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小鼠对Lewis肺癌敏感性及T细胞亚群差异观察

    作者:金璐;郎佳丽;李园园;寿旗扬;傅惠英;汤小芳

    目的 探讨青年和老年小鼠对Lewis肺癌成瘤敏感性及其免疫微环境T细胞亚群的差异. 方法 青年(2月龄)与老年(12月龄)小鼠各6只,分别在左腋下注射1×106个Lewis细胞,观察青年与老年小鼠体重及肿瘤生长情况;24 d后取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用流式检测脾脏CD4+、CD8+T细胞比例以及肿瘤微环境中浸润CD4+、CD8+T细胞及相关效应T细胞比例. 结果 老年组体重明显高于青年组(P<0.001),老年和青年小鼠的瘤重分别为(5.084±0.528)g和(2.963±0.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49,P=0.012);血常规指标检测显示,老年组白细胞及亚群(除单核外)数量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流式结果显示,老年组脾脏的效应和记忆效应CD4+T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01);且肿瘤微环境的效应和记忆效应CD8+T细胞表达也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CBA检测结果显示,老年组和青年组肿瘤微环境中IL-6、IL-10的相对平均荧光程度值分别(25 090±3 820,10 670±1 793)、(6 252±864,3 061±451),且老年组的表达明显低于青年组(f =3.925,P=0.01;t=3.552,P=0.02). 结论 青年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比老年小鼠更快,原因之一可能由于炎症与免疫系统的差异导致.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前后免疫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谱分析

    作者:李文倩;王小蕊;李建平;刘美义;冯建明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前后免疫细胞亚群及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临床诊断为ITP的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免疫细胞亚群,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2、IL-4、IL-6、IL-10、IL-11、IL-17、IL-2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小板生成素(TPO)等水平.结果 治疗前ITP组CD3+T、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 T/CDs+T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2.66±6.58)%比(69.93±4.81)%,(29.46±5.02)%比(39.08±3.50)%,0.97±0.35比1.56±0.26,P值均<0.05],CD8+T及CD19+B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组[(30.28±4.63)%比(25.90±3.06)%,(18.92±4.27)%比(13.17±3.64)%,P值均<0.05].治疗后ITP组CD3+T、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 T/CD8+T比值高于治疗前[(71.49±5.16)%比(62.66±6.58)%,(39.25±3.21)%比(29.46±5.02)%,1.56 ±0.28比0.97 ±0.35,P值均<0.05],CD8+T细胞百分比及CD19+B细胞百分比低于治疗前[(25.16±3.45)%比(30.28±4.63)%,(11.98±3.68)%比(18.92±4.27)%,P值均<0.05].治疗前ITP组血清IL-4、IL-6、IL-11、IL-17、TP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GFβ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后ITP组血清IL-4、IL-6、IL-11、IL-17、TPO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TGFβ、IL-27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值均<0.05).结论 ITP患者存在免疫细胞亚群紊乱及细胞因子水平异常.ITP发病可能与Th2及Th17细胞功能亢进、调节性T细胞功能减低以及IL-27、IL-1 1、TPO水平增高等因素有关.

  • 各系免疫细胞嵌合状态监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意义

    作者:洪睿敏;盛立霞;黄河;欧阳桂芳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国内外公认的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外周血和骨髓中不同亚型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存在差异,allo-HSCT后供、受者免疫细胞嵌合状态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移植后供者各种免疫细胞亚群的嵌合状态分析因其极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判断allo-HSCT的临床效果、疾病转归、提高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就allo-HSCT后供、受者间各种免疫细胞嵌合状态监测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及其阳性免疫细胞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王微;袁伟;魏训东;齐军;马洁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在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 CA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阳性表达的免疫细胞亚群.方法 联合应用氧化偶氮甲烷( AOM)和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C57BL/6小鼠,建立CAC动物模型,模拟结直肠癌疾病发展中的3个阶段,即炎症恢复期(AD1)、轻度不典型增生期(AD2)和原位癌形成期(AD3).于AD1、AD2和AD3结束后,分别取结直肠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G-CSFR)的表达,并分析G-CSFR在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小鼠结直肠炎-癌转化模型成功建立,可以有效模拟结直肠炎-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AD1组、AD2组和AD3组小鼠结直肠组织中G-CSF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2倍、7.3倍和18.0倍,其中AD2组与对照组、AD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AD1组、AD2组和AD3组小鼠结直肠组织中G-CSFR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5倍、2.2倍和4.5倍,其中AD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AD1组、AD2组和AD3组小鼠结直肠组织中CD45+G-CSFR+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1.84±1.77)%、(41.48±4.15)%、(44.84±8.54)%和(57.76± 1.95)%,AD2组和AD3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AD1组、AD2组和AD3组小鼠结直肠组织中CD45+G-CSFR+巨噬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1.54±5.88)%、(47.14±5.25)%、(42.49±7.80)%和(29.25±8.24)%;CD45+G-CSFR+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0.04±6.87)%、(29.65±8.08)%、(33.75± 7.37)%和(33.32±9.85)%;CD45+G-CSFR+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39±2.10)%、(4.05±1.56)%、(3.62±2.67)%和(2.26±0.85)%.各组小鼠结直肠组织中巨噬细胞亚群和 T 细胞亚群占 CD45+G-CSFR+细胞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粒细胞亚群所占的比例(均P<0.05).对照组与AD1组、对照组与AD2组、AD1组与AD3组、AD2组与AD3组小鼠结直肠组织中G-CSFR+巨噬细胞含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AC发生发展过程中,G-CSFR的表达明显上调,其阳性表达的巨噬细胞随疾病进展而富集于结肠组织,提示其参与CAC的发生发展.

  • 蓝芩口服液对慢性咽炎患者IL-2、TNF-α、免疫细胞亚群及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作者:张宏

    目的 评价蓝芩口服液对慢性咽炎患者IL-2、TNF-α、免疫细胞亚群及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118例慢性咽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每组59例.研究组给予蓝芩口服液口服,每次20mL,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西地碘含片口含,每次1片,每日3~5次.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炎症因子、免疫细胞亚群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IL-2、TNF-α水平及免疫细胞亚群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各主要症状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对于咽痛、咳嗽、咽痒、咽部红肿的改善具有显著优势;2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蓝芩口服液可有效缓解慢性咽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无明显毒副作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肾移植受者移植前免疫细胞亚群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黎东伟;刘龙山;费继光;王长希

    背景:对肾移植受者免疫细胞的研究一直是移植外科的研究热点,但国内外缺少对肾移植受者术前全面、系统的免疫检测研究。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免疫细胞亚群的比例分布。方法:纳入准备接受初次活体肾移植受者共15例作实验组;以18-40岁健康志愿者15人作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与结论:T细胞亚群:肾移植受者CD4+CD25+T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均低于健康人群,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其余细胞亚群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细胞亚群:肾移植受者CD19+/淋巴细胞、CD19+CD5+/淋巴细胞、CD19+CD27+/淋巴细胞均低于健康者,而CD38+IgD-/CD19+高于健康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B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NK及NKT细胞亚群的比较:肾移植受者NKG2A/NK细胞、NKG2A/NKG2D均低于健康者、而NKG2D/细胞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NK/淋巴细胞、NKT/淋巴细胞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肾移植受者移植前进行免疫细胞亚群流式分析,可以了解受者移植前免疫状态,对移植后免疫监测起基础对照作用。

  • 蓝芩口服液对慢性咽炎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张磊

    目的 探讨蓝芩口服液对慢性咽炎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免疫细胞亚群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喉疾灵片3粒/次,3次/d,观察组口服蓝芩口服液20 mL/次,3次/d,2组患者均7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B细胞数,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IL-2、TNF-α水平较治疗前改善,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a、CD4/CD8及B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咽喉部疼痛、异物感、干痒、咳嗽等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轻度腹泻,停药后自行缓解,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蓝芩口服液有较好的抗炎、抗病毒及增强免疫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慢性咽炎症状.

  • 2011年国内外免疫学重要进展

    作者:刘娟;曹雪涛

    回顾2011年,除了三位免疫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令免疫学界感到振奋之外,我们欣喜地看到免疫学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进展,这些新进展既有对免疫学经典问题的深入认识,如天然免疫应答的启动及活化的新机制、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迁移及活化的新途径,也包括新型免疫细胞亚群的鉴定和研究,如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滤泡调节性T细胞(Follicular regulatory T cells,TFR),同时还包括免疫学的新兴分支领域的进展,如microRNA、表观遗传在免疫活化与调控中的作用.国内免疫学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本文中,笔者将对2011年国内外免疫学重要进展进行浅显总结,旨在共同学习免疫学的新进展,展望免疫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 2014年国内外免疫学研究重要进展

    作者:刘娟;曹雪涛

    转眼间已到与各位免疫学同仁共同回顾年度免疫学研究新热点新进展的第六个年头。总体而言,2014年,国际免疫学界在天然免疫识别与应答、T 细胞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分化发育、新型免疫细胞亚群鉴定与功能、免疫应答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感染、炎症与肿瘤等疾病的免疫学机理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令人兴奋的研究成果。国内免疫学者在传统优势领域如天然免疫信号调控、T细胞分化和功能、感染与肿瘤的免疫学机制等方向也均有令人瞩目的新成果。本文中,作者将遴选2014年国内外免疫学前沿热点领域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疏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 2017年国内外免疫学研究重要进展

    作者:刘娟;曹雪涛

    2017年,国内外免疫学研究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多个分支领域取得令人激动的新成果、新进展,如发现了表观遗传修饰、RNA修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能量代谢等多种胞内调控机制在免疫系统发育和功能的新作用,对于诸多免疫学科学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本质性认识.在转化医学及免疫治疗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在肿瘤发生发展机制探索和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对于寻找肿瘤诊断、治疗及疗效预判新型靶标、建立新型联合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免疫学研究者近年来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受到国际同行认可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成为国际免疫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此文中,我们梳理总结了2017年国内外免疫学研究领域较为代表性的理论研究及转化应用新成果,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免疫学研究的新前沿和重大挑战.

  • 2012年度免疫学研究重要进展

    作者:刘娟;曹雪涛

    回顾2012年,国内外免疫学研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在免疫学的经典研究领域如天然免疫应答的启动及调控、T细胞亚群的分化及活化、免疫细胞的发育及功能成熟、免疫耐受、免疫记忆、新型免疫细胞亚群鉴定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免疫学基础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此外,与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如生物信息学、表观遗传学、结构生物学等开展了广泛交叉融合,促进了免疫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免疫学在临床应用与疾病的诊断防治中的价值日益凸显,极大地促进对免疫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及治疗手段的研发,同时带动了应用研究及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免疫学研究在2012年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不仅在传统优势领域继续创造着令国际同行认可的高水平原创性工作,在许多免疫学的前沿领域也取得了开拓性成果.

  • 探讨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临床变化

    作者:陈春华;申红玉;王永忠

    近年来研究发现,肺结核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1].本文针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改变,探讨免疫细胞亚群在结核发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收集我院2011年4月~9月50例住院肺结核患者的痰液先用梅里埃公司的BacT/Alert 3D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系统和配套试剂进行结核菌分离培养均为阳性.20例结核菌培养阴性者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病灶吸收.X线检查及CT检查发现结核病灶,并提示结核活动.均同时进行了血结核抗体、ESR、PPD等检测,符合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70例(男40,女30),年龄(14~79)岁,平均35岁.健康对照组30例(男17,女13)为体检健康者.年龄(18~75)岁,平均35.6岁.70例肺结核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者年龄、性别无差异.

  •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黏附因子及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韩林;熊滨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黏附因子及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脓毒血症患者1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乌司他丁组60例、联合组60例,患者早期均给予广谱抗生素,容量复苏,小剂量激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乌司他丁组将乌司他丁300000 U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100 mL中静点,3次/d,治疗5 d.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皮下注射胸腺肽,1.6 mg/次,2次/d,均连续5 d.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肾上腺髓质前体(Pro-AD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免疫细胞亚群CD4+、CD3+、CD8+、CD4+/CD8+变化.结果 治疗后,三组血清CRP、PCT、Pro-ADM、TNF-α、IL-6、IL-1β、IL-10、sTM、vWF、ET-1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CD4+、CD4+/CD8+、CD3+较治疗前均升高(P均<0.05),尤以联合组为著,三组比较,P均<0.05.对照组及乌司他丁组CD8+虽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治疗脓毒血症患者,可降低患者血清IL-1β、TNF-α、IL-6、IL-10、Pro-ADM、sTM、vWF、ET-1水平,并调节CD4+、CD4+/CD8+、CD3+等免疫细胞亚群.

  • 菝葜不同提取物对小鼠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

    作者:吕永宁;陈东生;熊先智;田连起;邓俊刚

    目的:比较菝葜不同提取物(A、B、C)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nctive arthritis, AA)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其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观察菝葜不同提取物(A、B、C)对佐剂性关节炎(AA)小鼠给药后继发性足肿胀、T细胞亚群、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的变化.结果:A、B组分高低浓度组,地塞米松组对小鼠继发性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组无明显抑制继发性肿胀作用.A、B组分高低浓度组,地塞米松组小鼠CD+3CD+4 T细胞与空白组比较均低于空白组,CD+4/CD+8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C组分高低浓度组与空白组比较,有一定的变化但差异无显著性;A、B组分高低浓度组升高CD+19 B细胞百分比与地塞米松组降低CD+19 B细胞百分比之间有显著差异;对NK细胞,A、B组分没有影响,C组分和地塞米松组有明显的升高作用,但变异系数太大,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菝葜提取物A、B组分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减轻AA小鼠继发性足肿胀,但不同于地塞米松,对B细胞没有抑制作用.菝葜提取物C组分对AA小鼠没有治疗作用.

  • 菝葜对小鼠佐剂性关节炎作用的研究

    作者:吕永宁;陈东生;邓俊刚;田连起

    目的:研究菝葜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nctive arthritis,AA)小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观察菝葜佐剂性关节炎(AA)小鼠给药后继发性足肿胀、胸腺系数(胸腺/体重)、脾系数(脾/体重)、T细胞亚群、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的变化.结果:菝葜(90、180 g@kg-1)灌胃给药能明显抑制AA小鼠继发性足肿胀,减轻胸腺和脾脏重量,减少CD4+T细胞,增加CDs+T细胞,降低CD4/CD8,极少影响B细胞、NK细胞.结论:菝葜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减轻AA小鼠继发性足肿胀,但不同于地塞米松,不影响体液免疫.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亚型变化及其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

    作者:曼淑梅;陈誉华

    外周血免疫细胞是否能够穿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而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炎症反应过程,国外的研究尚有争议[1,2],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在检测AD病人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分布的基础上,研究其穿过血脑屏障体外模型的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免疫细胞与AD的关系奠定基础.

  • 肝癌患者肝移植前外周血免疫表型分析

    作者:邓小红;张倩倩;蔡燕;欧阳涓;陈茂根;唐秀鑫;何晓顺;黄俊琪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移植前外周血免疫细胞表型的特征.[方法]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对6例准备接受肝移植的肝癌患者及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DC)及NK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癌肝移植受者组患者外周血CD4+PD-1+T细胞、调节T细胞(CD4+CD25+CD39+)、B细胞、浆母细胞(CD27highCD38highIgD-IgM-)、经典型单核细胞(CD14highCD16-)及未成熟NK细胞(CD3-CD56high)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区B细胞(CD27+IgD+)、非类型转换B细胞(CD27+CD38dimIgM+)、中间型单核细胞(CD14highCD16+)及NK细胞(CD3-CD56+)比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等待肝移植的肝癌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表型与健康人有差异,对监测患者移植后的免疫状态及指导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重要作用.

  • 肠道梭状芽孢杆菌与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荣春;郑军

    FOXP3+CD4+T细胞是肠道中丰富的免疫调节性T细胞(Treg).肠道Treg具有独特的特点.一小部分肠道Treg表达T细胞受体,可识别来自肠道菌群的抗原.肠道菌群的存在,尤其是梭菌属,影响Treg的发育和功能.这些肠道细菌引起的Treg可能在肠道微生物的耐受中发挥作用.胃肠道是由宿主细胞、食物颗粒和微生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复杂、动态的生态系统[1].虽然普遍认为在健康成人肠道菌群是相对稳定的,但膳食变化、抗生素治疗或病原体的存在均可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微生物组分的改变,又称之为菌群失调,可见于慢性肠道免疫紊乱[2].应用悉生生物的研究显示微生物群的不同组分均显著影响肠内特异性免疫细胞亚群的分化和积累[3].本文主要综述肠道梭状芽孢杆菌与Treg的关系及其在维持肠内免疫平衡中的作用.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免疫机制

    作者:王厚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为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是ITP发病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对从免疫细胞亚群、血小板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因素来对ITP发病的免疫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 腹腔灌洗术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谢明容;张川

    目的 探讨腹腔灌洗术与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SA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静脉-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腹腔灌洗术.治疗72 h后,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与免疫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灌洗术联合高容量血滤过治疗SAP疗效较单用高容量血滤过好,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明显减轻,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并发症好转显著,联合治疗安全有效.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