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治进展

    作者:戴宇翔;倪红斌;梁维邦

    颅内表皮样囊肿由Pinson于1807年首先报道,1850年Remark提出异位残余上皮细胞的理论.Critchiet于1928年定名为表皮样瘤.颅内表皮样囊肿因其肉眼下色泽洁白带有珍珠光泽,又名珍珠瘤或表皮样囊肿,并被称为美丽的肿瘤.

  • 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附15例报告)

    作者:田永吉;马振宇

    目的 介绍颅内表皮样囊肿手术后一种罕见并发症--自发性颅内出血,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1985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所有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并发症的病例特点及高危因素.结果 颅内表皮样囊肿患者共737例,其中手术治疗719例,术后出现自发性颅内出血15例(2.1%),男5例,女10例,(男/女=1:2),平均年龄(39±8)岁,出血发生在术后第(9±3.7)天,死亡10例(66.7%).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第5-18天为发生致命性颅内出血的高危期,目前尚无规律町循,因此应提高对这种罕见并发症的警惕,争取早发现,早抢救,改善患者预后.

  • 颅内表皮样囊肿合并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作者:孟凡刚;王云彦;杨扬;吴承远;朱树干;刘玉光;刘兆华;苏万东;刘仍利;张彤

    患者男,48岁.因右侧面部麻木、走路不稳3个月、视物模糊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全身无明显色素痣,右眼外展受限,双侧水平眼震、复视,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右侧角膜反射消失,右侧肌力减退,右侧指鼻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征阳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侧踝反射增高,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双侧Chddock征阳性.

  • 应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

    作者:宗绪毅;吴永刚;李储忠;桂松柏;王飞;鲁润春;张亚卓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效果和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内镜神经外科专业组从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应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肿瘤颅内表皮样囊肿内容物镜下全切除,5例少量残留;6例将囊肿壁完全切除,其余部分切除,手术后恢复良好,无迟发性出血和无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能大限度的切除肿瘤,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全国神经内镜临床应用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冯华;王宪荣

    由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的"全国神经内镜临床应用研讨会”于2001年4月26日~28日在广西北海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神经外科医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有关厂商也介绍了国外新脑内镜设备.会议由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张亚卓教授和<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李立教授主持.张亚卓教授首先介绍了神经内镜的研究进展,对神经内镜的过去、现状及未来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分析,从神经内镜手术、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及神经内镜控制的神经外科手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报告.随后张亚卓教授重点报告了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的经验.哈尔滨医科大学刘恩重教授从神经内镜应用解剖、内镜手术方法技巧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强调了SPECT在交通性与梗阻性脑积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是国际公认的梗阻性脑积水治疗首选方法,与会代表对内镜下造瘘的方法与技巧进行认真的讨论.广东省人民医院詹升全副主任医师、李昭杰主任介绍了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重点对脑室内病变及透明隔囊肿等内镜手术进行了探讨.上海市东医院神经外科张雪明教授结合美国访问所见,介绍了经蝶垂体瘤手术内镜研究进展与手术经验.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王智主任介绍了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及内镜控制下颅内蛛网膜囊肿切除术.海口市人民医院曹作为教授报告了内镜下锁孔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深圳市人民医院吴耀晨主任报告了半导体激光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上海仁济医院邱永明副教授介绍上眉弓上锁孔手术的应用解剖研究结果.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刘睽介绍了脊髓内镜手术研究进展.北京天坛医院高鲜红报告了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与脑囊虫病的经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庆医大附一院、华西医大、山西医大、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等单位的代表也介绍了神经内镜手术的经验与体会.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还为与会代表播放了大量的神经内镜手术录像及多媒体资料,使与会代表真实地感受到了神经内镜的微创手术过程,尤其对初步接触神经内镜手术的神经外科医师有很大帮助.与会代表经过充分讨论后一致认为,微侵袭外科技术是新世纪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神经内镜外科是微侵袭神经外科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国在单纯神经内镜外科已逐渐在全国普及.从会议报告的论文分析,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哈尔滨医大一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单位在神经内镜手术方面无论数量与质量均走在国内前列,已成为神经内镜手术的培训基地,我国神经内镜手术方面已接近国际水平,但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神经内镜控制的神经外科手术、锁孔外科手术、影像导航内镜手术与神经内镜临床应用解剖等方面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张亚卓教授代表与会代表进行了总结,强调神经内镜手术医师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必须有一定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基础,必须经过系统的神经内镜手术培训,在内镜手术中必须重视对出血的预防;必须重视对神经内镜手术影像学资料的收集与随访,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此外还应加强神经内镜设备与手术器械的研制,与内镜厂家联合开发新产品.1后,部分专家参加了<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神经内镜专辑定稿会.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对促进新世纪我国神经内镜的发展有很大作用.

  • 颅内表皮样囊肿鳞癌恶变一例

    作者:LIN Cui-jun;肖俊强;CHENG Chuan-hu;黄尧生;邓小霞

    患者 男,39岁,头晕、头痛1个月,症状渐加重,头痛以后枕部、头顶为主,为胀痛,无恶心、呕吐等.体检: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征.

  • 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迟发出血的护理

    作者:任亚娟;李靖;贺欣

    目的 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迟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2-2012年北京天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28例颅内表皮样囊肿患者中术后并发迟发出血的3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该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迟发出血发生率为4.9%(31/628),明显高于同期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0.9%(122/13 479),P< 0.001].31例术后迟发出血患者中,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39岁±20)岁;出血时间发生在术后第5~23天,中位时间为术后第8天.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高压和(或)脑膜刺激征(71.0%),脑疝(16.1%),癫痫(9.7%)以及晕厥(3.2%).11例出现二次出血,二次出血发生率为35.5%(11/31).25例患者康复出院,其中21例恢复满意,另4例神经功能障碍较前加重;其余6例死亡.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并发迟发出血的时间发生在术后第5~23天,且术后1周左右迟发出血比例较大,出血后二次出血发生率高.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警惕,争取早发现,早抢救;出血发生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 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14例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行手术切除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分析14例胆脂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并总结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并发无菌性脑膜炎5例,经对症治疗2例痊愈,3例症状缓解;脑积水2例;吞咽障碍1例,恢复理想;眼睑闭合不全3例中,2例痊愈,1例恢复欠理想;面瘫2例,偏瘫1例肌力恢复至iV级。患者住院17~73天,出院时8例症状缓解,3例颅神经症状同术前,3例颅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颅神经损伤。结论术后早期观察和治疗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 颅内表皮样囊肿MRI扫描序列的应用

    作者:邓小霞;程传虎;刘锦文;肖俊强;钟兰生;曾纯英;范远娴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以及常规平扫(T1WI、T2WI)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中的作用,比较各序列在病灶检出以及诊断特异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术前MR常规平扫、T2-FLAIR以及DWI资料.结果:33例T1WI呈低信号,1例T1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像未能抑制.T2WI呈高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FLAIR囊内见不同数量的絮状稍高信号影,其中有4例仅在边缘出现少量絮状等高信号影.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结论:无论在颅内表皮样囊肿病灶检出还是在信号特异性方面,DWI均优于MRI平扫以及T2-FLAIR,是颅内表皮样囊肿具诊断价值的扫描技术.

  • 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的MTI鉴别诊断

    作者:谢雷;符伟平;何以郎;徐梓榕;张春霞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和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对其MRI表现、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5例颅内皮样囊肿病例中,3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3例均表现为厚壁中等强化.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中,4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1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5例中4例表现为薄壁轻微强化,1例壁无强化.结论: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均有较典型的MRI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 神经内镜辅助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

    作者:刘方军;宗绪毅

    颅内表皮样囊肿又名胆脂瘤、珍珠瘤,发生率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2%~1.8%[1],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它是非真性肿瘤,多生长于颅底、脑室和脑池等相关部位,由于其生长缓慢,临床表现隐匿,常常在肿瘤较大,多部位蔓延并且与周围神经组织粘连包裹时才被发现,给疾病的彻底治疗带来困难.

  • 颅内表皮样囊肿恶变为鳞癌的磁共振表现一例

    作者:关丽明;戚喜勋;张景荣;徐克;崔丽娟;张强

    患者女,42岁,无明显诱因自觉全身乏力、头痛1个月.头痛呈胀痛,尤其是左颞部显著,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呈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未予治疗.近一周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视力模糊.无肢体瘫痪.神经专科检查可见双侧视力减弱及局部视野缺损.患者于1987年曾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左颞部颅内表皮样囊肿切除手术,术前患者自诉无明显诱因半年内抽搐3次,每次发作持续几分钟,伴有尿失禁,脑电图正常,外院头颅CT显示为典型的颅内表皮样囊肿,平扫为低密度、无水肿、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无强化.术中发现左颞部硬膜完整,局部颞叶表面破溃,肿瘤瘤体呈银白色、质软,内容物为奶酪样,彻底清除囊内容物并尽量剥离切除囊壁,囊壁在光镜下由薄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病理诊断为表皮样囊肿.术后一直状态良好,直至此次发病.

  •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MRI分析

    作者:张雪宁;冯丽莎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监床少见的先天性胚胎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5%~1.89%[1].因肿瘤的密度与脑脊液相似,CT有时难以确定脑池内的病变范围,而MRI显示较准确.现对我院1988年9月~1999年9月,经手术证实的14例颅内表皮样囊肿,分析其CT、MRT及临床特征.

  • 第四脑室表皮样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陶晓峰;刘畅;白艳;付明杰;王燕霞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一种颅内良性肿瘤,因其肉眼下色泽洁白带有珍珠光泽,又名珍珠瘤或胆质瘤。其发病率占全脑肿瘤的0.2%-1.8%,好发于20-40岁,一般无性别差异,以桥小脑角、鞍旁为常见,第四脑室少见。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内窥镜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成熟,其术前诊断准确率和手术疗效有所提高。现结合我院1例第四脑室表皮样囊肿,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和治疗。

  •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诊断价值

    作者:童弦章;李盛;陈孟达;施优波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外胚层残余组织异位所致,约占颅内肿瘤的0.2%~1.8%[1],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但多在颅内中线部位呈伸展性向脑池内或蛛网膜下腔蔓延,也常见于脑室内.桥小脑角是常见的发病部位[2].CT及常规MRI检查(包括增强扫描),其密度及信号类似脑脊液,不易与脑脊液区分,且术前对其边界及浸润较难确定,因此如何使用正确的MR扫描序列来帮助其定位、定性成为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对本院近年来搜集的8例患者作一分析.

  • 颅内巨大非典型表皮样囊肿1例

    作者:王锋;李志军;刘占标;刘英祥

    患者 女,38岁.因右眼视物不清、肩背部不适半年就诊,查体:右眼视物模糊,CT示:右侧中颅窝底占位,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MRI检查:T2WI右颞部可见一大小约5.9cm×5.2cm×7.3cm不均匀长T2信号(图1),其内并见不规则等T2信号,边界清晰,强化扫描肿瘤内可见不规则高信号(图2),侧脑室受压变形.

  • 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并发脑积水及发热11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前进;马军华;陈予敏;胡东升

    目的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并发脑积水及发热的原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对近6年来收治颅内表皮样囊肿68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有11例同时合并脑积水及发热,给予非手术治疗,外引流、腹腔分流等手段,其中1例非手术治愈,9例行腹腔分流治愈,1例腹腔分流失败后改行脑室-颈静脉分流术治愈.结论脑积水并发热者在条件许可时可行分流术,且预后较好.

  • 颅内多发破裂表皮样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苏海波;张玲琼;周厚杰;郭强

    目的:总结颅内多发表皮样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多发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手术次全切肿瘤,术后病理结果表皮样囊肿,术后随访发现肿瘤无复发。结论颅内多发表皮样囊肿无特异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 颅内表皮样囊肿恶变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白杰;富春雨;张占普;窦长武

    目的 总结颅内胆脂瘤恶变鳞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右侧桥小脑区胆脂瘤恶变鳞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3岁男性,13年前曾行右侧桥小脑角区胆脂瘤切除术.本次手术次全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结果示鳞状细胞癌,术后随访发现残余肿瘤增大,拒绝再次手术、放疗及化疗,生存22个月后死亡.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恶变鳞癌无特异表现,术前诊断较困难,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放化疗疗效不确定.

  •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低场MRI表现

    作者:李晓红;万建国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临床上并不少见的一种颅内先天性良性肿瘤性病变,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0.2%~1.8%[1]。因外观呈乳白色且有珍珠样光泽,又称珍珠瘤。本文收集了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的资料,对其低场MRI表现进行分析。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