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생물의학공정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 影响因子: 0.4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515
  • 国内刊号: 51-125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6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陈槐卿
  • 类 别: 生物医学工程
期刊荣誉:
  • 基因表达式编程在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代文彬;张运陶;高兴玉

    将具有良好函数挖掘能力的基因表达式编程(GEP)算法用于处理一组有关心脏病诊断的数据,建立心脏病诊断预测模型.从13个变量中筛选出Sex,Chest pain,Blood pressure,Angina,Peak,Slope,Colored vessels,Thal等8个变量建立分类函数式,对100例预测数据集的预测准确率达87%.本文还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等算法对该组数据进行预测分类,研究表明以GEP算法预测准确率为高.

  • 再生丝素膜对VEGF基因转录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泉;杨吉成;缪竞诚;刘春宇;谢宇锋;盛伟华;李明忠

    作为一种将被用作创面修复的医用生物材料,丝素蛋白是否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转录表达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ECV304细胞在再生丝素膜上形态学观察和生长曲线的测定,以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证实再生丝素膜不影响ECV304细胞的生长和功能的正常发挥.转入人VEGF基因的L929细胞在再生丝素膜上生长,ELISA检测和实时定量RT-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quantitative)证实了再生丝素膜不影响该转基因细胞VEGF基因的转录与表达.再生丝素膜对组织修复过程中诱导血管生成无任何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医用生物材料.

  • Bcl-2的胞浆结构域在酸性pH的诱导下可与脂质体的膜相结合并在脂质体膜上形成孔径较小的孔

    作者:彭军;Suzanne M. Lapolla;张志;林家陵

    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是通过膜蛋白Bcl-2家族间的相互作用调节的.其中,促凋亡蛋白Bax被BH3-only 蛋白激活后,可以增加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释放细胞色素C.而抗凋亡蛋白Bcl-2则可以保护线粒体外膜.以往的研究表明:两种蛋白都可以在膜上成孔,而且凋亡蛋白Bax 成孔与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密切相关,但有关抗凋亡蛋白Bcl-2的成孔却少有报道.为此,我们利用含有线粒体脂质的脂质体膜研究了无C-末端跨膜序列的重组抗凋亡蛋白(Bcl-2ΔTM)的成孔特性.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Bcl-2ΔTM只能在酸性pH(<5.0)的条件下成孔;酸性pH可诱导Bcl-2ΔTM与脂质体的结合;与Bax可以在膜上形成大孔以释放分子量大可达2 000 KDa的大分子不同,Bcl-2ΔTM成孔的孔径明显较小,仅仅能让几个KDa的小分子通过.这些结果表明促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可能通过在线粒体外膜上形成孔径不同的孔来参与凋亡的调节:Bax可以在膜上形成大孔释放细胞色素C以促进凋亡,而Bcl-2则在膜上形成小孔参与维持线粒体外膜的正常通透性.另外,我们还发现Bcl-2ΔTM的孔径大小与其浓度有关,提示Bcl-2的成孔与其低聚反应有关.

  •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主动脉血管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陈明;刘盛林;戴峥;汪毅;刘怡;余源

    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的主动脉进行血管生物力学研究,以了解AS所导致的主动脉血管生物力学特性.建立大鼠AS动物模型,测量离体主动脉血管零应力状态展开角,进行血管生物力学载荷试验,以获得压力-应力关系的数据,对AS组大鼠主动脉电镜标本,作组织纤维含量百分率测定,分析力学参数与组织纤维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AS大鼠的零状态展开角明显小于对照组(87.74°±9.67° vs 196.03°±27.76°,P<0.001);(2)主动脉在长轴、短轴方向的应变物质常数α0、α1、α2及b0、b1、b2的绝对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01);(3) AS组大鼠主动脉纤维组织百分率与物质常数a值及b值各参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值在-0.7523~-0.8423之间, P<0.001).本研究提示AS主动脉病理重构与力学性重构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 VE醋酸酯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纳米分散液的制备

    作者:李军;邓联东;姚春梅;张阳;董岸杰

    采用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负载VE醋酸酯(VEA)的聚乙二醇单甲醚-b-聚乳酸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纳米分散液(PMV).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激光粒度仪等方法测定PMV纳米粒的载药量、粒径和粒径分布以及VEA的包封率,并对PMV的体外释放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MV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小于300 nm,制备方法、有机溶剂的性质、VEA的投药量、分散体系的浓度等对PMV的影响较大;PMV的体外释放无突释现象,14 h的累积释放量大于79%.本研究为开发VEA新型给药系统提供了实验依据.

  • 面孔认知中的性别差异

    作者:盖毅;李颖洁;朱贻盛;赵仑

    使用事件相关电位的方法,以不同性别的正倒立面孔照片为刺激,研究正倒立面孔的判断作业下面孔认知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枕颞区均观察到明显的N170波形,且呈现脑右半球优势.不同性别的图片刺激并未发现对N170波形有显著影响,而不同性别被试在面孔识别时的N170幅值和潜伏期均有显著差异,且男性在观察到同性和异性时的潜伏期也有明显差异,女性无此特点.

  •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脑结构的研究

    作者:杨春兰;吴水才;白燕萍;侯彩兰;高宏建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来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病人和正常人脑结构的差异.传统的VBM方法用来检测两组被试脑灰质或者脑白质密度的差异;优化的VBM方法则可以用来测量灰质或者白质局部体积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PTSD病人右侧额叶、额中回、右侧小脑蚓部、左侧尾状核、顶叶等部位灰质密度或者体积明显增高,左侧额叶、额中回灰质密度降低;而白质无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与功能影像的研究取得了一致的结果,从而为进一步研究PTSD病因提供了脑结构影像依据.同时,实验结果也验证了VBM方法在检测脑结构差异问题中的有效性.

  • 一种用于尿沉渣图像的自适应阈值分割新方法

    作者:李勇明;曾孝平;覃剑;韩亮

    我们针对复杂散焦的尿沉渣图像的精细分割,首先使用小波变换和形态学处理消除散焦影响并进行图像的粗分割,然后对粗分割得到的小波变换子图像进行自适应阈值处理,结合形态学处理完成细分割,后再采用剥离算法处理粘连重叠成分.该方法不受散焦影响,充分利用了图像的多种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尿沉渣图像的分割有效且令人满意.

  • 共固定化细胞因子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中Bax、Bcl-2、P53基因的表达

    作者:关燕清;邱李莉;王文文

    我们研究了游离药物与共固定药物作用后HeLa细胞的Bax、Bcl-2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 人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经过游离和共固定两种药物分别作用24、72、120、168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Bax、Bcl-2和P53基因蛋白表达, 经图像分析仪检测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两种药物作用120 h后的Bcl-2的平均光密度明显降低,而Bax的平均光密度明显上升,P53随着时间的延长平均光密度也随之升高;共固定药物在120 h后Bax/Bcl-2的比值明显比游离药物高. 研究表明,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共同作用HeLa细胞,P53表达上调诱导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很有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 超声内窥镜图像数字扫描变换的研究与实现

    作者:陈晓冬;张红旭;周佩璠;温世杰;郁道银

    主要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医学超声内窥镜的数字扫描变换器(Digital scanning converter, DSC)原理、设计和实现.应用快速旋转矢量CORDIC算法(Fast modified vector rotational CORDIC, FMVR-CORDIC)进行坐标变换,用索引查找的方法替代算法中畸变因子的繁琐计算,提高超声扫描成像的速度.以FPGA为控制核心,完成数字信号处理及相关电路、芯片的逻辑控制.本设计结构简单,灵活性强,方便易行,完全满足医学超声内窥镜系统实时显示图像的要求.实验对采集到的原始图像进行坐标变换,获得了按直角坐标显示的灰度图像,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 钛氧薄膜表面层粘连蛋白固定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行为的影响

    作者:葛胜男;陈俊英;黄楠

    采用真空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制备钛氧(Ti-O)薄膜,使用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对其表面进行活化,并偶联固定层粘连蛋白(LN),后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原代培养实验对固定LN前后Ti-O薄膜进行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评价.并通过接触角测量、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检测手段表征Ti-O薄膜处理前后表面性质.实验结果表明,Ti-O薄膜经活化处理后表面出现了活性基团羟基,提高了薄膜表面的亲水性;借助偶联剂可化学固定LN于薄膜表面;与未固定LN的薄膜相比,固定LN后的薄膜表面内皮细胞生长状况更好,数量多、且呈鹅卵石状铺成均匀单层.由此可以说明,在Ti-O薄膜表面固定LN是提高其表面内皮化能力的有效途径.

  • pEGFP-bFGF基因转染人角膜缘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夏凉;赵敏;徐梅

    本研究体外培养并用抗角质蛋白K3/K12鼠单抗(AE5)鉴定人角膜缘干细胞(HLSCs),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bFGF基因转染培养的HLSCs,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特异性的绿色荧光,基因转染率为20%~30%,同时制作NaOH细胞损伤模型,研究转染后的细胞对损伤的抵抗作用,转染后损伤的细胞存活状况高于未转染损伤组(P<0.05),而细胞凋亡及坏死率明显低于未转染损伤组(P<0.05).pEGFP-bFGF基因能够转染培养的HLSCs,其表达产物对碱损伤的HLSCs具有保护作用,初步探讨了基因工程联合组织工程技术治疗眼表疾病的可行性.

  • 基于CT图像的人体颅骨对称性测量与分析

    作者:李海岩;谢中华;阮世捷;王浩

    提出两种颅骨对称性评价算法,利用活体人头颅CT图像,通过自编程序对图像进行分割与二值化、图像纠偏、边缘提取等处理后,实现颅骨对称性的定量测量.通过对3 000例颅骨CT图像的测量与统计分析,得出人体颅骨的对称性比例和分布,从而为人体头部损伤生物力学建模提供可靠的数据.该测量结果在解剖学、临床医学、生物力学和头部损伤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 小猪腹腔内出血模型及电阻抗成像监护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伟;张鸿毅;保庭毅;尤富生;帅万钧;付峰;董秀珍

    采用体质量在20~30 kg,腹围与人近似的小猪为实验动物,通过B超定位经腹腔穿刺置套管于小猪肝脏的下缘,用电子输液泵分别按恒定的速度注入同种异体血,以模拟肝脏区域出血,使用电阻抗成像技术进行监护,观察成像结果.注血结束后行B超和CT检查,并剖腹探查注血情况.结果显示:(1)B超、CT检查及剖腹探查均发现腹腔内存在大量血液;(2)随着血液的注入,电阻抗成像的目标区域象素值随之变化,成像结果明显.因此该动物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腹腔内活动性出血,并能够控制出血速度,使用电阻抗成像技术监护该模型能够获得清晰的成像结果.

  • 机械-电反馈引起心衰心室肌电重构变化的分子机制探讨

    作者:邓珏琳;陈茂;杨庆;于厚志;张滔;于茜;黄德嘉

    本研究试图探讨心衰时机械-电反馈引起的心室肌电重构的变化与L-型Ca2+通道和肌浆网Ca2+-ATP酶mRNA表达的关系.138只兔随机分为阿霉素组和正常组, 在兔的心外膜分别以220/240/260次/min为刺激频率(基础周长273/250/231 ms)测定各部位的单向动作电位时程(MAPD)及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然后将刺激电极置于右房,以260次/min频率进行快速刺激,持续30 min.刺激结束后,再重复上述测定过程.并以S1S2S3刺激方法诱发心室颤动(VF),记录诱发率和VF持续时间,心室后除极的发生次数.然后,从这些心肌抽提总RNA,通过RT-PCR方法测定L-型Ca2+通道和肌浆网Ca2+-ATP酶的mRNA表达.在心衰组,增加前或后负荷快速刺激后L-型Ca2+通道的mRNA表达是上调的 (P<0.05),肌浆网Ca2+-ATP酶的mRNA表达没有明显变化 (P≥0.05), L-型Ca2+通道mRNA表达变化的幅度与MAPD90和VERP变化的幅度之间有相关性,肌浆网Ca2+-ATP酶的mRNA表达变化的幅度与MAPD90和VERP变化的幅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提示心衰时机械-电反馈对心室肌电重构的影响可能与L-型Ca2+通道mRNA的表达上调有关, 而与肌浆网Ca2+-ATP酶的mRNA表达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 引导电极对青霉素致痫大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振;宋治;郑文;李卓;黄献

    为探讨金属电极置入致痫灶对青霉素致痫大鼠的干预作用,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致痫后实验组致痫灶置入引导电极,对两组进行行为学评估,脑电图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38和钙离子通道α 1A型亚单位蛋白(Calcium channel α 1A subunit, CACNA1A)表达.发现实验组的痫性放电次数在3 h和6 h点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注药侧P38的表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注药侧CACNA1A在3 h点表达强于对照组,在6 h和24 h点少于对照组.由此推测金属电极在青霉素致痫灶的置入可以减少痫性放电,降低P38和CACNA1A的表达,可能具有临床抗痫治疗价值.

  • 心电信号中R波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文哲;方滨;沈毅;王普

    在心电信号(Electrocardiogram, ECG)自动诊断系统中,对R波位置进行快速而准确检测非常重要,R波位置是进行心电信号诊断的一项必要条件.目前的R波位置检测(简称R波检测)方法已经很多,比如使用差分和滤波器组、小波变换、神经网络等方法.但还没有一种方法的适应性和准确性得到广泛的认同.本文针对目前主要的R波检测方法从原理、算法以及准确性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分析和比较.

  • 基于功能磁共振的人脑视觉皮层V5区功能连通网络变化的研究

    作者:郑罡;邵小丽;钟元;周洁敏;张志强;卢光明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将空间独立成分分析 (spatial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sICA)和时间相关方法相结合研究不同活动状态下人脑视觉运动功能连通网络的变化特性.首先利用sICA处理组块视觉运动刺激的数据,定位V5区;然后分别计算静息和连续视觉运动刺激两种稳态下V5区与其它脑区低频振荡的时间相关,检测出该区的功能连通网络.实验结果表明,静息时V5区的功能连通网络更广泛,且与已知的解剖连通一致;当被试接受连续视觉运动刺激时,与V5区连通的脑区网络局限在视觉皮层,此时的网络特定于处理视觉运动这一任务.

  • 胶原蛋白耐湿热稳定性研究

    作者:王亚娟;陈慧;单志华

    天然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直接与其应用有关.利用两种收敛性比较弱的物质对胶原进行作用,使得产物的耐热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原因是这种作用产生了协同效应.实验中对合成的水杨酸-金属配合物采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用配合物对皮粉进行作用,利用差示量热扫描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测定鞣后皮粉的相变温度,推测配合物在皮粉内以刚性模块的形式对提高成胶原耐热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结果发现:稳定常数较大的水杨酸铬在提高皮胶原纤维的热稳定性能力强,其作用后皮粉的热变性温度为146.7℃,其次是水杨酸铝,为145.7℃.

  • 人体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构建方法及其合理性的实验分析研究

    作者:牛文鑫;杨云峰;俞光荣;丁祖泉

    为建立足踝生物力学数字仿真研究平台,应用逆向工程原理,通过对序列螺旋CT图片处理建立足部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对其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和足底软组织的建模过程参考了大量解剖数据和标本实验结果,并巧妙地利用杆单元和壳单元使模型得到合理简化,又逼近生理状态.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7具新鲜离体标本进行实验,在电子万能试验机加载条件下,用数字散斑相关法测量位移.实验结果充分论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安全性.在与实验比较和相互比较的基础上,本文还证明跖筋膜末端联接在跖骨头上的模型更具合理性.

  • 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信号转导通路模型参数估计

    作者:刘太元;贾建芳;王宏;岳红

    建立信号转导通路的数学模型,以便定量对其进行研究是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基本任务,但是,参与信号转导通路的蛋白质众多,相互关系复杂,以及信号转导通路表现出的强非线性特性使模型未知参数的估计十分困难.以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α, TNFα)诱导的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为例,研究了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在信号转导通路模型参数估计中的应用,该方法包括两部分,首先采用正交化方法确定未知参数的可辨识性,然后采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在给定的测量时间序列下,估计参数值.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能较好地估计信号转导通路模型的未知参数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γ射线照射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抗瘤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献清;吴道澄;穆士杰;夏爱军;黄晓峰;王晓岚

    观察1 Gy γ射线照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系MKN-28细胞的杀伤作用的影响,辐射剂量率为17 Gy/min.实验设MKN-28肿瘤细胞对照组、照射和未照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照组、照射和未照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组.利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双染色法,定期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存活情况及共培养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情况,240 h后收获存活细胞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照射后,其细胞存活时间明显比未照射组短;但培养至240 h时,照射与未照射组中都有少量细胞存活,但体积都比淋巴细胞大,经电镜观察表明主要是单核细胞(95%)和树突状细胞(5%);照射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MKN-28肿瘤细胞共培养96 h后肿瘤细胞已全部死亡,与未照射组比较,照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因此1 Gy γ射线辐照可以增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杀肿瘤细胞作用,但1 Gy γ射线辐照可以导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的存活时间明显缩短,而对其中的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存活和增殖能力影响不大.

  • 非螺旋轨道的锥形束重构的探测器效率

    作者:李真真;杜明辉

    基于现有的锥形束普适轨道的重构公式,研究了非螺旋轨道的探测器效率问题.指出了影响探测器效率的两大因素:探测器几何与滤波方向设定,提出了适合各类非螺旋轨道提升探测器效率的方法,仿真实验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剂量与生物学效应研究

    作者:贺雪梅;熊欣;邹建中;李发琪;马平;王智彪

    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体外致凝固性坏死的辐照剂量及其对应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将新鲜离体牛肝组织﹙屠宰后6 h内﹚,浸泡于0.9%NS中,常规脱气25 min后作为实验材料备用.实验设备为JC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治疗头频率1.6 MHz.采用定点点打方式辐照牛肝组织.固定辐照深度为20 mm.辐照声功率为65.44~196.32 W,分为8级,每级相差16.44 W,对应每级声功率,辐照时间分别为1~20 s.声功率与辐照时间的乘积即为辐照剂量.相同剂量下重复实验3次.取靶区灰白色区域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组织送病理检查(HE染色),光镜下观察靶区和靶区边缘是否发生凝固性坏死.实验发现辐照所采用的声功率越大,达到凝固性坏死所需辐照时间越短,当声功率达到一定水平(超过179.96 W)只需1s就能致凝固性坏死;不同辐照剂量,生物学焦域形态不同,生物学焦域面积大小亦不同,生物学焦域面积与辐照剂量之间存在正相关(y=0.0164x1.0591,R2=0.9238, P<0.05).因此,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剂量与生物学效应关系,有助于临床治疗过程中辐照剂量的选择.

  • 复方硫酸长春新碱脂质体对乳腺癌荷瘤裸鼠的疗效与毒性

    作者:陈彤;侯世祥;王永炎;张文生;廖慧

    研究复方硫酸长春新碱、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Liposome carried with vincristine and mitoxantrone, VCR-MTO-LP)对荷MCF-7人乳腺癌裸鼠的疗效和毒性.经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给药,测定各组荷瘤裸鼠抑瘤率和肿瘤体积生长曲线;做荷瘤裸鼠的骨髓涂片;观察荷瘤裸鼠给药局部的刺激性以及绘制平均体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VCR-MTO-LP组的抑瘤率为67.13%, VCR-MTO-Soln组的抑瘤率为67.75%,抑瘤率均高于其它给单一药物给药组;VCR-MTO-Soln组所检测的3只荷瘤裸鼠的骨髓涂片中有2只发生骨髓抑制的药物毒副反应,其余各组骨髓涂片结果为骨髓增生活跃,未发生骨髓抑制;注射局部组织观察结果为脂药物组裸鼠尾部组织受损、坏死.体重变化曲线为脂质体组体重增重高于所对应的药物组.VCR和MTO联合用药可提高对荷MCF-7人乳腺癌裸鼠的抑瘤率;VCR-MTO-LP组的抑瘤率与对照VCR-MTO-Soln组无明显差异,但以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可减免药物对于荷瘤裸鼠的毒副作用,该研究为脂质体可作为复方抗癌药物载体提供了依据.

  • 生物材料影响巨噬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贵才;杨苹;王婧;赵安莎;黄楠

    探讨氧化钛(Titanium oxide,Ti-O)薄膜和不锈钢(Stainless steel,SS)对巨噬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以评价其生物相容性.将巨噬细胞分别与上述材料进行培养,并于72 h后提取一定量的上清液进行研究:(1)用NO试剂盒检测材料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Nitride oxide,NO)的含量.(2)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的含量.(3)用荧光显微镜计数细胞的数量,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材料表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巨噬细胞在两种材料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与变形,细胞因子MCP-1的表达两材料间差异较大,Ti-O材料表面巨噬细胞数量少,激活程度小,其表达的NO和MCP-1的含量也较低.材料表面巨噬细胞MCP-1以及NO的表达和变化与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密切相关,经过本实验研究发现, Ti-O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优于SS.

  • 基于药动-药效模型预测总体参数不确定性对临床试验效能的影响——药物临床研究的计算机模拟

    作者:朱玲;施心陵;刘亚杰

    传统的药物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大多依赖于经验,缺乏统计学等方面的客观评价,我们提出一种方法,分析参数不确定性对药物临床研究的计算机模拟(Clinical trail simulation, CTS)中效能预测质量的影响及其重要性的评估,为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科学和客观的依据.论文基于药动-药效(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PK-PD)模型,运用CTS技术,分别给出了仿真模型、处理效应模型和给定PK-PD的临床试验效能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原理,并讨论了模型的不确定性.对仿真结果,采用方差分析的敏感度分析法并结合η2统计,探讨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对CTS模拟结果的影响.经实例仿真,得到相应效能预测值的标准差和其第五百分位数.通过分析计算得到的敏感指数,反映了输入参数的重要性与不重要性,简单直观地表示了参数不确定性对预测结果影响的大小.经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并且有效的,可为临床试验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和客观的依据.

  • 复用血液透析器膜上蛋白黏附的种类和性质分析

    作者:杨瑜静;徐秀林;王新华;朱根娣

    以Fresenius F6聚砜膜复用透析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与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联用的方法(ESI-MS/MS),对透析膜表面黏附的蛋白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获得它们在膜上黏附的行为及其种类和性质.结果显示:经反渗水冲洗后的透析膜表面黏附的蛋白共有179种,大多数蛋白为偏酸性中小分子量的蛋白.根据肽段计数检测蛋白含量,含量在5%以上的高丰度蛋白有5种,分别为纤维胶凝蛋白前体、补体C3前体(片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1)及其异构体,这些蛋白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临床上研究透析器复用清洗机制和开发新的透析膜材料有着重要意义.

  • 盆部原发性肿瘤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

    作者:董志辉;杨志刚;李媛;闵鹏秋;张笑春

    通过对证实的20例盆部原发性肿瘤行多层螺旋CT(MDCT)增强扫描并行三维重建,以明确其MDCT影像特征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结果表明:瘤体完全位于盆部14例,同时累及盆腔和腹部6例.位于盆部腹膜腔内8例(3例恶性肿瘤同时累及腹膜外结构),男性位于直肠膀胱陷凹(2例)而女性位于直肠子宫陷凹(3例)(共62.5%),两陷凹内多为生殖细胞源性肿瘤(3/5例,60.0%).盆腹膜外间隙12例, 位于直肠后间隙(5例)和直肠旁间隙(5例)(10/12例,83.3%),两间隙内多为生殖细胞源性肿瘤(7/10例,70.0%).淋巴瘤累及左侧膀胱旁间隙和直肠旁间隙.钙化6例,见于良性畸胎瘤4例,神经鞘膜瘤和恶性畸胎瘤各1例.脂肪见于7例肿瘤,其中良性畸胎瘤4例,恶性畸胎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和脂肪肉瘤各1例.MDCT能够清晰显示盆部原发肿瘤的解剖部位,其三维重建图像可提供更丰富信息,对肿瘤的良恶性可做出初步判断.

  • 细胞外低钾对心室肌组织钠通道电导影响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作者:马丽;杨琳;金印彬;陈小贞

    为了探讨细胞外低钾时引起长QT综合征单向传导阻滞的易损窗增大的原因,我们以改良的LR91一维非均质心室肌组织数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定量化研究了Na+通道电导及门控因子空间梯度的变化.同时,还观察了细胞外正常钾浓度和低钾对动作电位时程及各种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实验分为正常组和LQTS组.分别以500、1 000和2 000 ms的刺激周长(BCL)对一维模型施加基础刺激S1(-70 μA/μF、1.5 ms).每10次S1后施加期前刺激S2,S1S2间期以1 ms的步长递减以测量易损窗.结果发现,细胞外低钾、长QT综合征及心率减慢是通过增大失活因子h*j空间分布梯度使GNa空间梯度增大的.结果还显示,细胞外低钾使IK、IK1电流峰值降低,这使LR91一维模型上心肌细胞AP复极延迟并且复极离散度增大.这可能是导致h*j 和 GNa空间梯度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变化使产生单向传导阻滞的易损窗增大并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剪切应力下与内皮细胞联合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

    作者:张林;李玉泉;张传森;张炎;杨向群

    研究生理剪切应力下与内皮细胞联合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平滑肌样细胞的分化.将BMSC与内皮细胞分别种植到PET膜两侧,静态培养72 h后给予20 dyn/cm2应力作用24 h.观察BMSCs的形态学,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平滑肌表面标志物的表达. 联合培养的BMSCs逐渐成平滑肌样细胞形态,24 h开始表达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α-actin),48 h明显表达钙调理蛋白(calponin),72h SM-α-actin、calponin均明显表达,而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 未见表达.进一步静态培养SM-α-actin、calponin、 SMMHC表达情况无变化.剪切应力作用24 h 后BMSCs SM-α-actin表达减少,calponin无变化,而SMMHC明显表达.结果表明剪切应力能促进与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的BMSCs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

  • 复乳法制备载牛血红蛋白纳米微球型血液代用品中表面活性剂、溶剂对包封率和粒径的影响

    作者:章晓兰;袁媛;单晓茜;盛燕;徐锋;刘昌胜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复乳化法制备载牛血红蛋白纳米微球型血液代用品.免去传统的匀浆强力分散措施,通过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及溶剂筛选,在初乳和复乳步骤均采用较温和的超声波分散,获得97%以上的高包封率、平均粒径约286 nm微球.油相中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对包封率有显著影响,且与外水相表面活性剂匹配才能获得高的包封率.混合表面活性剂Poloxamer188/Span80比单一表面活性剂Span80能更稳定乳液,提高包封率.表面活性剂浓度高,有利于获得高的包封率和窄的粒径分布.但超过一定量时,对包封率影响不明显,而粒径及粒径分散指数增大.溶剂脱除速率适中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包封率、较小的粒径和粒径分散指数.

  • 平消胶囊含药血清对胆管癌细胞黏弹性和黏附力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周大祥;吴云鹏;徐世荣

    将平消胶囊灌喂大鼠,制备含药血清,血清培养胆管癌细胞,采用微管吸吮技术,研究不同剂量的含药血清对胆管癌细胞黏弹性以及黏附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胆管癌细胞具有高弹性系数和低黏性系数的黏弹性特征,高剂量和中剂量含药血清处理后的胆管癌细胞黏弹性参数K1、K2和μ值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低剂量变化不明显;细胞与CD44v6单克隆抗体的黏附力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以上结果提示平消胶囊破坏了胆管癌细胞骨架,抑制细胞膜上黏附分子CD44v6表达,降低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几率,阻止胆管癌细胞转移.

  • 纳米粒子在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潜能和研究现状

    作者:杨曼;许海燕

    纳米粒子独特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使其有望对一些很难攻克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因而引起科学界和医药产业界的极大兴趣与关注.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可修饰性及结构和组成的多样性使其有可能在重大疾病的早期检测与诊断、肿瘤细胞特异性杀伤、病原体清除、基因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解决目前在分子成像、基因或药物靶向运输、机体免疫调节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案.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纳米粒子在免疫调节、抗肿瘤免疫辅助治疗、抗肿瘤靶向治疗、基因疫苗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同时对纳米粒子进入细胞并参与免疫治疗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评述与探讨.

  • 生物系统中随机共振现象及其应用

    作者:朱丹华;陈裕泉;潘敏

    随机共振是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中存在的一种现象,体现了噪声在非线性系统中的积极作用.我们首先阐述随机共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表征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详细综述了生物系统中随机共振效应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后对其提出总结和展望.

  • 呼吸领域力学研究的分子基础及意义

    作者:胡晓波;程德云

    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功能系统之一,与力学的关系密切.近年来,呼吸系统细胞水平的力学研究成为呼吸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应力作用影响呼吸系统功能的分子基础,以及力学变化在呼吸系统生理、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意义.

  • Gax基因对细胞增殖的负性调控及机制

    作者:夏世金;邰先桃;钱桂生

    生长终止特异性同源盒基因(growth arrest-specific homeobox gene,Gax 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负性调控细胞增殖的一种转录因子.本文介绍Gax基因的发现和结构特征,详细阐述Gax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增殖等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展望Gax治疗疾病的潜在应用前景.

  •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作者:官方勇;李章勇

    麻醉深度监测对提高麻醉质量,保障病人的围术期安全与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术中监测麻醉深度能提高麻醉质量和手术安全性,减少麻醉并发症.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麻醉深度检测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对麻醉深度监测技术作一综述.

  • 原子力显微镜在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

    作者:梁志红;周长忍

    近年来原子力显微镜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进展迅速,除了用于表面拓扑形态的表征,原子力显微镜还在表面纳米结构制备、材料和细胞力学性质、细胞生物学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

  • 磷酸钙骨水泥研究动态

    作者:郭富强;李伯刚

    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的研究已逾20年.本文简要介绍了磷灰石型CPC、透钙磷石型CPC、CPC与其它材料的复合、影响CPC性能与应用的因素及CPC的新应用方面的研究动态,指出具有更快降解速率和成骨活性应是CPC值得期待的重要研究方向.

  • 干细胞niche及其在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宋远会;宋关斌

    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增殖并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但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行为高度依赖于其所处的生长小生态环境,即干细胞niche.干细胞与其niche之间通过相互的"时空对话"(Spatiotemporal dialog)实现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平衡调控.本文对几种不同类型的niche及其与干细胞的相互关系做一简要介绍.

  • 心血管各级中枢的血压调节作用

    作者:季淑梅;孙心平;张卫;谷琼婵;何瑞荣

    概述了从脊髓到大脑皮层各级水平的心血管活动中枢之间的功能联系及其调节血压的机制,系统地阐述了各级中枢调节血压的通路及参与的递质与受体.各级心血管活动中枢对血压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RVLM)交感缩血管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的.

  • 基于阴茎袖带压的等容膀胱压非侵入性测量系统的设计

    作者:王国宏;吴汉曦

    针对等容膀胱压有创测量技术存在的诸多缺点,我们在可控充气阴茎袖带基础上研发了一种等容膀胱压无创测量系统.该系统测量过程简单易行,其测量结果提供了患者在排尿期间等容膀胱压的定量信息,测量数据结合尿流率测定可为医生提供有关病人梗阻与非梗阻的判断依据.

  • 极低频多波形电磁场发生仪的研制与应用研究

    作者:屈学民;文峻;张建保;张晓军

    介绍一种利用单片计算机研制的极低频多波形电磁场发生仪,利用软件实现频率0~150 Hz、磁感应强度0~50 mT内连续可调,系统可以产生脉冲、矩形、三角和正弦磁场.应用表明,该仪器操作方便、磁场参数稳定、性能可靠,已在电磁场生物效应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具有研究价值的结果.

  • 基于多结构元素的医学图像形态学边缘检测修正算法

    作者:罗小刚;刘婷;彭承琳;文利

    针对某些医学CT图像边缘弱、噪声强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一种综合多种形态学运算的修正算法,该算法对边缘检测算子的组合方式进行了改进,从而避免了边缘的模糊性;在结构元素的选取上,引入多结构元素的方法,能够兼顾到不同方向的边缘,保持边缘的完整性;同时进行了局部对比度增强与形态学滤波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边缘检测算子相比较,该算法抗噪性能良好,得到的边缘更为准确精细,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图像的边缘,因此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 血管壁无创动态信息计算机检测的研究

    作者:陈里里;甘平;谭红明;叶晓红;邓利芳

    根据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理论,率先提出血管壁动态信息中"血管壁压力位移波"的理论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血管性疾病的检测方法,研发完成了"人体血管壁无创动态信息计算机检测系统".临床检测证实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反映出人体血管壁弹性功能的病理变化.

  • 基于盒子维的帕金森病苍白球损毁术神经组织定位

    作者:刘新文;钱志余;王惠南;杨天明;李昆山

    目前临床帕金森病苍白球损毁术中,主要依靠医生观察微电极记录的神经电生理信号,凭经验主观定性地对微电极定位.利用分形盒子维方法进一步分析神经放电信号的特征,获取不同位置微电极信号的盒子维数定位因子,实现微电极所在神经组织的识别.通过统计分析临床大量的神经放电数据分形盒子维,给出了神经组织定位方法.经临床病例和专家验证,此方法可以提高定位精度并可用于临床中引导手术.

  • 人体胃肠道诊查系统中基于FAT(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系统的体外数据接收器设计

    作者:李鸿炜;颜国正;黄标;王文兴

    我们开发了人体全消化道微型智能介入式诊查系统,实现了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对人体全消化道生理参数及其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本文主要从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详细论述人体胃肠道诊查系统中体外数据接收器的设计,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本系统工作正常可靠,可以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 超声药物促渗设备的研制

    作者:李良成;张永顺;李忠红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生物制剂进入临床,经皮给药是将药物贴敷在皮肤表面,依靠扩散使药物穿过皮肤进入皮下毛细血管.但大多数药物在皮肤角质层屏障作用下难以渗入皮下,需要用物理和化学的辅助方法促进药物渗透.超声经皮给药促渗技术能够提供数倍于常规给药方法的持续稳定的渗透率,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给药方式.本文介绍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的低频超声经皮给药渗透系统的设计原理、硬件结构及其功能.

  • 生理性精神疲劳的多参数脑电功率谱分析

    作者:张崇;郑崇勋;裴晓梅;欧阳轶

    实验目的是寻找实用的生理性精神疲劳程度客观分析的指标,通过对两种生理性精神疲劳状态的两导联脑电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提取了脑电各节律的相对功率、重心频率以及功率谱熵三种特征参数,研究了特征参数与生理性精神疲劳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生理性精神疲劳状态下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脑电特征参数与生理性精神疲劳程度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随着生理性精神疲劳程度的增加,脑电信号的重心频率和功率谱熵逐渐降低,θ、α和β节律高频快波相对功率逐渐降低,而δ节律高幅度慢波相对功率则逐渐增加.三种脑电特征参数灵敏地反映了生理性精神疲劳程度的变化,有望成为衡量生理性精神疲劳程度的指标.

生物医学工程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Z1
1998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