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Practical Geriatrics 실용로년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198
  • 国内刊号: 32-13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2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老年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黄祖瑚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老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白细胞计数与其血压水平的关系

    作者:王坤伟;杜培宜;魏新萍

    目的:探讨老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白细胞( WBC)计数与其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入选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849例年龄≥60岁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腰围( W)、臀围( H)、体质量和血压,检测外周血WBC计数、空腹血糖( FBG)和血脂。根据血压水平将其分为3组:正常血压组(<120/80 mmHg,n=257)、正常高值血压1组(120~129/80~84 mmHg,n=265)、正常高值血压2组(130~139/85~89 mmHg,n=327)。结果随着血压水平升高,WBC水平逐渐升高( 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无论男性或女性,WBC计数与收缩压(SBP)、三酰甘油(TG)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1)。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W、H、TG、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和体质量指数(BMI)后,正常高值血压2组发生WBC计数升高(WBC≥6?50×109/L),是正常血压组的1?51倍(95%CI:1?01~2?2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WBC 计数是 SBP 及舒张压( DBP )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B 值分别为0?169、0?099,均P<0?01)。结论老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WBC计数升高与其血压水平升高有关,且这种作用独立于其他多重危险因素。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的影响及疗效评定

    作者:程冉冉;刘凤丽;左慧敏;郭静;刘运平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S?100β的变化,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从而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丁苯酞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各38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 d及14 d测定其血清NSE和S?100β浓度,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均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β浓度,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联合用药组效果更显著(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NSE和S?100β浓度,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 老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侯煜;吴晓尉;梁铭铭;周洁琛;丁霞;杨艳

    目的:观察老年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门诊就诊的98例老年IBS患者,应用IBS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quality of life, IBS?QOL)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老年IBS患者IBS?QOL烦躁不安、行为冲突、身体意象、健康忧虑、饮食限制5个维度的评分<80分。男性患者身体意象、健康忧虑的评分显著低于女性患者( P<0?05);独居患者烦躁不安、行为冲突、身体意象的评分显著低于非独居患者( P<0?05);无配偶患者烦躁不安、行为冲突、身体意象、健康忧虑的评分显著低于有配偶患者( P<0?05);自费患者健康忧虑、社会反应的症状的评分显著低于非自费患者( P<0?05)。结论老年IBS患者容易出现生活质量的下降,特别是男性、独居、无配偶、医疗自费的患者,应当加强治疗干预措施。

  •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萍;杨明;韩凌;陈欣;胡文泽;李晓红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 RVOT)间隔部和心尖部( RVA)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60岁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52例, RVOT间隔部起搏组28例和RVA起搏组24例,比较2组患者血浆氮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 )水平、心脏超声相关参数等指标。结果RVA起搏组NF?proBNP与射血分数( EF)与RVOT间隔部起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RVOT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小,而RVA起搏心功能明显减低。

  •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和癫痫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刘秀颖;蓝瑞芳;马可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时间分布特点及癫痫发作及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将643例首次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癫痫发作组及无发作组,回顾性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发生率为7?93%(51/643),癫痫的发生率为3?57%(23/643),卒中后<1周出现首次癫痫发作有20例(40?1%),1~6月有19例(37?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皮质梗死及SSS评分<30分是缺血性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迟发性癫痫发作是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首次癫痫发作主要集中在缺血性卒中后<1周及1~6月。 SSS评分<30分及皮质梗死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癫痫发作,迟发性癫痫发作更容易出现癫痫反复发作。

  • 冠心病患者高胆固醇血症与血浆血小板因子4及β-血小板球蛋白的关系

    作者:卢亚敏;霍丽静;张明明;刘光霞;陈芳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胆固醇血症与血浆血小板因子4( PF4)、β?血小板球蛋白(β?TG)等分子水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纳入冠心病患者160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组64例以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9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CON组);按照总胆固醇(TC)水平把1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1)高胆固醇血症组( HTC组)42例,(2)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 BTC组)51例,(3)胆固醇正常组( NOR组)67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PF4浓度和β?TG浓度水平,同期检测各组血脂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PF4、β?TG水平在CON组、SAP、ACS组间依次升高,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4、β?TG水平在NOR组、BTC组、HTC组的水平也依次升高,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TC水平与PF4、β?TG呈正相关( 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C水平是影响血清PF4、β?TG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PF4、β?TG水平较正常组升高,胆固醇水平可能通过影响PF4、β?TG的水平促进冠心病的发生,且与冠心病病情程度相关。

  • 结直肠癌临床表现对及时诊断的影响

    作者:杨文;于晓红;杨志健;黄学飞;刘静;李丛勇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临床表现和诊断延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1例经组织学证实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出现临床表现到明确诊断时间的长短分为<1月,1~3月和>3月3组,比较3组之间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肿瘤位置和临床症状的差异。结果贫血、大便潜血阳性,腹部疼痛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均>60%;3组间年龄、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大便带血、腹胀、恶心、腹痛、便秘或腹泻和乏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性别、肿瘤位置及分期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肿瘤位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便血和便秘和(或)腹泻( P<0?01),而肿瘤位于回盲部、升结肠和横结肠者更容易出现贫血( P<0?01);不同肿瘤分期之间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贫血、大便潜血阳性、腹痛、便血、便秘和(或)腹泻是结直肠癌常见的症状。粪便潜血阳性、腹痛、便秘和(或)腹泻往往与延误诊断相关,贫血与右侧结肠癌相关,大便带血、便秘和(或)腹泻与左侧结直肠癌相关。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症状 诊断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对老年难治性心衰患者多器官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颖萍;秦龙;DAI Hua-ping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对改善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的疗效,以及对肝、肾、肺、脑等多个脏器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4年老年难治性心衰患者(≥60岁)共188例,其中108例仅接受传统治疗,80例接受传统疗法联合CRRT治疗。传统联合CRRT治疗组在CRRT前(当天)及CRRT后1周分别评估患者心功能、胸部X线、脑电图,以及检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血肌酐( SCr )。传统组在相应时间同时行同样评估。结果传统联合 CRRT 组NYHA心功能分级(P=0?007)、AST(P=0?004)、ALT(P=0?024)、SCr(P=0?046)水平以及脑电异常活动发生率( P=0?037)均较CRRT前下降,而射血分数( EF)值( P=0?019)较CRRT前上升;与传统组比较,其NYHA分级明显改善(P<0?001),EF值上升(P=0?018),AST(P=0?004)、ALT(P=0?039)、SCr(P=0?032)水平均有所下降,且传统联合CRRT组肺炎( P<0?001)、脑电活动好转率( P=0?034)均显著高于传统组。结论 CRRT可改善老年难治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并可减少或改善肝、肾、肺、脑等多个器官并发症的出现或损伤程度,对多个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 BIP AP无创正压通气救治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左心衰竭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俊;顾建华;朱旖

    目的:探讨应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救治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左心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了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心率( HR)、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HR、R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下降,pH、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HR、RR、PaCO2明显下降,pH、PaO2、Sa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BIPAP无创正压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左心衰竭救治中能迅速纠正缺氧,改善心衰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振国;王婷

    目的:动态监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在治疗重症肺炎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血清PCT水平与重症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CBP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共3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抗感染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12例和CB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CBP )18例。比较2组死亡率,同时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48 h、72 h 各时间点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评分)及血清PCT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死亡5例,CBP治疗组死亡2例;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经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血清PCT水平变化不明显( P>0?05),而CBP治疗组治疗72 h后,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血清PCT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1)。结论 CBP能降低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血清PCT水平,降低重症肺炎的炎症反应,改善临床转归,是临床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永;魏哲芬;陈如健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2型糖尿病( T2DM)患者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临床意义。方法92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T2DM患者为观察一组,92例单纯AECOPD患者为对照一组,84例老年COPD稳定期( SPCOPD)合并T2DM患者为观察二组,84例单纯SPCOPD患者为对照二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hs?CRP、D?D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观察一组血清hs?CRP、D?D浓度分别为(44?5±8?6) mg/L、(482?2±124?6) mg/L,对照一组分别为(34?4±9?4) mg/L、(416?0±93?6) mg/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二组血清hs?CRP、D?D浓度分别为(11?9±3?3) mg/L、(378?5±68?3) mg/L,对照二组分别为(7?9±2?7) mg/L、(298?7±58?8) mg/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一组治疗后血清hs?CRP、D?D浓度分别为(13?5±3?6) mg/L、(403?7±80?1) mg/L,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老年COPD合并T2DM 患者中,hs?CRP 及D?D均升高,观察血清hs?CRP、D?D 的浓度变化,对判断老年COPD 合并T2DM 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及治疗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老年低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梁戎;张园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在老年低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65岁低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单抗组:阿司匹林100 mg,1次/d;双抗组: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1次/d,观察6月后2组心绞痛缓解情况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和内脏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双抗组患者6月后心绞痛缓解率为85?0%,单抗组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62);双抗组患者MACE事件发生率为1?7%,明显低于单抗组的20?0%( P=0?029),双抗组和单抗组内脏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3%、5?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12)。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老年低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安全性与阿司匹林单抗血小板无明显差异。

  • 阿法骨化醇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李乐翔;孙俊英;薛峰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骨代谢和骨密度( 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2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2组患者行内固定手术2周后,对照组加以口服钙尔奇D,每次1片,1次/d;观察组加以口服阿法骨化醇,每次2粒,1次/d,2组疗程均为6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腰椎、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的BMD和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Ⅰ型胶原N末端肽( NTX)和Ⅰ型胶原C端肽( CTX),同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的BM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部位的B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的BALP、BGP、TRACP?5b、NTX及CTX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骨代谢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明显优于对照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机制可能与调节骨代谢,增加BMD有关。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尹成淑;孟晓萍;曹振东;宗春光;李军;王璐;李伟;王淼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1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选择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入院时血清Hcy及hs?CRP浓度。结果冠心病组Hcy及hs?CRP浓度高于对照组,三支病变组Hcy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单支病变组( 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 P<0?05);随着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增加,血清Hcy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 P<0?05)。

  • 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钢板在老年骨质疏松性后踝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作者:李洪飞;严锋合;李二虎;李长福;杨国磊;曾学珠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后踝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11月老年后踝骨折患者31例,应用桡骨远端解剖钢板行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8~24月,观察术后内固定物是否松动、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状况( 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结果在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再移位,所有后踝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疗效评定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优23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0?3%。结论应用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后踝骨折脱位,具有抗滑、支撑、固定牢靠、钢板服帖等优点,骨折愈合率高,可行早期功能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尤其适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骨折患者。

  • 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老年膜性肾病临床疗效

    作者:高冬梅;李明旭;余永武;张志勇;赵海丹;肖枫林

    目的:观察单用小剂量环孢素A( CsA)与小剂量激素联合小剂量CsA治疗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的临床疗效,以探讨老年IMN的治疗方案。方法将27例年龄>65岁,病理分期为Ⅰ、Ⅱ期老年IMN患者随机分成A组:单用小剂量CsA[2 mg/(kg·d)];B组: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龙0?5 mg/(kg·d)]联合小剂量CsA[2 mg/( kg·d)],治疗时间≥6月,随访时间≥6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在性别、年龄、治疗前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和24 h尿蛋白定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月后 B组总缓解率为69?2%,略高于 A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 组退出比例为30?8%,高于A组的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4?6%,明显高于A组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缓解组在患者性别、年龄及治疗前eGFR、24 h尿蛋白定量和病理分期方面与未缓解组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单独使用小剂量CsA与使用小剂量激素联合小剂量CsA治疗老年IMN临床疗效近似,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老年IMN的治疗可考虑单独使用小剂量CsA方案。

  • 自拟中药方灌肠对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及疗效观察

    作者:王海琳

    前列腺增生患者多70岁以后出现明显排尿困难症状,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虽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由于疾病本身及患者耐受性较差等原因,术后发生的膀胱痉挛、便秘等不适,仍对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因此,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减轻或避免上述症状,有利于手术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现结合我院近年来TURP 开展情况,对TURP 患者采用术前、术后自拟中药煎汤灌肠,在术后观察患者膀胱痉挛(疼痛)、排便、体温、术后尿常规等情况,发现较常规组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 老年人睡眠质量与脑血流灌注相关性观察

    作者:包纪盛;黄伟;苏建华;陈燕萍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其表现形式有[1]:(1)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30 min;(2)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3)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4)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6 h;(5)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我国失眠率高达10%~20%,老年人睡眠质量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是失眠的高发人群,有报道>60岁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达30%~40%[2]。目前认为失眠的产生主要与过度觉醒、昼夜节律紊乱以及内环境紊乱有关,近几十年来,关于失眠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多集中在心理社会因素。本研究旨在观察脑血流灌注情况与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 老年患者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性溶栓临床治疗

    作者:陈千益;王华;胡晓曼;费哲为;欧敬民

    传统饮食、生活习惯改变、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许多老年人因身体功能下降常合并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要求保守治疗,其后果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 thrombotic syndrome,PTS),影响患者生活、生存质量,甚至发生致命性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系统性溶栓对 DVT 疗效不理想,传统手术及Fogarty导管取栓迅速有效,但长期观察效果欠佳[1]。近年来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下肢DVT因其微创、并发症少、风险小等优势逐渐开展[2]。我们自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对无抗凝、溶栓禁忌的109例≥70岁急性期下肢 DVT 患者行 CDT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品管圈活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作者:朱信美;刘雅慧;蔡丽琼

    跌倒是指不能控制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的平面上,是医院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神经内科患者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疾病、器官功能减退、感觉迟钝、运动障碍等导致跌倒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增高。跌倒后易发生骨折、脑外伤、甚至死亡等意想不到的后果,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及相应的医疗费用支出,甚至会引发一些医疗纠纷。卫生行政部门已将“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作为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跌倒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导致的,不只是一种意外,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2]。我院神经内科于2014年2~12月开展“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品管圈活动,取得预期效果,报道如下。

  • 同型半胱氨酸、尿酸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

    作者:刘伟;丁钧;潘茗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冠心病的首要原因。通过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斑块回声特征,将颈动脉斑块分为稳定性斑块与不稳定性斑块。不稳定斑块中斑块纤维帽的不稳定性易诱发斑块破裂或发生溃疡,钙化结节形成,斑块内出血等,导致局部血栓形成,甚至脱落,产生心脑血管临床症状。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尿酸( UA)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总胆红素( TBIL )、脑钠素(BN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与动脉内斑块的发生和发展相关。但这些因素与斑块的稳定性是否有关,此类研究较少。本文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HCY、UA及hs?CRP水平的关系,为降低冠心病患者的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综合防治及疗效监测提供依据。

  • 80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诊疗分析

    作者:宣卓琦;黄建明;孙岳军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2013年中国肿瘤年报报告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居第2位,其中,上海和江苏的胃癌发病率尤为突出[1]。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胃癌的生存率较以前有较大的提高,其死亡率逐年下降,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逐渐进入老年化,高龄胃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多,本文拟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41例≥80岁胃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今后高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所指导。

  • 老年食管癌微创手术与快速康复

    作者:刘先本;李印;王总飞;孙海波;张瑞祥;郑燕

    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发展和快速康复理念的提出,我科自2013年1月开始对实施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的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进食。

  • 老年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作者:许春芳;石玉琪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且>90%的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5年生存率<20%。食管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中老年易患,我国80%的患者发病时年龄>50岁,据统计男女合计平均年龄为63岁,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为老年人。食管癌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中晚期,且老年人合并症多,体质差,传统手术或放、化疗疗效欠佳。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是提高老年人食管癌的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关键。早期食管癌是指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近年来,随着新型内镜技术的涌现,老年高危人群的筛查、食管癌早期诊断和治疗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 老年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预防新进展

    作者:郑世营;蒋东

    食管癌是老年患者临床常见的疾病,临床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1]。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手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高达50%[2]。当今食管癌根治术中较多采用颈、胸、腹的“三切口”方式和颈、胸“二切口”方式,因此常见的吻合口瘘为颈部、胸腔内吻合瘘[3]。胸腔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时间多在术后2~7 d,但亦有在术后更短时间内或术后10 d 以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病例[4];颈部吻合口瘘发生时间为术后2~8d 不等,或者更长时间[5]。近年来随着食管外科手术和围术期处理技术的提高,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降低[6]。其中胸腔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3?4%,颈部吻合口瘘为12?4%~26?0%[7]。近年来,为了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胸外科临床工作者对其发生机制和预防做了大量的工作。

  • 食管癌外科手术现状与进展

    作者:徐克平;臧豹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居全部恶性肿瘤第9位;中国大陆发病率为16?7/10万,居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率为13?4/10万,居第4位。由于早期诊断不易,就诊时70%~80%的患者已经进入临床中晚期,总的5年生存期约30%。对于早期食管癌,手术切除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范围及手术方法,国内外专家尚有不同看法。欧美一些学者认为应行广泛的组织切除;日本学者多数主张行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除。现就食管癌外科手术的现状和进展做一阐述。

  • 食管癌微创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徐美清

    食管癌是老年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随着食管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切除率已从50年代的60?7%上升到现在的80%~90%,5年生存率上升到25%~47%。开放性手术是传统的食管癌术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考验,已经是安全成熟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手术暴露好,直视下操作,手术切除彻底。同时也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生活质量差的弊端。食管切除术的微创外科技术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起来的,初仅仅是用胸腔镜游离食管以减少开胸引起的并发症,但仍然需要用标准的上腹部正中切口开腹游离胃,制作管状胃,并行颈部吻合。腹腔镜用于食管癌手术始于DePaula等[1]在1995年报道用腹腔镜经膈肌裂孔行全食管切除术。此后, Luketich 等[2]1998年报道联合使用胸腔镜和腹腔镜完成食管切除手术。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普及,食管癌的微创外科得到迅速发展。近10年来,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肿瘤治疗理念的更新,特别是新一代腔镜成像系统的问世,为在腔镜下进行食管癌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食管癌的微创外科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手术技巧日趋完善,且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3?4]。

  • 前言--关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热点问题

    作者:郑世营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世界各国之首。到目前为止,手术切除仍然是食管癌治疗的首选方法。自1940年吴英恺教授在北京协和医院成功地进行了国内首例经胸食管癌切除手术以来,在过去75年中,我国胸外科医师在这一领域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使我国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老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璨;冯美江

    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有限,多数患者遗留有严重后遗症,给本人以及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近年来,基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UC?MSC)的细胞替代治疗已成为神经修复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往关于胚胎干细胞和骨髓源性干细胞的报道较多,而关于UC?MSC的报道较少,因此本文对UC?MSC的特性及其在治疗老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老年患者合并多种疾病骨科手术麻醉1例报告

    作者:韦晓勇;闵红星

    1病例
      1?1临床资料患者,男,89岁,体质量55 kg,身高176 cm。术前诊断: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左肺肺大疱、高血压(2级)、冠心病心功能Ⅲ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双侧胸腔积液、肺气肿、脑萎缩、肝损待查。拟在全麻下行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年,冠心病史10余年。个人史:间断饮酒60余年,吸烟50余年,每天约1包。术前查体:双肺呼吸音减弱。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房性早搏、轻度ST段改变;心脏彩超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明显减低;胸部CT示:双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左肺肺大疱形成,右肺中叶、左肺钙化灶,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肺功能示: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为36?1%,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重度);脑部CT示:脑白质变性,脑萎缩,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积液;生化常规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107?3μ/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176?3μ/L。余无异常。

实用老年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