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江苏中医药杂志

江苏中医药

江苏中医药杂志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강소중의약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397X
  • 国内刊号: 32-16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8
  • 曾用名: 江苏中医杂志;苏中医杂志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江苏中医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黄亚博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复方威灵仙汤"治疗急慢性食管炎49例临床观察

    作者:马朝斌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复方威灵仙汤治疗急慢性食管炎49 例,设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所选79 例均有胸骨后疼痛或烧灼感, 吞咽时明显或加重,经胃镜检查确诊,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49 例:男26 例,女23 例;年龄大80 岁,小29 岁;其中饮食不慎、硬物划伤或剧烈呕吐引起的急性食管炎9 例,慢性反流性食管炎22 例,食管黏膜霉菌样病变5 例,食管或贲门肿瘤术后食管炎13例.对照组30 例:男18 例,女12 例;年龄大72岁,小32 岁;其中急性食管炎5 例,慢性反流性食管炎17 例,食管术后食管炎8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清癣汤"外洗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手足癣60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金娥;庞俊慧;刘海兰;邢宏青

    近年来,笔者应用自拟清癣汤外洗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治疗手足癣60 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现代皮肤病学>[1]中浅部真菌的诊断标准,入选者均有手足癣临床皮损,并在治疗前做直接镜检及真菌培养,根据直接镜检阳性予以确认.

  • 中药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4例

    作者:张利

    笔者长期跟随上海江湾蔡氏妇科学术继承人黄素英主任医师学习,收益匪浅.近年来,笔者采用其经验方加减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4 例均为2008 年10 月至2010 年9 月在我馆妇科门诊就诊的内异症痛经患者,年龄小21 岁,大43 岁,平均年龄(32.9±5.2)岁;已婚26 例,未婚有性生活史5 例,未婚室女3 例;已育17 例,未育有人工流产史8 例;临床诊断29 例,病理诊断5 例;病程短1 年,长15年;轻度痛经5 例,中度痛经17 例,重度痛经12例.

  • "化腐生肌膏"治疗Ⅲ期褥疮30例临床观察

    作者:杨巧萍;余德华;陈德监;朱杰;朱文

    近年来,笔者应用自拟化腐生肌膏外敷治疗Ⅲ期褥疮患者30 例, 结果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所选60 例均为2010 年1 月~2010 年12 月间我院普外科、中医外科、肛肠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全部为Ⅲ期褥疮(浅表性溃疡期)患者,受损组织深达真皮层以下,累及皮下脂肪层[1].将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男25 例,女5 例;年龄小24 岁, 大62 岁, 平均年龄(40.13±11.04)岁;病程短3 个月,长15 年,平均病程(4.45±4.75)年.对照组男28 例,女2 例;年龄小19 岁,大65 岁,平均年龄(39.40±12.47)岁;病程短4 个月,长14 年,平均病程(4.50±4.65)年.2 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 "芪芝升白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并白细胞减少症54例临床观察

    作者:黄荣春;邓新但

    笔者于2005 年1 月至2010 年10 月,运用自拟芪芝升白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并白细胞减少症54 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符合甲亢诊断标准以及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外周血液白细胞计数<4.0×109/L[1-2].1.2 一般资料将106 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54 例:男20 例,女34 例;年龄16~56 岁,平均年龄(28.4±3.9)岁;病程(5.4±3.3)个月;应用他巴唑治疗38 例,丙基硫氧嘧啶治疗16 例.对照组52 例:男19 例,女33 例;年龄15~60 岁,平均年龄(27.3±4.2)岁;病程(6.3±4.1)个月;应用他巴唑治疗37 例, 丙基硫氧嘧啶治疗15 例.2 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服药类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

  • 活血祛腐汤外洗治疗糖尿病皮肤感染30例

    作者:殷学超;郭佳堂;曹乃堂;李红波

    近年来,笔者运用活血祛腐汤外洗创面治疗糖尿病皮肤感染30 例,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30 例糖尿病皮肤感染患者均符合1999 年WHO 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大76 岁,小24 岁;四肢感染21 例(其中足坏疽9例),臀部感染5 例,其他部位感染4 例;创面大16.5cm×9.5cm,小1cm×2cm,溃疡面深浅不一,有1 例深至骨膜.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42例临床观察

    作者:印健

    疹病毒性角膜炎(HSK)42 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 年7 月至2010 年6 月我院眼科门诊确诊为初次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82 例,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42 例(54 眼):女24 例(32 眼),男18 例(22 眼);年龄14~57 岁,平均年龄(23±5.46)岁;病程1~25d,平均病程(8.23±4.45)d.对照组40 例(50 眼):男18 例(21 眼),女22例(29 眼);年龄12~58 岁,平均年龄(22.87±5.65)岁;病程1~28d,平均病程(8.47±4.39)d.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

  • "四花解郁汤"治疗梅核气60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建新

    文章编号1672-397X(2011)08-0048-02四花解郁汤为笔者恩师戴祖铭的多年临床经验方,近年来,笔者运用本方治疗梅核气60 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 例.治疗组男12 例,女48 例;年龄32~63岁;病程短2.5 个月,长5 年.对照组男14 例,女46 例;年龄32~60 岁;病程短2 个月,长4.5年.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通肠散"敷脐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75例临床观察

    作者:许正国;孟昭旭;蔡敬国

    2006 年2 月~2011 年2 月期间,我们采用自拟通肠散敷脐对促进75 例腹部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 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

    作者:佘玉清

    2007 年9 月至2010 年1 月, 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38 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8 例中,男22 例,女16 例;年龄39~70 岁,平均年龄53 岁;病程7 个月~25 年,平均病程6.5 年.

  • 定向正骨法结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50例

    作者:沈康;马昊天

    2005 年9 月至2009 年7 月, 我们采用定向正骨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50 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0 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以颈项疼痛、不适,眩晕为主诉.其中男36 例,女14 例;年龄小19 岁,大88 岁,平均年龄50.7 岁;病程短3d,长30d.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2例临床观察

    作者:袁通春;肖再波

    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2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2 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全部符合第二届全国血液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42 例,对照组40 例.治疗组男17 例,女25 例;年龄8~72 岁,平均年龄38.0岁;病程20d~15 年;血小板计数2×109/L~48×109/L,平均计数20.2×109/L.对照组男17 例,女23 例;年龄10~69 岁,平均年龄40.2 岁;病程1 个月~13 年;血小板计数4×109/L~56×109/L,平均计数23.7×109/L.2 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 "疏肝散结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62例

    作者:朱志芳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疏肝散结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62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所选62 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性3 例,女性59 例;年龄18~55 岁,平均年龄28.6 岁;病程短3个月,长8 年,平均病程21.5 个月.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南通会议制定的"乳腺增生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拟定.

  • 从脾胃论治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15例

    作者:赵晓峰;皇玲玲

    近年来,笔者从脾胃论治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15 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5 例患者均经结肠镜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其中男5 例, 女10 例; 年龄25~46 岁; 病程5~7年.均以血性腹泻或脓血便、左下腹或下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绞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厌食、饱胀、嗳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者13例.

  • 白豆蔻联合西药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39例临床观察

    作者:武晨亮;马效东

    2008 年9 月~2010 年12 月期间, 我们将白豆蔻煎汤联合西药鼻饲用于重症监护室腹部手术后患者39 例,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所选70 例均为我院重症监护室腹部手术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39 例:男23 例,女16 例;年龄17~72 岁,平均年龄51.14 岁;平均病程6.46d.对照组31 例:男18 例,女13 例;年龄24~68 岁,平均年龄49.25 岁;平均病程7.35d.所有病人均有胃肠、胆道、肝脾等腹腔手术史.2 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 润燥合剂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痰瘀互结型干眼症22例临床研究

    作者:章青;何慧琴;谈瑄忠

    干眼症是由于泪液分泌减少或泪液蒸发过多引起的一组泪膜异常性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口服中药润燥合剂,配合局部滴人工泪液的方法治疗本病22 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38例临床研究

    作者:施斌;熊慧萍

    目的:观察生脉四君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GP)的效果.方法:将60 例DGP 患者随机分为2 组,2 组原控制血糖方案不变,对照组口服吗丁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四君汤,疗程均为1 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81.5%,2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空腹和餐后2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治疗组餐后2h 血糖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生脉四君汤配合西药可促进DGP 餐后血糖下降.

  • 益气扶正平喘汤联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40例临床研究

    作者:陆兵;杨志强;师董芳;舒君;范桂芹

    目的:探讨益气扶正平喘汤结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气扶正平喘汤结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给药30d 后,评价2 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肺功能改善及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后2 组的中医证候疗效、肺功能改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 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扶正平喘汤结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有明确疗效,且用药安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0例临床研究

    作者:杨春桥;张国庆;顾伯林;王勇飞;姜鹏飞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 例随机分为3 组.治疗组20 例,采用藿朴夏苓汤合香连丸加高舒达治疗;中药对照组20 例,采用藿朴夏苓汤合香连丸治疗;西药对照组20 例,口服高舒达胶囊治疗.治疗8 周后观察患者症状变化、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情况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3 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治疗组在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在促进食管黏膜恢复方面优于中药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对于促进受损食管黏膜的恢复具有显著作用.

  • 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与疾病轻重类型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天生;朱生樑;马淑颖;王晓素;周秉舵;王高峰;王宏伟;李黎;尚莹莹;郭召平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与疾病轻重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别进行中医症状积分、Ranson 评分、APACHE Ⅱ评分和CT 评分,分析各种证型与急性胰腺炎轻重评分值的关系.结果:CT 评分值方面,以胃肠热结证和肝胆湿热兼胃肠热结证的CT 评分值为高,与其余二证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肝胆湿热证的CT 评分值又高于肝郁气滞证.Ranson 积分值方面,以胃肠热结证和肝胆湿热兼胃肠热结证为高,其中肝胆湿热兼胃肠热结证的Ranson 积分值已接近重症评判标准,与其余二证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PACHEⅡ评分方面,以胃肠热结证和肝胆湿热兼胃肠热结证组为高,已接近重症评判标准(APACHE Ⅱ≥8),与其余二证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肝胆湿热证的APACHEⅡ积分值虽高于肝郁气滞证,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以胃肠热结证和肝胆湿热兼胃肠热结证为主; 轻型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主要为肝郁气滞证和胃肠热结证.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糖尿病性脑梗死40例临床研究

    作者:刘玉梅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2 组均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镇肝熄风汤,疗程均为2 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2 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 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糖尿病性脑梗死有较为满意疗效,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 冠心病气虚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宝元;李继安;董印宏;冯伟;张磊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冠心病(CHD)气虚血瘀证中的作用.方法: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组112 例、冠心病非气虚血瘀证组108 例、非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组110 例和健康人对照组100 例,检测分析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g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等血管活性物质.结果:ET、AgⅡ、sICAM-1 和sVCAM-1 的异常程度均呈CHD 气虚血瘀证组>CHD 非气虚血瘀证组>健康人对照组的趋势,有显著性差异;而CHD 气虚血瘀证组和非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ET、AgⅡ、sICAM-1 和sVCAM-1 等血管活性物质,与CHD 形成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能是CHD"气虚血瘀"病理重要标志物.

  •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27例临床研究

    作者:陈赟;武燕;陈菊萍

    目的:研究运用中药清心解郁汤联合西药、心理疗法等综合疗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5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 组患者均给予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及心理疗法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再加服自拟中药清心解郁汤,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PTSD-SS 自评量表评分和HAMD 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均可改善患者PTSD-SS 自评量表评分和HAMD 评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中药清心解郁汤联合西药、心理疗法等综合疗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疗效确切.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52例

    作者:赵强;冯伟;张勇

    近年来,笔者运用针刺、推拿、拔火罐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52 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选52 例均为我院门诊单纯性肥胖患者.男2 例,女50 例;年龄小19 岁,大61岁;轻度肥胖47 例,中度肥胖5 例;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滞型15 例, 胃肠实热型20 例, 肝郁气滞型9例,湿热内盛型6 例,脾肾阳虚型2 例.

  • 足三里穴位注射654-2配合治疗急性眩晕症71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文;卢云

    2008~2010 年期间,我院急诊科运用足三里穴位注射654-2 配合治疗急性眩晕症71 例, 并设肌肉注射654-2组36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将107 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本院急诊患者分为2 组.治疗组71 例:男29 例,女42 例;年龄41~75 岁,平均年龄(58.99±9.28)岁;头晕程度中度者53 例,重度者18 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63 例, 内耳源性急性发作者8 例.对照组36 例:男17 例,女19 例;年龄44~72 岁,平均年龄(59.31±7.74)岁;头晕程度中度者27 例,重度者9 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31 例,内耳源性急性发作者5 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纳入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眩晕的诊断和分级标准.病因诊断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内耳源性急性发作者.

  • 调心安神针法治疗期前收缩27例临床观察

    作者:杨振杰;于晓华;吴富东;王锐

    2008 年1 月以来,笔者以调心安神针法治疗心脏期前收缩27 例, 并与针刺内关穴的26 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53 例,其中男19 例,女34 例;年龄46 岁至64 岁;病程1 年至9 年6 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27 例和对照组26 例.治疗组病情属重度者10 例,中度15 例,轻度2 例;对照组重度7 例,中度16 例,轻度3 例.经统计学处理,2 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分级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电针治疗肩周炎30例临床观察

    作者:周金凤;赵军超;倪凌凯;王丽姝;王磊

    2010 年3 月至11 月期间,本院运用电针治疗肩周炎30例,并设温针灸组30 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 例:男12 例,女18 例;年龄45~63 岁.对照组30 例:男11 例,女19 例;年龄42~66 岁.2 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 肩周炎 电针 VAS评分
  • 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25例

    作者:洪光远

    近年来, 笔者运用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25 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5 例均为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的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9 例,女性16 例; 年龄36~70 岁; 病程1~5年;疼痛分布在第2 支者14 例,第3支者3 例,第2、3 支者8 例;病灶在右侧者18 例,左侧者7 例.全部病例均作五官科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

  • 俞原配穴埋线治疗失眠症50例临床观察

    作者:蒙珊;吕计宝;韦日铺;徐雪怡

    目的:观察俞原配穴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50 例采用俞原配穴埋线治疗,对照组50 例采用舒乐安定片等药物治疗.治疗2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70.0%,2 组差异非常显著.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PSQI 评分比较表,治疗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俞原配穴埋线是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 针刺、TDP 结合徒手抗阻训练治疗冻结期肩周炎48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邗峻

    2003 年8 月~2009 年8 月,笔者运用针刺、TDP结合徒手抗阻训练治疗冻结期肩周炎48 例, 并设针刺、TDP 结合常规推拿组36 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重灸量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海玉;杨丹

    目的:比较重灸量法与常规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5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和对照组20 例.2 组均取至阳、环跳、委中、昆仑.治疗组以3 支艾条施灸,每日2 次,7d 为1 个疗程;对照组以1 支艾条施灸,每日1 次,7d 为1 个疗程.2 组均治疗2 个疗程后记录症状体征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3.33%、15.00%,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重灸量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常规灸法.

  •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腓肠肌痉挛验案1则

    作者:马伟军;李培科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太阳病>中治疗"足挛急,不得伸"的名方.成无己曰:"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故足挛急,用甘草以生阳明之津,芍药以和太阴之液,其脚即伸,此亦用阴和阳法也."白芍与炙甘草配伍,既善化阴,舒挛急,又能疏络,缓急止痛.该方配伍严谨,用药精简,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和营散逆、舒挛止痛方剂.笔者用此方治愈腓肠肌痉挛1 例,现报道如下.

  • 桂枝茯苓丸方加减治疗妇科疾病验案2则

    作者:王建超;廖英;郭英

    桂枝茯苓丸为东汉张仲景所创,载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方中桂枝温通血脉以行瘀滞,为君药;桃仁活血祛瘀,助君药化瘀消癥为臣;丹皮、芍药既可活血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芍药并能缓急止痛,茯苓渗湿祛痰,以助消癥之功,健脾益气,扶助正气,三者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功.古籍曰:"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后世医家亦用其治疗妇女经行不畅、闭经、痛经,以及难产、胎死不下等因瘀血阻滞胞宫者.我们于临床治疗中采用此方加味, 验之临床每收佳效,现举验案2 则,以飨同道.

  • 从肺论治顽固性呃逆1则

    作者:安洪泽

    刘某,女,36 岁.2010 年11 月5 日初诊.患者反复发作性呃逆6 个月, 始由郁怒而发,伴胸闷短气,嗳气频作,两胁胀满,继则脘腹隐痛,泛泛欲呕,口苦,食欲不振.曾查胃镜,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迭经中西药物,治以温中降逆、解郁化痰诸法,予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汤、逍遥散等治疗,初服显效,继则症状如前,反复发作,痛苦异常,终日呃声不止,不能自制.刻诊:形体肥胖,呃逆嗳气频作,声重而响,甚则憋气,张口抬肩,纳可,便调,夜寐安.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细.此肺失宣肃,中虚气滞,升降失常.治当从肺治胃,以宣肃肺气、健脾降逆.

  • 朱良春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验案2则

    作者:张侠福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长期疲劳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多发于中年妇女,确切病因不明.其临床诊断标准为: 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疲劳持续6个月或者以上,并且至少具备以下症状中的4 项:(1) 短期记忆力减退或者注意力不能集中;(2)咽痛;(3)淋巴结痛;(4)肌肉酸痛;(5)不伴有红肿的关节疼痛;(6) 新发头痛;(7) 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8)体力或脑力劳动后连续24 小时身体不适.中医将其归属于"虚劳"、"劳倦"范畴,在隋代<诸病源候论>中,用五劳、六极、七伤来概括虚劳,对这些症候的描述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相似.国医大师朱良春据此辨证施治, 予以心肝同治、培补脾肾、调摄阴阳等方药,临床疗效确切.笔者有幸跟随朱老临证,今将朱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验案2则介绍如下.

  • 水瘀互结证治探讨

    作者:杨文

    水瘀互结的水,指人体内水液代谢功能失常而产生的痰湿、水饮等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瘀指停积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血.病理状态下,水与瘀常同时存在,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水停则血瘀,血瘀则水停[1].疾病发展到水瘀互结的阶段,往往表示人体的水液代谢和血液功能均出现了异常,因而水血俱病、水瘀互结多见于疾病后期和一些疑难病中,也是导致这些病迁延难愈的重要因素.早在汉代,医家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中就针对水瘀互结、瘀水同在的病机特点,确立了瘀水同治、血水分消的治则, 为临床治疗水瘀互结证开了先河.

  • 春夏养阳与秋冬养阴的含义解析

    作者:史连和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阴阳消长,寒暑更迭.人乃万物之灵,生活在大自然之中,适者生存,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1]8,又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在此篇中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重要养生原则.此对于临床实践以及保健防病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自<黄帝内经>以来,历代注家对其含义的理解不尽一致.笔者认为,就其基本含义而言,即在一年四季之中,根据季节变化,改变生活起居方式,调养人的精神状态,以适应、顺从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阳与阴,在此非指人体之阴阳,而是指四时阴阳,即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即时令也.以下具体分述之.

  • 运用证素辨证理论探讨多发性硬化中医分型思路

    作者:胡蕊;樊永平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等相关.目前本病中医分型缺乏统一、公认、客观的标准,所涉及证型多而繁杂,治疗也各有侧重.由朱文锋教授创立并提出的证素辨证理论在继承中医传统辨证理论的基础上,较之于目前多发性硬化的中医分型方法颇具优势.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体系,使辨证方法较容易掌握,大大提高了辨证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 探源"脾开窍于口"

    作者:郑君;张昆

    "藏窍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它是阐明人体内在脏腑与体表官窍之间关系的比较全面、系统的学术见解和主张[1].因此,在中医界提及五脏各开窍于哪里,回答起来并不难.但若刨根问底,为什么会开窍于那里, 回答起来就要费一番功夫(<黄帝内经>中也没有明确记载其中缘由).但这个问题应该是需要解决的"藏窍理论"的核心问题.

  • 乳腺增生病中医发病机制与防治思路浅探

    作者:司银套;申贝贝;常宁甫

    乳腺增生病以肾气不足、天癸不充、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七情过度、肝气郁滞、脾失健运为发病之因,气滞、血瘀、痰凝为发病之标.治疗宜在内科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外治疗法.因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积极预防乳腺增生病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及其防治将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 重楼总皂苷提取分离及其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夏慧;薛娇;胡文静;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目的:初步探索重楼总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并通过比较重楼总皂苷与重楼醇提物、重楼皂苷Ⅰ对人胃癌细胞BGC823 生长抑制作用评价重楼总皂苷提取分离工艺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热回流提取法得到重楼醇提物,再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到重楼总皂苷.采用噻唑蓝染色法(MTT 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比较重楼总皂苷与重楼醇提物、重楼皂苷Ⅰ对人胃癌BGC823 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重楼总皂苷、重楼醇提物、重楼皂苷Ⅰ作用于人胃癌BGC823细胞48h 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63±0.30)、(2.61±0.03)、(1.97±0.01)μg/mL.在3.13、6.25、12.5μg/mL 浓度下重楼醇提物组集落形成抑制率为30.84%、53.27%、100%,而重楼总皂苷组在各浓度范围内均无集落形成.结论:重楼总皂苷对人胃癌BGC823 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显著优于重楼醇提物,稍弱于重楼皂苷Ⅰ,但二者IC50数值接近且均较低,从而肯定重楼总皂苷提取分离工艺和临床应用潜能.

  • 林氏咽宁散体外抗菌和局部刺激性实验研究

    作者:吴皎玉;张敏

    目的:探讨林氏咽宁散体外抗菌作用及其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液体试管法观察该药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观察金黄色田鼠口腔一次性给药后24h 期间给药部位的反应.结果:液体试管法测定林氏咽宁散的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均为0.025g/mL.口腔、咽喉黏膜给药部位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实验表明,林氏咽宁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未见林氏咽宁散对口腔、咽喉黏膜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

  • 补肾活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生殖功能干预研究

    作者:夏亲华;沈明勤;张蕾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生殖功能的作用.方法:将EMS 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和补肾活血汤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组,另设假手术组,分别给药8 周后观察在位内膜的PR 表达和排卵数目,剩余各组大鼠分别与雄性大鼠按2∶1 比例合笼,观察"孕鼠"活胎数.结果:阳性药组和补肾活血汤中、高剂量组大鼠的在位内膜PR 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阳性药组和补肾活血汤各剂量组的排卵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多,补肾活血汤各剂量组的活胎数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中药能有效调节EMS 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促进卵泡发育,提高妊娠率,达到有效调节生殖功能的目的.

  • 逍遥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海马BDNF 及其受体TrkB 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文竹;杨忠华;徐志伟;敖海清

    目的:观察逍遥散抗慢性心理应激海马神经元BDNF 及其受体TrkB 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Wistar 大鼠按体重分为正常组(不施加任何刺激)、模型组(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MUS)、逍遥散组(每次刺激前1h灌胃中药1 次,每次2mL).观察实验前后大鼠糖水偏爱度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BDNF 及其受体TrkB 表达,Fura-2/AM 法和Tillvision 图像处理系统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CMUS 可引起大鼠糖水偏爱度下降,逍遥散组大鼠海马神经元BDNF 及TrkB 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海马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逍遥散可以通过上调海马BDNF 及其受体TrkB 的表达,降低胞内Ca2+超载,从而防止海马神经元的进一步损伤.

  • 刁本恕治疗小儿湿疹哮喘综合征的经验

    作者:刁灿阳

    刁本恕为四川省名中医,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从事临床工作50 余年,善于运用中医多元疗法治疗疑难疾病,对小儿湿疹哮喘综合征的治疗颇有心得,并取得了良好疗效,今将刁师治疗本病的经验归纳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 钱海凌防治老年高血压病的经验

    作者:黄琛;徐俊伟;李丽

    导师钱海凌系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广西名老中医.钱师从事心血管疾病及老年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 余年,积累了大量经验,尤其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有独到体会.笔者有幸跟随钱师学习,获益良多, 现将钱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 吴学苏辨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经验

    作者:陆源源

    吴学苏教授是南京市名中医,在神经内分泌紊乱疾病的诊疗方面有较深造诣,笔者有幸随吴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将吴师辨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经验介绍如下.

  • 谢强将治未病思想运用于护嗓的经验

    作者:范新华;颜娟芬;施建东

    导师谢强教授系全国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名中医,临证近四十年.谢师精研经典,归纳诸家,总结形成了独到的治未病护嗓经验,现介绍如下:

  • 马济佩运用膏方调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

    作者:刘彩香

    膏方, 又称膏滋药, 是中医传统中药剂型之一, 是医生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与治疗的需要选择多种药物组成方剂, 经多次煎煮浓缩成膏状制剂,大的特点在于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及因人、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可寓攻于补、攻补兼施,针对性很强,具有补虚疗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此外膏方服用、携带方便,口感易于接受,治疗慢性病非其他中药剂型可比.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医诊治进展

    作者:戴小桃;孟达理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T)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桥本氏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目前西医主要采取激素疗法、免疫疗法等,疗效局限且副作用较大.中医药治疗主要包括:中医辨证论治、经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药联合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尚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以及疗效判定标准.今后应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当代妇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共性特征

    作者:董利利;宋咏梅;刘更生;李绍林

    当代名老中医处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便捷的信息交流,淡化了时空条件对技术、文化差异的影响, 促进了先进技术方法与理论认识的传播,尤其是规范化诊疗方案的普及与推广,使得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趋同性.因此,我们研究认为当代名老中医必须有鲜明的学术思想, 而且是该名老中医显著的学术成果,对中医临床与理论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贡献,但并不一定是其独有的学术主张.

    关键词: 中医妇科学 医学家
  • 王德元·三参调脉汤

    作者:

    1921 年生,江苏靖江人,主任中医师,曾任靖江市中医院院长、靖江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扬州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单位:靖江市中医院(邮码:214500)擅长治疗的疾病:中医内科疑难病、脾胃病、心血管疾病、妇科病.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 发表医学论文70 余篇,其中获全国及省、市优秀论文奖5 篇,主编<橘泉居医集>、<马洲中医>三期,参编<新编中医临床备要>.被评为江苏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 陈霞·益坤饮

    作者:

    1955 年生,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主任中医师,南京市中医院妇科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南京市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南京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 马培之脾胃病诊治精粹

    作者:费建平

    清代名医马培之,名文植(1820~1903),孟河四大名医之一.自幼随祖父马省三治医,后又旁收王九峰、费伯雄等名家之学术经验,融会贯通,造诣精深.马氏深谙经典,博采众长,对内、外、妇、儿各科都有极深的造诣,其著述颇丰,治病法多,遣药广泛,在<青囊秘传>中就载有丸119 首,散225 首,膏91 首,丹142 首,药68 首,方506 首,共6 门,1151 方.马氏师古而不泥古,力求探索创新.笔者于近期拜读了<医略存真>、<马培之医案>、<务存精要>等著述[1],获益匪浅.现结合自身所从事临床专科,将马培之有关脾胃病的诊治特点归纳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 《太平圣惠方》灸学思想探析

    作者:张昆;郑君

    <太平圣惠方>是宋朝政府组织编纂的一部大型方书,成书于淳化三年(公元992 年).全书共100卷,分1670 门,载方16834 首.内容涉及内、外、妇、儿、骨伤、金创、胎产等病证,是一部具有完整的理、法、方、药理论体系的医书.书中有不少涉及灸疗内容的论述,见解独特,影响深远,无论对完善灸法理论,还是指导临证施灸,均有重要的贡献.现就其有关灸疗内容试作探讨,以发扬其思想.

  • 仲景水气病诊治特色刍议

    作者:魏冬;梅尹钢

    水气者,水饮、痰饮、水肿之类也.水液代谢方面的疾病纷繁复杂,涉及到心、肝、脾、肺及膀胱、三焦、胃肠、胞宫等诸多脏腑.水液病病机之复杂,变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历来为他病所不及.仲景治水之法自成一体,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笔者认为从水液病的论治中,能体现仲景学术思想的精妙,如果我们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对于提高临证水平,掌握体会仲景学术思想的精要,将大有裨益.下面是笔者的一些观点, 希望与各位中医同行商榷.

  • 干祖望对耳鸣的临证思辨方法——干祖望验案赏析之五

    作者:黄俭仪;严道南

    (干祖望验案赏析之一~之四已分别刊登于本刊2008 年第10 期、2009 年第3 期和第10 期、2010年第8 期)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的听觉紊乱现象,有时兼有耳聋,临床上大多较难治疗.干老对耳鸣具有独特的临证思辨方法.

  • 陈士铎论『胃为肾之关』

    作者:郭巧德;林晓辉;胡灵敏

    陈士铎,清代名医,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著作甚丰,今存<石室秘录>、<辨证奇闻>、<辨证录>、<辨证玉函>、<脉诀阐微>、<本草新编>、<洞天奥旨>、<外经微言>、<辨证冰鉴>九种.其迹近怪异,其文有奇论."胃为肾之关"多次在其著作中提到,并指出"胃为肾之关,非肾为胃之关,<内经>年久讹写误传,世人错认肾为胃之关门" (<辨证录·卷十·种嗣门>).有别于<内经·水热穴论>"肾为胃之关"的观点.且不论年久讹写误传与否, 笔者通过复习文献,试分析陈公"胃为肾之关"的内涵及运用.

  • 肾气丸功能驳正

    作者:王吉军

    肾气丸,又名八味肾气丸、崔氏八味丸,始见于<金匮要略>,后世也称桂附地黄丸.全方共8 味药,简单地说,是由桂附两味药物加上六味地黄丸组分而成.从药物功能上讲,由于历史的沿袭,历代著述一直以温补肾阳为论.但从方剂配伍和临证应用等方面分析,笔者认为实为不妥.

  • 江阴近代中医流派述略

    作者:花海兵;龚伟;袁士良

    江阴中医地处"吴中医派"和"孟河医派"交汇,学术互有交融而又独立自成体系.涌现了柳宝诒、邓养初、朱少鸿、曹颖甫、承淡安、薛文元、章巨膺等一批中医大家,形成了伏气温病流派、经方流派、澄江针灸学派、夹阴伤寒流派等众多各家学说,其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关键词: 中医流派 江阴 近代
江苏中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