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江苏中医药杂志

江苏中医药

江苏中医药杂志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강소중의약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397X
  • 国内刊号: 32-16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8
  • 曾用名: 江苏中医杂志;苏中医杂志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江苏中医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黄亚博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8例临床观察

    作者:汤艳秋;李娟

    2009 年 9 月~2010 年 12 月,我们采用温阳化瘀 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38 例,疗效满意,现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选 60 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患 者,年龄 25~48 岁,平均年龄 30.5 岁;病程 6 个月~ 18 年,平均病程 4.9 年;有人流史 14 例,手术后复 发 14 例;表现为卵巢囊肿 24 例,各韧带及子宫表 面痛性结节 32 例, 卵巢囊肿合并韧带痛性结节 10 例;不孕 22 例;病情轻度 12 例,中度 10 例,重度 38 例;气滞血瘀型 40 例,血瘀湿滞型 11 例,血瘀肾虚 型 9 例.将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8 例和对照

  • "金康宁合剂"氧驱动雾化吸入联合西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87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玉玲;高网;朱进;沈宇清;钱建业

    2006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笔者应用金康宁合剂氧驱动雾化吸入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急性加重期87 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益心舒胶囊治疗女性冠心病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

    作者:黄燕;顾宁;黄霞

    我们于 2009 年 6 月~2010 年 12 月期间采用益 心舒胶囊治疗女性冠心病心绞痛 40 例, 并与对照 组进行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 "三石平溃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100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科峰

    2008 年 4 月至 2011 年 4 月, 笔者采用自制三 石平溃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100 例,疗效 满意,现报道如下:

  • 肛瘘切除基底部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20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映辉;陈红锦

    2010 年 5 月至 2011 年 5 月期间, 我们采用肛 瘘切除基底部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 20 例, 并设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安腿综合征36例临床观察

    作者:任国栋;冷贵生

    不安腿综合征(RLS)是临床上常见病,笔者在 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与补阳 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不安腿综合征 36 例,疗 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复方补骨脂酊"联合胸腺肽治疗白癜风45例临床观察

    作者:孟阳;张蓉;殷红文

    笔者自 2009 年 5 月至 2011 年 5 月, 采用自制 复方补骨脂酊外涂联合胸腺肽肠溶胶囊口服治疗白 癜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Ⅱ期、Ⅲ期压疮11例临床观察

    作者:朱佳虹

    2010 年 12 月~2011 年 9 月期间, 笔者采用中 西医结合疗法治疗Ⅱ期、Ⅲ期压疮 11 例,取得较好 疗效,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人流术后宫腔粘连41例临床观察

    作者:居真静;陈霞

    2008 年 10 月~2011 年 10 月间,笔者对人流术 后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 86 例 采用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 术后采用中药补肾化 瘀法联合西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 41 例,并设立中 药补肾化瘀法治疗组 27 例和西药人工周期疗法 治疗组 18 例两个对照组,疗效满意,现报道结果 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尿路症状37例

    作者:莫延松

    2009 年 4 月~2010 年 10 月期间, 笔者采用芪 术泽桂汤联合盐酸坦洛新治疗下尿路症状(LUTS) 37 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23例

    作者:李庆

    视神经萎缩是眼科的疑难重症.近年来,我院 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本病 23 例, 取得较 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消疣汤"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扁平疣42例临床观察

    作者:倪黔键

    笔者于2009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采用自拟消疣汤口服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0 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中扁平疣的诊断标准,年龄≥12 岁.

  •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57例临床研究

    作者:周忠海;王卫松;高俊杰;李丽华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12 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使用胰岛素或糖适平(格列喹酮)控制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益 气活血通络汤.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排泄 率(UAER)数值明显降低,在肾功能方面,治疗组在疗程结束时肾功能稍有改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空腹血糖 (FBG)无明显影响.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 分段结扎加括约肌浅切松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40例临床研究

    作者:王明华;傅军伟;董青军;曹永清

    目的:观察分段结扎加括约肌浅切松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8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各 40 例,治疗组采用分段结扎加括约肌浅切松解术,对照组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愈合时间、术后 1 周水肿疼痛及肛门狭窄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肛缘皮赘残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分段结扎加括约肌浅切松解 术能有效地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疗效确切等优点.

  • TGF-β1、PDGF 与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分级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赖祥红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肝硬化 病情发展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 28 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 29 例健康体检者,于早晨空腹时采集静脉血 5mL,分离 血清,用双抗体夹心 ABC-ELISA 法检测血清 TGF-β1、PDGF 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 TGF-β1 和 PDGF 水平均明显高 于正常对照组,并且 Child B 级和 Child C 级患者 TGF-β1 和 PDGF 水平明显高于 Child A 级.各中医证型患者 TGF-β1 和 PDGF 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脾虚湿盛组和脾肾阳虚组血清 TGF-β1 和 PDGF 水平均明显高于肝气郁结组,脾 肾阳虚组血清 PDGF 水平显著高于脾虚湿盛组.结论:血清 TGF-β1、PDGF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 度,可作为肝硬化中医辨证客观指标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肝硬化 证型 TGF-β1 PDGF
  • 中药内外合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临床研究

    作者:何文玉;贡钰霞

    目的:观察参白汤口服、敛疡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 30 例 UC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5 例,治疗组以参白汤口服、敛疡汤灌肠,对照组以柳氮磺胺吡啶 口服并灌肠.疗程均为 3 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 80.00%;2 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肠镜下黏 膜、免疫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 治疗组在改善腹泻、腹痛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降低外周血 C 反应蛋白 (CRP)、IL-2 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参白汤口服、敛疡汤保留灌肠治疗 UC 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安全 性高.

  • "复方溃疡宁"治疗慢性下肢溃疡28例临床研究

    作者:彭旦明;邓罗英;魏祖龙;万坤华;谌建平

    目的:观察复方溃疡宁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疗效.方法:将 56 例慢性下肢溃疡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其中治 疗组 28 例,采用复方溃疡宁治疗,对照组 28 例,应用贝复济纱条换药.2 组均以 2 周为 1 个疗程,治疗 2 个疗程进行疗 效观察,观察创面愈合率及新生肉芽及上皮组织生长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提高创面愈合率、促进新生肉芽及上皮组织生 长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溃疡宁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疗效优于贝复济.

  • 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与血清胱抑素C、肾损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欣;方祝元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与血 Cys-C、肾损伤等敏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病阴虚 阳亢证患者 25 例,检测尿 M-ALb、尿β2-MG、血 BUN、血 Cr 及血 Cys-C,并与对照组 20 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 BUN、血 Cr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尿 M-ALb、尿β2-MG 及血 Cys-C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结论: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与血 Cys-C、早期肾损伤敏感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联合中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14例临床研究

    作者:秦伟;王雪菁;陈一兵;王炜;翟楠;刘春兰;张月;李懿;曾东兴;杨宇琦

    目的:观察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其临床特 点.方法:选取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 28 例,随机分成 2 组.对照组 14 例行玻璃体切割黄斑前膜剥除内界膜 剥除术;治疗组 14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第 1 天始服用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方,4 周为 1 个疗程,治疗 2 个疗 程.对 2 组患者于术前 1 天、术后 4 周、术后 8 周行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检查,分别对手术前后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 析.结果:2 组患者术后 4 周、术后 8 周时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 4 周时黄斑中心凹厚度较 术前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2 组之间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 统计学意义.术后 8 周时,2 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2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确切,术后服用参苓白术散可促进黄斑水肿吸收,缩 短病程.

  • 电针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疗效及血清 Chemerin 的影响

    作者:陈烨;周军;唐礴

    目的:观察电针对单纯性肥胖症疗效的影响,并探讨新的相关机制.方法:80 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 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取天枢、支沟、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采用电针治疗,1 次/d,每次 30min,10 次为 1 疗程,疗 程间隔 3d,共 3 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饮食调整及减肥运动训练,连续 36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 (BM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 Chemerin 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体重、BMI、血清 Chemerin 含 量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 2 组患者血清 Chemerin 与 BMI 呈正相关.结论:电针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血清 Chemerin 含量,减肥疗效确切.血清高水平 Chemerin 的改善可能是电针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

  • 耳压治疗化疗相关呕吐43例临床观察

    作者:姜香琴

    近年来,笔者采用耳穴压籽配合盐酸格拉司琼 治疗化疗相关呕吐 43 例, 并与单用盐酸格拉司琼 治疗的 42 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仰卧旋扳法结合十宣点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

    作者:刘晗

    2009 年 7 月以来,我院采用仰卧旋扳法结合十 宣点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60 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60 例患者中,男 24 例,女 36 例;年龄 27~65 岁,平均年龄 42 岁;病程短者 3d,长者 2 年.所 有病例均符合参考文献[1]和[2]有关神经根型颈椎 病的诊断标准,且排除颈椎外病变、骨质疏松、骨结 核、骨肿瘤等.

  • 针药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0例临床观察

    作者:杨真志;秦婧;李淑辉

    目的:探讨中药与针灸结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32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骨折患者随机分为 3 组.中药组 78 例,予口服中药治疗;针灸组 74 例,予针灸治疗;针药组 80 例,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4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 组总有效率分别为:中药组 87.2%、针灸组 85.1%、针药组 96.3%,针药组与中药组、针灸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 陈意临证医案5则

    作者:王宇展;孙海燕

    陈意教授系国家级名中医、浙江省中医院中医 内科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师 幼承师训,聪颖好学,从事临床工作四十余年,有着 深厚的中医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善用经方 治疗时病,更以治疗慢性病、疑难病见长.笔者有幸 侍诊陈师,收益匪浅,现整理陈师临证医案 5 则,以 飨同道.

  • 通腑泄浊法治疗心血管疾病验案4则

    作者:孟云辉;王强

    通腑泄浊法是运用"下"法使大便通利、积滞 消除从而达到调畅气机, 通利三焦的一种治法.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许多心血管病患 者同时存在便秘、脘腹胀满的症状,通过通腑泄 浊使三焦通利后症状好转,尤其大便秘结、腹胀、 口干、口苦、舌苔厚腻、脉弦数有力者,应用通腑 泄浊法往往可获奇效.现将临床验案择 4 例报道 如下.

  • 从"肝主筋"论治卒中后痉挛性瘫痪验案1则

    作者:张兰坤

    痉挛性瘫痪是中风病后期常见后遗症,严重影 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当前西医西药虽能对 症缓解痉挛症状, 但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 神及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而限制了该类药物的 应用.近日,笔者宗"肝主筋"理论,从肝肾阴虚、风 痰瘀阻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 1 例, 颇获效验,遂 记录心得,以期同道指正.

  • 孟河医家学术思想指导治疗心系疾患验案4则

    作者:周玲凤;曹震;张斌霞;张琪

    孟河医派是我国晚清中医流派中的一枝奇葩.当代名老中医屠揆先、朱良春、颜德馨等均为孟河 医派传人,在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发展过程中,给予 了很多指导,受益匪浅,现撷取运用孟河医家学术 思想指导治疗心系疾患验案 4 则如下,以飨同道:

  • 基于全息理论的《难经》脉诊“独取寸口”分析

    作者:徐哲学;滕晶

    <难经>是中医的四大经典之一,在脉学中的地 位,无可厚非,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推崇"独取 寸口"这一沿用至今的诊脉方式,及其在"独取寸 口"诊脉方面的独辟蹊径的创新阐述,使此诊脉方 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切脉法的先驱.考究其原理是 五脏六腑之气变现于气口,通过切寸口脉可辨知五 脏六腑之气.此法类同于全息理论中整体各不同限 级的、不同层次的全息元与整体的联系,亦即寸口 这一局部全息元及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这一整体 之间的关系.

  • 王雪苔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周奎龙

    王雪苔(1925~2008),曾用名王政和,生前为中 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著名针灸学家、中医文 献学家[1].王老专著与主编著作有<针灸学手册>、 <中国针灸荟萃>、<中国针灸大全>、<中国医学百科 全书·针灸学>、<针灸学词典>、<针灸史提纲>、<针 灸史图录>、<辅行决·脏腑用药法要校注>、<中国当 代针灸名家医案>、<中华针灸图鉴>等[2].笔者深入 研读了王老生平著作,现将其主要学术思想总结如 下:

  • 浅析喻昌"三论一法"中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

    作者:余泱川;刘小斌

    喻昌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家,其创立了"三论一法",即:秋燥论、大气论、"代髓迪光"论、逆流挽舟法,均体 现着对脾胃的固护,可以说重胃气、慎攻下是贯穿喻昌主要学术思想的主线之一.

  • 针药结合对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模型大鼠BMC、BMD 及组织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沈鹤军;景涛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骨含量(BMC)及组织形态的影响并探 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 3 月龄雌性 SD 大鼠 40 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针药结合组,每组 10 只.各 组大鼠连续造模和治疗 12 周后,扫描测大鼠股骨近端的 BMC 和 BMD,随后进行大鼠的卵巢和左侧肾上腺的组织病理 学形态观察,并采用数码相机摄片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结果.结果:模型组大鼠 BMC、BMD 明显低于空白对照 组,说明骨质疏松模型制作成功;针药结合组股骨近端的 BMC、BMD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明显高于药物 组;组织形态学的光镜观察显示,与针药结合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药物组的卵巢和肾上腺皮质组织形态均有 不同程度的萎缩与退化现象.结论:采用针药结合疗法优于单一的药物疗效,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预防 性治疗作用.

  • 复方叶下珠胶囊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晖;张传涛;辜海英;陈昌金;曲俊彦;钟森

    目的:观察复方叶下珠胶囊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北京麻鸭乙型肝炎病毒模 型,用低、中、高不同剂量的复方叶下珠胶囊灌胃,治疗 1 周(T7)、2 周(T14)及停药 3d(P3)时,检测血清中 DHBV DNA、DHBsAg 和 DHBeAg 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对比,复方叶下珠胶囊高、中剂量组用药 2 周后,血清中 DHBV DNA 含量、DHBsAg 和 DHBeAg 滴度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复方叶下珠胶囊连续用药 2 周后具有较强的抗 DHBV 作用.

  • 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ACTH、CORT含量的影响

    作者:汤园园;凃乾;张英;陆霞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中 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皮质醇)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捆绑加模型组、电针加模型组,除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大鼠采用 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处理后,测定大鼠血中 ACTH 及 CORT 含量.结果:模型组 ACTH、CORT 含 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 电针组 ACTH、CORT 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捆绑加模型组; 捆绑加模型组与模型组 ACTH、CORT 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可以抑制急性心肌缺血诱发的急性应激反应,机制可能为其可以 下调血清 ACTH、CORT 含量.

  • 祛瘀生新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溃疡组织中巨噬细胞表达的动态影响

    作者:王永强;吴闯;姜在龙;钱进;王芳;王振宜

    目的:研究溃结 2 号方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巨噬细胞表达的影 响.方法:采用 5% 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NBS)联合免疫诱导法复制 UC 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组为模型+中 药组(溃结 2 号方组),模型+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模型+阳性对照组(SASP 组).观察各组大鼠治疗 14d 及 21d 后结 肠组织黏膜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 PAP 二步法分析巨噬细胞(CD68)表达.结果:治疗 14d 及 21d 时,溃结 2 号方组大鼠 结肠黏膜组织中巨噬细胞(CD68)表达量明显减少,而 SASP 组及生理盐水组变化不明显.且溃结 2 号方组治疗 14d 时 CD68 表达明显低于 21d.结论:溃结 2 号方可能通过降低活化巨噬细胞水平,从而达到促进 UC 创面愈合的作用,且长时 间用药较短期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 叶柏治疗胃脘痛的经验

    作者:缪志伟

    叶柏教授治疗胃脘痛,组方刚柔相济,醇和平正,主张寒温相适,升降并调,营卫兼顾,虚实同理,临床将胃脘痛分为 4 型论治:中虚气滞证,治宜补气健脾,佐以理气;肝胃不和证,治宜疏肝解郁,和胃止痛;胃阴亏虚证,治宜滋养胃阴;湿热中阻证,治宜清化湿热,理气健脾.

  • 朱南孙中医药干预IVF-ET 的诊疗思路

    作者:董莉;康美杰;陶金红

    全国名老中医朱南孙教授采用中医药干预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IVF-ET),具体方法如下:拟行 IVF-ET 前---疏通经络,填补奇经;取卵前期---调冲促孕;移植后---固肾活血安胎.临床获效良好.附验案 1 则以 佐证.

  • 李如奎辨治帕金森病的经验

    作者:王炜为

    李如奎主任医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李师从事神经系统疾病医教研工 作近 50 年,尤其对帕金森病有着深入的研究.笔者 有幸跟师学习三载余,目睹大量患者经李师经验方 "止颤汤"加减治疗后,震颤、僵直等运动症状明显 好转;左旋多巴制剂的剂末现象、开关现象、精神症 状等显著减轻;便秘、失眠、抑郁等非运动症状明显 改善.现将李师辨治帕金森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 中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发展的思考

    作者:付虹;邱召娟;张小萍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医院临床药学应该结合自身特点,从培养临床药师、关注中药使 用、寻求政策支持三方面来加强建设,从而促进医院乃至整个社会进步.

  • 椿皮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钱娟;王瑞平;邹玺

    椿皮的化学成分主要含苦木苦味素、三萜类化合物、生物碱、挥发性成分等.研究发现椿皮抗肿瘤成分多集 中在苦木苦味素类化合物,四环三萜类也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但由于大多数化合物毒性较大而难以应用于临床,继续 从天然产物中寻找高效低毒的苦木苦味素类成分及对已知的化合物进行保留活性、降低毒性方面的结构改造,仍是研制 新型抗癌剂的可行之路.

  • 支持向量机在中医临床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温宗良;岳桂华;唐莎莎

    支持向量机具备坚实的数学基础,在解决问题时不回避事物固有的复杂性,而其分类与回归的方法又十分 适于复杂系统的研究.鉴于中医诊断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支持向量机必然成为中医诊断研究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介 绍了支持向量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对支持向量机技术在中医临床诊断研究中的新应用进行了综述,展望了未来的 发展趋势.

  • 针灸治疗崩漏30例

    作者:潘风琴

    近年来,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崩漏 30 例,疗效显著,现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 30 例均为本院患者,年龄 14~51 岁,病程 3d~2 年.所有病例均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排除器质性病变.

  • 符成杰

    作者:

    方名: 补虚升血汤组成: 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20g,当归10g,丹参10g,三七粉3g (冲服),淮山药15g,熟地10g,骨碎补15g,鸡血藤30g,石韦30g,何首乌15g,红枣10g.功能: 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活血养血.主治: 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用法: 每日1 剂,煎服2 次.

  • 盛灿若

    作者:

    方名:面三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取穴:地仓、大迎、太阳.功能:养血祛风、通经活络.主治: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和后遗症期.用法:面三针的取穴方法.面瘫1:地仓穴下1 寸,向颊车穴透刺,进针2.5 寸;面瘫2:大迎穴下1 寸,向颧髎穴透刺,进针2.5 寸;面瘫3:太阳穴下1 寸,透刺通过四白穴,进针1.5 寸.每天1 次,每次静留针30min,不用电针.

  • 对名中医经验总结传承的体会和思考

    作者:孙振

    对名中医经验进行总结传承,首先需做有心人,学术流派应辨清,总结尚需勤跟师,勤学善问勿存疑,熟读 经典助解惑,医案亲录时总结,借助数理统计法,这些具体的方法给同道提供借鉴.

  • 实施中医特色基础护理前后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

    作者:蔡鸿敏;李云琴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 的基石,是临床各项治疗和护理 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反映了医院 护理水平和医院管理质量水平 的高低[1].我院妇科病房为提高 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将 中医特色护理融入到基础护理 中,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 道如下.

  • 应用中医的"四时"理论进行慢病管理浅谈

    作者:吴一帆;卢富华;刘旭生

    根据古籍文献中有关"四时"的理论,并结合有关现代文献,将中医"四时"理论运用于慢病管理实践之中.认 为慢病管理中运用"四时"理论的关键在于:根据人体四时生理变化规律作息及调理饮食,根据人体四时常见病理特点趋利 避害,并顺应四时特点调整用药.在慢性疾病治疗管理过程中合理运用四时理论,为慢性疾病管理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 古代肛瘘挂线术的发展及思考

    作者:张少军;杨巍

    从古代文献入手对挂线术的源流和发展进行梳理,分析挂线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挂线的方法及其机理,认 为古代挂线术在理论、临床上均有很高的价值,体现了肛门功能保护的理念;其定向挂线、化学挂线仍有待进一步的研 究.

    关键词: 肛瘘 挂线术 历史
江苏中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