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吴茱萸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李争红

    [目的]观察吴茱萸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低盐低脂饮食,注意休息,合理锻炼.对照组35例替米沙坦,80mg/次,每早空腹口服1次.治疗组35例吴茱萸汤(人参15g,吴茱萸10g,生姜18g,大枣5枚、枸杞子15g,天麻10g),随证加减,1剂/d,水煎4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14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0例,显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0%.对照组临床控制17例,显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达标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吴茱萸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辛开苦降谈泻心

    作者:张志忠

    辛开苦降一法,首见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其代表方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以及黄连汤、小柴胡汤、大小陷胸汤、吴茱萸汤、乌梅丸等,尤以泻心汤类为突出.

  • 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韩素萍;王强

    吴茱萸汤出于<伤寒论>一书,是张仲景所创.本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所组成,是一首以温肝暖胃,降逆止呕为功之良剂.原书指征有"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之反剧者,属上焦也"(243)."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09)和"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从以上仲景所论,我们不难看出医圣善将本方灵活地应用于治疗阳明、少阴、厥阴三经之病证.

  • 吴茱萸汤临床运用一得

    作者:梅和平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功在温肝暖胃,降逆止呕.病机特点为肝寒犯胃,主治脾胃虚寒之呕吐或吐利,以及厥阴肝逆之头痛等症.余在临床运用,颇收佳效,兹举案例三则,报告如下.

  • 吴茱萸汤治验举隅

    作者:孙阿燕

    阐述以吴茱萸汤为基本方治疗急性咽炎、眩晕、急性视神经炎、胃痛4则验案.这4则验案均符合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头痛、呕吐、眩晕等病机特点,治以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方选吴茱萸汤加减,疗效显著.目的 是通过回顾临床验案,探讨吴茱萸汤的病机特点及适应证,扩大吴茱萸汤的应用,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 吴茱萸汤联合西药治疗反复自然流产临床观察

    作者:李雁南

    目的 研究和分析吴茱萸汤联合西药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收取例数为100例(收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吴茱萸汤联合西药治疗),每组50例,比较2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不同时间段孕酮的变化、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第8周(55.32±1.03)mmol/L;第12周(102.58±1.65)mmol/L;第16周(142.32±1.74)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观察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 采用吴茱萸汤联合西药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研究.

  • 浅谈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永芝;姚自凤

    目的 扩大吴茱萸汤的临床运用.方法 临床运用吴荣萸汤治疗头痛、眩晕、烦躁、汗症等.结果 愈而不复.结论 临床辨证论治使用吴茱萸汤,达到了异病同治的满意疗效.

  • 吴茱萸汤临床举隅

    作者:刘要武

    吴茱萸汤出自于《伤寒论》,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的功效,是临床上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常用经典方剂之一.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吴茱萸汤灵活加减治疗如头痛、眩晕、呕吐等,不论西医何种病名,只要辨证属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证,应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皆能取的满意疗效.

  • 吴茱萸汤异病同治验案2例

    作者:张卫平

    张仲景《伤寒论》的吴茱萸汤,主要由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四味药物组成。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主治肝胃虚寒性呕吐。笔者采用老药新用的方法,开扩了吴茱萸汤的治疗范围,并且对异病同治发挥得淋漓尽致,值得同行在临床上借鉴。

  • 159 吴茱萸及其配伍方剂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晶;郭丽娟;邢彦霞

    介绍了日本应用以吴茱萸为主药的方剂治疗虚寒性头痛、痛经、类风湿关节炎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 顽固性周期性发作呕吐治验1例

    作者:董润之;赵艾民;陈树真;张素霞;郝寒冰;程艳;杜亚青

    1病历摘要患者女,60岁.因每月周期性呕吐5个月,呕吐加重6天于2008年6月来我院就诊.首诊时自诉:呕吐时作,呕吐前几日全身乏力,不欲进食.呕吐发作时,频频呃逆,先呕吐食物,直至涎沫,黏液及胆汁,且呕吐时声音很高.呕吐之后,反觉舒适,精神好转.时时自觉腹背部发胀、发凉感,大便偏干,有时黏滞.

  • 参赭培气合吴茱萸汤治疗肝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谢相智;许国磊;吴欣芳;白桦

    目的:观察参赭培气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肝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2例肝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予以参赭培气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后症状积分变化、胃镜下结果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镜结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痛、噎膈、恶心呕吐3个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赭培气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肝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治疗.

  • 吴茱萸汤治厥阴头痛试析

    作者:郑宏;郑启友;郑攀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系胃中寒饮上犯足厥阴经脉所致,故习称吴茱萸汤治厥阴头痛.因其疗效显著而千古一辞,无可非议.然而胃中寒饮为何上犯厥阴,机理何在?笔者曾用本方治愈多例典型的厥阴头痛,似有所悟,试析于下,以就教于同道.

  • 吴茱萸汤现代临床应用证药规律分析

    作者:龚慕辛;王雅璕;邹志东;王智民

    以"吴茱萸汤"为关键词,全文检索1994~2007年CNKI,对收集的150例完整病案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吴茱萸汤现代临床治疗疾病的主症分布规律和临床新用,一般发病规律与辨证特点,不同主症中各单味药的用法用量差异等,为临床正确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 吴茱萸汤颗粒剂、配方颗粒剂及传统汤剂中指标成分的含量比较

    作者:林伟雄;乐智勇;车海燕;刘荫贞;刘冲;王晖

    目的:比较吴茱萸汤颗粒剂、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不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吴茱萸颗粒剂、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并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考察.结果:颗粒剂、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质量浓度之和分别为47.32,13.49,12.60 mg·L-1,颗粒剂、配方颗粒剂中二者的质量浓度之和分别为传统汤剂的3.76,1.07倍;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质量浓度之和分别为335.23,345.28,307.39 mg·L-1.颗粒剂、配方颗粒剂中二者的质量浓度之和分别为传统汤剂的1.09,1.12倍.结论:比较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时,颗粒剂与传统汤剂相差较大,而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基本一致;比较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时,颗粒剂、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基本一致.

  • 吴茱萸汤大孔树脂精制工艺

    作者:王雅璕;龚慕辛;王智民;张启伟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吴茱萸汤水煎液中7种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柠檬黄素-3-O-B-D-葡萄糖苷(Lcs)、人参皂苷Re(Re)、人参皂苷Rb1(Rb1)、吴茱萸内酯(Li)、姜辣素(6-Gi)、吴茱萸碱(Ev)、吴茱萸次碱(Ru)等7种成分为考察指标,通过静态及动态吸附考察,确定了筛选的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上样量与树脂体积比;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正交实验表明,影响吴茱萸汤大孔树脂精制工艺的主要因素为径高比、上样药液浓度和乙醇浓度,佳工艺为径高比1:4,上样药液浓度0.33 g/mL,上样流速0.1倍柱体积/min,60%乙醇洗脱.结论:吴茱萸汤中7种成分精制后含量保留70%以上,其中5种成分保留90%以上,用大孔树脂对吴茱萸汤水提液进行精制是合理可行的.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吴茱萸汤作用机制分析

    作者:刘鑫馗;吴嘉瑞;蔺梦娟;张晓朦

    目的:探讨吴茱萸汤的功效物质基础和配伍机制.方法: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吴茱萸汤全方4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而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互作(PPI)网络、靶点-通路网络,研究吴茱萸汤作用机制.结果: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29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77个,关键靶点涉及PTGS2,PTGS1等.PPI网络包含70个蛋白,关键蛋白涉及AP-1,BCL2,HSP90α等.基因本体(GO)条目145个,其中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100个,分子功能相关的条目23个,细胞组成相关的条目22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3条,涉及钙离子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吴茱萸汤的基本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 吴茱萸汤治证及功效探讨

    作者:韩红伟;曹秀梅;彭红;张尊如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原治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少阴吐利.虽一方三治,但其主要病机为肝寒犯胃、浊阴上逆,而不仅是胃中虚寒;因吴茱萸既可温肝又可暖胃,决定了本方功效为温肝暖胃、降逆止呕,而不仅是温中祛寒.

    关键词: 吴茱萸汤 治证 功效
  • 吴茱萸汤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李燕

    吴茱萸汤为汉代张仲景方,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本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组成.<伤寒论>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吴茱萸汤主之."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昊茱萸汤主之,"第378条:"干呕吐涎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 和吴茱萸汤的临床运用体会

    作者:刘太明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是温肝暖胃,降逆止呕之良方.原书论本方证治有"食符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43),"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09)和"干呕,吐涎沫,头痛者,父茱萸汤主之"(378).从以上所论,可看出在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病证中用本方论治,虽然临床证候不同,但其病机都是阴寒之气上逆犯胃,故可用一方而治.

    关键词: 吴茱萸汤
141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