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内涵筛选技术应用于药物毒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毅

    高内涵筛选技术(HCS)是基于高效新药筛选需求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基于活细胞、多参数、低成本、高通量及高灵敏度优点,能够快速实现对化合物多种生物活性及毒性的早期快速检测,并且对药物毒理机制研究提供帮助,是药物细胞毒理学研究优秀的技术手段。目前,HCS 已用于多种靶器官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等的检测以及毒理学分子机制的研究。

  • 新型抗结核药物筛选的分子靶位研究进展

    作者:张宗德;马玙

    一、新型抗结核药物研发的意义1.抗结核药物研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至少有下面5条理由说明新型抗结核药物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40余年来,没有一个新的高效抗结核药物问世;(2)艾滋病流行、结核病疫情回升、耐多药结核病例(MDR-TB)增多;(3)可根除结核病的新型疫苗,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刘学恩;庄辉

    自2002年11月中旬我国广东省出现首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例,至2003年6月9日,全球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SARS病例,确诊8 421例,死亡784例,治愈出院6 280例[1].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协调下,全球9个国家13个实验室共同努力,仅用3周时间就分离出SARS病毒,并完成全基因组测序,为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制、药物筛选、新药开发等奠定了基础[2-6].现将近期有关SARS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DNA芯片(DNA chip)

    作者:方福德

    一种通过光刻技术或其他技术将DNA片段或基因集成在固体基底(玻璃或尼龙、硅片)表面而形成的阵列.通常1cm2的阵列可包含几百、几千甚至几万个DNA片段,故也叫微阵列(microarray).它是分子生物学和微加工技术进步的产物.DNA芯片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应用范围涉及:基因表达谱分析、基因突变检测、DNA(基因)序列测定、疾病机理分析、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环境因素对机体的作用机理、毒物基因组学、食品卫生、病原体检测和生物样品的制备等.此外,它还将生命科学中许多不连续的过程如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和检测等步骤在芯片上实现其连续和微型化,建立缩微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DNA芯片与PCR芯片、毛细管电泳芯片及介电电泳芯片等一起通称生物芯片(biochip).(本文编辑:邵隽一)

  • 天然产物与药物发现研究评述

    作者:李飞;杨宝学

    天然产物是药物发现与筛选的物质基础,高效、快速的药物筛选技术是获得天然产物线索化合物的重要前提.本文从药物研发环境、药物研发面临的困难、现代化的药物筛选技术、获得类似物的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天然产物药物发现与药物筛选的现状及开发前景.

  • 建立中药小复方精选系统操作技术平台的基本构想

    作者:梁茂新

    本文针对当前中药一、二、三类新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就中药精选小复方的定义和特点、筛选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阐述,认为:根据国情和中医药理论特点,中药新药开发必须走先定病证再选药组方的研究之路;应完善和规范中药组合的君、臣、佐、使法则,且据以选药组方;应系统挖掘古方剂学遗产,探索全面建立和全方位利用古代方剂数据库管理系统,向古方剂要新药.本文提出了一种确立小复方具体药物精选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以及不同制备工艺、不同剂量配比优化的考察方法,以求实现中药新药开发的程序化、规范化、定量化和科学化.

  • 基因技术与中药现代化

    作者:吴文言;杨晓仪;徐安龙

    目前,基因技术在中药领域应用较多的是基因指纹图谱,主要针对药材鉴定,而在药靶基因、毒副反应基因以及药用基因与活性蛋白/肽类等方面的研究则较少涉及.本文介绍了基因技术在上述中药研究与开发应用领域的作用.同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 miR-29a靶基因ITGβ1-3'UTR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及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崔琳;刘卫红;高原;王幼平;申意彩

    目的:利用microRNA靶位点预测网站预测了miR-29靶基因及结合位点,构建含野生型及其突变型整合素β1(integrinβ1,ITGβ1)-3'端非翻译区(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表达系统(pMIR-ITGβ1-3'UTR),通过转染细胞、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初步确定miR-29的靶位点,以此研究miR-29对ITGβ1基因靶向调控的作用.方法:提取人全血RNA,逆转录mRNA成cDNA,以之为模板,逆转录PCR(RT-PCR)扩增ITGβ1-3'UTR片段,经酶切后连接至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MIR-Report 上,构建出pMIR-ITGβ1-3'UTR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及突变载体并进行鉴定.将pMIR-Report Luciferase载体,所构建的pMIR-ITGβ1-3'UTR及突变载体分别同miR-29 mimics共转染至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miR-29与ITGβ1的作用机制.结果:通过酶切及基因测序的方法证实所构建质粒序列正确,克隆获得的DNA片段大小及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一致;成功构建pMIR-ITGβ1-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29可以结合在ITGβ1-3'UTR相应的碱基位点,并显著下调荧光素酶的表达.结论: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成功,转染miR-29 mimics后能显著下调萤火虫荧光素酶的表达.

  • 补中益气汤活性成分筛选和寻找靶标的实例

    作者:李涛;周丽梅;崔露;周欣欣

    目的:探索研究中药复方的新方法,以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传统名方补中益气汤(BD)为例.方法:首先笔者把乙酰胆碱酯酶作为研究靶标,然后通过数据挖掘建立中药处方的化学成分数据库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的数据库.采用利平斯基五规则,分子二维(2D),三维(3D)相似度叠合技术和Glide分子对接技术,对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进行基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配体的模拟筛选并得到了实验的验证.结果:建立化合物与靶标的映射关系,预测相应的靶标,从而发现关键的活性化合物及其化学骨架.通过实验验证,还发现5个新的具有新骨架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化合物.结论:该研究为中药复方研究和靶向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方向新方法,对中药现代化和创新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 《素问*奇病论》“厥逆”一证动物模型及其药物筛选方法的研究

    作者:刘建新;周天达;刘莺;罗尧岳

    目的:研究《素问*奇病论》“厥逆”一证动物模型的制造。方法:将Sakai在大白鼠脑闩左下方1mm处注射青霉素G钾的方法改为在第一颈椎棘突左上方约1mm处注射;药物筛选方法分试验药物为大、中、小3个剂量组,对照组设模型组、蒸馏水组及对照药物组进行实验对照。结果:模型获得成功,效果好。结论:应用该动物模型和药物筛选方法所获得的治疗本病的药物是比较可靠的。

  • 升麻联合皂角刺抗肿瘤处方筛选及疗效评价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鸿儒;赵贝;杜钢军

    目的筛选升麻联合皂角刺(升皂方)抗肿瘤处方,评价其抗肿瘤疗效。方法建立小鼠4T1乳腺癌肺癌转移模型和4T1皮下移植模型,两种模型小鼠均随机分为模型组、升麻组、皂角刺组、升皂方1组、升皂方2组和升皂方3组,每组10只。通过抗肿瘤疗效确定升皂方的比例。MTT法考察升皂方对4T1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测定荷瘤小鼠血清中Ⅰ型胶原(Col-Ⅰ)、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A)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浓度,基质金属明胶酶谱法检测升皂方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探索升皂方的抗肿瘤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升麻与皂角刺2∶1处方对4T1乳腺癌肺转移作用明显,肺上的结节数较少,肺转移发生率也较低,且对4T1乳腺癌皮下移植肿瘤的抑瘤率高。各给药组小鼠血清中的 Col-Ⅰ、PAF、TIMP-1、TrkA、TrkB的浓度均降低,以升麻与皂角刺2∶1处方组降低幅度大,其抑制MMP-2及MMP-9表达的作用强。结论升麻与皂角刺组方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当升麻∶皂角刺=2∶1时,抗肿瘤作用强,为升皂方的佳配伍。

  •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郭书文;孟庆刚;王国华;卢建秋;刘珍清;盛瑞生;崔巍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推进,一些基因芯片技术陆续迅速形成,近年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学科中.如在特异性相关基因克隆、基因功能研究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药物研究等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虽然仍处于摸索阶段,其理论和方法尚未成熟,但其高通量、自动、快捷、准确、多态性及可重复性等优点,可望对传统中医药学证的研究、复杂的作用机理研究、有效药物筛选及中药新药研发等,提供可行的手段和方法.

  • 基于中药药性组合模式的“老药”抗癌作用发现

    作者:陈珊;王耘

    目的从中药药性组合的概念出发,探索“老药”抗癌新作用,为“老药新用”提供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新方法与新思路。方法以气阴两虚型肺癌为例,通过分析中医抗肺癌的治则治法,依据功效-药性组合关系,整理出中医抗肺癌所需要的药性组合模式,筛选符合此标准的化学药,预测其具有抗癌作用。结果筛选出符合益气、养阴药性组合模式的15种化学药,其中2种是临床使用的抗癌药,另有4种非抗癌化学药物具有抗癌作用。结论基于药性组合模式发现“老药”抗癌作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对于“老药新用”的研发具有指导意义。

  • 北京、广州市场"国外及港台中药"品种调查(Ⅰ)

    作者:赖小平;陈建南;陈浩桉;刘中秋;黄晓丹

    国外的医药制造业一向以化学合成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疾病谱、医疗模式的改变,"回归自然"和绿色消费的兴起,化学合成药物筛选难度的增大以及毒副作用的困扰等,传统天然药物和植物药的地位日益得以提升.国外医药学者和制造商纷纷致力于从植物药中寻找新药的线索,试图开辟药物研制的新途径.国外特别是德国、日本等国家,尤其注重研究植物药的有效部位或活性成分,并提出综合、整体疗效的观念及概念.现有不少植物药产品已进入我国市场.为了深入了解这些"中药"市场动态及所占份额、临床疗效等,我们在北京、广州两地调查收集了市场销售的进口注册中成药及植物药制剂共54种,进行简要的初步分析,企图通过对这些"中药"的解析,能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方向和进程带来一些启示.

  • 飞龙掌血抗A型流感病毒活性的鉴定

    作者:粟世铀;乔延江;肖培根;谈学海

    目的:鉴定中药飞龙掌血体外抗流感病毒(A/PR/8/34 H1N1)活性. 方法:用四唑氮化合物(MTS) 测定流感病毒诱导细胞病变(CPE)方法,初筛200余种中草药提取物抗A型流感病毒活性.复筛中样品的抗病毒活性被进一步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CPE)测定方法验证. 结果: 飞龙掌血在MTS方法和定量PCR中均显示很强的抗H1N1 型流感病毒活性,半数有效剂量(EC50)在MTS方法和定量PCR中分别为4.7,0.9mg·L-1.毒性实验显示半数细胞毒剂量(CC50)为187.2mg·L-1,选择指数(SI)在定量PCR测试中大于206.药物作用时间实验显示飞龙掌血与病毒同时加入细胞可获得佳抗病毒效果,病毒感染前、后24h加入飞龙掌血仍然具有一定抗病毒作用. 结论:飞龙掌血可作为流感病毒候选治疗药物.

  • 基于雌激素应答元件转录调节的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玲巧;吕秋军;牛建昭;王继峰;曲艳燕;温利青;郑龙太;陈媛媛;张敏

    目的:建立靶向雌激素应答元件(ERE)的药物筛选模型,为筛选雌激素受体(ER)配体奠定基础.方法:构建重组报告基因载体pERE-TAL-SEAP,与对照载体pCMVβ瞬时共转染表达人ERα或ERβ的Hela细胞株,观察化合物对SEAP报告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结果:雌二醇(E2)诱导表达人ERα或 ERβ的 Hela细胞株 SEAP的表达, EC50 分别为(80.58±8.51) pmol*L-1和(103.90±5.29) pmol*L-1,大效应浓度为10 nmol*L-1;金雀黄素 (Gen) 也诱导表达人ERα和 ERβ Hela 细胞株 SEAP 的表达,EC50分别为(39.38±2.26) nmol*L-1和(10.86±0.75) nmol*L-1;大效应浓度为1 μmol*L-1;E2和Gen诱导SEAP表达的大水平较对照孔细胞高7~14倍.ER拮抗剂ICI182,780可完全抑制E2和Gen对SEAP的诱导作用.结论:利用此模型检测化合物诱导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可筛选和发现ER配体.

  • 药物筛选模型和技术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志琪;张延妮;田振军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药物作用靶标的揭示,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本文就整体动物模型、受体模型和分子生物色谱、细胞模型和细胞膜色谱、基因芯片技术4种药物筛选模型和技术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综述,为推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加速中药现代化步伐提供参考.

  • 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与高通量中药活性筛选

    作者:王忠;刘建勋;张伯礼;王永炎

    药物筛选是一个采用适当方法与分析手段对候选物质药理活性评价的主动寻找药物的过程.高通量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形成的寻找新药的高新技术,其有3大技术支持,即组合化学、遗传学和高通量筛选,分别为新药开发提供新化合物源,新的作用靶标和大规模的筛选方法.后两者相辅相成,构成较为完整的筛选体系,即基于疾病机理,选择特定生物分子作为靶标的高通量筛选.目前机理筛选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检测化合物对生物大分子如受体、酶、离子通道、抗体等的结合及作用;另一种是检测化合物作用于细胞后基因表达(尤其是mRNA)的变化.不论何种筛选模式,其关键问题是药物靶标的确定和筛选效率的提高,生物芯片及相关技术的出现将在药物筛选的关键问题上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可促进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中药活性物质的筛选和方剂作用原理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WNT信号通路与肿瘤

    作者:环奕

    WNT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中有重要意义,它调节细胞生长、迁移和分化.由于它在众多人类肿瘤的发生中广泛活化,近年来这条通路在肿瘤研究方面受到很多关注.本文将介绍该通路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以及目前该通路的研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c-fos转录激活系统的构建

    作者:丁丽华;李慧艳;吕秋军;王宗华;黄翠芬;叶棋浓

    c-fos是转录因子类的原癌基因,分子量为55 ku[1~3].c-fos蛋白是其他许多基因转录调控因子的组成部分,其表达与调控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如c-fos在细胞生长的静止期基本不表达,在乳腺癌、结肠癌、胃癌、肝癌及癌前病变中,c-fos都过度表达;c-fos在神经元活动时表达活跃,可能与癫痫的发生有关.为进一步了解c-fos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及为药物筛选提供模型,本文将c-fos构建到含GAL4 DNA结合结构域(DNA binding domain,DBD)序列和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标签序列的pGAL-HA载体中,建立了c-fo转录激活系统.

333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