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因素评估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外科干预指征1

    作者:黄必润;李震

    目的:联合相关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及疾病进展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动态评估肠系膜上静脉血栓(MVT)患者是否需行外科干预以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MVT的22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T门脉期血管造影确诊。结果所有确诊患者,均行抗凝治疗。其中,6例行开腹探查及坏死肠管切除,2例经TIPS通道置管溶栓治疗,9例行经肠系膜上动脉置管间接溶栓治疗,另外5例为单纯抗凝治疗。1例死于肠管切除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3天的患者,外科干预率及住院时间较高;血栓位于2级分支及以远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高凝状态组在外科干预率和住院时间上,均高于腹腔病变组。结论大部分急性MVT患者后都发展至肠系膜上静脉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形成;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血栓特性、影像学表现等多因素综合动态评估外科干预指征,可提高患者预后。

  • 分析MSCT灌注评估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建平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灌注检查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评估工作中的实际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健康人群均接受MSCT灌注检查,记录两组MSCT检查结果,即BF、MTT、BV、PS等数值,分析研究组MSCT检查前后实验室相关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糖尿病肾病患者MSCT检查所得BF、BV、PS等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而研究组糖尿病肾病患者MSCT检查所得MTT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研究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经MSCT检查后MAU、UAER、scr等指标与检查前对比(P>0.05).结论 应用MSCT灌注评估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优,可为临床医生诊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可靠依据.

  • 内镜超声与螺旋CT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价值的探讨

    作者:姜利佳;朱丽明;周宏

    目的:探讨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UMP)和多层螺旋CT (MSCT)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分别行UMP和MSCT检查,并与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UMP和MSCT对T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1.25%和83.33%.UMP和MSCT对早期直肠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9%和77.78%;进展期直肠癌的诊断准确率则是79.49%和84.6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MP对早期直肠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对于内镜下查找浅表病灶应首选UMP.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

    作者:聂龙;苑晶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其中胃部原发性淋巴瘤患者35例,肠道淋巴瘤患者25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20例,其他病理类型40例.比较胃部原发性淋巴瘤、肠道淋巴瘤、MALT和其他类型淋巴瘤的病变厚度、平扫CT值和增强CT值.结果 胃部原发性淋巴瘤病变厚度、平均CT值和增强CT值分别为(0.45±1.89)cm、(52.0±3.7)HU和(88.3±8.9)HU,肠道原发性淋巴瘤分别为(1.72±0.96) cm、(38.6±6.2)HU和(62.9±11.1)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LT淋巴瘤病变厚度、平均CT值和增强CT值分别为(0.68±0.34) cm、(32.0±3.4) HU和(98.3±8.2)HU,其他病理类型分别为(1.45±0.56)cm、(51.3±6.3)HU和(76.2±7.4)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在不同发病部位和不同病理类型间多层螺旋CT表现有显著差异,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检测方面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后容积重建和表面遮盖显示技术在肋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志明;韩义强;王力学;朱明珠;常磊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后容积重建(VR)技术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在肋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111价值.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四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5例肋骨转移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采集CT图像后分别采用VR及SSD技术进行图像处理,观察两种处理技术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75例肋骨转移瘤患者确诊发生成骨转移病灶148个、溶骨性转移病灶35个、混合型骨折病灶110个、病理骨折病灶27个、膨胀性生长病灶60个,VR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9.3%、97.1%、98.2%、70.4%和98.3%,SSD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7.8%、74.3%、74.5%、96.3%和95.0%,两种技术对成骨转移病灶、溶骨性转移病灶、混合型骨折病灶、病理骨折病灶诊断的准确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后VR技术在发现成骨转移病灶、溶骨性转移病灶、混合型骨折病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应作为首选的后处理技术,而SSD技术在诊断病理骨折病灶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应用.

  •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薄层增强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作用

    作者:付满军;苏学会;王栋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薄层增强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市第四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83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结果.结果 83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病灶89个,病灶直径0.8~2.9 cm,单个癌结节77例,2个癌结节6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2.0% (73/89)、80.9% (72/89)和86.5%(7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期综合检查率高,为97.8% (87/89),与3期检出率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作用肯定,延迟期检出率相对较高,综合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三期扫描可显著提高诊断能力.

  • 十二指肠异位胰腺导致胆道梗阻的CT诊断及临床特征分析(2例报告)

    作者:张啸波;常瑞萍;邢宁;王海屹;杨立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CT表现,增强对本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11月我院收治的2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结果 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3岁、41岁.2例均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1例伴后背放射痛、偶有腹胀,另1例伴恶心、呕吐.CT显示病变累及十二指肠降段肠壁,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变窄,病灶内可见管状囊性密度影;胰腺胰管、胆总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病变实质部分明显强化,与胰腺实质强化幅度相近;囊性部分未见强化.胰头实质密度欠均匀,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结论 十二指肠异位胰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慢性肾病的关系

    作者:左君丽;朱旭婷;俞正霞;席蓓莉;曲毅

    目的 探讨高龄慢性肾病患者中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严重程度.方法 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冠脉钙化积分(CACS),入选研究对象158例,年龄(82.6±5.1)岁.结果 (1)在不调整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时,CACS分重度组与轻中度组比较,尿白蛋白/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2)在调整心血管危险因素之后,CACS重度组eGFR水平仍低于对照组(P<0.001).(3)在调整心血管危险因素之后,慢性肾病eGFR≤60 ml·min-1·(1.73 m2)-1组CACS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30).(4)CACS与eGFR呈负相关(r=-0.208.P<0.05).(5)eGFR每减少1个SD[30 ml·min-1·(1.73 m2)-1],发生严重CACS的危险增加1.03倍.而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CACS的危险增加2.27倍.结论 冠脉重度钙化在高龄慢性肾病患者中较常见,并且与肾小球滤过率独立负相关.CACS严重程度是慢性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肺淋巴管肌瘤病CT特点及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

    作者:李树娇;周敏;张利;瞿介明;杨文洁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患者胸部影像学特征并评估肺气囊体积及其与患者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VEGF-D)的关系,以帮助提高对该疾病特征的认识.方法:分析自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MSCT)扫描的LAM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并对每位患者行肺气囊体积的测定;并行血清VEGF-D的测定.结果:本研究共收集69例LAM患者胸部CT数据,患者平均肺体积为4255.66±1000.89ml,平均肺气囊体积为1330.6±836.17ml,肺气囊体积平均占肺体积比为28.7%±13.9%.本研究中气囊分布于左右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84);而双肺上中叶肺气囊分布与双肺下叶肺气囊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双肺上中叶肺气囊体积分布(32.3%±14.6%)较双肺下叶分布(24.4%±14.6%)多;46例患者同意进行VEGF-D测定,血清VEGF-D的中位数为2925.0pg/ml(251.750 ~ 12000.000pg/ml),其升高水平与气囊体积占比无相关关系(r=0.12,P=0.41).此外,69例患者中,7例(10.1%)患者合并气胸;17例(24.6%)患者合并胸腔积液;11例(15.9%)患者存在磨玻璃样改变;肺部实变和小叶间隔增厚各19 (27.5%)例.结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主要肺部表现为弥漫分布的气囊,肺气囊分布上中叶多于下叶.患者体内VEGF-D的升高水平不能作为评价该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 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毅;陈阳;史凯蕾;毛定飙;宫玲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54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年龄52~84岁,(平均68.47±9.35)岁;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行1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并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比较,分析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及各冠状动脉节段(共分16个节段)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0.372,P=0.009)、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仅与部分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A(1#)、LAD(7#)、D1(9#)、LCX(11#),(相关系数、P值分别为:r=0.499,P<0.01;r=0.431,P<0.01;r=0.440,P<0.01;r=0.469,P<0.01).冠状动脉各节段钙化积分与对应血管节段狭窄程度相关分析结果提示:RA(1#)、LM(5#)、LCX(11#)节段钙化积分与对应节段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总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提示随年龄增长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增加,但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仅在部分冠状动脉节段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且限于三支冠状动脉近段.

  • 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召珍;贺益萍;沈俊;许玲辉;盛伟琪;师英强

    背景与目的:内镜超声是目前临床上广泛运用的胃癌术前分期的检查方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黏膜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已广泛开展,因此提高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本文旨在探讨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high frequency endoscopic ultrasound mini probe,UMP)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4月,对63例胃癌患者术前分别行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检查,并与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UMP与MSCT对T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2.26%(51/62)和88.71%(55/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MP与MSCT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88.89%;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则是79.25%和88.68%.结论:UMP对早期胃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对于内镜下查找浅表病灶应首选UMP.

  • 多层螺旋CT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殷全红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患者临床及CT资料.结果 18例胃间质瘤均为单发病灶.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多发生于胃体部,瘤体17 mm× 14 mm~86 mm× 50 mm.多层螺旋CT平扫呈不均匀或稍低密度,8例伴有坏死、囊变,2例见点状钙化.多平面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病理诊断:良性12例,恶性5例,潜在恶性1例.18例均无胃周淋巴结肿大;有肝脏转移1例.结论 胃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点,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对胃间质瘤诊断、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重建技术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价值

    作者:褚玉玄;刘超

    目的 总结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重建技术(CT三维成像)在创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51例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单根肋骨骨折11例,多根肋骨骨折40例.患者均进行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和CT三维成像重建,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结果 CT三维成像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98.04%(50/51),高于DR的68.63%(35/51)(P<0.05).CT三维成像仅有1例漏诊;其骨折部位在左侧第5肋骨,与肩胛骨投影位置重叠处,断端错位不明显.DR漏诊16例;其中,9例的骨折发生在3~5对肋骨的背侧,与肩胛骨投影区域重叠,3例出现在后6对肋骨前后肋骨交界处,未出现明显的断端移位,4例无明显规律可循.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率远高于常规DR.

  • MSCT后处理技术在外伤性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邢培秋

    目的 探讨在外伤性胃肠道穿孔诊断中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医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可疑外伤性胃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常规腹部平片和MSCT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且均实施手术并在手术中明确是否发生外伤性胃肠道穿孔.统计腹部平片和MSCT后处理技术的特征,对比穿孔部位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其中金标准为术中所见情况.结果80例受检者中共有52例在手术中证实发生外伤性胃肠道穿孔,腹部平片诊断该病的主要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征象,MSCT后处理技术的主要征象为膈下游离气体征、腹腔内游离积液、肠壁水肿伴有增厚模糊影、肠壁积气、炎性渗出改变、肠系膜脂肪间隙密度增高、肠襻间积液、阑尾周围脓肿等;腹部平片对穿孔部位检出准确率低于MSCT(P<0.05);腹部平片诊断外伤性胃肠道穿孔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均低于MSCT后处理技术.结论在外伤性胃肠道穿孔诊断中MSCT后处理技术的价值明显优于腹部平片,不仅能够检出气腹情况,并且还可准确了解穿孔的部位,值得借鉴与使用.

  •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尘肺病病例肺动脉主干直径测量中应用

    作者:伍东升;沈江;温晓玲;李鹏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尘肺病病例肺动脉主干直径测量中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334例尘肺病病例在MSCT多平面重建图像上测量肺动脉主干与升主动脉直径,比较不同工种、接尘时间、尘肺病期别、合并肺气肿以及融合块形成组间病例的肺动脉主干直径,分析其肺动脉高压( PAH)发生的分布情况及差异. 结果 尘肺叁期组病例肺动脉主干直径分别高于尘肺壹期组和尘肺贰期组病例(P<0.05);合并肺气肿和伴发融合块形成病例的肺动脉主干直径分别高于无合并肺气肿、无融合块形成者(P<0.01). 334例尘肺病病例中,发生PAH者76例(发生率为22.8%). 尘肺叁期组病例PAH发生率分别高于尘肺壹期组和尘肺贰期组病例(P<0.05). 合并肺气肿和伴发融合块形成病例的PAH发生率分别高于无合并肺气肿、无融合块形成者(29.4%vs 17.1%,29.9%vs 15.0%,P<0.01). 不同工种和接尘时间组病例PAH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有助于更精确地测量肺动脉主干直径. 影响肺动脉主干直径的因素包括尘肺病期别、合并肺气肿及伴发融合块形成,而且该3种因素对PAH的发生有影响.

  • 不同剂量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筛查尘肺病研究

    作者:陈丽琨;林锦明;伍健芝;曹子文;刘贵喜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胸部扫描对尘肺病的筛查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0名粉尘作业工人,分别采用常规剂量(管电压130 kV,管电流25.0~75.0 mAs)与方案1(管电压110 kV,管电流50 mAs)、方案2(管电压110 kV,管电流16.0 mAs)、方案3(管电压80 kV,管电流16.0 mAs)的低剂量扫描,分别对轴位1.5 mm薄层高分辨率重建、5.0 mm普通层厚高分辨率重建和5.0 mm厚层冠状位大密度投影的重建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方案1和方案2的图像质量得分和低剂量MSCT图像评价得分均优于方案3(P<0.01).方案1和方案2的图像对40名研究对象的p、q、s和t小阴影均能显示;除方案2对t小阴影显示的得分外,方案1和方案2的图像对4种小阴影显示的得分分别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2).方案3的图像对4种小阴影的显示明显减少,伪影较多;该方案的图像对p、q和t小阴影显示的得分均低于常规剂量组(P<0.01).评价MSCT辐射剂量的指标容积CT剂量指数、加权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平均有效剂量,在4种MSCT方案中从高到低均呈常规剂量组>方案1组>方案2组>方案3组的趋势(P<0.05).结论 低剂量MSCT方案可满足对尘肺病筛查的需要;采用管电压110 KV及管电流16 mAs的方案在获得较好质量图像的同时,有利于降低筛查者接受的辐射量.

  •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及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评价

    作者:王坤;李东;张彬

    目的: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以及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27例经临床确诊的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和MSCT影像学特征.结果:27例患者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就诊,其中18例入院后即行MSCT检查,14例MSCT表现为肠壁不同程度局灶性或弥漫性增厚及肠腔狭窄,6例病变部位邻近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8例可见腹盆腔积液,3例腹膜增厚,伴有腹膜炎征象,7例肠系膜区域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所有患者分别于起病后3~8 d出现四肢对称的紫癜、瘀斑,立即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腹痛很快缓解.结论: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MSCT影像学特征无特异性,但在出现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之前,MSCT检查对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 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在颅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正茂;肖晓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三维重建在颅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汉川市中医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2例颅脑外伤合并颅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伤后6h内行MSCT及颅骨三维图像重建检查,观察诊断正确率情况.结果:62例患者经MSCT检查确诊36例,其中颅顶骨折确诊14例,颅面部骨折确诊13例,颅底骨折确诊9例,诊断总正确率为58.1%,经三维重建检查后确诊62例,诊断正确率为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图像重建在颅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诊断正确率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肺栓塞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司延栋;刘亮

    目的:研究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肺栓塞(PE)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珠海市第二中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35例PE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并对其扫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其肺血管的显示数目、栓塞数目,计算其栓塞率,并以终临床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多层螺旋CT诊断PE的准确率.结果:35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可见主肺动脉、肺段动脉、肺叶动脉、亚段动脉以及其他分支动脉的栓塞检出率分别为25.37%、39.89%、32.95%、5.01%和0.80%,以肺段动脉、肺叶动脉的栓塞检出率高.将CT诊断结果与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则诊断准确率为94.29%(33/35).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对肺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进行充分显示,并能通过血管内的充盈缺损程度以及其他特异性征象对栓塞的位置、程度等进行判断,图像清晰度好,显示率高,诊断准确率高,且操作无创,可以作为PE诊断的首选方法.

  • 肝脏肿瘤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学特点及鉴别价值

    作者:江山岳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MRI)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的80例肝脏肿瘤患者,依次给予多层螺旋CT扫描、MRI扫描,观察并分析两组诊断方式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它们的临床价值.结果:80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诊断发现,有42例原发性肝癌、22例血管瘤、16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其中有6例患者经CT扫描未出现异常现象,随后实施MRI扫描方法,T2W1、SE、T1W1、STIR序列呈现出明显的异常信号,再增强扫描,可以清楚地看到患者的病灶图像.结论:多层螺旋CT与MRI联合诊断肝脏肿瘤患者,这可以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的有效性,使诊断效果更加准确,有利于患者的及时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