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R全颈椎正位摄片方法的改进

    作者:谢雁;王占宇;赵书臣;解伟斌;左拥军

    目的 分析改进数字化X射线摄影投照全颈椎正位片的方法.方法 选择50例患者分别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投照全颈椎张口正位和全颈椎常规正位进行比较.结果 50例患者中,数字化X射线摄影全颈椎张口正位40例可清楚显示寰枢关节,50例均可清晰显示下颌骨和第3~7颈椎;数字化X射线摄影全颈椎常规正位21例可清楚显示寰枢关节,46例可清晰显示下颌骨,48例可清晰显示第3~7颈椎.结论 全颈椎张口正位是数字化X射线摄影投照全颈椎正位相对满意的方法.

  • 骨盆数字化X射线摄影曝光剂量的优化研究

    作者:王鹏程;张富利;李士俊

    目的研究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照射剂量与成像质量的关系,确定骨盆X射线摄影的佳摄影条件.方法以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2.0在不同照射剂量下所获取的影像的图像质量因子IQF,进行ANOVA及SNK统计学分析,确定佳照射条件.应用X射线摄影模拟人拍摄骨盆X射线影像,按照欧共体(CEC)图像质量标准验证佳摄影条件与常规摄影条件下照射剂量与成像质量的差别.结果不同照射剂量条件下,对比度-细节体模影像质量因子IQF有显著性差别(P=0.0001),照射剂量大于0.61 mGy时,不同剂量组间IQ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以佳照射条件和常规照射条件所拍摄的X射线摄影模拟人影像按照CEC标准评判,两者影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时通过增大照射剂量可以提高影像质量,但是当曝光剂量达到足够大时,再增大曝光剂量并不能显著改善图像质量,影像质量与曝光剂量间存在一个优化剂量.标准体模骨盆X射线摄影的优化剂量为0.61 mGy.

  • 基于DICOM文件的数字化X射线摄影入射体表剂量计算值与热释光测读值的比较

    作者:张丹丹;章群;陈斌;王爱红;胡碧波;屈凌燕

    目的 以DigitalDiagnost型飞利浦数字化X射线摄影(DR)为例,对比DR入射体表剂量(ESD)信息化计算值与热释光探测器(TLD)测读值的一致性,为实现DR诊疗医疗照射辐射剂量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热释光法获取就诊对象胸部、腹部、椎体、骨盆和四肢5个诊疗部位的ESD测读值,从DICOM文件收集就诊对象放射诊疗中记录的各项参数,按照剂量面积乘积(DAP)法和曝光参数法分别计算ESD信息化值.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法评价ESD信息化值和热释光测读值的一致性.结果 DAP法、曝光参数法和热释光法得到的就诊对象ESD值依次为(0.730±0.870)、(0.720±0.863)和(0.770±0.948) mGy;ESDDAP-TLD组内相关系数为0.988,ESD曝光参数-TLD组内相关系数为0.982,Bland-Altman图显示ESDDAP-TLD和ESD曝光参数-TLD超差值均数95%置信区间的计算值均为6.7%.结论 DigitalDiagnost型飞利浦DR日常诊疗过程以固定模式程序化诊疗为主,在设备性能质量控制合格的前提下,基于DICOM文件的信息化计算值与热释光测读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X射线胸部摄影曝光剂量与图像质量相关性研究

    作者:曹允希;蔡小涛;谢晋东;曹鑫

    目的 研究数字化X射线胸部高千伏摄影曝光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确定数字化X射线摄影佳曝光剂量.方法 选择胸部高千伏摄影管电压120 kV,摄影mAs从1 mAs逐档增加至25 mAs,对模拟人体胸部厚度摄影体模与CDRAD 2.0对比度细节体模进行摄影,测量体模表面X射线入射剂量,由5位观察者独立阅读体模影像,比较任意两曝光条件组之间的图像质量因子(IQF),确定高千伏胸部摄影佳条件.比较4和10 mAs条件下正常人体胸部摄影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胸部高千伏摄影体模曝光条件从1 mAs增加到25 mAs,体模表面X射线入射剂量从0.067 mGy增加至1.468 mGy.随着X射线入射剂量的增加,影像质量影响因子IQF值不断减小,观察者阅读体模信号的IQ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0,P<0.05),曝光剂量条件选择在1~4 mAs时所对应的IQF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P<0.05),4~ 10 mAs时所对应的IQ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25 mAs时所对应的IQF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4,P<0.05).曝光剂量条件选择4和10 mAs所对应的体模表面入射剂量为0.250和0.606 mGy,两种条件下胸部图像质量的综合评分分别为(24.8±1.64)、(25.8±2.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数字化X射线摄影剂量的增加所获得图像信息量增加.满足临床诊断的标准人体胸部高千伏数字化X摄影佳剂量为0.250 mGy左右.

  • 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成像剂量的比较

    作者:王鹏程;张富利;李士俊

    目的对比研究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及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方法应用DR和CR系统分别对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 2.0)进行不同吸收剂量的曝光成像.记录每次曝光的体模表面吸收剂量,并将所获取的影像在图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上由4位观片者进行观察,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应用ANOVA检验法统计、比较两种数字化摄影技术的图像质量与吸收剂量的差别.结果与CR相比,DR具有更低的IQF值,对人体组织对比度和结构细节有更好的信息检出特性.两种成像技术产生相同IQF值时,DR系统在体模表面产生的表面剂量比CR系统降低了77%.结论DR技术对于低对比度组织细节的检测好于CR技术.在获得相同影像信息的前提下,与CR相比应用DR大大降低了被检者吸收剂量.

  • 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曝光参数的优化

    作者:臧桂霞;闫淯淳;许书聪;袁新宇;任玉旺;赵妍

    目的 通过优化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曝光参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100例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的婴幼儿为对照组,测量胸部厚度,通过测量铝梯与不同胸厚婴幼儿拍片的灰度值,确定婴幼儿胸厚对应的铝当量.再以铝梯为体模进行曝光,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测量不同管电压(kV)曝光所显示的铝梯灰阶数及相应的辐射剂量,确定佳曝光参数.以优化的曝光参数再进行100例拍摄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对照组大胸厚13.5 cm、小胸厚8.0 cm和平均胸厚(10.6±1.3)cm对应铝当量分别为2.3、1.4和2.0 cm.试验组平均胸厚为(10.1±2.2)cm.在管电压55 ~ 65 kV时,设备显示入射体表剂量为0.068 ~0.056 mGy,曝光指数(EI)为0.60 ~0.74,在正常范围内,目测铝梯灰阶数8 ~11级,辐射剂量降至较低水平时,仍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总结优化婴幼儿胸部DR曝光参数的计算方案,即X射线管焦点到探测器距离(SID)为100 cm时,不使用滤线栅,以胸部厚度(cm) ×2 +38(常数)设定管电压(kV),毫安秒(mAs)选择0.8至1.0.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后设备显示体表入射剂量平均值为(0.048±0.007)mGy,低于AEC组的(0.066±0.008)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81,P<0.001).结论 本研究公式:管电压(kV)=胸部厚度(cm) ×2 +38(常数),优化了婴幼儿胸部DR曝光参数,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患儿受到的辐射剂量降低.

  • 不同角度数字化X线摄影在下颌磨牙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黄远彬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数字化X线摄影在下颌磨牙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6例患者433张下颌磨牙DR影像,摄取时X线管分别倾斜5°、6°、7°、8°、9°、10°。根据X线管倾斜角度不同分为6组,并根据影像的清晰度、牙根长度和重叠情况,将影像质量诊断标准分为A、B、C三个等级,比较其影像质量。结果:386例患者433张下磨牙DR影像中,A级232张,B级174张,C级27张。其中5°组与6°组,6°组与8°、9°、10°组,7°组与8°、9°、10°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倾斜6°~7°角进行下颌磨牙摄影,较其他角度方法获得更好的DR图像质量。X线管倾斜角度越大,斜射效应越严重,X线倾斜角度不易超过10°。数字化X线摄影提高了下颌磨牙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 数字化X射线摄影在接尘工人职业健康监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宪昂

    目的 对比数字化X射线摄影中高千伏胸片和DR胸片应用于接尘工人职业健康监护中诊断结果和质量中的差异.方法 择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治疗的80名煤矿的接尘工人为研究资料进行分析,80名工人同时拍摄高千伏胸片和DR胸片,对比分析两个胸片的诊断结果与质量.结果 高千伏胸片与DR胸片的诊断结果分别有90%和95%的一致率,但是,通过二者对比发现,DR胸片在细节部分的处理上比高千伏胸片更好,得出的诊断结果更为准确.结论 在高千伏胸片和DR胸片的诊断中应用适合的图像处理参数之后,DR胸片的诊断质量更加接近肺尘病的诊断要求,同时,整体上的监护诊断效果此高千伏胸片方便,适用于接尘工人职业健康监护.

  • X射线摄影技术数字化研究进展

    作者:刘鑫;李松;李福林

    明确了X射线摄影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了胶片X射线摄影技术、计算机X射线摄影技术、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以及X射线摄影数字化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中的非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和直接数字化X封线摄影技术,分析了各种X射线摄影技术之间的差别与优势,指出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及系统是当今国内医疗仪器行业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是医学影像教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婴幼儿胸部DR摄影源像距与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夏忠新;余建明;孔祥闯

    目的 探讨婴幼儿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的源像距(SID)与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 先进行仿真胸部体模(成都剂量体模)实验性曝光,采用同一管电压(65 kVp)和不同SID进行曝光组合,记录每次曝光的毫安秒(mAs)、单位面积剂量: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婴幼儿胸部DR,收集2008年5月~2010年5月初次人院的50例婴幼儿行胸部DR(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5个月~2岁,平均年龄10个月),住院期间复查1次作为对照,初检组均使用110cmSID,复检组均使用90cmSID进行DR胸部摄影.由3名资深影像学专家对获取的100幅图像质进行评判,评判结果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使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和t检验.结果 100例初检及复查婴幼儿的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P>0.05);而不同的SID曝光的面积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胸部DR的不同SID,其辐射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90cmSID在婴幼儿胸部DR中值得提倡.

  • 156例DR全脊柱拼接摄影照片质量分析

    作者:王振毅

    目的 通过对近期156份数字化射线摄影(DR)所做全脊柱照片质量分析,讨论影响照片质量的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开展DR全脊柱摄影以来的156例患者照片,其中男性45例,女性111例;年龄9~75岁,平均年龄42岁.按照包括的部位、图像清晰度、全片密度有无差异、拼接线是否明显、全片各部位是否失真来评价照片质量.结果 全部照片中,有1例头颈部与其他部位比例失调,3例全片密度差别太大,2例因拼接点上下影像变形失真而使拼接线明显,不影响诊断,4例拼接点选择错误影像失真,4例因呼吸运动导致拼接错位.结论 影响DR全脊柱拼接成像片的原因很多,但合格的照片质量要优于计算机X射线摄影片,完全能满足诊断要求.

  • 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在患儿腹部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高大为;姚爱静;李光民;王来友;孙静涛;李素荣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患儿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DR腹部检查的650例患儿,其中男性356例,女性294例,年龄12h~10岁.对其腹部平片的质量及病变进行分析.结果 在650张DR腹部平片中,有595张甲级片(占91.54%),55张乙级片(占8.46%),0张丙级片.病变显示情况:通过DR数字化调节,不典型小气液平影101例,急性假性肠梗阻87例;机械性肠梗阻35例.肠套叠21例;小肠疝气8例.消化道穿孔13例.食管裂孔疝2例.膈膨升48例.胃扩张5例.先天性脐膨出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9例.腹腔积液13例.腹膜炎2例.消化道异物151例.消化道畸形57例.脊柱发育畸形69例.泌尿生殖系异常影像5例.膈下区肺炎、盘状肺不张3例,膈下肋骨骨折9例.结论 腹部DR平片是大部分腹部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只要腹部摄片质量优良,诊断医师充分利用DR的优势,认真仔细观察分析后,对腹部各脏器疾病尤其是空腔脏器的疾病就能做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十分重要的诊断依据.

  • 数字化X射线摄影与多层螺旋CT在退行性颈椎间孔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黄昊;骆伟;刘亚斌;白琛;李育刚

    目的 分析数字化X射线摄影(DR)与多层螺旋CT(MSCT)在退行性颈椎间孔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椎间孔狭窄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颈椎正、侧、双斜位DR及MSCT检查,采用椎间孔内口、外口、轴位显示及斜位重建,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下椎间孔狭窄位置、大小及相关参数[C2与C7下终板垂线的夹角(Cobb角)、C2与C7椎体后缘延长线的夹角(Gore角)、颈椎曲率指数(CCI)].结果 206例患者,在DR颈椎正侧及双斜位片时发现200例可见椎体、小关节骨质增生硬化,MSCT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图像能多方向多方位而又立体直观地显示各椎间孔形态特点;DR检查时,仅观察到340个椎间孔狭窄,其中286个(84.12%)位于C4-5、C5-6,而MSCT检查发现变形狭窄的椎间孔540个,其中501个(92.78%)位于C4-5、C5-6、C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检查下前后径、左右径方向角度、中轴线角度及Cobb角、Gore角均大于MSCT检查(P<0.05),而两种检查方法下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与MSCT在退行性椎间孔狭窄中有较好诊断价值,尤其是颈椎MSCT可提供各小关节突改变、各椎间孔形态等方面信息,可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 基于放射信息系统调查某医院不同X射线诊断检查类型的频次分布

    作者:肖国兵;高超;苏垠平;陈俊波;牛昊巍;孙全富;傅颖华

    [目的]利用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数据信息了解X射线诊断检查的频次分布情况. [方法]通过RIS数据库搜集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年某区医院接受X射线诊断检查时的编号(ID)、性别、出生日期、受检时间、检查部位等相关信息,然后利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清理及相应的统计处理,调查不同性别、年龄及受检部位的患者接受不同X射线诊断检查类型的频次分布,及依据患者年龄、受检部位统计2012年患者重复接受CT检查的情况.[结果]该医院共有11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2012年全年共进行416947人次X射线诊断检查.其中,接受计算机X射线摄影/数字化X射线摄影(CR/DR)检查高,为328484人次;其次为计算机断层扫描(CT)79 897人次;牙科摄影为7303人次.在所有X射线诊断检查中,胸部摄影所占比例高,约为40.2%;其次为四肢及关节摄影,为27.0%;再次为头部CT检查,约为6.4%.在接受儿童CT扫描的患者中,头部CT检查比例占70.3%.CT重复检查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0~15岁受检者重复检查的比例约占7.0%; 16~40岁占14.4%; 40岁以上占22.3%. [结论]利用RIS系统可获取详细的X射线诊断照射信息,方法科学且经济可行.除CR/DR以外,CT检查人次数占所有X射线诊断检查人次数的比重较高,其中,头部CT较常见,尤其是儿童.

  • 解剖结构及体外标记在全脊柱DR中的应用

    作者:姜勇;李大鹏

    目的:探讨全脊柱数字化X射线摄影(DR)中体外标记和解剖结构对拼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脊柱DR检查者60例,其图像分别以体外标记作为参考基准和以脊柱的生理解剖结构及体外标记共同作为参考基准进行拼接。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对拼接的两组图像进行评价。结果60例中,以体外标记作为参考准点,有4例图像达到临床诊断要求,其余均对位不正,偏差3~10mm;以脊柱的生理解剖结构及体外标记共同为参考基准,60例均达到诊断要求,拼接处的椎体偏移控制在1mm以内。结论在全脊柱DR图像后处理中,以解剖结构及体外标记共同作为参考基准进行拼接,可提高摄影图像的质量。

  •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重建技术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价值

    作者:褚玉玄;刘超

    目的 总结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重建技术(CT三维成像)在创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51例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单根肋骨骨折11例,多根肋骨骨折40例.患者均进行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和CT三维成像重建,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结果 CT三维成像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98.04%(50/51),高于DR的68.63%(35/51)(P<0.05).CT三维成像仅有1例漏诊;其骨折部位在左侧第5肋骨,与肩胛骨投影位置重叠处,断端错位不明显.DR漏诊16例;其中,9例的骨折发生在3~5对肋骨的背侧,与肩胛骨投影区域重叠,3例出现在后6对肋骨前后肋骨交界处,未出现明显的断端移位,4例无明显规律可循.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率远高于常规DR.

  • 儿科胸部DR摄影中儿童辐射剂量水平与评价

    作者:王春霞;李全太;宋钢

    目的 探讨小儿胸部数字化摄影中甲状腺、胸腺、性腺等对应部位的体表入射剂量(ESD),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150例0 ~10岁儿科送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段分为5组,每组30人.摄片时分别在上述三个部位布放TLD元件,曝光后用RGD-3B型热释光剂量仪对其读数,得出相应部位的剂量值并分析.结果 各年龄段的儿童胸部DR摄影中,照射野中心位置的ESD均值分别为97.9uGy,100.9 uGy,105.3 uGy,107.5 uGy,111.5 uGy;甲状腺位置的ESD均值与照射野中心位置相当略低;性腺位置的ESD均值分别为89.3 uGy,68.0 uGy,43.5 uGy,32.6 uGy,16.4 uGy.结论 儿科胸部DR摄影辐射剂量低,诊断正确率高.

  • 数字摄影双能量减影的原理与发展及其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邢学玲;马永强;李琳;秦东京

    数字化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是由探测器、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组成的X线数字化采集系统.广义上的DR包括数字化X线机、基于增感屏+CCD的DR、基于平板探测器(Plat Panel Detector,PPD)的DR、基于线阵扫描的DR等等.

  • 肇庆市2016年9家医疗机构放射诊断频率调查

    作者:李德勇;周美娟;耿继武;黄柏越;刘福光;王丛蕾;陈晓;谭华凤

    目的 了解肇庆市医疗机构的医疗照射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影像存档和手工登记本的方式收集2016年肇庆市9家医疗机构的医疗照射频度数据,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9家医疗机构全年共进行医疗照射310361人次,其中接受X射线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医疗照射分别为304088、3084、2652和537人次,分别占97.98%、0.98%、0.85%和0.19%.在X射线影像诊断检查中,接受数字X射线摄影/计算机X射线摄影(DR/CR)检查者有204446人次,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者有75688人次.接受常规X射线检查的受检者中,以胸部摄影为主,达150629人次(占72.27%);接受CT扫描的受检者中,胸部和头部CT检查比例高,分别占33.30%和28.25%;儿童CT检查中,以五官和胸部检查为主,分别占28.74%和24.65%.结论 医疗照射频度高的为X射线影像诊断,以DR/CR和CT检查为主;儿童CT检查以五官检查为主.

  • 数字化X射线摄影图像显示器配置对X射线摄影剂量的影响

    作者:王鹏程;鲁文;李士俊

    目的:研究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图像获取工作站显示器配置不同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对被检者照射剂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应用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2.0影像,以图像质量因子IQF作为图像质量评价标准,计算不同照射剂量下两种图像显示条件下图像质量及照射剂量的差别.结果:所研究的普通显示器与高分辨率、高亮度显示器在不同照射剂量条件下显示的图像质量因子显著不同(p<0.000).结论:应用高亮度、高分辨率显示器作为图像获取工作站显示器可显著降低体模照射剂量.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