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氧利用率的变化与预后关系

    作者:霍开秀;谢建雄;涂昌弟;李复雄;王晓川;周秀红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氧利用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①将71例危重病人分为合并MODS组(A组、34例)、未合并MODS组(B组,37例);另设正常人对照组(C组,30例).②A、B组患者于急诊入院和住院后1,2,3,5,7,10 d分别于8∶00时抽动静脉血查血气并计算氧利用率.C组仅做动静脉血气1次并计算氧利用率.结果①急诊入院时和住院第1天,A、B组的氧利用率[A组:(0.438±0.0882)和(0.42±0.073);B组:(0.4071±0.0979)和(0.3974±0.0871)]均显著高于C组[(0.3114±0.0404),P<0.01],而A、B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当氧利用率持续高于0.55达12~24 h,病人预后极差,易于短期内死亡.②从住院第2天起,A、B组氧利用率均很快速下降,并低于C组(P<0.05),且A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P<0.05).B组于住院第5天起氧利用率逐渐回升,并恢复正常.而A组病人于第2天起,氧利用率始终明显低于C组(P<0.01).当氧利用率持续低于0.21时,提示合并症较多,预后不佳.结论 MODS患者常存在较低的氧利用率,且病情严重、预后差.氧利用率可作为判断危重病人组织缺O2,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 肌氨肽苷治疗包裹性脑出血临床观察

    作者:徐丽艳;谷秀珍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包裹性脑出血通常指出血局限于脑实质内,未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颅内血肿的形成会对局部血管、脑组织产生压迫,导致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受损症状.肌氨肽苷含有多肽、氨基酸、核苷和核苷酸,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阻力,增加氧利用率的作用.早期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肌氨肽苷可以改善半暗区的部分脑组织及继发性脑水肿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对挽救该区的脑组织细胞的功能有重要意义.早期应用肌氨肽苷治疗包裹性脑出血取得满意的疗效.

  • 老年人肺功能的状态与认知能力的变化

    作者:权蓉丹

    老年人年老体衰是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系统的机能都退化,但是如果能够根据自身的状况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就能较好地缓解老化带来的不良影响。肺功能下降导致的血氧利用率降低,大脑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气,大脑经常性的缺氧后会引发失眠、反应速度下降、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大脑痴呆等,是引发认知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 续断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作者:何国萍

    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 Psacus asper-vides C.Y.cheng et T.M.Ai的干燥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等作用[1].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降低组织呼吸作用的基础代谢,提高氧利用率,增强心肌代谢应激能力,能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具抗氧化作用[2].

  • 浅谈几种曝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东海

    曝气器的型式多样,种类繁多.本文针对乙烯厂污水的特点,介绍了几种常见曝气器在乙烯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 心脏术后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颖;许卫江;胡述立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早期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50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入ICU后2h同时测定Sc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脉血乳酸(Lac),并计算氧利用率(O2ER).按ScvO2水平分为A组(ScvO2< 0.65,23例)、B组(ScvO2 0.65~0.75,18例)、C组(ScvO2> 0.75,9例).分析三组ScvO2与S(v)O2、O2ER的相关性,ScvO2与Lac的相关性以及各组间Lac的差异.比较各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结果 50例患者ScvO2、S(v)O2、O2ER、Lac水平分别为0.656±0.086、0.639±0.081、0.356±0.084、(2.6±1.3) mmol/L.50例患者ScvO2与S(v)O2呈明显正相关(r=0.688,P<0.01),与O2ER呈明显负相关(r=-0.640,P< 0.01).A组Lac与ScvO2呈明显负相关(r=-0.772,P<0.01),C组Lac与ScvO2呈明显正相关(r=0.717,P< 0.05),B组Lac与ScvO2无明显相关性(r=-0.358,P>0.05).A组及C组Lac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2.0±0.9)、(4.8±2.1)mmol/L比(1.6±0.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组低氧血症、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和C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均较B组延长(P<0.05).结论 ScvO2是衡量心脏术后早期患者组织氧供需平衡和预后的良好指标.ScvO2过高或过低均提示组织缺氧,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和治疗时间延长.

  • 曲美他嗪缓释剂型——更全面优化冠心病治疗的新选择

    作者:高润霖

    一、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曲美他嗪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选择性抑制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的线粒体酶——长链3-酮酰辅酶A-硫解酶(3 - KAT),部分抑制脂肪酸β氧化(高耗氧产能途径),增强葡萄糖氧化(低耗氧产能途径),提高心肌细胞氧利用率,从而增加ATP合成,同时可显著减轻细胞内酸中毒和Ca2+超载,从而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

  • 氧利用率监测在危重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作者:梁占浩;胡春江

    危重患者的抢救是重症监护(ICU)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呼吸、循环功能的支持技术日臻完善,可以对氧供进行监测,然而难以监测组织氧代谢.我们对危重患者进行氧代谢方面的研究,发现氧利用率可以反映组织氧代谢情况,协助评估危重患者的预后.对40例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 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利用率的疗效分析

    作者:韩小彤;刘智玲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提高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气利用率(O2UC)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30例,均给予机械通气,分别调节PEEP为0、5、10、15 cm H2O压力水平,采集动静脉血,血气分析计算患者O2UC,同时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结果:PEEP由0 cm H2O升高到15 cm H2O时患者PaO2、PaCO2、PaO2/FiO2不断升高(P<0.05);PEEP由0 cm H2O升高到10 cm H2O时患者O2UC、MAP、HR均无明显变化,PEEP为15 cm H2O时,O2UC、MAP明显降低,HR较之前升高(P<0.05).结论:ARDS患者PEEP治疗中,随着呼气末压力的增高,患者动脉氧分压也会升高,但是PEEP增高到一定水平时,患者氧利用率降低,因此治疗中要选择合适的PEEP水平,在提高PaO2的同时,保证氧利用率和心输出量.

  • 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氧利用率的变化初探

    作者:霍开秀;王晓川;李复雄;涂昌弟;谢建雄;周秀红

    将71例危重患者分为急诊心肺复苏组、非心肺复苏危重患者组,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于急诊入院抢救时和住院后第1、2、3、5、7、10天分别抽动、静脉血各1次做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利用率(O2UC).结果显示急诊心肺复苏后患者早期O2UC常升高,而中晚期则常明显下降,且病情严重、预后差.提示O2UC可作为判断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组织缺氧、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 心肺复苏期间心脏氧利用率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忠杰;林洪远;柯友洋;程尉新;陈东;张宪;夏云峰;郭旭升;翁志华;彭国球

    目的:通过心肺复苏期间对心脏氧利用率(O2UCc)的测量来评估心脏复跳的可能性.方法:19例患者分别为,Ⅰ冠心病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6~62(49 .5±10.3)岁,血流动力学稳定,插入右心导管取冠状窦静脉血标本.Ⅱ心肺复苏组9例 ,男8例,女1例,年龄20~70(39.0±15.5)岁,心脏停跳后,先按照标准心肺复苏步骤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20分钟(胸外按压频率120~140次/min,血管活性药用药间隔为2分钟, 应用4%碳酸氢钠液250~500 ml).如心脏未复跳,再继续开胸心脏按压复苏20分钟(按压频率为80~100次/min).此间用呼吸机控制呼吸,维持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0.900以上.抢救停止后即刻抽取冠状静脉血和动脉血.所有血标本均即刻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心脏氧利用率[O2UCc=(SaO2SvO2)/SaO2].根据所得结果分析其对心肺复苏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Ⅰ组患者冠状静脉窦血的血气分析结果:PaO2(4.20±0.4 1)kPa(1 kPa=7.5 mmHg),SaO20.532±0.090,O2UCc为0.46±0.09;Ⅱ组患者O 2UCc=0.85±0.11,其中4例心脏复跳者O2UCc=0.78±0.10,5例无效者O2UCc=0. 91±0.0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心肺复苏期间,如果O2UCc为0.65~0.91(95%的可信限),则心脏复跳的可能性较大.

  • 脓毒症患者氧利用率的变化与预后关系

    作者:明自强;俞林明;吕银祥;吕少明;王黎卫;王映红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氧利用率(O2UC)的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60例危重病患者分为脓毒症组30例和非脓毒症组30例;另设3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患者于急诊入院时及住院后1、2、3、5、7和10 d晨8时抽取股动脉和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血2 ml,查血气并计算O2UC.正常对照组仅查动、静脉血气1次,并计算O2UC(为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患者急诊入院时和住院后1 d,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O2UC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当O2UC持续高于55%达12~24 h,患者预后极差,易于短期内死亡.从住院后2 d起,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O2UC均很快下降,并低于正常对照组,且脓毒症组较非脓毒症组下降更加明显(P均<0.05).非脓毒症组于住院后5 d起O2UC逐渐回升,并恢复至正常.而脓毒症组患者于住院后2 d起O2UC始终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当O2UC持续低于21%时,提示合并症较多,预后不佳.结论:脓毒症患者常存在较低的O2UC,且病情严重、预后差.O2UC可作为脓毒症患者判断组织缺氧、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 PEEP对ARDS患者氧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尹婷;姚碧辉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csitin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利用率(O2UC=SaO2-SvO2/SaO2)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ARDS机械通气病人,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依次调节PEEP为0、5、10、15和20 cmH2O5种不同压力水平,分别抽动静脉血查血气分析并计算O2UC、记录心率及平均动脉血压等变化.同时抽取30例正常人动静脉血(一次)查血气所计算出的O2UC做为对照.结果:①ARDS患者5种不同水平的PEEP,其O2UC与正常人的O2UC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②在PEEP为15 cmH2O时,O2UC值显著低于PEEP为0 cmH2O时的O2UC(P<0.05);PEEP为20cmH2O时,O2UC则非常显著地降低(P<0.01).PEEP为5、10cmH2O时,O2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EEP为0 cmH2O时比,P>0.05).③当PEEP在15 cmH2O及20 cmH2O时,MBP,明显下降(P<0.05),HR却明显上升(P<0.05或P<0.01).结论:过高PEEP会导致ARDS患者氧利用率的进一步下降,不能真正纠正患者体内组织细胞的缺氧状态.必须寻找佳PEEP,并适当增加血容量,增加有效心输出量,才能真正改善病人的缺氧状态.

  •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氧利用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及乳酸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明自强;俞林明;吕银祥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 Xubijing injection)对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患者氧利用率(oxygen utilization coefficient,O2 U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和乳酸(Lactic acid,Lac)的影响,为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性休克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血必净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2h、4h、6h、12h行动脉血及中心静脉血气分析,测定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和乳酸(Lac),计算氧利用率(O2UC),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及组间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治疗前两组的ScvO2、乳酸、氧利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治疗组用药后4h、6h、12h的Scv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治疗组用药后6h、12h乳酸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点的乳酸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④治疗组用药后2h、6h、12h的氧摄取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西医常规复苏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较单纯西医常规复苏治疗能更大程度地升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SCvO2,降低乳酸、增加氧利用率,从而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全身氧代谢状况.

  • 倍他乐克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华;吕建峰

    倍他乐克是一种以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作用为主(心脏选择性)的药物,能拮抗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作用,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减轻心作功,降低心肌耗氧量,使缺血心肌的氧供关系在低水平上恢复平衡,同时改善心肌缺血区的供血供氧,使组织氧利用率增高,从而改善心肌代谢.随着倍他乐克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现综述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 改良氧利用率在心脏停跳后自主循环恢复早期阶段的变化研究

    作者:何忠杰;任国军;柯友洋;陈东;张宪;彭国球;赵晓东;党伟;马俊勋;刘波;陈春鸣;袁晓玲

    目的利用改良氧利用率(MO2UC)指标对心肺复苏期间自主循环恢复早期的氧代谢进行监测研究.方法前瞻性地监测10例心肺复苏病人复苏中的动脉及相关静脉血气,计算MO2UC,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①成活组MO2UC为0.31±0.08,死亡组MO2UC为0.71±0.25,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②复苏结果比较:无任何效果3例死亡,其MO2UC变化呈现出高值或上升趋势(MO2UC=0.82±0.16).自主循环恢复2例,终死亡,其MO2UC呈下降趋势(MO2UC=0.50±0.29).自主循环、呼吸、意识恢复5例,其MO2UC为0.31±0.08.结论①可用MO2UC-循环状态对心肺复苏进行四分期:大循环恢复、微循环障碍或(和)细胞氧利用抑制、细胞氧代谢恢复和偿还组织氧债、恢复正常.②MO2UC曲线的变化还可以作为病人危重程度的预警指标.

  • 上腔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乳酸与动脉净差值氧利用率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朱寅南;张育苗;周毅;张华梁;王薇

    目的 观察上腔静脉血氧利用率(O2UCsv)、上腔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净差值(VAPsvCO2)、上腔静脉与动脉血乳酸净差值(VAsvLa)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变化及评价它们反映全脑氧代谢改变的意义.方法 比较VAPsvCO2、VAsvLa、O2UCsv与颈静脉血各值间及病情轻重间的差异.结果 重型组VAPsvCO2、VAsvLa、O2UCsv与颈内静脉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VAPsvCO2、VAsvLa与颈内静脉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2UCsv与颈内静脉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vLa在重型组中为负值,轻中型组为正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svCO2在重型、轻中型组中均为正值,轻中型组差值较重型组大(P<0.05);O2UCsv重型组较轻中型组数值小(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呈低O2UCsv、低VAPsvCO2、负VAsvLa,均与颈内静脉血中各值呈正相关,是早期颅脑损伤病情极重的标志.上腔静脉血血气、乳酸监测对全脑氧代谢临测有临床价值.

  • 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的氧监测在心脏术后中的应用

    作者:王忠勇;赵宏胜;缪爱风;钱捷;崔晓莉

    目的研究37例心脏术后病人的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的氧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7例病人分别于术后入ICU时(术后Ⅰ组)、术后6~18 h(术后Ⅱ组)及术后8~24h(术后Ⅲ组),测定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和混合静脉血pHv值、氧分压(PvO2)、氧饱和度(SvO2)及计算出氧利用率(O2ER).结果心脏术后病人的氧耗明显增加(P<0.01),SvO2与O2ER呈明显的负相关,术后Ⅰ组、术后Ⅱ组及术后Ⅲ组的r值分别为-0.9198、-0.9260及-0.9166(P值均<0.001).结论SvO2是衡量心脏术后病人组织氧供需平衡的良好指标.

  • 危重症患者氧利用率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丘自挺;霍开秀;阳书坤;余雪涛;许梅妹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氧利用率(O2UC)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75例,分别统计入住ICU时及入住后第1、2、3、5、7天生存者(生存组)及死亡者(死亡组).比较2组O2UC、动脉血乳酸水平动态监测结果,终生存者及死亡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探讨O2UC与动脉血乳酸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入住ICU后第2、3、5、7天生存组O2UC均显著高于死亡组;入住ICU后第1、2、3、5、7天生存组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终死亡者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生存者.O2UC与动脉血乳酸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O2UC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是判断危重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O2UC越低,动脉血乳酸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 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中氧利用率监测及预后

    作者:柯友洋;何忠杰

    目的:探讨氧利用率(O2UC)作为判断心肺复苏和创伤性休克病人预后的监测指标。方法:对26例病人(其中急诊创伤儿例,心肺复苏15例)的O2UC进行前瞻性监测。结果:创伤休克11例病人O2UC为0.37±0.07,全部救治成功;心肺复苏15例病人O2UC为0.67±0.27,14例死亡,1例救治成功,救治成功与死亡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O2UC持续在0.67±0.27时,病人预后严重。O2UC>0.40是组织缺氧的危险限值,该指标可作为危重病人救治的监测指标。O2UC监测简便、直观、灵敏、可靠。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