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探讨

    作者:李学敏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64例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2个月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92.68%,明显优于对照组79.27%,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能明显改善其吞咽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综合康复护理对病毒性脑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儿疗效的影响

    作者:马慧

    目的 探究综合康复护理对病毒性脑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郸城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病毒性脑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组吞咽障碍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病毒性脑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儿的吞咽障碍,值得推广应用.

  •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

    作者:宁玉真

    目的 对脑卒中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其效果.方法 对我科2004年至2006年收治的46例脑卒中具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结果 通过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结论 康复护理成为临床护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减轻生存者的致残程度,大限度的发挥病人的残存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电刺激小脑顶核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咽功能障碍研究

    作者:胡军;朱海清;魏明香;康平

    目的:研究脑电仿生刺激小脑顶核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口面部肌群训练、进食体位调节等基础治疗脑血管疾病,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进一步进行小脑顶核刺激配合神经肌肉刺激。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临床疗效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接受治疗15 d 后,吞咽功能有明显好转,吞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可以通过脑电仿生刺激小脑顶核配合神经肌肉刺激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减少误吸。

  • 置胃管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翟红燕;范瑞霞;王萍;吕玉贤

    留置胃管是普外科基本的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是每个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工作中我们常遇到胃管误人气管或置管困难等情况.如一次置管不成功,不但损伤食道黏膜,增加患者对留置胃管的恐惧和痛苦,而且造成插管失败的恶性循环.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们外科护理组因胃肠减压、术前准备,吞咽功能障碍予鼻饲等共置胃管840例次,男性414例次,女性426例次,小年龄1月龄,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42.7岁.其中一次置管成功428例次,反复置管成功(二次以上)412例次,一次置管成功率61%,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积极分析,从患者和操作者两方面寻找原因,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报告如下:

  • 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训练与护理

    作者:王湘;杨改萍;程垚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主要见于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病人,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者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16%~60%.吞咽功能障碍可通过饮水试验和咽唾沫试验观察有无呛咳进行简单筛选.另外,因有约30%~40%的吞咽障碍患者无呛咳,还应检查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有无异常,或作视频荧光造影检查.

  • 吞咽功能训练、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思捷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困难障碍治疗中吞咽功能训练、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4例脑卒中吞咽困难障碍患者分为A组(吞咽功能训练,n=41)、B组(针灸,n=41)、C组(低频电刺激,n=41)、D组(吞咽功能训练+针灸+低频电刺激,n=41).对比四组治疗效果.结果:D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C组(P<0.05);D组吞咽功能评分优于A组、B组、C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针灸、吞咽功能训练及低频电刺激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中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琦

    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疗效.方法:60例卒中后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每人均行SSA评分,随机分为治疗及观察组,各30人,基础用药一致,治疗组加用中频电刺激,1/日,1月后复评.结果:1月后,治疗组SSA评分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疗效优于观察组.结论:中频电刺激治疗可改善吞咽功能.

  •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李浩;崔盈盈

    目的:探析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结合基本康复训练方式进行治疗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基本康复训练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恢复专项锻炼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3.3%,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障碍分级较对照组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基本的康复训练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专项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治疗恢复,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孔虹

    目的 :探究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不仅能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同时还能避免或减少患者发生其他的并发症,进而能有有效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吃完枣不要急着吐枣核

    作者:

    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深受人们青睐.通常,人们在吃过枣肉后,会马上把枣核吐出来.其实,可以尝试着把枣核多在嘴里含一会儿再吐,因为,这样做不但能发挥枣肉的补益功效,还能充分利用枣核的"生津"功能.早在400多年前,李时珍就倡导"常含枣核……令口行津液,咽之佳"的养生方法.原因是,吃完枣后将枣核含在嘴里,有促进唾液分泌的作用.中医认为,津液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补益性,经咽下进入人体后,能滋养腑脏组织及润养肌肤.为了避免误吞枣核,儿童及有吞咽功能障碍的人不宜采用此法.

  • 电针联合吞咽功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

    作者:平懋华;张岭;方勇;薛苗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及评价。方法将113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吞咽功能治疗仪治疗,同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吞咽功能训练。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 SSA)得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吞咽功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卒中致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30例康复护理

    作者:李向红

    1 资料分析  我科自1998-07~2000-07共收治脑卒中所致的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包括外院转入我科上述症情病人)共30例,年龄在54~72岁之间,男性22例,女性8例。对每个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生活习惯、行为、语言我们都进行了详细了解,以便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本组30例假性球麻痹的患者中大学文化8人,工人12人,农民10人。其中内向型性格21人,外向型性格9人。吞咽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从35~720 d不等。2 拔管前的护理2.1 保护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 依靠胃管进食的假性球麻痹病人,由于胃管对呼吸道及咽部的刺激,病人往往有大量白色粘稠痰液咳出,其中分泌物较多者20例,分泌物少者5例,无分泌物者5例,为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避免肺内感染,我们定时给病人叩背、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给予病人化痰药物鲜竹沥及开窍醒神的药物清开灵由胃管注入,必要时给予α-糜蛋白酶及庆大霉素雾化吸入,2次/d,20 min/次,直至症状改善。2.2 调整饮食营养 根据病人体重计算每日身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的需要量,为每个病人配制全能营养餐,经胃管按计划注入,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态,为拔管做充分的体能准备。2.3 康复按摩及针灸治疗 护士以拇指按压病人咽部的廉泉及挟廉泉穴位上,逐渐用力,达到按而留之的效果,选择头面部在体表投影的穴位,百会、四神聪,使用搓法,即双手平放在头部,做上下左右往返搓揉,动作要快,力量要均匀。另外,还要配合按摩咽喉部肌肉,达到理气,开郁,活血通络的作用。医生每日选风池、风府和翳风等穴位进行针刺,配以电针。

  • 针灸与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作者:伍应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促使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而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1]。脑卒中又称之为脑中风,是一种因脑血液循环障碍产生的突发性疾病,其发病率每年呈不断上涨趋势,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吞咽功能障碍会对脑卒中患者造成严重困扰,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导致患者不能正常进食、饮水,并会产生喉咙有异物感、声音嘶哑、呛咳等。严重时,患者有可能出现肺部感染、营养不良、脱水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在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时,国外通常采取的治疗措施为吞咽训练,国内采取的治疗措施为针灸。医者不断探讨有效的治疗方式,以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本院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联合提供针灸治疗与吞咽训练,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徐燕;吴丽娟;刘红

    脑卒中患者由于肢体活动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卧床时间长、年龄大等原因,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神经功能的康复,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特点、基础疾病、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治疗和预后,逐一进行分析,以便及早进行防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本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住院的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45例,其中缺血性卒中102例,出血性卒中43例;145例患者中有发热者72例;以呼吸频促、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者67例;以嗜睡为首发症状者29例;以乏力、纳差、精神差、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者31例;少部分患者无明显的症状.体征为95%患者胸部均可闻及湿性啰音,伴或不伴有喘鸣音.

  • 早期使用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孔慧

    吞咽功能障碍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1%,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气道梗阻、窒息甚至死亡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1].营养不良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恢复,病死率也高于营养状态较好的患者[2].

  • 脑卒中患者实施FeSS协议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春彦;赵存;王兴蕾;豆欣蔓

    本文就FeSS协议的概念、病理生理基础、必要性及其在脑卒中的干预策略进行综述,提出正确运用FeSS协议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死亡和依赖的可能性,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旨在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作者:戚兆英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评价方法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血氧饱和度测定确诊的56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结果显效率67.9%,有效率23.2%,无效率8.9%,总有效率91.1%,3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死亡.结论以间接训练法和直接进食训练法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对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显著.

  • 功能训练辅以营养干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玉珍;沈春燕;于小明;陈韵佳;曹瑞丽;陆顾沁

    目的:观察功能训练辅以营养干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2组均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辅以全营养型个体化营养干预治疗,治疗前、后均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并检查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Hb)、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TP、ALB、Hb较治疗前及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较治疗前及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训练辅以营养干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更系统化、科学化,是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作者:姚萍;张玲;孙静;周莹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口面肌群、声带、咀嚼及吞咽功能训练,感觉刺激等.观察组增加吞咽障碍训练仪(低频电)和经颅磁刺激(TMS)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洼田饮水试验≥3分的患者,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结合低频电及TMS治疗可显著改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548 条记录 19/28 页 « 12...16171819202122...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