切口及囊袋感染是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患者常见的手术并发症.随着CIED植入适应证的延伸,加上高龄患者日益增多、伴随疾病的增加均使感染风险增加.因此,预防CIED术后感染是围术期医疗安全的重点之一.手术野及周围皮肤污垢清除不彻底、切口出血及囊袋冲洗液外溢使切口周围的无菌布类浸湿而失去了保护作用,使细菌及污垢侵入,更易引起切口及囊袋感染.本文通过比较手术中使用含碘抗菌贴膜与未使用抗菌薄膜的患者术后切口及囊袋感染的发生率,探讨含碘抗菌贴膜在CIED植入术中预防感染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 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间歇性B型预激综合征消融一例

    作者:杜先锋;杨刚;储慧民;何斌;郁一波;丰明俊;刘晶;陈晓敏

    传统二维及三维接触标测下右侧旁路消融的成功率相对较低(67%~100%),复发率相对较高(9%~16.7%),可能与右侧旁路及周围组织特殊解剖学结构导致标测误差及消融导管贴靠不良有关[1].非接触式标测系统可在单个心动周期内同时超高密度采集心内膜电位,便于快速高效地处理机制复杂的心律失常[2-4].本文介绍1例间歇性B型预激综合征右侧旁路患者经传统标测消融治疗失败后应用非接触标测系统成功精确定位且消融的病例.

    关键词:
  • 心脏再同步治疗上腔静脉系统多处闭塞一例

    作者:孙国建;沈法荣

    患者资料:患者男71岁.因反复胸闷、气促7个月入院.患者1997年因三度房室阻滞植入心脏起搏器(VVI),起搏器通过右侧锁骨下静脉途径位于右侧胸壁;2007年从左锁骨下静脉途径重新植入双腔起搏器.近7个月来,患者出现胸闷、气促.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3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左心房内径42 mm.二尖瓣及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少或中量心包积液.

    关键词:
  • 右心室双部位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一例

    作者:汪菁峰;宿燕岗;崔洁;葛均波

    患者男,75岁,于2007年出现活动后胸闷气急,心电图示间歇三度房室阻滞,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植入DDD起搏器(Selection9000,美国美敦力公司).术后症状反复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011年2月24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整体收缩活动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27,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77 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66 mm;心电图示心房静止,心室起搏,起搏QRS时限220 ms,决定升级为双心室起搏.术中反复尝试未能寻找到冠状静脉窦口,且患者拒绝外科植入心外膜导线,后决定行右心室双部位起搏.

    关键词:
  • 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起搏参数优化的新认识与进展

    作者:沙来买提·沙力;宿燕岗;葛均波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显著改善特定心力衰竭人群的预后[1].然而在严格选择的病例中,仍约30%对CRT无应答[2].起搏参数的优化被认为是提高应答率的重要措施之一[3-4].近年来,在基本参数和佳间期的优化策略、临床意义及发展前景等方面有些新的认识和进展,本文拟对起搏参数的优化内容和方法学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心脏再同步治疗无反应预测因子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锋;侯小锋;邹建刚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因其确切疗效现已成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方法.CRT不仅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代谢能耗,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逆转心室重构,降低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与病死率.尽管CRT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明显,但其30%的术后无反应率长期以来困扰着临床医生与患者[1].为降低CRT无反应发生率,术前应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尤其要明确患者是否具有无反应相关特点.现就CRT无反应患者的重要预测因子作一综述.

    关键词:
  • 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复杂的就是好的吗

    作者:梁义秀;宿燕岗

    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是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结合,被称为带有除颤功能的心脏同步治疗,或带有心脏再同步治疗功能的除颤器.由于同时具备再同步治疗与除颤功能,CRT-D被普遍认为较独立应用的ICD与仅有起搏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更具优势,并在临床实践中备受青睐.然而作为复杂器械的CRT-D就是对患者而言好的选择吗?我们拟对CRT-D的证据与应用,特别是对其相对不足做一综述.

    关键词:
  • 神经血管性晕厥非药物治疗新方法:导管射频消融

    作者:于昊;包玉才;张树龙

    神经血管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良导致的,表现为外周血管阻力和心率调节异常.VVS是不明原因晕厥中常见的类型[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在高风险职业人群如飞行员、驾驶员中危害更大.目前VVS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良反应多,难以长期耐受[2-3];症状严重者植入起搏器治疗,虽缓解症状,但为非根治手段,一生更换多次,年轻患者不易接受,且对于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患者,起搏器效果较差[4-6].近年来,物理疗法如下肢肌肉收缩训练防治VVS日益受到重视,通过直立倾斜训练逐步增加患者对体位改变的耐受性降低VVS的发生率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物理疗法相关研究较少,入选病例数不足,结果也并不一致,且患者依从性低[7-8],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关键词:
  • 长期血浆内皮素-1水平升高对异丙肾上腺素慢性致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影响

    作者:刘韬;秦牧;陈阵;胡河;黄鹤;黄从新

    目的 探讨长期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升高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慢性致室性心律失常(VA)作用的影响.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耳兔6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血浆ET-1升高组(ET-1组)、ISO组及ET-1+ISO组,每组15只.所有动物连续14 d经耳缘静脉注射药物,对照组注射0.9%NaCl(1ml·kg-1·d-1),ET-1组注射ET-1(10 μg·kg-1·d-1)、ISO组注射ISO(300 μg·kg-1·d-1)、ET-1+ISO组同时注射ET-1与ISO(剂量及方法同前).药物注射7d后,在整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条件下行离体电生理研究,分别记录和测量左心室前游离壁(LAF)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有效不应期(VERP),并构建动作电位恢复性(APDR)曲线.对所有离体心脏于LAF处,行程控增频电刺激以观察动作电位时限(APD)电交替的发生,猝发快速电刺激用以进行VA的诱发.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SO组90% MAP[MAPD90,(164.91±13.14) ms对(144.13±8.02) ms]、VERP[(144.06±13.73)ms对(129.50±7.65)ms]、APDR曲线大斜率[Smax,(1.51±0.16)对(0.87±0.12)]、诱发APD电交替的大起搏周长(PCL)中位数(170ms对130ms)和VA诱发率(86.67%对13.33%)均增大(P均<0.01),VERP/MAPD9o变化不明显(P>0.05).ET-1组MAPD90[(169.41±13.97)ms对(144.13±8.02) ms]、APDR曲线Smax[(1.47±0.18)对(0.87±0.12)]、诱发APD电交替的大PCL中位数(160 ms对130 ms)及VA诱发率(66.67%对13.33%)均增大(P均<0.01),而VERP/MAPD90显著减小[(0.80±0.05)对(0.90±0.04),P<0.01],VERP变化不明显(P>0.05).ET-1+ ISO组各项电生理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ISO组相比,ET-1+ ISO组MAPD90[(147.66±9.68) ms对(164.91±13.14) ms]、VERP[(130.60±10.75) ms对(144.06±13.73) ms]、APDR曲线Smax[(0.94±0.14)对(1.51±0.16)]、诱发APD电交替的大PCL中位数(140 ms对170 ms)及VA诱发率(40.00%对86.67%)均减小(P均<0.01),VERP/MAPD90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长期血浆ET-1水平升高可减弱ISO对心脏电生理特性的慢性损害,从而起到抗VA作用.

  • 心脏自主神经节消融治疗睡眠呼吸暂停并发心房颤动的实验研究

    作者:余小梅;鲁志兵;何文博;何勃;黄兵;赵劲波;江洪

    目的 研究心脏自主神经节(GP)消融对睡眠呼吸暂停(SA)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 成年杂种犬13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第1组先制作SA模型再行GP消融(n=7),分别在基础状态、SA1h和GP消融后记录心电图、采集动脉血及测量心房、肺静脉和上腔静脉的不应期(ERP)和心房易颤窗口(WOV);第2组先行GP消融再制作SA模型(n=6),分别在基础状态、GP消融后和SA1h后收集或测量以上参数.比较心率、血压、动脉血气、心率变异性(HRV)和各部位ERP、WOV在两组之间和消融前后的变化.结果 第1组在SA过程中,心率、血压先上升后下降,SA1h末HRV低频/高频比值(LF/HF)减小[(0.6±0.2)对(0.8±0.2),P<0.05],各部位ERP显著缩短,∑WOV显著增加(P<0.05).GP消融后LF/HF增大[(1.1±0.3)对(0.8±0.2),P<0.05],各部位ERP显著延长,∑WOV显著减小(P<0.05).第2组在GP消融后,SA过程中心率、血压同样先上升后下降,各部位ERP不同程度缩短,但LF/HF和∑WOV变化则不明显.无论先SA或者先消融GP,两组犬在SA1h末均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结论 自主神经活性的变化在SA并发的房颤中起着重要作用,消融心脏GP可以逆转或阻止SA导致的房颤.

  •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心房穿孔一例

    作者:周菲;汤永华;夏仁瑞;叶帆;周之畅;沈法荣

    患者男,23岁,因“反复发作性头晕半年”收入院,有“慢性胃病”史2年.外院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伴缓慢心室率(房颤时长RR间期5.8s),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后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62次/min).入院后查电解质、肝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心肌损伤标志物(cTn-Ⅰ、CK-MB、AST、LDH)、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凝血功能、D-二聚体、抗核抗体系列均正常;甲状腺功能示:TT3、FT3、FT4轻度升高.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33 mm,左心室54mm,右心房46×48 mm,右心室20mm,左心室射血分数0.70;二、三尖瓣轻度反流.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停搏(长RR间期6.9s),具备永久性心脏起搏适应证(Ⅰa),遂植入DDD永久性心脏起搏器(5826型DDDR心脏起搏器+1888TC型心室主动导线+1642T型心房普通导线,美国圣犹达公司).

    关键词:
  • 导线穿孔真的离我们很远吗

    作者:陈柯萍

    导线穿孔是植入心脏起搏器及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随着植入型器械治疗适应证的拓宽,患者伴随疾病的增多以及主动固定导线在临床广泛应用,导线穿孔的并发症时有发生.如何及时识别、处理以及有效预防非常重要.

    关键词:
  • DF4三合一接口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应用

    作者:华伟;杨新玮;张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有效措施.随着起搏技术的发展,ICD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也在不断改进.由美国圣犹达公司研发的DF4三合一接口除颤导线及Fortify除颤器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本文将就国内植入的首台三合一接口除颤器及该技术进行介绍.

    关键词:
中华心律失常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