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清下消补四法组方对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症的影响

    作者:王拥泽;李永伟;杨宏志;关卫兵;杨跃武

    目的:清下消补四法组方对肝硬化患者脾脏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合并脾脏病变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25例;观察组予复方鳖甲软肝片及中医的清下消补四法组方治疗,对照组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常规:血小板(PL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B),B超测脾脏长径、厚度、脾静脉直径(SPV),门静脉主干直径(MPV).结果:早期肝硬化患者观察组治疗后脾脏长径、厚度、MPV均明显减少,PLT、WBC升高;而对照组则脾长径及门静脉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观察组对脾长径的改变较对照组显著(P<0.05),对门静脉的改变两组无显著性.两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脾脏病理及血常规改变无效,且对照组出现红细胞减少.结论:清下消补四法组方对早期肝硬化患者脾脏病变、脾功能亢进症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对失代偿期的脾亢无疗效.

  •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

    作者:秦建平;蒋明德;汪庆华;李小安;曾维政;徐辉;顾明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后的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方法:21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PSE.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术后定期复查血常规,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其脾脏长径,厚度及门脉主干及脾静脉内径,观察并发症.结果:术后外周血细胞显著回升,WBC(×109/L-1)为治疗前2.257±0.556,治疗1mo后为5.371±0.678,(P<0.01);脾脏回缩(P<0.01)脾脏大长径(cm)及脾脏厚度(cm)分别为治疗前:17.852±2.705,6.995±1.099,治疗后13.395±2.483,4.786±0.657.门脉主干及脾静脉内径缩小(P<0.01),门脉主干内径(cm)、肝侧脾静脉内径(cm)、脾侧脾静脉内径(cm)分别为治疗前1.619±0.189,1.338±0.222,1.114±0.203,治疗后变为1.343±0.172,1.019±0.160,0.829±0.162.术后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8例栓塞面积在40-60%,2例出现并发症(11.1%);3例栓塞面积60-80%左右,均出现并发症(100%).并发症包括胸水、腹水、顽固性呃逆、左下肺炎、膈下脓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与栓塞面积密切相关(P<0.01).结论:PSE能有缓解患者的脾功能亢进及降低门脉高压,掌握合适的栓塞面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加强抗炎及对症处理可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 老年脾动脉栓塞患者术后麻痹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作者:李志婷;徐力东;李玉林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我院1996年8月至2006年5月共进行脾动脉栓塞术86例,其中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11例,均经检查除外机械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等.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65~76岁,平均68.7岁.术前经B超或CT、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脾功能亢进症.合并腹腔积液11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重度脾肿大4例,中度脾肿大7例;血浆白蛋白28.6~32.8 g/L.

  • 改良脾动脉栓塞联合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患者门脉高压继发脾大伴脾功能亢进

    作者:邓昌林;李靖;黄小兵;王梁;尤楠;吴柯;王威巍;张宇;唐艺宸

    目的 探讨改良脾动脉栓塞(SAE)联合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门脉高压继发脾大伴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54例门脉高压继发脾大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改良脾动脉栓塞联合LS组(SAE+ LS组)24例,单纯LS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改良脾动脉栓塞联合LS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患者.LS组有6例中转开腹手术.与LS组相比,SAE+LS组手术时间短[(150 ±29) min比(210±40) min,t=-6.098,P<0.05)]、术中出血少[(168±58) ml比(314±87) ml,t=-6.981,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5.5±0.6)d比(7.6±1.3)d,t=-6.7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开始进食及离床活动时间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通常被认为是LS相对禁忌的门脉高压继发脾大伴脾功能亢进,采用改良脾动脉栓塞联合LS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误诊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一例报道

    作者:谢红东;侯伟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通常表现为脾肿大,血小板和(或)白细胞、红细胞计数的降低.临床上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时往往首先考虑脾功能亢进而导致漏诊或误诊.本文报道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误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

  • 腹腔镜脾切除术

    作者:徐大华

    1991年Delaitre等[1]首先完成了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以后,有关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报道及其与开腹脾切除手术的对比研究论文大量发表,国内也陆续开展了此项技术.目前腹腔镜脾切除术已经成为腹部外科常见的腹腔镜实质脏器手术.但其开展的普及程度及其完成的数量远不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般认为,需要掌握高级腹腔镜手术技巧的外科医生才能胜任这种手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针对不同疾病的各种腹腔镜脾脏手术陆续开展,如脾囊肿开窗术、外伤性脾破裂修补及脾血管结扎止血术、部分脾切除术、腹腔镜副脾切除术及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等.

  • 头孢曲松致发热及溶血

    作者:闫美兴;付婷

    患者男,51岁.因肝硬化(失代偿期)伴急性泌尿系统感染,于2003年10月10日入院.查体:体温37.3℃,B超示:肝硬化,胆囊内胆泥淤积,有腹水形成,脾大并脾功能亢进症,有门脉高压.血常规:WBC 4.0×109/L、RBC 2.67×1012/L、HGB 105 g/L、PLT42×109/L;尿常规:WBC(+).诊断:急性泌尿系统感染伴肝硬化失代偿期.

  • 肝炎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脾功能亢进症与脾动脉盗血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德樟;程昌盛;周小忠;潘永康

    目的 明确肝炎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脾功能亢进脾动脉盗血情况,为患者是否需要脾动脉栓塞,脾动脉栓塞时机及脾动脉栓塞术后,脾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按项目设定各分组标准的设立收集病例;完成各病例及健康志愿者CT平扫,增强,三维CT血管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检查肝,胆,脾情况,测量门静脉、脾动脉及肝动脉内径、血流参数(包括平均流速V、血流量F)的测量,脾动脉栓塞患者脾动脉栓塞术后肝,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门静脉高压组在血管内经(D)、平均流速(V)、血流量(F)各相互指标均高于正常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脾亢组在血管内经(D)、平均流速(V)、血流量(F)各相互指标上均高于正常组和轻度脾亢组,3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脾亢组与正常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综合应用CT平扫,增强,三维CT血管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腹腔动脉血供造影多种影像诊断技术,明确脾动脉盗血情况,为患者是否需要脾动脉栓塞,脾动脉栓塞时机及脾动脉栓塞术后肝,脾动脉血流动力学提供影像学依据.

  • 脾功能亢进症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游海燕;陈勇;代新学;梁尚恩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症术后并发症的厡因及临床护理.方法 本组127例脾功能亢进症患者,均经导管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栓塞剂采用明胶海绵颗粒:1.0×1.0×1.0mm 3、2.0×2.0×2.0mm3、4.0×4.0×4.0mm 3;术后准确统计并发症发生时间、发生率,认真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周密地制定护理对策,精心地指导、护理及康复.结果 本组发生栓塞后综合征36.2%(46/127),脾脓肿形成4.7%(6/127),肺炎及胸膜炎22.8%(29/127),胰腺炎2.3%(3/127),肝功能损害9.4% (9/127),脾脏破裂0.7%(1/127),上消化道出血7.1%(9/127).结论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是目前脾功能亢进症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术后并发症多而重,通过术前预见性的护理指导,术后有效的对症治疗和护理,是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了我院对收治的38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结果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术后3天之7天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升高,术后30天白细胞及血小板已下降,术后6个月稳定在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术后1个月逐渐缩小,12个月扔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术后1个月逐渐缩小,3个月明显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临床疗效较好,能减少脾脏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外周血常规。

  •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附26例脾切除术临床报告)

    作者:沈瑜;王汉明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脾切除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方法总结26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术病例,对术前术后白细胞与血小板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白细胞与血小板明显升高(P<0.001),并能继续进行驱铜治疗. 结论脾切除手术能提高肝豆状核变性的整体疗效.

  •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的效果分析

    作者:屈军校;陈延平;任迎全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对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应用介入治疗的手段,向脾动脉注射栓子进行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13例,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细胞的变化、腹水消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术后WBC、Pt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RBC、Hb 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术前有腹水的病例,75.5%腹水消失,24.5%腹水减少;(3)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肺炎、胸腔积液、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1)部分脾栓塞术对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有明显疗效;(2)此治疗方法对促进腹水的消退有效;(3)栓塞面积过大是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 脾动脉栓塞辅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的术中观察

    作者:金鹏飞;吴华文;金德西;陈国富

    目的 探讨术前脾动脉栓塞(SAE)辅助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中心收治的38例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LS患者21例(单纯组),术前SAE辅助LS患者17例(联合组).通过比较两组脾脏长径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中输血率、中转开腹手术等资料,对术前SAE辅助LS治疗门静脉高压继发性脾大伴脾功能亢进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联合组栓塞前脾脏体积(998 ± 251)cm3,栓塞后(627 ± 195)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有5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为23.8%(5/21),联合组无中转开腹病例.与单纯组相比,联合组手术时间短[(143 ± 27)min比(189 ± 33)min]、术中出血量少[(155 ± 49)ml比(302 ± 7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中2例输血,输血量(192 ± 42)ml,单纯组术中7例输血,输血量(399 ± 87)ml,联合组输血率和输血量均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5,P=0.024;t=-3.091,P=0.029).结论 术前SAE辅助LS治疗门静脉高压继发性脾大伴脾功能亢进具有手术时间短、中转开腹率低、术中出血量少、术中输血量少及术中输血率低等优势.

  • 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症介入疗法的研究

    作者:石文媛;梁萍

    随着微创技术在国内外的迅速兴起,各种疾病的治疗观念在不断改变.在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治疗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方法,如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微创技术必将在临床脾亢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脾功能亢进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作者:纪春玲;张文志

    脾功能亢进症简称脾亢,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与脾脏增大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祖国医学的“瘕积”范畴。其病机关键为气滞血瘀,脉络阻塞,结而成块。临床上辨证为气滞血阻、气虚血瘀、正衰瘀结3个证型。

  • 膈下逐瘀汤加减治血鼓病2例

    作者:黄善子;朴华玉

    膈下逐瘀汤来源于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良方,它是由五灵脂6 g(炒)、当归9 g、川芎6 g、桃仁9 g (研泥)、丹皮6 g、赤芍6 g、延胡索3 g、乌药6 g、甘草9 g、香附4.5 g、红花9 g、枳壳4.5 g组成.主治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肾泻久泻,现用于慢性肝炎,血卟啉病、肝硬化、十二指肠溃疡、结肠曲综合征、胰腺假性囊肿、痛经、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十二指肠壅积症、脾功能亢进症、胆石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33例临床分析

    作者:于虎;顾克峰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的意义和疗效.方法 应用介入治疗的手段,经股动脉插管向脾动脉注射栓子进行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33例,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细胞、肝功能的变化、门静脉宽度、脾脏大小、腹水消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术后外周血象较术前明显改善.(2)术后肝功能明显好转.(3)远期(6~9月后)门脉宽度缩小.(4)术后近期(1~3个月)脾脏大小变化不明显,6~9个月后明显缩小.(5)25例有腹水者,腹水消失20例,腹水减少5例.(6)术后并发症:均有腹痛、发热,部分出现左侧少量胸水(13例)、左下肺炎(10例).结论 PSE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新的治疗方法.

  • PSE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平生;祝强华;陈丽萍;曹宏勇;彭丽娟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脾功能亢进的意义.方法 对89例原发性肝癌伴程度不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和白细胞、血小板低下等脾亢征象的患者采用部分脾栓塞术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双介入治疗,术后观察外周血细胞改变.结果 本组病例肝脾双介入治疗后外周白细胞、血小板均有显著增高,与术前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部分脾栓塞可以缓解脾功能亢进,减轻门静脉高压,减少并发症,保证肝动脉化疗栓塞的顺利进行;而术后增加脾栓塞的反应一般都能忍受.结论 肝脾动脉双介入栓塞是一种损伤小、安全程度高、副反应少、疗效较好的办法,可部分替代外科切脾手术,是治疗肝癌并脾亢佳选择,值得普及推广.

  • 分次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青少年脾功能亢进

    作者:刘端;邵江;陈宇;刘暴;宋晓军;陈跃鑫;刘昌伟;叶炜;曾嵘;刘志丽;郑月宏

    目的 研究分次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青少年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男性3例、女性5例)青少年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分期PSE治疗的效果,患者经2~3次的PSE手术治疗,每次间隔1~2个月.术后长期随访.结果 无术后死亡;无感染性休克、脾脓肿或脾破裂等并发症;术后均出现疼痛与发热,经对症治疗后缓解;2例术后出现少量局灶性胸腔积液,经保守治疗后缓解.所有患者术后血小板、白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并在随访中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应用分次PSE手术方式治疗青少年脾功能亢进,可有效缩小增大的脾脏,缓解脾功能亢进症,并避免患者因一次性栓塞脾组织过多而出现的相关并发症.

  •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2例疗效观察

    作者:廖芳梅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目前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可采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其缓解脾功能亢进疗效好,且是一种微创手术,与脾切除相比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