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黏膜酸度的影响

    作者:张国友;邓小明;朱科明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胃黏膜酸度的影响.方法选择SAP患者20例,随机分为CBP治疗组和非CBP治疗对照组各10例,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第2天、4天和6天测定其胃黏膜pH值(pHi)及动脉血乳酸值.结果两组患者初始pHi均值均偏低,CBP组患者治疗后第4天和第6天pH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 0.05和P<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pHi水平未见显著改变.两组间比较,治疗第4天和第6天,CBP组pH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 0.05和P< 0.01).CBP组在治疗第2天乳酸值即开始显著下降(P< 0.05),治疗第6天乳酸值下降为显著(P<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乳酸值无显著改变(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第2天和第4天CBP组乳酸水平显著降低(P< 0.05),第6天降低为明显(P< 0.01).结论应用CBP治疗可提高SAP患者pHi,并降低患者乳酸代谢水平,改善患者胃肠道的微循环灌注及氧合.

  • 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作者:史萍慧;王燕飞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收住本科室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测定入院时(0小时)及入院后12小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并对患者进行Child-Pugh评分,分析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Child-Pugh评分和患者28天病死率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76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28天病死率为52.63%。死亡组患者0小时、12小时动脉血乳酸水平以及Child-Pugh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值分别为0.00045、0.00033、0.0071);患者早期动脉血乳酸值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41、0.047);生存组患者12小时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0024)。结论对于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早期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将0小时、12小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和12小时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作为评估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依据。

  • 急性脑梗死后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玉荣;秦绍森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糖水平与其预测的关系.方法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h内空腹检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血糖升高两组.血糖升高组患者于急性期同时测定糖基血红蛋白,分析两组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大部分发生于卒中后,其血糖升高多见于皮质梗死即累及主干支大灶性梗死,其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疗效明显差于血糖正常组,而且死亡率高.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糖升高可加重脑梗死损害,严格检测和控制血糖有助于脑梗死的预测.

  • 乳酸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张国明;王禹;李天德;张大为;刘秀华;李玉珍

    目的: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中,探讨乳酸延长局部组织酸中毒能否模拟后适应发挥有效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损伤组、后适应组和乳酸组,每组18只.测定再灌注10 min后右心房血浆pH值,并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分别测定心肌酶活力、心肌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心肌组织线粒体吸光度,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线粒体调控因子Bcl-2和Bax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再灌注10 min后乳酸组与后适应组右心房血浆pH值相似(P>0.05).再灌注1 h后乳酸组和后适应组同再灌注损伤组相比均显著抑制了线粒体吸光度的降低(P<0.05),但再灌注6 h后乳酸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乳酸组和再灌注损伤组相比未改变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Bcl-2和Bax的表达上乳酸组虽优于再灌注损伤组(P<0.05),但同后适应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乳酸组可不同程度降低心肌酶活力、凋亡指数和心肌梗死面积,但凋亡指数仍显著高于后适应组(P<0.05).结论:乳酸可以部分模拟后适应带来的保护效应,局部酸中毒的短暂延长可能只是后适应上游触发因子之一.

  • CardioPAT一站式自体血液回收设备对心脏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凯;李景文;马剑;王会颖;龙村

    目的:评价cardioPAT一站式自体血液回收机对心脏手术中对自体血液的回收效果。
      方法:40例行心脏手术患者,根据自体血液回收设备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CS组(Cell Saver 5+;Haemonetics, n=20)和CP组(cardioPAT;Haemonetics,n=20)。分别留取处理前后的血液样本,测定处理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游离血红蛋白(FHb)、乳酸(Lac)的含量及处理后血液的流变学变化。

  • 血乳酸水平对体外循环手术预后评估的价值

    作者:翟红燕;王惠芬;李长健;刘小琳

    目的评价血乳酸水平对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分析28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体外循环转终、术后5小时、术后2天的血气、乳酸测定结果及血乳酸水平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手术转终时治愈组和死亡组血乳酸水平分别为6.54±2.91mmol/L和8.79±4.26mmol/L;术后5小时治愈组降至4.33±3.09mmol/L,死亡组上升至8.93±4.01mmol/L,两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2天,治愈组下降至2.42±1.43mmol/L,而死亡组则继续上升至9.29±4.74mmol/L,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患者术后血乳酸值的变化与预后有密切关系,术后血乳酸值持续增高,其预后极差.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评估的一项理想的、直观的监测指标.

  • 修正休克指数与血浆乳酸水平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期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

    作者:赵春生;王艳飞;孙海艳;赵春梅;梁浩;李俊峡

    目的 研究修正休克指数与血浆乳酸水平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NSTEMI患者312例,依据修正休克指数(MSI)和乳酸(LA)水平将患者分组,分别为MSI≥1.2组与MSI<1.2组,和LA≥2 mmol/L组与LA<2 mmol/L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评估患者的短期预后情况,统计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并采用受试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对N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MSI≥1.2组与MSI<1.2组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及Killip分级的Ⅲ、Ⅳ级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A≥2组与LA<2组的左室射血分数、肌钙蛋白I及Killip分级的Ⅲ、Ⅳ级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SI≥1.2组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全因病死率分别显著高于MSI<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2组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全因病死率显著高于L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院内死亡率为18.59%.MSI和LA的AUC分别为0.794和0.822,对NSTEM患者的短期预后预测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SI和LA均对NSTEMI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LA的预测力更高.

  • 乳酸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微循环障碍关系研究

    作者:陈宇;黎荣山;王勇;卓柳安;银剑斌;陈慧生;李其华;韦淑婧;杨进

    目的 通过监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评价其与局部微循环障碍及STE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6年3月~2017年6月就诊于柳州市人民医院CCU接受急诊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共91例,根据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时TIMI血流进行分组,TIMI 3级为对照组(71例),TIMI 0-2级为微循环障碍组(20例),比较术前、PCI术后6 h、24 h、7 d动脉血乳酸,心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病程中记录以下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结果 研究显示,微循环障碍组术后6 h及7 d的动脉血乳酸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及术后24 h动脉血乳酸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微循环障碍组cTnI峰值较高(P<0.05),且微循环障碍组术后第7天CKMB值高于对照组(P<0.05).微循环障碍组超敏C反应蛋白、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总心血管事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循环障碍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乳酸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乳酸值与cTnI峰值、第7 d CKMB、NT-proBNP、LVEF、心源性死亡显著相关.结论 围手术期的乳酸监测可以作为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一种有效的预警指标.

  • 乳酸联合饱和氢盐水模拟缺血后适应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张国明;王晓菲;谈红;许琳;李晓燕;赵传旭

    目的:探讨乳酸和饱和氢盐水能否模拟机械后适应,通过线粒体途径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R/I 组)、后适应组(M-Post组)、乳酸组(Lac组,60μl)、氢盐水组(Hyd组,250μl/kg)和乳酸+氢盐水组(Lac+Hyd组,乳酸60μl+氢盐水250μl/kg)6组,每组18只。急性心肌缺血45 min后,于再灌注即刻根据分组给予相应药物或机械后适应干预。测定再灌注3 min后右心房血浆PH值,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分别测定缺血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线粒体在再灌注3 min和30 min后吸光度,缺血心肌组织中Bcl-2/Bax、细胞色素c(Cyt-c)和Caspase-9含量,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Lac+Hyd组再灌注后3 min右心房血浆PH值显著低于R/I组(7.32±0.06 vs.7.43±0.03,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R/I组(1.14±0.16 nmol/mgpro vs.1.56±0.21 nmol/mgpro,P<0.05),SOD含量高于R/I组(57.92±15.12 U/mgpro vs.35.48±12.46 U/mgpro,P<0.05)。Lac+Hyd组线粒体吸光度再灌注后3 min和30 min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R/I 组(P<0.05)。再灌注30 min后心肌组织Bcl-2(1.06±0.13 vs.0.02±0.01,P<0.05)含量显著高于R/I 组,Bax含量(0.41±0.06 vs.2.40±0.45,P<0.05),Caspase-9含量(0.32±0.08 vs.1.48±0.21,P<0.05)和胞浆中Cyt-c含量(0.76±0.09 vs.6.69±1.26,P<0.05)均显著低于R/I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R/I组(9.50%±1.51% vs.15.21%±1.91%,P<0.05)。以上指标均与M-Post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酸和饱和氢盐水联合使用可较好模拟后适应上游触发因子,可通过线粒体途径有效减轻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

  •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判定的意义

    作者:赵云峰;林勇;朱晓莉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科病房2005年8月至2009年4月入院的110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59例,女51例,年龄35~84岁,平均(59±22)岁;Ⅰ型呼吸衰竭患者50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对110例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测定治疗前、治疗后6 h动脉血乳酸及动脉血气,计算6 h乳酸清除率.以患者入住呼吸科病房作为研究起点,以患者痊愈出院或死亡作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成存活组(82例)和死亡组(28例),以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限分为高乳酸清除率(≥10%)组(68例)和低乳酸清除率(<10%)组(42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之间相关数值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组内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比较,治疗前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pH值、PaO_2、PaCO_2及氧合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6 h后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PaO_2、PaCO_2及氧合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pH值、APACHEⅡ评分两组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31%±11%)明显高于死亡组(14%±6%)(X~2=161.2,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为15%(10/68)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的43%(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4,P<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 单羧酸转运蛋白基因对肿瘤细胞内pH值及生长特性的调节作用

    作者:黄桂君;钱桂生;成党校;张桂芝;吴国明

    目的 以反义技术抑制肿瘤细胞的单羧酸转运蛋白基因第一亚型(MCT1)表达,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内pH值(pHi)调节、乳酸转运及生长性质的影响.方法 (1)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人肺癌细胞系A549中扩增MCT1目的 基因片段,将克隆的基因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构建反义表达重组载体pLXSN-MCT1,并对其进行DNA测序验证.(2)通过电穿孔法将pLXSN、重组载体pLXSN-MCT1转染于肺腺癌细胞系A549中,经G418筛选转染细胞阳性克隆.用PCR方法 鉴定pLXSN-MCT1重组载体在基因组的转染整合及表达;以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pH及乳酸含量变化,并以细胞生长曲线研究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 (1)对所构建的重组载体进行双酶切电泳分析及DNA序列分析证明反义载体构建成功.(2)与未转染的A549细胞比较,转染MCT1反义表达重组体的细胞pHi降低、乳酸显著升高(P<0.001);且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基因在肿瘤细胞pHi调节、乳酸转运及细胞的生长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早期动脉血乳酸监测在老年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平;陆洁;邹静蓉;徐海峰

    目的:评估初始血乳酸监测在老年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武进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老年多发伤患者78例,入ICU后立即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根据患者动脉乳酸水平分为3组(<2mmol/L组,2~4mmol/l组,>4mmol/L组),并记录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入ICU 24h 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器官衰竭数目、24h补液量以及住院病死率;后按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入科时3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期间3组资料在入科24h APACHEⅡ评分、24h补液量、器官功能衰竭数目、ICU住院时间以及住院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始收缩压、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初始乳酸水平及器官功能衰竭数目是影响老年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初始血乳酸是老年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监测指标,其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估

    作者:张运君;卓小岸;周小曼;戴宛娟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乳酸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其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186例,根据其28 d生存情况的随访结果 分为存活组(110例)和死亡组(7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CT、CRP及乳酸水平变化,并记录入院时APACHEⅡ、SOFA评分情况.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CRP及乳酸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死亡组血清PCT、CRP及乳酸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第1、3、7天血清PCT、CRP及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且死亡组第7天血清PCT、CRP及乳酸水平明显高于第1、3天(P<0.05).存活组第7天血清PCT、CRP及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第1、3天(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CT、CRP、乳酸及SOFA评分是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PCTd3、CRPd3及乳酸d3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佳截值分别为9.83μg/L、86.42 mg/L和3.72 mmol/L,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分别为81.7%和85.3%,77.5%和79.8%,86.3%和76.2%.相关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PCTd3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较好(r=0.703,P<0.001;r=0.802,P<0.001).结论 血清PCT、CRP及乳酸水平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第3天血清PCT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大.

  • 小檗碱的降糖作用独立于AMPK的信号通路

    作者:肖元元;徐淼;殷峻;沈丽;魏丽

    目的:研究小檗碱的降糖作用是否依赖于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号途径。方法培养HepG2细胞和C2C12细胞,给予不同浓度小檗碱处理。葡萄糖消耗实验和乳酸生成实验用于检测小檗碱的降糖以及刺激糖酵解的作用。AMPK抑制剂化合物C(Compound C,CC)和显性失活突变型AMPK,即腺病毒负显性AMPK(Ad-DN-AMPK)腺病毒用于抑制AMPK的表达和活性。Western印迹法用于检测AMPK以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磷酸化水平,以评估AMPK通路的活性。结果小檗碱显著刺激了HepG2细胞和C2C1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药物作用。5和10μmol/L的小檗碱显著增加AMPK及其下游蛋白ACC的磷酸化水平。CC和Ad-DN-AMPK腺病毒转染能明显抑制细胞内AMPK信号通路的活性。然而,在AMPK活性被抑制的条件下,小檗碱依然能够显著增加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结论小檗碱通过刺激糖酵解而上调细胞的糖代谢,该作用无需AMPK信号通路的参与。即使在AMPK的表达或者活性被抑制的情况下,小檗碱依然能够发挥显著的降糖作用。

  • 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4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作者:沈奕播;刘双林;李琦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原发病、诱因、治疗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呼吸重症监护室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ARDS患者34例.收集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慢性病史、诱因、确诊24h内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沉、乳酸、氧合指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治疗方法、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以及确诊后21d病死率.比较各指标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以及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 入选34例重症ARDS息者中,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龄18~98岁,平均(54.09±18.34)岁,包括死亡患者24例(70.6%);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乳酸、降钙素原高于存活组[分别为(23.42±4.59) vs(16.70±1.57),(4.83±3.60) vs(2.88±0.85)mmol/L,(3.02±2.87) vs(1.20±0.73) ng/L;P<0.05].氧合指数低于存活组[(80.92±29.29) vs(112.30±24.49);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降钙素原水平正相关(r=0.531,r=0.527; P<0.01).结论 血乳酸及降钙素原浓度与ARDS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以治疗原发病为主,结合对多脏器功能保护的综合治疗可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

  • 乳酸和依达拉奉联用后适应通过p38/应激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张国明;王禹;李晓燕;许琳;苏绍萍;孙媛媛;刘丽凤;沈红;王晓菲

    目的 探讨乳酸和低剂量依达拉奉能否模拟后适应通过p38/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途径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方法 108只雄性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后适应组、乳酸组、低剂量依达拉奉组(Eda组)、乳酸+Eda组,每组18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10 min后右心房血浆pH值,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分别测定磷酸化p38/JNK、TNF-α、Caspase-8的表达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与I/R组比较,乳酸+Eda组血浆pH值、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凋亡指数、磷酸化p38、磷酸化JNK、TNF-α、Caspase-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二醛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后适应组比较,乳酸+Eda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注射乳酸和低剂量依达拉奉可较好模拟机械后适应,通过p38/JNK途径减轻心肌细胞凋亡.

  • 高血糖对大鼠脑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的影响

    作者:王小蓉;何晓英;彭绍忠;李小刚

    目的 观察高血糖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ATP和乳酸含量的影响,探讨脑出血后高血糖对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单纯脑出血组(25只)、高血糖A组(2 g/kg 50%葡萄糖,25只)和高血糖B组(4 g/kg 50%葡萄糖,25只).观察各组大鼠术前、术后1、6 h血搪变化;测定各组大鼠术后1、3、7、10和14天血肿周围脑组织ATP和乳酸含量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3组术后1、6 h血糖均明显升高,术后1、3、7、10和14天ATP含量均明显降低,乳酸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脑出血组比较,高血糖A组和高血糖B组大鼠术后1、6 h血糖明显升高,术后1、3、7、10和14天ATP含量明显降低,乳酸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脑出血后高血糖可加重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加重脑损伤,损伤的程度与血糖浓度有关.

  • 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作者:刘笑雷;王海峰;江薇;练睿;高文;陶永康;张国强

    目的 探讨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急诊科收治的82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平均年龄(78.1±8.1)岁,分别于入院、入院后6h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心率、血压,并在第一个24 h内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患者入院后28 d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9例)和死亡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初始动脉血乳酸、早期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以入院后6h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59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23例),比较两组患者初始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早期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结果 存活组和死亡组初始动脉血乳酸分别为(2.4±1.7)mmol/L和(3.9±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的早期乳酸清除率+ 300%分别为(339.0±28.0)%和(300.0±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18.6%(11/59)和52.2%(12/23),高乳酸清除率组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早期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佳临界点为24.0%,敏感性72.9%,特异性65.2%,其预测价值高于APACHEⅡ评分. 结论 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

    关键词: 乳酸 脓毒症 预后
  • 根面龋菌斑致病菌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产酸分析

    作者:董维理;易安华;李成章;黄志强

    目的 通过对根面龋菌斑微生物及其产酸水平的定量分析了解根面龋的致龋机制.方法 选择16例老年根龋患者,每例选择患根龋的前牙和后牙各1颗分别刮取冠面和根面菌斑,对变形链球菌和放线菌进行选择性培养、菌落计数,采用酶联仪对稀释菌斑在pH7.0和pH5.5条件下的细菌总量和所产生的乳酸量进行分析.结果 根面菌斑中变形链球菌和放线菌检出率分别为87.5%和100%,菌落数均明显高于冠面.在pH7.0时,根面菌斑致病菌产乳酸量为(0.1906±0.1395)mmol/L高于冠面(0.1340±0.0462)m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5.5时,根面菌斑产乳酸量(0.1352±0.0944)mmol/L高于冠面菌斑(0.0427±0.039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线菌和变形链球菌是根面龋的优势菌,在酸性环境下(pH5.5),根面菌斑产乳酸水平高于冠面,提示放线菌和变形链球菌在酸性环境下产酸可能是致龋的主要原因.

  •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静脉氧含量差比值联合乳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龚仕金;宋佳;周娟娣;虞意华;戴海文;王敏佳.;李莉;许强宏;严静

    目的 探讨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动-静脉氧含量差(Ca-vO2)比值联合血乳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10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2012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SSC 2012)进行液体复苏.根据复苏6h后Pv-aCO2/Ca-vO2比值和乳酸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A组,乳酸≥2.0 mmol/L及Pv-aCO2/Ca-vO2比值>1.0;B组,乳酸≥2.0 mmol/L及Pv-aCO2/Ca-vO2比值≤1.0;C组,乳酸<2.0 mmol/L及Pv-aCO2/Ca-vO2比值>1.0;D组,乳酸<2.0 mmol/L及Pv-aCO2/Ca-vO2比值≤1.0.记录诊断感染性休克时(基线)及液体复苏6h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氧代谢参数.记录患者第1天、第3天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及28 d病死率.结果 (1)复苏6h时B组、D组Pv-aCO2及Pv-aCO2/Ca-vO2比值低于A组、C组[(2.9±1.4)mmHg(1 mmHg=0.133 kPa),(2.8±1.3)mmHg,(8.9±3.5)mmHg,(7.8±2.5)mmHg;0.8±0.2,0.7±0.3,3.3±1.5,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复苏6h时血乳酸水平均较基线降低,且复苏6h时C组[(1.3±0.4)mmol/L]、D组[(1.2±0.5) mmol/L]血乳酸水平低于A组[(4.0±2.1)mmol/L]、B组[(4.5±2.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第3天SOFA评分A组为(10.8±3.3)分,高于B组[(6.7±3.6)分]、C组[(5.6±3.1)分]、D组[(4.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病死率A组为83.3%,高于B组(59.1%)、C组(60.0%)、D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复苏6h的血乳酸水平(RR=4.306,95%CI1.979 ~9.369)和Pv-aCO2/Ca-vO2比值(RR=2.888,95% CI 1.676~4.976)是28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4)预测28 d病死率的AUCRoC Pv-aCO2/Ca-vO2比值联合乳酸(0.910,95% CI0.857 ~0.963)高于乳酸(0.762,95% CI0.673~0.852)、Pv-aCO2/Ca-vO2比值(0.781,95% CI0.693 ~0.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775,P =0.006;Z=2.458,P=0.014).结论 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阶段,Pv-aCO2/Ca-vO2比值联合乳酸可以较好地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1492 条记录 8/75 页 « 12...567891011...747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