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皮样囊肿术后脑血管痉挛

    作者:孙永东;许建强;陈燕;支兴龙;凌锋

    目的 研究颅内皮样囊肿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规律,探讨颅内皮样囊肿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2003年1月~2006年6月手术治疗的颅内皮样囊肿8例患者设为A组;将同期手术治疗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与A组相当的其他性质肿瘤患者132例设为B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同时观察两组中出现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术后CT或MRI及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和脑脊液中红细胞含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观察结果 .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87.5%和36.4%(P=0.012),发生时间分别为术后(0.9±0.2)d和(2.8±0.6)d(P=0.001),持续时间分别为(16.3±2.6)d和(9.6±2.0)d,P=0.006.两组患者中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术后CT或MRI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4.3%和62.5%,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2.9%和89.6%(P=0.010),脑脊液中红细胞平均数分别为(9.6±6.7)×106/L和(35.0±4.3)×106/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皮样囊肿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高、发生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手术造成肿瘤有害物质的释放可能是颅内皮样囊肿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原因.

  • 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的MTI鉴别诊断

    作者:谢雷;符伟平;何以郎;徐梓榕;张春霞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和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对其MRI表现、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5例颅内皮样囊肿病例中,3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3例均表现为厚壁中等强化.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中,4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1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5例中4例表现为薄壁轻微强化,1例壁无强化.结论: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均有较典型的MRI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 颅内皮样囊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姜成荣;倪红斌;徐武;戴宇翔;梁维邦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颅内皮样囊肿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且囊肿易破裂,术后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积水等各种并发症。结论颅内皮样囊肿一般预后良好,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防治术后并发症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 颅内皮样囊肿 治疗
  • 颅内皮样囊肿破裂MRI表现

    作者:杨璐;程敬亮;张勇;白洁;孙梦恬;林亚南;张晓楠

    颅内皮样囊肿是先天性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04%~0.6%[1].颅内皮样囊肿破裂较少见,我们收集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的病例,分析其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3月至2012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破裂者1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19~54岁,平均33.5岁.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恶心、癫痫、发热、视力下降、意识丧失,其中2例有外伤史;3例无脑部症状.病程5d至3年不等.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7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

  • 右桥小脑角皮样囊肿一例报道

    作者:杜川;胡超;朱筱;陈小波;赵龙;唐晓平

    颅内皮样囊肿起源于异位的胚胎上皮细胞,是胚胎发育早期约3~5周在神经管闭合时,上皮细胞异位进入神经管而形成的颅内先天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少见[1-2]. 本文报道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位于右桥小脑角的皮样囊肿患者1例,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方法 及预后特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