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肺表现首发的显微型多血管炎3例报告

    作者:李潍林;徐蔚东;张永娟;杨榕

    例1,女,76岁,因咳嗽、咳痰2个月余于2001年11月9日入院.无咯血、肌肉关节痛、皮肤损害.查体温38.7℃.两肺底少许湿性罗音,散在干性罗音.血WBC 11.5×109/L,N 0.818,Hb 84g/L;尿WBC0~1/HP,Pro(+++);肺部CT示右肺下叶背段、后基底段可见片絮影,边缘较清;转结核病院治疗.既往无活动性肺结核病史.多次查结核杆菌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于2001年12月8日出现少尿200 ml/d,再次住我院.查Bp210/90 mm Hg(1 kPa=7.5 mm Hg),尿RBC散布,Pro(+++);ESR 164 mm/h,Scr 750.1 μmol/L,抗核抗体(-),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补体C3、C4正常,血清环核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自身抗体(P-ANCA)(+),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肌肉活检:小动脉及小静脉壁内皮细胞肿胀增生,中层纤维素样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水肿.确诊为显微型多血管炎(MPA),肾功能衰竭.确诊时间40d.

  • 中性粒细胞与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张细元

    1 中性粒细胞概述中性粒细胞(PMN)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是血液中数目多的白细胞.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70%.该细胞胞浆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颗粒,主要分为两类,分别出现于中性粒细胞成熟过程的不同阶段.第一类为嗜苯胺蓝颗粒,主要包括:防御素、蛋白分解酶、组织蛋白酶、弹性蛋白酶、髓过氧化物酶及溶菌酶.第二类为特异性颗粒,包括:乳铁蛋白酶、胶原酶和Lipocalins.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所谓趋化作用,就是细胞向着某一化学物质刺激的方向移动.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的物质,称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膜上有趋化因子受体,受体与趋化因子结合,激活胞膜上的钙泵,细胞向前方伸出片足,使细胞移向产生趋化因子的部位.当中性粒细胞在局部聚集后,在细胞因子及某些因素作用下活化,释放胞浆内的颗粒,对局部组织产生破坏.

  • 冠心病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和脂氧素A4的变化

    作者:梁思宇;肖宏凯;李向平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脂氧素A4(LXA4)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43例(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者44例(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MPO、LXA4水平,计算MPO与LXA4的比值(M/L),并进行比较.对影响MPO、LXA4、M/L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hs-CRP、LXA4、MPO水平和M/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25 mg/L比0.99 mg/L、229.88 ng/L比178.63 ng/L、422.58 U/L比186.85 U/L和(1.78±0.52)U/ng比(1.02±0.17)U/n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XA4、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白细胞计数重度升高均为MPO升高的独立影响因子(P<0.01或<0.05);稳定型心绞痛、白细胞计数轻中度升高与MPO水平无关(P>0.05).MPO是LXA4水平升高的影响因子(P<0.01);稳定型心绞痛是LXA4水平下降的影响因子(P=0.019);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因素与LXA4无明显相关性(P>0.05).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是M/L升高的独立影响因子(P<0.01),而其他因素与M/L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在炎性反应活跃的同时存在炎性反应/炎性反应消退的失衡.

  • 不同方法学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MPO阳性率的比较及意义

    作者:郑瑞;章鸯;陈葆国;沈芝颖;林爱芬

    目的 比较免疫组化、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学3种方法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胞内MPO阳性率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90例AML患者同时进行骨髓活检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涂片细胞化学染色及骨髓流式细胞学分析,检测MPO表达情况.结果 3种方法联合检测,AML患者MPO总阳性率为95.5%,其中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MPO阳性率分别为66.7%、93.3%及87.8%,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PO敏感度低,明显低于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检测方法(P均<0.05),而细胞化学与流式细胞学法比较,MPO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中,除M7外,以M5患者MPO阳性率低(88.9%),其中免疫组织化学法MPO的检出率低(37.0%),明显低于细胞化学法(88.9%,P<0.05),但与流式细胞学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MPO表达的阳性率优于活检组织的免疫组化法,三者结合比单独一种更有利于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 髓过氧化物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预测价值及其临床应用的相关进展

    作者:崔旭东;步睿;王晓云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其急性加重,如急性冠脉综合征,通常由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不稳定斑块的主要特征为菲薄的纤维帽、高度的炎性反应以及胶原蛋白发育不良.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及其活性产物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和进展的许多关键环节,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密切相关.作为冠状动脉的特异性标志物,MPO的预测价值既体现在对冠状动脉疾病进展的评估,也体现在对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斑块破裂风险的评估.本文旨在总结MPO在CAD进展及斑块破裂中发挥的作用,阐述其对斑块破裂的前期预测价值并探讨MPO质量和活性的检测及分子成像技术的新进展,讨论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及其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爱红;薛黔

    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密切相关的小血管炎称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ANCA已成为AASV的特异血清学诊断工具.蛋白酶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是ANCA重要的抗原成分,在启动中性粒细胞(PMN)全面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认为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抗原特异性ELISA法是ANCA的规范化检测方法,而AASA的发病机制可以从PMN活化和血管损伤、PMN凋亡和炎症慢性化商个环节进行理解.此外,针对抗PR3和抗MPO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的研究尚待深入进行.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的发病机制

    作者:孙艳玲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一类由环境、遗传、免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逐渐上升.目前有研究认为蛋白酶3和髓过氧化物酶是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重要的抗原成分,在启动中性粒细胞全面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在研究中.

  • 复方甘草酸苷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司徒绮仪;刘国栋;杜子明;黄瑾;刘秋菊;钟志勇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阳性对照组[300 mg/(kg·d)美沙拉嗪溶液]、复方甘草酸苷低剂量组[12.5 mg/(kg·d)]和复方甘草酸苷高剂量组[50 mg/(kg·d)].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法制备UC大鼠模型.造模3d后,各组按设计剂量灌胃给药10d,处死大鼠取结肠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及评分,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 (ICAM-1)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病变评分依次为:(0.0±0.0)、(6.2±1.0)、(2.6±0.2)、(3.0±0.9)、(3.6±0.0)分;MDA含量依次为:(1.75±0.75)、(1.99±0.68)、(1.09±0.25)、(1.18±0.48)、(1.23±0.45)nmol/mgprot;SOD水平依次为:(97.19±13.27)、(85.25±24.88)、(70.00±12.61)、(65.19±24.51)、(78.03±19.77) U/mgprot; MPO水平依次为:(0.34±0.03)、(0.36±0.03)、(0.31±0.02)、(0.36±0.05)、(0.36±0.04)单位/克湿片;ICAM-1相对表达量依次为:(2.56±0.80)、(7.36±4.87)、(2.92±1.29)、(2.16±0.85)、(5.81±5.10).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结肠组织病变评分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SOD、MPO未见统计学差异.复方甘草酸苷低剂量组ICAM-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作用与阳性对照组相仿(P>0.05),但复方甘草酸苷高剂量组ICAM-1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对UC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组织的病变程度,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结肠黏膜ICAM-1基因表达有关.

  • 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机制研究

    作者:王峰;蔡洪斌;张义军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完成后,缺血2 h再灌注24 h,其中白藜芦醇大剂量组(40 mg/kg)、小剂量组(10 mg/kg)术前7 d分别腹腔注射2 ml/kg白藜芦醇无菌溶液,模型组腹腔注射2 ml/kg生理盐水,1次/d,各组大鼠均于手术前15 min加注1次.观察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对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脑组织神经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可显著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行为评分,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O含量和MPO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 毛细管电泳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作者:王永静;陈学良;李颢

    目的 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PO)在各类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表达的差异,探讨MPO表达的定量检测在ANLL分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毛细管电泳(CE)电化学检测法检测36例ANLL患者及30例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MPO表达.结果 MPO在ANLL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正常对照中的表达(P<0.05);M3病例的MPO值高,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2、M4其次,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1再次,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M5低,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6患者只有2例,未进行统计学分析,其平均值介于M4与M1之间.各亚型中MPO值,符合M2b>M2a、M4a>M4b和M5b>M5a趋势.结论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首次实现了对MPO的定量检测,灵敏度高,将其应用于ANLL的分型诊断是可行的.

  • 髓过氧化物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再评价

    作者:范园春;冯凯;张军;郑燕华;夏鹄

    目的 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特别是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病例分为4组:①ACS组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6例、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5例);②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③体检对照组54例;④非ACS胸痛组29例(主动脉夹层6例、心律失常5例、呼吸道感染4例、冠状动脉肌桥2例、肋间神经痛2例、心脏神经功能紊乱2例、消化性溃疡2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扩心病1例、肺栓塞1例、胸腺增生1例、胸膜炎1例、肋骨骨折1例).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测量血清MPO的含量进行组间比较,并与目前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对比.结果 ①ACS组患者血清MPO水平明显升高,与SAP组、体检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ACS组内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比较血清M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MPO诊断U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ROC曲线下面积仅为0.481),但优于心肌损伤标志物.③ACS组与非ACS胸痛组相比,血清M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MPO诊断AC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01,95%可信区间0.371~0.631,其鉴别诊断效能低于H-FABP、cTnI、CK-MB和MYO.结论 髓过氧化物酶作为生物标记物对诊断和鉴别诊断ACS价值有限:对既往有冠心病史的患者有一定的预警意义,能鉴别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对体检人员筛查潜在ACS风险有一定意义;在急诊鉴别胸痛患者是否为ACS(无论是UA还是AMI)无鉴别诊断价值.

  • 炎性因子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志婷;梅拥军;曹平良;曾黎峰;尹秋林;盛国太;葛郁芝

    目的 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髓过氧化物酶(MPO)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指标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情严重度间的相关性.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5例,按狭窄程度分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按病情分为急性心梗(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和健康对照组.结果 ①血清sCD40L水平,AMI组[(16.42±4.66)ng/ml]与UAP组[(13.50±5.29)ng/ml]显著高于SAP组[(9.22±3.65)ng/ml]和对照组[(8.66±2.92)ng/ml].②血清MPO水平,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各组之间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F=25.95,P<0.001),AMI组[(156.61±33.63)U/L]显著高于UAP组[(92.06±42.11)U/L]、SAP组[(80.02±20.28)U/L]和健康对照组[52.33±14.32)U/L].③hs-CRP水平,重度狭窄组略高于与无狭窄组(3.61±0.64比1.41±0.55,P<0.05);AMI组hs-CRP水平[(5.74±1.09)mg/L]显著高于UAP组[(1.91±0.72)mg/L,P<0.001]、SAP组[(2.61±0.60)mg/L,P<0.01]和对照组[(1.47±0.47)mg/L,P<0.001].结论 在冠心病不同程度冠脉狭窄组之间,血清MPO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sCD40L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不同程度病情组之间,血清sCD40L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而MPO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髓过氧化物酶及其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惠;包宗明

    冠状动脉疾病广布于全世界而且是许多国家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个多因子病,也是引起大部分冠心病的潜在原因.随着对冠状动脉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S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是机体对血管壁损害的反应和修复过程.

  • 辛伐他汀后适应对血脂正常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陈树杰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药物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的影响及减少心肌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辛伐他汀后适应组(SIM组),每组10只.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再灌注前,SH组、I/R组经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SIM组经颈静脉注射辛伐他汀(1 mg/100 g).再灌注2h后抽静脉血测定CK-MB、MPO、MDA,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①各组大鼠血脂均在正常值范围内;②与SH组比较,I/R组、SIM组CK-MB、MPO、MDA均增高(P<0.05);与I/R组比较,SIM组CK-MB[(798.46±105.25)ng/ml比(1572.18±126.32)ng/ml]、MPO[(12.16 ±2.69)U/L比(15.32±3.35)U/L]、MDA[(2.15±0.22)nmol/mg prot比(2.78±0.24)nmol/mg prot]下降(P<0.05);③与SH组比较,I/R组、SIM组心肌梗死明显(P<0.05);SIM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I//R组[(35.79±4.77)%比(46.61±5.18)%,P<0.05].结论 辛伐他汀后适应治疗可以减轻大鼠心肌炎症反应,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肌并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 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治中

    目的 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PO)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MPO水平.结果 ACS组MPO水平高于SAP及正常对照组(P<0 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外周血MPO水平的升高对ACS患者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 细胞免疫反应性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朱峰;钱家鸣;潘国宗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建立评价肠道炎症严重度和监测炎症活动性的指标.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30 mg/50%乙醇0.25 ml制作实验性IBD的动物模型(TNBS/乙醇模型),用10 mgTNBS诱导了复发性IBD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大体标本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检测了病变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TNBS30 mg/50%乙醇0.25 ml致炎后动物出现懒动、厌食、稀便和便血表现,这些症状在致炎后第3天明显,第7天后逐渐减轻.病理组织学在第3天出现明显的粘膜溃疡、隐窝脓肿和节段性炎症病变,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第7天在粘膜下层出现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淋巴结样淋巴细胞浸润;第21天炎症慢性化,有腺体增生;10 mgTNBS单独2次致炎后又出现急性炎症的病理改变.组织MPO活性于TNBS/乙醇致炎后第1天开始升高,3 d时达高峰,7 d时下降,21 d时基本恢复正常,在TNBS10 mg单独2次致炎后又升高.组织SOD在相同炎症时间点的活性与MPO相反.结论该模型在组织学上与人类IBD有相似之处,可作为进一步研究人类IBD的手段.MPO和SOD与动物肠道急性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IBD肠道炎症严重性的指标.

  • 髓过氧化物酶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刘志远;张金盈;李纲;李玉东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PO水平.结果:MPO在AMI和UAP组中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O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

  •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L-选择素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作者:肖诗铭;满晓波;邱秀华;王勇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复苏时是否能抑制L-选择素的表达和减少肠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SD大鼠54只,采用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RL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组).比较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的表达及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肠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休克复苏后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检测,各时相点HSH组明显低于RL组(P<0.01);肠组织MPO活性测定,HSH组稍高于C组,无统计显著性,但HSH组明显低于RL组(P<0.01);病理学检查,HSH组肠组织较RL组损伤轻.结论:HSH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的表达,从而降低肠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 胸痛病人预后新的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

    作者:闫明珠;孙艺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存在白细胞活化,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升高.MPO与脂软斑的进展密切相关,同时影响斑块稳定性,与蛋白酶活化、产生细胞毒素及一氧化氮的消耗等有关.Brennan等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评价基线血浆MPO水平对胸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方居正

    目的 通过活血化瘀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观察髓过氧化物酶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关系,确定活血化瘀法对冠心病心肌梗死血管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组除西药外加用中药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观察髓过氧化物酶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髓过氧化物酶水平治疗后较治疗组高(0.01<P<0.05),但比治疗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亦较治疗前低,(P<0.01).结论 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比单纯运用西药常规疗法降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效果明显,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通过降低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减少血管损伤,保护心肌细胞.

712 条记录 7/36 页 « 12...45678910...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