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损伤与蛋白激酶活化关系的研究

    作者:黄河清;陈康宁;邵淑琴

    目的检测神经元缺氧后膜性PKA(蛋白激酶A)和PKC(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以及它们的特异性抑制剂对神经元凋亡率的影响.方法建立培养的神经元"缺血"模型,然后用不同浓度的特异性PKA抑制剂Rp-cAMP和特异性PKC抑制剂Calphostin C预孵育培养神经元再进行"缺血"实验,用放射酶分析法测定神经元缺氧后的膜性蛋白激酶活性,各组缺氧神经元的凋亡百分率由TUNEL荧光试剂盒测定.结果随着神经元缺氧时间的延长,神经元膜性PKA和PKC活性均增加;随着Calphostin C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相反随着Rp-cAMP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减少.结论①PKA和PKC信号转导通路均参与了缺氧神经元损伤;②缺氧后培养神经元PKA和PKC对凋亡的调控功能相反,提示在培养的缺氧神经元中PKA和PKC信号转导属于单相控制系统,可能二者在细胞中的比例决定着缺氧神经元的存亡.

  • 改良M-K液中添加透明质酸钠对角膜保存时间影响的研究

    作者:杨娟;赵敏;徐智勇;李鸿

    目的探讨在改良M-K液中加入透明质酸钠(SH),对提高保存角膜质量和延长保存时间的作用.方法参考M-K液配方进行改良,自制中期保存液(MMK液),另加入SH制成保存液Ⅰ(0.05%SH)、Ⅱ(0.03%SH)、Ⅲ(0.01%SH),对照组为MMK液,在保存3、5、7、10 d时,对保存兔角膜片行大体形态观察,台盼蓝-茜素红联合染色、SDH、G-6-P酶活性检测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各组在保存后不同时间点大体形态观察均有较明显差异;实验Ⅰ组(0.05%SH)与同期各组比较,其角膜片的透明度好,水肿轻.台盼蓝-茜素红染色活性内皮细胞百分率比较,实验Ⅰ组高,对照组低,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SDH和G-6-P酶染色平均透光密度值比较,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改良M-K液中加入SH可延长角膜保存时间,保存效果与SH的浓度有关.

  • 缺氧所致神经元AMPA受体的结构组成及功能变化

    作者:刘宝松;陈恒胜;许忠;陈力学;曾琳;龙在云

    目的探讨缺氧损伤后神经元膜表面谷氨酸AMPA受体亚单位(GluRs)含量、受体结构组成、功能的变化及其在Ca2+超载和延迟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神经元缺氧损伤模型,采用PI染色、双重免疫荧光标记和细胞比色分析技术定量观察神经元死亡和膜表面GluRs含量变化,采用Fura-2法测定胞内Ca2+含量,以膜片钳技术检测微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的变化.结果伤后胞内Ca2+含量和神经元死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膜表面GluR2含量及含GluR2的突触数目显著减少(P<0.05),而GluR3含量较对照组则显著升高(P<0.05);缺乏GluR2的AMPA受体通道对Ca2+有很高的通透性.结论缺氧可致神经元膜表面AMPA受体的结构组成发生变化,缺乏GluR2的受体通道数目增加,介导了Ca2+的快速内流,引起神经元的延迟性死亡.

    关键词: GluR2 AMPA受体 mEPSCs Ca2+
  • HSP70对严重烧伤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晓鲁;彭毅志;袁志强;黄跃生;杨宗城

    目的寻找对严重烧伤早期缺血缺氧性损伤的可行性保护途径.方法构建含HSP70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股静脉注射该腺病毒载体48 h后,检测大鼠严重烧伤后6 h其血清中内毒素及LDH、IL-1α、IL-1β、IL-6、TNF-α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未转染组大鼠严重烧伤后6 h血清中内毒素及检测的细胞因子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静脉注射含HSP70重组腺病毒组大鼠严重烧伤后血清中上述指标的检测水平与未转染组比较明显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静脉注射含HSP70重组腺病毒可减轻严重烧伤后大鼠的缺血缺氧性损伤,但不能完全阻断该损伤.

  • 部分中草药促凝作用筛选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秀琴;伍素华;苏踊跃;罗向东

    目的从药典已有记载或文献报道凝血效果较好的20多种促凝中草药,筛选出凝血时间短,促凝效果好的中草药.方法用家兔体外凝血实验,对20余种具有止血作用的中药和民间草药初提物及有机溶剂萃取提取物的对比研究,观察了凝血时间(CT)(凝血板法,试管法)、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复钙时间(RT)等指标.结果发现采自云贵高原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简称HB)初提物及其氯仿萃取纯化后的水相提取物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复钙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P<0.01),并且凝血时间比研究中的其它中草药初提物和对比物明显缩短(P<0.01).结论 HB及氯仿萃取纯化后的水相提取物有明显的体外促凝血作用,氯仿萃取纯化后的水相提取物是其有效部位.

  • 美洛昔康联合奥曲肽增强对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谢怡;唐承薇;周旭春

    目的美洛昔康和奥曲肽以各自不同的作用机制均能抑制肝癌生长,两者联用其抗肿瘤作用将如何,并不清楚.从不增加不良反应但又能大限度增加抗肿瘤作用的角度考虑,我们将探讨美洛昔康联合奥曲肽能否协同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方法采用 3H-TdR掺入法探讨美洛昔康和奥曲肽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的影响,根据中效原理判断两者相互作用的关系;并观察它们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美洛昔康联合奥曲肽在体外能显著抑制HepG2肝癌细胞的生长,其浓度与 3H-TdR掺入值呈负相关(r=-0.980, P<0.01).美洛昔康联合奥曲肽能显著抑制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抑瘤率为75.4%,较单药美洛昔康抑瘤率55.1%明显增高(P<0.05 ).各组裸鼠的体内实验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体外细胞培养及裸鼠原位移植瘤实验均表明:美洛昔康联合奥曲肽能显著增强抑制肝癌生长的作用,美洛昔康和奥曲肽呈协同作用.

  • ERR1与核受体辅活化子相互作用位点研究

    作者:李强;陈敏;陈彬;李渝萍;陈健;钟小林;周度金

    目的分析ERR1与核受体辅活化子相互作用的位点.方法用常规PCR方法和重叠延伸PCR构建ERR1的各种突变体到表达质粒pGBT9上,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分析其与已知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ERR1的缺失突变体pGBT9/ERR1 1-412、pGBT9/ERR1 1-144、pGBT9/ERR1 190-412 、pGBT9/ERR1 145-423、 pGBT9/ERR1 190-423、 pGBT9/ERR1 190-423 F232A、 pGBT9/ERR1 190-423 K244A.酵母双杂交实验显示ERR1的氨基酸145-423和190-423 可分别与PNRC相互作用;ERR1 190-423 K244A与PNRC的相互作用明显低于ERR1 190-423;其它突变体与PNRC的相互作用未检测到.结论 ERR1与核受体辅活化子相互作用的位点位于ERR1的配体结合结构域(LBD,aa190-423),ERR1与核受体辅活化子相互作用依赖于其LBD的AF2结构域,AF2结构域外的其它氨基酸F232、K244也对ERR1与核受体辅活化子相互作用起关键作用.

  • 人皮肤真皮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东运;李世荣;毋巨龙;陈艳清;李钢;毕胜;戴霞

    目的验证人皮肤真皮层在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 HS)形成中的决定作用,探讨HS的发病机制.方法在裸鼠背部体表分别移植人的全厚皮片、刃厚皮片和中厚皮片,以及大鼠的全厚皮片,观察皮片干痂脱落后局部瘢痕增生的大体情况及组织学变化.结果只有移植人的全厚皮片才会发生明显的瘢痕增生,而移植人的刃厚皮片以及大鼠的全厚皮片则根本不发生瘢痕增生,移植人中厚皮片虽然部分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瘢痕增生,但增生程度及发生率均明显不如移植人的全厚皮片.结论人皮肤内在的因素是HS发生的决定因素,这种决定因素存在于人皮肤的真皮层.

  •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功能部分恢复21例报告

    作者:卢劲辉;郭莲;陈兵

    对我院2000年9月至2003年9月收治的84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进行分析,发现有21例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B细胞功能逐渐好转,且部分患者随着B细胞功能的恢复,胰岛素用量逐渐减少.

  •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对比分析

    作者:陈莉;罗小玲

    静脉穿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针头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一小角度(45°)由静脉上方迅速刺入皮下进入静脉,见回血后顺静脉再进少许,简称"新法";另一种是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20°)角[1],从静脉上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一小段距离进入静脉,见回血后顺静脉再进少许,简称"传统法".其区别:"新法"针头从皮下直接进入静脉,没有在皮下组织潜行;而"传统法"针头刺入皮下后,在皮下组织潜行0.2~1.0 cm才进入静脉.为减少患者静脉穿刺疼痛,降低拔针后局部肿胀,提高穿刺成功率,我们对临床上的两种穿刺方法进行了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静脉穿刺 对比分析
  • 3809例剖宫产指征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陈明;刘东屏;罗克燕

    人类繁衍的漫长历史已经证明了阴道分娩是基本途径,在医务人员良好的保健下,阴道分娩绝大部分的母婴是安全的.剖宫产是一个助产手术.近年来,剖宫产率逐渐上升.对我院近10年来剖宫产指征掌握情况及术中并发症防治措施回顾性分析,拟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关键词: 剖宫产 并发症
  • 532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价

    作者:华振宇;赵宏;朱冬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代谢异常造成的眼部严重并发症.糖尿病的病程越长DR病变发生率越高[1].目前尚未发现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眼底激光是目前惟一积极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98例DR激光治疗效果的分析,探讨视网膜光凝对DR的疗效.

    关键词: 激光 视网膜 糖尿病
  • 鼻咽癌咽旁间隙受累CT与MRI的比较研究

    作者:庞学利;蒋勇;肖红;王希;谭崇富;曾勇

    本研究对10例鼻咽癌患者同期进行CT和MRI薄层扫描,探讨二者对咽旁间隙改变显示的不同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咽旁间隙 鼻咽癌 CT MRI
  • 上颌骨切除缺损即时修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汪志德;汪蕾;周正贵;裘松波

    上颌骨切除所致缺损的修复,常规是在术后2~3个月实行.缺损期间患者面部畸形伴心理创伤;口鼻相通影响正常生理功能;术后疤痕挛缩致张口受限给修复体制作造成了困难[1,2].因此我们自1995年以来开展上颌骨缺损即刻修复,32例经过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关键词: 上颌骨 修复
  • 体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的有关摆位技术体会

    作者:肖红;庞学利;王希

    我院自1996年10月至2003年11月采用全身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肿瘤患者700余例次.现就体部适形放射治疗中的有关摆位体会报告如下.

  • 急诊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合并糖尿病和甲亢1例

    作者:龚太乾;蒋耀光;王如文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双上睑下垂3个月,全身无力1个月入院.3个月前因尿频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双侧上睑下垂,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给予口服新斯的明60 mg,每日3次症状缓解.

  • 61例药疹伴药物性肝损害住院病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秋荷;王鲁;叶庆佾;钟白玉

    目的了解致敏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在排序上与所致药疹的发生率是否相同.方法对1998年9月至2003年3月在我科住院并已经确诊为药疹的261例患者中伴有药物肝脏损害的61例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引起药疹并容易导致肝损害的致敏药物是抗病毒类为60%(9/15),抗痨类药物为66.67%(8/12),别嘌呤醇55.56%(5/9).结论对本组回顾性分析发现各种致敏药物引起药物性肝脏损害在排序上与所致药疹发生率有所不同,故在临床治疗用药以及药疹诊治方面应值得注意.

  • 阻抑正常骨髓基质SDF-1作用对HL-60细胞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作者:魏立;孔佩艳;陈幸华;彭贤贵;常城;曾东风;刘红;刘林;王庆余;张怡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抗CXCR4单克隆抗体12G5抑制趋化因子SDF-1的生物活性,观察HL-60细胞生物学性质的变化,探讨SDF-1在维持HL-60细胞生存、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培养HL-60细胞并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采用12G5阻断SDF-1生物作用,孵育2 h后观察对照组及单抗组HL-60细胞在骨髓基质层上的粘附情况,24 h后测定细胞粘附率;2、4、6、8 h应用台盼蓝排染法测定细胞存活率,MTT法检测HL-60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观察HL-60细胞增殖周期变化.结果①12G5孵育后24 h,骨髓基质对HL-60的粘附率为(19.1±8.6)%,显著低于对照组.②单抗孵育后HL-60细胞存活率下降,且随单抗孵育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③细胞活性下降.④12G5孵育2、6 h后,处于增殖周期中G0/G1期的细胞分别为(54.7±6.37)%,(55.1±7.04)%,而S期的细胞分别为(38.4±4.51)%,(37.1±4.08)%.结论 12G5可改变HL-60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影响细胞生存.

  • 104例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毕玉田;王耀丽;洪新;梁先万;曹国强;崔社怀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解剖学诊断程序,对104例胸片正常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并行特异性治疗.结果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39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22例,胃食管反流(GERD)19例,在该3种病因中双病因以上为15例,其它9例,其中支气管内膜结核7例,肺癌2例.经特异性治疗后患者咳嗽症状缓解.结论解剖学诊断程序在胸片正常慢性咳嗽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PNDS、CVA、GERD为常见慢性咳嗽3种病因,占总病种数的89%,特异性治疗效果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诊断肺癌和支气管内膜结核显得尤为重要.

  • C反应蛋白在恶劣心境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作者:邓志宽;徐光燕;戴光明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在恶劣心境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确诊为恶劣心境的患者,用氟西汀进行治疗,有睡眠障碍者加用阿普唑仑.应用TurboxR特定蛋白分析系统(芬兰)以散射比浊法测定治疗前空腹血清CRP含量;并采用17项版本的Hamilton抑郁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进行评定.选取同期正常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HAMD评分均在17分以下,其血清CRP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恶劣心境组CRP异常率为43.8%(42/96).恶劣心境患者其平均血清CR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其中CRP正常组CRP含量的平均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CRP增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01).治疗前,CRP正常组与CRP增高组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个月,CRP正常组HAMD评分的降低明显高于CRP增高组(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可能是恶劣心境的重要诱发因子,它不影响抑郁发作的严重程度,但可影响恶劣心境的早期疗效.

  • 血站型白细胞滤器过滤中溶血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何小利;成晓玲;蒋天伦;刁荣华;周银;赵树铭

    使用血站型白细胞滤器对采集后的血液立即进行过滤,然后离心分离血液成分,可避免破坏血袋密封性而带来细菌污染的危险[1].但是血站型白细胞滤器直接过滤时产生红细胞溶血现象较多.我们采用血浆浸润法有效地克服了血站型白细胞滤器过滤中溶血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 大鼠反义p38αMAPK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作者:郑军;黄跃生;黄晓元;范鹏举;贺伟峰;张小容;蒋建新;粟永萍

    目的构建大鼠反义p38αMAPK腺病毒载体.方法用RT-PCR法扩增大鼠p38αcDNA片段,连接到T载体进行测序,经测序正确后与pAdtrack-cmv vector重组,后转入AdEasy(tm) XL Adenoviral Vector System系统中,得到p38α基因腺病毒载体.结果成功构建大鼠p38α腺病毒载体.结论为在基因水平研究p38α的作用提供了良好工具.

  • 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张志辉;迟路湘

    心肌损伤时,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值异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主要诊断标准之一.根据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损伤后出现异常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和"心肌损伤确定标志物"现类.

    关键词: 心肌 损伤 标志物 早期
  • 烧伤后失控性炎症反应的巨噬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彭代智;黄文华

    严重烧伤后出现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及感染是烧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而伤后免疫功能异常又与这两种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临床与实验研究均表明,严重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表现为以炎症反应增强为代表的免疫反应过度和以淋巴细胞功能受抑为代表的免疫应答低下,我们首先提出了免疫功能紊乱(immune dysfunction)的概念来加以概括[1].

  • 心肌细胞的机械感受与传导

    作者:范鹏举;黄晓元;黄跃生

    机械感受及传导是广泛存在的,是细胞为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逐渐进化演变而成,也是细胞难以理解的一个生理特性.从植物细胞到动物细胞,几乎已知的所有细胞类型都存在某种机械感受传导能力.机械刺激,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界刺激可以是静态的、逐渐变大变小的、也可以是周期性的.外界机械刺激一般包括静水压、剪切力、扭转力、压力、牵张力、以及高频振动.内部主要由细胞骨架通过推拉胞膜和细胞内细胞器而产生.机械刺激作用于细胞后,细胞膜或胞浆中的特定结构能够感受机械刺激并将刺激传入胞内,引起细胞增生、分化、凋亡、迁移等多种生理功能的变化.心脏作为心血管系统的核心,处于不断地舒缩过程中,并时刻受到血流的冲击,其机械感受及传导功能在心脏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理所当然的受到关注.

  • 危重烧伤早期液体复苏与抗生素应用的商榷

    作者:肖光夏

    液体复苏与抗生素应用是救治严重烧伤早期的两项重要措施.从近期引起人们重视的"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联想到当前不断加大液体容量的复苏倾向是否正确?以及一般抗生素的应用方案是否适用于严重烧伤?特提出共同商榷.

  • 整合素β1小干扰RNA载体构建及其在表皮干细胞干扰效应检测

    作者:唐红英;伍素华;罗向东;刘月明;陈建;苏踊跃;孙荣距

    目的设计和构建整合素β1 (integrin β1)特异性的小干扰RNA表达载体,并初步验证其对靶基因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靶点特异性的寡核苷酸,连接到经BamHⅠ-HindⅢ酶切线性化的pSlincer3.1/H1质粒上.转染重组质粒到表皮干细胞,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靶基因的抑制情况.结果构建的小RNA干扰质粒siIntegrinβ1转染表皮干细胞能够抑制靶基因整合素β1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整合素β1的siRNA质粒,为进一步研究整合素在表皮干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烧伤患者创面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彭代智;黄文华;艾深海;汪仕良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创面免疫细胞浸润反应的变化及其与伤情的关系.方法采用HE染色和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ABC法染色对6例严重烧伤患者创面免疫细胞浸润反应的出现时间和细胞种类进行了观察.结果烧伤创面白细胞(WBC)浸润带在伤后1~2周出现,细胞成分早期以中性粒细胞(PMN)为主,后期以单个核细胞为主.伤情越重,WBC浸润带出现越晚,WBC数量也越少.伤情的不同还影响着创面局部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化程度.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创面免疫细胞浸润反应的变化与伤情密切相关,反映了创面局部抗感染能力和免疫排斥反应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处理烧伤创面以及创面异体皮移植存活延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创面 淋巴细胞 烧伤
  • siCASK重组载体构建及效应检测

    作者:孙荣距;杨宗城;苏踊跃;蔡震;唐红英;罗向东

    目的构建针对人CASK基因的siRNA质粒,建立CASK下调表达的细胞模型,为CASK相关的细胞信号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人CASK基因不同靶点,体外合成DNA模板,经退火后插入到pSilencer3.1 hygro载体的多克隆位点.阳性重组质粒转染ECV304细胞,蛋白印迹.观察siCASK对目的蛋白表达的抑制效率.结果酶切、测序表明以pSilencer3.1 hygro为载体的重组质粒siCASK构建成功.siCASK转染细胞后,能够明显抑制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siRNA重组质粒,为下一步CASK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 eola1下调表达对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刘月明;杨宗城;梁自文;苏踊跃;罗向东;陈渝;梁光萍;陈建

    目的设计和构建人类新基因人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ndothelium-overexpressed lipopolysaccharide-associated factor1, eola1)特异性的小干扰RNA表达载体sieola1,建立eola1下调表达模型,观察eola1下调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靶点特异性的寡核苷酸,连接到经BamHⅠ-HindⅢ酶切线性化的pSlincer3.1/H1质粒上;转染重组质粒到ECV304细胞,通过定量RT-PCR实验检测靶基因的抑制情况;对转染sieola1质粒的细胞进行细胞计数,并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构建的小RNA干扰质粒sieola1转染ECV304细胞能够抑制靶基因eola1的表达;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eola1表达抑制后,细胞生长周期延长.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eola1基因的siRNA质粒;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初步确认eola1具有抑制ECV304细胞增殖的作用.

    关键词: RNA干扰 ECV304 EOLA1 转染
  • 混合胸腺移植诱导皮肤移植物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作者:解志杰;吴军;郑峻松;彭双发

    目的通过建立混合胸腺移植模型,对混合胸腺移植诱导皮肤移植物免疫耐受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混合胎胸腺移植3个月后,进行异基因皮肤移植,观察异种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情况,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受体动物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百分率,利用免疫组化观察宿主骨髓源细胞在胸腺移植物内的分布情况.利用脾细胞过继转移,观察对异种供体抗原已产生耐受的受者脾细胞,能否将耐受状态过继转移至正常BALB/c小鼠.结果混合胸腺移植3个月后,受体外周血白细胞中CD4+CD25+T细胞的百分率为(2.83±0.20)% ,与正常BALB/c小鼠相比,相差不显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移植胸腺内宿主源MHC-Ⅱ分子阳性细胞主要位于髓质,并具有典型树突样外观.将对F344大鼠皮肤已产生耐受的脾细胞,过继转移至免疫健全的BALB/c小鼠,可特异延长胸腺供体来源的F344大鼠皮肤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结论通过胸腺移植诱导的免疫耐受,主要是以胸腺内的中枢排除机制以及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为主,而且此种耐受具有一定的"可转传性".

  • 人内皮活化相关新基因eola1的原核表达及鉴定

    作者:蔡震;梁自文;罗向东;杨宗城;孙荣距

    目的获得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ola1)表达蛋白并对其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从人ECV-304细胞中扩增出eola1基因开放阅读框,构建重组质粒,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裂解细菌抽提蛋白,目的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Western免疫印迹鉴定.结果测序鉴定eola1开放阅读框成功插入PET-46-EK/LIC质粒;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人eola1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其分子质量约20×103,Western blot验证出目的蛋白特异表达.结论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能够成功获得目的蛋白,为下一步制备eola1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 反义p38α基因转染对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心肌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

    作者:郑军;黄跃生;黄晓元;范鹏举;贺伟峰;张小容;蒋建新;粟永萍

    目的探讨反义p38α基因转染对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心肌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方法建立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培养心肌细胞模型,分对照组、缺氧复合烧伤血清组(非转染组)和反义p38α基因转染组(转染组).烧伤血清采自40%TBSA Ⅲ度烧伤Wistar大鼠;采用含1%O2的混合气体造成缺氧模型;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反义p38α基因重组体;用免疫印迹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不同时相点p38α激酶蛋白及TNFα、IL-1β mRNA表达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反义p38α基因重组体;缺氧复合烧伤血清迅速、持续激活心肌细胞p38α激酶,心肌细胞TNFα、IL-1β表达增多;反义p38α基因显著抑制p38α激酶过度活化(P<0.01),下调 TNFα、IL-1β表达(P<0.01).结论 p38α激酶途径介导了缺氧和烧伤血清所致心肌细胞损伤,抑制p38α激酶的持续活化能有效下调炎性因子TNFα、IL-1β表达,减轻该条件下心肌细胞损害.

  • 机械牵张对缺氧复合烧伤血清乳鼠心肌细胞NF-κB活化情况观察

    作者:范鹏举;黄跃生;黄晓元;郑军

    目的观察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对心肌细胞NF-κB的影响以及在此条件下高牵张刺激对心肌细胞NF-κB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别给予正常血清(SN组)、烧伤血清+缺氧(1%O2)(SH组)、烧伤血清+缺氧(1%O2)+10%轴向静态牵张(SHS组) 3种处理,采用Western bloting检测p50、p65、IκB-α表达水平,并以免疫荧光检测p50核转位情况.结果同SN组比较,SH组、SHS组p50、p65表达增强,SHS组p50、p65表达水平较SH组升高,p50发生较明显的核转位而IκB-α表达水平却下降.结论缺氧复合烧伤血清促进心肌细胞NF-κB的表达与核转位,机械牵张加强了这一作用.

    关键词: NF-κB 烧伤 机械牵张
  • 烧伤早期大鼠心肌线粒体DNA 4.8 kb大片段缺失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张东霞;黄跃生;董明刚;李晓东;党永明;赵颂涛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早期大鼠心肌组织线粒体DNA (mtDNA) 4.8 kb大片段缺失的规律,探讨线粒体参与烧伤后"休克心"形成的基本机制.方法 Sprague Dawley(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烫伤组、30%TBSA Ⅲ度烫伤1、3、6、12、24 h组,半定量PCR法检测烧伤前后心肌线粒体DNA缺失率,并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中ATP、ADP、AMP以及血清中肌钙蛋白I(Tn I)含量变化.结果①大鼠烧伤后1、3、24 h分别发生了线粒体DNA(mtDNA)的部分或全部4.8 kb大片段缺失.②大鼠烧伤后1、3、6、24 h时心肌线粒体中ATP含量下降,结果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③大鼠烫伤后血清中Tn I含量急剧上升,至伤后6 h达高峰,变化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烧伤早期心肌mtDNA发生了严重缺失,可能诱发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障碍,促进了烧伤早期心肌损伤.

  • 烧伤血清加缺氧条件下高牵张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作者:范鹏举;黄跃生;黄晓元;郑军

    目的研究烧伤血清加缺氧条件下,高牵张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探讨高负荷在严重烧伤后对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给予正常血清(SN组)、烧伤血清+缺氧(1%O2)(SH组)、烧伤血清+缺氧(1%O2)+10%轴向静态牵张(SHS组)3种刺激, 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并测定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活力来反映心肌细胞受损程度.结果和正常血清比较,烧伤血清+缺氧刺激在1、3 h对心肌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6 h明显降低心肌细胞活力(P<0.01), LDH和CK活力在1 h已经明显升高(P<0.01);和前两者比较,烧伤血清+缺氧+牵张刺激对细胞活力影响在1 h就已经明显(P<0.01),LDH和CK活力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高,高可为正常组的50倍,同时相点烧伤SH组的5~6倍.结论在烧伤血清合并缺氧条件下,高负荷加剧了心肌细胞的损伤.

  • 甘氨酸对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军利;黄跃生;党永明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生化分析仪检测培养液中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缺氧后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结果甘氨酸可以明显提高缺氧后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减少缺氧后心肌细胞LDH的释放且作用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减轻缺氧后心肌细胞的钙超载.结论甘氨酸提高缺氧后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减少LDH释放,减轻钙超载,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 机械牵张对烧伤血清复合缺氧培养大鼠心肌细胞p38、JNK、c-jun、ATF-2表达的影响

    作者:范鹏举;黄跃生;黄晓元;郑军

    目的构建严重烧伤后合并心肌负荷增加的体外心肌细胞模型,探讨p38、JNK、c-jun、ATF-2的活化情况,明确高机械牵张刺激对严重烧伤后心肌细胞损伤信号的传导.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别给予正常血清(SN组)、烧伤血清+缺氧(1%O2)(SH组)、烧伤血清+缺氧(1%O2)+10%轴向静态牵张(SHS组) 3种处理,采用Western bloting检测磷酸化p38、JNK、c-jun、ATF-2水平.结果施加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刺激后,磷酸化p38、c-jun、ATF-2水平升高.在施加高机械牵张后p38升高更加明显,而后两者与前者表现相反.JNK自始至终没有出现活化.结论严重烧伤后,p38可能是介导心肌细胞损伤的重要信号传导分子,而JNK并未参与严重烧伤后心肌细胞损伤的信号传导,转录因子c-jun、ATF2亦可能参与严重烧伤后心肌细胞的损伤,但在严重烧伤合并心脏负荷增加的情况下可能并不是主要的调控因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