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汶川地震1周年救援官兵心理应激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胡光涛;李学成;李敏;王国威;贺英;杨兰;陆地

    目的 调查汶川地震1周年救援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现患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晤谈法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 , PCL-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的部分因子组成调查表,于汶川地震1周年时对1 176名救援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1周年后救援官兵PTSD现患率为3.45%,PCL-C各症状因子均分<2分;SCL-90中躯体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1);EPQ中神经质(N)因子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 (P<0.01),内外向(E)因子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5);SCSQ中积极应对因子分显著高于中国陆军常模(P<0.01),消极应对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陆军常模(P<0.01);不同救援单位军人在PTSD总分、再体验、回避、抑郁、焦虑、神经质、应对方式因子分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CL-C总分与神经质、消极应对方式、负性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向性、积极应对等呈显著负相关.以PTSD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显示影响PTSD总分的主要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 焦虑、躯体化、神经质、消极应对、内外向.5个变量的决定系数为R2=0.371(Adjusted R~2=0.368), F=125.624, P=0.00. 结论 1周年后救援官兵应激症状已趋于缓解,焦虑情绪和神经质倾向是发生PTSD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救援官兵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素质训练能有效降低PTSD的发生.

  • 青蒿琥酯增加人脑胶质瘤细胞CHG-5对β射线的敏感性

    作者:董俊清;赵妍妍;姚琦;蒋为薇;李军;李斌;庞学利;周红

    目的 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中筛选出对人脑胶质瘤细胞CHG-5及U87具有较好放射增敏效果的药物,并初步探讨其放射增敏机制.方法 ①采用MTT法测定上述青蒿素衍生物对2株胶质瘤细胞的IC50,观察以20% IC50浓度的青蒿素衍生物联合β射线对CHG-5及U87的放射增敏效果,从中筛选出放射增敏效果好的药物;②通过克隆形成法计算目标药物的放射增敏比;③划痕法观察它对β射线照射后CHG-5细胞迁移的影响;④检测胞内还原型GSH水平;⑤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 青蒿素(artemisinin, ART)、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 DHA)、青蒿琥酯(artesunate, AS)对CHG-5的IC50分别为:1.47、0.20、0.29 mmol/L;对U87,则分别为1.61、0.25、0.46 mmol/L.以20% IC50为β射线的协同给药浓度,仅有AS可以同时抑制经β射线照射后的CHG-5及U87细胞的增殖.且0.06 mmol/L的AS对CHG-5细胞的放射增敏比为1.25,该浓度的AS可以明显地抑制CHG-5细胞的迁移.GSH结果表明0.06 mmol/L AS处理组较未处理组细胞内GSH水平下调(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0.06 mmol/L AS可以阻滞细胞周期于G_1期.结论 从3种ART衍生物中筛选出AS对CHG-5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的胞内GSH水平及细胞周期阻滞于G_1期有关.

  • 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扩增及与三维微小凹图式复合的研究

    作者:吕艳玲;吴泽志;张利光;宋兆全;于婷;文灿;阴金波;陈景龙

    目的 比较2种培养基下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生长特性,进而实现海马NSCs扩增的优化及其与聚乳酸(poly-L-lactide, PLLA)三维微小凹图式的复合.方法 分离大鼠胚胎海马细胞并采用Neurobasal为基础的培养基和DMEM/F12为基础的培养基进行扩增.以四甲基氮唑蓝(MTT)比色法及神经球数目统计法评价2种培养基下细胞增殖行为.采用紫外光光刻、硅蚀刻及软光刻技术制备PLLA三维微小凹图式并实现海马NSCs与微小凹图式的复合.结果 原代分离的海马细胞呈神经干细胞标志物阳性并能向神经元系和胶质细胞系分化.在30 d的扩增时间内,海马NSCs在以Neurobasal为基础的培养基中缓慢扩增聚集成神经球,少见细胞贴壁及分化;在以DMEM/F12为基础的培养基中海马NSCs扩增迅速,但易贴壁和分化.培养第25天时后者神经球数量为前者的4.7倍.微加工制备的微小凹图式结构清晰、稳定,具有高纵横结构比(≥1).扩增的海马NSCs能在三维微小凹图式上成功复合生长.结论 以DMEM/F12为基础的培养基有利于大鼠海马NSCs的扩增,以Neurobasal为基础的培养基利于海马NSCs的纯化.序贯应用2种培养基可有效扩增海马NSCs并实现其与三维微小凹图式的复合.

  • 急性脊髓损伤后家兔肠道菌群移位和内毒血症的肠道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白春宏;王莎莉;安洪;蒋电明;聂海;李雷雷

    目的 探讨家兔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移位和内毒血症的肠道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建立兔脊髓损伤性截瘫模型,12只家兔行脊髓损伤前后胃肠道电生理和压力测定.另外24只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18只),在无菌条件下,采集门静脉血进行内毒素定量测定和细菌培养,肠系膜淋巴结作细菌培养并鉴定.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动物的小肠、结肠行HE染色检查观察肠黏膜病理变化,小肠行电镜检查观察肠黏膜上皮细胞病理变化.结果 脊髓损伤后,发现胃肠道生物电改变明显,以结肠为重.中远段结肠的蠕动明显减少,部分时段甚至消失.早期小肠和结肠黏膜下充血和黏膜上皮细胞水肿,随后,黏膜上皮间隙增宽,细胞崩解,导致肠黏膜屏障破坏.血清内毒素含量从24 h就开始增高,到72 h差异显著(P<0.05).门静脉血与肠系膜淋巴结各阶段细菌培养阳性率均较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脊髓损伤后,中远段结肠的蠕动功能障碍导致排便障碍、细菌过度增长与入侵、影响血运等一系列破坏因素而加速肠黏膜屏障破坏为肠道菌群移位和内毒血症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 HIF-1α、VEGF在CIA大鼠模型中的表达与意义

    作者:王雯;陈森洲;王险峰;侯巧燕;骆耐香;李莎莎

    目的 制备牛Ⅱ型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collagen Ⅱ-induced arthritis, CIA)模型,探讨低氧诱导因子- 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建立CIA模型,动态观察各项关节炎活动指标,于造模第21、28、35、42天取踝关节行HE染色及HIF-1α、VEGF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两者在CIA中的相关性及与关节炎活动指标、滑膜病理学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CIA大鼠关节滑膜层和滑膜下层均表达HIF-1α、VEGF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为0.75(P<0.01),第21天阳性表达量高,随病程进展,表达逐渐下降,与滑膜病理学评分、滑膜增生评分及血管生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0.48、0.50(P<0.05),与炎症浸润评分无明显相关r为0.30(P<0.05).结论 HIF-1α可能通过调控一系列下游靶基因,如VEGF等,促进滑膜增生及血管生成,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发生、发展.提示抗HIF-1α的靶向治疗有望成为RA治疗与预防的重要手段.

  • 博尔纳病毒P24转染后不同时期核酸和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定位

    作者:徐鸣明;张英英;展群岭;何丰;张亮;金戈;宋哲;李亚军;李雷雷;谢鹏

    目的 通过观察博尔纳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磷蛋白(P24)及其编码核酸不同时期的表达和细胞定位,探索BDV潜伏感染的机制.方法 构建包含BDV GFP-P24质粒的OL细胞模型,检测并比较不同时期P24核酸和蛋白的表达;对构建的OL细胞模型和各种阴性对照进行逆转录原位PCR的检测,观察P24蛋白编码核酸的细胞定位;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OL细胞中P24蛋白的细胞定位.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BDV GFP-P24质粒的OL细胞,发现转染后20代以内细胞P24核酸和蛋白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BDV的P24重组蛋白基因始终定位于细胞核,其蛋白早期在细胞核出现,反复传代约15次后可同时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出现.结论 BDV的重组蛋白P24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编码基因始终存在于宿主细胞核内,但表达的蛋白可以在一定时期通过核膜进入细胞质.

  • 苦参碱遥控释药胶囊近端小肠定点释放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郑小林;刘洪英;唐伟;皮喜田;侯文生;周承文

    目的 研究苦参碱在健康志愿者近端小肠内定点释放后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用自主研制的遥控释药胶囊系统,将200 mg苦参碱定位释放于志愿者的近端小肠内.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槐果碱为内标,甲醇-水-乙二胺(70:30:0.02)为流动相,测定志愿者血浆中苦参碱的含量.采用3p87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近端小肠定点释放苦参碱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C_(max)为10.52 μg/ml,T_(max)为2.08 h,T_(1/2)α和T_(1/2)β分别为0.90 h和9.02 h,AUC_((0-t))为91.90 μg·h /ml.结论 苦参碱在健康人近端小肠段定位释放后,小肠对苦参碱有明显的吸收且吸收过程呈二室模型分布.

  •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硫堇纳米复合物修饰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作者:李艳;程平;龚俊华;郑峻松;王猛;徐泽刚

    目的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硫堇(MWCNT-CS-THi)纳米复合物及半胱氨酸盐酸盐共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固载抗体制得高灵敏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方法 先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一层MWCNT-CS-THi纳米复合物,随后利用壳聚糖和硫堇分子中大量的正电荷氨基固定纳米金(GNPs)并吸附半胱氨酸盐酸盐(CH),后用戊二醛(GA)交联甲胎蛋白特异性抗体制得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结果 在佳实验条件下, 该传感器响应的峰电流值与甲胎蛋白抗原(AFP)浓度在0.1~200.0 ng/ml 的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下限为 0.07 ng/ml.结论 成功建立了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该方法制备简单,线性范围宽,检测下线低.

  • 尺动脉近侧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肘部皮肤缺损

    作者:魏在荣;孙广峰;唐修俊;王达利;王玉明

    目的 探讨尺动脉近侧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肘部皮肤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尺动脉近侧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肘部创面患者12例,年龄20~52岁.7例单纯皮肤缺损,5例伴有骨外露,2例伴尺神经缺损.神经缺损采用游离腓肠神经移植桥接,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约4.0 cm×5.0 cm~6.0 cm×8.0 cm.供区游离植皮.结果 12块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范围5.0 cm×6.0 cm~7.0 cm×9.0 cm.8例获随访(包括电话随访)1个月至2年,皮瓣色泽、质地与外形良好,肘关节可自由活动.2例尺神经缺损病例随访6~10个月,爪形手畸形明显改善.结论 尺动脉近侧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修复肘部皮肤缺损,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

  • 细胞间接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晓芳;王延洲;徐惠成;梁志清

    目的 通过两种细胞的共培养探讨细胞间接触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和膀胱平滑肌细胞(bladder smooth muscle cells, BSMCs).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在此基础上以单独培养的BMSCs和BSMCs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将获得的BMSCs和BSMCs在体外通过接触与非接触共培养作为实验组,对诱导后的BMSCs是否向平滑肌(smooth muscle cells, SMCs)分化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 对BMSCs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CD90、 CD4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9.78%,60.27%,CD45表达阴性,阳性率为0.21%.在BMSCs 与BMSCs共同培养的实验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MSCs本身表达少量calponin蛋白,接触组calponin的表达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非接触组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显示:接触组在共培养第8天部分细胞抗calponin阳性,非接触组与诱导前无明显变化. 结论初步认为BMSCs与BMSCs接触共同培养能诱导BMSCs向平滑肌分化.

  • icl mRNA特异性10-23DRz在小鼠体内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俊明;朱道银;王娜;罗清;万腊根

    目的 探讨icl mRNA特异性10-23脱氧核酶(deoxyribozyme, DRz)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在小鼠体内感染的影响,及其单独或与异烟肼(isoniazidum, INH)联合应用治疗小鼠结核病的效果.方法 分别用DZ4、INH、INH+DZ4-S或INH+DZ4对Mtb进行预处理,再用上述经过预处理的Mtb感染BALB/c小鼠,一定时间后进行小鼠肺组织Mtb培养及病理学改变观察.利用DZ4-FITC溶液对BALB/c小鼠进行滴鼻处理,检测滴鼻途径给药的效果.采用尾静脉注射法建立小鼠结核病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5组(n=10),分别给予生理盐水、DZ4、INH、INH+DZ4、INH+DZ4-polyG治疗,于治疗完成2周后进行小鼠肺组织Mtb荷菌量检测和病理学改变观察.结果 Mtb感染后2周,各组小鼠的肺组织荷菌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进行至4~12周时,INH+DZ4预处理组Mtb感染小鼠的肺组织荷菌量较其它各组均显著偏低(P<0.05),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较其他各组也明显轻微.经滴鼻途径给予DZ4-FITC溶液4 h后,小鼠肺组织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强烈的黄绿色荧光,并至少持续48 h.对小鼠结核病模型的治疗结果显示,DZ4单独治疗组小鼠肺组织荷菌量及病理表现与未治疗组无显著差异;加用INH治疗的各组小鼠肺组织荷菌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肺组织病理表现也明显轻微,但10-23DRz和INH联合治疗组与INH单独治疗组在肺组织荷菌量和病理表现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0-23DRz与INH联合预处理可有效降低Mtb感染小鼠的能力; 本研究未发现10-23DRz对结核病具有治疗作用或辅助治疗作用.

  • 排尿功能障碍致上尿路损害21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新;金锡御;宋波;熊恩庆;方强;樊汝惠

    目的 探讨排尿功能障碍致上尿路损害的致病机制.方法 对216例排尿功能障碍导致上尿路功能损害病例的尿动力学、泌尿影像学及肾脏功能学资料进行回顾,观察膀胱残余尿、膀胱压力和膀胱容量与上尿路损害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引起上尿路损害的216例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是主要的病变(89.4 %,185/207);部分患者(21.2%,43/216)残余尿量不多(<50 cmH_2O),但已引起上尿路损害;70.1%(145/216)以上患者膀胱储尿期压力大于40 cmH_2O,初始尿意压力(47.4±3.2)cmH_2O和大尿意压力(51.7±9.3)cmH_2O均在膀胱安全压力(40 cmH_2O)之上,初始尿意容量(438.4±81.7) ml明显大于安全容量(357.9±73.3) ml(P<0.01).结论 40 cmH_2O是上尿路损害的膀胱压安全临界值;达到或超过安全压仍继续储尿是上尿路损害的重要原因;将膀胱压降至安全压以下以及在安全容量前排空膀胱是治疗和预防上尿路损害的重要措施.

  • 16层CT在继发性肺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光宪;舒健;钟维佳;赵建农

    目的 探讨继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20例经肺穿刺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继发性肺淋巴瘤,其中1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所有病例均行胸部CT扫描,1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继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形式多样:混合型9例,肿块(结节)型4 例,肺炎肺泡型3例,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3例,粟粒型1例.伴有纵隔淋巴结增大13例,侵犯胸膜5例,胸腔积液11例,心包积液2例.7例轻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结论 多样性表现为继发性肺淋巴瘤的特点, 结合胸部其他表现,CT可作出准确诊断.

    关键词: 淋巴瘤 CT
  • 血管内皮祖细胞对共同植入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内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形成的调节

    作者:富奇志;齐志国;朱晓峰;谢鹏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与神经干细胞(neuron stem cells, NSCs)构建的复合移植体对移植入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管内皮祖细胞、层粘连蛋白和神经干细胞构建的移植复合体移入模型鼠脑缺血半暗带;免疫组化观察Brdu标记的移入脑内神经干细胞和缺血半暗带血管新生,免疫荧光双标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移植后各时间点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数NSCs+EPCs组明显高于NSCs组(P<0.05);NSCs+EPCs组在各时间点的凋亡率明显低于NSCs组(P<0.05);各时间点NSCs+EPCs组血管新生数量明显多于EPCs组、缺血对照组和NSCs组(P<0.05).结论 血管内皮祖细胞可以促进移植入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减少其凋亡;2种细胞共移植可以促进缺血半暗带的血管新生.

  • 热休克蛋白60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冯骏;王利娟;韩晓兵;王星烨;苟文丽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HSP60)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子宫颈癌手术切除组织5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57例,观察热休克蛋白60的表达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①正常子宫颈组织HSP60 mRNA表达明显少于子宫颈癌组织(t=2.65,P<0.05).② 57例子宫颈癌组织和5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HSP60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2.5%、19.3%;HSP60的过表达率为57.9%、7.0%.③HSP60在子宫颈癌组织的不同分期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子宫颈正常组织HSP60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子宫颈癌组织(t=3.132,P<0.05).结论 HSP60的表达与子宫颈癌组织的发生密切相关.HSP60的表达与子宫颈癌组织的不同分期无关.

  • IL-17多态性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罗媛;郭红;边巍;梁光萍;邹全明;郭刚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A,-17F(IL-17A,-17F)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经组织学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9例和健康对照人群223例,收集外周血标本,提取DNA,运用Taq Man MGB探针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同时所有样本经组织快速尿素酶检测(RUT)和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抗Hp-IgG抗体检测,以测定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ter pylori, Hp)感染率.结果 IL-17A(rs2275913,G-197A)、IL-17F(rs76378,7488T/C)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分布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健康献血员正常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F(rs766748,6400A/G)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的等位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4).与未携带有IL-17F 6400A/G A等位的个体相比,携带有IL-17F 6400A/G A等位的个体显著的增加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易感性.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性别、Hp感染等因素后,在显性模式下, IL-17F 6400A/G SNP位点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仍显著相关(显性模式:OR=2.271, 95% CI=1.259-4.095, P=0.006).在伴有Hp感染的所有群体中进行比较, IL-17A,-17F各位点基因型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IL-17F 6400A/G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

  • miR-206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Cdc42蛋白表达及其对细胞骨架的影响

    作者:刘浩;曹友德;叶维霞;孙阳阳

    目的 探讨miR-206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Cdc42表达的调控及对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miR-206进入MDA-MB-231细胞,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乳腺癌细胞Cdc42、MMP-2和MMP-9蛋白质表达.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丝状伪足的改变,进一步用侵袭迁移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侵袭力和迁移力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Cdc42、MMP-2和MMP-9在转染前后的表达结果,其条带灰度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细胞免疫荧光计数每个细胞平均丝状伪足数,空白对照组为(14.99±5.53),表皮生长因子(EGF)组为(23.59±3.92),miR-206转染组为(9.45±3.59),miR-206+EGF组为(11.77±2.85).与空白对照组和EGF组比较,miR-206转染组或miR-206+EGF组细胞丝状伪足明显减少(P<0.05).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小室膜下的细胞数量空白对照组为(311.7±23.5),miR-206转染组为(65.0±13.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迁移实验结果显示,小室膜下的细胞数量空白对照组为(793.0±76.3),而miR-206转染组为(415.3±2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206能抑制MDA-MB-231细胞Cdc42的表达和细胞丝状伪足的形成,并且能抑制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 利用毛细管电泳-单链构象多态性快速鉴定血液感染病原菌的研究

    作者:刘春江;黄君富;夏涵;张晓莉;王珏;潘虹;府伟灵

    目的 研究毛细管-单链构象多态性(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CE-SSCP)分析技术鉴定血液感染病原菌的可行性,并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病原菌的新方法.方法 选取7种常见血液感染病原菌,在其16S rRNA的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对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然后将PCR产物进行CE-SSCP分析,依靠CE-SSCP图谱来鉴定病原菌.结果 通用引物能够扩增出7种病原菌;CE-SSCP分析后每种菌具有不同出峰时间:大肠杆菌(3999);金黄色葡萄球菌(4082);铜绿假单胞菌(3958);表皮葡萄球菌(4063);肺炎链球菌(4055);肺炎克雷伯菌(3980);粪肠球菌(4166).结论 采用毛细管电泳-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可简便、快速地鉴定常见血液感染病原菌.

  •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HAX-1蛋白与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关系

    作者:范沁林;焦岩;刘国军;周振华;张波;陈林;甘立霞;陈康宁

    目的 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组织中HAX-1蛋白(HS1-associated protein X-1, HAX-1) 与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四血管法全脑缺血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n=5):正常组,缺血6、24、48、72 h组.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皮层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HAX-1蛋白的表达以及皮质神经元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HAX-1蛋白在缺血后6 h表达高(37.60±3.45),24、48、72 h降低[分别为(11.40±1.14)、(10.40±1.52)、(9.80±1.30)],且低于正常水平(P<0.01);Caspase-3蛋白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6、24、48、72 h分别为(72.80±5.49)、(106.20±6.91)、(129.00±19.74)、(166.20±15.32)](P<0.01),并伴随神经元凋亡的数目逐渐增加[(92.00±9.06)、(133.80±10.64)、(157.00±10.83)、(187.80±14.96)].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神经元中HAX-1蛋白在短期缺血中表达升高,可能参与神经元的抗凋亡,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其表达水平降低,与神经元的凋亡增强相关.

  • 新型肌腱细胞循环牵伸载荷系统的研制及运行效果观察

    作者:曹洪辉;唐康来;陈磊;常廷杰;董世武;郑红;陈前博;陶旭;James H-C Wang

    目的 研制一种能对体外培养肌腱细胞进行循环载荷牵伸的实验装置并观察其运行效果.方法 用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与固化剂制备微沟槽硅树脂培养皿;用可编程控制器配控制循环载荷牵伸装置的运转速度及时间,调节对培养皿的牵拉频率和时间;更换不同大小凸轮对培养皿实行不同牵拉强度.观察循环牵伸载荷系统的运行情况及稳定性;初步观察不同牵拉强度、频率和时间对体外肌腱细胞的生物学表现.结果 循环牵伸载荷系统能按不同的强度、频率和时间对硅树脂微沟槽培养皿进行牵拉,运行良好且稳定.微沟槽硅树脂培养皿能对其表面生长的肌腱细胞进行改向,细胞呈平行排列,与体内肌腱细胞排列方向具有相似性.结论 本研究研制的新型肌腱细胞循环牵伸载荷系统是一个较好的体外细胞牵伸载荷模型,具有运行稳定、可控性强的优点.

  • 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CHIP、HSP70的影响

    作者:戴翠莲;姜黔峰;张新民

    目的 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N-benz0y1oxycarbonyl(Z)-Leu -Leuleucina1)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carboxyl terminus of the Hsc70-interacting protein, CHIP)、HSP70的影响以探讨MG-132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 选择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5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以下各组:治疗(I/R+T)组于再灌注前5 min静脉注射MG-132(0.75 mg/kg),对照(I/R)组及假手术(Sham)组注射生理盐水,并将I/R组和I/R+T组分为再灌注2、24 h及7 d亚组(各亚组各8只大鼠),分别用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HIP及HSP70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I/R各时相组相比,I/R+T各时相组CHIP及HSP70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0.87±0.10) vs (0.50±0.06),(0.57±0.07) vs (0.33±0.04),(0.47±0.06) vs (0.19±0.03), P<0.01].与I/R 2、24 h组相比I/R+T组CHIP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1.15±0.12) vs (0.57±0.07),(0.81±0.09) vs (0.44±0.06), P<0.01];MG-132上调了I/R+T各时相组HSP70的蛋白质表达,与I/R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8±0.16) vs (0.79±0.08), (0.88±0.12) vs (0.58±0.12), (0.9±0.17) vs (0.50±0.09), P<0.01];MG-132上调了I/R+T 2、24 h组CHIP的蛋白质表达,与I/R 2、24 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3±0.15) vs (1.04±0.11), P<0.01;(1.16±0.11) vs (0.96±0.13)], P<0.05).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前适量静注MG-132能显著刺激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CHIP表达,从而进一步上调HSP70水平,从而保护心肌.

  • 短期丰富生存环境干预下中老年大鼠海马结构有髓神经纤维的性别差异

    作者:黄春霞;仇玄;卢伟;杨姝;李琛;夏磊;唐勇

    目的 研究短期丰富生存环境干预下正常中老年大鼠海马结构有髓神经纤维的性别差异.方法 将20只14月龄的SD大鼠(雌雄各10只)随机均分为丰富生存环境组与普通环境组,前者在丰富生存环境条件下饲养4个月,后者在普通环境中饲养4个月,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体视学方法对两组大鼠海马结构有髓神经纤维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普通环境组雌性大鼠海马结构内有髓神经纤维的总体积、平均直径均显著大于雄性大鼠(P<0.05 ),而海马结构总体积、海马结构内有髓神经纤维的总长度雌雄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丰富生存环境组雌性大鼠海马结构内有髓神经纤维的平均直径显著小于雄性大鼠(P<0.05 ),而海马结构总体积、海马结构内有髓神经纤维的总体积、总长度雌雄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普通环境组和丰富环境组中老年大鼠海巴结构有髓神经纤维存在的性别差异,提示雌、雄性中老年大鼠对短期丰富生存环境干预的反应不同.

  • PDTC联合紫杉醇降低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

    作者:杨春蓉;张徽;黃伟;刘琼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联合紫杉醇(Paclitaxel)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MTT及FCM法测定细胞增殖和周期变化,RT-PCR检测细胞NF-κB p65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NF-κB p65、MMP-9及TIMP-1蛋白表达变化,侵袭、迁移和黏附实验测定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PDTC联合紫杉醇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P<0.05),细胞周期阻滞在G_1/G_0期,并可抵消紫杉醇对NF-κB的激活,使NF-κB p65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5).PDTC降低MDA-MB-231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后作用增强(P<0.01).结论 PDTC联合紫杉醇能降低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PDTC抑制NF-κB的表达相关.

  • Synteni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钟东;唐文渊;吴海涛;杨刚;晏怡

    目的 研究不同级别人胶质瘤中Syntenin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胶质瘤分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方法检测34例脑胶质瘤组织中Syntenin的表达部位及表达量,比较各级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Syntenin表达与病理级别的相关性及与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脑组织中可见散在阳性表达细胞,Ⅰ级胶质瘤组织中未见阳性细胞表达,Ⅱ、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数量增加,染色增强,吸光度值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yntenin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896,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Ⅰ级胶质瘤组织中未检测到阳性条带,而Ⅱ、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阳性条带的相对光密度比值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Syntenin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相关,可能在肿瘤恶性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赫赛汀对大鼠膀胱肿瘤靶向治疗的体内研究

    作者:柳建军;李建昌

    目的 研究赫赛汀(Herceptin)对大鼠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膀胱灌注生理盐水,实验组膀胱灌注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UN),每3周1次,共4次,MNU总量为10 mg;于灌注后第11周切开膀胱取标本,用光镜、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对其诱发的膀胱肿瘤进行检测.筛选HER-2阳性表达的SD大鼠膀胱癌动物随机分为治疗组(Herceptin按20 mg/kg腹腔注射)和非治疗组,检测赫赛汀作用后肿瘤大小、形态,计算抑瘤率,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ER-2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分析赫赛汀对膀胱肿瘤的作用.结果 抑瘤率结果提示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相比抑瘤率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S-P法结果提示赫赛汀作用后HER-2蛋白表达下降;TUNEL原位凋亡结果提示治疗组凋亡指数(64.0±6.3)%高于非治疗组(47.9±5.4)%(P<0.05).结论 赫赛汀对HER-2阳性的实验性膀胱肿瘤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的作用.

  • 二氟甲基鸟氨酸对T淋巴瘤Jurkat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任玉珊;韩钰;曹春雨;王艳林

    目的 研究二氟甲基鸟氨酸(difluromethylornithine,DFMO)对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探讨DFMO能否用于治疗人白血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DFMO(0~10 mmol/L)处理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24~72 h后,MTS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化学分析法检测精胺氧化酶(spermine oxidase, SMO)和乙酰多胺氧化酶(acetylpolyamine oxidase, APAO)活性,DNA片段化分析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染料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Bax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酶活性.结果 DFMO处理细胞能显著抑制Jurkat细胞的生长(P<0.01),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加大, DFMO浓度为10 mmol/L时,24 h抑制率为33%,48 h抑制率为38%,72 h抑制率为49%.DFMO处理可导致Jurkat细胞DNA片段化,促进Bax由细胞质向线粒体转移,细胞内caspase-3活性增加(增加46%, P<0.05),并伴有线粒体膜电位的显著降低,DFMO浓液为2和5 mmol/L时,分别降低29%和53%(P<0.01).DFMO还能诱导细胞内SMO活性(增加1.1倍,P<0.05)但对APAO的活性无诱导性影响.结论 DFMO对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并皮肤浸润1例

    作者:孙志强;王季石;卢英豪;谢润兰;龙正美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7岁,因右鼻腔阻塞不适7个月,高热3个月于2006年11月20日入院.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鼻塞不适,以右侧为著, CT示右鼻腔软组织影,未做治疗.

  • 自体骨髓干细胞胰腺定向移植治疗糖尿病1例

    作者:隆敏;郑宏庭;童强;严俊;段炼;杨阎峙;徐梓辉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9岁.因反复口干、多饮、多尿、多食10余年,于2009年5月26日入我科.患者于1996年妊娠5个月时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多食,尿糖(+ + + +)、空腹血糖23 mmol/L,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经胰岛素治疗后空腹血糖控制在7~8 mmol/L,产后患者口服"二甲双胍、格列本脲"治疗,但未监测血糖,1998年因口干、多饮、多尿、多食加重,查空腹血糖23 mmol/L,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为1型糖尿病,长期使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基础量为26 U,三餐前各追加5 U,空腹血糖控制在7~8 mmol/L.

  •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侧脑室枕角穿刺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

    作者:徐全华;沈光建

    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9年5月运用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侧脑室枕角穿刺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共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经颅磁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于苏文;郑秀琴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发生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在原来皮疹区长期存在的剧烈疼痛~([1]).疼痛呈阵发性,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2]).

  • 连续动脉穿刺测压致桡、尺动脉严重痉挛2例

    作者:魏昌伟;刘秀珍;王卓强;李伟

    桡动脉穿刺测压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危重、大手术及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大、需要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患者~([1]).连续监测动脉血压既可保证测压的准确性和即时性,又可及时调整各种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 346例术后残胃病变内镜检查分析

    作者:冯定奇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46例(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其中男性267例,女性79例,年龄29~84岁,平均53.6岁.术后距胃镜检查间隔时间2个月至39年.其中毕Ⅰ式胃143例,毕Ⅱ式胃203例.

  • 地塞米松降低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灌注致急性肺损伤犬模型前B细胞集落促进因子水平

    作者:胡晓红;韩志海;李毅;解立新;徐世侠;段蕴铀

    目的 观察早期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对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灌注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犬模型前B细胞集落促进因子(pre-B-cell colony-enhancing factor, PBEF)水平的影响.方法 16只实验犬平均分成海水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海水灌注前(0 h)、海水灌注后2、4、6、8 h留取静脉血和动脉血,海水灌注后8 h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ELISA法测血浆中PBEF水平及血浆中炎症因子IL-1β和IL-8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肺组织PBEF阳性分布;RT-PCR法测肺组织PBEF mRNA表达.结果 地塞米松治疗后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灌注致ALI犬模型血浆中PBEF水平及血浆炎症因子IL-1β和IL-8水平较海水组明显降低[PBEF:(2 222.19±459.59)pg/ml vs (3 014.16±883.47) pg/ml;IL-1β:(72.84±38.42) pg/ml vs (131.90±35.39) pg/ml;IL-8:(45.21±16.39) pg/ml vs (88.26±6.66) pg/ml,P<0.05],肺组织PBEF mRNA表达减少[地塞米松组(1.03±0.16) vs 海水组为(5.27±0.05),P<0.05],肺泡通透指数降低[(0.039±0.006) vs (0.055±0.002),P<0.05].结论 PBEF可能作为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灌注致ALI的一个生物学标记;早期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可以降低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灌注致ALI早期增加的PBEF水平,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泡通透性.

  •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作者:邵德成;陈百成;高石军;孙然;李晗;闫昌葆

    目的 关节镜下观察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我科收治的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 3度损伤的住院患者共18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2.6岁.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胫骨单隧道技术重建PCL.术前屈膝活动度(120.5±3.8)°.患者随访18~30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 18例患者后抽屉试验、Lysholm评分及Tenger评分、KT-1000测量,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抽屉试验术前均为3度,术后为(1.2±0.4)度.术前Lysholm评分(50.7±7.1)分,术后为(93.1±2.9)分.术前Tegner评分(1.2±0.7)分,术后为(6.1±0.7)分.术前胫骨后移(11.8±1.6)mm,术后为(2.6±1.2)mm.KT-1000测量术后健患侧对比平均(2.3±1.3)mm,其中<3 mm者14例,>5 mm 2例.术后屈膝活动度(117.2±2.8)°,与术前比较无差异 (P>0.05).结论 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符合PCL的解剖生理结构,可较好的恢复关节功能.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 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核三维结构的体视学定量研究

    作者:龚平;郭华雄;汤绍迁;张克难;王向阳;王静

    目的 探讨采用体视学方法定量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核的三维形态结构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HMIAS-2000医学图文分析测量系统,对20例慢性胃炎及高、中、低分化胃腺癌各15例的组织病理学切片中的腺上皮细胞细胞核进行多参数的形态测定.结果 在22个参数中,面积[高分化癌为(55.50±7.12)μm~2,中分化癌为(49.70±6.37)μm~2,低分化癌为(50.77±9.67)μm~2,慢性胃炎为(30.79±5.54)μm~2]、周长[高分化癌为(29.26±2.00)μm~2,中分化癌为(27.67±1.79)μm~2,低分化癌为(28.07±2.63)μm~2,慢性胃炎为(6.17±0.58)μm~2]等参数在良性病变与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组间只有面积周长、等效直径、面积体积、周长体积等少数参数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三维结构的形态定量分析,可用于慢性胃炎与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鉴别诊断,同时获得的少量参数可判断胃癌的分化程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