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생물의학공정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 影响因子: 0.4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515
  • 国内刊号: 51-125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6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陈槐卿
  • 类 别: 生物医学工程
期刊荣誉:
  • 含生物功能基团磷脂胆碱的聚乳酸亲水性及细胞亲合性研究

    作者:罗娟;王立坚;陈元维;罗祥林;陈年超;万昌秀;张小华

    研究用天然来源的甘油磷脂胆碱开环丙交酯获得具有仿生功能的生物降解聚乳酸的亲水性和细胞亲合性.结果表明,由于磷脂胆碱引入到了聚乳酸链段中,其亲水性较纯聚乳酸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水环境中聚合物分子结构中的磷脂胆碱官能团有向表面迁移的趋势.用内皮细胞(ECV304)进行的材料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和材料细胞黏附、增殖实验证明,这种可全降解的、含生物功基团磷脂胆碱的聚乳酸与聚乳酸一样没有细胞毒性,内皮细胞可以在其上面黏附、增殖.因此,它们可以用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Mayven不同截短体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和纯化

    作者:刘芳;王应雄;刘学庆;何俊琳

    为了探索Mayven蛋白的功能,进一步研究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我们通过PCR扩增得到Mayven 4个不同长度的基因片段,包括片段P1(1-902 bp)、片段P2(1-523 bp)、片段P3(507-182 bp)和片段P4(887-1782 bp),将这些片段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4T-2, 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用IPTG诱导表达, 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方法分析,采用GST蛋白纯化系统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实验结果显示我们成功构建了4个包含不同截短体的重组融合表达质粒GST-Mayven(P1、P2、P3、P4),诱导后表达得到4个截短体的Mayven融合蛋白,其表达形式均为可溶性表达,其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相符,纯化后得到各自的目的蛋白,为后续的Mayven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心理应激对生殖轴内分泌网络影响的因子分析模型

    作者:罗来成;王建红;马娜;刘海云;王敏璋

    为了探讨心理应激对生殖轴的影响,从动物实验得到的原始生物学数据入手,对生殖轴内分泌网络的6个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做因子分析, 建立了心理应激下的生殖轴内分泌网络的因子分析模型.对比正常状态下的因子分析模型,发现心理应激状态下的各生物因子之间的调控关系更复杂,集中反映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GnRH) 这个关键因子对各个下层因子调控关系减弱,特别是对雌二醇(estrogen,E2)的调控很弱,而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对各个下层因子的调控关系却比正常状态下增强,特别是对E2的调控作用非常强,且E2主要受β-EP控制.

  • ECG中P波检测的Prony分析方法

    作者:李冉;方滨;沈毅;孙崇正;王普

    自动心电诊断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猛,相关的技术也涌现出不少.其中关于QRS波中R波检出的方法有很多,地位同等重要的P波检出的方法却相对较少.我们提出了一种针对P波检测的方法.通过使用Prony方法,将ECG (Electrocardiograph)波形先分离再检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试验数据均来自MIT Arrhythmia Database,检出率达到97.8%.

    关键词: ECG P波检测 Prony分析
  • 基于模糊Gibbs场和模糊C均值聚类的脑部磁共振图像的分割

    作者:廖亮;林土胜;李碧;张卫东

    提出了一种利用模糊Gibbs场和模糊C均值聚类的新算法,用来分割脑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图像.本算法引入了像素的空间约束,提出了势团均匀分布的概念,并使用模糊信息定义了势团的Gibbs能量,并在传统的基于灰度的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 FCM)算法中引入Gibbs能量的补偿项,建立包含像素灰度信息和空间约束的新的目标函数,并得到模糊矩阵和聚类中心的迭代公式,克服了基于灰度信息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缺陷,从而改善了原有的分割模型.对合成图像和脑部MR图像的实验表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可以有效地分割被噪声污染的低信噪比的MR图像.

  • 表面多孔载牛血红蛋白纳米微球型血液代用品的制备及还原系统的建立

    作者:章晓兰;袁媛;单晓茜;盛燕;赵健;刘昌胜

    我们制备了表面孔径可调的载牛血红蛋白(bovine hemoglobin,BHb)纳米微球型血液代用品,并且建立一套两步还原及过程优化的非酶还原系统控制其中的高铁血红蛋白(methemoglobin,metHb)含量.用还原剂连二亚硫酸钠(sodium dithionate,SD)对氧化严重的BHb原料实行第一步还原后,进一步采用改性复乳法包埋形成纳米微球.二氯甲烷和乙腈组成的双相溶剂相对单一,二氯甲烷能有效抑制Hb的氧化,增大微球表面孔径.用不同大小分子量物质的扩散规律来估测纳米微球的表面孔径大小,由此选择血浆中的还原剂如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对微球实行第二步还原.通过两步还原及过程控制,metHb含量从原料的约90%以上降为1.25%,接近天然血液中metHb含量,具备携氧/释氧性能.

  • 环氧化酶Ⅱ、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介导了心肌缺血预处理延迟性保护作用终末阶段

    作者:徐庆;汤碧娥;张宁;宋丽华;张志琴;陈莹莹

    本研究采用在体家兔冠状动脉阻断的缺血/复灌损伤模型,研究心肌缺血预处理(IP)延迟性保护作用终末阶段(IP后48~72 h),以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Ⅱ(Cyclooxygenase-2, COX-2)是否中介了此过程.研究发现与单纯缺血/复灌组相比,IP后72 h,明显降低心脏缺血/复灌后的梗死面积和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 、6-酮-PGE1a(6-Keto-PGF1α)含量,促进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大上升速率 (+dP/dtmax)和左室压大下降速率 (-dP/dtmax)的恢复.使用iNOS的特异性抑制剂S-methylisothiourea sulfate(SMT)不能阻断IP后72 h心肌保护作用.而nNOS的特异性抑制剂N-propyl-L-arginine(NPA),NOS的非特异性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环氧化酶Ⅱ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CEL)阻断了IP后72 h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表明:IP后72 h心肌保护作用依然存在,COX-2、nNOS介导了心肌缺血预处理延迟性保护作用终末阶段,而与iNOS无关.

  • 大鼠血管平滑肌增殖器官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张艳林;王彩英;杨芹;杨亚安;顾永平;王旻晨;吴开云

    为更好地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性疾病的机理及防治,建立一种体外VSMC增殖器官模型,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大鼠主动脉段在体外拉伤内皮并经20%血清培养后,会出现中膜VSMCs的增殖.体外培养5 d后血管壁VSMC就出现不同程度增生,其中13 d的血管有明显斑块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有标记的增生VSMCs; RT-PCR检测显示,Hrg-1和SM22αmRNA的表达随培养天数增多而减少,至13 d检测不出.而在同样体外培养10 d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内皮损伤组培养上清中ET-1明显增多,Hrg-1、SM22a mRNA表达下调,Brdu标记增殖细胞增多,当加入内皮素受体阻断剂BQ123后标记细胞明显减少,其中血清培养组与无血清培养组相比,以上检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大鼠主动脉经体外培养能诱导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并且表型从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 ET-1和血清作用是该模型平滑肌增殖的主要因素.本模型为研究血管平滑肌增殖性疾病的机理和防治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实验平台.

  • 肝前型门静脉高压兔门脉系统血管应力的研究

    作者:张宗棨;汤松伟;朱樑;吴国强;姜宗来;施斌

    门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本研究采用两步门静脉结扎法制备门脉高压症(PHT)兔模型;检测不同时间点门静脉及小肠系膜曲张静脉的直径,不同程度曲张静脉及门静脉主干的血流动力学和应力(压力、剪应力和周向应力)大小.随着小肠系膜曲张静脉直径的增大,PHT兔门脉与小肠系膜静脉压力显著增加,剪应力减小,周向应力增大;两部位间应力(压力、剪应力和周向应力)呈直线正相关.研究表明,门脉高压时门脉系统处于低剪应力与高周向应力状态,这可能是门脉高压症并发症发生的力学基础.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评价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恩森;杨志刚;冯元春;张立;贺勇;郭应坤;钱玲玲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评价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2006年7月~2007年5月在我院因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而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46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及同期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进行随访的21例患者共34个支架的影像资料,评估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评价及术后随访中诊断价值.结果发现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评估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11%、95.64%和94.97%.64层螺旋CT评价支架通畅23个(67.65%),支架轻度狭窄8例(23.53%),重度狭窄3例(8.83%).因此,利用64层螺旋CT可以准确的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管腔的情况.

  • 人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基因P7启动子调控的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葛晶;成蓓;何平;文晖;陆菡;陈心;曾永利

    应用PCR方法从人单核细胞系THP-1基因组DNA扩增人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l coenzyme A: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1, ACAT1)基因 P7启动子全长片段,进行TA克隆,经双酶切、测序鉴定阳性克隆.将该基因亚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Enhancer,用DEAE-葡聚糖(DEAE-dextran)法将重组质粒pGL3E-P7瞬时转染入单核细胞THP-1,检测其活性,证明pGL3E-P7能在体外表达荧光素酶.人ACAT1基因P7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ACAT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提供新手段.

  • 9-硝基喜树碱纳米胶束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作者:高界铭;明静;顾忠伟;张兴栋

    利用溶剂挥发成膜法制备了负载9-硝基喜树碱(9-NC)的两亲性共聚物载药胶束.通过对制备温度、加入蒸馏水体积、搅拌速率和投药量的单因素分析,深入探讨了各因素对胶束粒径和载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浴温度为60℃、加入蒸馏水体积为16 ml、搅拌速率为 6 500 r/min、投药量为1.2 mg时制备得到具有良好分散状态的球状载药胶束,载药量为4.9%,粒径为50~70 nm.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研究表明,9-NC从胶束中释放包括初期爆释和随后缓释两个阶段,释放速率随载药量的增加而降低.

  • 医用血气交换器的研制

    作者:孙昕;张问樑;吴琦;杜钟珍

    为了让体外生命支持技术能够广泛的应用临床,辅助重症呼吸衰竭的救治,我们研制了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的血气交换器.该装置的气、血交换模式是交叉流式,血液在中空纤维外流动,氧气在中空纤维内逆血流方向通过.血液流入、流出接口是内螺旋设计,接口口径与血液透析管路口径一致,解决了与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中的螺旋接头相互连接配套问题,临床使用安全、方便、易于管理,简化体外膜氧合技术.

  • 基于二进小波变换和快速主动轮廓模型的医学图像边缘提取

    作者:李虹;王惠南;常林凤;邵小丽

    医学图像的病灶边缘一般呈弱边缘特性,噪声干扰使得提取病灶边缘更加困难,传统的分割方法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二进小波变换和主动轮廓模型的病灶边缘提取方法.该方法采用二进小波检测出真正的边缘点,将其作为初始轮廓,再利用改进的快速主动轮廓模型算法连接边缘点,得到病灶的边缘.将该算法用于脑部MRI的肿瘤边缘提取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噪声的影响,能够准确地提取出复杂的病灶边缘.

  • 基于广义互信息的人脑图像配准研究

    作者:张泾周;李婷;张佳

    医学图像配准技术是目前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我们在基于Shannon熵的相似性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适于图像刚性配准的基于Rényi熵的广义距离量度--广义互信息(GMI),并将其用于人脑的三维医学图像的配准.经仿真实验证明:基于广义距离的配准测度是Shannon熵的互信息测度的自然推广,它们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广义互信息比一般意义下的互信息节省时间,并且能够体现配准图像间更多的一致性,配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临床的应用要求.

  • 流场压力信号变化对内皮细胞形态和黏附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佳;刘宸铖;吴江;许唯临;张尔永;陈槐卿;石应康;郭应强

    人体血循环系统是一个有压的封闭系统,血管流场中,由于血管自然走行或病变导致其几何形状的改变,必然导致局部流场压力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或病理变化.本研究拟考察流场内培养的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在不同压力信号作用下细胞浆内肌动蛋白纤维F-actin排列、表达强度以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VCAM)和整合素Integrin αVβ3等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强度,探讨分析其与流场内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设置静态培养、单纯剪切力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了在平板流室内于不同压力加载下培养的内皮细胞表面VCAM和Integrin αVβ3 的表达强度及细胞骨架F-actin 的变化.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随着压力降值的变化,内皮细胞表面VCAM和Integrin αVβ3以及F-actin的表达强度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改变现象.压力降信号的改变导致了内皮细胞骨架F-actin的变化,同时影响了以VCAM为代表的细胞黏附功能和以Integrin αVβ3为代表的压力信号跨膜传递通路的生理功能.

  • LIS与HIS集成研究

    作者:周庆利;何剑虎;刘军

    医院业务的发展要求能实现信息系统的集成.我们分析了医疗信息系统互联的不同方式,提出一种集成现有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方案.它使用多层分布式技术改进客户机/服务器应用模式,参考IHE(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实验室技术框架(LAB-TF)确定参与工作流程集成的功能单元和事务,并采用Health Level 7(HL7)医疗信息交换标准实现信息交互.可保留原有的大部分处理,避免系统整合带来安全性、可维护性和实时性问题,保护了原有的投入,避免重建系统所带来的风险.

  • 切应力作用下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uPA)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蒲丽君;黄颂敏;柳飞

    检测切应力作用下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uPA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重塑的可能机制.用5 dyn/cm2和10 dyn/cm2的切应力处理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作用时间分别为1、3和6 h,用RT-PCR法检测tPA及uPA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切应力呈大小和时间依赖性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tPA及uPA mRNA的表达.在糖尿病肾病早期,高滤过引起的切应力增加可抑制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tPA和uPA mRNA表达,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参与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的重塑.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经由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磷酸化对缺氧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罗小丽;周晖;孙小妹;李胜富;母得志;毛萌

    转录因子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是胚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诱导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BDNF对缺氧性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为了阐明BDNF对缺氧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经过了核蛋白CREB的磷酸化,本研究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纯缺氧组和BDNF干预组胚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内CREB及Ser133磷酸化CREB在不同时间点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缺氧及BDNF均能刺激胚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内Ser133磷酸化CREB表达增加,在不同缺氧时间点BDNF干预组Ser133磷酸化CREB表达水平较单纯缺氧组明显增强 (P<0.01), BDNF干预组1 h后Ser133磷酸化CREB表达至高峰,以后持续表达维持6 h以上,维持时间较单纯缺氧组明显延长;在缺氧0~3 h, BDNF干预组细胞内总CREB表达水平与单纯缺氧组基本一致;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单纯缺氧组细胞内CREB表达明显减少,以第5~6 h明显.结果表明,BDNF对缺氧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经过了核蛋白CREB的磷酸化.

  • 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重建算法

    作者:赵俊;刘尊钢;金燕南;庄天戈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TA的双源变螺距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重建算法,投影数据由双源双多层螺旋CT进行采集,采集过程中,螺旋CT的螺距不再是固定的常数,而是随着时间不断地改变.变螺距的双源螺旋CT的重建算法与定螺距的双源双多层螺旋CT重建算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了新的更一般的轴内插公式.双源变螺距螺旋CT能够更有效地跟踪造影剂,获得具有更高时间分辨率的重建图像.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 数值模拟鼻甲的切除对鼻腔内气体流场的影响

    作者:刘迎曦;于申;孙秀珍

    量化研究鼻腔结构的变化对鼻腔内气体流场分布的影响.通过CT图像对鼻腔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用有限元方法对气体流场进行数值分析.对重建的鼻腔模型的一侧,分别去掉部分中鼻甲和部分下鼻甲并用有限元方法再次进行数值分析,将得到的结果与原始模型进行比较.观察气体流场分布的变化,在两侧鼻腔的流量分布均有变化,在去掉部分鼻甲的一侧流场和气压的分布也有所改变.通过数值模拟,我们量化的显示了鼻腔结构的变化对鼻腔内气体流场分布的影响.

  • 多孔PA66/n-HA复合MSCs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初步研究

    作者:吴佳奇;杨天府;刘洋;郭涛;牟元华;李玉宝

    为了探讨多孔聚酰胺66/纳米羟基磷灰石(Polyamide 66/nano-Hydroxyapatite,PA66/n-HA)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修复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效果,将18只6月龄新西兰兔造成膝关节4 mm×4 mm骨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组:多孔PA66/n-HA+MSCs(MSCs数量为5×105个);B组:单纯植入多孔PA66/n-HA;C组:手术对照组.A、B组植入的材料均略低于周围关节面0.5~0.8 mm.于术后1月和4月,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Ⅰ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MSCs与多孔PA66/n-HA在体外可以较好复合;术后1月,根据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结果,A组修复效果略优于B组,但不如C组好;术后4月,A组缺损处修复较平整,甲苯胺蓝染色有较多异染质,Ⅰ型胶原表达为弱阳性(+)、Ⅱ型胶原表达为阳性(++),B组在修复处表面不平整,甲苯胺蓝染色有一定的异染质,Ⅰ型胶原表达为弱阳性(+)、Ⅱ型胶原表达为弱阳性~阳性(+~++),C组由于修复处组织缺损,未见到Ⅰ、Ⅱ型胶原的表达.上述提示,A组修复明显优于B、C组,A组4月时修复的软骨Ⅱ型胶原的表达较多说明已接近透明软骨,原因可能在于PA66/n-HA提供了软骨下骨的生物力学支撑,同时其上的MSCs在软骨微环境的作用下,参与了软骨修复.

  • 过度使用互联网对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作者:赵欣;郁洪强;詹启生;王明时

    当前,青少年上网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我们通过对9例过度使用互联网与9例较少使用互联网的受试者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对比研究,发现过度使用互联网会对人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提示过度地使用互联网会对大脑的认知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 人类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和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艳秋;任海琴;云伟;金玉楠;李昆;杜莉莉

    取足月剖宫产健康新生儿脐血,应用密度梯度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利用形态学特点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鉴定和获取间充质干细胞.应用软骨诱导剂(10 ng/ml TGF-β、100 ng/ml胰岛素、10-7 mol/L地塞米松、6.25 μg/ml转铁蛋白)和成骨诱导剂(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50 μg/ml维生素C、10-7mol/L地塞米松)定向诱导分化培养,以检测其是否具有分化能力.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13、CD44、CD73、CD90、CD166、HLA-AB,不表达CD34、CD45、HLA-DR.诱导分化21 d后,甲苯胺蓝染色和von-Kossa染色均显示阳性,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脐血来源干细胞经软骨诱导后表达Ⅱ型胶原.表明脐血中存在着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分化成软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能力.

  • 共固定化细胞因子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

    作者:关燕清;王文文;郭浩然;廖瑞雪;邱李莉

    利用光化学固定方法,将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共同偶联到高分子材料聚苯乙烯基板上,合成生物材料.从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定量、磷脂酰丝氨酸分析、Caspase活性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研究结果显示,固定化(及游离)细胞因子都可以诱导HeLa细胞凋亡,而且发现游离细胞因子比共固定细胞因子发挥药效更快,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共固定化细胞因子的药效比游离的细胞因子更好、更持久有效.磷脂酰丝氨酸定量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固定化细胞因子的长效活性.在Caspase-3活性研究中发现游离的药物处理后Capase-3活性的提高比共固定化药物处理后更明显,推测共固定细胞因子诱导的HeLa细胞的凋亡不仅存在Caspase依赖的通路,也可能存在caspase非依赖的通路.

  • 混合时频方法及体表ECG房颤特征研究

    作者:黄忠朝;赵于前

    从体表心电图对房颤信号的时频相关特征进行分析,能及时提供反映患者心房活动动态行为的信息.本文结合Gabor展开和二次Wigner分布各自的优点,把房颤信号的时频分布表示成由自相关和交叉相关项组成的时频原子级数展开,通过Manhattan距离阈值来控制分辨率和干扰项间的平衡,并把该方法与基于矩的瞬时频率(Instantaneous frequency, IFs)估计法结合, 进行IFs的鲁棒计算.通过比较10对自发终止与非自发终止型房颤,表明该方法能检测出大多数自发终止型房颤在即将终止时IF呈下降趋势,且比基于峰值检测和谱图分析的方法更稳定,计算更简单.因此,本文的方法为刻画房颤的非平稳特征提供了一种稳健的、计算代价低的无创技术,具有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手术导航中人体标志点注册方法和注册精度研究

    作者:白晶;丁辉;王广志;徐东;赵雷雨

    手术导航IGS(Image guided surgery)指医生在术前获取患者的三维图像模型,术中根据模型引导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我们介绍了手术导航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分析了导航系统中,把患者实际体位和模型中虚拟位置精确配准的注册流程和原理,由于注册的精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导航系统的精度,所以文章着重对注册算法的精度,可行性和鲁棒性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临床导航手术的需求,分析了注册标志点数目和位置等因素对导航精度的影响.

  • 基于LabVIEW的心音心电同步采集与实时播放

    作者:但春梅;何为;周静;阙小生

    介绍一种通过同步采集心音心电并实时播放心音,以实现听诊与观察心音图相结合的系统.采用C8051F340为核心的硬件系统同步采集心音和心电信号,分别送到前面板的心音、心电窗口显示波形,同时用LabVIEW的声音函数播放心音,通过控制数据写入显示件和声音输出设备的时间达到同步.经过临床试验,可以实现用心电定位心音,实时播放心音.

  • 一种快速生成病例报告的链表算法研究

    作者:吴国华;何振华;杨淑贞

    提出了一种基于XML技术和链表结构的病历报告快速生成算法.该算法将报告内容分解和抽象.在重新制作和修改报告时,报告者可以快速查找和调用已有文字资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缩短了报告制作的时间,同时规范了报告的内容.

  • 模拟体液中二氧化钛纳米管上沉积磷灰石

    作者:王月勤;陶杰

    在NaF和H3PO4水溶液体系中,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钛板表面形成一层结构规整有序的高密度TiO2纳米管阵列.随后模拟体液(SBF)浸泡沉积出磷灰石涂层.扫描电镜(SEM)观察TiO2纳米管的微观结构,以及生成的磷灰石的形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涂层的相组成,电化学工作站研究极化行为.试验结果表明:Ti金属表面制备的规整的TiO2管直径约100 nm左右.模拟体液浸泡试验表明二氧化钛纳米管上沉积了羟基磷灰石涂层.

  • 马钱子碱脂质体透皮制剂的安全性及药效学研究

    作者:秦湘奇;袁媛;刘昌胜;王秋云;沈晰;杨柏灿

    采用乙醇滴入法制备平均粒径为54 nm、包封率为72%的马钱子碱脂质体;以同剂量纯马钱子碱为对照,考察马钱子碱脂质体透皮制剂的皮肤急性毒性,皮肤过敏性,镇痛抗炎效果以及在240 min内的作用持续性.结果显示:所制备的透皮制剂无皮肤急性毒性、无皮肤致敏性,毒性显著低于普通马钱子碱;镇痛抗炎效果好于同剂量的马钱子碱溶液,且呈现良好的剂量相关性,相同时间内本制剂比同剂量马钱子碱药效更持久.由此可见,脂质体包覆能有效降低马钱子碱的毒性,提高其镇痛抗炎疗效,同时实现药物的长效作用.

  • 基于Cone Beam CT图像的呼吸运动分析

    作者:白相志;周付根

    呼吸运动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运动,传统呼吸运动模型用公式描述,不能准确反映不同病人的特点或同一病人不同时期的特点,无法满足实时准确分析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跟踪病人自由呼吸状态下所采集的Cone Beam CT图像序列中的横隔膜的运动来建立病人呼吸运动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模型与传统的呼吸运动理论模型非常相似,证明了它是可行且有效的,同时该方法更能实时准确地反映病人的呼吸运动规律,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基于实时三维超声图像的二尖瓣环重建及运动分析

    作者:朱磊;杨新;姚莉萍;孙锟

    二尖瓣环的非平面特性对二尖瓣返流的超声诊断和二尖瓣环成形术的合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心脏的实时三维超声图像,我们研究了一种对二尖瓣环三维重建及运动分析的方法.首先通过人机交互方式提取出二尖瓣环的特征点,并根据位置关系对特征点排序,然后利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建立二尖瓣环三维形态模型,并编程实现二尖瓣环的动态显示和运动分析.通过对20组病例分析,初步证明此方法所建模型较准确反映患者的二尖瓣环的运动,能满足二尖瓣环三维可视化和分析研究的需要.

  • 基于叠层实体技术的脊柱侧弯快速原型制造

    作者:聂文忠;张建国;汪正宇;王成焘;刘祖德

    目前医生主要通过患者的X光片来观察、讨论脊柱侧弯病人的情况,但由于人体脊柱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医生难以直观地从X光片确定患者的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模拟或者对脊柱侧弯支具的设计进行指导.我们从医工结合的角度, 讨论了由患者CT数据生成人体骨骼快速原型模型STL文件的技术路线,建立了脊柱侧弯的实体模型,通过与快速成型制造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利用叠层实体制造(LOM)技术制作了一例具有完整解剖结构的人体脊柱侧弯模型,对医生们讨论手术方案和进行手术模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医工结合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阳极氧化工艺对纯钛TA1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潘留国;孙立群

    研究阳极氧化工艺对纯钛TA1植入体表面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氧化工艺可以在TA1基体表面形成不同颜色的均匀、致密的氧化膜.但是,随着阳极氧化电压升高、时间延长,膜层出现部分溶解现象,膜层中氧含量增加,基体中氢含量升高,材料的屈强比(σs/σb)增加,说明,氢元素向TA1基体扩散,导致材料的屈强比增大,不利于纯钛植入体塑性形变,植入人体一定时间后,有诱发材料疲劳断裂的可能性.

  • E血清型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B细胞表位的预测

    作者:朱珊丽;石朝辉;王鹏飞;李文姝;张丽芳

    基于E血清型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主要外膜蛋白(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 MOMP)氨基酸序列,采用Hopp-Woods的亲水性方案、Emini表面可及性方案、Jameson-Wolf 抗原指数方案和Janin可及性方案等,辅以对MOMP蛋白的二级结构中的柔性区域及跨膜区域的分析,预测CT MOMP蛋白的B细胞表位.推测有可能的B细胞表位位于MOMP蛋白N端第73~81区段、217~225区段、第377~386区段、第261~270区段和第161~175区段内或它们的附近.用多参数预测CT MOMP蛋白的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研究蛋白特性及表位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 数字乳房X射线图像的肿块分割算法研究

    作者:陈磊;张凯;金振成

    为了使临床医生从数字乳房X射线图像中得到更多有用的肿块信息,通过研究增强后的数字乳房X射线图像,结合图像特点,提出利用区域生长方法对图像进行肿块分割的算法.此算法可以有效地分割出图像中的肿块区域,并很好地保持了肿块的边缘信息.

  • 现代电子技术对神经电生理学研究的推动

    作者:王敏;张丽君;曹茂永

    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对神经电生理实验手段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神经电生理的研究手段是记录麻醉动物的单神经元放电活动.当今,现代先进技术能用长期植入的细胞外电极同时记录清醒、活动动物大量神经元,从而对神经电生理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近阶段神经电生理学研究技术进展状况作一综述.

  • 1型单纯疱疹病毒突变体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龙亚红;米彦霞;李云春

    病毒溶瘤治疗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治疗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的溶瘤病毒的选择构建仍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目前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被认为是为有效的溶瘤病毒.作者阐述了溶瘤病毒治疗肿瘤的现状及研究机制、HSV-1的生物学特点、HSV-1突变体构建及其治疗肿瘤的现状,并探讨了放射性核素标记HSV-1突变体的可行性及标记物治疗肿瘤的前瞻性.

  • 经络研究的进展与动向

    作者:陈麓;金蕾;陈槐卿

    本文对近年来经络研究的新进展作了概述:(1)从穴位和经脉所在的深层组织发现有筋膜、结缔组织、肥大细胞、胶原纤维及组织液积聚,它们在经络感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资料涉及循经感传的特征、神经生物学基础.涉及经络功能的整体性,即同一经脉上的不同穴位具有同一的临床效应;介绍了络脉的作用和跨节段长距离传递的机制;(3)经脉-脏腑双相联系的客观证明;(4)关于基因芯片技术在经络研究中的应用. 在研究动向方面,经络研究的目标转向功能性探讨,着重于体表-内脏相关的研究;合理分配临床实践和实验室研究的比重和协调;面对近年来的国际竞争,中国的医务和科技工作者感到有不可推诿的责任,从而加速推动经络的研究进程.

  • 低频超声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作者:屠熙;尹芹芹;张文胜;黄华

    低频超声可以增强包括大分子药物在内的许多药物的透皮传输,其主要机制是超声的空化作用,大多数人认为是通过改变角质层角化细胞排列结构来提高皮肤渗透能力的.低频超声透皮给药已被人们用于离体实验和动物活体实验,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小分子透皮传输还是大分子透皮传输都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是真正通过低频超声透皮导入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报道很少,需要更进一步大量的临床试验以确定其安全性与实用价值.一旦其安全性得以证实,合适的低频超声透皮仪研制成功,低频超声快速透皮必将成为一种安全、有效、可控、经济的新型给药方式.

  • Rho蛋白对肿瘤细胞骨架活动及生长调节的影响

    作者:邵静;王红兵;杨力;邓小燕

    近年来对 Rho 家族蛋白的研究进展很快,Rho 家族蛋白主要的功能是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组,从而调节细胞的的形态变化和运动.Rho 族蛋白与肿瘤关系密切,在其调节子和效应子作用下,该族蛋白的活化能增强细胞的运动能力,诱导细胞周期进展的基因表达,促进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建,因此,在调节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和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对 Rho 蛋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判断其在这些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 关节运动机能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磊;刘文勇;孙晶;冯华;胡磊

    从技术和方法的角度阐述了关节机能运动学的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基于经典力学的关节运动机能学;然后从视频跟踪、透视技术、核磁成像三个方面分析了计算机辅助关节机能分析方法,并进一步讨论了机器人技术在运动机能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后,简要讨论了关节运动机能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 弹性蛋白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

    作者:常德才;王晓丽;侯信;姚康德

    弹性蛋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天然生物材料,它的特殊的交联、疏水结构赋予它许多优良的性质:良好的弹性、延展性、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等.目前,弹性蛋白是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中逐渐被关注的一类材料,可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真皮代替物等生物医用材料中.本文阐述了弹性蛋白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特性,对弹性蛋白及其衍生物基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 人工肌肉及其在直接心脏辅助装置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董静;杨明;郑喆俊;颜国正

    人工心脏是目前解决心脏移植供心来源不足的一种有效途径.而新型的、有效的致动器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在人工心脏技术发展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近年新发展的致动器:人工肌肉,阐述了它的分类和原理,并将其在直接心脏辅助装置应用中所必需的几种特性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对它在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前景作了探讨.

  • 气管组织工程的研究策略及其展望

    作者:史宏灿;徐志飞

    气管组织工程是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如何更好地遴选基质材料、实现种子细胞共培养、上皮化以及再血管化来构建组织工程化气管仍需要不断寻求新的研究思路和策略.本文从气管重建和理想化气管替代物的角度,回顾了近年来在组织工程气管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作出展望.

  •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原理的基因芯片的构建

    作者:顾大勇;石磊;禹华伟;王华;鲁卫平;梁冰;周元国;张雅鸥

    我们首先采用Frens法制备纳米金胶体液,然后以氯金酸/羟胺法铺制二维纳米金单膜层,进行单分子自组装层技术(Self-assembled monolayer,SAM)固定探针,从而制备出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响应的基因检测芯片,并进一步对芯片的自组装时间、探针浓度、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进行优化验证. 结果表明2.5 nm胶体金所铺金膜芯片具有较好的SPR响应特性,且当固定探针浓度为1 500 nmol/L,自组装时间为4.5 h时,可以获得较好的SPR检测效率,能够准确识别碱基的错配,其检测灵敏度大约为10 fmol/L,可应用于SPR传感器的检测中.

  • 消化道应用微磁囊定位系统抗地磁干扰的补偿方法

    作者:方兴;郑小林;彭承琳;侯文生;吴旭东;梁学领

    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消化道微磁囊磁定位中的补偿地磁场干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补偿值来标记地磁场的干扰水平,并且用测量值减去补偿值来达到补偿干扰的目的.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定位背心所处的地磁场干扰水平;三维跟踪轨迹表明,该方法很大程度提高了微磁囊在消化道中定位的准确度.

  • 基于fMRI加权约束的FOCUSS迭代脑电源定位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作者:徐鹏;雷旭;尧德中

    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和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两者优势的互补,获得更加合理的源定位结果.本文报道的是一种将fMRI先验信息结合到脑电源定位中的新方法.在该方法中,先利用SPM方法计算获得fMRI的统计映射参数,然后将基于计算获得的统计参数构造的权矩阵结合到FOCUSS的迭代过程中,对脑电的反演提供具有fMRI先验空间位置信息的约束,提高脑电的源空间定位精度,从而获得更加合理的定位结果.通过对一形状知觉实验fMRI和脑电数据的结合定位分析,结果初步证实了改进方法能获得和生理更加一致的结果.

  • 免疫荧光图像中神经突起的分维研究

    作者:汤敏;王惠南

    分形维数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分析中.我们介绍一种基于三棱形表面积(Triangular prism surface area,TPSA)的分形维数测定方法,并将它创造性地应用于免疫荧光图像中,定量分析不同浓度神经再生素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突起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基于分维的神经突起生长状况的研究易于理解,便于操作,与显微镜观测结果一致,其定量结果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导引中股骨头中心定位精度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建国;聂文忠;王成焘;杨庆铭

    应用准确、快速的方法确定股骨头中心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导引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我们提出了一种确定股骨头中心的算法,该算法的核心是将问题抽象成已知球面上若干点求解球心的几何模型.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正确可行,其精度满足导引手术的要求.

  • 射频标签温度传感器微带天线设计及系统研究

    作者:杨昊;杨笑鹤;陈裕泉;潘敏

    首先通过引入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一个新兴技术--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的概念,介绍作为其网络节点的射频识别传感器的种类及其基本工作原理,说明天线在其中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三种常用天线:线圈天线、对称振子天线、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以及微带天线的设计过程;后,在无线体温监控系统中,设计出通信距离控制在5 m范围以内的微带天线,并对结果进行了实际测量,符合设计要求.

生物医学工程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Z1
1998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