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喉罩与气管插管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影响

    作者:周英;林洁

    目的:探讨喉罩与气管插管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骨科和普外科手术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25例患者行喉罩通气,对照组25例患者行气管插管通气。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均明显低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值,二项指标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85。结论:喉罩与气管插管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影响不大。

  • 不同类型心脏患者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呼气末CO2分压与动脉血CO2分压及其差值的变化

    作者:肖辉;佘守章;许立新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脏患者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及二者差值[P(a-ET)CO2]的临床意义.方法 45例患者分成3组,每组15例.A组:左向右分流组;B组:无分流组;C组:右向左分流组.3组分别于术前(T0)、插管后15 min(T1)、手术开始时(T2)、转流前(T3)、转流停止后15 min(T4)、术毕时(T5)共6个时点,用旁气流法监测PETCO2,同时抽动脉血测定PaCO2,应用直线回归分析3组各时点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同时计算并分析各组不同时点的P(a-ET)CO2.结果 (1)A组、B组各时点PETCO2与PaCO2呈正相关,A组r为0.70~0.85(P<0.01),B组r为0.71~0.79(P<0.01);C组麻醉开始至转停后PETCO2与PaCO2均无相关(0.46~0.54,P>0.05),而到术毕时则呈正相关(r=0.66,P<0.05).(2)3组患者转流前的P(a-ET) CO2变化不大,停转流后A组、B组P(a-ET)CO2增加,其中以A组增加较明显(P<0.01),而C组P(a-ET)CO2显著减少(P<0.05).结论 无分流或左向右分流心脏患者在体外循环转流前后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较好;右向左分流心脏患者转流前的相关性较差,心内畸形纠正后其相关性可发生变化.P(a-ET)CO2在不同的心脏患者之间差异较大,必须与PaCO2相结合,才能正确指导临床.

  • 经皮与血二氧化碳分压梯度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初步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王为群;曹培洪;邱祖红;殷乐;居置波;季勇

    目的 分析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c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梯度P(c-a) CO2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比较31例早期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组)及20例非休克患者(对照组)入院时、治疗组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后P(c-a) CO2与动脉血乳酸(LAC)等的变化.结果 二组患者入院时P(c-a) CO2基线值分别为(21.2±10.1) mmHg与(7.5 ±4.6) mmHg,P=0.000,LAC基线值分别为(4.0±2.4)mmol/L,与(1.6±0.5)mmol/L,P=0.0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95% CI:0.843~0.992)和0.840 (95% CI: 0.719~0.962),P(c-a) CO2> 14.0 mmHg和LAC>2.1 mmol/L诊断早期脓毒症休克的敏感度均为83.9%、特异度均为90.0%.以P(c-a) CO2和LAC基线值预测脓毒症休克28 d死亡,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95% CI: 0.562-0.917)和0.702(95% CI:0.514-0.889),P(c-a)CO2 >21.5 mmHg和LAC> 3.9 mmol/L预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均为71.4%、特异性均为70.6%.治疗组31例患者6h内全部完成EGDT治疗,17例(54.8%)存活,14例(45.2%)死亡;其中EGDT复苏达标16例(51.6%),未达标15例(48.4%);复苏达标组存活13例(81.3%),未达标组存活4例(26.7%),F =9.314,P=0.004.EGDT后P(c-a) CO2和LAC分别为(18.8±9.4) mmHg和(3.3±2.4) mmol/L,比入院时基线值显著下降,均P=0.000,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 (95% CI:0.562~0.921)和0.769 (95% CI:0.593~0.945),P(c-a) CO2> 18.3 mmHg和LAC> 3.1 mmol/L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性均为71.4%、特异性分别为71.4%和76.5%.EGDT后达标组P(c-a) CO2及LAC显著低于未达标组,分别为(14.8±7.5)mmHg: (23.6±9.6)mmHg,P=0.012和(2.5±1.5) mmol/L:(4.3±2.9) mmol/L, P=0.038);EGDT后达标组P(c-a) CO2及LAC显著低于入院时基线值,分别由入院时(18.0±8.1) mmHg降至(14.8±7.5) mmHg, P=0.042和(3.2±1.8) mmol/L降至(2.5±1.5) mmol/L, P=0.043;EGDT后未达标组P(c-a) CO2及LAC与基线值无明显变化,分别由入院时(24.6±9.2)mmHg降至(23.6±9.6)mmHg,P=0.238和(4.8 ±2.5) mmol/L降至(4.3±2.9) mmol/L,P=0.629;与未达标组相比,达标组入院时P(c-a) CO2较低,为(18.0±8.1) mmHg:(24.6±9.2) mmHg,P=0.042),LAC为(3.2±1.8) mmol/L: (4.8±2.5)mmol/L,P=0.050.结论 入院时P(c-a) CO2>14.0mmHg可作为区分早期脓毒症休克与非休克患者的指标;EGDT是救治早期脓毒症休克的有效措施,P(c-a) CO2能预测并反映EGDT疗效;EGDT前P(c-a) CO2> 21.5mmHg及EGDT后P(c-a) CO2>19.3 mmHg均可作为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死亡指标,这些作用与LAC相似.

  • 210例入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PaO2/PaCO2分析

    作者:贾琦;王浩彦

    目的:分析入院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气结果,探讨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PaCO2)比值在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以第一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入院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出院第一诊断分为COPD急性加重组、肺血栓栓塞症(PTE)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哮喘组及间质性肺疾病组,将COPD急性加重组与其余4组患者吸氧前后的PaO2/PaCO2比值及PaCO2分别进行比较,观察2个指标在COPD急性加重组与其余4组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10例中,出院第一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者154例(74%),PTE 21例(10%)、OSAHS 11例(5%)、哮喘15例(7%)、间质性肺疾病9例(4%),即:非COPD急性加重56例(26%).2.COPD组与其他组比较显示:吸氧前及吸氧后,COPD组的PaO2/PaCO2比值明显低于PTE组与哮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PD组与间质性肺疾病组比较,PaCO2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3.若取PaO2/PaCO2比值≤1.0同时PaCO2值≥45 mmHg,则PTE组及哮喘组均为0例,即:可除外PTE及哮喘.结论:吸氧前后测定PaO2/PaCO2比值并联合PaCO2值对鉴别COPD与PTE、哮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与OSAHS、间质性肺疾病的鉴别意义有限.PaO2/PaCO2比值计算方法简便,对临床有借鉴价值.

  • 不同超快通道麻醉拔管策略在简单先心病开胸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朝宾;贾爰;王嵘;孙莉;晏馥霞

    目的 高碳酸血症和氨茶碱均能缩短成人全麻患者苏醒时间,先心病患儿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病理生理特点,不同超快通道麻醉(ultrafast track anesthesia,UFTA)拔管策略(常规拔管策略、氨茶碱拔管策略、高碳酸血症拔管策略)在简单先心病开胸直视矫治术中的优劣需要进一步研究.方法 选取拟进行择期手术的90名简单先心病患儿,随机分成3组:Ⅰ组、Ⅱ组在外科手术结束时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维持在35~45 mmHg,Ⅲ组在外科手术关胸开始时调整呼吸参数,使PaCO2在手术结束时调整至45~55 mmHg,在手术结束时Ⅰ组和Ⅲ组分别给予3ml生理盐水,Ⅱ组给予稀释为3 ml的1 mg/kg氨茶碱.记录患儿的手术室拔管情况、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变化、相关呼吸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 unit,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Ⅰ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显著长于Ⅱ、Ⅲ组(P<0.05),Ⅱ、Ⅲ组拔管时呼吸频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拔管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大值显著低于Ⅰ、Ⅲ组(P<0.05),Ⅱ、Ⅲ组手术室拔管成功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间平均动脉血压、心率、BIS值、不良事件发生率、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氨茶碱(1 mg/kg)可以在非CO2蓄积状态下,促进简单先心病开胸直视矫治术患儿自主呼吸的恢复,从而提高UFTA的安全性.

  • 综合治疗在刺激性气体中毒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郭伶俐;迟宁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对刺激性气体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6例刺激性气体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分为刺激反应患者8例、轻度中毒患者33例、中度中毒患者16例、重度中毒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使用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不同中毒分级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变化.结果 8例刺激反应患者治疗前PaO2为(94.26±3.23)mm Hg(1 mm Hg=0.133 kPa),治疗后为(94.21±3.21)mm Hg;PaCO2治疗前为(39.46±0.85)mm Hg,治疗后为(38.12±1.01)mm Hg;SpO2治疗前为(98.91±1.14)%,治疗后为(99.85±1.25)%.33例轻度中毒患者治疗前PaO2为(92.36±4.15)mm Hg,治疗后为(94.11±5.02)mm Hg;PaCO2治疗前为(39.92±1.12)mm Hg,治疗后为(37.32±1.02)mm Hg;SpO2治疗前为(98.42±1.45)%,治疗后为(99.14±1.58)%.16例中度中毒患者治疗前PaO2为(80.36±3.69)mm Hg,治疗后为(85.46±5.24)mm Hg;PaCO2治疗前为(41.32±2.51)mm Hg,治疗后为(36.31±1.21)mm Hg;SpO2治疗前为(93.57±1.98)%,治疗后为(96.52±1.74)%.9例重度中毒患者治疗前PaO2为(65.12±2.54)mm Hg,治疗后为(84.62±3.85)mm Hg;PaCO2治疗前为(51.23±2.74)mm Hg,治疗后为(46.84±1.65)mm Hg;SpO2治疗前为(90.34±0.26)%,治疗后为(95.68±1.77)%.治疗前,患者随着中毒症状逐渐加重,PaCO2持续上升,PaO2与SpO2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毒患者治疗后的PaCO2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重度中毒患者治疗后的SpO2、PaCO2、PaO2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刺激性气体中毒患者治疗中使用综合疗法,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珊珊;刘雪白;李翠萍;周秀梅;刘健群;张雪芹;高俊霞;马杰;阎菊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组20例(A组),COPD组30例,将COPD组按照治疗前后分为急性期组(B组)和缓解期组(C组).同时测定患者PaCO2和PetCO2值,并计算PaCO2与PetCO2的差值(ADCO2).结果 1)B组和C组与A组比较,其PaCO2和ADCO2值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组与A组比较,其PetCO2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A组比较其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PetCO2明显高于B组,PaCO2和ADCO2明显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A组和C组PaCO2与PetCO2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95和0.56,P均<0.01).结论 PetCO2可以用来判断正常人和COPD缓解期患者体内PaCO2的变化,但在COPD急性加重期PetCO2的监测缺乏敏感性,不能作为直接判断机体PaCO2变化的指标.ADCO2是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 小儿FetCO2与PaCO2相关关系的分析

    作者:马旭波;刘海蓉

    目的探讨小儿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F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组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用德国Siemens 930型二氧化碳分析仪和丹麦BME-33型血气分析仪,同步测量119例全麻患儿的FetCO2和PaCO2.按照年龄将病人分成甲组(0~1岁)、乙组(1~4岁)和丙组(4~9岁),分别比较其相关关系.结果全年龄组119例FetCO2与PaCO2呈正相关,r=0.6142(P<0.05).甲组(30例)二者虽呈正相关,但不够显著,r=0.4629(P>0.05);乙组(48例)和丙组(41例)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436和0.7968(P均<0.01).结论 FetCO2与PaCO2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患儿年龄可影响FetCO2的准确性,在使用中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通气是否适当.

  • 中老年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的地理分布规律

    作者:马瑞飞;葛淼;王聪霞;李鹏;井静;刘鑫

    目的 研究我国健康中老年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与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制定不同地域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66个市县5038例健康中老年人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与地势、气候、土壤有关的25项地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且推导出参考值与地理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Y=4.029+ 0.7140X3-0.002000X4+0.9240X5+0.8760X9-0.9130X13 +4.599X14±3.29.运用克里金插值法拟合出参考值的空间分布趋势图.结果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与地理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从大体上看,参考值的分布图呈现出东部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结论 若已知中国某地的纬度(X3)、年日照时数(X4)、年平均气温(X5)、年平均风速(X9)、表土碱度(X13)、表土盐分(X14),可用此方程计算出该地区健康中老年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也可以通过查询参考值地理分布图得出某地区该参考值的范围.

  • 新生儿自主呼吸时鼻前庭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

    作者:马丙送;孙佃军;高子波;胡金绘;花少栋;武荣

    目的:了解新生儿自主呼吸时鼻前庭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的自主呼吸新生儿85例,在生后6~24 h内测定新生儿鼻前庭内PetCO2,同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获取PaCO2。根据孕龄将新生儿分为早产儿组(39例)、足月组(46例);根据有无呼吸系统疾病分为呼吸疾病组(25例)和无呼吸疾病组(60例)。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判断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入选新生儿平均PetCO2[(37.6±6.3)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平均PaCO2[(40.2±7.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6,P=0.017),PetCO2与PaCO2呈正相关(r=0.947,P=0.000)。早产儿组PetCO2低于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4,P=0.193);足月儿组PetCO2低于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P=0.045)。呼吸疾病组PetCO2[(40.1±6.2)mmHg]低于PaCO2[(45.0±7.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4,P=0.016);而无呼吸疾病组PetCO2[(36.6±6.1)mmHg]低于PaCO2[(38.4±6.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8,P=0.174);呼吸疾病组新生儿PetCO2与PaCO2相关性(r=0.920,P=0.000)较无呼吸疾病组新生儿低(r=0.980,P=0.000)。呼吸疾病组动脉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值[P(a-et)CO2,(4.9±2.1)mmHg]高于无呼吸疾病组[(1.8±0.8)mmHg],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9.901,P=0.000)。结论新生儿自主呼吸时鼻前庭内PetCO2水平可预测PaCO2水平,当新生儿无呼吸疾病时准确性更高,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 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明;周明华;周石连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于调整呼吸机参数具有重要意义.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具有无创、连续监测等特点,并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PaCO2变化趋势,但由于影响PETCO2测量结果的因素较多,所以它的临床价值一直受到争议.为此,我们通过分析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2003年1月-2006年9月53例机械通气患者的PETCO2监测结果,旨在探讨其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

  • 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作者:陈霞;李少莉;马咏梅;王彩梅;樊英;薛坤

    目的 探讨行机械通气的要幼儿重症肺炎的患儿,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32例进行机械通气的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在机械通气后同时检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选择机械通气后30min、1h、6h、12h、24h,5个时间点进行检测.结果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具有正向关关系(r=0.8210,P<0.0001).结论 进行机械通气的婴幼儿重症肺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可用于判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可以作为调整呼吸机参数的依据,减少动脉采血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面罩通气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永高;吴明波;周甜;张双双;庞淑兰

    目的 观察面罩通气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60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为鼻导管吸氧,32例给予面罩通气,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水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 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和肝硬化病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鼻导管给氧组肝性脑病平均分级为2.86±0.87,面罩通气组平均分级为3.13±0.72,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7,P=0.362).经过48h治疗后,面罩通气组治疗后肝性脑病分级显著低于鼻导管给氧组,1.69±0.60vs.2.43±1.02,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6,P=0.027);面罩通气组血氨下降程度显著高于鼻导管给氧组(t=-3.385,P=0.002);面罩通气组PaCO2水平显著高于鼻导管给氧组,38.7±5.0 vs.27.6±6.3,(t=-5.363,P<0.001).结论 面罩通气能够纠正肝性脑病患者的低二氧化碳血症,从而有助于肝性脑病的治疗.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二氧化碳分压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志安

    目的 探讨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PaCO2和D-二聚体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鄂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4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PaCO2水平;选择4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PaCO2水平,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PaCO2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D-二聚体、PaCO2水平分别为(353±220.8) μg/L、(64.7±16.2) mmHg,对照组D-二聚体、PaCO2水平分别为(73.6±21.1) μg/L、(40.3±4.5) mmHg,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PaCO2水平分别为(96.4±24.8) μg/L、(46.3±7.4) mmHg,各项与对照组D-二聚体[(73.6±21.1)μg/L]、PaCO2水平[(40.3±4.5)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PaCO2水平明显较健康人群高,因此在对COPD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PaCO2水平,以了解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 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分析

    作者:张芸;王世富;李玉

    目的 研究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制定的标准,收集2002年6月至2009年12月山东地区使用家庭NIPPV 12个月以上的96例重度COPD患者.通过发放调查表、电话随访及回院检查的方法,对他(她)们使用NIPPV前、6个月后及12个月后的FEV1及血气进行比较,并对比使用NIPPV 1年前、1年后的生活质量、呼吸困难评分、医疗费用、住院次数,计算依从性及1年生存率.结果 入组患者共84例,NIPPV治疗6个月后FEV1及血气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12个月后与治疗6个月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积分、呼吸困难评分、住院次数、医疗费用与治疗前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依从性为87.5%,1年生存率为90.0%,70例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结论 家庭长期使用NIPPV,能改善重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患者呼吸困难好转,住院次数及医药费减少,生活质量提高.NIPPV基本上能被患者耐受,可能是目前有效降低COPD患者病死率的方法.

  • PCV-VG模式对单肺通气患者术中PaCO2与PetCO2相关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坤;王莉萍;胡杰;孙艳斌;张承民

    目的:探讨PCV-VG通气模式对单肺通气期间PaCO2与PetCO2相关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年龄35~6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容量控制通气(VCV)组(V组)与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组(P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于双肺通气15min(T0),单肺通气15min(T1)、30min(T2)、60min(T3)、90min(T4)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同时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V组在各时间点的Ppeak和Pplat均高于P组;两组的PaO2在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612),在T1~T4时间点两组PaO2均低于同组T0(P<0.001).各时间点P组的PaCO2与PetCO2的相关系数均高于V组,但相较于T0,其余各时间点两组中PaCO2与PetCO2的相关性均降低.结论:相较于VCV通气,采用PCV-VG模式实施单肺通气可以更好地保持PaCO2与PetCO2的相关性.相较于双肺通气,两种通气模式术中PaCO2与PetCO2的相关性均降低.PCV-VG模式在保证氧供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气道峰压与气道平台压,减小肺气压伤风险,可安全应用在食管癌根治术的单肺通气中.

  • 不同呼气法呼气末二氧化碳动态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作者:侯海佳;谭伟;代冰;赵洪文;康健

    目的:探讨平静呼气法和延长呼气法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以及其在动态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2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予常规内科治疗,分别应用2种呼气法测量 PET CO2,与同步测定的 PaCO2进行比较(差值为Pa-ET CO2),观察PET CO2与PaCO2动态相关性。结果①延长呼气法优于平静呼气法,且相关性良好( P <0.01),治疗后结论与治疗前基本相同。②根据PaCO2分为3组:低于正常组(<35 mmHg),正常组(35~45 mmHg),高于正常组(>45 mmHg)。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组别延长呼气法PET CO2与PaCO2的相关性、一致性均好于平静呼气法;高于正常组中2种方法测得的一致性较另2组差,但延长呼气法相对较好。③平静呼气法测得治疗前后的Pa-ET 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延长呼气法下测得Pa-ET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低于正常组及正常组中,2种呼气方式测量Pa-ET CO2结果均<5 mmHg ,且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高于正常组中,2种呼气方式Pa-ET CO2均>5 mmHg ,且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④高于正常组中,治疗前后PET CO2与PaCO2具有较好的动态相关性,延长呼气法要好于平静呼气法( rA =0.69,rB =0.83,P <0.01)。结论在呼吸内科普通病房 PET CO2监测病情中,延长呼气法较平静呼气法更优越,但对于高水平CO2的疾病来说,2种方法PET CO2都低估了动脉血PaCO2,临床中更应该以动脉血为准,但动态监测延长法测定PET CO2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适宜范围探讨

    作者:廖景文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适宜范围.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需机械通气治疗的NRDS患者共90例,分3组,每组30例.对照组:PaCO2维持在35 ~45 mmHg(1 mmHg=0.133 kPa);观察Ⅰ组:PaCO2维持在46~60 mmHg;观察Ⅱ组:PaCO2维持在61~75 mmHg.对3组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并发症及疗效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Ⅰ组和Ⅱ组)呼吸机参数平均气道压(MAP)、吸气时间(Ti)、吸气峰压(PI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吸入氧浓度(FiO2)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频率(R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H值低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Ⅰ组PaCO2显著低于观察Ⅱ组(P<0.01);而观察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ALI)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1),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3组住院时间和脑室内出血(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和观察Ⅱ组IVH程度严重.结论 应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治疗NRDS,可降低VALI的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不影响氧合、心率、血压及循环灌注状况,不增加IVH和PVL的发生率,疗效可能更优于传统通气策略,PaCO2维持中等水平增高范围(46~60mmHg),发生颅内出血的程度轻,是较适宜的范围.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动脉血二氧化碳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研究

    作者:王洁;曹晖;万智刚

    目的 观察二氧化碳气腹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方法 60例择期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在气腹开始的同时调整呼吸参数,将呼吸频率由12次/分钟增加至16次/分钟,其余参数不变,气腹放气时频率减少至12次/分钟,对照组参数不变.于气腹前10 min和气腹后15、30 min以及放气后30 min,分别采取桡动脉血,同时记录此时PeTCO2的值,用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等.结果放气后30 min,所有患者都拔除气管导管,所以没有PeTCO2值.放气后30 min两组的PaO2显著低于气腹前10 min(P<0.05).气腹后15 min及30 min,对照组的PaCO2和PeTCO2显著高于气腹前10 min(P<0.05).组间比较,气腹后15 min及30 min实验组的PaCO2和PeT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腔镜手术的患者可以做血气分析对照,根据动脉血气和PeTCO2的变化及时调整分钟通气量和吸呼比,以控制高碳酸血症的发展.气腹后增加呼吸频率有利于减轻高碳酸血症.

  • 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文聪;张祎;赵娟

    目的:研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相关性.方法:对28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持续性呼气监测,同时配对监测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分析,评估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关联性.结果:28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值41±10mm Hg,低于同步检测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值(46±11mm Hg),且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分析检验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具有正相关关系,其中r=0.92,P<0.01,平均偏倚在5.1±4mm Hg左右,在95%一致性范围内是(-2.6,14.5mm Hg),仅有4%数值在95%可信区间外.在氧合指数<300 mm Hg(n=48)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显著正相关,其中r=0.85,P<0.01,平均偏倚在5.9±4.0mm Hg左右,在95%一致性范围内是(-3.9,12.1mm Hg),仅有5%数值在95%可信区间外.结论: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6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