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手术学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Operative Surgery 중국현대수술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2188
  • 国内刊号: 43-133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230
  • 曾用名: 现代手术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李永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崔志刚;张德光;刘福全

    目的 研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结合体位复位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共15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观察组应用PVP结合体位复位治疗,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67%;对照组总有效率96%.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椎体前缘和后缘压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VAS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结合体位复位和PKP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具有良好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PKP对椎体高度的恢复作用更为显著,而PVP适应证更广,操作更简便,价格较低.

  • 无创联合有创颅内压监测在外伤性脑肿胀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佳兴;肖灿;石磊;刘宇;罗嫩苗;赵振宇;李江;陈静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和简易有创颅内压联合监测颅内压(ICP)值对治疗外伤性急性脑肿胀的指导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运用无创颅内压和简易有创颅内压联合监测治疗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患者39例.GCS评分3~5分8例,6~8分17例,9~12分14例.CT中线移位<5 mm者11例,5~10 mm者10例,中线移位>10 mm者6例,双侧弥漫性脑肿胀12例.根据患者初始ICP值分为三种类型:①轻度颅高压型(ICPl5~25 mmHg)11例;②中度颅高压型(ICP25~35 mmHg)13例;③重度颅高压型(ICP>35 mmHg)15例.结果 本组轻、中、重型患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0.1%(10/11)、61.5%(8/13)和20%(3/15),预后不良率分别为9.1%(1/11)、38.5%(5/13)和80%(12/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患者入院时ICP值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运用无创及有创ICP联合监测患者颅内压简单实用,可在基层医院积极推广应用;同时联合脑室外引流术对治疗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

  • 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及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作者:周文武;伍明;陈飞;侯安新;周庆;张志功;杨劲松

    目的 总结分析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合并心内畸形及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16例COA合并心内畸形婴幼儿为研究组(A组),术中均直接肺动脉测压确诊合并PAH,另取同期室间隔缺损合并同等PAH的婴幼儿20例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均为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手术,两组转流前肺动脉平均压无明显差异(P>0.05),A组停机后肺动脉平均压为(28.4±8.8)mmHg(1 mmHg=0.133 kPa),高于B组的(21.2±5.0)mmHg,A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均长于B组(P<0.05);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截瘫等并发症,A组术后上、下肢动脉压压差小于10mmHg,术后3月超声复查无PAH.结论 COA合并左向右分流型心内畸形者继发PAH进展更快,及时矫正心内畸形并解除主动脉缩窄可取得满意外科疗效.

  • 腹腔镜下复杂胆囊切除术119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后平;宋新;姚本能;周旅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复杂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7月119例腹腔镜下行复杂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结石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55例,坏疽性胆囊炎20例,胆囊穿孔12例,萎缩性胆囊炎27例,残余胆囊切除5例.35例有腹部手术史.术中采用"刮吸"、"推扒"的操作方法分别显露胆囊前、后三角;出血较多时使用干纱布填塞出血部位;遇到胆囊张力较高影响手术视野时先行胆囊减压.结果 本组119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75(45~220)min.术后无明显出血,无胆漏发生,术后伤口疼痛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留置引流管的92例患者于术后1~3 d复查腹部B超后拔除引流管,术后第3~7 d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日4.2 d.术后随访1~3个月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适用于复杂患者,合理熟练使用吸引器及干纱布可使手术过程简化.

  • 自固定补片不同铺置方法在腹腔镜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作者:杜一鸿;刘云莉;刘明杰

    目的 探讨不同修补材料和铺置方法对腹腔镜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确诊并行腹腔镜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180例,依据术中固定补片类型分为:聚丙烯组60例,采用常规聚丙烯补片修补;自固定组120例,予自固定补片修补,根据据铺置方法又分为改良组(n=60例)和常规组(n=60例),分别采用改良和常规方法铺置补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自制《腹腔镜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满意度问卷》评估患者满意度.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所有患者手术指标(铺片、手术、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疼痛及满意度.结果 改良组和常规组患者铺片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以及术后1、7、15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聚丙烯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聚丙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铺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术后各期VAS评分、术后并发症率和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自固定补片可有效缩短中操作时间,减小创伤,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治疗费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和复发风险;术中通过改良补片铺置方法可进一步使补片展开更加快捷并减少患者术中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 经伤椎置钉手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秦卫;胡丹;司卫兵;焦健

    目的 探讨经伤椎置钉手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接诊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跨伤椎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伤椎置钉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手术参数以及治疗后的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椎管矢状径占位率、神经功能障碍恢复,对比术后1年内固定失败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失血量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及椎管矢状径占位率为(4.56° ±0.78°、12.45±1.02、4.58±0.2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6.78° ±1.02°、16.47±2.98、6.85±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分级均有改善,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固定总失败率为2.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选用经伤椎置钉手术治疗,可提高远期固定效果,降低椎体坍塌、内固定失败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 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段应用依托考昔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估

    作者:谢志进;方跃

    目的 评估在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镇痛中不同时间段应用依托考昔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住院进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依托考昔术前3d预防性镇痛组(A组)、依托考昔手术日术前2 h预防性镇痛组(B组)、依托考昔术毕麻醉清醒后2h镇痛组(C组),每组30例.记录术后多个时间点的疼痛数字分级法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及术后补救镇痛药物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两组在术后4h、8h、12h、24h时的NRS评分,及补救镇痛药物24h使用量方面均优于C组,A、B两组分别与C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之间的比较其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高血压(χ2=2.070,P=0.355)及肝肾功能异常(χ2=1.041,P=0.594)的发生率均不存在差异.结论 术前3 d和术前2 h依托考昔在下肢骨折围术期镇痛中均具有明显的预防性镇痛作用,但术前3d开始口服并不比术前2h开始口服更具有显著优势.

  • 跗骨窦入路与广泛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杨磊;王岩石

    目的 分析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广泛外侧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分组:观察组54例,采用跗骨窦入路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50例,行广泛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的跟骨高度、宽度、Gissane角、B?hler角、术后恢复情况及疗效优良率,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Maryland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切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1%VS 88.0%),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3.7%VS 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跟骨高度、宽度、Gissane角、B?hler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跗骨窦入路行跟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广泛外侧入路,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下直肠远断端再裸化预防吻合口出血

    作者:周松;聂凯;陈达丰;张文华;薛小军;陈锦荣;陈宇凡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远断端再裸化预防吻合口出血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2月行经肛门结肠-直肠吻合的腹腔镜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手术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时间、再裸化时间、术后吻合口出血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53.6(115~205)min,其中直肠远断端再裸化所需时间平均2.8(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3.1(5~100)ml.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平均45.2(20~72)h.术后无一例出现吻合口出血.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远断端再裸化是手术中的一个环节,耗时不多,容易掌握,并且能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发生.

  • 重度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手术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96例临床分析

    作者:乔林;殷杰;徐军鹏;陈波;张欢;周玉萍;王哲

    目的 分析重度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度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CT、MRI检查,且1周内择期分别行腰椎后路减压术(Y1组)、椎弓根内固定术(Y2组)、椎体间融合术(Y3组),各32例.分析其手术前后影像学特征,比较三组治疗有效率,应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比较其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同时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脊柱-骨盆角(SSA)、C7铅垂线与S1后上角的垂直距离(SVA)及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重度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X线、CT及MRI均有特征性表现,腰椎滑脱检出率分别为44.79%,31.25%及94.79%,术后随访6个月腰椎固定稳定,融合良好;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37%、87.50%和90.6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McGill评分、ODI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均增加(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所有患者X线检查TK、PI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LL、SSA、SS均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分别矫正16.01°、20.77°、9.95°,SVA和PT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分别矫正5.19 cm和8.49°;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8%、12.50%和12.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外科手术前后除TK、PI影像参数外,LL、SSA、SS均较术前增加,SVA、PT均减少,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 钻孔尿激酶注入引流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蕾;侯梅英;程刚;国义民

    目的 探讨钻孔尿激酶注入引流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钻孔引流治疗,研究组给予钻孔尿激酶注入引流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血肿复发及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6.65%,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4.35%).研究组患者血肿复发率、总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用钻孔尿激酶注入引流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钻孔引流治疗,使血肿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降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旋髂深血管束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作者:李谋林;周智;尹文军;万里飞;喻赣鹏;宋瑞清

    目的 探讨应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旋髂深血管束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年龄15~35岁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采用髋部Smith-Peterson切口进行骨折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将旋髂深血管束髂骨瓣移植固定于股骨头颈前部的骨槽内,观察股骨颈骨折愈合情况,骨不连、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21例术后伤口全部甲级愈合,均无感染及骼骨瓣移位,植入的空心螺钉均无退钉.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4(12~72)个月.所有骨折均在术后6~9月时获得骨性愈合,无骨折不愈合出现,无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术后6月时基本恢复正常.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显示优15例,良5例,一般1例,优良率达95.2%.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旋髂深血管束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年轻患者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外科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32例疗效分析

    作者:岑延增;张嘉越;闫威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2例经病理证实的GLM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31已育并有哺乳史,1例未育无哺乳史,均为单侧发病,年龄23~51岁,平均年龄31.8岁,治疗前有3例因外院行局部切除而行病理学检查;22例入院后行空芯针穿刺活检,空芯针进针后沿不同方向取4条组织送病理,均诊断为肉芽肿性乳腺炎;7例形成脓肿者行脓肿切开引流并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同时取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均经7d地塞米松、广谱抗菌素治疗后手术治疗,18例行肿块局部扩大切除,13例行乳腺区段切除,1例因病变广泛行乳腺皮下腺体切除;乳头内陷加做乳头乳晕成形术.创面放置双套管以便术后冲洗引流,术后上述应用抗菌素2~3 d,3~7 d拔除引流管.结果 术后随访10~21个月,31例无复发,1例复发,再次扩大手术治疗后未复发.2例乳房明显变形,其中1例因行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全切除而变形,另一例因切除下象限腺体而变形.结论 GLM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特征不典型,容易误诊,确诊必须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经短程地塞米松治疗后手术治疗是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 TUPKRP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同期治疗BPH合并腹股沟疝

    作者:朱斌;潘卫兵;张遂兵;曹石金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TUP-KRP)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 free hernioplasty,TFH)同期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UPKRP联合TFH治疗.结果 ①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前列腺切除质量平均(50.2±7.2)g,术中出血量平均(191.6±62.8)ml,膀胱冲洗时间平均(28.1±6.9)min,手术时间平均(89.5±20.4)min,尿管留置时间平均(4.8±1.3)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5±1.9)d.②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剩余尿量(RUV)、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大逼尿肌压及膀胱顺应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IPSS、RUV、QOL、大逼尿肌压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P<0.05),Qmax及膀胱顺应性显著低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P<0.05),术后3个月IPSS、RUV、QOL、大逼尿肌压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P<0.05),Qmax及膀胱顺应性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P<0.05).③术后出现尿道狭窄1例(2.7%),尿潴留2例(5.6%),未出现尿失禁、切口疝血肿、肺部感染等并发症.④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年,1例(2.7%)腹股沟疝复发.结论 TUPKRP联合TFH同期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疗效良好,并发症发生率及疝复发率低.

  • 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时机选择

    作者:焦兰农;周绍荣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的选择,及其对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2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其中早期组40例,发病至手术时间≤3 d,延期组40例,发病至手术时间4~21 d,择期组40例,先给予保守治疗,待急性期症状消失,至少距发病21 d以上后再实施手术.比较3组围术期情况、中转开腹术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早期组和择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组和择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延期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延期组和择期组(P<0.05);延期组中转开腹率为22.5%,明显高于早期组和择期组的5%、5%(P<0.05);3组胃肠损伤、肝脏损伤、感染、胆漏、肠瘘等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3 d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更为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恢复.

  • 乳腺癌胸壁复发聚丙烯单丝纤维补片联合背阔肌皮瓣胸壁重建

    作者:刘宝胤;骆成玉;陈忠存;陈溯

    目的 探讨乳腺癌胸壁复发病灶切除同时应用聚丙烯单丝纤维补片联合背阔肌皮瓣进行胸壁再造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2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7例乳腺癌胸壁复发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6.6(38~62)岁,病程8~26个月.术中切除复发病灶后,胸壁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达(14 cm×11 cm)~(18 cm×13 cm),采用三层聚丙烯单丝纤维补片修补,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位覆盖创面,皮瓣大小(14cm×6.5cm)~(18cm×6cm);背部皮肤直接缝合.结果 7例即时胸壁再造均获成功,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1例供区血清肿,经数次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后痊愈;1例皮瓣远端发生坏死,面积约1.5 cm×1.5 cm,经换药后延期愈合.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5(12~33)个月.术后远处转移1例,无局部复发和死亡病例.术后皮瓣外观良好,蒂部无臃肿,肩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 乳腺癌胸壁复发后病灶切除同时应用聚丙烯单丝纤维补片联合背阔肌皮瓣进行胸壁再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网片对比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阴道顶端脱垂的系统评价

    作者:王夙斐;陈勇;王晓雯;易村犍

    目的 系统评价网片(mesh)与骶棘韧带固定术(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SSLF)治疗阴道顶端脱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2月.检索词: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SSLF、POP、mesh、盆腔脏器脱垂、网片等.结果 终纳入6篇RCTs,共566例,其中mesh组285例,SSLF组2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SSLF相比,网片手术时间较长[MD=9.75,95%CI(3.09,16.41),P=0.004];未降低术中出血量[MD=-21.43,95%CI(-61.61,18.75),P=0.30];未减少输血人数[OR=0.94,95%CI(0.16,5.52),P=0.95];未提高客观治愈率[OR=0.56,95%CI(0.28,1.12),P=0.10];也未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评价(CRADI-8、UDI-6、PISQ-12,P>0.05).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骶棘韧带固定术相比,应用网片治疗阴道顶端脱垂不能提高患者客观治愈率,并且手术时间较长,却能有效提高患者解剖复位,且不会带来更多的其他术后并发症,但存在网片侵蚀及暴露的问题,尚需经济学评价及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

  • 3D打印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欣文;刘继军;王文涛;吴起宁;郝定均;屈巍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共纳入64例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术前常规行X线片、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穿刺的方法,注入骨水泥;实验组32例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伤椎的三维模型,明确椎体的病变部位,精准地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 64例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术后12个月.实验组X射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后凸Cobb角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0例骨水泥无或轻微渗漏,2例较明显,对照组26例骨水泥无或轻微渗漏,6例渗漏较明显,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D打印技术,可明确穿刺部位,及时调整穿刺路径,从而高效精准地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

  • 征稿启事

    作者:

    关键词:
中国现代手术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