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诊断带蒂浆膜下子宫肌瘤误诊为畸胎瘤3例

    作者:梁佩丽

    本文报告B超诊断卵巢畸胎瘤3例,经手术证实为浆膜下子宫平滑肌瘤,现报告如下:

  • 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磁共振成像引导聚焦超声手术对子宫平滑肌瘤的结果分析

    作者:杨晶晶

    目的 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磁共振成像引导聚焦超声手术对子宫平滑肌瘤的结果分析.方法 随访两种子宫肌瘤磁共振成像引导聚焦超声手术患者的术后效果,对比两种手术方案的差别明确手术对患者的改善情况.结果 磁共振(MR)成像引导聚焦超声手术对子宫平滑肌瘤症状具有有效的改善,相比原始治疗指南可以减少更多的临床反应和临床副作用,增加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有效性.结论 采取改良后的治疗指南能更有效改善临床子宫肌瘤的结局,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

    作者:刘春香;孟静;王永正;李玉亮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子宫切除术、肌瘤摘除术、肌瘤溶解术、肌瘤冷冻切除术和激素替代治疗.近10余年来,子宫动脉栓塞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既能保留子宫,又能缩小肌瘤、明显改善症状,且具有微创、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等优点.笔者自2003年以来对20例子宫肌瘤应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子宫、卵巢、输卵管占位性病变三例

    作者:原韶玲;闫玉玺

    第1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女,47岁,平素月经规律,无腹胀、腹痛等不适,无尿频、白带增多及月经改变等症状, 2006年12月在外院体检发现子宫左后方囊实性包块,大小约3.1 cm×2.9 cm,2007年12月于外院行CT检查示道格拉斯窝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0 cm×4.5 cm,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2011年1月超声提示:子宫后方不规则囊实性肿物,考虑卵巢肿物,大小约10.1 cm×4.7 cm;右附件低回声区,考虑可能为增大的卵巢.

  •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倪颖梦;时国朝;沈继敏;江旭峰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是育龄女性继发于子宫平滑肌瘤的一种罕见疾病.2008年5月上海瑞金医院呼吸科确诊1例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患者,现将其临床表现、CT及病理表现报道如下.

  •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病七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汉萍;施举红;张力

    目的 通过分析总结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病(PBML)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水平并探讨其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明确诊断的7例PB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均为女性患者,中位年龄44(28 ~62)岁.4例无症状;3例有症状,气短2例,胸痛1例,紫绀1例,咳嗽1例,痰血1例.6例有20个月~ 14年子宫平滑肌瘤病史,5例曾行妇科手术.胸部CT表现为双肺随机分布的多发圆实性结节、双肺弥漫分布粟粒样结节、肺内单发结节以及肺内空洞或环形结节.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右心受累1例.胸腔镜下肺组织活检4例,右心占位切除1例,支气管镜下肺组织活检1例,CT引导下肺穿刺1例.病理表现为交织成簇的饱满的梭形平滑肌细胞形成边界清楚的实性结节,无核多形性、核分裂或坏死,免疫组化均有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阳性.3例药物治疗,来曲唑和诺雷得治疗各1例,结节无缩小;米非司酮治疗1例,疗效不详.1例肺内单发结节者行结节切除术;2例行双附件切除术,术后肺部结节均略有缩小.1例随诊10年病情无进展;1例粟粒性肺结节患者于半年内死亡.结论 PBML与子宫平滑肌瘤相关,需与恶性转移瘤鉴别,临床进展缓慢且预后良好,手术对可切除疾病疗效肯定,促性腺激素疗效有限.对病情稳定者可采取严密临床观察.

  • 免疫组化标记切片褪色再行HE染色的方法介绍

    作者:康佳蕊;杨毅;王宏伟

    在临床病理工作中,一些经过免疫组化标记的病理切片需要褪色后重新进行苏木素(HE)染色,以满足诊断、教学和学术交流的需要.我们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一种将免疫组化标记切片褪色后重新进行HE染色的病理技术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收集近2年在我院病理科行病理学检查的子宫平滑肌瘤和结肠癌病例各10例,每例挑选1个组织蜡块,连续切片3张,厚度4 μm,分别行HE染色(HE组)、免疫组化标记(IHC组)和免疫组化标记褪色复染(IHC褪色复染组).其中HE组以普通载玻片捞片,IHC组和IHC褪色复染组以涂胶片捞片.

  • 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探讨

    作者:徐芳;崔玫;郝增平

    目的 探讨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患者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的医疗护理.对照100例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等候时间、住院日较对照组短,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P值均<0.01).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以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医院服务人次,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子宫肌瘤患者施行子宫全切除术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

    作者:肖凤珍;胡美玲;崔臻

    目的:探讨卫生部试行的临床路径管理在我院因子宫平滑肌瘤行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26例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路径组)和226例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各种住院费用、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和构成比,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实施临床路径组在住院天数、术前住院日比未实施路径组有所降低;住院总费用、药费、化验费、床位费和其他费用路径组也低于未实施路径组;2组在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药费、床位费和其他费用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医疗服务评价中,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未实施临床路径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表明,实施临床路径可以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医护主动医疗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方面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

    作者:闫莉;苏红;荣风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与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 2010年9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97例(腹腔镜组)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90例(开腹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镇痛药物使用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病率、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少[(14.3±6.4)g/L vs.(17.4±7.4) g/L,t=-3.152,P=0.002],使用镇痛药者少[4例(4.1%)vs.31例(34.4%),x2=28.211,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5.0±1.3)d vs.(6.9±1.3)d,t=-10.106,P=0.000],但手术时间长[(120.2±39.3)min vs.(99.8±36.8)min,t=3.646,P=0.000];住院费用高[(7216.0±850.9)元vs.(6531.6±875.6)元,t=5.419,P=0.000].2组术后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术后1个月肌瘤残留率、术后6个月后肌瘤复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代替开腹手术.

  •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

    作者:王英红;郭晓青;赵霞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0月~2004年2月我院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58例(腹腔镜组)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52例(开腹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58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58.0±11.2) min,显著短于开腹组的(69.4±10.3) min (t=-5.535,P=0.000);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71.6±34.8) ml,显著少于开腹组的(149.1±38.9)ml (t=-11.029,P=0.000);腹腔镜组术后病率21例,显著少于开腹组的39例 (χ2=16.642,P=0.000);腹腔镜组术后住院(4.5±1.6) d,显著短于开腹组的(7.6±2.1) d (t=-8.760, P=0.000);腹腔镜组住院费用(6 511.3±566.7)元, 显著高于开腹组的(6 286.8±387.5)元(t=2.398, P=0.018);其中腹腔镜组手术麻醉费(1 566.7±154.7)元, 显著高于开腹组的(946.6±156.6)元(t= 20.868, P=0.000);术后药费腹腔镜组(703.5±140.2)元,显著少于开腹组的(1 278.4±237.6)元(t=-15.643, P=0.000).腹腔镜组56例,开腹组50例随访18~34个月,平均26个月,2组复发率、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 腹腔镜开窗式子宫肌瘤剔除术69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凤格;魏莉从;孙红敏;王文慧;米鑫

    目的 探讨腹腔镜开窗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0年2月~2012年5月136例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切开式67例(切开组),开窗式69例(开窗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费用、术后复发率等.结果 开窗组手术时间(62.5±12.5) min显著少于切开组(82.4±25.5) min(=5.804,P=0.000);开窗组术中出血量(77.3±17.8)ml显著少于切开组(119.5±38.5) ml(t=8.243,P=0.000);开窗组术后病率2.9% (2/69),显著低于切开组13.4%(9/67)(x2=5.074,P=0.024);开窗组住院费用(5803.38±317.04)元,明显少于切开组(6147.97±319.86)元(t=6.309,P=0.000);开窗组术后排气时间(22.4±2.6)h,显著短于切开组(24.8 ±3.9)h(t=4.234,P=0.000);2组术后复发率比较无差异[11.6%(8/69) vs.10.4%(7/67),x2=0.046,P=0.831].结论 腹腔镜开窗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阴道超声在腹腔镜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潘凌云;顾红;况秀清;温文;袁巧玲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剔除子宫多发肌瘤术中应用阴道超声减少肌瘤残留及降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85例多发子宫肌瘤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n=42)与腹腔镜组(n=43).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于腹腔镜手术后经阴道超声引导将残留的子宫肌瘤继续在腔镜下剔除.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术中发现11枚残留肌瘤,均为肌壁间肌瘤,肌瘤直径1.5~2.5 cm.腹腔镜组7例复发(16.3%,7/43),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1例复发(2.4%,1/42),均为肌壁间肌瘤,2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3.321,P=0.068).结论 阴道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大限度地避免肌瘤残留.

  • 潜在性转移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赵扬玉;乔杰;YAN Wen;Bertha Chen

    目的探讨潜在性转移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LTBP-1)mRNA 和蛋白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月经周期的关系.方法从手术标本中采集子宫肌瘤及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根据月经周期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分为增生期、分泌期及萎缩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查LTB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LTBP-1在子宫肌瘤及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的细胞外基质中均有较丰富的表达.LTBP-1mRNA 和蛋白在增生期中的子宫肌瘤组织表达明显高于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P<0.05;P<0.01).结论 LTBP-1在增生期表达增高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机制有关.

  •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毕蕙;李克敏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米非司酮治疗组的子宫肌瘤组织及子宫内膜处于增殖期或分泌期的、未治疗的子宫肌瘤组织及其周围的正常肌层组织中Ⅷ因子相关抗原(vWF)进行检测,以观察子宫肌瘤与其周围正常肌层间及米非司酮治疗后肌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的MVD较其周围的正常肌层低(P<0.05),肌瘤与肌层的MVD随月经周期改变而变化,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0.05).米非司酮治疗有效与无效患者间的MVD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有效患者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治疗有效者可减少血管生成.

  • 51岁绝经后妇女瘢痕子宫受卵助孕分娩双胎一例

    作者:纪亚忠;宋桂红;惠宁;古航;孙磊;松迪;余立平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51岁.因绝经1年,独子意外车祸于2005年8月来院要求助孕.患者孕1产1,血促卵泡生成素(FSH)42.3 U/L,阴道超声见子宫增大,约70 mm×68 mm×49 mm,回声不均,多发性子宫肌瘤约30 mm×40 mm、15 mm×12 mm和15 mm×10 mm大小.遂于2005年9月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子宫平滑肌瘤.

  •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诊治进展

    作者:袁彩;吴琨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IVL)是一种罕见的子宫肌瘤,子宫IVL 起源于广泛侵入静脉内的子宫平滑肌瘤,或静脉壁的平滑肌瘤细胞,病理形态表现与良性子宫肌瘤或静脉壁平滑肌瘤相同,但其生物学行为类似恶性肿瘤,易复发、转移,可沿静脉在子宫肌层内蔓延,并可伸展至子宫外,如阔韧带静脉、卵巢静脉、阴道静脉、盆腹腔静脉、腹膜后静脉和大网膜静脉等处[1-8];部分超出子宫的肌瘤,还可通过下腔静脉,达右心房、右心室及右肺静脉,引起心脏机械性梗阻而致患者死亡[1,6,9-10].

  • 米非司酮对子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及其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李彩虹;叶红

    米非司酮为强效孕激素及糖皮质激素拮抗剂,广泛用于终止早中期妊娠、扩张宫颈和紧急避孕等.随着对其深入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在脑脊膜瘤、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癌等的治疗中起着积极作用[1].本研究探讨了米非司酮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及其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肖会廷;李斌;李巍;冯晓莉;吴令英

    1939年.Steiner[1]初次描述了良性的子宫平滑肌瘤出现远处转移的极特殊情况,提出了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的概念,认为是罕见的疾病.文献报道的BML患者均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多数既往接受过子宫全切除术[2-5];其中大部分报道的BML发生于肺部,转移至盆腔、腹部、颅底、脊柱的病例也有报道,但同时出现不同部位转移病灶的病例却更为罕见[2-3,6].

  • 200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牟英辉

    目的 探讨200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就医的200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子宫平滑肌瘤的高发年龄为41 ~ 50岁(占52%),主要临床为包括月经周期缩短(62.0%)、经期延长(61.0%)、经量过多(60.0%)及不规则阴道流血(60.5%),主要合并症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3.5%)及腺肌症(6.5%).主要为单个肌瘤(60.5%)、肌壁间肌瘤(71.0%),以透明变性(9.5%)及红色变性(8.5%)多见,恶性潜能未定有3例(4.5%),平滑肌肉瘤有1例(0.5%).结论 早期诊断是改善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应综合临床及病理资料等及时判断.

221 条记录 2/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