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菝葜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NF-α、NF-κB的影响

    作者:刁建新;范钦;王启瑞;蔡红兵;刘远亮;邵萌;孙学刚

    目的:观察菝葜水提物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发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为寻找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菝葜组、强的松组.除正常对照组,其余各组采用TNBS灌肠法建立UC模型.连续灌胃给药7天后,处死动物,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并进行组织学评分,检测大便隐血,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印迹检测TNF-α的表达,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菝葜组能改善结肠组织形态,提高组织学评分;菝葜组HE染色显示单核细胞浸润、炎症细胞渗出明显少于模型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菝葜水提物能有效降低TNF-α的表达(P<0.01);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显示菝葜水提物可有效降低NF-κB的表达(P<0.01),与强的松组效果相当.结论:菝葜水提物对TNBS诱导的UC大鼠具有治疗作用,机制可能是减少TNF-α的表达,抑制NF-κB的激活,从而起到抗炎作用,菝葜可能成为治疗UC的良药.

  • 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THP-1源性荷脂细胞胆固醇蓄积及SREBP-1表达的影响

    作者:匡双玉;李熠;匡稳定;刘塔斯

    目的:观察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源性荷脂细胞胆固醇蓄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类固醇调节因子结合蛋白-I(SREBP-1)蛋白表达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THP-1源性荷脂细胞为模型,洛伐他汀(80 mg·L-1)做阳性对照,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不同浓度(0,40,80,160 mg·L-1)作用于细胞24 h以及80 mg·L-1作用于细胞不同时间(0,12,24,48 h),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胆固醇酯(CE)的含量,油红0染色观察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THP-1源性荷脂细胞中脂滴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细胞内SREBP-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明显降低THP-1源性荷脂细胞中脂滴含量,细胞内TC,FC,CE水平呈现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下降趋势,同时SREBP-1蛋白表达上调.结论: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引起THP-1源性荷脂细胞TC,FC,CE含量下降,且这种作用与SREBP-1蛋白表达上调有一定关系.

  • 菝葜中的甾体皂苷及其细胞毒活性

    作者:徐燕;王海燕;蒋家月;项威;李曼曼;梁敬钰

    目的:研究菝葜Smilax china L.的甾体皂苷类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的初筛.结果:从该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6个甾体皂苷,分别鉴定为borassoside B(1),薯蓣皂苷(2),原薯蓣皂苷(3),22-O-甲基原薯蓣皂苷(4),isonarthogenin 3-O-α-L-rhamnopyranosyl (1-2)-O-[α-L-rhamnopyranosyl-(1-4)] -β-D-glueopyranoside(5),diosgenin-3-O-[α-L-rha(1-3)-α-L-rha(1-4)-α-L-rha(14)]-β-D-glueopyranoside(6).在样品溶液质量浓度为5 mg·L-1时,化合物2和6对K-562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是89.1%.90.1%.结论:化合物1和6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6对K-562癌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 菝葜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鉴别

    作者:杨立勇;李雨生;王祥培;杨烨;吴红梅;靳凤云

    目的:建立菝葜药材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鉴别方.方法:采用RP-HPLC,以Diamonsil-C(18)(4.6 mm×250 mm,5μ)色谱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乙睛-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1),330 nm波长下测定菝葜、光叶菝葜的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比较分析.结果:建立了菝葜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18个共有指纹峰被标定,并对菝葜与光叶菝葜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具有明显差异.结论:HPLC指纹图谱具有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特征性强的特点,可用于菝葜药材的鉴别.

  •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中药提取工艺优选

    作者:吴璐;杨华生

    目的:探讨信息熵在中药提取工艺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以菝葜为模型药物,以总黄酮、白藜芦醇、落新妇苷和黄杞苷含量为评价指标,计算多指标的信息熵及权重系数,确定综合评价指标.结果:利用基于信息熵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正交试验数据,筛选出影响菝葜提取效果的因素,优选菝葜提取的佳方案为加10,8倍量水分别提取2,1.5h.结论: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数据处理方法可应用于中药提取工艺综合评价.

  • 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在大鼠肠外翻试验中的吸收特性考察

    作者:黄慧辉;张小燕;沈娟;罗丹;叶晓川;刘焱文

    目的:考察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中6种成分的体外肠吸收特征,为该部位的制剂开发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通过HPLC测定不同取样时间肠内液中白藜芦醇苷、落新妇苷、氧化白藜芦醇、槲皮苷、黄杞苷、白藜芦醇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 ~ 18 min,12%~18%A;18 ~ 33 min,18%A;33~45 min,18% ~21%A;45 ~50 min,21%A),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90 nm,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考察6个成分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情况.结果:白藜芦醇苷在各肠段吸收无明显差异,而其他5种成分在各肠段的吸收差异较大;6种成分在同一肠段的吸收有较大差异,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的吸收率分别为0.85%~2.79%,0.70% ~2.73%和0.90% ~ 1.77%.槲皮苷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吸收率高,白藜芦醇苷在回肠的吸收率高;氧化白藜芦醇吸收速度明显比其他5种成分慢,在十二指肠中于90 min后才表现出较明显的吸收.结论:白藜芦醇苷、落新妇苷、槲皮苷、黄杞苷、白藜芦醇在大鼠离体小肠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选择外翻肠囊法可评价菝葜提取物中多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 TLC-生物自显影法导向分离菝葜中抗氧化活性成分

    作者:周艳林;闵建国;王力生;孟杰;刘华钢;邹节明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法导向分离菝葜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为建立“谱-效”相关质控标准奠定基础.方法:用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乙醇溶液(DPPH)和传统显色剂显色,检识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选择性进行导向分离鉴定.结果:经反复柱层析,从菝葜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白黎芦醇(Ⅰ)、落新妇苷(Ⅱ)、黄杞苷(Ⅲ)和Helicioside A(Ⅳ)4个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结论:该方法用于菝葜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分离得到1个二苯乙烯化合物(Ⅰ)和3个二氢黄酮醇苷类化合物(Ⅱ、Ⅲ、Ⅳ),其中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 菝葜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徐燕;梁敬钰;邹忠梅

    目的:对百合科菝葜属植物菝葜Smilax china干燥的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凝胶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菝葜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1),黄杞苷(2),异黄杞苷(3),山柰酚(4),二氢山柰酚(5),二氢山柰酚-5-O-β-D-葡萄糖苷(6),芦丁(7),山柰酚-5-O-β-D-葡萄糖苷(8),白藜芦醇(9),香草酸(10),3,5-二甲氧基4-O-β-D-吡喃葡萄糖基肉桂酸(11),β-谷甾醇(12),β-胡萝卜苷(13).结论:化合物1,3,7,8,1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1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 不同产地菝葜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比较

    作者:王光忠;徐淑珍;干国平;刘焱文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菝葜中有效成分白藜芦醇的含量.方法:对采自我国不同产地的菝葜样品进行成分分析比较,以菝葜活性成分白藜芦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不同产地菝葜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产自安徽潜山菝葜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

  • 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菝葜总皂苷的条件优化

    作者:舒孝顺;高中洪;杨祥良

    目的:开发一种高效、实用的提取、分离菝葜总皂苷的技术.方法:以总皂苷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对4种树脂进行了筛选,并研究吸附与解吸优化条件.结果:所选出的非极性大孔树脂HPD100,在实验条件下对菝葜总皂苷的吸附量和解吸率分别达到16mg·mL-1和90%.结论:HPD100型树脂能很好地用于吸附、分离菝葜总皂苷.

  • 菝葜醋酸乙酯提取物对大鼠和小鼠的抗炎作用

    作者:舒孝顺;高中洪;杨祥良

    目的:研究菝葜醋酸乙酯提取物对大鼠和小鼠急性、慢性炎症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蛋清致足肿胀、甲醛致足肿胀、二甲苯致耳肿胀和醋酸致腹膜炎模型,对菝葜醋酸乙酯提取物对急性(早期)、慢性(晚期)炎症的抗炎作用进行研究,处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1;乙酰水杨酸阳性对照组(200mg·kg-1);菝葜提取物剂量为生药50,100g·kg-1剂量组,均灌胃给药.结果:在生药50~100g·kg-1剂量范围内,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蛋清诱导的大鼠足跖肿胀度、甲醛诱导的小鼠足肿胀程度、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二甲苯诱导的耳廓肿胀,同时对炎症晚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菝葜醋酸乙酯提取物对急性、早期炎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炎症晚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HPLC测定菝葜芪类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分布

    作者:黄慧莲;陈广通;卢志强;张金强;果德安

    目的:研究菝葜芪类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规律.方法:菝葜芪类提取物大鼠灌胃给药1g·kg~(-1)后,应用HPLC测定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在大鼠心、肝、脾、肺、肾中的含量.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0 nm;进样量10μL;柱温40℃.结果:建立了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在大鼠心、肝、脾、肺、肾中的含量测定方法.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以成功应用于大鼠灌胃给药菝葜芪类提取物后,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研究.

  • 土茯苓、菝葜及萆薢的本草考证及其鉴别

    作者:白宇明;郝近大

    通过对土茯苓、菝葜及草薢原植物的本草考证,明确土茯苓等3种药材临床使用的正名,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依据,确保中医临床疗效.以谢宗万先生创立的中药品种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品种本草考证的思路与方法,对这些相关品种从古至今的发展进行系统的考证研究;利用文献考证与植物标本、药材标本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土茯苓等3种药材品种的基原植物古今大致相同,早期文献中对几种药材的名称并未作严格区分,造成异物同名相互混用,其药材性状不尽相同.土茯苓等3种常见中药属同名异物,疗效不同.

  • 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作者:王涛;薛淑好

    目的 菝葜属百合科植物,为一种常用中药,目前所用的菝葜提取物多为其40%的乙醇提取物,本实验室首创了菝葜的乙酸乙酯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旨在开发出一种更加符合现代中药要求的新制剂.方法 使用液体试管二倍稀释法及小鼠体内抑菌实验,检测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体内外对常见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在体外有效抑制常见菌的增殖,并对染菌小鼠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结论 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在小剂量使用时与菝葜乙醇提取物大剂量使用起到相同的抑菌作用.

    关键词: 菝葜 抑菌 乙酸乙酯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菝葜中芪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黄慧莲;果德安;李萍

    目的:建立菝葜中芪类成分含量测定的RP-HPLC方法.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SB C18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4%磷酸水溶液系统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0 nm,进样体积为10 μL,柱温为30℃.结果:本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菝葜中5个芪类成分:虎杖苷(polydatin),云杉鞣酚(piceatann01),氧化白藜芦醇(oxyresveratr01),白藜芦醇(resveratr01),三棱素A(scirpusin A)的含量.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以实现对菝葜药材以及相关制剂质量全面、准确的控制和评价.

  • RP-HPLC同时测定菝葜中山柰酚和槲皮素的含量

    作者:舒孝顺;高中洪;杨祥良

    目的建立一种RP-HPLC测定菝葜山柰酚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并测定其不同产地的含量.方法采用LichrospherC18柱,水-乙腈-磷酸-三乙胺(65:35:0.27:0.45)作流动相,流速0.7 mL·min-1,二级管阵列检测器(DVD),检测波长365 nm.结果槲皮素,山柰酚与相邻杂质能很好分离,其分离度分别为1.96和5.32,理论塔板数以槲皮素峰和山柰酚峰计算,分别为5 121和6673;在5~100mg·L-1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0.999 6),样品回收率分别为97.58%和105.67%;两成分含量以湖南张家界的高而湖北赤壁低.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和分离效果好,分析快速准确,适合于该药材及提取物中山柰酚和槲皮素含量的测定,不同产地两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别.

  • 金荞麦的采收与鉴别

    作者:高宾;唐锴

    金荞麦名见《植物名实图考》,误冠以“赤地利”之名。而本品并非是《唐本草》的“赤利地”。因《唐本草》、《途径本草》、《本草纲目》等都载赤利地是蔓生,而且《证类本草》“华州赤利地”的附图叶显然与金荞麦不同。吴其濬曰:“江西、湖南通呼为天荞麦,亦曰金荞麦。茎赤叶青,花叶俱如荞麦,其根赭硬……”观其附图与现实药用的金荞麦一致。《本草从新》和《本草纲目拾遗》载有“开金锁”。《本草从新》载:“产江浙,叶如萆薢,高三四尺,根如首乌而无棱,肉白色而无纹,略似菝葜而无刺,”亦即指此而言。

  • 土茯苓及其混乱品种的鉴别

    作者:崔国静;赵志杰;贺蔷

    在我国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其海拔1900米以下的山坡林下或灌丛中生长着一种百合科植物,名叫光叶菝葜.这种植物的块茎入药,就是土茯苓.土茯苓饮片在临床应用中,易与其伪品及混乱品混淆.本文就其来源、植物形态、性状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供同行参考.来源、采收加工及植物形态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 菝葜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

    作者:苏锦海

    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运用中药自拟"菝葜汤"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土茯苓的真伪鉴别

    作者:陈斌斐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干燥根茎为不规则块状,略呈扁圆柱形而弯曲不直,多分歧有结节状隆起,长约5~15厘米,直径约2~5厘米;表面土棕色或棕色,粗糙,常有刀伤切口及侧根残余部分,上端具茎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粗糙,有粉性,淡棕色,味甘淡.

132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