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氨甲环酸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潘绪;汤楚中;孙文婷;解水本;李寒;赵哲;迟海涛

    术后出血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CPB引起的凝血功能紊乱、纤溶系统的异常亢进、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降低等[1].既往抑肽酶作为一种抗炎、抗纤溶的有效药物,在CPB手术中广泛应用.但由于抑肽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及肾衰竭[2],近年来,临床上通过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来保护CPB手术中的凝血因子、血小板及纤溶系统.我们于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通过对比40例瓣膜置换手术使用氨甲环酸和未使用氨甲环酸术后引流量,血制品输入量,血小板计数,探讨氨甲环酸对瓣膜置换手术的血液保护作用,报告如下.

  • 加强血浆应用审批程序提高血浆合理应用

    作者:冯艳青;刘振红;王淑英;刘志国

    我院是以收治肝病患者为主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由于肝病患者凝血机制障碍,而血浆含有大量的凝血因子[1],因此肝病输血患者主要应用的血液成分是血浆[2],血浆用量达到全院用血总量的67%。为了促进血浆的合理应用,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决定,自2012年7月起,申请血浆要严格执行血浆使用审批流程,并对临床科室的医师护士进行相关培训,输血科需要严格审核,对于指标填写不全、达不到输血指征,未进行选择或者虚报指标者,拒绝给予血浆,并制定具体的奖惩制度。本研究对2012年1~6月和7~12月血浆使用申请合格率的变化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微量肝素联合凝血因子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研究

    作者:施武媚

    目的:探讨微量肝素联合凝血因子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30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15),观察组给予微量肝素联合凝血因子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23/25,92.0%)明显高于对照组(18/25,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259,P<0.05)。治疗前2组PT、APTT、FIB、PLT及DD等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T、APTT、FIB、PLT及DD等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肝素联合凝血因子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炎症及凝血因子的影响分析

    作者:陈曦;林文海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炎症及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ACS患者130例,均成功实施PCI术。随机均分为低剂量组(20 mg/d)与高剂量组(40 mg/d),各65例。1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的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LDL-C、TC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低剂量组患者血清中的LDL-C含量为(2.47±0.24)mmol/L,TC为(4.47±1.05)mmol/L,高剂量组2项指标检测值分别为(1.21±0.41)mmol/L、(3.14±1.07)mmol/L,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含量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剂量组的hs-CRP、TF与TFPI含量较低剂量组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剂量组患者中发生心力衰竭7例,心绞痛4例,心肌梗死2例,发生率为13例(20.0%),明显高于高剂量组的4例(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S患者PCI围手术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含量,抑制炎症及血栓形成,且40 mg剂量组效果更佳。

  •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凝血因子的变化观察

    作者:陈活强;容伯芬;何玉怡;吴敏华

    目的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为指导临床输血,确保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日本东亚CA530型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0份新鲜冰冻血浆样品分别于融化后0、6、12、24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Ⅶ、Ⅷ、Ⅸ(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24h之内无明显改变的有PT、FIB、TT,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各有明显的改变.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应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 男性老年人性激素和凝血因子与血栓形成倾向的关系

    作者:张冠新;唐荣德;杨劲松;区洪炎;华关民

    目的 探讨男性老年人性激素和凝血因子与血栓形成倾向的关系.方法 取年满60岁来该院住院诊治的男性老年患者共120例,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为未患可能引起中风的基础疾病者、观察组为身患可能引起中风的基础疾病者,对2组进行一些相关指标的观察与血栓形成倾向关系的评价.结果 该文病例检测指标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很多指标都有变化,但观察组的T降低例数、E2升高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IB升高例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T显著降低和E2显著升高(P<0.01),T/E2比值明显降低,APTT降低而FIB升高(P<0.05).结论 该研究揭示男性老年人这些性激素和凝血指标的改变可能是血栓形成倾向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身患可能引起中风基础疾病的观察组更为危险.

  • 不同血液成分凝血因子Ⅴ、Ⅷ、X含量的变化分析

    作者:张延玮

    目的 了解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和去冷沉淀血浆中凝血因子V、VIII、X在不同的保存温度和制备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采集23袋(200ml/袋)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4小时内分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各袋均留2份标本;1份同新鲜冰冻一起置-35℃保存,于第3天速融后检测凝血因子V、VIII、X含量;1份置4℃保存21天后检测凝血因子V、VIII、X含量;新鲜冰冻血浆于第3天取出制备冷沉淀,留取去冷沉淀血浆标本1份检测凝血因子V、VIII、X含量.结果 普通冰冻血浆和去冷沉淀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均低于新鲜冰冻血浆(P<0.001).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体内各种凝血因子的缺乏;普通冰冻血浆用于补充体内稳定凝血因子的缺乏,去冷沉淀血浆的使用价值有局限性,不能把之与普通血浆等同使用.

  •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和输血安全控制探究及对 凝血因子的影响分析

    作者:董明环;夏冬

    目的 探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和输血安全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方便选取文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00例输血治疗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数学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输血检验,观察组患者在输血过程中采用细致化的输血检验和输血安全控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2%(3/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事故发生率10%(15/150)(χ2=8.511,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样品合格率98%(147/15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输血样品合格率83%(124/150)(χ2=20.193,P<0.05).观察组的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素浓度更加稳定.结论 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过程中,采用细致化的质量检验和输血安全控制,有效减少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保证凝血分子的状态稳定,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作者:吴玉良

    目的 探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B-Lynch缝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于治疗前后行凝血因子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出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恶露暴露时间、产后月经周期短于对照组,月经复潮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ngⅡ、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ngⅡ、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凝血因子状况,有助于控制出血病情.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宫缩素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比较

    作者:梁健梅

    目的 研究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宫缩素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产后出血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宫缩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其疗效理想,不仅能显著降低凝血因子水平,还可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此药值得在各大基层医院的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抗凝药物使用"临界点"需谨慎处理

    作者:陈铮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蛋白质水解活化连锁反应,抗凝药物是一类干扰血液中凝血因子发挥作用,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抗凝药物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血栓栓塞性疾病、DIC、缺血性疾病等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 BILT肝病治疗仪对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的影响

    作者:朱月永;江家骥;刘豫瑞;郑琦;陈靖

    目的 观察BILT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肝病治疗仪)配合抗乙肝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患者的血小板及参数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46例,在常规保肝及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LT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对照组35例,仅予常规保肝及抗病毒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4周的血小板及参数,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FBG、AT-Ⅲ活性(%)均有明显增加,P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LT肝病治疗仪有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凝血机制异常,改善患者的预后.

  •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液学指标的改变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郭霞

    目的 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液学指标的改变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浙江医院接受治疗的7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划为观察组,另纳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液炎症因子及凝血因子的水平的差异,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血清TNF-α(t=5.400,P<0.001)、IL-6(t=2.902,P=0.005)、CRP(t=11.460,P<0.001)、SAA(t =9.419,P<0.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5.318,P<0.001).Pearson相关性检验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CRP与IL-6(r =0.761,P<0.001)、SAA(r =0.571,P<0.001)、D-D(r =0.619,P<0.001)及TNF-α(r =0.612,P<0.001)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01).以CRP水平的中位数(12.90 mg/L)为界将患者分为A(CRP≤12.90 mg/L)、B(CRP> 12.90 mg/L)两组.2组研究对象经过6个月随访后发现,A组中慢性荨麻疹复发病例为6例,复发率为6.25%,B组患者慢性荨麻疹复发病例为8例,复发率为25%,A组患者临床治愈后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5%,2/32 vs.25.00%,8/32;x2=4.471,P=0.035).结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液炎症因子及凝血因子发生明显改变,且CRP水平可一定程度判断远期预后.

  •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刘茂霞;万晓强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按照目前惯用的大量快速补液救治出血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由于增加的平均动静脉压可导致新生血凝块脱落、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稀释、血液黏滞性和流变性改变等,而增加出血并致病死率增高.

  • 消化系统疾病的血液学改变

    作者:王景明

    1 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引起的血液学改变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必然会影响到食物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消化吸收,进一步影响到作为机体重要组织之一造血系统的功能,导致血液学的某些改变.如维生素K、叶酸、铁吸收障碍引起的贫血及消化系统疾病或严重肝病引起的凝血因子,特别是维生素K依赖因子减少,导致凝血障碍.

  • 抗凝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余和平

    传统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UFH)、那屈肝素钙、华法林等,这些抗凝药物的作用是多向性的,即作用于多个凝血因子,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新的抗凝药物靶向单个凝血因子并具有可预测的量效关系,这些药物包括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和活化的凝血因子X(FXa)抑制剂.

  • 博璞青在血液透析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李海波;李兰

    普通肝素(SH)是目前血液透析(HD)临床中常用的抗凝剂,然而肝素的抗凝作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性,长期应用可导致骨质疏松和高脂血症[1].低分子肝素钙(LMWHCa)是普通肝素经降解、还原、转钙盐,平均分子量为5000道尔顿.其抗凝血因子Xa活性较SH强,而抗Ⅱa活性明显减弱,故抗栓作用强,而抗凝作用弱,出血并发症少.

  • 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全力力;黎明江;易欣

    血栓性疾病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循环系统疾病,药物抗凝是目前治疗这类疾病的重要措施,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的代表,利伐沙班为抗凝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策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临床医务工作者开始关注利伐沙班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问题.本文将对利伐沙班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齐伟静;刘永刚;高爱民;杨帅;张丽;马艳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均给予抗凝、调脂、营养神经以及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 ,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测患者凝血因子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4.0%(47/50)比80.0%(40/50),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4±0.8)分比(10.5±1.0)分,(75.3±5.8)分比(64.5±4.2)分,P<0.01];观察组凝血因子Ⅰ水平、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3.8±0.4) g/L比(4.0±0.3) g/L,(6.12±0.62) mPa· s比(7.82±0.73) mPa· s,(1.32±0.35) mPa· s 比(2.13±0.40) mPa· s,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黏度,保护缺血神经组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200例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的结果分析

    作者:李慧敏

    目的:了解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200例足月妊娠妇女(妊娠组)及2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非妊娠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妊娠组的PT、INR、APTT均较非妊娠组明显缩短,Fib明显高于非妊娠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对预防和治疗DIC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963 条记录 8/49 页 « 12...567891011...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