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

    作者:牛志兰

    异丙酚,化学名:2,6-二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全身麻醉用药,适用于诱导或维持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的辅助用药、病人自控镇痛及一些门诊小手术,可通过提高痛阈达到镇痛作用[1],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苏醒快、副反应小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人工流产(本文简称人流)术中使用.由于异丙酚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可使患者意识短暂消失,可引起血压、心率下降,甚至出现短暂性呼吸暂停,故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实施人流术必须住院,并在严密麻醉监测下进行.

  • 肝脏移植围麻醉期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

    作者:王卓强;石炳毅;刘秀珍;张斌;陈绪贵;王恒林;吕宝胜;王子剑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围麻醉期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和检验治疗效果.方法对10名患者围麻醉期不同阶段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凝血和血小板功能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围麻醉期在充分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结果有选择性地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止血剂,至手术结束时患者的凝血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但仍在正常低限,全部患者无一例因出血和血栓再次手术.结论手术中应对凝血功能进行适时监测与调控,围麻醉期要处理好新肝吻合口局部的高凝与全身低凝的关系,预防术后出血、肝动脉和(或)门静脉血栓.

  • BIS监测预防全凭静脉麻醉下术中知晓的多中心研究

    作者:吴奇伟;张忱;胥亮;吴安石;岳云;柳娟

    目的:评估BIS监测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下预防术中知晓的作用,探讨术中知晓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随机、双盲、分组对照研究方法,患者(年龄≥16岁)被随机分为BIS监测指导组(A组,监测并维持BIS值40~60)和对照组(B组,监测BIS但遮挡显示屏)。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4天随访,由独立的评估委员会作明确和可疑知晓的判断。术后间隔一定时间导出BIS数据,分析明确知晓病例的BIS趋势以判断是否存在浅麻醉。明确两组知晓的发生率。结果共收集5228例有效病例,其中A组2919例,B组2309例。明确知晓病例A组4例(0.14%),B组15例(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OR=0.21,95%置信区间:0.07~0.63)。两组可疑知晓(A组0.14%,B组0.26%,P=0.485)和做梦(A组3.1%,B组3.1%,P=0.986)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例明确知晓病例的术中BIS趋势和麻醉总结显示,8例(A组3例,B组5例)无BIS及知晓原因分析;6例获取了相应的BIS趋势图,其中5例(A组1例,B组4例)BIS趋势提示有明确浅麻醉表现,1例(B组)BIS基本稳定于60及以下;其余5例(B组)知晓经主管麻醉医生回顾,有术中浅麻醉和BIS波动且升高>60的情况。结论行BIS监测并维持BIS值40~60可有效减少TIVA术中知晓的发生。发生知晓的主要原因为术中浅麻醉。

  • 儿科麻醉监测进展

    作者:刘少星;刘丹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麻醉技术和监测水平较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儿科麻醉作为高风险麻醉之一,对小儿生命体征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是围术期安全的根本保障.由于小儿与成人存在解剖、生理及药理等方面的差异,麻醉监测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

  • 老年人硬膜外麻醉下脉搏氧饱和度的监测

    作者:朱成玉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已较广泛地使用于临床麻醉监测,但对其用于老年人硬膜外麻醉的报告不多.本文观察65岁以上老年人硬膜外麻醉应用脉搏氧饱和度仪连续监测麻醉中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62例,现报道如下.

  • WMZ-03箱仪一体麻醉工作站的研制

    作者:吴太虎;宋振兴;万振;张晓峰

    介绍一种箱仪一体麻醉工作站.该机整体集成在2个立式医疗箱内,采用了整机由2部分组合而成的设计,使用时从箱内取出将上下2部分对接,锁住后即可操作,用毕分开放回箱中,闭合箱体即可储存和运输.

  • 脑电信号分析在麻醉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新图;乐建威;李向东;王群

    目前,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能保证高质量麻醉的麻醉监护技术.脑电信号(EEG)分析在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系统地介绍几种脑电信号分析方法,如双谱、听觉诱发电位、脑功能状态、脑电熵、麻醉趋势和脑电非线性分析等指数;并分析了这些脑电分析方法在麻醉镇静深度监测中的局限性,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心脏手术麻醉监测进展

    作者:薛玉良

    近年来,心脏手术发展很快,高龄和婴幼儿手术、复杂和高危手术越来越多,微创心脏手术也在迅速普及,几乎心脏外科的每一项发展无不伴随着对麻醉要求的提高.近年来麻醉监护技术也有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晓玲

    神经外科患者经常由于颅内病变致使脑组织发生局部液化性坏死、缺血、水肿等病理生理的变化,再加上全麻刺激、手术刺激强烈,可造成病变部位和周围脑组织的损伤,进而加重神经系统损伤,为此对于麻醉的要求比较高。寻求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及方法,保护大脑功能,减少应激反应,监测神经电生理,维持患者术中良好的麻醉深度和内环境稳态不仅可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也可改善患者预后及手术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本文首先概述了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要求,概述了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方法与药物,以及麻醉监测的研究,展望了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应用前景。

  • 不同BIS值状态对老年胃肠手术苏醒质量的影响

    作者:周进国;白丽梅;商振国;王朝;白净;张树波

    目的 探讨不同镇静深度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胃肠肿瘤手术的ASA分级Ⅱ或Ⅲ级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深BIS组(D组)30例术中BIS值维持在40~49,浅BIS组(L组)30例术中BIS值维持在50~ 59,从切皮至术毕通过丙泊酚靶控复合吸入七氟醚调节BIS值在目标值范围.记录麻醉开始(t0)、术毕(t1)、拔管(t2)、拔管后5 min(t3)的HR、MAP;记录麻醉开始、术中和拔管后5 min的BIS值;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麻醉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率.结果 2组各时点的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0和t3时的BI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D组(P<0.05),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时间均明显短于D组(P均<0.05).结论 在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中BIS值维持在50 ~59可减少丙泊酚用量,提高全麻后苏醒质量,更适用于老年胃肠手术患者.

  • 新年献词

    作者:金清尘

    随着新千年钟声敲响,人类进入一个新的世纪。中华麻醉学杂志也进入它的20周年,回顾过去,国家繁荣昌盛,各行各业欣欣向荣。麻醉学科也不例外。中华麻醉学杂志19年来记录了我国麻醉学科的飞速发展。从麻醉药、麻醉监测到麻醉技术,其变化日新月异。

  • 麻醉监测治疗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作者:田永明;曾利辉;刘娟;刘光娣

    麻醉手术后的患者,在手术后苏醒期间,由于麻醉药物及肌松剂的残余作用、手术创伤、失液、疼痛和其他治疗用药的影响,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呼吸系统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 静脉应用杜冷丁+安定及单用异丙酚人工流产镇痛效果比较

    作者:李善翠;张翠玲;焦玉香;杲桂荣;汪志敏

    人工流产术是常见的计划生育手术,无痛人流的需求越来越多,方式也越来越多.近几年,采用异丙酚行无痛人工流产已较成熟.但是,此方法对饮食、麻醉监测等要求高,因此,半年来,我院同时开展杜冷丁配伍安定无痛人流的方法,并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熵指数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李琴宁;赵勇东;朱海琴;周桂霞

    目的:观察熵指数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使用麻醉诱导和维持剂量后,对照组根据传统心率,血压判断麻醉深度调节麻醉维持剂量.试验组根据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调节麻醉维持剂量,使RE和SE维持在40 ~ 60之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瑞芬太尼、丙泊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Ramsa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其中以恶心呕吐为多;试验组发生率为1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应用熵指数调控麻醉深度,可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同时也能减少患者烦躁程度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心率变异性分析用于临床麻醉监测的展望

    作者:刘家鹏;SHEN Dai;李文硕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判断自主神经功能的客观指标.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主要有时域、频域、非线性分析法.目前,临床上HRV信号的分析主要是时域、频域分析,非线性分析法则不多.作者重点综述了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不同监测的应用特点及进展

    作者:刘燕;任建军;梁伟民;吕畅;冯晓贤;康荣田

    背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为及时发现并逆转脑缺血,临床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优化术中监测、管理,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卒中率仍高达5%.如何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是麻醉管理面临难题之一.目的 为CEA术中麻醉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内容主要介绍CEA术中常用监测方法的特点及研究进展.趋向探索不同监测技术在CEA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 多重监测下的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红转;刘雅;康荣田

    目的:观察多重监测下的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65~80岁,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重监测组(M 组)和常规监测组(R 组),每组50例。M 组通过调节麻醉药物使麻醉深度指数(NTI)维持在37~56,rSO 2>50%或不低于基础值的20%,根据 TOF 值输注肌松药物;R组术中由麻醉医师根据监护仪指标调整丙泊酚、瑞芬太尼及肌松药物的输注速率。于术前1 d、术后1、3、7 d、1个月和3个月采用 MMSE 量表评估认知功能,记录术后7 d、1个月和3个月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情况。记录术毕至呼唤睁眼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和术毕至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单位时间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用量。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1 h(T1)、术毕(T2)、术后24 h(T3)采集静脉血标本,采用 ELISA 法测定血清S100β和 Aβ1-42蛋白含量。结果 M 组术后1 d 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 R 组(8% vs.22%, P <0.05)、术后3 d 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 R 组(2% vs.16%,P <0.05)。术后7 d 和1个月、3个月两组 POCD 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 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小于 R 组[(3.3±0.8) mg·kg-1·h-1 vs.(3.7±0.7)mg·kg-1·h-1,P <0.05],顺式阿曲库铵用量明显小于 R 组[(104±47)μg·kg-1·h-1 vs.(124±68)μg·kg-1·h-1,P <0.05],术毕至呼唤睁眼时间[(10±3)min vs.(16±6)min,P <0.01]、拔管时间[(13±3)min vs.(22±7)min,P <0.01]和定向力恢复时间[(17±4)min vs.(27±9)min,P <0.01]均明显短于 R 组。与 T0时比较,T1、T2时 M 组和 T1~T3时 R 组血清 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 <0.05),T1~T3时 M 组血清 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 R组(P <0.05)。与 T0时比较,T1、T2时两组 Aβ1-42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 <0.05)。结论多重监测下的全凭静脉麻醉可减轻腹部手术老年患者神经损伤,降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但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 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和临床应用

    作者:陈文进;王世端

    血液从脑静脉窦流出后进入颈内静脉球,颈内静脉球为颈内静脉起始部膨大成球的部分,其内不含颈外静脉的血液,因此能准确反映脑组织氧供和氧耗关系.临床上对脑血流量影响较大的手术,如心肺转流(CPB)条件下心脏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大血管手术等的临床麻醉监测,以及危重复苏病人,如心脑复苏后病人、休克病人的监测等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虽然传统上认为静脉血大部分进入右侧颈内静脉,但近来有些资料表明颈内静脉回流并非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具有单侧性[1].

  • 临床麻醉监测快捷指南

    作者:佘守章;吴新民;于布为;岳云;曾因明;王国林;郭曲练;林财珠;周海燕;王泉云;孟凡民;衡新华;许学兵

    临床麻醉监测是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科医师作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术后转归.麻醉期间临床监测的步骤1.首先完成ECG、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2.设置血压自动测量时间(间隔2~5min);3.通常观察Ⅱ和Ⅴ导联ECG;4.观察SpO2图形和数值,开启脉搏音,并设置低限报警功能;5.麻醉科医师必须在麻醉期间全程始终在岗.

  • 如何看待麻醉监测的临床与科学研究

    作者:岳云

    监测对于麻醉学的发展功不可没监测(monitor)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monere,原意是警告和发出预告.由于临床麻醉自身的特殊性,只要给病人实施麻醉,就离不开麻醉科医师的持续监测.麻醉监测可以说是伴随现代麻醉学的诞生而产生的.说监测是麻醉科医师的看家本领一点都不为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把Vigilance(希腊语中的不眠之神)作为座右铭.认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词汇能更好地描述麻醉科医师的职责.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