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渐进式康复护理措施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疗效及心脏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马树琴;马树英

    目的 研究渐进式康复护理措施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疗效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的120例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研究组则采用渐进式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射血分数及爬楼梯速度明显高于照组,胸闷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渐进式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应用.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王磊;张敏州

    1977年9月G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1].此后,以PTCA术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为基础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迅速发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拓宽,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不断提高,目前PCI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2].据估计,2001年全世界各种PCI治疗约260万例,仅在美国即有89万例.我国于1984年开展PTCA,1999年完成PCI术8 000例,2 000年完成1.2万例,2001年1.6万例,2005年完成9万例,且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2].尤其是药物涂层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的出现,使得再狭窄事件发生显著降低,将PCI术推向新的高潮,介入心脏病学已经成为心脏病界发展快的学科.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饮食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徐东晓;宋静;童素梅;洪梅花;刘萍;王润;于桂香;张燕辉

    目的 调查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变化趋势及不同时期饮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饮食依从性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首次发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时进行饮食依从性电话回访调查.结果 108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院外饮食依从性水平较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时依从性总分别为(10.31 ±2.06)、(9.45±1.80)、(9.01±1.95)分.术后不同时期影响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植入支架数量、社会支持等.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水平较低,应努力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并根据不同时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依从性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

  • 1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抢救护理体会

    作者:梁春丽;杨育清

    近年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它是一种微创性治疗技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以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其中冠状动脉破裂导致的急性心包填塞是一种极少发生但有潜在致死性的并发症.

  • 血管内超声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军;施海明;罗心平;王受益;范维琥;戴瑞鸿;王彩萍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冠脉内支架植入前后动脉壁形态学改变及斑块形态对支架膨展的影响,探讨该技术在支架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例冠心病患者在支架植入前后靶病变处,使用30MHz、2.9F机械旋转式超声导管施行IVUS成像.测量支架植入前后靶病变处外弹力膜横截面积、斑块+中膜面积及腔面积,并评价血管壁的形态学特点.结果:15处靶病变在支架植入前后血管造影直径狭窄百分比由76±11%降至8±10%.超声上,外弹力膜面积由支架植入前的10.8±3.6mm2增至14.1±2.9mm2,斑块面积则从8.3±1.4mm2降至6.5±1.6mm2(P均<0.01),而管腔面积由于外弹力膜面积增加及斑块面积的缩小,由植入前的4.5±1.8mm2增至6.5±2.3mm2(P<0.05).15处靶病变中,钙化斑块、纤维混合斑块、软斑块分别为3例,8例,4例.偏心班块占73.3%,同心斑块26.7%.IVUS发现PTCA后87%(13/15)存在夹层,其中一些伴有管腔内的小内膜片,而造影则为40%(7/15).符合IVUS支架植入佳标准者占27%(4/15).有3例(20%)在支架边缘处发现存在内膜撕裂或小裂隙.1例在操作过程中冠脉痉挛,导管后撤及冠脉内注入硝酸甘油后消失.结论:IVUS在发现PTCA术后血管夹层方面比CAG更加敏感.冠脉支架植入后,血管的伸展和斑块的减少均参与了管腔的增加.钙化病变影响支架的佳膨展.此技术安全可行,可用来指导支架的植入.

  • 冠状动脉小血管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Eric Eeckhout;MD;王日胜

    目前,多认为小血管支架植入术是再狭窄率增高的原因之一,故有关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研究以入选直径大于3.0 mm的血管为多,有关小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及远期疗效随访的资料较少.本研究观察了AVE 2.5 mm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结果,旨在评定小血管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

  •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管军;王旭;徐莉

    常规的冠脉内支架植入是预先用球囊扩张冠脉病变部位,给支架植入创造一个良好的通道,然后再植入支架.近年来,随着支架植入技术和球囊预装支架设计的改进,临床医生对一些经选择的病变(A型和B1型)开始试用不用球囊预扩张的直接支架植入.本研究主要是观察不用球囊预扩张的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优点及安全性和可行性.

  •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研究——通过临床案例的分析和前后对比

    作者:宋光;耿婧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等疾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它是通过往血管内加入支架以达到扩张冠状动脉的办法,继而改善心肌供血缩小梗死范围,从而治疗心梗、心绞痛及冠心病等疾病.但是同样要知道的是,这一治疗技术是有创的,易造成患者的免疫力降低,脏器功能的衰退,同时术后可能伴随有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进行了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之后的患者,精心且密切的术后护理则显得尤为重要.而采取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相较于常规的的护理方案,康复效果更加显著,也更值得推广.

  • 出院回访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术后康复结局的影响

    作者:梁芳

    目的:探讨出院回访护理模式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术后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按照入院日期分为2组,观察组62例采用出院回访护理模式,常规护理组66例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比较2组病人术后康复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血压及血脂水平改善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人运动耐受强度、胸闷发作频率、射血分数恢复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出院回访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心脏康复功能,建议推广和应用。

  • 冠状动脉内植入Bestent支架42例报告

    作者:张立新;姚立云;王乐丰;张学坤;郭金成;李乃达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可有效地解决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中、术后的急性事件[1],较PTCA明显降低了靶血管的再狭窄率[2].本文报告我院42例冠心病患者43个冠脉内Bestent支架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

  •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的护理

    作者:陈鸿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ICS)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安全有效的方法.尽管近年来ICS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增多,但它是一个有创伤性的、高难度的治疗方法,并且该类患者正处在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伴有危重的症状和体征,因此,整个手术必需在医护的密切配合之下才能顺利完成.我院从1 999年4月以来为4例AMI患者施行了急诊ICS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出血及血肿的护理

    作者:于芳

    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出现的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制定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7月-2007年1月有完整资料完状动脉(冠脉)的造影患者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25~87岁,其中冠脉内支架植入术4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稳定与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

  • 盐酸吡格列酮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血hs-CRP与PAI-1含量的影响

    作者:赵宇卉;陈还珍

    目的 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PCI)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 伴2型糖尿病(T2DM)的PCI患者2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吡格列酮.PCI术后24 h内、1个月、3个月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l-1)含量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1>c).结果 两组血清hs-CRP、HbA<,1>c及血浆PAI-1浓度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因素仅对HbA<,1>c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对hs-CRP及PAI-1的抑制作用不明确,其对再狭窄抑制作用理论依据不足.

  • 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中应用渐进式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曾莲

    目的:研究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中应用渐进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10例分两组,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渐进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渐进式康复护理.就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胸闷发作频次、运动耐受情况和心功能优良率、1年再狭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渐进组心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1年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渐进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胸闷发作频次、运动耐受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中应用渐进式康复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运动耐受性,减少胸闷发作次数,改善心功能,减少1年再狭窄发生率,值得推广.

  • 三七皂甙对冠脉内支架植入后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李淑梅;肖智谦;费瑜;邢玥;冷吉燕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三七皂甙或安慰剂,测定病人用药前后QT离散度.结果试验组的QT离散度比对照组的低(P<0.01).结论三七皂甙可降低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QT离散度.

  • 冠脉介入治疗所致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张艳凤;安秋香;宋志红

    近年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冠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成功地打开血管,给缺血心脏带来血运重建,免受冠状动脉搭桥术,大大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1].但其毕竟是一项有创手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以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其中介入治疗过程中的过度迷走神经反射是极危险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非常重要[2].更需严密观察的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PTCA术后可出现短暂而可逆的心功能障碍[3].现将1998年~2004年我科心脏介入治疗所发生的9例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研究

    作者:冯敏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并发症特点及诱因,行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皮下血肿、出血的发生率为4.00%,冠状动脉痉挛为3.50%,血栓栓塞为0.50%,低血压为2.50%,未发生造影剂反应;对照组则分别为14.50%,10.50%,5.50%,11.00%,造影剂反应为4.50%;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对症治疗,术后密切检查并发症并做好护理工作,可显著降低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前后及术后半年99Tcm-MIBI心肌断层显像定量分析

    作者:刘良福;尹传贵;刘键;李新华;张守荣;王铁;胡大一;贾三庆

    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可用于治疗冠心病 (CAD),但远期再狭窄率高达10%~30%,且90%发生于植入后半年内[1,2]。用无创伤定量检查技术进行术前病例筛选、术后疗效评价和远期效果随访很有必要。本研究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半年分别做静息、潘生丁负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3,4],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以 探讨SPECT的临床价值。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51例CAD患者,男43例,女8例, 年龄34~79岁,平均(58.69±9.72)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CAD心肌缺血28例。累及病变血管58支,分别为左前降支32支 (55.77%),右冠状动脉18支 (31.10%),左回旋支8支 (13.79%),其中7例为双支病变,病变血管直径平均(3.10±0.54) mm,病变血管面积(7.72±2.87) mm2,病变血管狭窄直径百分比(76.16±18.95)%, 病变血管狭窄面积百分比(90.37±10.47)%, 均植入冠脉支架。  2.方法。采用Sopha Gammatoma II SPECT仪,平均注入99Tcm-MIBI 740 MBq,对冠脉支架植入前后1周 (51例),植入后半年 (21例) 分别做静息、潘生丁负荷 (按体重0.56 mg/kg) SPECT检查,共计172人次。其中:术前静息SPECT 50例、潘生丁负荷23例;术后1周静息SPECT 45例、潘生丁负荷25例;术后半年静息SPECT 21例,潘生丁负荷8例,采用四片定量求积分析法[5]。取左心室长轴图像,从左心室基底到心尖部将其横断为4个相同厚度的短轴片断,取同一患者植入支架前后不同时间自身对照,以术前灌注缺损大值和术后改善为明显的同一部位、同一断层进行对比。在左心室短轴片断上定出左心室中心,以此向外每 6°引出1条射线,共60条,用计算机自动勾划术前术后灌注缺损程度和灌注缺损范围(面积),并以不同颜色确定边界,计算每条射线的平均计数,以其中高平均计数射线为100%,其他射线计数与之相比,进行归一化,求出60条射线的放射性比值,以此为纵坐标,心室弧度为横坐标,绘出圆周剖面曲线坐标图,患者曲线在纵坐标轴上<80%为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灌注缺损>20%);在横坐标轴上,心肌灌注缺损面积>20%为异常。同一患者在同一部位、同一断层上,术前术后各操作10次,进行定量分析,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其变异系数为6%。

  • 血管内超声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效果的评价

    作者:杨俊华;刘志华;宋建平;蒋廷波;杨向军;蒋文平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了解冠脉内支架植入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植入,IVUS测量植入前狭窄段血管直径和截面积(CSA)、斑块性质,植入后小支架CSA,远端参照血管段管腔CSA.结果 14/30例(4 7%)未达到理想的支架植入术后IVUS诊断标准,表现为支架扩张不全或与血管壁间有明显空隙.小支架CSA示狭窄钙化Ⅱ~Ⅲ度的8例(4.76±1.88mm2)明显小于钙化≤Ⅰ度的22例(7.69±3.17mm2),P<0.01.结论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IVUS,有助于选择支架植入的适应证和合适的支架,评价支架扩张是否满意,以达到佳的支架植入效果.

  •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田云珍;祝建萍

    文章采用SF-36中文版调查问卷,了解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探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总体不高,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心绞痛发作频率、锻炼、睡眠质量、年龄、经济状况、社会支持。据此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提高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