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婴幼儿骨盆的测量对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早期诊断的探讨

    作者:李国聚

    目的:通过婴幼儿骨盆的测量,拟对可疑半脱位者从X线上找到诊断依据.方法:选36例正常婴幼儿及确诊24例先天性半脱位患儿进行测量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髋臼角、髋臼底P-M、H-M及C-E角的正常值与脱位者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可疑半脱位者,大部分病例侧移位较多,而髋臼角、P-M及C-E角在正常儿童与可疑半脱位者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以C-E角为敏感,可作为鉴别正常与半脱位两者的可靠依据.

  • 应用超声测量孕妇骶耻内径、胎儿双顶径预测相对头盆不称的研究

    作者:张利芳;康德

    头盆不称是头位难产重要的原因之一,多年来一直被产科医师关注,并努力探索临床实用的诊断方法,寻找能预测头盆不称的方法,以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超声预测头盆不称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产前超声测量临产孕妇的骶耻内径、胎儿双顶径有助于客观地了解孕妇骨盆人口与胎儿头径之间的匹配关系.

  • 手术治疗老年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对骨盆参数及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作者:刘玉增;海涌;关立;杨晋才;周立金;陈小龙;潘爱星;汪文龙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老年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手术对骨盆参数及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20例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腰或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变化. 结果 随访时间为24~84个月,平均35.7个月.20例患者均无断钉断棒现象发生,椎间骨性融合率达到100%.术前、术后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脊柱全长X线片显示矢状面颈7铅垂线(C7VL)与骶骨后上缘距离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椎前凸角明显增大[(53.3±7.6)°比(46.6±6.8)°,P<0.05];骨盆指数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2±10.1)°比(49.9±9.7)°,P>0.05];骨盆倾斜角术后(10.7±2.1)°,较术前(15.7±2.5)°明显减小(P<0.05);骶骨倾斜角术后(48.6±6.8)°,较术前(44.5±5.5)°明显增大(P<0.05).按复位程度分为复位≥50%组和复位<50%组,两组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治疗老年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同时可维持全脊柱矢状面平衡,恢复腰椎的生理前凸,改善脊柱骨盆参数.

  • 分娩导航仪在骨盆测量及产程监测中的准确性

    作者:陈茜;张敏;尹爱兰;黎静;黄晓莉;罗漫灵;李佳;高云飞;王志坚

    目的 探讨LaborPro分娩导航仪(简称LP系统)在骨盆测量和产程监测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分娩的299例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且处于分娩第一产程的健康孕妇.分别应用传统骨盆测量法及LP系统测量孕妇骨盆内外径线,传统阴道检查及LP系统评估宫颈扩张及胎头下降程度,比较不同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LP系统与传统骨盆测量法测量结果:髂棘间径分别为(24.36±1.93)cm和(24.38±1.42)cm(P>0.05);骶耻外径分别为(20.22±1.94)cm和(20.18±1.28)cm(P>0.05);坐骨结节间径分别为(9.18±0.79) cm和(8.75±0A1) cm (P< 0.05);坐骨棘间径分别为(9.81±0.96 cm) cm和(9.69±0.70) cm(P<0.05);坐骨切迹分别为(5.0±1.03) cm和(4.74±0.81) cm(P<0.05).LP系统与阴道检查结果:宫颈扩张分别为(6.27±2.28) cm和(6.21±2.40) cm(P<0.05);胎头下降分别为(-0.93±1.60) cm和(-0.97±1.69) cm(P<0.05).结论 在骨盆测量、宫颈扩张及胎头下降的测量中,LP系统与传统阴道检查结果间无明显差异,且前者更为客观.

  • 中国南方汉族妇女正常骨盆形态变化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

    作者:刘萍;余艳红;陈春林;唐怡欣;王黎;毛东瑞;许乙凯;陈兰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汉族妇女正常骨盆形态变化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因各种指征行盆腔CT检查的289例汉族妇女,平均年龄43.5岁,四肢发育正常,排除病理性骨盆.根据年龄分为25~ 40岁组(109例);41~ 50岁组(115例);50岁以上组(65例).采用双源CT检测仪对3组妇女盆腔进行扫描,应用Mimics软件构建出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三维模型骨盆的入口后矢状径、入口前后径、骶耻内径;中骨盆后矢状径、中骨盆前后径;出口横径、出口后矢状径及耻骨联合高度,并对测量的各径线值或角度值与妇女平均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5~40岁组、41 ~ 50岁组、50岁以上组妇女骨盆入口后矢状径分别为(53±8)、(51±7)、(48 ±6) mm,入口前后径分别为(122±8)、(120±9)、(114±8) mm,骶耻内径分别为(135±10)、(132±9)、(127 ±9) mm,3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中骨盆后矢状径分别为(43±6)、(44±6)、(43 ±7) mm,中骨盆前后径分别为(119±8)、(120±8)、(119±7)mm,3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出口横径分别为(122±11)、(121±10)、(117±11) mm,出口后矢状径分别为(56±9)、(58±8)、(57 ±9) mm,3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耻骨联合高度分别为(31±3)、(33±3)、(34±3)mm,3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耻骨联合高度与年龄存在正相关关系(r=0.331,P<0.01),骨盆入口后矢状径、入口前后径、骶耻内径、出口横径、骶骨长度和弯度等与年龄存在负相关关系(r=-0.120~-0.343,P<0.05).结论 中国南方汉族妇女的骨盆入口随年龄增长由长椭圆形趋于横椭圆形,骨盆变深,骶骨变弯;但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的变化不明显,且显示出与年龄增长无关的特点.

  • 孕期子宫脱垂并腹腔广泛粘连一例

    作者:卢彦平;王良义

    孕妇33岁,因停经39周,阴道口脱出肿物10余天,于2004年5月8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4~5)d/32 d,LMP 2003年8月8日.孕期一直在我院产前保健,孕37周开始感阴道内有异物感,每于行走或排便后脱出阴道口,无排尿困难,门诊诊断为"子宫脱垂",因已近预产期准备行择期剖宫产,故收入院.3岁时曾有过下腹痛史半年,具体诊治不详.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肝脾未及,宫高30 cm,腹围100 cm,头位,先露定,胎心144次/min.宫颈长约3 cm,脱出阴道口约1 cm,质软,宫口未开,先露平棘,骨盆测量无异常.

  • 瘢痕子宫并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四小时羊水栓塞抢救成功一例

    作者:张月芬;王娟;黄亚娟

    患者27岁,G3P1,孕39周,单胎,前次剖宫产史.因门诊超声提示中央性前置胎盘于2009年7月31日入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好,血压106/64mmHg(1 mmHg=0.133 kPa),无腹痛及阴道流血.血、尿常规正常.产科检查:宫底高度33cm,腹围96 cm,先露头,胎心140次/min,无宫缩,估计胎儿体重2900 g.骨盆测量均正常.

  • 急性羊水过多症合并胎盘血管瘤1例

    作者:关皓;王立宏

    患者31岁,孕1产0.停经37+3周,腹胀、气短1周,于1996年11月27日入院.既往健康,月经规律,末次月经1996年3月8日,孕期经过良好.入院前1周自觉腹胀,并逐渐加重,气短,不能平卧.查体:BP 16/10 kPa(1 mmHg=0.1333 kPa).心肺听诊未见异常,两下肢水肿(+).产科检查:宫高40 cm,腹围114cm,纵产式,头位,胎头浮动,胎心音遥远听不清.消毒内诊:宫颈管长1.5 cm,宫口开大2 cm,头先露.骨盆测量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正常.B超提示宫内妊娠,单胎头位,脐带绕颈1周,羊水深度11.4 cm.于胎盘上方近边缘处可见一圆形回声略衰减的包块,大小8.5 cm×6.9 cm×6.0 cm,边界清,提示胎盘血管瘤.

  • 中国产科医生对于骨盆测量的认知情况调查

    作者:李奎;刘菲;杨慧霞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国内产科医生的骨盆测量认知情况及现状进行研究。方法设计了包括所在省份、医院级别、技术职称、出国进修经历、所在医院骨盆测量状况、个人对骨盆测量的认知情况、影响临床处理习惯的因素等15个问题的调查问卷,于2013年10月第八届围产医学年会期间对参会和曾通过《中华围产医学杂志》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投稿的产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6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301份。85%以上的产科医生均对孕妇进行骨盆测量且认为其具有临床指导意义。虽然已有诊疗指南,但是大多数的产科医生仍会进行骨盆测量,而不更改临床处理。结论在中国,绝大多数产科医生会对孕妇进行骨盆测量。因此还需要进行大量工作改变临床产科医生的观念,在有条件可随时进行急诊剖宫产的医院不常规对孕妇行骨盆测量。

  • 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脊柱矢状位参数与骨盆参数的相关性

    作者:李方财;陈其昕;陈维善;陈刚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脊柱矢状位参数与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70名脊柱形态正常的志愿者与110例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位垂直轴、骨盆投射角、骶骨倾斜角和骨盆倾斜角.根据SRS测量标准,将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按脊柱矢状位形态分为三型:Ⅰ型45例、Ⅱ型48例、Ⅲ型17例.比较志愿者与各型退变侧凸组间的脊柱矢状位参数及骨盆参数,分析脊柱矢状位参数与骨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骨盆投射角,Ⅲ型退行性侧凸组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盆倾斜角,Ⅱ型、Ⅲ型退行性侧凸组高于志愿者组及Ⅰ型退行性侧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Ⅱ型与Ⅲ型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骶骨倾斜角,Ⅱ型、Ⅲ型退行性侧凸组小于志愿者组及Ⅰ型退行性侧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志愿者组、Ⅰ型退行性侧凸组中未发现脊柱矢状位失平衡;Ⅱ型与Ⅲ型退行性侧凸组脊柱矢状位失平衡的发生率分别为17.8%、29.4%.志愿者组与Ⅰ型退行性侧凸组的脊柱矢状位参数间、骨盆参数间及矢状位脊柱-骨盆参数间存在相关性;Ⅱ、Ⅲ型退行性侧凸组的脊柱矢状位参数间的相关性逐渐减小,矢状位脊柱-骨盆参数间的相关性也减小甚至消失,而骨盆参数间的相关性存在;各型退行性侧凸组的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角均与矢状位垂直轴相关,其中后两者的相关性更大.结论 脊柱矢状位形态呈阶梯样改变,Ⅱ、Ⅲ型退行性侧凸患者的骨盆参数、脊柱矢状位参数与骨盆参数的相关性发生变化,更容易出现脊柱矢状位失平衡.

  • 超声测量骨盆入口前后径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作者:任炜;张彤迪;何向群;周英杰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孕妇骨盆入口前后径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0例单胎孕37~42周的孕妇于产前1~3 d行超声检查,测量孕妇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儿双顶径、胎儿单侧锁骨长等参数,并与剖宫产术中测量的骨盆入口前后径、生后24 h测量的新生儿双顶径、单侧锁骨长相比较.结果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儿双顶径、单侧锁骨长等参数的超声测值与实际测值有良好的临床符合性;当骨盆入口前后径与胎儿双顶径的差值<2.1 cm时剖宫产的发生率增加.结论超声测量孕妇骨盆入口前后径方法简单、准确,对母儿无害,在测量骨盆径线的同时能了解胎先露、胎方位等与分娩密切相关的因素,有助于产科工作者综合考虑,决定分娩方式.

  • 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观察

    作者:王菊英;王小汤

    持续性枕后位在分娩中发生率较高,是引起难产的重要原因,如果处理不当,直接给母婴带来危害.我们对50例持续性枕后位进行产程分析,如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两年间,我院共分娩1850例,其中持续性枕后位为96例,占分娩总数的5.2%.随机选择2000年分娩的初产足月枕后位50例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分娩足月初产妇枕前位50例作对照.两组产妇骨盆测量、年龄大小、胎儿体重及头盆关系等无明显差异.

  • 自然分娩后食管自发性破裂一例

    作者:毕郭龙;张春梅;张雪娅

    患者,女,27岁.主因停经40周,不规律宫缩5 h,于1997年4月28日21时30分入院.查体:体温36.4 ℃,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8 kPa,心肺(-)、肝脾未触及,宫高34 cm,腹围98 cm,胎位左枕前,胎心140 次/min,宫缩不规律,骨盆测量正常,肛查:宫口未开,先露为头,棘上1 cm.诊断为宫内妊娠40周,妊1产0,左枕前.

  • 应用磁共振三维重建技术分析妊娠和分娩是否影响初产妇骨盆大小

    作者:刘萍;王月祉;余艳红;陈春林;廖科丹;李益格;王艳;昌仁明

    目的 利用三维磁共振(3D MRI)重建技术分析妊娠和分娩是否改变初产妇骨盆大小及产后骨盆的恢复情况.方法 采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查的120例未育女性,24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MRI原始数据,其中73例初产妇产后复查MRI.分别重建未育女性和初产妇产前、产后骨盆三维模型,测量骨盆大小及形态并分组比较.结果(1)妊娠晚期孕妇与未育女性临床骨盆分型占比均为:女型>猿型>扁型>男型,足月孕妇骨盆横径略微增大(0.2~0.3 cm);耻骨弓角度增大而骨盆倾斜度减小.(2)不同分娩方式产后骨盆变化不同,顺产后42 d中骨盆前后径稍增(0.2 cm),产后6个月后恢复至未育大小;剖宫产后骨盆径线无明显变化.(3)骶髂关节间隙和耻骨联合间隙妊娠晚期较未育状态增宽,产后42 d减小.至产后6个月耻骨联合间隙恢复至未育状态水平,而骶髂关节间隙与妊娠晚期无明显变化.结论 初产妇骨盆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妊娠期骨盆的变化有利于经阴道分娩,不同分娩方式对骨盆影响不同,产后6个月初产妇骨盆径线大部分恢复至妊娠晚期状态.

  •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骨盆产科生理常数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柯妍;陈春林;余艳红;刘萍;宋小磊;黄蕾;段慧;王黎;边雪峰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生育活跃期维吾尔族及汉族女性骨盆生理常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自2012年1月至12月总结新疆地区生育活跃期汉族及维吾尔族女性各90例,南方汉族女性109例,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及骨盆数字化测量技术测量其骨盆的主要产科径线及角度,得出新疆汉族及维吾尔族育龄女性骨盆的生理常数值,并对各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90例维吾尔族女性中有18例存在尾骨上翘,而汉族女性中未见(P<0.05);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女性在骨盆入口平面各条径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径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地区汉族女性入口后矢状径(52.79±7.64) mm较南方汉族女性后矢状径(47.70±8.43)mm明显增大(P<0.05),但入口前后径(115.26±8.34) mm又较南方汉族女性入口前后径(122.40±8.27) mm明显减少(P<0.05).结论 新疆地区女性骨盆的生理常数值具有自己的特点,地区内不同种族间也有一定差异.在制定产科径线标准上,要考虑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间的差异性.

  • 改良CT三维重建女性骨盆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作者:刘萍;毛东瑞;陈春林;余艳红;陈斌;冯婕;欧阳振波;除玉静;段慧;郭传家;唐怡欣;王黎

    目的 联合Mimics软件、Geomagic软件及UG软件,对基于CT三维重建的女性骨盆测量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骨盆测量径线的数量及精确性.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因各种疾病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CT检查的患者20例,获取其CT平扫期原始数据,然后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构建出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利用Geomagic软件中的分割功能,分割出右半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基于全骨盆及右半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应用UG软件对相关径线及角度进行测量.结果 成功地测量出了所有的径线,对耻骨弓角度的测量进行了改进,同时对Mimics软件不能测量的骨盆入口后矢状径、中骨盆后矢状径及出口后矢状径进行了准确的测量.结论 改良CT三维重建女性骨盆测量方法能更好地对女性骨盆进行全方位、无障碍的测量,对女性骨盆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 产科腹部检查模型的设计和使用

    作者:尹玲

    产科检查是妇产科教学中要求学生必要掌握的基本临床技能.它主要包括孕妇腹部检查和骨盆测量,骨盆测量可以在同学之间进行,通过相互测量达到训练目的,但是,腹部检查很难找到愿意合作的孕妇.目前,国内也没有合适的教学模型.我们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自行设计了一套孕妇腹部检查模型,供学生模拟操作,取得了满意效果.

  • 骨盆测量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汪晓东;宋欢;卢聪;李立

    回顾当前各种骨盆测量手段,分析骨盆径线与直肠癌手术难度的关系.CT和MRI是目前直肠癌骨盆测量的较好选择,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上耻骶尾骨短径、骶尾骨长度和骶尾骨弯曲度等径线对直肠癌手术难度的影响已经得到了证实.未来的研究需要建立骨盆测量评价标准以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手术方案.

  • 某村张小孩死亡1例报告

    作者:薛天伟

    某孕妇25岁,于2011年8月15日1时因腹痛到县医院住院分娩.入院查体:体温:36.4C,脉搏:92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30/80mmHg,扶入病房,表情痛苦,对光反射对称灵敏,心肺无异常,腹隆起,触及胎体,闻及胎心.先露头,衔接"-1",宫口扩张4CM,宫缩30秒/5-6分,胎膜已破,骨盆测量各径线正常,诊断为"G2P1孕38周头位",于2011年8月15日8时顺产一男性活婴,评分8分,二度粪污,常规结扎脐带交台下.母婴一般良好,因家中有事,于17日早上出院.

  • 退变性腰椎侧凸脊柱-骨盆参数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亮;卢旭华;王海滨;郭群峰;张帮可

    目的:测量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骨盆-脊柱参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脊柱外科就诊的DLS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患者30例(DLS组)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无DLS者30例(对照组),测量2组的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um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结果 DLS组的LL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SVA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SS、PI及T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SS与LL、PT与SVA均有相关性。对照组骨盆参数之间(PI、SS及PT)均有相关性,但DLS组骨盆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对照组中LL与SVA显著相关,但DLS组中LL与SVA无相关性。结论骨盆形态的变化与脊柱的矢状位序列密切相关,DLS患者表现为更小的LL以及更大的SVA。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