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手术学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Operative Surgery 중국현대수술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2188
  • 国内刊号: 43-133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230
  • 曾用名: 现代手术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李永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原因不明输尿管下段梗阻手术探查体会(附31例报告)

    作者:祁德安;鲍业忠;高坤;黄金叶;刘刚;张力

    目的 总结原因不明输尿管下段梗阻手术探查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 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31例原因不明输尿管下段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术中根据病因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及治疗方法,分析术前无法明确诊断原因,观察其疗效,随访预后.结果 本组31例患者中,原发性输尿管下段肿瘤3例,原发性非特异性输尿管炎性狭窄4例,输尿管下段结核2例,巨输尿管症2例,输尿管下段腺性输尿管炎2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发育异常7例,腔外病变致输尿管下段受累7例,双侧输尿管下段梗阻2例.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治疗方式,所有患者诊断明确,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定期复查IVP,肾积水消失或减轻,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原因不明输尿管下段梗阻手术探查需全面考虑病因,充分把握管内、管壁、管外各种疾病特征,及时快速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采用合理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至为重要.

  • 腔内手术治疗双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

    作者:李宗武;张士宝;刘双庆;周蕾;郭峰;张龙洋

    目的 探讨双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 2014年10月我科确诊并治疗的37例双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完全重复输尿管14例,不完全重复输尿管23例.合并肾结石7例,输尿管结石30例.本组37例患者均行腔内碎石术,其中15例行经皮肾微造瘘碎石术,22例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术. 结果 本组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术的22例中,20例碎石成功,2例因输尿管狭窄,其中1例应用6.3/7.5F输尿管镜碎石成功,1例改行经皮肾微造瘘碎石术取净结石.行经皮肾微造瘘碎石术的15例患者,除2例术后复查有残石(<0.7 cm)外,其余患者均清除结石.所有患者无输尿管穿孔、撕脱、断裂、大出血、胸膜及肠道损伤发生. 结论 对于双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腔内手术安全、有效.

  • 负压创面治疗对高龄高压电烧伤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徐风瑞;乔亮;何明武;杨帆

    目的 探讨负压创面治疗对高龄高压电烧伤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 高压电烧伤高龄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传统多次换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负压创面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未发现明显并发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9%和79.5%,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7.23 ±6.44)d与(25.33 ±5.29)d,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IL-6与IL-8水平较治疗前均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浆IL-6与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负压创面治疗高龄高压电烧伤患者能有效抑制炎性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整体疗效好,是一种较理想的创面修复的方法.

  • 消化道外科手术胃液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及其预防

    作者:李凌;李瑞华

    目的 探讨消化道外科手术胃液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及其预防措施. 方法 对2007年1月~ 2015年1月期间5例因消化道外科手术所致的胃液吸入性肺炎的患者进行临床总结,其中食管癌手术4例,梗阻性结肠癌手术1例.患者麻醉时或术后发生呕吐后即出现激烈的呛嗽、呼吸困难、紫绀,面色潮红,脉率在140 ~180次/分,SPO2及血压下降以及高热持续不退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纤支镜发现支气管肺段开口处有胆汁样物或从气管内吸出胆汁样液体而确诊. 结果 虽经积极的抢救,但全部患者均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结论 胃液吸入性肺炎是外科的一种灾难,气管插管全麻前未留置胃管及食管癌术后胃管引流不畅是其主要的诱发原因.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类型和处理

    作者:郭榆江;吴政龙;吕夕东;奚忠;潘瑶

    目的 探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类型和处理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 2015年5月行2 552例甲状腺手术中发生的13例喉返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中,单侧喉返神经损伤12例,双侧1例.单侧损伤中钳夹损伤2例,肿瘤侵犯包裹切除3例,完全离断7例(其中2例离断喉返神经入喉前的前支);双侧损伤的1例一侧为电刀、超声刀所致热损伤,另一侧为热损伤合并喉返神经入喉前后支结扎.7例离断损伤患者一期行端端吻合获得良好效果;1例双侧损伤患者经气管切开3周后拔管成功. 结论 喉返神经损伤后正确处理极为重要,离断后一期行端端吻合可获得满意效果.

  • 自动拉钩对传统腰椎后路手术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武文;李强;李如求

    目的 研究自动拉钩对传统腰椎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 方法 自2013年1月~2014年4月行传统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各种腰椎疾病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术中使用自动拉钩,23例患者未使用自动拉钩,比较围手术期参数、术后肌酸激酶的变化、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结果 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24 h、术后半年的腰痛VAS评分使用自动拉钩组高于未使用自动拉钩组(P<0.05),术后肌酸激酶水平使用自动拉钩组明显高于未使用自动拉钩组(P<0.05). 结论 自动拉钩的使用加重了椎旁肌损伤,从而导致患者术后腰痛较重,降低了手术本身应有的疗效.

  • 损伤控制理论在腓肠肌皮瓣联合外固定架在胫骨开放性骨折伴皮肤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代;房波;孙书海;闫新海;兰登哲;孙同新

    目的 探究损伤控制理论在腓肠肌皮瓣联合外固定架在胫骨开放性骨折伴皮肤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的60例胫骨开放性骨折伴皮肤缺损患者,按伤情处理方式分为急诊手术组和损伤控制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 结果 损伤控制组和急诊手术组比较,优良率为80% vs.50% (P <0.05);伤口愈合不佳率为20% vs.50%(P<0.05);愈合时间为(14.5±2.6)周Vs.(15.0±2.4)周(P>0.05);平均住院时间为(26.36 ±2.54)d vs.(33.54 ±3.14)d(P <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0% vs.30% (P <0.05). 结论 损伤控制理论在腓肠肌皮瓣联合外固定架在胫骨开放性骨折伴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且疗效显著.

  • 射频消融联合索拉非尼和干扰素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肖华;许若才;刘寒春;李建良;余志渊;欧阳永忠;邱晓昕;李清龙;李永国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索拉非尼和干扰素治疗复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69例行RFA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干扰素分为干扰素组(n =34例)和对照组(n =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1、3和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等.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素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17.6%比17.1%,P=0.96).干扰素组1、3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6.5%、21.2%和7.6%,而对照组分别为41.7%、22.7%和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干扰素组1、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7.9%、45.1%和12.0%,而对照组分别为84.3%、27.4%和6.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 结论 对于复发性肝癌患者,RFA联合索拉非尼和干扰素治疗复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虽然不能延长患者无瘤生存率,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 后腹腔镜在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附43例报告

    作者:崔书锦;陈冬;刘峰;贤少忠;张建;宋波;蔡大伟;孔广起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适应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 2015年6月采用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治疗43例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外型肾盂结石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4例. 结果 本组43例患者手术取石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60 ~180 min,平均(92.7±14.5)min,出血量10 ~50 ml,平均(19.4±5.5)ml.术后有2例曾行体外碎石的肾盂结石患者有少许碎石残留.所有患者术后2个月顺利拔除双J管,复查超声,肾积水程度较术前减轻1 ~~3 cm,平均(1.8±0.5)cm. 结论 只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处理方式.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

    作者:孙继飞;陈庆胜;郑铁刚;何强;刘振利

    目的 总结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科于2013年3月~ 2014年9月间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12例,其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出7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后纵韧带钙化5例.手术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JOA评分,颈部轴性症状分级及行颈椎动态侧位片、颈椎MRI检查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 本组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3~20)个月.术后脊髓功能JOA评分:优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颈部轴性症状减轻,脊髓功能改善.随访时X线检查未见不稳,MRI示颈髓压迫得到解除. 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对于有明确适应证患者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 显微镜联合超声刀在腮腺肿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庆生;张思毅;李军政;许教远;洪伟雄;高翔;梁悦浓

    目的 探讨显微镜联合超声刀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的使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3年6月~ 2014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0例腮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超声刀组和电刀组,各40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过1~2年的随访没有复发病例.超声刀组与电刀组在手术用时上、住院时间上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超声刀组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上均较电刀组具有优势(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超声刀组和电刀组分别为7.5% vs.25%(x2 =4.501,P =0.034). 结论 显微镜联合超声刀治疗腮腺浅叶肿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保留骨膜的肋骨内固定术对减轻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后肋间神经痛的效果

    作者:何晓辉;王明森;汪道清;庄一凡

    目的 探讨保留肋骨骨膜肋骨内固定术对降低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后肋间神经痛效果.方法 本组10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保留肋骨骨膜的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则不保留肋骨骨膜.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7d、1个月、3个月VAS评分、术后24 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d、1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 PaO2、SaO2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不张、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应用保留肋骨骨膜的肋骨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肋间神经痛.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相关意外胆囊癌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安宏建;朱金荣;包焰峰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关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 2014年12月期间行胆囊切除术的1 602例患者中23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胆囊切除术方式分为开腹组(n=8)和腹腔镜组(n=15),分析比较两组意外胆囊癌检出率、诊断时间(术中/术后)、病理分期(pTis/T1/T2/T3/T4)和术后生存情况. 结果 腹腔镜组相关意外胆囊癌15例,占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09%(15/719);开腹组相关意外胆囊癌8例,占同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0.91%(8/88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发现率显著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P<0.05).腹腔镜组意外胆囊癌病理分期:pTis 2例,pT1 a 4例,pT1b 5例,pT2 2例,pT3 1例,pT4 1例;开腹组病理分期:pTis 1例,pT1a 1例,pT1b 3例,pT2 2例,pT3 1例;两组早期胆囊癌(pTis和pT1a)比例分别为40.0% (6/15)和25.0%(2/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意外胆囊癌pTis和pT1a5年生存率均为100%,pT1b至pT4期再手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和50%,5年生存情况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开展应用,意外胆囊癌发现比例呈现攀升趋势,更多相对早期患者被发现.在严格腹腔镜规范操作的前提下,首次腹腔镜手术并不影响意外胆囊癌的预后.

  • 解剖型钢板、锁定钢板治疗移位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史海山

    目的 比较解剖型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移位型跟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解剖型钢板内治疗,观察组进行锁定钢板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6 ~12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观察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和治疗费用等方面均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4.10%,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7.18%,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6,P<0.05). 结论 对于移位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能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效果,而且手术操作简单,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地佐辛+舒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在经腹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肖广莉

    目的 探讨地佐辛+舒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在经腹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60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40例,A组、B组、C组分别给予地佐辛+舒芬太尼复合0.5 μg/kg、1.0 μg/kg、1.5 μg/kg右美托咪啶进行自控静脉镇痛,D组地佐辛+舒芬太尼进行自控静脉镇痛,比较4组术后1 h(T1)、6 h(T2)、12h(T3)、24 h(T4)、48 h(T5)疼痛程度(VAS)、舒适程度(BCS)、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与A、D组比较,B、C组T2、T3时刻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B、C组T3、T4、T5时刻BC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B组T3、T4时刻Ramsay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C组和D组(P<0.05). 结论 在经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地佐辛+舒芬太尼复合1.0 μg/kg右美托咪啶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且舒适度较高,值得临床重视.

  • 预留导丝在复杂肾结石患者碎石中的应用

    作者:龚小新;杨勇;陈从波;黄力;李昊;王黎;姚启盛

    目的 探讨术中预留斑马导丝在提高复杂性肾结石一次性清石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1年4月~ 2014年4月我科收治复杂性肾结石患者49例,在建立通道前除保留拟建立通道的导丝外,视结石分布部位额外预留1根导丝以提高结石清除率. 结果 本组49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并留置两根导丝,其中41例通过预留导丝找到目标肾盏并碎石成功,8例患者采用了双通道碎石,其中3例肾盏颈口狭窄,5例患者因角度过大无法通过先建立的通道到达预留导丝所在肾盏.结石一次性完全清除共36例,一次性取尽率达73.47%.平均手术时间79.6(52.3 ~ 114.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0(45 ~5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3(6~12)d.术后出现高热患者2例,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术后大出血1例,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治愈.无胸膜损伤、肠管损伤等并发症出现. 结论 对术前评估通过单通道碎石困难者,在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前预留导丝可显著提高一次结石清除率,特别对于复杂性结石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操作通道,避免多通道手术过程中引起的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值得推广.

  • 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生存状况研究

    作者:周华友;赵伟;杨超;龙雪艳;党立力

    目的 研究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生存状况,探寻影响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的因素.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180例.统计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应用Log-Rank检验及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 结果 180例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随访时间为60 ~ 94个月,半数生存期为67个月,1年生存率78.89%,3年生存率68.33%,5年生存率57.78%.应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年龄、病期、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围手术期输血、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术后综合治疗、浸润深度.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术后综合治疗的有无是影响结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术后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 结论 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术后综合治疗的有无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状况的重要因素.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 烧伤治疗5235例回顾分析

    作者:包校伟;袁华;吴忠好;贺利成;刘洋;潘彦宏;廖红

    目的 总结烧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与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5 235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抗休克采用重庆公式补液,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伴有吸入性损伤及呼吸困难者立即行气管切开.对Ⅱ度烧伤患者,创面外用生物敷料或烫疮油纱布包扎,对深度创面,采取早期切、削痂植皮手术,必要时应用微粒皮或采用Meek植皮法封闭创面. 结果 救治成功5 200例,患者死亡35例.其中特重度患者31例(6.0%),平均烧伤面积为88%,Ⅲ度烧伤面积平均为49%,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22例.结论 积极预防休克是救治烧伤成功的保证,营养支持是救治的基础,正确的创面处理是关键;吸入性损伤应早做气管切开,而患者死亡常与伤后未及时正规治疗有关.

    关键词: 烧伤
  • 腔内激光联合透光旋切系统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张贤坤;杨清羽;刘宏斌;朱万坤;苏琳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系统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7月我科行腔内激光联合透光旋切系统治疗的98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12条下肢)的临床资料.按CEAP分级:C2 56条,C3 32条,C4 18条,C5 6条. 结果 98例患者(112条下肢)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6~ 75 min,平均(52.4±7.2) min;术中失血30 ~ 85 rnl,平均(42.6±6.8) ml;小腿部平均手术切口2.8(2~4)个,术后住院时间2~6d,平均(3.2±0.8)d.术后12例出现皮下淤斑、局部肿胀,2例出现顽固性患肢小腿外侧肿胀,6例术后大隐静脉主干部位和曲张静脉烧灼处出现条索状硬结或伴有局部轻中度疼痛,5例出现患肢皮肤麻木,全组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切口感染,术前所伴有的皮肤色素沉着、皮肤溃疡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6~ 22个月,平均(14.4±6.8)个月,无曲张静脉复发及小腿明显瘢痕. 结论 腔内激光联合透光旋切系统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美观等优点.

  • NLR、RDW、MPV在乳腺癌疗效跟踪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汪更胜;熊平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率(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在乳腺癌临床诊断、疗效跟踪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手术治疗的672例乳腺癌患者的血常规参数,收集其首次住院(手术前)、手术后、化疗前、化疗后、半年后复查不同时间血液,并采集了1 730名女性健康正常人的血液(正常组),利用SIMENS ADVIA 2120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和健康正常人的NLR、MPV、RDW等指标.结合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各项指标,分析其与NLR、MPV、RDW的相关性. 结果 ①不同病理学参数比较,MPV在年龄大于45岁组中较大(P <0.05);NLR在不同的组织学分型、分子分型和经典的T分期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V在手术后复发和经典N分期中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免疫组化结果中,ER阴性组NLR和MPV均低于阳性组(P<0.05);Her-2阳性组NLR高于阴性或表达不详组(P<0.05).③正常组NLR明显低于乳腺癌术前组(P<0.01),而RDW则明显高于乳腺癌术前组(P<0.01).④NLR和MPV在手术前后、化疗前后和总治疗前后都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DW在手术和总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和P<0.01). 结论 NLR、MPV、RDW可作为乳腺癌临床病理诊断的参考指标,特别是这三个指标联用可用于乳腺癌手术和化疗效果的判断,有利于临床疗效跟踪.

  • 16基因表达水平与ER阳性乳腺癌亚型的相关研究

    作者:肖瑜;王先明

    目的 探讨16基因模型在ER阳性乳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1年8月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证实为ER阳性乳腺癌(免疫组化ER表达≥1%即视为阳性)、石蜡样本保存良好、临床资料及术后免疫组化资料齐全者10例.提取入组病例石蜡样本进行RNA提取及测序,检测16基因(12个增殖相关基因:AURKA,AURKB,BUB1,BUB1B,CDK1,CHEK1,MELK,NEK2,PBK,PLK1,PLK4,TTK;4个雌激素受体相关基因:ESR1,PGR,BCL2,SCUBE2)的表达量,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Ki67表达情况,通过聚类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分析探索16基因表达量与ER、PR、Ki67表达情况的相关性,探索16基因表达状况能否成为ER阳性乳腺癌亚型分型标准.结果 本研究10例ER阳性乳腺癌患者,有5例ER高表达,5例ER低表达.在高表达患者中,ER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较高,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较低,而在ER低表达患者中则相反.聚类分析显示,ER高表达与ER低表达患者在16基因表达上有明显差异.结论 根据16基因表达状况的差异,能区分出不同的ER阳性乳腺癌亚型,有望从新定义ER阳性乳腺癌,并制定出ER阳性乳腺癌亚型分型标准,从而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更精准的风险分层和预后预测,以指导制定ER阳性乳腺癌患者个体化诊治方案.

中国现代手术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