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생물의학공정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 影响因子: 0.4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515
  • 国内刊号: 51-125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6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陈槐卿
  • 类 别: 生物医学工程
期刊荣誉:
  • PACS图像工作站三维可视化方法研究

    作者:谢小棉;陈思平;李树祥;刘哲星

    讨论了PACS图像工作站获取序列扫描图像的途径,PACS应用实体之间采用面向对象的客户/服务器结构,利用DICOM标准建立的服务类实现扫描图像的存储、查询和传输功能,并以网络数据库的方式实现序列图像的有序存储和分类管理.图像工作站将获取的DICOM格式序列图像转换成体素场,采用面绘制与体绘制算法生成感兴趣对象的三维图像,使重建的图像获得清晰的三维细节和真实感,文中给出了3组应用实例的结果.

  •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介导GCV治疗人膀胱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杰;陈友琴;李虹;卢一平;杨宇如;唐孝达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ous thymidine kinase,HSV-TK)基因介导的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系统对人膀胱癌细胞(T24)生长的抑制作用.利用电穿孔技术将携有HSV-TK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TK)导入包装细胞PA317,获得转染后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TK.将BALB/c裸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建立人T24裸鼠荷瘤模型.治疗1,2组分别瘤内注射病毒悬液或PA317/TK细胞后再经GCV处理.对照1,2组则分别瘤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或PA317/TK细胞后再经等量GCV或生理盐水处理.观察各组肿瘤体积和瘤重的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分析HSV-TK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Flow cytometry,FCM)和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ermininaldeoxynucleofidyl tra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ling technigue,TUNEL)检测膀胱癌细胞凋亡.结果表明:(1)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在体内能转染T24细胞,联合运用GCV后,肿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2)HSV-TK/GCV治疗后膀胱癌细胞凋亡现象明显增强.以上结果提示T24荷瘤裸鼠内HSV-TK/GCV系统对T24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能与细胞凋亡引起的"旁观者效应"有关.HSV-TK/GCV系统在人类膀胱癌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临床运用前景.

  • 一种基于B/S模式的PACS的研究与实现

    作者:喻学锋;杨宣东;李凯扬;何洪林;郑晓华;李茂进;袁嘉骥;胡红跃;吴大顺;施凯弟;王荣华;张勇刚

    我们采用B/S模式及其构建技术,给出了一个完整PACS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在此体系结构基础上实现的PACS各部分的功能应用.此B/S模式的PACS具备安全、稳定、易维护、易升级等优点,可方便的实现远程医疗.

  • 基于两相多孔介质模型的骨组织力学响应数值分析

    作者:李德源;陈海斌;王正国

    引入基于混合物理论的流-固两相多孔介质模型来描述骨组织在承受各种动载荷时,其骨质应力场、变形场以及孔间骨液压力场的分布规律.模型中考虑固体骨质为横观各向同性的液饱和多孔材料,研究骨质变形、骨液流动以及流动电位间的耦合关系.采用Galerkin加权残值法,导出了骨组织流-固耦合动力响应的罚有限元公式和流动电位计算式,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算例表明,骨组织特别是松质骨组织的表观黏弹性行为和能量耗散性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骨孔间液体扩散和流动引起的;同时,由于骨组织固-液两相界面间双电层的存在,当液体组分扩散时,引起流动电位,从而促进骨的生长和吸收.

  • 流体切应力作用强度对内皮细胞IL一8生成的影响

    作者:唐戎;成敏;聂永梅;陈槐卿

    血管内皮细胞衬于血管腔的表面,是血流机械应力的主要感受者.切应力可以直接调节内皮细胞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其中包括诱导内皮细胞生成IL一8,而且IL一8的生成量与切应力作用时间有关.为阐明内皮细胞IL一8的生成除了与切应力的作用时间有关外还与切应力的强度有关,我们用不同强度的流体切应力(2.09、4.61、6.1 9、8.51、10.50、12.59、14.41、17.22、18.32 dyne/cm2)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然后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技术检测内皮细胞IL一8蛋白质的生成.结果显示:未用切应力处理的内皮细胞只有极少量的IL一8蛋白质生成;切应力处理内皮细胞后,低切应力(2.09dyne/cm2)时IL一8蛋白质生成量明显增加,约为高切应力(18.32 dyne/cm2)时IL-8蛋白质生成量的6(作用5 h)或7倍(作用6 h).IL一8蛋白质生成量与内皮细胞所施加的切应力强度呈反变关系;直线回归方程:5 h时为y=760.12-36.06x,相关系数γ=-0.978;6 h时为y=781.87-36.66x,相关系数γ=-0.980.式中:y为切应力作用下内皮细胞IL-8的生成量;x为施加于内皮细胞的切应力强度(dyne/cm2).不同的切应力作用时间(5 h、6 h)均表现出相同的IL-8蛋白质生成量随切应力强度的变化规律.提示流体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生成IL一8的量,不仅与切应力的作用时间有关,而且IL-8的生成量与切应力强度有关.流体低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IL-8的生成量急剧增高,可能在急性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右肺支气管树的三维分形模拟

    作者:黄秀义;谭小苹;裴觉民

    肺是天然的非对称不规则体.肺内的气管树呈复杂的自相似的结构.基于小能耗思想,作者根据肺的解剖学数据,建立右肺的细分网格坐标,通过计算各级分块的质心,寻找分叉方向与确定分叉长度,以OpenGL为工具,实现了右肺支气管树的三维分形模拟,并且得到各级的长度、分叉角度和管径的具体参数.所生成的图形在形态与几何参数上与现有统计数据很吻合.计算得到该模型的分形覆盖维数为2.19,与其他学者计算的人体肺的理想维数2.17[1]比较接近.该模型为今后用分形思想研究肺的气体扩散传递功能奠定基础.从节省计算机存储、加快图形传输上方面来说也有一定意义.

  • 不同行为状态下大鼠脑电时频变化特性的直方图分析

    作者:封洲燕

    结合应用多分辨率小波分解方法和直方图参数统计方法,分析大鼠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在不同行为状态下的非稳态时频动态变化特性.利用埋植电极记录自由活动大鼠在清醒期、慢波睡眠期和快动眼睡眠期的皮层EEG,应用小波变换将EEG分解成δ、θ、a和β四个分量,求各分量功率对数值直方图和功率百分比值直方图的均值、方差、偏斜度和峭度.结果表明:EEG功率对数值的分布比较接近正态分布,而多数功率百分比值的分布与正态分布差别显著.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直方图统计参数在不同行为状态之间和不同分解分量之间具有显著差别.EEG在不同时期的某些特征波(例如:慢波睡眠期的δ波、清醒期和快动眼睡眠期的θ波等)使功率对数值分布具有较大的偏斜度值和峭度值.由此可见,EEG小波分解分量的直方图参数是一种新的描述EEG动态时频变化特性的定量分析指标.

  • 白眉蝮蛇毒精氨酸酯酶的长期毒性实验

    作者:韦传宝;陈菲

    研究白眉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毒中精氨酸酯酶的长期毒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用Beagle犬进行长期毒性实验,将犬分成4组,每组4只,对照组(生理盐水)、精氨酸酯酶低剂量组(0.06 u/kg)、中剂量组(0.18 u/kg)和高剂量组(0.36 u/kg).静脉给药每天1次,每周6 d,连续给药180 d后每组处死3只,留1只停药饲养15 d.观察用药期间毒性反应及停药15 d期间恢复情况.通过对活动能力、生长率、进食量、死亡率等一般综合指标;血检、尿检等临床指标;病理解剖和脏器系数变化几方面对毒性反应进行分析评价.一般综合指标,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临床指标,高剂量药物处理组肝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其它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解剖指标高剂量药物处理组肝脏明显肿大、空泡化,脏器系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停药后肝脏恢复正常,其它脏器未见病变,脏器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纯精氨酸酯酶对犬的无毒反应剂量大约为0.18 u/kg.从长期毒性方面考虑,纯精氨酸酯酶比现在临床应用的"蝮蛇清栓酶"(主要成分为精氨酸酯酶)毒性低,在高于临床治疗剂量约15倍的条件下长期用药仍然安全.

  • 一个感应电流EIT实验系统

    作者:董秀珍;尤富生;秦明新;史学涛;刘锐岗;向海燕;付峰;崔文波

    感应电流电阻抗成像(ICEIT)因非接触的优势,已成为电阻抗成像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我们设计了一个三线圈激励的ICEIT初步系统.该系统包括恒流源、功率放大器、激励线圈、物理模型、测量模式设置模块、信号检测模块、数据采集和数字I/O卡.其中恒流源采用DDS技术,其频率为46.875 KHz,电流从0.16~2.56 mA分为16级,可程控设置.线圈激励系统包括三个激励线圈和相应的功率驱动系统,线圈直径50 cm,电感L=193.5μH,功率驱动级在士25 V直流电源前提下大可提供800 mA的激励电流.检测系统对体表电极上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同步解调和A/D转换后,DMA方式采集数据.实验表明,在物理模型中放入不同的测试目标时,利用上述三线圈ICEIT系统,从体表测量中可清楚的反映出相应电极上的信号相对变化情况,并初步得到了重建图像所需的3×32个信号.

  • 陡脉冲电场对荷瘤BALB/C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作者:姚陈果;孙才新;熊兰;米彦;廖瑞金;胡丽娜;胡娅

    观测陡脉冲对荷瘤BALB/C小鼠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和抑制作用.抑瘤观察中发现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肿瘤生长受到抑制,治疗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生存期观察中发现经陡脉冲治疗后的荷瘤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实验揭示了陡脉冲能有效地杀伤癌细胞,明显抑制了荷瘤小鼠恶性肿瘤的生长、增殖,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携带反义多药耐药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作者:李波;苟兴华;陈琳;严律南;李德华;赵永恒;韩蕾;赵兰英

    从携带有全长人类MDRl cDNA的质粒pHaMDRl-1获得MDRl基因片段,将其反向克隆到腺病毒载体AdEasy系统的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与骨架质粒在大肠杆菌BJ5183内进行同源重组,经293细胞包装生成携带反义MDRl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AdEasy-GFP-asMDRl,可以有效地感染人肝癌耐药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机制提供了基础.

  • 131I标记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体内抑制乳腺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云春;徐卫云;谭天秩;何生

    研究131I标记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131I-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131I-rhEGF)对荷人乳腺癌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131I-rhEGF在荷人乳腺癌裸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实验证实131I-rhEGF的生物活性及乳腺癌组织对131I-rhEGF的摄取,通过给药后荷人乳腺癌裸鼠肿瘤的生长实验观察131I-rhEGF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用透射电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别观察131I-rhEGF治疗后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和组织病理学变化.131I-rhEGF的组织分布显示,荷人乳腺癌裸鼠的肿瘤组织对131I-rhEGF有明显摄取.肿瘤生长观察结果显示,静脉注射和瘤体内注射1311I-rhEGF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抑瘤率(82.00%和80.70%)显著大于131I(7.49%)和131I-HSA(6.91%)(P<0.05).透射电镜和病理学观察均显示,静脉注射和瘤体内注射131I-rhEGF均能明显杀伤、杀死肿瘤组织细胞.实验表明,131I-rhEGF能抑制裸鼠体内的人乳腺癌细胞生长,可望成为受体介导放射性靶向治疗乳腺癌的新药物.

  • 卵磷脂微乳的流变学特性

    作者:张莉;张志荣;吴文超;陈槐卿;向东

    采用Low Shear-30流变测定仪研究W/O型微乳的不同比例处方,在由高到低不同切变率的作用下,观察其表观黏度和黏弹性的特性,发现随着水分含量增高,不同切变率下的表观黏度在不同温度下表现不同,而以低切变率下的曲线上升得更陡直.黏性分量(η')和弹性分量(η")在水分增高时,亦作指数曲线样增高.讨论了黏性分量和弹性分量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作为微乳的客观定性指标.

  • 美国优秀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模式探讨

    作者:邹慧玲;董秀珍;王松俊;杨国胜

    我们以2002年度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联合公布的院校排名为依据,综合分析了美国优秀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模式,以期对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提供参考.

  • 羧甲基壳聚糖作为植入可降解缓释微球辅料的实验研究

    作者:尹承慧;侯春林;蒋丽霞;顾其胜

    羧甲基壳聚糖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本实验试图利用羧甲基壳聚糖作为植入环丙沙星微球的缓释辅料,并探索这一剂型的制备工艺、结构形态和体外释药特性.首先我们采用乳化交联技术制备微球;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及示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微球的结构和形态;建立体外持续流动释放系统初步检测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实验结果发现:微球的结构和形态受制备工艺条件如温度、离子强度、搅拌速度等因素的影响;一定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环丙沙星微球的体外释放时间可达7d以上,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因此,我们认为:羧甲基壳聚糖可作为环丙沙星可降解植入微球的缓释辅料;乳化交联技术是制备这一微球的有效方法,工艺简单、稳定.

  • 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成纤维细胞与义齿基托树脂复合生长状况的活体观察

    作者:刘瑾;万琳;卢晓风;李胜富;张杰;程惊秋

    细胞与材料复合生长状况的活体动态监测可能理想地反映材料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本研究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技术成功标记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该荧光蛋白标记细胞与义齿基托树脂复合培养过程中,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活体动态监测了材料周围和材料表面细胞形态、增殖及其对材料的黏附等状况.结果发现,义齿基托树脂制备过程中残留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表现了一过性的细胞毒作用,但该细胞毒作用可以通过树脂的短时间浸泡而得以消除.活体动态观察可以发现材料很轻微的毒副作用,表明细胞与材料复合生长状况的活体动态监测能更真实、更准确地揭示材料生物相容性.

  • 力学刺激对3月龄骨质疏松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与合成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良;邓力;陈孟诗;吴文超;毛咏秋;陈槐卿

    探讨周期性双轴力学应变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合成功能的影响.将正常3月龄雌性SD大鼠和骨质疏松大鼠颅顶骨分离的成骨细胞分别在含10%胎牛血清的F-12培养液中培养,并接种在双轴力学应变装置中.当细胞生长至亚融合状态(Subconfluence),给细胞施加力学刺激,频率为1Hz,力学刺激分别为400、1 000、4 000μstrain;作用时间分别为每天30 min,2、4、8 h,共加载两天.以未受力学刺激的细胞为对照组,受力学刺激的细胞为实验组,并进行比较.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增殖变化;采用同位素标记方法检测成骨细胞骨钙素、I型胶原C端前肽(PICP)和总蛋白的分泌量.结果表明:1)在静态培养条件下,3ovx组与3control组比较,其细胞功能活性无明显变化,但3ovx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高,这与绝经后骨质疏松骨代谢的高转换率相一致.2)400、1 000μstrain力学刺激可以促进3control组成骨细胞I型胶原、骨钙素和总蛋白的分泌量增加,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在1000μstrain力学刺激下,成骨细胞合成骨基质的能力增加为明显.同时,在400、1 000μstrain力学刺激的初期也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的作用大于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3)在4 000μstrain力学刺激下,成骨细胞骨钙素、I型胶原和总蛋白的分泌量减少,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但在4 000μstrain力学刺激作用的各时间段均使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高,且在此应变幅度作用下所引起PI的增加明显高于400、1 000μstrain力学刺激所引起PI的增加;说明4 000μstrain力学刺激对3control组成骨细胞的作用主要是增加细胞的增殖活性,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4)3ovx组成骨细胞对400μstrain的力学刺激无反应;在1 000μstrain力学刺激下,使PI明显降低,抑制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对成骨细胞的合成分泌功能无影响.5)在4 000μstrain力学刺激下,成骨细胞合成骨基质的能力增加,并使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恢复.这些结果说明,3control组成骨细胞对力学刺激更敏感,较小的力学应变作用就可促进成骨细胞合成骨基质的能力增加,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而3ovx组成骨细胞对力学刺激的敏感性降低,需要更大的力学刺激才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合成分泌功能增加.力学刺激对3control成骨细胞合成分泌功能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明显大于3ovx组成骨细胞.这些差异可能与3ovx组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后,雌激素快速撤退,提高了成骨细胞感知力学刺激的阈值有关,使成骨细胞对力学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影响成骨细胞功能活性.

  • FTIR对TFAR19基因促红白血病MEL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作者:顾黎;谢利德;姚伟娟;喀蔚波;孙大公;文宗曜

    采用FTIR方法,研究了TFAR19基因转染前后,小鼠红白血病MEL细胞内重要组分的变化.经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获得了稳定携带TFAR19基因的MEL-TF19细胞,RT-PCR检测表明,该基因在mRNA水平有表达;撤除血清诱导凋亡,在此过程中进行了FTI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TFAR19基因后,细胞内蛋白质相对核酸的含量增高,细胞转录活性增强,细胞内磷脂的相对含量降低.所有这些变化都反映了TFAR19基因的促凋亡作用,并可能是前期工作中发现的细胞流变学特性发生变化的基础.

  • 人工髓核材料(半晶聚乙烯醇水凝胶弹性体)的研制

    作者:顾正秋;马远征;高瑾;刘建涛;李永

    研制一种可替代椎间盘髓核并恢复其功能的生物医用材料,探讨半晶聚乙烯醇水凝胶弹性体材料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聚乙烯醇(PVA)水溶液在一20℃下冷冻6~12 h,室温下融化1~2 h,上述过程重复1~3次,然后对试样进行真空脱水,制得人工髓核材料(半晶PVA水凝胶弹性体).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PVA水溶液浓度、真空脱水和γ射线辐照对水凝胶PVA的结晶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医用硬组织黏接胶黏接胫骨中段蝶形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吕波;屠重棋;裴福兴;陈孟诗;刘雷

    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数目较多的骨折碎块的固定仍是一个临床常见的难题.医用硬组织黏接胶是治疗粉碎性骨折的又一新方法.采用完整新鲜人胫骨、骨块缺失的新鲜人胫骨、黏接后的新鲜人胫骨在扭转、三点弯曲、压缩等状态下的应力一应变指标变化,研究医用硬组织黏接胶黏接人胫骨蝶形骨块后的力学指标的改变.在弯曲、扭转、压缩等实验中,胫骨中段的蝶形骨缺损,显著减弱了胫骨的抗弯曲、抗扭转、抗压缩的强度.在扭转实验中,完整胫骨的扭距大于黏接后的胫骨,黏接后胫骨的扭距大于缺损的胫骨.在压缩实验中,胶体断裂前,完整胫骨的压缩曲线斜率大于黏接后的胫骨的压缩曲线斜率(P<0.01),黏接后胫骨压缩曲线斜率大于缺损胫骨的压缩曲线斜率,并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三点弯曲实验中,在胶体断裂前,完整胫骨的曲线斜率与黏接后的胫骨无显著差异(P>0.05),黏接后胫骨与缺损的胫骨曲线斜率有显著差异(P<0.05).黏接后的胫骨,其弹性模量、刚度系数与完整的胫骨无显著差异(P>0.05).医用硬组织黏接胶黏接蝶形骨块后,能显著提高其抗弯曲、抗扭转、抗压缩应力.在临床操作中,可以大程度上减少骨折碎块固定时周围的软组织剥离,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 电流极子在均匀导电球模型中电位解析解的数值验证

    作者:刘浩;彭松

    80年代以来,基于脑电图进行无创性病灶定位的研究,特别是基于等效电流极子定位法,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并已经投入到正式的临床应用之中,因此等效电流极子模型在脑电图分析中逐步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本文在参考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电流极子在均匀导电球模型中的电位解的求解思路,进一步推导出电位解析解的表达式,并对该解析解的正确性进行计算验证.

  • 人类胃组织复合表达两种不同剪接的胆囊收缩素-B/胃泌素受体

    作者:周建奖;胡建昆;陈志新;王文玲;张群洲;陈曼玲

    为了探讨正常和异位剪接的胆囊收缩素-B/胃泌素受体基因是否在人类胃上皮细胞中表达及其表达量与胃癌分化和转移的关系.检测了30例胃癌和癌周正常胃组织上皮细胞、10例胃炎和2例胃正常组织上皮细胞及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这两种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正常、炎症和恶性胃上皮细胞同时表达正常和异位剪接的胆囊收缩素-B/胃泌素受体,两种受体的表达量与胃癌的分化与转移无关.推测异位剪接的胆囊收缩素-B/胃泌素受体在胃上皮细胞中以目前尚不清楚的功能发挥作用.

  • 基于小波包分析的意识任务特征提取与分类

    作者:薛建中;和卫星;闫相国;郑崇勋

    将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应用于自发脑电(EEG)的特征提取.在对3种意识任务的脑电信号进行多级小波包分解的基础上,将不同尺度空间的能量信号作为特征值,组成不同意识任务的特征向量,并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分类测试.结果表明,小波包变换方法的分类正确率高于自回归模型方法.小波包分析方法可以作为不同意识任务脑电信号特征提取的一种新方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 基于抗交叉串扰自适应噪声抵消的诱发脑电信号提取研究

    作者:曾庆宁;李凌;刘庆华;尧德中

    由于诱发脑电信号比自发脑电信号的幅度小得多,传统的叠加平均方法提取诱发脑电信号需要大量的重复刺激,如何通过少量的刺激次数来获取诱发脑电信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抗交叉串扰自适应噪声抵消方法来提取诱发脑电信号,同时引进滤波技术并结合常用的叠加技术,使提取诱发脑电信号所需的重复刺激次数大幅减少,仿真实验说明,该方法只需数次甚至单次刺激便可提取相当完好的诱发脑电信号.

  • 医院备份系统解决方案

    作者:周庆利;钱抱清

    我们介绍了一个医院数据备份系统方案.分析了备份系统方案的设计目标:对医院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建立一个集中管理的、自动化的、高速有效的备份手段.

  • 影像纠正在下颌骨CT切片三维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杨文;柳俊波;廖明生

    将切片图像准确地对齐,是连续切片三维重建的重要步骤,它直接影响着重建结果和参数计算的准确性,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本文以下颌骨CT切片图像三维重建为例,在硬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仿射变换和广义霍夫变换的软定位方法,利用控制点,来进行定位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定位精度高,重建图像失真度很小.

  • 心动周期信号中独立成分的分离

    作者:李章勇;向天雨;殷跃辉;牛永红;阳家长;谢正祥

    采用一项新的统计信号处理技术--独立成分分析提取心动周期信号子成分.从10名受试者的仰卧和站立体位分别采集8 min心电信号,进而提取心动周期信号.按时间延迟把心动周期信号分成5组,进行独立成分分析,重构出两组成分.两组成分分别经傅立叶变换,结果显示一组信号成分集中于低频区域(称为IC1),另一组集中于高频区域(称为IC2).从仰卧位到站位IC1的功率显著增加(P<0.01),IC2的功率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IC1的功率占总功率的比值显著增加(P<0.01).两体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独立成分分析心动周期信号得到的两组成分中,IC1可以表征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而IC2表征了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由这些成分得到的数字和图谱信息可以分别定量评价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 睡眠脑电的自回归模型阶数特性

    作者:王涛;王国辉;冯焕清

    传统睡眠脑电(Sleep EEG)研究从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特征分析睡眠过程,通常根据功率谱观察信号中特定节律的出现和频带的分布.而功率谱估计中基于参数模型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但建模时通常只能根据经验选择一个固定较低的阶数.本文讨论了自回归模型阶数(Autoregressive model order,ARMO)估计准则的一些新进展,并且统计了一段睡眠过程中EEG的阶数分布.结果显示EEG的ARMO分布集中在差别很大的几个区间,可以用来表示睡眠EEG分期内微结构和过渡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EEG的特征和组成成分的信息.

  • 缺血性中风后的新血管形成

    作者:胡湘蜀;周东

    缺血性中风后缺血组织周围即半暗带存在新血管形成.这些新血管形成涉及血管新生、动脉形成和血管系生成三种机制.缺血性中风后新血管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它受到促进和抑制新血管形成因素的严格调控.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等可以刺激血管新生,而凝血酶敏感蛋白等可能抑制血管新生.缺血性中风后新血管形成可能使中风后神经功能恢复,所以治疗性新血管形成开始应用于缺血性中风的动物模型.但治疗性新血管形成用于缺血性中风病人还需作更多研究.

  • MEMS微针阵列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作者:刘冉;王晓浩;周兆英

    利用微机械技术制作的MEMS微针阵列是MEMS技术在生物医学上一个重要应用,它为生物医学领域提供了新的医疗手段.微针技术在精确药物注射、临床监测、生化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MEMS微针阵列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三个方面的重要应用:生物医学微针电极、经皮药物传输及流体采样,对他们的应用原理和当前的新技术进展进行了概述,说明了MEMS微针应用的特点,它为患者提供了无痛、高效、安全的医疗手段,更符合医学研究人性化的特点.另外,讨论了微针阵列制作的一系列工艺方法.

  • 着色牙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霍丹群;谢果;侯长军;刘佳;黄春跃;何作云

    着色牙的治疗一直是口腔医学和美容牙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较详实的材料就近年来常见着色牙的类型、治疗方法、应用范围、特点、疗效、脱色机理进行了阐述;对治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着色牙治疗发展的方向.

  • 红细胞代用品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雁峰;潘继伦;俞耀庭

    红细胞代用品是指在临床输血中临时替代人全血的各类氧载体.与传统输血方式相比,红细胞代用品具有来源广泛、安全洁净、适于急救等优点.目前正在研究中的红细胞代用品包括全氟碳化合物、化学修饰血红蛋白、基因重组血红蛋白、微囊化血红蛋白等.本文对以上各种主要制品的研究进展作了全面综述.

  • 血管内放射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

    作者:马超;徐长云;张学梅;匡安仁

    血管内放射治疗是防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kasty,PTCA)和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的一项新技术.对其体外和临床实验中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的正确认识,有利于临床综合治疗方案的制订.

  • 改造天然生物组织为血管支架材料的预处理方法

    作者:余喜讯;成敏;陈槐卿

    目前,临床对血管替代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来源已不能满足需要.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出现使得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就必然涉及血管支架的预制.生物支架材料是血管支架中的一大类,它在细胞黏附及促细胞生长等方面优于人工合成的支架材料.由于生物性材料自活体取出后即开始降解,同时不同材料间也存在着种群差异,不宜保存和直接应用,故需采用一些预处理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预处理目的就是在移植生物性材料前,降低其抗原性、提高其抗酶降解能力,并较长时间地保持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这些处理方法包括运用戊二醛、多聚环氧化合物、碳化二亚胺、京尼平及原花色素等化学试剂进行交联的化学方法和应用光氧化等进行交联的物理方法.本文详细地叙述了各种预处理方法的机理及相应各种材料处理前后免疫原性、生物稳定性、力学性能、细胞毒性、抗钙化能力等特性的变化,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做一简要的评述.总之,生物性材料预处理的发展趋势是继续深入研究和开发细胞毒性小的天然交联剂,完善并拓宽光氧化交联的应用.

  • 动物细胞培养用生物反应器及其力学环境

    作者:何辉;樊瑜波

    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生物反应器是整个培养过程的关键设备,为细胞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之快速增殖并形成所需的生物组织制品.由于动物细胞在其形态结构、培养方法以及所需的力学环境等方面均不同于微生物细胞,因而传统的微生物反应器显然已不适用于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特别是组织工程的需要,促使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本文针对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特点,综述了动物细胞培养用生物反应器,并探讨了生物反应器中的力学问题.

  • 模式生物基因组研究进展

    作者:景志忠;才学鹏

    我们重点介绍了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进展情况,以阐明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以及生物进化关系间的普遍规律,从而揭示生命的本质及生物间的相互联系.同时明确模式生物在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研究高等生物特别是人类的生、老、病、死提供生物模式.

  • 高分子纳米粒子在靶向药物载体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赛;刘孝波

    高分子纳米粒子作为靶向药物的载体材料可将药物选择性地靶向病变部位,可以有效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一种新型的药物控释体系.本文综述了高分子纳米粒子在主动靶向药物、被动靶向药物、物理靶向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 噪声中EP信号的提取算法及研究进展

    作者:牛杰;邱天爽

    诱发电位的提取是脑电信号处理领域的前沿课题近年来,通过少次甚至单次试验提取诱发电位已经成为研究的主流.本文对近年来提取诱发电位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分别从小波变换、神经网络、高阶累积量、独立分量分析等四个方面对算法进行了介绍.

  • FD-1冷冻干燥机的研制及生物材料的冷冻干燥

    作者:吴志谷;耿淼;孙同柱;付小兵;熊德鑫;乔迎伍;宋月金;孙世学;盛志勇

    观察自制冷冻干燥机冷冻干燥生物材料的效果.采用R502压缩机和制冷剂制成FD-1冷冻干燥机.本实验冷冻干燥了胶原海绵、菌种及去纤酶.在冻干箱负载或空载情况下蒸发冷凝器温度均可达到-45℃,小冰箱可达到-30℃,冻干的胶原海绵具有许多孔洞的结构,冻干的菌种和去纤酶性能保持良好.FD-1冷冻干燥机适用于生物样品中小批量的冷冻干燥.

  • 无创血糖仪的研制

    作者:马显光;蒲晓允;陈仕国;蒋洪;叶勇

    血糖是临床上分析病人是否患糖尿病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常规检测血糖高低的方法(1)用传统的量糖计(旋光计)检测尿糖的浓度,以间接知道病人血糖高低;(2)用目前临床使用的血糖计,通过抽取病人血液检测血糖的浓度;(3)用分光光度计法测量血清糖化蛋白以确定病人血糖的高低;(4)测定血清果糖胺以确定糖尿病等.这些方法中旋光计要用数毫升的尿液才能检测,早已被淘汰;后面的几种方法则需要针刺手指,或静脉血,用血液来检测.虽然有的方法正在广泛使用,有的正在研究之中,但是不管是那一种方法它们都要抽取病人的血液,是属于有创探测,会引起病人的不适和增加感染的机会,所以都不是理想的检测方法.本文介绍一种新颖的、方便制作的无创血糖探测仪,它不用血液,而用唾液就能方便地测出病人血糖含量的高低.实践证明,此装置方便、快捷、无创、安全,其应用前景十分光明.

    关键词: 唾液 血糖 无创探测
  •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中医脉象信号处理

    作者:谢家宇;蔡坤宝

    应用连续小波变换的一般算法和梅林算法分析了15例海洛因吸毒者和15例正常人的脉象信号.两种算法均在4个尺度下,对每一例脉象信号进行了处理,从两种算法分析的结果均发现,在0.2~0.4 s时间间隔内,海洛因吸毒者和正常人脉象信号的连续小波变换系数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为每一算法提出了用于划分海洛因吸毒者与正常人的临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小波变换是处理脉象信号的有效方法.

  • 真实心脏模型上兴奋时序图仿真数据的可视化

    作者:刘济全;段会龙

    LFX虚拟心脏模型采用具有真实几何形状的三维心脏、躯体模型进行仿真研究,但在仿真输出结果上基本上以二维的形式给出.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体元映射算法,将LFX虚拟心脏模型的关键仿真数据之一兴奋时序图(EIM)从真实几何形状的心脏模型映射到真实人体心脏模型,并在4DView三维医学图像实时可视化平台上对映射前后的EIM仿真数据进行了三维可视化,从而将LFX虚拟心脏模型的EIM仿真数据的输出从二维拓展到了四维、从真实几何形状的心脏模型拓展到了真实人体的心脏模型.映射前后EIM仿真数据的可视化结果表明LFx虚拟心脏模型具有了更为直观有效的仿真特性,更为接近真实的人体心脏.

生物医学工程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Z1
1998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