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생물의학공정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 影响因子: 0.4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515
  • 国内刊号: 51-125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6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陈槐卿
  • 类 别: 生物医学工程
期刊荣誉:
  • 不同浓度载万古霉素半水硫酸钙/丝素微球复合人工骨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作者:刘力明;连小洁;刘世超;吴亚丽;黄棣;王晓君;王秀梅;崔福斋

    本文以丝素蛋白为载体,以万古霉素(VCM)为药物模型,采用水-油相溶解扩散方法制备了不同浓度的丝素微球(SFM),并进一步构建了载VCM半水硫酸钙(CSH)/SFM复合人工骨材料.实验中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的表面形态,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研究材料的构象,用抑菌圈实验验证材料的抑菌性能,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材料的药物释放性能,用万能试验机测定样品的抗压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丝素浓度从20、40 mg/mL增加到60 mg/mL,丝素构象及抑菌性没有显著改变,而SFM粒径增加,药物释放速率减慢;同时在CSH中复合SFM后,随着SFM丝素浓度增加,复合人工骨材料药物释放速率逐渐减小,压缩断裂功逐渐增加.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CSH存在的脆性大、作为药物载体前期释放快的缺点,有望在临床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中取得更好的应用成效.

  • 双源计算机断层成像大螺距扫描在主动脉瓣狭窄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前评价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彭礼清;余建群;李真林;李万江;程巍

    本文探讨了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DSCT)大螺距扫描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术前评价中的可行性.课题组以30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TAVI术前患者行DSCT大螺距颈部-股动脉联合血管造影,测量评价主动脉及入路血管CT值,并计算强化对比、对比噪声比(CNR)及噪声.研究评价了主动脉根部及入路血管测量值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同时评价了主动脉及入路血管形态和斑块形成情况.主动脉及入路血管强化对比、CNR及噪声分别为348.2~457.9 HU、12.2~30.3 HU和19.1~48.1 HU.主动脉根部及入路血管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重复性良好(平均差值:-0.73~0.79 mm,r=0.90~0.98,P<0.001;平均差值:-0.70~0.73 mm,r=0.90~0.96,P<0.001).30例患者中,5例患者(16.7%)髂外动脉、股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直径小于7 mm.1例患者(3.3%)双侧髂总动脉明显钙化伴管腔狭窄.1例患者(3.3%)左髂总动脉明显软斑块形成.研究结果说明,利用DSCT大螺距扫描在重度主动脉瓣TAVI术前评价主动脉根部及入路血管是可行的.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脑电的去趋势波动分析

    作者:周静;吴效明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危害巨大的睡眠疾病,其病理机制复杂,诊治困难,从单一或少量生理信号中挖掘SAS的特征信息是近年来睡眠疾病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脑电(EEG)的非平稳和非线性特性,采用去趋势波动分析(DFA)对SAS患者和健康人的睡眠脑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SAS患者和健康人睡眠脑电的标度指数α随着睡眠加深逐渐增大,而在快速眼动期(REM)则下降;与此同时,SAS组的标度指数在各个睡眠阶段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脑电标度指数区分SAS的性能进行评价,得到SAS组和对照组的睡眠脑电标度指数佳临界值0.81,对应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99.2%,曲线下面积(AUC)为0.994.结果说明DFA标度指数用于SAS区分有很好的辨别能力和准确度,为SAS诊断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基于冠脉狭窄位置和优势型的血流储备分数与狭窄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青青;乔爱科;侯阳;马跃

    临床上对冠状动脉疾病通常采用影像学诊断方法指导治疗,然而其只能反映病变几何特征而无法反映功能状态.本文探究冠脉狭窄形态学与功能学之间的相关性,以期提高影像学诊断的有效性.本研究共纳入39位患者55支狭窄血管,采用医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和狭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讨论冠脉优势型和狭窄位置因素对其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按照冠脉狭窄位置和优势型进行分组后,冠脉右优势型的左前降支狭窄患者的冠脉FFR与狭窄率存在相关性(r≈0.79,P<0.000 1);分组后狭窄率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性从70.9%提高到了82.8%(参考FFR<0.80),敏感度(从72.2%提高到78.6%)和特异性(从70.3%提高到86.7%)也有明显改善.研究提示,冠脉狭窄位置和优势型是FFR与狭窄率相关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心肌缺血时纳入考虑这两个因素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有效性.

  • 不同代数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综合评价

    作者:王彦焱;凌彬;赵志杰;吕鑫;罗丽;龚忠诚;赵春梅;吴江

    对不同代数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OVX-rBMSCs)生物学活性进行综合评价,为进一步选取药物筛选的细胞模型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体外分离、培养OVX-rBMSCs,并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CD29、CD45、CD90)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检测、多向诱导分化实验(成骨、成脂、成软骨、成神经、成内皮诱导)等技术对P1、P2、P3 、P4代OVX-rBMSCs的细胞生物学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全骨髓贴壁筛选法成功分离培养OVX-rBMSCs,其中P4代细胞呈典型的干细胞形态特征,表面标记物(CD29、CD90)阳性率、细胞增殖指数以及向成骨、成脂、成软骨、成神经、成内皮方向的分化能均优于P1、P2、P3细胞(P<0.05).结果表明:随着传代次数增加,OVX-rBMSCs纯度及生物学活性指标逐渐优化,其中,R代均优于其他各代细胞,可作为骨质疏松药物筛选的细胞模型.

  • 基于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的睡眠自动分期研究

    作者:肖姝源;王蓓;张见;张群峰;邹俊忠

    睡眠分期是医学、神经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人工标记睡眠数据是一项费时且费力的工作.自动睡眠分期方法能够减少人工分期的工作负荷,但在复杂多变的临床数据的应用上仍存在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主要目的是从实际睡眠数据的特点出发,研究睡眠自动分期方法.针对原始K均值聚类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和离群点敏感的问题,本文结合密度的思想,选择周围数据密集的点作为初始中心,并根据“3σ法则”更新中心.改进算法在健康被试和接受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的睡眠障碍者的睡眠数据上进行了测试,平均分类精确度达到76%,同时结合实际睡眠数据的形态多样性验证讨论了该方法在临床数据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基于改进主动形状模型的含胸壁粘连型肿块的肺区分割方法研究

    作者:孙申申;范立南;康雁;任会之;齐守良

    肺区分割是计算机辅助诊断肺癌的前提.当肿块与胸壁粘连时,由于两者的计算机断层成像(CT)值接近,基于局部低级特征的传统分割方法不能得到正确结果;而且由于肿块体积大,造成了肺区内正常组织的大面积缺失,故以往含胸壁粘连型肺结节(直径小于3 cm)的肺区分割方法不再适用,需要采用能结合先验形状和低级特征的主动形状模型(ASM)来分割含胸壁粘连型肺肿块的肺区.但传统ASM的搜索步骤是一种基于小二乘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对异常标记点敏感,会使轮廓更新到正常肺组织和肿块的过渡区域而不是真正的肺边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改进的ASM算法:首先基于距离特征识别异常标记点,然后赋予异常标记点和正常标记点不同的搜索函数.搜索过程在设定的包围核(VOI)内进行.用所提出的ASM方法分割30个含胸壁粘连型肿块的肺区,与金标准的重叠度为93.6%.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含胸壁粘连型肿块的肺区分割问题,改进的ASM算法能得到较好的分割结果,并且算法的运行时间是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

  • 幼儿小世界神经网络节点属性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曲海波;吕粟;张文静;肖媛;宁刚;孙怀强

    本文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fMRI)的图论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全脑共90个分区的幼儿小世界神经网络,试图明确:①幼儿小世界神经网络节点的属性参数与幼儿智力发育水平有无相关性.②幼儿小世界神经网络参数与儿童的基线参数,如性别、年龄,以及父母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参数有无相关性.本研究共纳入12名健康幼儿,其中9名男性,3名女性,年龄(33.42±8.42)月.所有受试者的智力发育水平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并采集对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敏感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信号数据.采用Matlab环境下的SPM5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进一步应用基于图论的分析方法得到全脑小世界属性及自动解剖标签(AAL)模板下的90个脑区的节点属性,并分别对上述属性与Gesell发育量表及人口学数据做了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小世界神经网络诸多节点属性与Gesell发育量表参数相关,介数主要集中于丘脑、额上回及枕叶,大部分呈负相关,如量表中表示个人与社会相关的脑区枕上回的r值为-0.729(P=0.007);度主要集中于杏仁核、额上回、顶下回,大部分呈正相关,如量表中与大动作相关的顶下回的r值为0.725(P=0.008);效率集中于额下回、顶下回、岛叶,大部分呈正相关,如量表中语言相关的顶下回r值为0.738(P=0.006);节点聚集系数集中于额叶、顶下回、中央旁小叶,呈正相关;节点短路径集中于额叶、顶下回、岛叶,呈负相关;左、右脑相关脑区分布不同.但关于小世界整体属性与Gesell发育量表的关系,我们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小世界网络节点属性指标与其他人口学指标有相关性的热点脑区位于颞叶、楔叶、扣带回、角回和中央旁小叶等区域,且大部分属于默认网络.本文研究结果说明,小世界神经网络节点属性与幼儿智力水平及人口学数据存在广泛的相关性,并且不同的脑区有其不同的分布特点,优势脑区分布符合相关的功能;这些诸多相关性的存在,使我们可以了解在幼儿发育过程中,小世界神经网络随时在发生变迁和改变.

  • 机械牵拉对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气道重塑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余倩;李敏超

    本文为了研究机械牵拉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16HBE)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信号转导机制.采用柔性基底加载装置(FX-4000T)牵拉16HBE细胞,参数设置为拉伸幅度15%,频率1 Hz,加载时间分别为:0.5h、1h、1.5h、2h.选择TGF-β1、FGF-2和Ca2+表达较高的一组以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1 (TRPC1)抑制剂SKF96365、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HA-100干预.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个时间段TGF-β1、FGF-2和Ca2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5h时其增幅大.对0.5h机械牵拉组予以SKF96365、HA-100干预,其TGF-β1、FGF-2和Ca2+的表达均较0.5h机械牵拉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研究结果说明,机械牵拉16HBE细胞可导致气道重塑相关因子表达增加,PKC、TRPC1、Ca2+可能参与了该信号通路.

  • 脑动静脉畸形Dyna 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图像融合

    作者:连宇茜;余锦华;汪源源;陈亮;宋剑平;史之峰

    Dyna 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模态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三维Dyna CT可以提供动静脉畸形团的空间信息,而二维DSA可以提供判别动静脉的时间信息.为了同时显示动静脉及畸形团的位置关系,需要对这两种模态的图像进行融合.本文提出一种二维到三维反投影生长的方法,实现了二维DSA图像和三维Dyna CT图像的融合,从而可以在三维Dyna CT图像中直观地区分动静脉.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图像既能提供畸形团的空间位置信息,又能提供动静脉流向的时间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脑动静脉畸形以及进行手术规划.

  •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与独立成分分析的心肺复苏伪迹自适应滤除算法

    作者:余明;陈锋;张广;李良喆;王春晨;王丹;詹宁波;顾彪;吴太虎

    心肺复苏(CPR)过程中实施的胸外按压引起的伪迹会严重降低除颤节律辨识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无需参考信号的CPR伪迹自适应滤除算法.结合经验模态分解(EMD)和独立成分分析(ICA),将真正的心电节律信号从受CPR伪迹干扰的心电信号中分离出来.为评估算法的效果,构建了一个用于除颤节律辨识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采集了1 484例受CPR伪迹干扰的猪的心电信号用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CPR伪迹的影响,从而显著提高CPR过程中除颤节律辨识的准确性.

  • 两种聚乳酸改性材料的体外对比实验研究

    作者:王玲玲;崔志明;徐冠华;李卫东;保国锋;孙郁雨;张金龙

    为对比两种聚乳酸改性材料聚乳酸-壳聚糖(PLA-CTS)和聚乳酸-乙醇酸(PLA-PGA)的特性,本实验分别制备PLA-CTS和PLA-PGA支架,电镜下观察支架形态,计算孔隙率,测定支架降解后溶液的pH值.同时培养大鼠嗅鞘细胞(OECs),分别与两种支架混合培养,同时将单纯培养的OECs做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种支架上OECs的增殖力、黏附率,并在荧光镜下观察支架上OECs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制备的PLA-CTS和PLA-PGA支架均为多孔立体结构,PLA-CTS支架孔隙率为91%,PLA-PGA支架孔隙率为87%.随着时间延长,支架降解液的pH值逐渐下降,而PLA-PGA的下降速度要快于PLA-CTS.OECs接种到两种支架后,大多数能在支架上生长良好,MTT检测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数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LA-CTS组的细胞黏附率要明显高于PLA-PGA.结论表明与PLA-PGA相比,PLA-CTS可能是做为OECs支架更佳的材料.

  • 推注速度对静脉曲张用泡沫硬化剂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白逃萍;蒋文涛;赵武;万浩;樊瑜波

    泡沫硬化疗法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之一,了解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减少治疗的副作用,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实验中选用5 mL注射器,液气比1∶4,环境温度为20℃,进行了9组不同推注速度的实验.全程摄像,每组重复实验5次,对稳定性指标(析水时间、半衰期、泡沫半衰期体积量和析水率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推注速度从100~275 mm/s逐渐增大时,泡沫的析水时间和半衰期呈现升高的趋势;高于275 mm/s之后,则呈下降趋势.析水时间大差异高达340.0%,半衰期大差异为118.8%.同时,由于压强随推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使得二氧化碳溶解度增大,进而导致泡沫半衰期体积量减少.因此,采用Tessari法制备泡沫硬化剂时,推注速度对泡沫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推注速度增大,泡沫衰变机制由气体扩散为主变为排液为主,使得泡沫稳定性先增高后减小.研究结果显示275 mm/s为佳推注速度.

  • 基于“M+N”理论的近红外光谱血氧饱和度无创测量方法

    作者:李丽;王晓飞;卢恺

    “M+N”理论是针对光谱分析提出的用于提高预测精度的一种理论方法.将被测量、M种非测量组分和N种外界干扰一同归于整个测量系统中,系统全面地考虑“M”因素和“N”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建立基于“M+N”理论的血氧饱和度人体试验系统,采用动态光谱法消除个体差异及不同测量部位(“N”因素中的系统误差)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利用差值提取法消除运动伪差(“M”因素中的随机误差),获得了62组有效样本数据.采取偏小二乘法建模预测,预测值与真值的相关系数为0.796 8,相对误差为±0.026 6;而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血氧监护仪与真值的相关系数为0.595 7,相对误差为±0.076 0.表明基于“M+N”理论的近红外血氧饱和度无创测量方法其预测精度明显优于血氧监护仪.

  • 有机硅人工晶状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作者:杜秋月;余跃庆

    为简化人工晶状体制备过程,并解决人工晶状体调节力不足的问题,本文采用有机硅(PDMS)材料和硬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基于热辅助及重力辅助方法,通过改变溶液的质量比,快速制备了具有大幅度调节能力的软性双凸光学部晶体(PDMS)和襻结构(PDMS和PMMA).为测试光学部的微小形变及襻结构的微小位移量,文中采用PDMS晶体与智能手机相结合,形成了新型显微镜系统,用以替代传统的大型数字显微镜系统.经测试,PDMS晶体的大屈光能力约为273.2 D,PMMA襻人工晶状体的大屈光能力可达129.3 D,PDMS襻人工晶状体的大屈光能力仅为56.0 D,使用PMMA制造的硬性襻人工晶状体能够提供更大的调节范围.PDMS材料的制造过程无需模具,无需严苛实验条件,可快速、实时、多次重复制造.这样不仅极大地减少了操作步骤,还获得了具有高透光率、高分辨率的光学晶体和尺寸精准的襻结构.襻结构的硬度对于人工晶状体的前置位移和晶体形貌改变具有较大影响,虽然PMMA襻硬度较大,但在制造过程中存在较多弊端,故不适用于人工晶状体的快速制备.因此未来需要改变PDMS的质量配比,增强其材料硬度,提高PDMS人工晶状体的调节能力.

  • 约束复合踝关节运动对人体步态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李洋;张峻霞;苏海龙;王新亭;张琰

    本文目的是研究约束复合踝关节内(外)翻和旋内(外)运动对人体步态稳定性的影响.试验在水平湿滑试验台上进行,对比了约束复合踝关节内(外)翻和旋内(外)运动(FIXED)以及无束缚(FREE)两种状态,分析了时-空步态参数、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以及利用摩擦系数(UCOF).试验结果表明FIXED可能会导致步速和跨步长显著增大,双支撑期显著缩短.同时,FIXED可影响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关节角度在矢状面内的运动幅度.另外,约束后利用摩擦系数显著增大,这反映了滑跌概率的增大以及步态稳定性的减弱.因此,在助行器、双足机器人或者假肢设计中,应该进行结构设计以实现复合踝关节内(外)翻及旋内(外)运动.

  • 基于熵的严重意识障碍脑电信号识别方法

    作者:李晓欧;谭英超;杨勇

    本研究旨在实现对植物状态和小意识状态脑电信号的分类识别.通过对植物状态和小意识状态患者施加唤名刺激,采集被唤名时患者的脑电信号;然后对脑电数据进行去噪预处理、样本熵和多尺度熵的特征提取;后将提取的数据特征送入多核学习支持向量机(SVM)中进行训练和分类.试验结果表明,严重意识障碍患者alpha波脑电特征表现显著,平均分类精度为88.24%,实现了定量化的严重意识障碍状态判定,为意识障碍程度的临床诊断提供了辅助依据.

  • 基于左右手运动想象单通道脑电信号的预处理研究

    作者:李松;伏云发;杨秋红;刘传伟;孙会文

    在左右手运动想象的脑电(EEG)分析方法中,目前大多针对多通道采集的EEG数据,难以应用到单通道脑机接口(BCI)中.本文采用一种改进的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实现了对EEG数据有效的预处理.首先,对数据进行线性漂移校正,去除数据漂移;然后采用延时窗口数据增加虚拟通道数,利用ICA除去EEG数据中的伪迹,即眼电和心电;后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后的瞬时幅值,求平均瞬时能量特征并分类.实验证明,该方法测试性完成了EEG数据的预处理工作,提高了单通道EEG信号的分类率,可为单通道的便携式BCI研究打下基础.

  • 基于集成学习的临床心电图分类算法研究

    作者:金林鹏;董军

    随着心电图数据量快速增长,计算机辅助心电图分析也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应用需求.本文在基于导联卷积神经网络的临床心电图分类算法上提出多种策略,进一步提升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首先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和训练方法获得两个不同的分类器,接着用多重输出预测法来增强每个分类器的性能,后用贝叶斯方法进行融合.测试了超过15万条心电图记录,所提方法的准确率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5.04%和0.918 5,明显优于基于特征提取的传统方法.

  • 血糖监测用植入式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江渊;李崭虹;陈诚;陈云霞

    连续血糖监测对于重症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但目前仍然没有可供临床使用的长效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面世.本文介绍了连续血糖监测用传感器分类,重点探讨了传感器植入后的失效机制,指出了提高传感器植入寿命的途径及注意事项,并展望了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的未来研究方向.

  • 溶血磷脂酸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

    作者:林川川;李铎;李佳文

    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生物活性磷脂,参与调节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研究表明,LPA可以通过特定的G蛋白耦联受体(GPCRs)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已有研究表明,肿瘤的恶化及干细胞介导的组织修复与细胞迁移能力紧密相关.鉴于LPA对肿瘤细胞及干细胞迁移能力的显著影响,本文主要从LPA受体和受体下游主要信号分子两个方面介绍了LPA对肿瘤细胞和干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

  • 磁共振成像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进展

    作者:文凌仪;杨志刚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多变,磁共振成像具有多参数、多序列的特点,可准确评价心脏的形态功能及组织特征,为扩张性心肌病的诊疗提供全面的信息.本文就近年来磁共振成像评价心肌病的常用序列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帮助.

  • 人体组织电特性成像方法综述

    作者:李怀明;沈圣远

    近年来,电阻抗断层成像(EIT)和磁共振电阻抗成像(MREIT)等基于人体组织电特性(EPs)的成像方法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与EIT和MREIT相比,基于射频场成像的电特性成像(MR-EPT)是一种新近提出的无损EPs成像方法,该技术基于磁共振(MRI)射频场对生物组织电导率和介电常数进行重建,无需注入电流即可获得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图像.本文对几种基于EPs的成像方法及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着重对MR-EPT的原理、优点、发展前景及通过它来测量比吸收率(SAR)的方法进行介绍.总之,MR-EPT值得受到更广泛地关注,并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促进医学检测水平再创新突破.

  • 镁合金微弧氧化表面处理研究进展

    作者:陆雨桐;李涛;商晓盼;王亚锋

    应用微弧氧化可在镁合金表面生成氧化陶瓷膜层,增强镁合金的耐腐蚀性.本文首先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表面处理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对几种镁合金基体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的相关研究,并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生物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简述,后总结了镁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一些不足.

  • 分化型甲状腺癌Galectin-3和人骨髓内皮细胞标志物表达及18F-FDG显像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石野宽

    β-半乳糖结合蛋白(Galectin-3)和人骨髓内皮细胞标志物(HBME-1)在肿瘤的生长、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甲状腺癌的良好标志物.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的应用提高了对甲状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本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中Galectin-3、HBME-1的表达及18 F-FDG显像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

  • 基于开端同轴射频组织介电特性测量技术的乳腺癌及癌周组织鉴别检测实验研究

    作者:陈妙良;陈建国;魏珊珊;符芳翔;徐彩玲;冯晓创;段晶晶;厉周;辛学刚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开端同轴射频组织介电特性测量技术实时鉴别检测乳腺癌及癌周组织的可行性.16例新鲜乳腺导管癌标本来自珠江医院普外科,标本切除后立即应用开端同轴线肿瘤射频设备在射频频率42.85~500 MHz下,进行乳腺癌灶及远隔癌灶3 cm、5 cm组织的介电常数与电导率探测,并对各个探测点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乳腺癌组织与癌周3 cm组织、乳腺癌组织与癌周5 cm组织之间进行比较,电导率与介电常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周3 cm组织与癌周5 cm组织的电导率及介电常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证实:癌周3 cm组织及癌周5 cm组织均未见癌细胞浸润.开端同轴线肿瘤射频技术能有效探测乳腺癌组织与癌周组织的介电特性差异,具有应用于乳腺癌辅助诊断的广阔前景.

  • 重采样条件互信息构建基因调控网络算法研究

    作者:刘飞

    基因调控网络的重构可以挖掘出基因之间潜在的调控作用关系,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复杂的调控机制,在系统生物学中,这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在已经产生了大量推断网络构建的模拟理论和计算方法,其中一些信息论方法在计算中容易遗漏一些调控关系,这些调控关系可能代表基因间真实的调控关系.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和进一步提高网络重构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因调控网络构建方法,它通过重采样和加权平均策略,利用条件互信息来进行基因调控网络重构.算法首先从基因表达数据中重采样得到一系列子数据,然后通过条件互信息方法构建一系列子数据的网络,后利用这些子网络加权平均得到终的基因调控网络.本文的算法在DREAM3模拟数据和SOS真实网络数据上进行验证,和其它一些流行的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网络重构算法取得了较高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 一种便携式强迫振荡呼吸阻抗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周垂柳;王武;谢联昇;曾碧新

    本文介绍了一种界面友好可与医院联网的便携式强迫振荡呼吸阻抗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STM32产生单频率或复频率的正弦振荡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驱动扬声器产生正弦振荡气流于受试者口腔中,应用STM32的模数据转换器(ADC)模块分别测量由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得到的模拟电压信号,再经运算后将得到的参数显示在触摸显示屏上,同时可通过GPRS将数据上传到上位机进行保存和显示.后使用模拟肺和征集志愿者等方式来评价该系统的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可以达到监测呼吸阻抗状况的目的.

  • 基于STM32低功耗磁弹性传感器检测系统的设计

    作者:唐詠;罗洪艳;陈曦;郑小林;胡宁;苏添进;李川;廖彦剑

    具有无线、无源、低成本、高灵敏度等特点的磁弹性传感器已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然而现有的检测装置通常体积较庞大、功耗高、便携性差,限制了该类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对此,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STM32的便携式、低功耗共振型磁弹性传感器检测系统.系统以扫频法为检测基础,以STM32为控制核心,永磁铁作为偏置磁场激励,集成交流激励信号单元、信号检测与采集单元,并利用SD卡存储测量数据,采用锂电池供电.实验结果表明:检测系统可使磁弹性传感器在不同介质、不同浓度中完成共振频率的测量,频率分辨率可达1 Hz;测量不同尺寸的磁弹性传感器,所得传感器共振频率比为0.933 8,与理论值0.942 3接近;另外,与传统的阻抗分析仪搭建的组合式检测系统和现行的集成式检测系统相比,本系统工作时功耗为0.68 W,休眠时功耗仅为2.20 mW.由此可见,本系统不仅能够代替原有的阻抗分析仪等组合式检测系统,而且能够大大提升现行集成式检测系统的功耗控制,兼具高集成度、便携式以及可用于长期监测等优点.

  • 帕金森病患者手指开合动作规律性的量化评估

    作者:刘遥;王训;许胜强;程楠;唐正;孙怡宁;杨先军

    临床上,手指开合动作测试是神经内科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能力的一个常用检测项目,它主要从动作幅度、速度和规律性三个方面评价患者的手部精细运动能力.本文旨在关注PD患者手指开合动作规律性的量化评估,用惯性传感器单元采集测试对象在手指开合过程中食指和拇指的运动信号,计算近似熵(ApEn)和样本熵(SampEn)两个非线性动态指标,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指标不仅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有较大差异,而且与临床医生给出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对应项评分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两个指标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帕金森病患者手指重复性动作的受损程度,可以作为临床上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能力评估的一种可靠方法.

  • 基于兴奋-抑制交叉视觉皮质模型的V1区轮廓整合机制和注意力选择实现

    作者:高山;毕笃彦;任宇环;魏娜

    本文旨在利用模仿生物神经细胞同步脉冲发放的交叉视觉皮质模型(ICM)对生物视觉系统的轮廓整合机制及注意力选择机制进行初步探索.将生物神经元“兴奋-抑制”振荡子的思想引入到ICM中,同时引入目标轮廓链码作为高层反馈控制输入,提出了拥有自底向上(BUTTON-UP)及自顶向下(TOP-DOWN)机制的兴奋-抑制交叉视觉皮质模型(EI-ICM).仿真实验显示,本文提出的模型可有效抑制噪声使得光滑边缘同步发放,从而完成BOTTOM-UP过程;目标轮廓链码的引入可得到与输入目标链码一致的目标轮廓,而其它目标由于与输入目标链码不匹配,无法形成闭合轮廓,从而完成TOP-DOWN过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可模拟视觉皮层V1区轮廓整合及注意力选择机制.

生物医学工程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Z1
1998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