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内直视手术中乳酸变化的观察

    作者:张敏

    乳酸是对组织供氧不足极其敏感的生化检测项目,是灌注不足的早期指标,它可以反映组织细胞累积性缺氧的程度.

  • 肿瘤微环境中乳酸对巨噬细胞表型极化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妍;陈翀;曹峰琦;白丽鹏;罗云萍

    目的 研究肿瘤微环境中乳酸对巨噬细胞表型极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Balb/c小鼠乳腺处接种乳腺癌细胞4T1,研磨肿瘤组织后测其乳酸浓度.以不同浓度乳酸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用流式细胞术、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的标志分子和NFκB P50/P65.蛋白芯片检测RAW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检测RAW细胞吞噬功能和抗原递呈功能.结果 小鼠乳腺癌组织的乳酸浓度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15 mmol/L浓度的乳酸可显著上调RAW细胞M2型标志分子的表达(P<0.05),下调M1标志分子的表达(P<0.05),使RAW细胞分泌的M1型细胞因子明显减少(P<0.05),同时使磷酸化NFκB P65降低(P<0.05).乳酸对RAW细胞的吞噬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减弱其抗原递呈功能(P<0.05).结论 在乳酸的作用下,RAW 巨噬细胞表型向M2型转变,抗原递呈功能减弱,NFκB参与调控乳酸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提示肿瘤微环境中的乳酸对抗肿瘤免疫有较大影响.

  • 小鼠脑低血流灌注缓解随后失血性休克所致变化

    作者:张巍;岳峰;郭炯

    将小鼠一侧颈总动脉和对侧椎动脉阻断(BHI-2A)剩余脑血供藉willis环进行重分配以模拟近似失血性休克(HS)的全脑低灌,分析其在HS过程中的意义.BHI-2A和HS组脑静脉血乳酸净变量均无明显变化.HS组的外周血乳酸和血糖均明显升高,二者均可被654-2所预防;BHI-2A的外周血乳酸明显降低而血糖变化不明显,降低的乳酸也可被预先应用654-2所防止.BHI-2A 30min+HS组的乳酸和血糖仍是HS的升高反应,但其幅度显著降低.BHI-2A和654-2对防止HS的血糖和乳酸升高有相似的抑制效应.HS组脑和肝组织的LDH和CPK均明显升高;BHI-2A时脑LDH和肝CPK不变,而脑的CPK和肝的LDH均显著降低,也表现出BHI-2A具有抑制效应.HS过程的脑低灌对休克具有保护性抑制效应.

  • 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浆D-乳酸水平及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作者:李勇;田延锋;范立侨;赵群;徐保利;赵文江

    梗阻性黄疸(以下简称梗黄)可致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进而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因此,了解梗黄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临床缺乏较好评价的可靠指标.研究发现,肠黏膜屏障功能可通过新的血浆标记物D-乳酸作定量评估[1],但有关它在梗黄中的应用少有报道.本实验探讨梗黄大鼠血浆D-乳酸水平及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 乳酸抑制脂多糖介导的核因子-κB p65入核转录及环氧化酶-2转录

    作者:姜金奇;许光勇;史雅然;乔雨;胡格;任晓明

    目的 探讨嗜酸乳杆菌代谢产物乳酸(LA)对内毒素(LPS)介导的NF-κB p65入核、转录及环氧化酶-2(COX-2)转录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MVECs)为材料,设对照组、LPS组、LA预处理组和NF-κB特异性阻断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预处理组4个实验组.LPS作用30min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实验组细胞核、细胞质内NF-κB p65蛋白水平,LPS作用9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F-κB p65、COX-2 mRNA水平.结果 LPS作用30min后,各实验组细胞NF-κB p65蛋白总量差异不显著,但LA和PDTC预处理组细胞核内NF-κB p65比例显著低于LPS组;LPS作用9h后,LA和PDTC预处理组细胞NF-κB p65和COX-2 mRNA水平显著低于LPS组.结论 乳酸具有类似NF-κB阻断剂的作用,可以抑制LPS介导的NF-κB p65入核、转录,抑制NF-κB下游靶基因如COX-2的转录,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 酸敏感的离子通道研究

    作者:李丽

    组织细胞酸化是机体生理及病理条件下的常见现象.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无氧糖酵解增强,乳酸积聚.细胞外液pH值降低;组织损伤、缺氧、癫痫、感染等状态下也常伴有细胞外液pH值的降低.机体如何感受细胞外液pH值的变化来进一步调整其活动,一直是此领域研究的难解之谜.

  • 阴道来源的乳杆菌抑菌物质研究进展

    作者:王帅;庄辉;李彤

    乳杆菌是大多数健康女性阴道微生态中的优势菌群,对预防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起重要作用.能产生乳酸、过氧化氢、细菌素和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等抑菌物质是乳杆菌成为潜在益生菌的重要基础.本文对阴道来源的乳杆菌抑菌物质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提高机采血小板血浆氧含量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探讨

    作者:詹彤;肖建宇;陶靖;缪锡凤;刘衍春;唐荣才

    为了探讨提高机采血小板血浆中的含氧量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将机采血小板样品分为实验和对照2组.实验组在无菌条件下提高机采血小板血浆中含氧量(溶解氧)后,两组同时放置(22±2)℃水平振荡的血小板振荡仪器中保存.分别在血小板保存0、1、2、3、4、5天检测血小板量数量、血小板聚集反应功能、血小板液乳酸含量和血小板CD62p表达量.结果显示: 2组的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反应功能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下降;2组间比较,血小板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聚集反应功能实验组在保存2-3天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2组的血小板乳酸含量、血小板CD62p表达量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2组间比较,实验组的血小板乳酸含量和血小板CD62p表达量在保存1-3天时低于对照组(P<0.05);机采血小板的含氧量在0天时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提高血小板血浆中的含氧量(溶解氧)可弥补保存袋中血小板代谢的供氧不足,提高血小板的有氧代谢和血小板的保存质量.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循环内皮细胞、血乳酸和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

    作者:李春盛;顾伟;贾志凌

    目的探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乳酸(LA)、一氧化氮(NO)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光电比色法测定3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中CEC、LA、NO浓度的动态变化,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中的CEC、LA、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CEC数量与NO值,LA值分别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氧化氮和乳酸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起重要作用.

  • 白细胞介素-6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判别预后的作用

    作者:陈琳琳;赵晖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ketoacidosis,DKA)患者预后的判别意义.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科2010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急诊就诊并且按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DKA患者88例,随访28 d按照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12例)和存活组(76例)两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血清IL-6质量浓度,对就诊24h内的IL-6质量浓度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清乳酸(lactate,Lac)和血气分析中碱剩余(base excess,BE)绝对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描绘24 h IL-6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IL-6值在发病早期判别预后的意义.结果 死亡组患者在入院24 h内IL-6质量浓度较存活组明显升高.DKA患者入院24 h内IL-6质量浓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佳28 d死亡预测界值为448.9 ng/L;且IL-6质量浓度与APACHEⅡ评分(相关系数r=0.919,P=0.005),Lac(相关系数r=0.922,P=0.003)和BE绝对值(相关系数r=0.887,P=0.015)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清IL-6质量浓度可以在DKA发病早期对患者进行预后判断.

  • 血清肝素结合蛋白在脓毒症休克中的预测作用

    作者:刘杨;马少林;王学斌

    目的 探讨导致血管渗漏的细胞因子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的血清水平在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变化及其对休克的发生和死亡率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 本前瞻性调查研究共纳入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心ICU住院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患者82例,根据是否存在休克分为脓毒症休克组(A组,39例)和脓毒症非休克组(B组,43例);另纳入非脓毒症休克患者30例(C组)和非脓毒症无休克组患者(D组)35例作为对照.收集患者入院24h内动脉血,留取血清ELISA法检测HBP水平,电极法检测乳酸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两组之间比较根据方差齐性进行t或t’检验;建立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以分析各指标对脓毒症休克发生及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脓毒症患者与非脓毒症无休克的患者比较时,A组及B组患者的HBP水平相对于D组均明显升高(P<0.001),而在脓毒症组有休克的A组相对无休克的B组HBP水平也显著升高(P =0.002).不同原因休克患者比较可见,A组患者HBP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P =0.004).HBP预测脓毒症休克曲线下面积0.834,敏感性0.795,特异性0.795;HBP预测全体患者28 d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680,而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784.结论 血清HBP在无休克脓毒症患者出现升高,尤其脓毒症休克患者更加明显.HBP预测脓毒症休克时较传统指标乳酸和APACHEⅡ评分有优势,是良好且特异性的脓毒症休克发生和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早期预测指标.发病早期测定HBP水平对脓毒症休克诊疗有指导意义.

  •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齐红;郑瑞强;林华;汪华玲;朱亚彬;卢年芳;邵俊;於江泉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从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体外循环心脏手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组入选标准:(1)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2)术前心功能Ⅰ-Ⅲ级;(3)术前无其它脏器功能不全;(4)术后28 d内患者死亡;其中死亡组6人,存活组30例.调查内容包括:(1)术前因素: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术前NYHA分级,APACHEⅡ评分,左室舒张末内径.(2)术中因素: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3)术后因素: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6h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嵌顿压(PAWP),心输出量指数(CI),动脉血乳酸,动脉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输送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全身氧提取率(O2ext).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应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两组有显著差异的参数,然后再对这些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中找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两组间APACHEⅡ评分,左室舒张末内径,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动脉血乳酸,SvO2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动脉血乳酸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动脉血乳酸可以作为评价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预后的重要指标.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的动态影响

    作者:曾举浩;刘新强;江稳强;胡北;陈胜龙;温妙云;吕波;韩永丽

    目的 通过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及组织灌注的影响,并进行动态分析.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对广东省人民医院ICU病区共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全部病例参照6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方案(EGDT),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产生49例试验组患者(应用rhBNP),51例对照组患者(不使用rhBNP).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的心脏指数(CI)和静脉血中氨基末端BNP前体(NT-proBNP)水平,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72 h后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乳酸水平(Lac).同时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应用rhBNP后即刻、24 h、48 h及72 h的NT-proBNP、Lac及HR、CI、MAP、SPO2的变化,以明确应用rhBNP后的动态变化情况.后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和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2 h后,主要观察指标:试验组患者的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0;试验组和对照组Pro-BNP分别为(14 965.7 ±5 984.5) pg/mL、(17 392.5±3 830.5) pg/mL;试验组患者的CI有明显提高,P=0.002;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I分别为:(4.0±0.2)、(3.7±0.6)].次要观察指标:Lac有明显下降趋势[P=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Lac分别为(2.4±0.6)mmol/L、(3.7±0.6) mmol/L].试验组24h后HR明显下降[患者治疗前HR为(113.3±7.2)次/min,经rhBNP治疗24h后HR为(97.5±14.7)次/min],但与治疗24 h点比较,随后24 ~72 h HR无明显变化;MAP、SPO2在rhBNP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93±7.45) dvs.(20.67±6.96)d,P<0.01),28 d病死率显著降低(30.6%(15/49) vs.54.9% (28/51),P=0.014).结论 rhBNP治疗72 h后能明显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Pro-BNP及乳酸水平,提升心脏指数,提示其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功能及组织灌注,终缩短其ICU住院时间,降低28 d病死率.

  • 眼镜蛇伤患者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变化及价值探讨

    作者:吴小林;宾文凯;李威;蒋华晓;周文浩

    目的 探讨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sPLA2)与眼镜蛇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诊科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治的眼镜蛇咬伤患者52例.按就诊时病情程度分为:轻型组及重危型组.按患肢的肿胀程度分为:轻度肿胀组及中重度肿胀组.按就诊时间差异分为A、B两组:就诊时间<8 h组与就诊时间≥8 h组.健康成人志愿者20人为对照组.对不同分组进行血清sPLA2、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乳酸(LAC)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测定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轻型组、重危型组血清sPLA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及重危型组sPLA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肿胀组及中重度肿胀组之间血清sPLA2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镜蛇伤后患者就诊时间A组、B组血清sPLA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sPLA2水平与LAC、DD、WBC水平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3142、0.2752、0.6534.结论 血清sPLA2水平越高,则提示患者中毒症状越重,血清sPLA2对眼镜蛇伤病情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早期脓毒症大鼠脑氧代谢与乳酸的变化

    作者:钱欣;郑峥;汤罗嘉;陈锋

    目的 观察早期脓毒症大鼠脑氧代谢及乳酸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用6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随机(随机数字法)对照组和脓毒症组,各组再分为3,6,12,24 h时间组(n=8),脓毒症组腹腔注射格兰氏阴性菌脂多糖(LPS)溶液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各时间点抽取颈内静脉和腹主动脉血送检血气分析,测定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乳酸(LA)含量,并计算动脉-颈内静脉氧含量差(AVDO2)和脑氧摄取率(OEF),分析SjvO2,AVDO2,OEF及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脓毒症组AVDO2,OEF在3,6,12 h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 h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jvO2在3,6,12 h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jvO2在24 h回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各时间点L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早期可出现脑贯注及脑氧摄取的增强;Sjv02,AVDO2,OEF结合LA水平的监测,能更准确的评估脓毒症早期脑供氧、耗氧和脑贯注状态.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干预局部氧分压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翔;杨帆;解杰;陈驾君;李占飞;白祥军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干预下局部氧分压(oxygen partial pressure,PtO2)的变化,并探讨VSD减轻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的可能机制.方法 于同济医院急诊创伤外科实验室,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假手术)组、I/R组和I/R+VSD组,每组10只.通过阻断左后肢股动静脉(4 h)和恢复再灌注(6 h)的方法建立兔I/R模型,根据远端是否存在动脉搏动作为判断建模成功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使用VSD技术进行再灌注时的干预,分别于建模前、再灌注前、再灌注后3 h或实验结束后等数个时间点,在损伤肌肉区域测量、取样及耳缘静脉抽血,对各组PtO2、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mRNA和蛋白、以及乳酸(lactic acid,LA)的含量进行检测.所得数据采用方差分析、LSD-t法或Tamhane's T2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PtO2:建模后,I/R组和I/R+VSD组PtO2均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2,P=0.296);恢复再灌注后两组PtO2显著上升,但仍低于对照组(F=8.334,P=0.006),且在此期间I/R+VSD组持续低于I/R组直至实验结束(t=2.015,P=0.046);(2)HIF-1αmRNA:与对照组比较,I/R组和I/R+VSD组HIF-1αmRNA在建模后2 h和4 h时均显著升高(F=10.120,P=0.002和F=36.480,P<0.01);恢复再灌注后,I/R组和I/R+VSD组虽较前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F=6.960,P=0.015和F=4.470,P=0.035);且I/R+VSD组显著高于I/R组(t=1.799,P=0.048和t=5.911,P=0.019);(3)HIF-1α 蛋白:与对照组比较,I/R组HIF-1α 蛋白表达在再灌注前和再灌注后3 h显著升高(t=15.567,P<0.01和t=2.768,P=0.031);I/R+VSD组HIF-1α 蛋白表达在再灌注前、再灌注后3 h和6 h均显著升高(t=13.438,P<0.01;t=7.854,P=0.009;t=6.442,P=0.011);且I/R+VSD组在再灌注后均高于I/R组(t=1.878,P=0.046和t=2.609,P=0.030);(4)LA:与对照组比较,I/R组和I/R+VSD组外周静脉血和骨骼肌中LA的含量在实验结束后均显著升高(F=9.540,P=0.002和F=13.750,P<0.01),且I/R+VSD组均显著低于I/R组(t=2.263,P=0.040和t=3.617,P=0.027).结论 VSD技术可通过降低局部PtO2,上调HIF-1αmRNA的表达和减少HIF-1α 蛋白的降解,使HIF-1α 蛋白积聚和合成增加,并可能通过改善组织无氧代谢,减轻乳酸堆积,对兔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早期颈外静脉通路对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吴海荣;吴锡平;高树芹

    目的 探讨早期颈外静脉通路对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急诊及重症监护室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20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颈外静脉组和深静脉组(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每组60例,记录入科到去甲肾上腺素使用之间的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达标时间,3、6h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比较两组14 d和28 d病死率.结果 与深静脉组相比,颈外静脉组入科后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时间、EGDT达标时间均明显缩短[(20.78±5.03)vs.(6.12±2.58),P<0.01;(6.15±2.03) vs.(5.35±2.21),P<0.05],3h乳酸水平明显降低[(6.88±1.71)vs.(6.28±1.51),P<0.05],3h乳酸清除率(%)显著增加[(25.8±9.2) vs.(31.2±13.3),P<0.05],6 h SOFA评分显著下降[(5.78±1.19) vs.(5.38±0.96),P<0.05],14d病死率明显下降(33.3% vs.16.7%,P<0.05).结论 早期颈外静脉通路更有利于节约时间,有效提高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促进脏器功能恢复,有利于改善预后.

  • 血乳酸联合PIRO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向群;刘波;徐爱民;刘禹赓;曾红

    目的 探讨联合乳酸和PIRO(易感性、感染打击、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对脓毒症患者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测价值,并与降素原(PCT)进行比较,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入选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急诊就诊的脓毒症患者752例,根据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488例)和非MODS组(264例);按入院后28 d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477例)和死亡组(275例),分别检测PCT、乳酸水平和计算PIRO评分分值,并根据不同PIRO评分分组比较PCT、乳酸的变化趋势,建立ROC曲线,观察标记物、PIRO评分单独及联合后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 脓毒症合并MODS组或死亡组PCT、乳酸水平和PIRO评分明显高于无MODS组和生存组,PIRO评分分值越高,乳酸和PCT越高,呈明显正相关,乳酸联合PIRO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s)为0.906,显著高于PCT (0.716)、乳酸(0.851)和PIRO评分(0.840)(P均<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乳酸、PIRO评分均进展为MODS的独立影响因子,血乳酸与PIRO评分联合变量预测进展为MODS较单独乳酸和PIRO评分明显增加(P<0.01).结论 血乳酸联合PIRO评分对于脓毒症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经皮与血二氧化碳分压梯度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初步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王为群;曹培洪;邱祖红;殷乐;居置波;季勇

    目的 分析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c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梯度P(c-a) CO2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比较31例早期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组)及20例非休克患者(对照组)入院时、治疗组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后P(c-a) CO2与动脉血乳酸(LAC)等的变化.结果 二组患者入院时P(c-a) CO2基线值分别为(21.2±10.1) mmHg与(7.5 ±4.6) mmHg,P=0.000,LAC基线值分别为(4.0±2.4)mmol/L,与(1.6±0.5)mmol/L,P=0.0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95% CI:0.843~0.992)和0.840 (95% CI: 0.719~0.962),P(c-a) CO2> 14.0 mmHg和LAC>2.1 mmol/L诊断早期脓毒症休克的敏感度均为83.9%、特异度均为90.0%.以P(c-a) CO2和LAC基线值预测脓毒症休克28 d死亡,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95% CI: 0.562-0.917)和0.702(95% CI:0.514-0.889),P(c-a)CO2 >21.5 mmHg和LAC> 3.9 mmol/L预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均为71.4%、特异性均为70.6%.治疗组31例患者6h内全部完成EGDT治疗,17例(54.8%)存活,14例(45.2%)死亡;其中EGDT复苏达标16例(51.6%),未达标15例(48.4%);复苏达标组存活13例(81.3%),未达标组存活4例(26.7%),F =9.314,P=0.004.EGDT后P(c-a) CO2和LAC分别为(18.8±9.4) mmHg和(3.3±2.4) mmol/L,比入院时基线值显著下降,均P=0.000,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 (95% CI:0.562~0.921)和0.769 (95% CI:0.593~0.945),P(c-a) CO2> 18.3 mmHg和LAC> 3.1 mmol/L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性均为71.4%、特异性分别为71.4%和76.5%.EGDT后达标组P(c-a) CO2及LAC显著低于未达标组,分别为(14.8±7.5)mmHg: (23.6±9.6)mmHg,P=0.012和(2.5±1.5) mmol/L:(4.3±2.9) mmol/L, P=0.038);EGDT后达标组P(c-a) CO2及LAC显著低于入院时基线值,分别由入院时(18.0±8.1) mmHg降至(14.8±7.5) mmHg, P=0.042和(3.2±1.8) mmol/L降至(2.5±1.5) mmol/L, P=0.043;EGDT后未达标组P(c-a) CO2及LAC与基线值无明显变化,分别由入院时(24.6±9.2)mmHg降至(23.6±9.6)mmHg,P=0.238和(4.8 ±2.5) mmol/L降至(4.3±2.9) mmol/L,P=0.629;与未达标组相比,达标组入院时P(c-a) CO2较低,为(18.0±8.1) mmHg:(24.6±9.2) mmHg,P=0.042),LAC为(3.2±1.8) mmol/L: (4.8±2.5)mmol/L,P=0.050.结论 入院时P(c-a) CO2>14.0mmHg可作为区分早期脓毒症休克与非休克患者的指标;EGDT是救治早期脓毒症休克的有效措施,P(c-a) CO2能预测并反映EGDT疗效;EGDT前P(c-a) CO2> 21.5mmHg及EGDT后P(c-a) CO2>19.3 mmHg均可作为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死亡指标,这些作用与LAC相似.

  • 脓毒症与非脓毒症死亡患儿胰腺功能的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胡限;祝益民;陈卫坚;胥志跃;卢秀兰;杨梅雨;仇君

    目的 观察行胰腺功能系统检查的危重死亡患儿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脓毒性休克、脓毒症,乳酸水平与胰腺损害的关系.方法 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行胰腺功能系统观察,并因病情危重抢救死亡后行全身和胰腺病理检查的64例危重患儿临床及病理资料,观察所有病例的胰腺组织学特征,并进行病理学分级评分.结果 (1)脓毒性休克患者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入院24h血脂肪酶高值较非脓毒性休克患者显著升高,而住院期间Ca2+低值显著降低(P<0.05);(2)乳酸升高≥2倍组较乳酸升高<2倍组及乳酸正常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5),但住院期间Ca2+低值、入院24h血淀粉酶、脂肪酶、尿淀粉酶含量乳酸升高≥2倍组与乳酸升高<2倍组及乳酸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4分组入院24h血淀粉酶、脂肪酶、尿淀粉酶含量较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4分组显著增高(P<0.05),但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3分组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3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脓毒性休克患者,尤其是脓毒性休克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更容易造成胰腺功能损害;(2)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4分能作为判断胰腺损害的有效指标.

1492 条记录 4/75 页 « 12345678...747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