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생물의학공정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 影响因子: 0.4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515
  • 国内刊号: 51-125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6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陈槐卿
  • 类 别: 生物医学工程
期刊荣誉:
  • 窦性和房性心律失常的基本尺度熵检测

    作者:鲁美红;王俊

    文献指出,基本尺度熵方法可以应用于短时心率变异信号的分析.本文利用该方法,从数据库中提取窦性心律、房性心律失常的ECG信号,以实现该两种心律失常的检测.本文对MIT-BIH标准数据库中的正常窦性心律、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信号进行了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基本尺度熵方法能够检测窦性和房性心律失常.

  •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进

    作者:任福强;石应康;郭应强;张尔永;赁可

    通过改进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从心电图、心功能、组织形态学等方面对其进行观察.将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和模型组(n=25),模型组用改进的结扎LAD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从心电图、心功能、组织形态学等方面对2组动物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采用改进的结扎左前降支的方法,操作简单,死亡率低,能建立稳定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可用于心肌梗死发生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 氨基酸序列和时间对短肽纳米纤维形成的影响

    作者:孙丽娟;赵晓军

    蛛丝蛋白非结晶区不同基序插入RADA16-Ⅰ,短肽分别为R1 (n-RADARADAGGASRADARADA-c) 和R2 (n-RADARADAGPGGYRADARADA-c).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研究氨基酸序列和组装时间对短肽的二级结构和自组装成的纳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R1和R2形成的β-折叠片含量升高,纤维变长变宽.R1形成数量少但长达几十微米的纤维,R2形成长约一微米但数量多的纤维.通过改变氨基酸序列,控制组装时间可以达到控制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结构的目的.

  • 含RGD及K_(16)肽表面改性的PLGA-(ASP-PEG)对BMSCs黏附及分化的研究

    作者:宋玉林;黄华斌;郑启新;廖琦

    用含RGD及K_(16)肽改性仿生PLGA-(ASP-PEG)基质材料表面, 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接种于改性材料表面,观察该表面对MSCs黏附及分化影响.分离、鉴定大鼠BMSCs;肽改性材料为实验组(EG),未改性材料为对照组(CG),EG及CG表面均接种BMSCs,4 h和12 h后沉淀法检测材料表面黏附的细胞数;接种24 h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连接的鬼笔环肽对细胞骨架染色,观察细胞骨架;分别于接种后1、2和3 d,计数细胞密度;用成骨性培养基培养7、14和21 d,检测细胞ALP活性.流式细胞术结果证明:分离的细胞为BMSCs,纯度为90%以上;X射线光电子光谱仪(XPS)示改性材料表面硫元素结合能为164 eV;扫描电镜(SEM)示BMSCs牢固黏附于改性材料表面;各时间点EG细胞黏附率显著高于CG,荧光染色可见EG细胞骨架较CG粗大且致密,EG和CG间细胞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细胞分化结果显示:EG和CG在第14 d时ALP活性有显著性差异.对仿生PLGA-(ASP-PEG)表面进行肽改性,可提高材料表面与BMSCs的细胞相容性,促进MSCs的黏附及分化.

  • 不同健身运动对中老年女性骨代谢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纯;杨泽宏;陈演

    探讨不同形式健身运动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骨矿元素含量、体成分指标与骨密度指标的相关性.90例成都市城区健身锻炼女性分别从事太极拳、游泳、快步行走三项健身运动,用Osteospace全干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骨密度指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镁(Mg)、钙(Ca)、磷(P)骨矿元素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BGP)含量.太极拳、游泳、快步行走三项健身运动组及对照组的人体测量指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三个运动组血清Mg元素含量均显著升高,游泳和快步行走组血清Ca、P元素含量显著升高;三个运动组BGP、ALP含量均比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快步行走组超声波传导速度(Speed of sound,SOS)和硬度指数(Stiffness index,STI)显著高于太极拳、游泳组和对照组,且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发生率低,而太极拳组、游泳组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发生率无明显下降.超声波衰减振幅(Broadband ultrasound attenuation,BUA)、SOS、STI与血清Mg、Ca、P骨矿元素含量正相关,与血清BGP、ALP含量负相关,与体重、体重指数、瘦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呈正相关.说明快步行走是中老年女性适宜的健身运动形式,有利于骨骼健康和保持正常骨骼代谢水平.

  • 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振幅整合新生儿脑电图分析

    作者:王绍宾;王一抗;王志中;施亿赟;邵肖梅

    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 aEEG)即脑功能检测(Cerebral function monitor, CFM)是一种无创的脑功能检测技术,对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如今,医生主要是依据振幅整合脑电图的波形和幅度对其进行分类,进而对新生儿的脑功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对于波形和振幅特征不太明显的情况,只能依靠医生的经验进行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不能给出准确的诊断信息.本文利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惊厥新生儿和正常新生儿的aEEG的关联维数、Lyapunov指数和近似熵进行计算分析,并将这三个特征量作为三维向量,结果在三维空间中能有效地区分惊厥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表明关联维数、Lyapunov指数和近似熵能够反映aEEG的内在信息,可以作为一种研究aEEG的新方法.

  • 屈指肌腱与手指运动关系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张正治;熊雁

    我们分析了力、肌腱位移与各指关节运动角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手功能康复提供功能参数.运用同步生物力学测试、三维运动图像分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方法对8只男性青年新鲜尸体手的32个长指的指浅屈(FDS)肌腱和指深(FDP)屈肌腱的拉伸力与肌腱滑动距离的关系、各指关节屈曲度的关系以及肌腱位移对各个指关节屈指效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当手指尖刚触及掌面时,FDP肌腱的平均拉伸力7.9 N,位移43.4 mm,TRM为237.0°;FDS肌腱的拉伸力平均8.9 N,位移38.5 mm,TRM为206.3°.我们得出结论:肌腱拉伸力与位移长度、各指关节屈曲度呈曲线关系;肌腱位移的屈指效能显示:FDP肌腱和FDS肌腱对PIP关节的作用出现早,效能也大,其次是MP关节.

  • 脑电信号的小波变换去噪算法-基于中值的尺度相关阈值法

    作者:贾爱宾;王敏;刘法胜;鲍承友;张晓

    介绍了一种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脑电信号去噪算法-基于中值的尺度相关阈值法.与目前常用的全局阈值法和Sure阈值法相比较,此种方法可以获得比全局阈值更小的风险,而且对于各子带的噪声具有自适应性,因此可以无噪声重建信号,克服了Sure阈值法的缺点.实验结果证实基于中值的尺度相关阈值法计算简单而且可以得到较高的信噪比,优于全局阈值法和Sure阈值法.

  • 基于优化和力-肌电关系的肌肉力混合计算方法

    作者:张希安;叶铭;张琳琳;聂文忠;王成焘

    介绍了一种基于优化和力-肌电关系的肌肉力混合计算方法,用于计算上肢屈曲运动中的肌肉力,并与传统优化方法和基于力-肌电关系的方法进行了比较.传统优化方法不能计算对抗肌的肌力值,基于力-肌电关系的计算结果不能满足力学平衡关系,基于优化和力-肌电关系的肌肉力混合计算方法克服了这两个缺点,但计算结果波动剧烈.目前,混合方法只适用于肌肉等长收缩和等动收缩的肌肉力计算.

  • 纳米金基因芯片表面原子排列构象的形貌研究

    作者:顾大勇;梁冰;禹华伟;鲁卫平;周元国;张雅鸥

    我们利用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子力显微镜对纳米金基因芯片在不同检测阶段表面原子排列构象的变化状况进行扫描研究.结果显示芯片片基(醛基玻片)表面原子呈现规律的多孔状排列;结合探针后,多孔状的规律排列改变,呈现参差不齐;与目标核酸杂交后,表面原子又呈现出相对规整的、密集交叉平行的条索状排列.但银染后导致表面原子出现较大的高突起的聚团块状结构,排列严重的参差不齐.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直观地感知到芯片表面探针结合、核酸杂交、银染显色的过程和差异,也可以从微观层面上对相关的实验进行验证.

  • 基于改进遗传神经网络的优化预测方法及其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

    作者:张梅;胡跃明;汪涛;朱金辉

    本文描述了肾衰竭治疗过程中腹膜透析液体重吸收率(PFAR)的预测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遗传神经网络的PFAR预测模型.在文章中分析了PFAR的重要性和透析过程的复杂性,将改进遗传算法用于神经网络初始权重的确定,然后再利用神经网络的局部搜索能力确定优遗传神经网络模型.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的能力和神经网络局部快速搜索的优点,使两种方法充分互补.与标准的遗传神经网络仿真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学习速度和预测精度.

  • 高频信号作用于神经元的仿真研究

    作者:梁晓冰;刘希顺;刘安芝;王博亮

    高频电磁辐射对神经系统有负面影响,并且此类生物实验特别是人体实验会引起潜在的健康危害,而在数学模型中的仿真研究则可以完全避免.通过随机龙格库塔算法求解含有白噪声的Hodgkin-Huxley神经元模型,研究了高频信号对神经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神经元模型处于其敏感频率环境中时,随着高频信号的幅频比的提高,模型会产生放电频率下降,随机共振消失等现象,噪声强度较强时还产生了振动共振现象,而且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也将被高频振荡代替.放电现象消失与生理实验发现的高频电流信号可以阻断外周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结果一致,本研究还有助于非电离辐射引起的体内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神经系统的模型仿真及其信号处理机制的研究.

  • 针灸对SAMP8小鼠嗅球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作者:唐勇;乔秀兰;尹海燕;卢圣锋;曾芳;吴巧凤;魏焦禄;黄梅;余曙光

    以SAMP8快速老化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rdU/Nestin、BrdU/MAP-2和BrdU/β-tublin Ⅲ免疫荧光双标探讨针刺、艾灸治疗对嗅球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针刺、艾灸刺激均可促进SAMP8嗅球神经干细胞增殖;艾灸可能会促进SAMP8小鼠嗅球NSCs向神经元分化,但针刺刺激作用不明显.

  • 香菇多糖诱导人肺腺上皮细胞β-防御素-2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周焱;董碧蓉;滕丽花;王慧

    探讨香菇多糖诱导人肺腺上皮细胞的人-β-防御素-2(HBD-2)基因表达的情况.香菇多糖体外刺激人肺腺上皮细胞(SPC-A-1)后,应用RT-PCR技术检测SPC-A-1细胞HBD-2 mRNA的表达.香菇多糖可上调人肺腺上皮细胞(SPC-A-1)HBD-2mRNA的表达;这种增强表达与药物的刺激剂量和刺激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基于肌电图的呼吸机人机同步新方法的研究

    作者:陆尧胜;冼莹;陈炯锋;郑则广

    基于膈肌肌电图(EMG)实现呼吸机人机同步的新方法,旨在解决困扰传统呼吸机的"人机对抗"问题.研究膈肌电信号的采集、处理方法,以及呼吸特征参数的提取方法,发现对膈肌肌电信号进行适当处理后生成的包络线可以取代传统的呼吸流量曲线,从中检测出呼吸过程的吸气点、呼气点和呼吸周期等特征参数.通过自行定义的"肌电功率"参数的计算分析,发现在重复呼吸试验下呼吸容积曲线和膈肌肌电功率曲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初步论证了呼吸机人机同步新方法的可行性.

  • 光栅空间滤波方法实现显微光切片

    作者:李晶;赵海燕

    探索应用数字空间滤波方法,在普通显微镜下,构建结构光,实现宽场光学切片技术.对技术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在去除光栅条纹方面,通过修改图像的傅立叶频谱,来消除光栅条纹,从而使线形去光栅方法得以改进.分析讨论了本技术硬件软件实现及其优劣.

  • 日常生活活动中人体上肢肌肉表面肌电特性研究

    作者:宋海燕;张建国;刘涛然;高少鹏

    通过研究人体上肢运动时的表面肌电(sEMG)信号,探讨人体上肢肌肉功能状态的精确评价指标,及在肌肉功能预测、诊断及康复疗效评价方面的意义,为肌电假肢等康复设备提供设计参数.方法为20个实验对象,左右上肢均完成13个基本动作,每个动作重复3次,采用8通道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测试每个受试者完成每个动作时左右上肢三角肌中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和指伸肌十块肌肉的表面肌电,对其平均肌电(AEMG)和积分肌电(IEMG)这两个特征参数采用统计处理分析软件SPSS 14.0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正常成年人体上肢完成日常生活活动(ADLs)时主肌肉群(三角肌中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和指伸肌)五块肌肉表面肌电特性.结论是男性与女性在肌肉力量利用方面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提示老年人和残疾人康复训练过程中,男性应以增强指伸肌肌力为重点,而女性应以增强掌长肌肌力为重点.无论男女肱二头肌在ADLs中都很重要,三角肌、肱三头肌作用较小.左右上肢主肌肉群表面肌电特征无显著性差异.同时,AEMG和IEMG这两个分析指标在反映肌肉功能状态方面具有一致性.

  • 多生理信号参数检测电路设计

    作者:刘杰;王波;刘文

    本文设计了心音、血压、脉搏波生理信号的检测及单片机采集电路.通过单片机和主计算机通讯,由主计算机实现多路生理信号的综合处理.主计算机由LabVIEW软件对多路生理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和显示.进一步将三种信号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多路信号的时间关系计算血管硬化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电路稳定、有效,可用于血管功能的评价.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床旁操作盒的改进设计

    作者:齐现英;张明海;韩丰谈;唐峰;何乐民

    针对CGO-3000大型C型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床旁操作盒控制模式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利用单片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SCM) 和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通讯模式对其进行改进的方案,并详细给出了SCM和PLC通讯的软硬件设计思路.

  • 联合图像高级语义特征和内容低级特征的医学图像检索

    作者:谢天文;汤伟军;赵秋枫;赵家骜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是利用图像的低级特征来检索相似性图像,在医学图像数据库检索中有着广泛的需求,而医学图像除了包含内容信息外还包含大量的语义信息.我们提出了联合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特征与图像内容低级特征的方法来检索相似的医学图像,方法是首先从医学图像数据库中提取图像的DICOM头信息的语义信息,以便进行图像的预筛选,然后提取经预筛选后的图像和样例图像的纹理特征(双树复小波),相比两者得到与样例图像相似的图像.实验结果显示联合高级语义(DICOM特征)和低级特征(纹理)的方法能提高检索的效能.

  • 构建椎间盘组织工程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三维培养

    作者:丰干钧;刘浩;邓力;陈晓禾;李秀琼;赵献峰;梁涛

    椎间盘退变(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下腰痛的主要原因.当前临床治疗主要目的在于恢复生物力学功能和缓解症状.而椎间盘组织工程的兴起为DDD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其中干细胞是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的重要种子细胞.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学特性以及在Pellet三维培养体系下构建椎间盘组织工程细胞的可行性.结果提示该方法培养的MSCs 具较高的纯度,且体外培养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短时间内可大量扩增,达到组织工程需要的种子细胞数量要求,且细胞保持未分化状态,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并能表达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等椎间盘细胞外基质,因此是椎间盘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 主动脉及分支血管支架植入后血流动力学分析

    作者:吴瑕;徐克;陈冉;肖亮;张曦彤;苏红英;冯博

    当主动脉夹层累及左侧锁骨下动脉时,有时需要植入两枚支架对主干和分支血管同时进行治疗.本研究应用Pro/engineer wildfire3.0建立人体主动脉弓及其分支模型并模拟支架植入,依据主干内支架杆突入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情况不同建立3种模型,以未植入支架的正常主动脉弓为对照组,应用ANSYS11.0 CFX软件分别进行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比较支架杆突入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情况不同对分支血管血流速度及血管壁面剪切力影响的差异.结果发现:突入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的支架杆引起分支动脉中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及大范围低剪切力区形成,文献报道这种低速、低剪切力环境可能促使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导致支架内再狭窄,故有必要使用专门的预成型分支型主动脉支架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稀疏信号的盲源分离求解方法提取胎儿心电信号

    作者:邵文婷;方滨;王普;任明荣;沈毅

    心电信号是具有稀疏特性的信号,本文提出了用稀疏信号盲源分离求解的方法提取胎儿心电信号(FECG).结合小波分析以及本文中提出的一种新方法--弭灭圆法,避免了因心电信号不是理想稀疏信号而对信源的可识别性造成的影响.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 液质联用法研究罗红霉素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作者:郑莉;秦永平;南峰;王颖;徐楠;梁茂植

    建立人血浆罗红霉素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法(HPLC-MS),研究两种罗红霉素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36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分组、双交叉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单剂口服150 mg罗红霉素参比制剂或试验制剂,用HPLC-MS测定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经DAS2.0药动学程序处理,罗红霉素胶囊的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e, AUC)AUC_((0~72 h))分别为66 076 μg·h/L与70 334 μg·h/L,AUC_((0-∞))分别为68 153 μg·h/L与72 362 μg·h/L,峰浓度 (peak concentration, C_(max))分别为6 631.5 μg/L与7 033.9 μg/L,半衰期(T_(1/2),half-time)分别为15.39±4.61 h与16.06±5.56 h,达峰时间(peak time,Tmax)分别为1.3±0.9 h与1.4±0.7 h.试验用罗红霉素胶囊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9%±22.4%,试验制剂AUC_((0~72 h))和C_(max)的90%置信区间为参比制剂相应参数的86.2%~98.9%和88.3%~101.2%.本法简便,灵敏准确.试验用罗红霉素胶囊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 半乳糖化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肝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研究

    作者:范晋勇;商怡;杨军;元英进

    构建具有特异亲和性及能高密度培养肝细胞的多孔支架.以透明质酸和壳聚糖为主要原料,首先以肝实质细胞表面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配体-半乳糖基团以共价键合修饰透明质酸,合成半乳糖化透明质酸,再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半乳糖化透明质酸/壳聚糖共混支架,考察了支架形态、亲水性和力学性能等理化性能及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20℃制备的半乳糖化透明质酸/壳聚糖支架的孔径和孔隙率大小适宜肝细胞的高密度培养,壳聚糖中添加半乳糖化透明质酸改善了支架体系的亲水性,增加了三维支架的柔韧性,半乳糖基团的引入为肝细胞提供了贴附位点,提高了肝细胞的贴附率.半乳糖化透明质酸/壳聚糖三维支架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肝脏组织工程支架.

  • P物质对大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邓丽君;李静;严福平;陆杰

    采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成5组:对照组、不同剂量SP组(5 μg/kg、10 μg/kg、20 μg/kg)及spantideⅡ+SP组,观察各组静脉注射前后HRV各参数变化情况,探讨P物质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P不同剂量组各参数变化有显著性差异.MHP、APU、APH、TPV、RUH均升高,MHR、HCC则降低,峰值随剂量增加而增大,并提前出现.(2)spantideⅡ+SP组各HRV参数与大剂量SP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静脉注入不同剂量SP后,心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平衡失调和稳定性下降,这些效应均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并通过NK1受体介导产生.

  • 基于关节机器人的人体脊柱生物力学试验装置研究

    作者:邓国勇;田联房;毛宗源

    介绍一套基于机器人的用于生物力学特性研究的实验装置的硬件和软件构成.用Visual C++把机器人的底层指令控制,位姿和力矩信息传输,控制算法集成在一个统一的可视化控制平台下,方便控制和管理.采用混合力/位移控制方法对人体脊柱进行加载,可以很好地测试脊柱功能单元(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各组织结构的功能和受力状态,克服了以往力和位移测量分离的缺点,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很容易地确定脊柱退变和各类手术对脊柱功能单元各组织结构所承担负载的影响.

  • W-F168-B型透析器复用机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杨立川;郑玉君;邓正旭;付平;陈林

    观察成都威力生生物材料公司生产的W-F168-B型透析器复用机临床应用的效果,了解其对透析器总血室容积(total cell volume, TCV)、受试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并评估其消毒效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透析器分别用W-F168-B和RENATRONⅡ(美国明泰科公司生产)复用.试验测定复用前后透析器的TCV,计算受试者的尿素清除率除以分布容积(Kt/V, K为尿素清除率,t为透析时间,V为分布容积),并采集受试者透析后血样行微生物培养.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试验组、对照组复用前后TCV差值分别为5.5±4.15、4.5±2.56、P>0.05;Kt/V分别为1.25±0.26、1.24±0.19、P>0.05,t检验示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血培养均未见细菌及真菌生长.试验结果表明,2种透析器复用机对透析器性能的影响及复用后的透析器对受试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均无明显差异,能达到较好的透析质量.

  • 含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红色荧光融合蛋白基因质粒的构建

    作者:杨英;杨军

    为了更真实准确地标示真核细胞内外源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的表达,构建含HGF红色荧光融合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 RFP)基因的质粒.实验中以pMD19-T-HGF为模板,PCR扩增得到去除了终止密码子的HGF基因全长序列,并定向插入pDsRed-express-N1质粒.重组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序列测定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观察细胞中HGF mRNA及其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pDsRed-HGF质粒中所插入目的基因大小及其序列与GenBank中HGF cDNA序列完全一致,并可在293T细胞中高水平表达.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pDsRed-HGF重组质粒.

  • 光谱分辨的NAD(P)H荧光寿命光谱学对心肌氧化代谢的评估

    作者:程颖;任明明;牛延艳;乔建华;Aneba S.;Chorvat Jr.D.;Chorvatova A.

    应用光谱分辨的NAD(P)H荧光寿命光谱学研究心肌细胞线粒体氧化代谢状态,监测病理情况下线粒体功能改变的早期信号.研究将NAD(P)H作为无创荧光探针,用光谱分辨的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记录375 nm紫外光激发的心肌自发荧光(AF)光谱和寿命,测试影响NADH生产或线粒体呼吸时AF动态衰减.结果显示:在420~560 nm光谱区域,需用至少3个荧光寿命池0.4~0.7 ns、1.2~1.9 ns和8.0~13.0 ns描述细胞AF.酮体增加NADH水平,提高AF强度,但不改变荧光寿命.线粒体呼吸阻断剂Rotenone,显著增加AF 强度,缩短平均荧光寿命.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DNP),显著降低AF强度,在520 nm处增宽荧光光谱,延长平均荧光寿命.这些结果和NADH荧光动力学离体实验(in vitro)有可比性.研究证实光谱分辨的荧光寿命技术测定心肌NAD(P)H荧光有很好的重复性,增加了心肌氧化代谢或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细胞水平上的知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线粒体功能障碍开拓了新视野.

  •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脑功能逻辑任务功能区BOLD信号研究

    作者:于海燕;钱志余;卢光明;张志强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进行脑功能研究是目前的一个热点,本文以逻辑计算为认知任务,利用fMRI进行数据采集,通过SPM软件分析得到激活脑区,提取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的平均BOLD信号(Average-BOLD),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提取ROI内BOLD信号(PCA-BOLD),通过Average-BOLD、PCA-BOLD信号与实验设计的逻辑任务曲线进行比较,认为PCA-BOLD信号可以更好的作为fMRI激活脑区的定量评估指标,用来衡量ROI激活强度,并进行脑功能基础研究.

  • 鼻/咽声反射仪在人体上呼吸道三维重建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于驰;刘迎曦;孙秀珍;王刚

    鼻/咽声反射仪是通过绘制鼻腔和咽腔横截面积曲线来确定呼吸道通气状况的仪器.基于CT图像,应用表面重建的方法建立正常人体上呼吸道三维有限元模型.将模型中得到的鼻腔和咽腔横截面积值与声反射仪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来校验并完善所建人体上呼吸道三维有限元模型.CT与声反射仪的结合为解决与人体上呼吸道解剖结构相关的医学问题提供有益的补充.

  • 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黏弹性比较实验

    作者:曾伟;邓小燕;秦建

    运用微管吸吮技术定量测量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吞噬细胞的黏弹性特性.选择标准线性固体模型(Kelvin模型)拟合实验结果,并用Kelvin模型的三个黏弹性参数来比较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吞噬细胞的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前,单核细胞在进入血管内膜变成巨噬细胞后,其细胞的变形能力就已经开始下降,细胞的刚性增加;在动脉粥样硬化初步形成后,泡沫细胞的变形能力进一步下降.我们认为,吞噬细胞在吞噬低密度脂蛋白后变形能力的恶化可能会直接影响细胞的爬行能力,致使泡沫细胞滞留于动脉血管内膜,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心电脉搏信息融合在亚健康状态识别中的应用

    作者:王琦;张爱华

    根据脉搏、心电信号与亚健康状态的内在联系,采用信息融合技术构建了基于脉搏功率谱峰值和脉搏波传输时间的特征向量,利用线性判别式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分类判别.50 例样本的识别检验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对应的脉搏功率谱峰值显著降低[(42.3843±3.7116),(37.6022±4.4468), P<0.01],脉搏波传输时间显著减少[(326.5801±36.4035),(259.1023±67.3719), P<0.01],分类正确率可达 90%.

  • 干扰素直接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机制研究的现状

    作者:刘凤君;唐红

    干扰素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外,还能通过直接抗病毒作用抑制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复制.干扰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JAK-STAT 途径、干扰素调节因子(IRFs)信号传导途径等,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参与调节HBV 增强子Ⅰ和X启动子(EhnⅠ/Xp)的功能,同时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作用于HBV复制周期的不同环节而产生直接抗病毒作用.本文主要对这一机制进行综述.

  • 抗菌肽基因异源表达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珊珊;胡国斌;董先智

    抗菌肽是生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短肽,是天然免疫系统中的重要防御成分.抗菌肽具有抗菌谱广、活性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因而在食品、饲料、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抗菌肽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困难在于如何降低成本、大量获得活力稳定的多肽产品.由于化学合成的成本较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效的生物表达系统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本文对抗菌肽在大肠杆菌、酵母、昆虫、动植物细胞等表达系统中异源表达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后梗死灶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冯春燕;樊小农;张春红;石学敏

    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发病、死亡、致残率高而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控制梗死灶的大小是治疗该病的预期目标以及评判治疗方法优劣的重要指标.准确、客观地测定梗死灶部位和大小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问题,而梗死灶的定量分析则是影响实验结论及其可靠程度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标记后常用的测量和计算梗死程度的方法为例,对近几年国内外梗死灶定量分析常用方法进行探讨.从TTC用于染色的原理、准备工作、脑梗死体积常用测量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期为研究工作者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室条件等选择适当方法,以获得真实可靠的大脑梗死程度提供参考.

  • 心血管植入材料体内内皮化研究进展

    作者:陈佳龙;李全利;陈俊英;黄楠

    血管支架等心血管材料植入体内后的再狭窄及血栓形成问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目前研究显示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再狭窄发生的重要原因.损伤部位快速内皮化将显著降低再狭窄比率,并避免血栓的形成,所以加快支架表面体内内皮化速度成为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体内内皮化相关研究和血管支架的新研究进展.

  • 脑电信号同步的研究方法

    作者:周群;尧德中

    脑电的同步被认为是脑功能区域整合或绑定的表现.本文从脑电同步的神经活动基础及空间尺度出发,阐述了同步的基本思想及定义,进一步从信号分析方法着手,系统地介绍了脑电相位同步的研究方法,并简要总结了不同方法之间的特点和差异.后,讨论了相位同步检测中须注意的问题.

  • 基于旋光法的无创血糖测量方法的研究

    作者:金海龙;葛琴;洪文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罪魁祸首.及时、持续、准确地监测血糖值可以为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使病情控制在满意的水平.无创血糖测量避免了频繁针刺采血,减轻患者的痛苦,还防止了感染的发生,给患者带来很大福音.我们比较了无创血糖测量的多种方法,重点介绍了旋光法的测量原理、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和优点,为无创血糖测量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 电子耳蜗虚拟通道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朱子俨;关添;叶大田

    本文介绍了电子耳蜗的虚拟通道技术,采用同步或序列方式刺激两个相邻电极对,可产生一个或多个独立、可辨的中间音高,即虚拟通道.该技术利用有限数量的固定电极大化地产生、传递更丰富的频域音高信息,有效利用了电极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提高电子耳蜗植入者听觉系统的频域分辨率.应用该技术将可能使植入者在音乐欣赏、汉语识别、噪声环境下语音识别等方面有更理想的听力恢复效果,有助于提高电子耳蜗的语音识别效果,使更多电子耳蜗植入者更好地恢复听觉.

  • 无机纳米粒子在基因运载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齐晓谨;许海燕

    基因治疗被认为是有希望治愈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该技术目前所面临的大挑战是,如何将外源基因有效地导入目的细胞,并使其插入到特定的DNA位点.由于传统的病毒和非病毒载体介导系统存在毒性、免疫原性等安全隐患或转染效率不高等缺陷,制约了基因治疗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探索有可能为基因运载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对金纳米粒子、硅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和磁性纳米粒子等材料在基因运载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了综合评述.

  • 体外展示技术

    作者:阎松;张翼;吕红丽;董学伟;唐超;穆军

    以体外选择方法筛选不同功能的核酸、肽和蛋白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体外展示方法不受细胞转化效率限制,可建立多达10~(13)~10~(14)分子的大容量库.应用广泛的体外展示技术是核糖体展示和mRNA展示技术.核糖体展示通过在体外翻译反应时终止蛋白质合成,获得mRNA-核糖体-新生肽复合物.mRNA展示利用小的连接分子,主要是嘌呤霉素形成mRNA-蛋白质复合物,这些mRNA-蛋白质复合物纯化之后用于体外筛选.体外展示技术为体外筛选和蛋白质进化提供了另外的途径,本文将对核糖体展示和mRNA展示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 肺癌肿瘤倍增时间特点及其病理学基础

    作者:李媛;杨志刚

    单纯采用形态学方法对肺小结节做出准确定性诊断较为困难.肿瘤倍增时间是反映肿瘤生长特征的重要指针,计算肺小结节的肿瘤倍增时间,对其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采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 HRCT) 或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T, MDCT)测定肿瘤倍增时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着重就肺癌肿瘤倍增时间特点及其病理学基础作一综述.

  • 人体膝胫股关节相对运动的三维图像配准分析

    作者:王建平;韩雪莲;季文婷;王成焘

    通过三维图像配准和坐标变换进行人体膝胫股关节相对运动分析.采用CT测量建立人体静态下伸直位、名义屈曲度30°、60°、90°和120°的膝关节不同屈曲位的三维点分布模型,采用三维图像配准的技术,将不同屈曲位的膝关节三维图像放在同一坐标系下,将不同屈曲位的膝胫股关节股骨、胫骨的物体坐标系精确地建立在一致的位置和方向上,从而避免了在不同坐标系下分别建立物体坐标系所带来的误差.建立了膝胫股关节各骨组织的正交坐标系,利用该正交坐标系通过运动坐标系坐标变换得到了人体膝股胫关节相对运动的数据,并与其它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所述方法可以在膝关节三维运动图像重建时使用任意的参考坐标和其它参考方式,并为人体其它不同关节和骨组织的运动分析提供参考.

  • 辫式血管内氧合器的初步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付惠群;唐艳;安琪;杜磊;刘进

    静脉内氧合器(Intravascular membrane oxygenator, IVOX)是一种置入人体腔静脉的人工肺,能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肺外气体交换.但腔静脉有限的容积限制了IVOX的交换面积和氧合效率,如增加IVOX的直径以增加气体交换面积,则可能导致静脉回流阻塞而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因此改进氧合器的结构以降低血液边流的扩散阻力,成为提高其氧合效果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将IVOX的中空纤维编织成辫子式,体外测试这种辫式IVOX氧合效果及其对血流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血流量为5.0 L/min时(血红蛋白为120 g/L),氧交换量[(55.97±0.51) ml/min]和氧传递速率[(127.19±0.66) ml/(min·m~2)]显著高于血流量为4.0 L/min(P<0.05)及3.5 L/min(P<0.01).当血流量由3.5 L/min升高到4.0、5.0 L/min,测试回路内的压力差也从(11.87±1.57) cmH_2O增加至(18.53±0.99)、(19.77±0.51) cmH_2O,但仍在安全范围内(<20 cmH_2O).研究结果说明,这种辫式氧合器能为成年患者提供20%~30%的氧需要量,且不影响患者安全.

  • 生物材料频域电特性建模及实验

    作者:田华;罗仕强;张蕊;杨刚;黄华

    在100 Hz~10 MHz范围内,采用自制的电极和测量系统,研究了蛙皮肤、蛙骨骼肌、三蒸水和0.9%NaCl液的频域电特性.实验结果显示:0.9% NaCl溶液液阻随频率变化很明显,与蛙骨骼肌和皮肤有相似的特性,而三蒸水的液阻随频率变化不显著.0.9% NaCl溶液的频率依赖性说明在这一系统中,电极对系统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需要建立基于共面电极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研究表明,新的五元件等效电路模型考虑了电极与生物组织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合理的研究生物材料电特性的等效电路模型.

  • 基于EMD奇异值分解诊断震颤的新方法

    作者:艾玲梅;王珏

    针对目前临床上对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帕金森病(Parkinsonian disease,PD)、生理性震颤(Physiological tremor,PT)等3种常见震颤误诊断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式分解提取奇异值特征和支持向量机识别3种不同类型震颤的新方法.首先采集了40例震颤受试者的手加速度信号,并用经验模式分解法将其分解成多个平稳的固有模态函数.将能刻画信号的重要的前四个固有模态函数形成初始特征向量矩阵,然后对该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提取其奇异值作为诊断震颤类型的特征向量,再用支持向量机分类震颤类型.实验结果分析表明,以经验模式分解提取奇异值为特征参数的支持向量机识别方法能较好识别3种不同震颤,为临床诊断震颤类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二维人体心室心肌缺血模型中的折返波仿真研究

    作者:袁永峰;王宽全;田慧丽

    基于人类心室单细胞模型构建二维心室壁组织网格模型.通过增加细胞膜外钾离子浓度,模拟心肌缺血情况下折返波在二维心室组织中的传播状况.结果显示,折返波的不稳定性随着缺血程度的增加和缺血面积的增大而增强,在一定的缺血程度和缺血面积下,折返波会发生断裂.本文通过计算机建模仿真研究心肌缺血对折返波的影响,并且对心肌缺血维持室速和诱发室颤的机制,提供了相应的解释.

生物医学工程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Z1
1998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