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毒素血症幼鼠小肠黏膜组织学及血浆、肠组织二胺氧化酶、血浆D-乳酸的变化

    作者:常晓;王琳琳;连淑君;唐清;陈萍;王华

    目的 观察内毒素血症幼鼠小肠黏膜组织学及血浆、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血浆D-乳酸的变化.方法 18日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内毒素血症组(n=40),正常对照组(n=8),内毒素血症组根据注射脂多糖(LPS)后取标本时间分为1.5 h、6 h、24 h、72 h、7 d共5个亚组,各组于各时间点分别取血浆及小肠匀浆,测定血浆DAO活性及D-乳酸、小肠匀浆DAO值.结果 (1)内毒素血症组呈小肠黏膜损伤的组织学改变;(2)内毒素血症1.5 h、6 h、24 h、72 h亚组血浆DAO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而7 d亚组较正常对照组偏低;(3)内毒素血症各亚组小肠组织DAO低于正常对照组DAO;(4)内毒素血症组血浆D-乳酸较正常组增高(P<0.05);(5)血浆DAO与小肠组织DAO含量呈负相关(r=-0.392,P=0.006).结论 腹腔注射LPS可以引起小肠上皮细胞受损,紧密连接破坏,肠通透性增加,提示临床上可以通过测定血浆DAO及D-乳酸来及时了解肠道屏障功能.

  • 去甲肾上腺素对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乳酸的影响

    作者:魏昌伟;刘秀珍;王卓强;王恒林;张斌

    目的 观察去甲肾上腺素对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乳酸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多巴胺组(D组,n=25)和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n=25).D组术中持续泵入多巴胺,速率为2~20 μg·kg-1·min-1;N组术中持续泵入去甲肾上腺素,速率为0.01~0.4 μg·kg-1·min-1,术中两组均调节泵入速率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80 mm Hg.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0)、手术开始后40 min(T1)、无肝期40 min(T2)、新肝期40 min(T3)、术毕(T4)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输出量(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肺循环血管阻力(PVR)及血糖(GLU)、乳酸(LAC)的值.结果 与T0相比,两组患者在T2~T4时段HR明显增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2与T0时比较,CVP、MPAP、CO明显降低,SVR、PVR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在T3时与T2比较,CVP、MPAP、CO明显增高,SVR、PVR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两组患者在T1~T4时段GLU、LAC持续增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期间出现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及GLU、LAC的变化,去甲肾上腺素在维持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方面优于多巴胺.

  • 动脉血乳酸在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晓花;张环;陈彤;李世芳;赵淑艳;孙兆双

    目的 探讨微量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东营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连续收治新生儿150例,动态观察其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患儿的NCIS、动脉血乳酸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 微量动脉血乳酸水平与NCIS呈负相关关系(r=-0.822,P=0.000),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动脉血乳酸浓度=11.865-0.106×NCIS,根据动脉血乳酸浓度将新生儿分为非危重组(<2.325 mmol/L)、危重组(2.325~4.445 mmol/L)和极危重组(>4.445 mmol/L),对150例患儿进行分组显示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0/52)、1.35%(1/74)和29.17%(7/24),死亡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0.053,P=0.000).结论 微量动脉血乳酸水平是评估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简易而灵敏的指标,对新生儿危重症的临床观察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 持续性冷生理盐水灌注全身性亚低温对大鼠心肺脑复苏效果的影响

    作者:顾国嵘;施东伟;姚晨玲;童朝阳

    目的 通过观察冷生理盐水灌注全身性亚低温对大鼠生存率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乳酸含量的改变,探索全身性亚低温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窒息法制备大鼠复苏模型,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分别观察各组24 h生存率,并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 5 h、3 h、6 h、12 h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乳酸含量.结果 冷生理盐水灌注全身性亚低温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常温组(P<0.05).亚低温1 5 h、6 h时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常温组(78.59%±0.62%,78.91%±0.13%vs.79.41%±0.39%,80.52%±0.87%,P<0 05).和常温组相比,亚低温组1 5 h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升高[(148.53±17.05)U/ml vs.(123.98±12.72)U/ml,P<0.05]、丙二醛及乳酸明显下降[(3.47 ±0.17)mnd/L vs.(4.36 ±0.41)nmol/L;(2.26±0.06)nmol/L vs.(5.72±2.79)nmol/L,P<0.05,但ROSC后3 h、6 h、12 h时亚低温组和常温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短时间的冷生理盐水灌注全身性亚低温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但是过长时间的全身性亚低温是有害的.

  • Fontan术后乳酸水平增高与血流动力学恶化的关系分析

    作者:黄继红;史珍英;周燕萍;王亮君

    目的 探讨Fontan术后早期乳酸水平改变的规律以及这些改变是否与术后血流动力学状况相关.方法研究对象为10例Fontan手术患儿.纳入标准:体重大于13 kg,Glenn术后二期Fontan手术.于入ICU即刻、入ICU 30 min后、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前30 min、拔管后30 min、拔管后2 h、拔管后48 h上述6个时点测氧耗指数、血动静脉氧饱和度、乳酸水平,计算心指数.结果入CICU后乳酸水平增加,拔管后30 min乳酸水平达到峰值,48 h内乳酸值回复正常水平.拔管后30 min心指数达到高水平.中心静脉氧饱和度于拔管前30 min达低谷,拔管后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结论 Fontan术后早期,血乳酸水平在拔管后30 min达到峰值,该增高与血流动力学状况无关.

  • 乳酸和饱和氢盐水联合药物后适应减轻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作者:张国明;沈虹;孙媛嫒;刘丽凤;王禹;李晓燕;许琳;谈红;陈瑞敏

    目的 探讨乳酸和氢饱和盐水能否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缺血再灌注(R/I)、机械后适应(Post,再灌注/缺血时间为20/20 s×4)、乳酸(Lac,微量注射器心肌注射乳酸)、氢饱和盐水(Hyd,微量注射器心肌注射低剂量氢饱和盐水)和乳酸+氢饱和盐水组(Lac+Hyd,微量注射器心肌注射乳酸和低剂量氢饱和盐水)6组.测定再灌注3 min后右心房血浆pH值,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测定MDA和SOD含量;另测定24h后血流动力学、动脉血心肌酶含量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Lac+Hyd组再灌注后3min右心房血浆pH值显著低于R/I组(7.32±0.06vs.7.43±0.03,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R/I组[(1.14±0.16) nmol/mgpro vs.(1.56±0.21) nmol/mg pro,P<0.05],SOD含量高于R/I组[(57.92±15.12) U/mgpro vs.(35.48±12.46) U/mg pro,P<0.05].再灌注24h后,Lac+ Hyd组CK[(579.00±223.61) U/L vs.(1268.52±211.53) U/L,P<0.05]和CK-MB[(392.94±166.25) U/L vs.(962.21±273.80) U/L,P<0.05]含量显著低于R/I组,心肌梗死面积比例显著低于R/I组(27.01%±6.56%vs.49.18%±8.52%,P<0.05).以上指标均与Post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Lac组和Hyd组CK和CK-MB含量显著低于R/I组,显著高于Post组Lac+Hyd组(P均<0.05),但心肌梗死面积比例同R/I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局部注射乳酸和氢饱和盐水可较好模拟机械后适应,有效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 乳酸和低剂量依达拉奉联合药物后适应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作者:谈红;张国明;李晓燕;王禹;许琳;孙媛媛;陈杰

    目的:探讨乳酸和低剂量依达拉奉能否模拟机械后适应通过ERK途径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缺血再灌注(R/I)、后适应(Post,再灌注/缺血时间为20/20 s×4)、乳酸(Lac,微量注射器心肌注射乳酸)、低剂量依达拉奉(Eda,微量注射器心肌注射低剂量依达拉奉)和乳酸+依达拉奉组(Lac+Eda,微量注射器心肌注射乳酸和低剂量依达拉奉)6组。测定再灌注10 min后右心房血浆pH值,并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分别检测心肌组织MDA和SOD含量(1 h后),心肌组织中磷酸化ERK1/2(P- ERK)和胞质中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6 h后),动脉血心肌酶含量和检测梗死周边心肌凋亡(24 h后)。结果与Post组相比,再灌注10 min后Lac+Eda组右心房血浆pH值相似(P>0.05),再灌注1 h后Lac+Eda组MDA和SOD含量相似(P>0.05)。Lac+Eda组较R/I组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细胞凋亡和坏死,同时伴随P-ERK显著升高和Cyt-c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Post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Lac和Eda组在上述指标方面较R/I组部分改善,但与Post组相比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局部注射乳酸和低剂量依达拉奉联合使用可较好模拟机械后适应,通过ERK途径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 乌司他丁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颈内静脉血乳酸的影响

    作者:李国民;万健;袁冬;王建强;管双仙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颈内静脉血乳酸及脑氧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予UTI 20万单位,每日2次,连续7 d.所有患者均于伤后第1-5天取颈内静脉球血和桡动脉血作乳酸检测和血气分析,观察颈静脉血乳酸(JVL)、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颈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脑氧摄取率(CERO2)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伤后第1天JVL均高于正常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伤后第2~5天,研究组JVL水平与第1天比较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较同时间点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两组患者伤后第2~5天SjvO2、A-vDO2和CER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TI能降低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JVL水平,改善脑氧代谢状况,进而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 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与病情严重度评估系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锦龙;方兴亮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死亡率较高.如何在早期准确地评估急性胰腺炎的发展趋势,对于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anson、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 CT 评分系统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性胰腺炎危重性评估方法.本研究测定6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的浓度,与Ranson、APACHEⅡ和Balthazar CT评分系统一同加以分析,探讨其临床价值.

  •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乳酸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婧;胡瑾华;刘晓燕;段学章;何卫平;王慧芬

    目的 观察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血清乳酸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于我院治疗的74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乳酸升高与核苷类似物、感染、肝肾综合征以及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服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的2组患者乳酸升高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酸水平升高与感染、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有关(x2值分别为9.417和6.158,P值分别为0.002和0.013).临床无确切引起乳酸升高原因的3例患者,乳酸呈一过性升高,且预后良好.结论 HBV-ACLF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乳酸升高主要原因是感染和肝肾综合征.核苷类似物治疗HBV-ACLF未引发显著的乳酸升高,安全性良好.

  • 恶性消化道肿瘤晚期患者血TNF-α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的功能关系

    作者:冯青青;王占科;吕小林;刘亚诚;余文;涂云

    目的:证明恶性消化道肿瘤晚期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相关性,阐明恶性消化道肿瘤晚期患者糖代谢障碍机制.方法:测定40例恶性消化道肿瘤晚期患者和40例正常人员血浆TNF-α和空腹血糖、胰岛素、乳酸含量,并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恶性消化道肿瘤晚期患者血浆TNFα、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乳酸、HOMA-IR和HOMA-β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27±0.92vs1.23±0.36,P<0.01;5.19±0.75vs4.05±0.28,P<0.01;14.24±6.52vs8.27±4.84,P<0.01;7.11±0.69vs3.27±0.41,P<0.01;3.48±0.85vs1.55±0.77,P<0.01;181±39vs326±47,P<0.01),但空腹血糖仍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恶性消化道肿瘤晚期患者血TNFα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乳酸明显正相关(r=0.4352,P<0.05;r=0.3136,P<0.05;r=0.7893,P<0.01),与HOMA-IR明显正相关(r=0.6531,P<0.01),与HOMA-β明显负相关(r=-0.5874,P<0.01).结论:恶性消化道肿瘤晚期患者血浆TNFα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及糖代谢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 肠缺血再灌注对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影响

    作者:黎君友;孙丹;吕艺;晋桦;胡森;盛志勇

    目的:从不同角度探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对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等功能的影响,为更深入地研究肠道损伤及其保护提供防治依据.方法:以Wistar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作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健康对照(C)、肠系膜上动脉夹闭1 h(I)、夹闭后再灌1 h(R 1h)、2 h(R 2h)和4 h(R 4h)共5个组.分别测血或小肠组织的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木糖、肠传输、脂质过氧化物(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并作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R 1h和R 4 h组的血浆DAO显著升高(R 1h 1.60±0.53,R 4 h 1.58±0.63vs C 0.94±0.30,P<0.05),小肠DAO各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R 2h组降低显著(R 2 h2.52±0.49 vs C 3.59±1.18,P<0.05),血浆和小肠DAO的变化呈负相关(r=-0.648,P<0.05).缺血和再灌注后各时相点血D-乳酸浓度升高,其中R1h和R2h升高显著(R 1h4.63±1.13,R2h3.58±0.57vsC2.31±0.89,P<0.0S).缺血再灌注后肠道D-木糖的吸收增加,小肠的传输显著加快.结论:肠缺血和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改变.

  • 运动后小腿酸痛,糖友应该怎么办?

    作者:康颖

    运动为何会导致小腿酸痛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锻炼都以下肢运动为主,而下肢运动过于剧烈时,肌肉的氧供不足,就会造成乳酸大量堆积,导致小腿酸痛,常在运动后即刻出现;运动时肌肉的活动量过大,使局部的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出现细微的损伤,以及部分肌纤维的痉挛(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以小腿腓肠肌易发生)也会引起小腿酸痛,多在运动结束后的一两天内发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小儿心脏手术乳酸水平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欧阳川;王学勇;张晶;刘亚光;李书闻;卿恩明

    目的:通过对非发绀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小儿心脏手术中乳酸水平的大样本回顾分析,对比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麻醉乳酸水平以及高乳酸血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期间实施的新生儿、婴幼儿心脏手术405例,年龄11~1 095 d平均(353.72±249.84)d,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Ⅰ-Ⅱ级.根据麻醉方法分成芬太尼组(F组,210例)和舒芬太尼组(S组,195例).2组均为静吸复合麻醉,诱导麻醉F组芬太尼5~10μg/kg,S组舒芬太尼0.5~1μg/kg;维持麻醉F组芬太尼总量(50.43 ±30.41)μg/kg,S组舒芬太尼(9.12±4.44)μg/kg,2组均间断吸人异氟烷(0.5%~1%),静脉注入咪达唑仑和哌库溴铵.收集切皮前(T1)、体外循环心脏复跳后1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15 min(T3)、ICU1 h(T4)、ICU8 h(T5)、ICU24 h(T6)6个时间点动脉血乳酸值,比较2组各个时间点高乳酸血症(乳酸值≥3mmol/L)的发生率和乳酸值变化趋势.结果:全组T2点乳酸值明显高于其它各点(P<0.01),并且与年龄、体质量呈明显负相关性,与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拔气管导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等呈明显正相关性(P<0.01).S组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主动脉时间、拔气管导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与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T1、T2、T3及T4点乳酸值均明显低于F组(P<0.01);S组T2、T3点高乳酸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手术中,与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能够降低乳酸水平,明显降低高乳酸血症发生率,对改善非发绀先心病小儿心脏手术中的乳酸代谢有明显积极作用.

  • 非发绀型婴儿心脏手术糖代谢变化的观察

    作者:刘亚光;欧阳川;卿恩明;刘晓明;李书闻;李秀兰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发绀型患儿心脏手术糖代谢的特点,以及糖代谢与乳酸代谢的关系.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77例,年龄(6.72±3.29)个月,心功能Ⅱ~Ⅲ级(NYHA).于切皮前(T1)、体外循环结束后5 min(12)、术后8 h(T3)、术后24 h(T4)抽取标本,按照12点血糖值将患儿分成重度高血糖组(A)、血糖正常组(B)、高血糖组(C).结果:T1血糖明显低于T2、T3、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点血糖和乳酸之间有高度正相关性,(P<0.01).A组各点血糖均高于B组、C组,其中T1、12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发绀型婴儿心脏手术易发生糖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程度与乳酸值呈正相关.

  • 超滤对不同保存期悬浮红细胞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影响

    作者:刘凤珍;李嘉维;杨峰;柳薇;邢家林;龚庆成

    目的:观察超滤对不同保存期的悬浮红细胞(悬红)中血K+和乳酸浓度的影响.方法:取30份库存血作为患儿预充血,按存放时间分2组:5~7 d(A组);9~13 d(B组).对2组悬红进行超滤,检测超滤前后血K+及乳酸浓度.结果:随着库血保存时间的延长,血K+、乳酸浓度也增高,超滤可明显降低悬红中血K+、乳酸浓度.结论:新鲜悬红与保存期悬红虽然血K+及乳酸浓度很高,但经超滤后血K+与乳酸浓度均可降低至生理值范围或生理值的高限,稍加稀释可安全输入婴幼儿体内.

  • 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乳酸和乳酸清除率水平研究

    作者:高洁;张京岚;叶清;陈峣

    目的:通过冠心病患者术后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评价其对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perioperativ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PAMI)的发病、预后的提示作用.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入住我院SICU的冠心病患者,比较其中确诊为围术期PAMI的35例患者,及围术期平稳过渡的31例患者,动脉乳酸值及血乳酸清除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显示,PAMI患者初始乳酸水平(3.05±1.18) mmol/L较非心肌梗死患者(1.70±0.79) mmol/L明显增高,而6 h乳酸水平分别为心肌梗死组(2.10±0.89) mmol/L非心肌梗死组(0.96±0.4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中初始乳酸水平在KillipⅠ、Ⅱ级(2.24±0.88) mmol/L及KillipⅢ、Ⅳ级(3.89±1.45) mmol/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术后心肌梗死乳酸清除率则无明显减少,显示乳酸清除率不能明确提示PAMI发生概率上升.结论:乳酸测量可作为ICU医师对PAMI的另一有效的预警指标.

  • 小体质量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策略及合理使用超滤的重要性

    作者:刘瑞芳;邢家林;缪娜;柳薇;倪虹;杨璟;王征;龚庆成;吉冰洋

    目的:总结392例8 kg以下患儿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探讨小体质量婴幼儿CPB中超滤和围体外循环期液体管理的重要性.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392例8 kg以下患儿在CPB下行心脏手术.患儿分成2组:A组(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共208例,B组(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共184例,比较2组术前、围体外循环期的临床情况及术后的结果,总结小体质量婴幼儿CPB管理经验.结果:2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CPB时间和阻断时间以及术后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CPB过程中2组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用量没有明显差别;B组白蛋白(7.1±3.4)g的应用明显低于A组(8.1±2.9)g;B组晶体用量明显多于A组;B组总超滤量明显高于A组.结论:改良超滤技术+白蛋白的应用可以改善小体质量患儿围体外循环期管理质量,但需要科学管理和有效的监测.

  • 乳酸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关系

    作者:韦淑婧;陈宇;黎荣山;卓柳安;王勇;银剑斌;陈见红;汪彪;杨进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评价其对急诊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的患者预后的提示作用.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行急诊PCI治疗的72例STEM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37例,无事件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值及乳酸清除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与心肌梗死PCI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显示,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术前及术后6h的动脉血乳酸值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4(2.51,4.10)vs.2.64(1.88,3.64) mmol/L,3.71(3.15,4.57) vs.3.20(2.35,3.75) mmol/L,P<0.05],而术后24h动脉血乳酸值无统计学意义.事件组6~24h乳酸清除率高于无事件组,具有统计学意义[19.44%(6.79,38.81)%vs..2.55%(-1.44,28.13)%,P<0.05].事件组的心肌钙蛋白Ⅰ和NT-pro-BNP水平更高[50000.0(25 952.5,50000.0)vs..25 331.00(6 528.60,50000.00)ng/L,172.40(44.70,1 705.00)vs.156.40(38.50,653.20) ng/L,P<0.05],LVEF更低[(52.31±11.14)%vs.(56.86±7.01)%,P<0.05].早期乳酸水平与第7天的CKM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53,P=0.001).PCI后6h的乳酸值(OR值=1.931,95%CI:1.110~3.357,P<0.05)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评价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佳临界点是3.38mmol/L,此时敏感度65%,特异度69%.结论:乳酸与STEMI患者PCI术后病情转归和预后密切相关,PCI后6h的乳酸值是预测STEMI患者直接PCI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的独立预测因子.

  • 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对组织氧供需平衡的评价

    作者:仇杰;刘宏生;褚衍林;李清贤;王彦富;张春英;刘高利;李祥

    目的:评价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对组织氧供需平衡作用.方法:对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8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入监护室即刻,12小时和24小时检测动静脉血气分析.分析Pcv-aCO2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动脉氧分压(PaO2)相关性;比较术后并有呼吸、循环并发症患者对Pcv-aCO2、ScvO2、PaO2、SaO2及乳酸(Lac)值的影响.结果:Pcv-aCO2与ScvO2呈负相关(P<0.01),与PaO2无相关性(P>0.05);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Pcv-aCO2明显增高(P<0.01),ScvO2降低(P<0.05).Pcv-aCO2平均值<8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低(P<0.01),ScvO2平均值>70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减低(P>0.05).结论:Pcv-aCO2和ScvO2较PaO2,SaO2和Lac能准确反映患者组织氧供需状态和组织损害程度,Pcv-aCO2较ScvO2敏感性更强,对判断组织缺氧损害程度具有较大临床指导价值.

1492 条记录 7/75 页 « 12...45678910...747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