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江苏中医药杂志

江苏中医药

江苏中医药杂志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강소중의약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397X
  • 国内刊号: 32-16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8
  • 曾用名: 江苏中医杂志;苏中医杂志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江苏中医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黄亚博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中医药对35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部分脾栓塞术后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萧焕明;池晓玲;陈培琼;田广俊;陈洁真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于减少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把70例确诊为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2组均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照组术后常规予以护肝、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患者在部分脾栓塞术后发热、腹痛、乏力、纳差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短,白细胞及血小板回升速度快,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药方法能有效地减少部分脾栓塞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惠者的生存质量.

  • 解毒祛腐生肌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39例临床观察

    作者:何善明

    目的:观察以解毒祛腐生肌法拟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予解毒祛腐生肌法拟方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麦滋林-S颗粒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抗Hp治疗1周;2组均治疗30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61.5%、41.0%,幽门螺杆菌阴转率分别为85.3%、84.4%.组间比较:基本治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幽门螺杆菌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以解毒祛腐生肌法组方结合辨证辨病用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抗Hp作用与对照组相似.

  • "乳鹿膏"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33例临床观察

    作者:卢训丛;张继红;陈涛;汪鋆植

    目的:观察乳鹿膏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乳鹿膏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西药三联疗法治疗.2组疗程6周,观察其症状与胃镜像变化以及胃黏膜幽门螺杆茵感染级变.结果:症状疗效,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8.79%、77.42%,有效率分别为93.94%、90.32%;停药8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5.76%、64.52%,有效率分别为87.88%、83.87%.胃镜像疗效,停药8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69.70%、64.52%,有效率分别为87.88%、87.10%.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停药8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优级率分别为81.82%、83.87%,有效率分别为90.91%、93.55%.2组间各疗效均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出现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03%、22.58%,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乳鹿膏治疗幽门螺杆茵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可靠,且相对安全.

  • 建瓴汤治疗偏头痛65例

    作者:冯睿

    建瓴汤乃近代名医张锡纯创制,用于"脑充血"证,因"服后有使脑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故名之.笔者近年来用之治疗偏头痛65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止血方"治疗混合痔200例临床观察

    作者:徐伟祥

    笔者自2003~2005年间用自拟止血方治疗混合痔2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虎杖降脂汤"内服结合耳穴按压法治疗脂肪肝80例临床观察

    作者:黄德亚;姚东坡;朱志义

    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我们采用内服自拟虎杖降脂汤结合耳穴按压法治疗脂肪肝8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中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6例临床观察

    作者:巩鸿霞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tetinopathy,DR)Ⅲ、Ⅳ期36例(58只眼),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 中药外敷配合腹水超滤浓缩静脉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53例临床观察

    作者:祁培宏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外敷配合自体腹水超滤浓缩静脉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53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采用中药复方外敷脐部,配合自体腹水超滤浓缩静脉回输治疗;同时与对照组40例同期同类患者给予对症支持及单纯放腹水治疗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经中药复方外敷脐部配合自体腹水超滤浓缩静脉回输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后腹围减小;尿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增加,其中白蛋白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肌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腹水电解质无明显变化,补体C3水平上升.结论:中药外敷配合自体腹水超滤浓缩静脉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有较好的疗效.

  • "凉血解毒消疕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0例临床观察

    作者:胡蓉

    近年来,我们采用喻文球教授经验方凉血解毒消疕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围绝经期妇女常见证素与血液生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丽蓉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证素与血液生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1例非显病体检妇女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辩证"及积分的方法进行计算,观察常见证素阴虚、痰湿、气滞与血液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气滞、痰湿与TG相关,阴虚与BUN/CREA相关,气滞与HDL-C相关.(2)痰湿、阴虚、气滞各病理等级的相关指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G、BUN/CREA、HDL-C三组之间数值均表现为:2级>1级>0级,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液生化可能是证素存在的生化基础,血液生化水平与相关证素的病理变化存在关系,但是不呈对应关系.

  • 益气化瘀法对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崔淑芬;魏彬;郑云霞;何云侠

    我们于2000年10月~2004年4月,采用中医益气化瘀法治疗慢阻肺缓解期患者60例,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变异与中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肖倩;向晓星;龙爱华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乙肝病毒变异状况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1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采用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BCP区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检测.结果: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HBV突变类型与中医分型无明显相关性,但肝郁脾虚型与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分为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后,BCP区和(或)前C基因终止变异的发生率在2组问存在显著性差异,虚证组明显高于实证组;相同位点在不同中医证候中的变异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实证纽变异率低于虚证组.肝郁脾虚型发生变异率高.

  • 冠心病合并肥胖者的中医病理因素分析

    作者:邓杰;朱贤慧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肥胖者进行中医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43例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重度冠脉病变)合并肥胖的患者进行辨因分证,根据其血瘀、痰浊、气虚、气滞、阴寒、阳虚、阴虚等病理因素分布特征,分析各病理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痛合并肥胖者较常见的病理因素为血瘀、痰浊、气虚,其余病理因素相对较少:冠心病合并肥胖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瘀有密切关系,血瘀组的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非血瘀组.结论:血瘀、痰浊、气虚是冠心痛合并肥胖的常见病理因素,且血瘀占主导地位.

  •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89例临床观察

    作者:宁丽娜;熊杰;魏茂提;石学敏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178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各89例,分别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和传统针刺法治疗,1次/d,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及6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的动态变化以及治疗后6个月时SS-QOL评分和OHS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及6个月SSS评分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患者S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状况及OH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较传统针刺法更有助于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远期疗效显著.

  • 督脉五穴治疗失眠26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理

    目的:探讨提高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疗效的方法和佳穴位组方.方法:将49例患者分为督脉五穴治疗组和辨证针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督脉五穴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

  • 推拿头面部结合针刺内关治疗妊娠剧吐18例临床观察

    作者:苏清伦;汪洪燕;赵文娟

    近年来,笔者以推拿头面部为主结合针刺内关治疗妊娠剧吐18例,并设针刺组15例、药物组15例作对照,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金水六君煎加减治疗咳嗽

    作者:陈四清;陶夏平

    1 病历摘要许某某,女,65岁.1983年5月7日初诊.咳嗽1周,声音嘶哑,痰有咸味,色白夹有淡黄,舌苔薄,脉弦兼滑.证属脾胃素虚,痰饮内生,风邪上受,痰湿干肺,内外相引,当标本同治.处方:

  • 奇异厌食症辨治验案1例

    作者:虞盟鹦

    1 病历摘要孙某某,女,12岁.2002年12月6日初诊.患儿食欲不振,偏食,不食荤菜,仅吃蔬菜,已达2年之余.平时贪食冷饮、巧克力、酸奶.经常感觉头晕疲乏、胸闷脘胀.经外院诊断为"厌食症"、"消化不良".曾服用"葡萄糖酸锌"、"吗丁啉",但疗效欠佳.经亲戚介绍求诊于笔者.

  • 久咳从肝论治验案2则

    作者:李松波;郝花;董慧君

    近年来,我们对于久咳患者采用从肝论治的方法着手治疗,疗效明显,现举验案2则如下.

    关键词: 咳嗽 从肝论治 病案
  • 浅析《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式

    作者:王荣;胡晓阳;金弘

    仲景辨证思维方式具有灵活多样性,并且善于抓住疾病的本质,对于病位和病性的判断也极其准确,还强调指出了症状比较在辨证思维中的重要性.<伤寒论>398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许多条文彼此之间互相联系、互相阐发.<伤寒论>这种质朴而缜密的辨证思维方式,在2千多年来的医学实践中被反复不断地证明了其有效性和正确性.相信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祖国医学这种思维方式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瘀血与痹证发病的关系

    作者:刘东生;丁萍;袁少英;郭元琦

    <内经>在论述痹病时虽未使用"瘀血"的术语,但通过有关论述表明<内经>已认识到了瘀血在痹证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从古代医家对痹证的有关论治来看,瘀血与痹证发病的关系已经受到了重视.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正式提出了外伤瘀血致痹说.总之,瘀血既可作为病理产物贯串痹证发病始终,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导致痹证的发生.这一点从现代医学对痹证范畴疾病的有关研究也可得到佐证.

    关键词: 痹证 瘀血 内经
  • 系膜增生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作者:李国霞;黄文政

    中医学没有"系膜增生性肾炎"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别隶属于中医学"水肿"、"血尿"、"腰痛"、"虚劳"、"癃闭"、"关格"、"溺毒"等范畴.从其发病特点可以看出,本虚标实是本病病机的本质所在.脾肾两虚(尤其是肾虚) 在本虚中占主导地位,因而脾肾两虚是本病发病的内在因素.湿热是贯穿于系膜增生性肾炎发展过程始终的病邪,也是慢性肾炎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致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而少阳三焦枢机不利则是本病病机的关键.

  • 针刺对急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作者:吴学苏;李鸣;高瞾;袁锦虹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药物组和针刺组,各组于注射肾上腺素后30min、60min分别测定血压并比较结果.结果:应用卡托普利和针刺治疗30min、60min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提示针刺对急性高血压大鼠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 苦参素穴位注射对大鼠肝癌及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爱玲;朱玉娟;胡亚娥;茅家慧;朱燕;蒋道荣

    目的:研究苦参素足三里注射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AAF)喂饲SD大鼠制备肝癌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苦参素腹腔注射(OM ip)对照组和苦参素足三里(OM ZSL)小剂量治疗组.实验至12周末,肝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肝组织电镜检查;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OM ZSL小剂量治疗组、OM ip对照组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GST活力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肝癌组织中PCNA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OM ZSL小剂量给药能治疗或延缓2一AAF诱发大鼠肝癌的发生,其部分机制可能通过减少MDA的生成、增加GST活力,减轻肝细胞损伤而产生间接治疗作用:通过抑制肝癌大鼠肝组织中PCNA蛋白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过度增殖,从而阻止或延缓大鼠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 盐酸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春兵;丁兴;詹瑧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对大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使大鼠先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制备模型.观察盐酸川芎嗪对模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氧自由基、一氧化氮合成酶、细胞凋亡等的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染色呈强阳性,血清中NOS和诱导型NOS(iNOS)活性明显增强,血清和脑组织中SOD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各川芎嗪治疗组大鼠GFAP免疫染色则呈阳性-弱阳性改变:川芎嗪小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力显著增加:川芎嗪大剂量组大鼠iNOS显著降低,血清和脑组织中SOD活力均显著增加,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盐酸川芎嗪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抗细胞凋亡等作用有关.

  • 夏枯草提取物体外诱导EL-4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明智;郑晓珂;刘宏民;张雁冰

    目的:检测夏枯草提取物对EL-4细胞(小鼠T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细胞株)体外抗肿瘤活性并探讨其诱导EL-4细胞凋亡的特点.方法:应用MTT法检测夏枯草提取物对EL-4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绘出其生长曲线: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细胞用药前后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及TUNEL法检测夏枯草提取物对EL-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夏枯草提取物对EL-4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IC50值为23.67μg/mL;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现明显的DNA梯形凋亡带而空白对照组没有出现;TUNEL结果显示夏枯草组EL-4细胞经染色后胞核中出现棕黄色颗粒或核周出现棕黄色半月形深染区,而空白对照组则仅有个别细胞出现胞核棕黄色深染.结论:夏枯草提取物对EL-4细胞有显著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诱导凋亡可能是其抗肿瘤的主要机制之一.

  • 吴秋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

    作者:方胜林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势缠绵,病情反复,可导致关节软骨与骨质破坏、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吴秋玲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随师侍诊之余,对吴师辨证用药的特点细心揣摩,略有所得,兹总结整理如下.

  • 马云枝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神经内科疑难病证举隅

    作者:王磊;马军令

    马云枝教授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载,融汇中西,学验俱丰,尤其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神经内科疑难病证,疗效显著.兹择马师临床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 周光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肝病4法

    作者:王峰

    周光主任医师曾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从医三十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侍诊左右,目睹周师诊治大量慢性肝病患者,对其辨证之准、用药之精、疗效之好深感敬佩.周师认为慢性肝病的致病因素以湿热疫毒为主,以内伤正虚为辅,正气亏虚易感邪毒,正邪交织,以致病程缠绵难愈.周师临床治疗慢性肝病常采用以下四法,且每获佳效,现整理介绍如下,以窥一斑.

  • 4种中药提取物对多西紫杉醇耐药胃癌细胞的作用

    作者:刘广遐;王婷婷;魏嘉;刘宝瑞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藤黄酸、重楼醇提物、连翘醇提物对多西紫杉醇耐药胃癌细胞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中药的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建立多西紫杉醇耐药的胃癌BGC-823细胞株,MTI法检测细胞的耐药指数及中药对亲本和耐药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经过体外诱导建立的BGC-823/Doc 耐药细胞株,对多西紫杉醇耐药指数为45.7,对紫杉醇耐药指数为33.5,二者有部分交叉耐药;对汉防己甲素的耐药指数为0.93,对重楼醇提物的耐药指数为1.03.对连翘醇提物的耐药指数为1.20,时藤黄酸的耐药指数为0.95.BGC-823/Doc:对紫杉醇、连翘醇提物有部分交叉耐药,对汉防己甲素、重楼醇提物、藤黄酸无交叉耐药.汉防己甲素、重楼醇提物、藤黄酸的细胞毒作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汉防己甲素、重楼、藤黄酸对BGC-823/Doc耐药细胞株有细胞毒作用,为中药在多西紫杉醇耐药患者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金匮要略》方剂配伍规律简析

    作者:章曦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在理论与临床实践上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 矿物中药白矾的结构测定与分析

    作者:李钢;潘俊伟;王克宇;吴启南

    目的:测定和分析矿物中药白矾的物相、结构、热性能和微量元素.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离子发射光谱、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等现代分析手段.结果:白矾的主要物相是KAJ(SO4)2·12H2O,首次观察到试样纹理表面的孔穴,孔内蠕虫状条纹以及条纹端点处的孪生斑点,加热失去全部结晶水,经历了从晶态KAl(SO4)2·12H2O(室温至65℃)到非晶态(约70℃~240℃)再到晶态KAl(SO4)2(240℃以上)的过程,同时白矾中舍有Zn、Ca、Fe、Cu、Mg等微量元素.结论:白矾的主要物相与药典一致,表面纹理清晰,有孔穴,孔内有条纹,条纹端有孪生斑点,加热脱水经历了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含多种有益微量元素.

  • 化瘀透络法治疗胆囊息肉体会

    作者:李素领

    胆囊息肉是一类胆囊黏膜向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局限性病变的总称.祖国医学中虽无此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应属"胁痛"、"胆胀"、"癥积"等范畴.笔者经过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运用化瘀透络法辨证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兹介绍经验如下.

  • 姜黄素对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商玮

    姜黄素(curcumin)是从中药姜黄(curucuma Longa L.)中提取的酚性物质,药理研究发现姜黄素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它能够调整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状突细胞的活性:还能够调整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介导的作用,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2、白介素-6等.目前已尝试将姜黄素用于阿耳茨海默氏病、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等与免疫异常相关的疾病.随着在细胞因子水平及分子水平对姜黄素免疫调节作用的进一步阐明,姜黄素对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前景将十分光明.

  • 中医对于消化性溃疡细胞保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概况

    作者:秦迪;董宇翔

    防御因子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及复发中占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医对于消化性溃疡细胞保护因子的研究日益增多,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中医在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消化道分泌功能及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今后,需进一步探讨消化性溃疡中医分型的现代机理,尤其重视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以推动中医辨证论治的系统化与规范化.

  • 《金匮要略》治呕吐方对胃肠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概况

    作者:徐雁

    <金匮要略>中对各种呕吐进行辨证论治,并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代表方如小半夏汤、半夏泻心汤、大建中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及吴茱萸汤等.实验研究表明:此类方剂通过抑制胃肠运动,调节血管活性肽、胃动素、胃泌素及其他相关物质,从多环节、全方位、多靶点对胃肠功能进行调整,发挥止呕的作用.今后要应用现代技术,从分子水平、免疫学、毒理学、成分分析等多领域、多层次对其加以研究,对复方的基本规律、疗效原则进行总结归纳,同时还要注意方剂拆方的研究,明白中药配伍的意义.不断吸收新的研究思路,从而使中药复方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临床.

  • "舒郁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16例

    作者:孙杰

    近5年来,笔者应用自拟舒郁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16例.结果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消疕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6例

    作者:刘岚

    笔者于2003~2005年期间,采用自拟消疕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活血通络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68例

    作者:文少芳;钟小文

    近3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活血通络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68例,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

  • 向日葵根治疗前列腺炎98例

    作者:刘金钟;魏艳君

    近年来,笔者采用向日葵根治疗前列腺炎98例,收效满意,总结如下.

  • 肾输尿管结石的六经辨治

    作者:周捷

    肾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的特点.患者表现为剧烈的腰腹痛,可伴有血尿.B超检查可提示诊断,静脉肾盂造影能明确诊断.本病多属中医学"淋病""腰痛"等范畴.既往多认为其基本病机在于湿热下注,化火灼阴,煎熬尿液,结为砂石,阻塞尿道.治疗多宗清热利湿、涤石通淋法.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谓:"清其积热,涤去砂石,则水道自利."但治疗结果往往不太满意.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急性期患者多表现为太阳、阳明病证,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少阴病证,并按六经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 从"湿热壅滞"认识流行性出血热并发肝功能损害

    作者:刘叶;林兴栋;钟嘉熙;吴智兵;杨德福;于征淼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一种泛嗜性病毒,能够对肝、肾、脑、肺、心肌、骨髓等全身所有器官或组织发生侵袭,引起损害和功能障碍.临床流行性出血热因病毒感染量、机体免疫力、发病时间不同等使得其症状错综复杂,轻重不一.

  • 慢性胃病临证治法探析

    作者:安祯祥

    慢性胃病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消化性溃疡等病症,临证治疗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健脾为先,不可太过攻伐;病久见阴伤之证者,需酸甘凉润,合法以养阴;寒热互结,虚实夹杂者,则予辛开苦降,寒热并治;久病见瘀血之征者,重视活血化瘀法的使用;中西医合参,结合辨病进行综合治疗.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络病理学本质及证治探讨

    作者:汪剑;靳霞

    中医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着独到的认识,其与肾络密切相关.视网膜与肾脏的微血管同为肾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肾络病变,其病机可概括为视衣络虚、络阻、络损,根本为肾虚、血热、痰瘀.治疗原则是养络、通络、复络,并从肾着手.在具体选方用药上,应根据相应中医证型及伴随症状进行.

  • 伤寒与温病舌脉特征之辨别

    作者:区绮云

    伤寒与温病为两个不同的外感病学说体系.二者在舌象与脉象方面各有不同的特征.总的来说,在舌象方面,伤寒以舌淡苔白为主,温病以舌红苔黄为主.各因病程传变而有不同变化.在脉象方面,伤寒以浮、迟、微等脉象为主,温病以数脉为主.各因病位及病情不同而兼脉有异.

    关键词: 伤寒 温病 舌象 脉象
  • 浅谈脾与干燥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叶丽红;汪悦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害外分泌腺为主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口眼干燥为主症,并累及多脏器,呈现复杂的临床表现.中医学中无此病名,就其临床特点分析来看当属"燥证"范畴.其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关节肿痛、肌痛、肌无力、多尿、皮肤出血点、咳嗽、气短、乏力、气喘等.笔者认为这些临床表现的产生多与脾脏密切相关,试简述如下.

  • 潘立群·补肾散结汤

    作者:

    出生年月:1949年3月籍贯:浙江省温州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重要职务和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省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委员会常委,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教育部中央教科所评审专家.

  • 尤建良·调脾抑胰方

    作者:

    出生年月:1963年2月籍贯:江苏省无锡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重要职务和兼职: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肿瘤科主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无锡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更年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及其症状分布特点的文献分析

    作者:任婕;王天芳;李力;杜彩凤;辛意;吴秀艳;薛晓琳;赵燕

    目的:通过对1986~2005年间我国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本病常见中医证候及其症状分布特点.方法:以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PSS12.0软件统计证候出现的频次、频率以及常见证候所对应的症状出现的频次、频率.结果:证候名称经规范为146个,其中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有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心肾不交证、肝气郁结证.症状经规范为328个,与以上各常见证候对应的且出现频率在10%以上者的症状个数分别为:30(肝肾阴虚证)、28(脾肾阳虚证)、30(肾阴虚证)、41(肾阳虚证)、23(心肾不交证)、30(肝气郁结证).结论:更年期综合征辨证分型复杂,症状繁多,其常见中医证候的症状分布特点符合传统中医理论.

  • 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小儿癫痫失神性发作

    作者:晋文蔓

    1 病历摘要钱某某,女,10岁.2005年11月13日初诊.患儿3年前摔伤,半年后第1次出现双目上视,持续约2~3秒,无昏仆、四肢抽搐及意识不清,每1~2个月出现1次,表现同前.1年前症状加重,双目上视,时间长达1分钟,经家属呼唤可缓解,0.5~1小时发作1次,伴情绪急躁.3个月前就诊外院,查脑电图示痫性放电,CT未见异常,诊为"癫痫".予德巴金每次0.75g,1次/d,口服.服药后未再发作.为进一步控制病情,就诊于我院.

  • 针药结合临床模式对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启示

    作者:张建斌

    针灸和药物是中医临床两大治疗手段,古代医生在实践中形成了针药结合临床模式,促进了中医药学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产生了新的理论和学说.针药结合临床模式不仅在提高临床疗效和开展临床研究方面,更可在提升中医药学术方面,带来诸多的启示.通过分析发现:针药结合临床模式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尤其是运用中医药治疗疑难复杂性疾病和危重疾病方面有较大的空间;在现代研究中,尤其是对于中医理论、针灸和中药方剂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现阶段,在发扬中医特色、提高中医疗效、繁荣中医学术的形势下,需要重视针药结合临床模式的意义和作用.

  • 刘沈林:振兴与发展中医药事业政府、行业、中医药工作者责无旁贷

    作者:

  • 无锡市中医医院荣膺"全国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称号

    作者:

  • 创建无红包医院打造和谐就医环境

    作者:曹金海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的诚信度和美誉度、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已成为患者关注的热点.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打造和谐医院已成为医院的主旋律.

  • 仁心妙术健笔华章——评《中医临证求实》

    作者:朱杰

    目的:简述江苏省名中医王少华<中医临证求实>的概貌及主要学术思想.方法:从精湛丰盈、开卷有益,辨证详明、求实创新,语重心长、期待后学等3个方面阐明,同时对有关问题提出浅见与商榷.评价:该书专病论治真实可信,方药运用周到熨贴,变法实践启迪思维,医论医话不尚空谈,学术上重视脾胃,治法主通,擅用药对与双向组方,顺应脏腑喜恶特性,难辨证候巧用"探病法",疑难急重证妙用"变法",具有鲜明特色.结论:该书凝聚作者半个多世纪的临床经验,记录了王氏四代行医百年求索的轨迹+可资临床参考.

江苏中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