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LDL受体在光动力学治疗肿瘤过程中对靶细胞吸收光敏剂的影响

    作者:戴维德

    众多肿瘤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较低.以往的研究设计了包括单克隆抗体、脂质体、生长因子、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多种药物输送系统作为载体增强抗癌药物的选择性.众所周知,脂溶性药物易于和LDL结合,其复合体被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识别,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将此复合体吞噬入细胞.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LDL受体数目比正常细胞增多.

  • 壳聚糖纳米粒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姚金凤;郭晨阳;杨红;谭桂莲;薛明

    纳米粒给药系统因具有组织靶向性、控释性等特点,已经成为药物输送系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阳离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低毒性,因此被越来越多地用作纳米给药载体.本文简要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纳米粒在口服控释制剂、递送抗癌药物、非病毒基因传递和眼部给药等药物输送系统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 肿瘤pH响应的聚合物胶束用于肿瘤药物靶向输送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金霞;唐建斌;赵鲁杭;申有青

    本文综述了肿瘤pH响应的聚合物胶柬(pH-responsive polymeric micelles)靶向输送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肿瘤组织的细胞问质呈弱酸性(pH<7),而肿瘤细胞内的内涌体和溶酶体具有更强的酸性(pH 4~6).pH响应的聚合物胶束的内核或外壳在肿瘤酸性pH下能发生质子化或快速化学反应,导致其物理性能发生改变.胶束对肿瘤酸性pH的响应功能可以用来实现药物的快速释放、激活胶束的靶向功能、促进胶束的细胞内吞,以及促使胶束从溶酶体逃逸到细胞质溶质(cytosol)中,并靶向细胞核等细胞器.大量的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pH响应型胶束输送抗癌药物可以明显增加药物在作用部位如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浓度,饱和癌细胞的多种抗药机制,从而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提高抗癌药物的治疗效率并减少其毒副作用.

  • 紫杉醇脂质体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作者:裴宇盛;蔡彤;张国来;陈晨;高华

    目前脂质体中内毒素的检测存在三个技术难点.一是从脂质体中提取细菌内毒素;二是如何在回收试验中加入内毒素;三是消除药物和辅料对试验的干扰.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报道了紫杉醇脂质体检测细菌的关键技术,用乙醇溶解脂质体提取细菌内毒素.用0.01 m L标准内毒素加到1 m L脂质体乙醇溶液中制备回收试验中的样品阳性对照溶液.用0.5%人白蛋白消除了检测干扰,准确测定了脂质体中的内毒素.

  • 关于利用高频振动流对机体脏器血流控制的研究——高频振动流对血流分布的影响

    作者:许立庆;山家智之

    目的 本研究是利用日本东北大学开发的振动流人工心脏,采用将左心室血液输送到下行大动脉的方式,来作为药物输送系统的应用研究.方法 给成年山羊(11例)安装左心辅助装置,分别测总血流量、下行大动脉流量等血行动态,并计算上、下行血流的分配率.结果 :通过改变振动流人工心脏驱动频率,在同等流量的情况下,上行血流有增加的倾向.因此,高频率振动流对血流的分配率有一定影响,利用该系统,可能将药物输送到目标脏器.背景以人工心脏及体外循环为代表的人工血液循环法,创造了一个新的领域,这就是自然心脏所不具备的血液循环时血行动态管理的临床医学领域[1-2].东北大学流体研究所以及加龄医学研究所开发的高速振动流人工心脏,采用新的驱动原理,能够产生5-50Hz的振动流.关于这种人工心脏的实际应用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它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提出机体内存在生理共振频率,它制约着机体脏器血流分布[3-4].各脏器还有其各自的生理共振频率[5].因此,在本研究中,将高速振动流人工心脏,安装在成年山羊上(共11例),采用从左心室到下行大动脉的通路,取得了100%的辅助循环.同时测定和计算人工心脏的流量、下大动脉血流量、下行大动脉等的血行动态、血管抵抗,上半身、下半身流量的血流分配率.探讨高速振动流人工心脏,随着驱动频率的增加,上半身、下半身流量的血流分配率的变化.目的 明确高频率振动流人工心脏的驱动频率对血行动态的影响,具体是研究对上、下半身大动脉血流分配的影响.

  • 脂质体介导输送系统在疟疾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张皓冰

    脂质体(liposome)作为靶向给药载体,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因而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富积,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指数,减小药物毒性.它超越其它药物输送系统的优势在于其易于体内降解,无毒性及免疫原性,能保护药物不受体内环境的破坏.网状内皮细胞如K细胞及血液单核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及对脂质体循环的滞留是脂质体将药物靶向输送至其它类型细胞的主要障碍.然而,网状内皮细胞正是某些寄生生物在其哺乳类宿主体内的寄生场所.对利什曼病的治疗运用了脂质体的这一特性,是迄今为止脂质体在寄生虫病治疗中为成功的应用.

  • 纳米粒子药物输送系统与实体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想;赵春晖;徐洁

    目前,对包括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在内的脑肿瘤的治疗效果不佳.血脑屏障限制了放化疗药物以有效的浓度到达肿瘤细胞.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大部分肿块及对浸润部分的辅助治疗,以多功能纳米粒子为基础的药物输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的发展为实体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氧化铁、量子点等为代表的纳米粒子可以作为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探针、光学探针以及结合多种成像方法的探针为实体脑肿瘤的诊断提供更加敏感的分辨能力和更加清晰的成像.此外,多柔比星、紫杉醇等化疗药物的肿瘤内输送,也从初的脂质体转运系统和多聚物组成的非磷脂纳米粒逐步发展到兼具多种功能的新型纳米粒子转运治疗系统.通过改变其大小、组成和表面化学性质,纳米粒子能够发展成为结合检测、成像、药物靶向导入的多功能平台,尤其是靶向分子修饰的纳米粒子,在实体脑肿瘤的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利用纳米粒子进行诊断和治疗脑肿瘤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前景.

  • 载有匹伐他汀的纳米涂层支架的研究

    作者:赵钢;朱伟;陆志刚;马士新;和亚萍;魏盟

    目的 探讨新型载有他汀药物的纳米涂层支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用生物可吸收性高分子聚合物聚乳酸-羧基乙酸共聚体(PLGA)为原料制作纳米粒子,并用自行研发的阳离子电镀涂层技术将载有荧光标记物异硫氰酸荧光素(FTTC)的PLGA纳米粒子均匀涂层于支架表面.先在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及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比较研究他汀类药物、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对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选择猪作为实验动物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观察载有他汀的纳米涂层支架对内膜增生及内皮再生的影响.结果 体外实验发现,在24h内FITC从纳米粒子内释放出约40%,在30 d后完全释放.FITC纳米粒子56 d以后从涂层支架完全释放.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匹伐他汀对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01),并对内皮细胞再生有促进作用(P<0.05).尽管雷帕霉素和紫杉醇也都能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但匹伐他汀可在低浓度(0.01μmol/L)即可达到抑制效果(P<0.05).匹伐他汀纳米粒子涂层支架组与非药物涂层支架组相比内膜增生明显减少(P<0.01).与雷帕霉素支架组相比,匹伐他汀纳米粒子涂层支架组的内膜增生程度相近(P>0.05),且炎症、纤维沉积及内皮再生延迟作用均明显减少(P值均< 0.01).结论 成功开发载有匹伐他汀纳米粒子涂层支架,初步结果显示该支架既可抑制支架内再狭窄,也可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

  • pRNA--纳米技术在分子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小卓;杨洁

    本文介绍纳米技术在分子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着重描述通过噬菌体phi29分子马达pRNA(packaging RNA)的二聚体向癌细胞定向输送药物的过程和机理.利用RNA纳米技术,分别把治疗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或其他治疗分子和结合受体的RNA aptamer装配在phi29分子马达的独立pRNA单体上.通过联锁的左手和右手RNA环的相互作用,把带有siRNA或其他治疗分子的RNA单体装配成二聚体.通过与无蛋白质纳米微粒(包括结合受体的aptamer或其他配体)的共培养,形成的含治疗微粒的二聚体依靠配体分子进入靶细胞.此后,在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中,可调节癌细胞和白血病型淋巴细胞的凋亡.使用这种非抗原的20~40nm微粒可以保证慢性疾病的长期治疗.

  • 2001年度国家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一类指导项目计划

    作者:

    新药研究与开发(张奕华,中国药科大学) 1.新药研究开发的进展与展望 2.心血管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3.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4.非甾体抗炎药的研究与开发 5.抗哮喘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6.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7.新药研究开发中的信息学 8.新药研究开发中的知识产权国内外药学研究领域科技现状及发展动态(娄建石,天津医科大学) 1.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 2.速释制剂的进展 3.药用高分子辅料的研究与进展 4.光学活性药物 5.中草药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6.现代色谱法在生物医药中应用新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一)(叶德泳,复旦大学药学院) 1.血管药物的临床应用 2.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3.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 4.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 5.镇痛药物的临床应用 6.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新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二)(吴满平,复旦大学药学院) 1.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2.生物技术概述 3.靶向药物的现状和发展 4.中药材鉴别技术的发展 5.药物的检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 6.新药申报进展 7.新药毒理学研究 8.WTO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9.药物设计进展现代药学研究进展(朱景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新药临床研究规范 2.药物输送系统 3.抗炎免疫药理研究 4.多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5.新药研究规范和展望 6.我国生化制剂的现状和进展项目负责人,举办单位)(本刊编辑部节录)

  • 聚乳酸在3D打印医疗器械产品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俊起;朱爱臣;马丽霞;张锡霞;王传栋

    由于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加工性,已被广泛用于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3D打印技术能快速精准的加工个体差异化的产品,在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们主要综述了聚乳酸在3D打印骨组织修复支架、药物输送系统和医学模型等医疗器械产品中的研究进展,并对聚乳酸在3D打印医疗器械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 我国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奉建芳

    纳米给药系统(nanoparticle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是指药物与药用材料一起形成的粒径为1~1 000 nm的纳米级药物输送系统(DDS),包括纳米粒(nanoparticles,NP)、纳米球(nanospheres,NS)、纳米囊(nanocapsules,NC)、纳米脂质体(nanoliposomes,NL)、纳米级乳剂(nano-emulsion,NE)等.由于纳米尺度下的DDS及其所用材料的性质、表面修饰等,NDDS在实现靶向性给药、缓释药物、提高难溶性药物与多肽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近年来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 紫杉醇控缓释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英妹;江燕斌;李黎仙;钱宇

    简要介绍了紫杉醇目前临床剂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不含有毒溶剂的药物输送系统(DDS)是紫杉醇新剂型的发展方向.综述了利用溶剂蒸发法、喷雾干燥法、熔融法、透析法和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紫杉醇DDS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后,提出超临界流体技术是制备紫杉醇DDS的有效方法.

  • 纳米技术在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陈群力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药物输送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纳米颗粒的大小及其表面特征使得其在药物制剂的应用中脱颖而出。本文对目前纳米技术在药物输送系统中应用的情况进行综述,并对纳米技术在药物输送系统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