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油酸/脂多糖致伤老年大鼠MODS的Toll样受体4 mRNA表达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兴胜;吴国明;钱桂生;徐智;陈维中;李淑平;薛桥;王士雯

    目的观察油酸/脂多糖(OA/LPS)致伤的老年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主要脏器组织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变化,探讨TLR4在MODSE发生中的作用.方法80只SD大鼠分为老年组及青年组,予以油酸(OA,0.25ml/kg)和脂多糖(LPS,3.5 mg/kg)分次静脉注射(间隔4 h),建立二次打击MODSE和青年MODS模型.观察对照组及伤后2、6、24h,重要器官(肺、心、肝、肾)病理及功能的变化,分别检测肺、心、肝和肾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变化.结果OA/LPS致伤后,肺脏损害出现早,PaO2于2 h降至低值,而心、肝、肾功能损害指标于6 h达峰值.在同一时相点,老年鼠脏器损害重于青年鼠(P<0.05,P<0.01).致伤后肺、心、肝和肾组织中TLR4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以肺组织中高,升高幅度大,于2 h达峰值;心、肝、肾组织中于6 h达峰值.在相同时相点老年鼠各组织中TLR4 mRNA表达高于青年鼠(P<0.05,P<0.01).结论油酸+脂多糖所致老年鼠多器官功能障碍重于青年鼠,以肺损伤出现早,损伤重.致伤后大鼠肺、心、肝、肾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升高,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以肺组织中高,升高幅度大,在MODS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MODSE发生过程中肺脏先且严重受损的原因之一.

  • 永生化表皮细胞体外快速扩增的实验研究

    作者:饶燕;淡明斌;李德如;方泽强

    目的探讨获取大量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方法和技术.方法通过真核表达载体,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转入兔表皮细胞,筛选、挑选阳性克隆在微载体-RCCS内快速扩增永生化表皮细胞.观测RCCS中微载体培养永生化表皮细胞的生长情况和检测细胞代谢率,进行抗人角细胞广谱角蛋白(AE1/AE3)免疫组化染色,并与常规培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永生化表皮细胞在微载体-RCCS中生长迅速、细胞代谢率高、倍增时间缩短(P<0.01).在培养第10天,细胞数量可达初接种的64倍(P<0.01).结论联合应用微载体和RCCS培养技术,能够在体外快速、大量扩增永生化表皮细胞.

  • 兔窦房结组织急性损伤后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的动态观察

    作者:周圣华;宋治远;李永华

    目的探讨用甲醛湿敷致兔窦房结组织急性损伤后窦房结细胞形态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将6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组,用20%甲醛湿敷窦房结区建立窦房结急性受损术后2 h、1、2、3周及4周(每组10只)实验组模型,对照组与术后2 h组于湿敷后2 h、其余各组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切取窦房结组织留取标本;观察用TUNEL法检测窦房结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光镜下,各实验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窦房结细胞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明显肿胀、粒细胞浸润、细胞坏死及胶原纤维增生等病变.电镜下各实验组细胞超微结构病变亦明显,主要表现在线粒体肿胀及嵴变短、紊乱或断裂甚至消失;内质网则广泛解体、离断;核膜极不规整,核仁裂解,染色质边聚肌丝模糊,片状溶解或坏死.对照组兔窦房结均未见明显的细胞凋亡.实验组兔窦房结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实验组之间凋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甲醛湿敷法损伤窦房结组织不仅导致窦房结细胞不可逆性损伤,而且可诱发窦房结细胞凋亡.

    关键词: 窦房结细胞 凋亡
  • 表达人白细胞介素-2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疫苗株的建立

    作者:姚建忠;许崇波;刘齐贵;靳风烁

    目的建立表达人IL-2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疫苗株,为进一步应用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疫苗防治膀胱癌打下基础.方法分别从中间质粒pY6013和pIJK-1中克隆出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70(HSP70)启动子和堪萨斯分枝杆菌α抗原信号肽,再从质粒pHIG53中利用PCR扩增出不含信号肽的IL-2cDNA,利用分枝杆菌质粒pRR3构建IL-2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并使IL-2在其中分泌表达.将重组质粒电转化到耻垢分枝杆菌中建立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疫苗株.连续传代培养观察重组菌株的稳定性.Western blot和IL-2活性测定等方法观察IL-2的表达及其活性.结果经测序表明HSP70、α抗原信号肽及IL-2的序列及读码框架均正确.Western blot及IL-2活性检测表明在重组耻垢分枝杆菌上清中有IL-2表达,其生物活性为118.5 U/ml(细菌浓度为5×105CFU/ml,其培养时间为36 h).结论成功建立了分泌人IL-2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为进一步防治膀胱肿瘤的复发奠定了基础.

  • NOV在嗅鞘细胞中的表达及活性检测

    作者:梁涛;李淑蓉;邓其跃;郭强;苏炳银

    目的检测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nephroblastoma overexpressed gene,nov)所编码产物(NOV蛋白)转染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后在OECs中的表达以及活性.方法本研究用nov转染原代培养大鼠OECs,用G418筛选,经过Western blot检测c-myc-NOV的表达以及通过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与NOV转染后OECs联合培养来对表达的nov活性进行鉴定.结果①Western-blot结果显示,转染了NOVcDNA的OECs总蛋白c-Myc抗体检测可见约28×103条带,即c-myc-NOV融合蛋白.未转染质粒的OECs总蛋白做对照,结果为阴性,无条带出现.②与nov修饰的OECs联合培养DRG有许多DRG细胞向外迁移,细胞折光性强,突起较长而纤细,并形成复杂的网络.未修饰的OECs组只有少量的细胞迁移和突起生长,细胞迁移和突起生长都很局限.空白对照组DRG仅有细胞迁移.结论nov转染OECs后,并能促进与OECs联合培养的DRG细胞的迁移生长,表明产生了具有促神经细胞生长活性的蛋白.

  • 瓦斯爆炸对大鼠心肌损伤过程中HIF-1α的动态变化

    作者:王桂芝;任文杰;吴松远;秦祖暄;郭乔楠;可金星;刘良明;王小民;刘雅

    目的探索瓦斯爆炸伤致伤心肌缺氧后HIF-1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瓦斯爆炸伤心肌继发性损害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瓦斯爆炸伤动物实验模型,并分析爆炸后30 min、2、4、8、12、24、48 h时段心肌组织大体、光镜及超微结构特点;用地高辛标记HIF-1α cDNA探针进行心肌组织原位杂交;用RT-PCR方法对心肌组织HIF-1α 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用S-P法进行心肌组织HIF-1α及wtP5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存活动物全身表皮可见不同程度烧伤,以四肢为重,实质脏器未见明显破裂,心内膜下可见附壁血栓.电镜下见:①心肌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空化,内质网扩张;②部分肌丝排列紊乱,肌丝有局灶性溶解,闰盘分离;③核形不规则,异染色质边集,可见核溶解;④毛细血管周围间隙增宽,内皮细胞肿胀、变性,管腔狭窄.此病变在4 h内明显,随时间延长,病变程度减轻.HIF-1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2 h达高峰值,明显高于30min及48 h组,对照组无表达(P<0.01).wtP53表达明显增加,2 h为高峰值.结论HIF-1α存瓦斯爆炸伤致心肌缺氧的继发性损害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且与损伤程度密切相关,wtP53可降低HIF-1α的活性,减少HIF-1α的过量表达,增加wtP53的活性及量可减轻瓦斯爆炸所致的心肌损伤,对心肌起保护作用.

  • STAT3在小鼠胚胎神经系统发育中的表达

    作者:纪华;李泽桂;马路;丁震宇;蔡文琴;傅新元;常智杰;刘力

    目的观察STAT3在小鼠胚胎神经管发生和神经上皮分化迁移阶段的时空表达规律,为探讨STAT3在胚胎神经系统发生和发育过程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提供形态依据.方法采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STAT3在神经胚形成和神经上皮分化迁移阶段的表达.结果①E8.75d整个鼠胚几乎没有观察到STAT3 mRNA的表达,在E9.5d,STAT3 mRNA在前脑泡急剧增多,到E10.5d,阳性信号出现在中脑泡,E11.5d时在后脑泡的一狭窄区域有STAT3mRNA的表达;②E13.5d,在侧脑室周围即未来大脑新皮层区域、间脑、发育中的视网膜、第四脑室周围的脑组织(未来的脑桥)、脊髓、三叉神经节和背根神经节C1均可观察到较强的STAT3蛋白阳性信号,E14.5d和E15.5d时,大脑皮层、间脑、视网膜、第四脑室周围以及发育中的脑桥和脊髓等部位观察到中等强度的STAT3蛋白表达.结论STAT3可能参与了神经管的关闭和神经上皮的分化和迁移.

  • 微管骨架在登革病毒感染ECV304细胞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炜;王嘉丽;彭涛;陈宗涛;高娜;万颖杰;张俊磊;安静

    目的研究登革病毒在与ECV304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细胞微管骨架的变化,以及微管在病毒释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2型登革病毒感染ECV304细胞株,间接免疫荧光双染色技术观察微管和病毒抗原的分布;应用colcemid破坏微管骨架,检测细胞内外病毒滴度的变化,以明确微管是否参与病毒的复制.结果登革病毒感染后ECV304细胞微管骨架的排列发生明显的变化,表现为3种类型:无序排列;围绕核形成环状结构;微管结成束状形成线状突触.间接免疫荧光双染色结果显示登革病毒抗原与微管共染,分布在微管组织中心.感染后8 h,药物组上清中的病毒滴度高于一般感染组,而细胞内的病毒滴度低于一般感染组.结论登革病毒感染引起ECV304细胞微管的排列发生变化,可能是病毒感染造成了微管解聚,后者促进病毒的释放;药物的添加,加剧了对微管的破坏程度,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病毒的释放.

  • 鱼藤酮致PC12细胞线粒体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赵黔鲁;柴锡庆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鱼藤酮对体外培养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affinoma,PC12)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线粒体跨膜电位(用△Ψm表示)及超微结构的作用,以探讨鱼藤酮损害线粒体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鱼藤酮对PC12细胞ROS的影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及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0.1、1.0、2.0和3.0μmol/L浓度的鱼藤酮可诱导细胞产生ROS分别为1.55±0.17、2.16±0.10、1.77±0.20和1.40±O.12,损坏△Ψm分别为93.86±10.12、119.43±7.09、102.71±9.36和83.14±10.70,与其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中以1.0 μmol/L鱼藤酮作用显著(P<0.01).当鱼藤酮浓度大于1.0μmol/L时,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递减.电镜下多数细胞线粒体形态异常,表现为:局部水肿、部分线粒体嵴排列紊乱、线粒体髓样变及空泡样变性等.结论鱼藤酮诱导ROS生成、损伤线粒体△Ψm及改变线粒体超微结构,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

  • 脱氧核酶对cip1/waf1 mRNA的切割及对人绒毛膜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家明;杨展;李震;李明意;吴柱国;张毅;何惠娟

    目的探讨脱氧核酶对cip1/waf1 mRNA的切割作用及对人绒毛膜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cip1/waf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10~23"型脱氧核酶及其类似物,提取总RNA在体外切割cip1/waf1 mRNA;转染绒毛膜癌细胞后,用RT-PCR扩增和荧光免疫方法测定cip1/waf1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未经修饰的脱氧核酶DzT和在DzT的3′末段添加倒位连接T碱基的脱氧核酶DzTi在体外能够有效地切割cip1/waf1 mRNA;在转染绒毛膜癌细胞后,DzTi比DzT对cip1/waf1 mRNA表现出更强的切割作用,能显著地降低细胞内cip1/waf1蛋白(p21cip1/waf1蛋白或p21蛋白)水平(P<0.01),下调bax基因的表达(P<0.05),但对bcl-2基因的表达和细胞的生长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P>0.05).DzT和DzTi的催化中心的一个碱基被替换后形成的脱氧寡核苷酸DzT′和DzTi′在胞外和胞内均不表现对cip1/waf1 mRNA的切割作用.结论人工合成的脱氧核酶确实能够高效特异地切割cip1/waf1 mRNA,并能上调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表明脱氧核酶确实能够通过切割cip1/waf1 mRNA来参与细胞的凋亡过程.

  • DAT1基因在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惠玲;刘建军;姚忠祥;蔡文琴

    目的研究DAT1转染后不同诱导条件下DAT1在神经干细胞的表达以及DAT1过表达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DAT1、pcDNA4/hisA-DAT1,采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培养的胚胎大鼠皮层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免疫组化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DAT1瞬时转染神经干细胞后的诱导分化实验表明,DAT1转染可使NSCs分化为Mash-1阳性的细胞增加,DAT1的高表达有促进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作用;血清诱导分化及自然分化后DAT1在分化细胞中的表达定位发生了变化,同时这种变化也反映在NSCs分化的不同阶段.结论不同的外界诱导因素或在NSCs分化的不同时期,DAT1可能通过与不同的转录因子的结合,从而在不同的信号通路中影响NSCs的分化.

  • 葛根素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春景;魏来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CCl4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制备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用小剂量、大剂量葛根素(40mg/kg、200 mg/kg)干预,测定大鼠血清中AST、ALT含量,肝脏指数,以及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的SOD活性、MDA量,并作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葛根素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AST、ALT的含量(P<0.05),降低肝脏指数(P<0.05),降低大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的MDA(P<0.05),升高SOD(P<0.05),能减轻肝组织变性、坏死程度,缓解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葛根素对CCl4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甲型副伤寒杆菌鞭毛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作者:胡明冬;徐剑铖;冯英凯;周长喜;龚传明

    目的提纯甲型副伤寒杆菌鞭毛蛋白并制备其抗血清.方法酸裂解法分离副伤寒杆菌鞭毛蛋白,通过半饱和硫酸铵提取、AKTA Explorer蛋白纯化系统除盐及弱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所获得鞭毛蛋白的产量通过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纯化后的鞭毛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通过免疫印迹试验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确定血清中是否有抗鞭毛蛋白抗体产生及其效价.结果SDS-PAGE提示,纯化的鞭毛蛋白为1条相对分子量为52×103蛋白带;免疫印迹实验亦提示条带在52×103处;蛋白定量测得每1克湿重的细菌可提取(4.8±0.5)mg鞭毛蛋白;抗鞭毛蛋白抗血清效价为1:64.结论经酸裂解法可获得高产量的鞭毛蛋白,其抗血清易于制备,滴度高,该抗血清可能在拮抗脓毒血症炎症损伤作用方面有积极意义.

  • 多西紫杉醇对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A549/CDDP及其亲代细胞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郭芮伶;吴国明;戢福云;黄桂君;陈维中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对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A549/CDDP及其亲代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和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A549/CDDP及其亲代细胞在多西紫杉醇作用后,细胞生长曲线、生长抑制率及形态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MTT比色结果表明,多西紫杉醇对A549/CDDP细胞及其亲代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且在0.1~2 μg/ml剂量范围内存在剂量及时间依赖关系.A549/CDDP细胞在多西紫杉醇作用12~24h较亲代细胞敏感(P<0.01),在48 h开始表现出其药物耐受性(P<0.01),在72 h则与亲代细胞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A549/CDDP细胞及其亲代细胞的胞质内空泡均明显增多,微绒毛减少甚至消失,线粒体出现肿胀甚至空泡化,同时,还存在少数凋亡小体和脱落的不含细胞器成分的细胞质.结论多西紫杉醇对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及其亲代细胞均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坏死、凋亡和胞质自切,从而发挥其细胞毒作用.

  • 大鼠输尿管梗阻后肾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周剑锋;袁发焕;李娜;张耀全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部位、动态变化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大鼠组、假手术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分别于术后1、3、7、14 d处死,采用RT-PCR方法检测BMP-7 mRNA、TGF-β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BMP-7、TGF-β1的蛋白定位、表达及其与输尿管梗阻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MP-7 mRNA于术后第1天即出现表达下降并随梗阻时间延长递减,而TGF-β1mRNA随梗阻时间延长递增.BMP-7蛋白在对照组中高度表达,主要分布在肾小管及肾间质,肾小球内基本无表达.在梗阻组随着肾间质损害的加重,BMP-7蛋白表达呈进行性下降,而TGF-β1蛋白表达则逐渐增加.BMP-7与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均成显著负相关(r=-0.875;r=-0.843,n=20,P<0.05).结论BMP-7于肾小管间质病变早期即出现表达下调,早于肾间质纤维化的出现,其表达量与肾间质TGF-β1表达负相关且随间质病变进展进行性下降.BMP-7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介导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发生发展.

  • 成功抢救高处坠落致胃脾膈疝1例

    作者:孙溦;闫柏刚;徐世伟

    1临床资料男,44岁,4 d前因工作不慎从28 m高处坠落,无昏迷,以多发伤--多发肋骨骨折、左胫骨骨折、左跟骨骨折、血气胸、第2、3、4腰椎横突骨折、腰3锥体1/3压缩性骨折,在当地医院治疗4 d,行胸腔闭式引流,引出血性液体200 ml.以胸腹部疼痛伴呼吸困难加重、进食呕吐转入我院.查体,神志清楚,血压134/80mmHg,心率100次/min,呼吸25次/min,左侧呼吸动度较右侧减弱,叩诊左侧下肺实音.

    关键词: 创伤 膈疝
  • Kartagener综合征1例

    作者:刘锋;常静

    患者,男,24岁.因"反复咳嗽咯痰20余年,咯血5余年,复发加重2个月"于2004年7月7日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患者自幼年时反复咳嗽,咯脓痰,以冬春受凉后多发,于5余年前出现痰中带血,痰中血量逐渐增加.入院前2个月,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咯血(每日约10ml),伴胸痛.

  • TIPSS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护理

    作者:刘俐;向国春;孙英姿

    我院自2004年以来开展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患者输血前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谭春泽

    输血既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的主要手段.为了降低输血风险,减少医疗纠纷,临床对输血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输血前除了要求病人或病人家属签署输血同意书外,还要求常规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4项传染性标志物.对减少由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输血 传染性标志物
  • 双侧双肾静脉伴右侧双肾动脉变异1例

    作者:叶广涵;赵静安;于明洲;韩磊;何阳;程志委;唐垚;朱星红

    肾静脉多为1支,在肾门处有3~5小支静脉合成,有单侧双肾静脉的报道,其出现率为15.1%[1,2].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双侧肾静脉均为两条,并伴有两条右肾动脉,右侧睾丸静脉及睾丸静脉起点、汇入处均有变异.此类变异少有文献报道,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肾静脉 肾动脉 变异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致女性假两性畸形的诊治体会

    作者:王洛夫;靳风烁;江军;朱方强;张军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21-羟化酶缺乏致女性假两性畸形临床少见,我院2004年12月收治2例家族性CAH,现就其诊断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IGF-1及其受体在老年大鼠甲状腺细胞表达的研究

    作者:何凤屏;李山;冼苏;陈青云;秦雪;覃锦耀

    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广泛地存在于体内各组织器官,DHEA调节IGF-1分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本实验利用体外培养老年大鼠甲状腺细胞观察DHEA刺激IGF-1 mRNA转录量及提高IGF-1的浓度、IGF-1的IR(受体),报告如下.

    关键词: 甲状腺细胞 DHEA IGF-1
  • 右侧肱动脉变异1例

    作者:杜翔;朱星红;齐晓伟;张德全

    腋动脉自第1肋外缘由锁骨下动脉延续而来,至背阔肌腱下缘行为肱动脉;肱动脉在下行途中发出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等分支;至肘窝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动脉、尺动脉两支.近年己有双肱深动脉的报道[1~3],但作者在解剖1老年女尸时发现其右侧肱动脉高位分出两条肱动脉,其变异形式与文献报道的不同,较罕见,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腋动脉 肱动脉 变异
  • 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舌根部迷走甲状腺

    作者:李前伟;黄定德;厉红民

    异位甲状腺是胚胎发育异常引起的疾病,约占甲状腺疾病的0.025%.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误诊率较高,若不慎将迷走甲状腺切除,将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作者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准确诊断2例舌根部迷走甲状腺,避免了手术切除,现报告如下.

  • 伊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内皮舒张功能和自主神经活性的干预效应

    作者:席瑞霞;舒茂琴;张平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自主神经活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测定心率变异的时域指标,应用高分辨超声测定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比较60例低-中危高血压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心率变异和糖脂代谢的变化,观察不同的降压药物-利尿剂(吲哒帕胺)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的影响.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失调和自主神经活性异常,表现为总的心率变异下降,24h平均心率轻度增加,代表迷走活性的指标-rMSSD和PNN50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显著下降;高血压病患者餐后的2 h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血糖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伊贝沙坦和吲哒帕胺的降压幅度相似;伊贝沙坦治疗8周显著改善了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显著增加了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引起了心率变异的迷走活性(rMSSD)增加和24 h平均心率下降,而吲哒帕胺无类似作用.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失调,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自主神经活性可能是伊贝沙坦的有益作用机制之一.

  • 人脐血基质细胞自发分泌多种造血生长因子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耀;陈幸华;张曦;彭贤贵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脐血基质细胞分泌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的能力.方法留取不同培养时相点的培养液上清,ELISA法检测上清中TPO、GM-CSF、SCF的浓度,并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对照比较其特点.结果人脐血基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均可分泌TPO、GM-CSF和SCF等造血生长因子,二者造血生长因子的分泌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中人脐血基质细胞分泌TPO和SCF的高峰期出现在第7天,而GM-CSF的分泌则无高峰期的出现;通过与骨髓基质细胞分泌三种造血生长因子量进行对比发现,人脐血基质细胞SCF和GM-CSF的分泌量低于骨髓基质细胞,而TPO的分泌高于同期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结论人脐血基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泌造血生长因子,支持调控造血的作用.

  • 全肺切除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龚太乾;蒋耀光;王如文;范士志;周景海;赵云平;谭群友;马铮;林一丹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肺功能的变化,为全肺切除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提高全肺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访我科1996年4月至2001年4月全肺切除病人32例,分别于术后1、3、6个月、1、3、5年内行肺功能测定,将VC、FEV1(L)、FEV1%、MVV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肺切除术后1个月内,肺功能各项值均显著降低,6个月后逐步恢复到一个稳定水平,1、3、5年各项值均有缓慢恢复,但变化无显著性.右全肺切除和老年全肺切除术后肺功能恢复到一稳定水平的时间延长,1年后肺功能各项值与左全肺切除和中青年无显著差异.结论全肺切除术后早期对肺功能的影响较大,尤其以右全肺切除和老年全肺切除术明显,但术后6个月后肺功能恢复至较为稳定水平并随术后时间延长肺功能逐步改善,全肺切除术后病人的远期肺功能恢复满意.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至肝硬变进程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闫涛;季伟;王慧芬

    目的探讨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时的年龄及既往发病情况、感染途径、性别等因素对患者向肝硬变发展病程的影响.方法对121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分别按感染HCV时的年龄、既往有无急性肝病史、感染HCV途径、性别分组,对感染HCV至发展为肝硬变所需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感染HCV时的年龄越大,自感染HCV至发展为肝硬变所需时间越短(P<0.01);既往有急性肝病史的患者自感染HCV至发展为肝硬变所需时间较无急性肝病史患者短(P<0.01);输血感染HCV的患者自感染HCV至发展为肝硬变所需时间较非输血感染者短(P<0.05);自感染HCV至发展为肝硬变所需时间男性与女性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感染HCV至发展为肝硬变所需时间受感染HCV时年龄、既往急性发病史、感染途径等因素的影响,与性别关系不显著.

  • 4种检测IgG红细胞抗体方法的比较

    作者:马曙轩;白丽霞;刘景汉;欧阳锡林;李锡金

    目的比较木瓜蛋白酶、抗球蛋白实验、聚凝胺和微柱凝胶4种检测IgG红细胞抗体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效价及所需时间.方法将12种IgG抗体:抗-D、抗-E、抗-C、抗-c、抗-e、抗-Jka、抗-Jkb、抗-Fya、抗-Fyb、抗-k抗-S、抗-s分别采用上述4种方法检测.结果木瓜蛋白酶检出了抗-D、抗-E、抗-C、抗-c、抗-e、抗-Jka、抗-JKb7种抗体(7/12);抗球蛋白试验检出了所有12种抗体(12/12);聚凝胺法检出了除抗-k以外的抗体(11/12);而微柱凝胶也检出了所有12种抗体(12/12).木瓜蛋白酶检测Rh及Kidd血型系统的抗体效价低于其它3种方法,而微柱凝胶检测这12种抗体效价较其它3种方法更为敏感.4种方法检测IgG抗体所需时间分别为:木瓜蛋白酶45min,抗球蛋白实验60min,聚凝胺5 min,微柱凝胶30 min.结论木瓜蛋白酶检测IgG抗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抗球蛋白实验因需要反复洗涤红细胞费工费时;聚凝胺是目前快速简便检测IgG抗体的方法;而微柱凝胶是检测IgG抗体为敏感的方法.

  • 用血栓弹力图评价开胸手术围术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

    作者:胡弋;葛衡江;周蓉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评价开胸手术围术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40例,分别于术前、术中3 h、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采集中心静脉血液标本,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和血栓弹力描记图(TEG).结果围术期PT、APTT无显著性差异,FG含量术后第1天和第3天显著低于术前和术中(P<0.05).TEG显示术中、术后反应时间(R)值和K值均逐渐增加,但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振幅(MA)在术中3 h和术后第1天降低,但与术前和术后第3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凝血指数(CI)术中与术前相比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继续降低,但与术中相比无显著性差异;MA后30 min内血凝块幅度减少的速率(LY30)术后第1天开始增加,与术前和术中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开胸手术病人术中、术后凝血状态趋于低凝,TEG可对开胸手术围术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提供全面而准确的监测.

  •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在皮脂腺发育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郑业华;杨恬;向明明;王韵

    目的检测皮脂腺中C/EBPα和C/EBPβ的表达,探讨其与皮脂腺分化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C/EBPα和C/EBPβmRNA及蛋白在胚胎和成人皮脂腺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EBPα mRNA的表达在胚胎期较弱,随着分化的进行逐渐升高.C/EBPβmRNA的表达则维持在同一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到C/EBPα和C/EBPβ在胚胎期皮脂腺细胞核内均有表达,在成人皮脂腺则表达在基底层细胞的胞核内.结论C/EBPα和C/EBPβ的蛋白表达与皮脂腺分化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C/EBPs 皮脂腺 分化
  • 线粒体DNA HVR区Ⅰ序列突变与肺鳞癌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丽红;胡义德

    目的分析肺鳞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其癌组织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非编码区(又称D-环)高变区Ⅰ(hypervariable regionⅠ,HVRⅠ)序列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改良一步法制备13例肺鳞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肺鳞癌组织mtDNA,PCR产物直接测序,对比分析HVRⅠ区序列突变情况.结果13例肺鳞癌患者癌组织mtDNA HVRⅠ区中,有8例出现了突变,占61.54%;在25个不同位点上共发现30个突变,其中点突变占56.67%(17/30),插入和缺失突变占43.33%(13/30),并发现1例肺鳞癌病人存在10bp片段的缺失.结论肺鳞癌患者癌组织细胞mtDNA HVRⅠ区突变发生率高,其中点突变占有重要地位,插入和缺失突变也不可忽视.

  • 冠状切口在治疗面中部骨折中的疗效

    作者:张纲;谭颖徽;王建华;牙祖蒙

    目的通过冠状切口治疗面中部骨折,探讨冠状切口在治疗面中部骨折的优势和注意事项.方法对42例面中部骨折的患者采用冠状切口,或者附加其它切口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冠状切口治疗,可以提供充分暴露的术野,切口隐蔽,术后并发症和功能障碍少见,疗效确切和满意.结论冠状切口是治疗面中部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手术切口和径路.

  • 免疫磁珠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意义

    作者:游弋;郝飞;邓永键

    目的探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细胞数目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方法(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分离SLE患者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并计数.结果SLE患者CD4及CD4/CD8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CD4,P=0.001;CD4/CD8,P=0.046),CD8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SLE患者T淋巴细胞CD4及CD8亚群及两者的平衡关系存在异常,其中以CD4+T细胞减少更加显著.

  • 小肺癌的HR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王文献;王亚菲;文利;邹利光;刘卫金;梁开运;廖翠薇;席道友;孙清荣

    目的进一步探讨小肺癌的HRCT影像学特征,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男性45例,女性11例,年龄25~76岁,30岁以下3例,31~50岁以下22例,50岁以上31例(占全部病例的55.3%).手术46例,穿刺活检10例,其中鳞癌16例,腺癌29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1例;影像学资料:常规扫描从肺尖至肋膈角等距离扫描,其中39例作病灶局部的HRCT扫描,增强扫描32例,注射造影剂30~40s后开始扫描第一期,5 min后再对病灶用同一条件做延迟扫描,对扫描资料进行图像后处理,在结节的实质部分分别测量增强前后第一期及延迟扫描的CT值,10例作了病灶的3D、MIP和CTA重建.结果病灶部位及类型病灶位于右肺31例(上叶前段4例,后段1例,中叶11例,下叶15例),左肺25例(上叶前段2例,舌叶9例,下叶14例);结节的HRCT平扫征象: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小结节形及不规则的斑片状影,病灶内见"空泡征"或"细支气管充气征"21例,占37.5%,"小结节堆积征"38例;占67.9%,病灶周围呈分叶者47例(明显分叶36例,浅分叶11例),占83.9%,毛刺42例,占75.0%,棘状突起5例,占8.9%,血管纠集7例,占12.5%,"胸膜凹陷征"28例,占50.0%.增强后表现:其中腺癌29例,病灶强化程度为26~69Hu,平均为(48.9±17.8)Hu,细支气管肺泡癌11例,增强范围为18~56 Hu,平均为(41.8±19.7)Hu,鳞癌16例,增强后CT值为31.3~38.9 Hu,平均为(35.6±13.6)Hu;这3种不同病理结节增强后CT值>20Hu的有19例(33.9%),>30 Hu的有37例(66.1%),其中21例5min后的延迟扫描CT值仍高于平扫20~44Hu[平均为(28.8±6.3)Hu].10例对结节灶的三维重建像,可以明显分辨出结节表面的细微情况,如小结节堆积征、分叶、胸膜凹陷和周围的血管分布情况等.结论小肺癌的HRCT征象,除分叶、毛刺等常见的征象外,结节内部的结节堆积征、空泡征和细支气管充气征,尤其是结节增强后强化的幅度和强化持续的时间对定性诊断更有帮助,并探讨了肿瘤增强的机制和强化程度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 陆军新兵元情绪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姜巍;冯正直;年春志;邢安辉;马宏伟;夏本立

    目的调查分析陆军新兵元情绪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元情绪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新兵基本情况调查表、特质性元情绪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陆军344名新兵进行测试.结果①新兵元情绪能力与其在SCL-90上反映的绝大部分心理症状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②情绪恢复与情绪辨别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回归效应;忧郁和敌对对新兵元情绪能力具有回归效应;③元情绪能力强的新兵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元情绪能力低的新兵(P<0.01);④新兵元情绪能力依次受到军事环境中朋友人数、家庭教养方式和新兵父亲学历的影响.结论元情绪能力能够很好预测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元情绪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

  • 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竞;冯宏业;任力杰;韩漫夫;梁玉宏;陈婷;白润涛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MCI-186)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3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巴氏指数(BI)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定,并观察脑水肿程度改变及依达拉奉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1个月CSS和BI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2周时中重度(等级为2~3)脑水肿发生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31%(P<0.05).依达拉奉治疗期间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s1及nm23-H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许建平;谢青;张哉根;叶明福;陈意生;高广正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mts1及nm23-H1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手术切除后新鲜的26例肺鳞癌和13例肺腺癌组织标本采用地高辛标记的mts1及nm23-H1 c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26例鳞癌中,淋巴结转移组11例,mts1 mRNA阳性表达9例,阳性率82%,nm23-H1 mRNA阳性表达8例,阳性率73%;无淋巴结转移组15例,mts1 mRNA阳性表达4例,阳性率27%,nm23-H1 mRNA阳性表达10例,阳性率67%.13例肺腺癌中,淋巴结转移组5例,mts1 mRNA阳性表达4例,阳性率80%,nm23-H1 mRNA阳性表达4例,阳性率80%;无淋巴结转移组8例,mts1 mRNA阳性3例,阳性率38%,nm23-H1 mRNA阳性表达6例,阳性率75%.结论mts1 mRNA表达在肺鳞癌的淋巴结转移与非转移组之间相差显著,在肺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之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nm23-H1 mRNA表达在肺鳞癌、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之间差异性不显著.

  • 治愈播散性马内菲青霉病

    作者:黄广宇;王宇明;刘霖

    马内菲青霉菌感染在东南亚某些地区已成为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1],近年来在我国南方也相继报道了少数散发的病例.播散性马内菲青霉病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2].我们应用伊曲康唑注射液和胶囊及口服液序贯治愈1例播散性马内菲青霉病,报告如下.

    关键词: 青霉属 真菌病
  • N-Ras、pERK1/2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樊华;金锋;张国君;王萍萍;王艳萍;卢香兰;李霞

    本研究检测了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N-Ras和pERK1/2(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

  • 外加直流电场干预细胞培养的装置

    作者:唐波;刘建平;何国祥

    目的设计制作直流电场干预装置,作用于培养的细胞,用于研究外电场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有机玻璃和玻璃片制成细胞培养室、琼脂-盐桥电极和银-氯化银组成电极系统,设计制作微安级直流稳压稳流电源,组合直流电场干预装置.结果该装置能够产生稳定的生理强度的电场,培养细胞在细胞培养室中存活并保持正常生理状态.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活动情况.结论电场干预细胞培养装置性能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研究外加直流电场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电场 培养细胞
  • 曲美他嗪的临床应用

    作者:田志;陈明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开展,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是药物治疗仍然是基础.在药物治疗中,除了常规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外,优化心肌能量代谢途径成为新的干预手段.曲美他嗪就是第一个用于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现主要对曲美他嗪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心绞痛
  • 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对PC12细胞凋亡及IL-1β、IL-6水平的影响

    作者:吴强;杨和平;高钰琪;袁发焕;李云鹏;赵吉青;董兆君

    目的观察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对PC12细胞的毒性效应及IL-1β、IL-6的变化规律.方法制备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细胞模型,以MTT比色、流式细胞仪、ELISA和放免法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培养液IL-1β和IL-6活性.结果梭曼中毒和缺氧致伤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复合致伤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变化更为明显,且与梭曼中毒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梭曼中毒和缺氧致伤后IL-1β、IL-6活性均明显增加,梭曼中毒组在致伤后12 h达到高峰,缺氧致伤组在伤后6 h即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至伤后24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合致伤组IL-1β和IL-6活性升高更为明显,在致伤后6 h达到高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同时相点梭曼中毒组(P<0.05),较同时相点梭曼中毒组IL-1β和IL-6活性增加1.25和2.16倍.结论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导致PC12细胞凋亡增加,复合致伤所致的IL-1β和IL-6水平的升高在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的毒性效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火器伤后应激反应的特点

    作者:殷作明;胡德耀;李素芝;杨志焕;叶峰;刘良明;石权贵;宋俊;林秀来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全身应激反应的特点.方法将24头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每组8只、复制肢体火器伤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10、30 min、2、6、12、48、48、72、120 h采静脉血测定血浆氢化可的松和肾上腺素.结果3组猪血浆氢化可的松含量均于伤后10 min明显升高、30 min达高峰,高原战时致伤组血浆氢化可的松含量增高幅度大,约为高原平时致伤组的2倍、平原平时致伤组的4倍;高原战时致伤组血浆肾上腺素含量于伤后10 min明显升高并达高峰,约为伤前的40倍、高原平时致伤组的1.5倍、平原平时致伤组的1.8倍.平原平时致伤组血浆氢化可的松和肾上腺素含量均在伤后48 h恢复到正常水平,高原平时致伤组在伤后72 h时恢复到正常水平,高原战时致伤组在伤前血浆氢化可的松和肾上腺素含量就大大高于其它两组,一直到伤后120 h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高原高寒环境战时猪肢体枪弹伤后全身应激反应明显重于高原平时致伤组和平原平时致伤组,而且持续的时间长.

  • 血压计量单位恢复mmHg表示法

    作者:

    关键词: 血压 计量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