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便通胶囊预防急性心肌梗死PTCA 术后便秘的临床观察

    作者:邹以席;李全

    目的:观察便通胶囊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便秘及心血管事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便通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便秘发生率、便秘症状评分、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大心肌耗氧增加量、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便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心肌耗氧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血管事件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PTCA术后便秘有预防作用,从而降低排便时大心肌耗氧量,有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趋势,安全性良好.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王磊;张敏州

    1977年9月G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1].此后,以PTCA术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为基础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迅速发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拓宽,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不断提高,目前PCI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2].据估计,2001年全世界各种PCI治疗约260万例,仅在美国即有89万例.我国于1984年开展PTCA,1999年完成PCI术8 000例,2 000年完成1.2万例,2001年1.6万例,2005年完成9万例,且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2].尤其是药物涂层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的出现,使得再狭窄事件发生显著降低,将PCI术推向新的高潮,介入心脏病学已经成为心脏病界发展快的学科.

  • 经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王茴芬;王红幸;胡赛芬

    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微创技术,是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新方法.因桡动脉周围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故穿刺成功率较高,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1],患者容易接受.但如果术中配合不密切,术后观察不及时,护理不得当,亦可引起桡动脉痉挛,手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及坏死等术后并发症.本文针对经桡动脉行PTCA术患者的并发症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患者急诊行PTCA术耐受性及应激水平影响

    作者:马洪宇;王爱红

    目的:探究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患者急诊行PTCA术耐受性及应激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施行急诊PTCA术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每组37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配合使用中医情志护理.护理结束后,检测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护理前后患者耐受性和应激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为75.68%,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中20 min和手术后1d与手术前6h相比,心率和血压情况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术中20 min和手术后1d与手术前6h相比,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肌肉均有紧张状态的发生,实验组患者重度肌肉紧张情况人数低于对照组(29.72%/4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状态平稳,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有应激反应的发生结论:通过在手术前后用积极向上的言语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学会自我情志调节等中医情志护理方法,使患者心情愉悦,以减少患者烦躁、焦虑的不良情绪,可达到脏腑、经络阴阳平和、气血调和的作用,从而能够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总有效率,增加老年患者对急诊行PTCA术的耐受性,明显降低患者应激水平,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为护理急诊行PTCA术的老年患者首选方法,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 PTCA术后拔管综合征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作者:农花品

    目的:探讨减少和避免PTCA术后拔管综合征的发生率.方法:对62例PTCA患者(观察组)采取拔管前补充血容量、调整Bp、HR,局部镇痛后拔管;对照组62例拔管前常规注射利多卡因100mg后拔管.测量两组患者拔管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拔管前后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拔管前后血压、心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结果提示拔管前补充血容量、提高心率,分散病人注意力,改进镇痛方法可避免拔管综合征的发生.

  •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李月芹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等)是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有研究报道,冠脉介入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等情绪障碍,可能促发或加重冠心病的症状,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1].

  • 股动脉双球囊充气止血绑带在PTCA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安闽玲;梁娥;宁茂华;马琳琳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80年代开展起来的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它是利用导管技术经皮穿刺将导管插入冠状动脉内,送到靶病变处,对阻塞性病变进行球囊扩张,借助球囊扩张和机械张力,将冠状动脉狭窄段的病变内膜和粥样斑块分离,粥样斑块压缩,使内腔扩大,拔除球囊导管后,血压对扩张部的血管壁起到支撑作用,维持内腔通畅.

  •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PTCA术老年患者的干预研究

    作者:赵皎皎;魏芳;宋蕾;陈士巧

    目的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PMR)对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t angioplasty,PTCA)术老年患者的作用.方法将77例PTCA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PMR,2次/d.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焦虑状态及术后的不适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PMR可明显提高PTCA术老年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聋哑人PTCA术中内膜撕裂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的护理

    作者:孔令娜;杨丽

    采用有效的沟通方法,加强呼吸、循环系统的护理,加强体温、血糖、引流的监测和皮肤及患肢的护理,对1例PTCA术中内膜撕裂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聋哑患者进行有效护理,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103.5 h后拔除气管插管,呼吸、循环系统稳定,无心率失常、压疮等并发症发生,顺利转出ICU.认为对PTCA术中内膜撕裂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聋哑患者,针对其先天的生理缺陷和疾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再及时解决术后出现的具体问题,可获得较满意的护理效果.

  • 股动脉穿刺并发假性动脉瘤5例的护理

    作者:李菲;刘莹;张进;曹荣

    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介人性诊断及治疗的并发症。我们总结5例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诱发因素,将护理及预防要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987年3月至2000年1月,我们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术2 820例次,并发假性动脉瘤5例,发生率0.18%。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68~74岁,平均70岁。不稳定心绞痛4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各1例。4例患者穿刺后24 h拆除腹股沟区绷带时发现包块,有搏动感,可闻及血管杂音,1例拆除绷带48 h出现上述症状。  2 病因及诱发因素  2.1 病因假性动脉瘤是动脉与其周围组织中的血肿有异常的通路,动脉血液经异常通路进入血肿内。一般继发于介入性诊断或治疗术后较大的血肿。在假性动脉瘤局部体表可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1]。运用Doppler超声检查可以鉴别单纯血肿与假性动脉瘤。  2.2 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假性动脉瘤与误穿刺股浅动脉,抗凝药应用,术中使用较大口径动脉鞘及术后留置鞘有关[1]。

  • 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患者行急诊PTCA术护理中的运用

    作者:刘晓蓉;林春艳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由于起病急、发展快,剧烈而持续的心前区疼痛,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心理应激反应,加之心脏介入手术属于创伤性检查、治疗手段,存在手术风险和术后再狭窄,老年患者耐受性较差,加重负性情绪.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对老年患者实施"情志护理",使患者情绪稳定,对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都起到一定作用.

  • PTCA术后24小时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陈彩霞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冠心病有创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并不少见.本文就30例PTCA术后24h的观察与护理,其中3例病人由于低血容量反应而发生低血压,表现为出汗、头晕、血压83/53mmHg,在及时发现并快速静脉滴注多巴胺20mg加入5%葡萄糖500ml后,血压很快回升至正常范围.其余病例获得满意疗效.病人进病房立即持续心电、血压监护,及时行全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与术前心电图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同时予以止痛、镇静,经再次冠脉造影检查,确定为急性冠脉闭塞,再次PTCA,胸痛症状消失.为防止动脉内血栓形成,除术中常规用肝素外,术后必须行全身肝素化治疗.肝素采用微量泵恒速输入,注意双足动脉波动情况,维持24h,应加强抗凝治疗时的护理.

  • PTCA术后拔管综合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程慧琳

    为探讨PTCA术后拔管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对40例行PTCA术病人拔管后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拔管综合征8例(占20%).分析其原因,其中精神过度紧张及疼痛的3例,低血容量2例,空腔脏器剧烈扩张和回缩2例,穿刺部位有血肿1例.强调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充分而准确的局部麻醉,补充血容量,提高心率,及时有效地维持有效循环,预防胃肠道及膀胱剧烈扩张和回缩,以及预防穿刺部位血肿等措施,能降低PTCA术后拔管综合征的发生率.

  • 经股动脉行PTCA术和经桡动脉行PTCA术的护理比较

    作者:张继红;黄静

    总结了1262例经桡动脉行PTCA术和768例经股动脉行PTCA术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认为经桡动脉行PTCA术比经股动脉行PTCA术术前护理准备少,术后患者容易耐受,并发症少,是患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的手术方式.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PTCA术产生焦虑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作者:程建萍;李敏燕;马洁茹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 PTCA术产生焦虑的原因,发现患者焦虑与对该项操作不了解,担心疼痛及手术效果,经济压力大,社会支持不足有关.针对上述原因我们采取了术前宣教、心理护理等措施,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 急性心肌梗死紧急PTCA联合支架置入与静脉内溶栓再通的比较

    作者:吕磊;李广镰;曾冲;罗义;潘宜之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紧急PTCA联合支架置入术(PCI)组与静脉内溶栓再通(IT)组的差异.方法对PCI组48例和IT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经上述2种方法治疗后的临床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PCI组的出血发生率较IT组少(2.08% υs.73%,P<0.01),住院时间短(15.375 d±6.24 dυs 18.67 d±10.89 d,P<0.05).非致死性心绞痛发作、再梗死、脑梗死、非致死性心衰发作、心源性死亡率前者均少于后者,但统计学上无差异.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紧急PTCA联合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好的方法,在某些方面优于静脉溶栓.

  • IABP联合PTCA术成功救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作者:林哲婉;赖添顺

    心源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及主要死因,目前其病死率接近70%[1].由于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可迅速改善CS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及周围血管灌注,而保护性IABP还可预防PCI再通后闭塞事件的发生、预防非坏死区的重塑、促进左心室功能恢复,因此,IABP已成为救治重症心脏患者的必备武器,故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IABP技术的相关理论、潜在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以使IABP治疗顺利进行,达到治疗效果.我科用IABP联合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救治1例AMI合并CS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急救护理路径在 PTCA 术治疗 AMI 患者的效果分析

    作者:闫城

    目的比较分析急救护理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PTCA)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该院确诊的,并在急诊PTCA介入治疗的AMI患者128例为实验组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同时与实施传统护理流程的102例AMI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进出急诊室的时间、急诊到进行PCTA手术的时间以及心肌梗死复发率和二次PTCA手术率。结果实验组的进出急诊室的时间(38.6±12.8)min,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0.5±28.7)min(P<0.001);急诊到进行PCTA手术的时间也从对照组的(140.2±68.5)min降低到(60.9±12.5)min(P<0.001);心肌梗死复发率和二次PTCA手术率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路径,显著减少了AMI患者在诊断、转运、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使AMI患者有效的时间内得到关键救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及在冠心病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建伟;刘朝中;江一清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与血小板膜上的GPⅡb/Ⅲa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凝集,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血小板抑制剂.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防治.大系列的临床研究已取得了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显著疗效.

  • 心脏康复护理对患者PTCA术后疗效的影响

    作者:彭菊

    目的:评价并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患者PTCA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的128即将进行心脏冠脉介入治疗的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数据统计,比较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脏冠脉介入术后疗效的影响较大,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医院推广和应用.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