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 중국매개생물학급공제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3-1142/R
  • 国内刊号: 陈秀丽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bingmei@icdc.cn
  • 曾用名: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从塔里木兔体内首次分离出婴儿利什曼原虫

    作者:廖力夫;燕顺生;乌守巴特;吴敏;徐兵;张勇;侯岩岩;雷刚

    目的 调查塔里木盆地荒漠型黑热病的保存宿主.方法 开展动物与传播媒介及其环境的调查.冬季采集动物样品,用ELISA筛选抗体阳性动物;接种草原兔尾鼠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分离利什曼原虫;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从当地黑热病患者、动物和传播媒介分离出的利什曼原虫特定基因序列.结果 塔里木兔和家犬有抗利什曼原虫抗体;从44只抗体阳性塔里木兔中分离出3株利什曼原虫;塔里木兔、黑热病患者和吴氏白蛉分离出的利什曼原虫测定的NAGT核基因序列相同,与GenBank注册的婴儿利什曼原虫AF205934一致.结论 塔里木兔是塔里木盆地荒漠型黑热病的野生宿主之一.

  • 不同血源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媒介室内空间分布的影响

    作者:刘文华;蔡松武;吴军;林立丰;段金花

    目的 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媒介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室内空间分布与血源的关系.方法 利用人诱法,调查蚊虫的密度.结果 在靠近动物(梅花鹿)血源的餐厅区房间,三带喙库蚊占74.80%,致倦库蚊占21.14%(n=472);在以人血源为主的人居房间,致倦库蚊占60.28%,三带喙库蚊占36.62%(n=815).三带喙库蚊的密度餐厅区房间高于人居房间(df=1,X2=5.32,P<0.05,n=676);致倦库蚊的密度也是餐厅区房间高于人居房间(df=1,X2=268.45,P<0.001,n=611).结论 血缘的空间分布影响乙脑媒介在室内的空间分布.三带喙库蚊室内空间分布靠近动物血源;而致倦库蚊室内空间主要受人类血源分布的影响.

  • 孳生地治理对控制白纹伊蚊效果的研究

    作者:周毅彬;赵彤言;冷培恩

    目的 观察蚊虫孳生地治理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方法 在试验区共青森林公园游乐区采取各种方法对白纹伊蚊孳生地进行治理;对照区内燃机研究所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实验采用诱蚊诱卵器和CO2诱蚊灯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评价其控制效果.结果 在孳生地治理后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逐步下降,在2~3周后幼虫和成蚊相关密度指数皆控制在35以下,密度下降率皆>50%.结论 孳生地治理可有效控制白纹伊蚊的密度.

  • 宁波市不同生境蝇类结构分析

    作者:徐荣;朱光锋;徐明;邵国文

    目的 了解宁波市区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和居民区等生境的蝇类构成与季节变化规律,为蝇类防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笼诱法定期调查,将捕获成蝇分类计数,并计算出相应密度和构成比.结果 宁波市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和居民区等生境的优势蝇种为家蝇、大头金蝇和铜绿蝇,其中农贸市场为家蝇、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餐饮外环境为大头金蝇、家蝇和丝光绿蝇;绿化带内为大头金蝇、铜绿蝇和家蝇;居民区为家蝇、大头金蝇和铜绿蝇.所有蝇类中,家蝇的活动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其他蝇种发生的时间大多短于8个月,高峰大多在5-10月.结论 制定防制措施时,应以5-10月为重点,并充分考虑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和铜绿蝇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关键词: 蝇类 生境 种类构成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用于青藏高原型鼠疫菌的比较

    作者:崔百忠

    目的 对青海、西藏和甘肃省(自治区)境内不同宿主体内分离的21株青藏高原型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的基因进行分析,旨在比较不同宿主鼠疫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结果 扩增产物在凝胶电泳上显示的条带,其中16007、28001、01080号菌株相同,且与其余18株菌株存在差别.结论 该实验中不同宿主体内检出的21株青藏高原型鼠疫菌在遗传学上属于同源.

  • 北京市蚊虫密度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作者:赵瑶;刘泽军;曾晓芃;张勇;于传江;钱坤;薛素琴

    目的 研究对北京市蚊虫密度产生影响的主要气象因素并分析其影响程度.方法 采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07年5-10月共54旬的蚊虫密度数据及同期的平均气温、平均低气温、平均高气温、降雨量、降雨天数、日照时间、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采用SAS9.0统计软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结果 多元回归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平均气温、平均高气温与平均低气温三者之间存在严重共线性,三者不能同时进入回归方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0.533 97X2+0.078 14X2-2.673 29X8-2.232 56.其中X2代表平均低气温,X7代表相对湿度,X8代表平均风速.结论 与蚊虫密度相关的气象因素主要为平均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按其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平均低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

  • 城镇登革热分级预警与应对指标的建立研究

    作者:段金花;林立丰;蔡松武;刘文华;易建荣;卢文成;阴伟雄

    目的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登革热的流行,建立基于伊蚊监测诱蚊诱卵法的登革热可能流行分级预警指标体系.方法 根据伊蚊的生态特点建立诱蚊诱卵法,比较诱蚊诱卵指数(MOI)与传统的登革热媒介监测的布雷图指数(BI)和诱卵指数的关系,并结合此法在登革热流行监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参照国内外的登革热可能流行分级控制体系和其他相关的虫媒疾病分级控制体系,初步建立基于诱蚊诱卵法的登革热可能流行的分级预警指标.结果 将MOI分为4个层次:<5、5~20、20~40和>40,并结合登革热流行的季节特点、蚊虫携带病毒以及疫情监测结果,分成4个登革热流行预警级别.提出相应的媒介控制措施.结论 MOI<5可作为登革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指标.分级预警与应对指标仍有待实际应用的进一步检验和研究.

  • 蒙山不同海拔高度蚊虫群落结构特点的比较研究

    作者:景晓;霍新北;常树珍;张世水;宫学诗

    目的 对蒙山不同海拔高度蚊虫群落结构特点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在对蒙山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蚊虫群落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用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特点,如丰富度、种多样性、种间相遇机率、均匀度、生物量、种群密度6个指标对不同海拔高度的蚊虫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并对其蚊虫群落的相似性指数做相关性处理.结果 调查中捕获成蚊及由幼虫孵化来的成虫共计2013只,其中在200~300m处1724只,约占85%,700~800m处257只,约占13%,而在1156m的山顶处仅32只,约占2%.上述6个指标在200~300m处依次分别为13、0.345、0.272、0.310、1.20、1724;在700~800m处分别为12、0.417、0.443、0.417,0.18、257;在1156m处分别为9、0.677、0.845、0.750、0.06、32.700~800m处和1156m处的蚊虫群落结构相似性指数较高,其值为0.3625;其次为200~300m处和700~800m处,为0.1852;200~300m处和1156 m处的相似性指数低,为0.1452,相隔距离越近,相似性越大,反之亦然,这与实际调查结果相一致.结论 不同海拔高度蚊虫群落的多样性有明显的不同,越是接近蒙山底部,蚊虫的丰富度、种群密度、生物量增大,而蚊种的多样性指数、种间相遇机率和均匀度因有优势蚊种的存在而逐渐降低,反之亦然.这对研究蚊虫群落结构特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家鼠型鼠疫监控中的病死鼠报告

    作者:李镜辉;马永康;李贵昌;李天元;刘京立;王国良;葛军旗;李俊勇;俞东征;董兴齐

    目的 深入认识病死鼠报告在家鼠型鼠疫监控中的作用及其与关联监测法在监控中的相互配合.方法 (1)分析比较病死鼠报告、疫情三报在及时发现家鼠型鼠疫鼠间疫情中的作用;(2)分析病死鼠报告与关联监测法的关系及后者的功用.结果 (1)病死鼠报告与及时发现家鼠型鼠疫鼠间疫情有关,而疫情三报中除病死鼠报告外的其他两报与及时发现家鼠型鼠疫鼠间疫情无关;(2)病死鼠报告与关联监测法共同构成家鼠型鼠疫监控的两项核心技术(2HD技术);在2HD技术中.病死鼠报告主要担负着及时发现家鼠型鼠疫鼠间疫情的任务,而关联监测法有减少和发现鼠间疫情的双重功用,但以前者为主.结论 在家鼠型鼠疫监控中,为了及时发现并成功控制鼠间疫情,应重点推广2HD技术;同时要正确理解和对待疫情三报.

  • 家蝇幼虫抗菌肽对弓形虫速殖子DNA的损伤作用

    作者:于娟;程璟侠;赵瑞君;饶华祥;刘颜岗

    目的 从家蝇幼虫血淋巴中分离纯化出有抗弓形虫作用的抗菌肽,观察其对弓形虫速殖子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通过损伤加感染的方法诱导家蝇幼虫大量表达抗菌肽,然后经过研磨、离心和层析等过程,分离纯化并筛选出抗弓形虫作用的抗菌肽,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其对弓形虫速殖子DNA含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DNA含量直方图可以看出,实验组的速殖子数少于对照组,且两组分布参数存在较明显差异.正常的弓形虫速殖子处于M1期的较M2期的少,抗菌肽组则相反,处于M1期的较M2期的多,且M1峰值明显前移.结论 家蝇幼虫血淋巴中存在抗弓形虫作用的抗菌肽,其可通过抑制弓形虫DNA的合成杀伤弓形虫.

  • 北京口岸地区鼠类和刺猬体外寄生虫的监测

    作者:郭天宇;车志军;刘永有;曹建中;耿洪善;孙继伦;王正;李彩臣

    目的 了解北京口岸地区鼠类和刺猬体外寄生虫的种类和组成.方法 采用夹夜法,在北京口岸捕获到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刺猬,并从其体外捡取寄生虫.结果 共采集到鼠类和刺猬体外寄生虫12种282只,经鉴定革螨6种61只,蜱类4种203只,恙螨1种13只,蚤类1种5只.其种类分别为毒厉螨、耶氏厉螨、纳氏厉螨、格氏血厉螨、鼩鼱赫刺螨、家蝇巨鳌螨、森林革蜱、草原革蜱、血红扇头蜱、长角血蜱、须纤恙螨和印鼠客蚤.结论 除刺猬外,各鼠种染虫率和染虫指数较低.

  • 2006-2008年北京市奥运场馆主要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钱坤;韩玉华;薛素琴;田彦林;张勇;刘婷;付学锋;曾晓芃

    目的 通过连续3年对北京市奥运场馆的主要病媒生物密度进行监测,了解奥运场馆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2008年奥运会病媒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虫监测采用CO2诱蚊灯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 奥运场馆蚊虫的优势种为淡色库蚊,占捕获蚊虫总数的96.94%;蝇类的优势种为麻蝇亚科蝇类,占捕获蝇类总数的46.13%;鼠的优势种为小家鼠,占捕获鼠类总数的63.30%;蜚蠊的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在奥运场馆仅捕到该种.2008年与2006年、2007年相比,主要病媒生物密度显著下降,在奥运会期间均处于低密度水平,蚊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8.57%和89.26%,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69.88%和81.63%,鼠密度下降率为100%,蜚蠊密度下降率为99.98%.结论 北京市针对奥运会开展的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使得2008年奥运会期间主要病媒生物密度大幅度下降,实现了确保奥运会不受病媒生物危害影响的控制目标.

  • 甘肃省迭部县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调查

    作者:于德山;耿震;蒋建祥;郝琴;陈建华;汪鹏

    目的 了解实施天然林保护后迭部县莱姆病在人群中的感染现状,自然疫源地的变迁及宿主的莱姆病感染情况.方法 人群血清伯氏疏螺旋体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伯氏疏螺旋体DNA.结果 迭部县境内5个林场及7个乡镇采集居民血清522份,莱姆病抗体阳性57份,阳性率10.92%.捕鼠6种69只,平均捕获率15.33%;其中北社鼠25只,占捕获总数的36.23%,褐家鼠18只,占26.09%,大林姬鼠15只,占21.74%,小林姬鼠9只,占13.04%,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各1只,各占1.45%.对62份鼠脾脏、66份肾脏,用PCR检测伯氏疏螺旋体核酸,结果阳性鼠脾6份,肾5份,鼠携带莱姆病病原阳性率为15.15%(10/66);其中北社鼠6只,褐家鼠2只,大林姬鼠及小林姬鼠各1只.用BSK培养基从采集的鼠肾、膀胱中分离培养出3株伯氏疏螺旋体.结论 迭部县广泛存在莱姆病疫源地,人群感染率较高.

  • 不同缓释性芳樟醇制剂的活性效应比较

    作者:孙锦程;郝蕙玲

    目的 比较不同缓释型芳樟醇制剂的生物活性效应.方法 将芳樟醇通过空穴置换法、聚合物浸渍法、环糊精法制得3种缓释性芳樟醇制剂,并利用小容器法和四臂嗅觉仪法评价其对德国小蠊的活性效应.结果 芳樟醇-乙烯醋酸乙烯酯颗粒剂与活性氧化铝颗粒剂对德国小蠊有明显的驱避性,其中芳樟醇-乙烯醋酸乙烯酯颗粒剂优于后者,驱避性高达97.7%,而芳樟醇·β-环糊精包结剂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3,P>0.05).结论 采用空穴置换法与聚合物浸渍法均可达到对芳樟醇的理想释控状态,为空间驱避昆虫、缓解环境污染和抗药性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防控手段.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病媒生物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作者:张勇;马彦;邓瑛;曾晓芃;孙贤理;刘泽军;于传江

    目的 通过对国家体育场病媒生物密度的科学监测,掌握主要病媒生物的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制定专项防制方案,采取专项控制活动,确保奥运会开闭幕式免受病媒生物危害.方法 密度监测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鼠夹法,蚊密度临测采用CO2诱蚊灯法、勺捕法和小型容器检查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防制方法:鼠、蚊、蝇和蜚蠊均采用综合防制方法.效果评估方法:采用密度监测和问卷调查法.结果 对外环境大型水体进行监测.总计取样84勺,阳性率为0;对场馆内小型积水进行监测,总计发现小型积水46处,无阳性积水处;对参加奥运会开闭幕式各类人员计220人进行问卷调查,均反映未受到病媒生物侵扰,投诉率为0.结论 奥运会开闭幕式开展的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科学有效,有力地保障了奥运会开闭幕式的顺利举行,实现了无病媒生物危害的控制目标.

  • 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医学革螨生态学调查

    作者:任天广;郭宪国;李伟;吴滇;王乔花

    目的 了解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医学革螨的生态学特征.方法 选择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为调查点,用鼠笼(夹)加食饵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全捕法"采集其体表全部革螨.革螨群落结构用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及优势指数(C')描述.革螨的空间分布格局用分布型指数中的扩散系数(C)、Cassie指数(GA)、丛生指数(I)及聚块指数(m*/m)测定.结果 在捕获的40种1560只小兽体表采集到35种革螨,未确定的革螨种类为8种.物种丰富度及生物多样性很高.优势革螨为特氏厉螨、金氏厉螨、景东厉螨、土尔克厉螨、柏氏禽刺螨.优势种地位突出,5种优势种革螨在小兽体表的分布均表现聚集型分布格局,其生活史时期除柏氏禽刺螨(37.25%)外,其余4种均以雌成虫为主(96.84%、87.94%、92.78%、95.77%),幼虫及若虫比例较低(柏氏禽刺螨的若虫比例为54.51%),雌虫比例均大于其相应的雄虫比例.结论 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医学革螨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高,群落结构复杂,其在宿主体表的寄生呈高度聚集性.

  • 重庆市室内灭蜚蠊效果观察

    作者:冯绍全;郑发文;熊德华;李秀安;何亚明

    目的 掌握重庆市室内蜚蠊的侵害情况,有效控制其密度,为今后大面积灭蜚蠊积累经验.方法 统一时间、统一药物,采用滞留喷洒法和毒饵法集中杀灭,并用药激法和目测法考核灭蜚蠊效果.结果 灭前蜚蠊平均侵害率达27.75%,6种不同类型场所蜚蠊的侵害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272,P<0.01);灭后蜚蠊的侵害率降至6.46%,杀灭率为76.72%.其中学校的灭蜚蠊效果好,杀灭率为91.95%;其次是农贸市场,为86.19%;"五小店"相对差,杀灭率仅为60.79%.6种不同类型场所的灭蜚蠊效果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55.235,P<0.01).结论 本次全市统一灭蜚蠊取得了明显效果,有效降低了蜚蠊密度.同时体会到不同类型场所的灭效高低,与其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以及灭蜚蠊工作力度和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环境条件较好,灭蜚蠊相对较易;工作力度越大,重视程度越高,灭效就越显著.

    关键词: 蜚蠊 杀灭效果
  • 2005-2007年大连市蜚蠊种群分布及生态习性调查

    作者:宋丽华;吴炜;邓凯;周一;张衡谦;庞为

    目的 掌握大连市蜚蠊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统一使用粘捕盒诱捕.结果 全市共有3种蜚蠊分布,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96.89%;日本大蠊和黑胸大蠊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3.02%和0.09%.蜚蠊以7-10月为其活动高峰期.行业分布以农贸市场密度高,其他依次为居民区、餐饮业、宾馆、医院.结论 德国小蠊现已成为大连市主要优势种,应将其列为今后防治的重点.

  • 2006-2007年贵州省大矸镇草地二棘血蜱季节消长调查

    作者:蒋维佳;王昭孝;王晓学;刘武绪;王定明;庄妍

    目的 探讨季节、气温、湿度的变化对二棘血蜱季节消长的影响.方法 在选定地点每月每旬连续调查3 d,每天在蜱活动高峰时间用布旗(90cm×60 cm)法捕捉蜱类,计算每旬3 d的平均捕蜱数,同时记录捕蜱当天的温度及湿度,以其平均捕蜱数相对于时间做曲线.结果 所捕蜱类经鉴定均为二棘血蜱.草地二棘血蜱的活动自4月起呈上升趋势,全年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5、6月及9、10月,10月后呈明显下降趋势,2、3月为低谷期.根据所捕蜱情况,5-6月可能为成蜱的活动高峰期,9-10月为其繁殖高峰期.气温的曲线变化同草地二棘血蜱的消长曲线变化大致相同;湿度的变化可能与气温共同影响草地二棘血蜱的活动.结论 蜱全年均有活动,以夏、秋季为活动高峰期.

  • 2008年长江三峡库区万州段鼠形动物种群调查

    作者:罗超;张静;刘起勇;鲁亮;李洪

    目的 掌握三峡地区鼠形动物种群结构及其密度变化规律,严防鼠害发生和鼠传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为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5 m夹夜法分4类生境进行调查.结果 三峡库区万州段共捕获鼠形动物79只,隶属2目2科6种,平均鼠密度2.76%.其中长江北岸为2.32%,长江南岸为3.06%.居民室内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小家鼠、黄胸鼠为优势种,野外农区以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鼩为优势种.结论 长江三峡库区万州段2008年4月平均鼠密度为2.76%(79/2863),居民室内鼠密度长江南岸高于北岸,农区水域周边旱地鼠密度高于其他旱地.

  • 青海省三江源唐古拉地区蚤、蜱、虱调查

    作者:魏有文;李超;郑谊;陈洪舰;王雪

    目的 了解青海省三江源唐古拉地区蚤、蜱、虱种类分布及自然染疫状况.方法 结合对该地区鼠疫疫源地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体外寄生虫采集,对蚤、蜱、虱标本分类鉴定,将部分标本送实验室做鼠疫细菌学培养.结果 发现该地区蚤、蜱、虱有40种(或亚种),隶属3目8科20属,其中蚤类5科17属36种,蜱类1科1属1种,吸虱2科2属3种(这些标本均保存在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13种喜马拉雅旱獭寄生蚤中自然感染鼠疫的蚤类有3种,即谢氏山蚤、斧形盖蚤、原双蚤指名亚种,亦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外寄生吸虱--古北拟颚虱中分离到鼠疫菌.结论 加大该地区媒介昆虫生物学控制研究,为今后鼠疫防治工作服务.

    关键词: 唐古拉
  • 2001-2006年上海市宝山区鼠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杨迎宇;孙春卫

    目的 掌握上海市宝山区鼠类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理2001-2006年宝山区鼠情监测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6年中共捕获鼠类5种233只,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小家鼠为常见种.城区以褐家鼠为主,农村地区则以小家鼠为主.宝山区鼠密度在3-4月和9-10月呈现2次高峰.结论 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分别开展一次突击性灭鼠活动,农村地区应以小家鼠为主,城市地区则以褐家鼠为主,有针对性地分别选择杀灭及适口性好的毒饵和投饵方式.

  • 抗凝血类灭鼠剂抗性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

    作者:高志祥;施大钊;邱俊荣;冯志勇;姚丹丹;隋晶晶

    及时、准确的抗性检测是合理使用抗凝血类灭鼠剂和有效应对害鼠形成抗性的关键.抗性检测方法目前有3种,致死期食毒法(lethal feeding period,LFP)应用成熟,通过分析抗凝血剂抗性鼠和敏感鼠的数据确定98%(或99%)饲毒致死期(LFP98或LFP99)作为抗性检测标准;血凝反应法(blood clotting response,BCR)的原理是通过检测维生素K环氧化还原酶(VKOR)活性区分抗凝血剂抗性鼠和敏感鼠,也在广泛使用;基因检测法的研究方兴未艾,通过检测抗凝血剂抗性控制基因的突变情况来确定抗性,是目前为准确和快捷的检测方法.3种方法都处在不断完善之中.

  • 鼠疫血清学研究进展

    作者:杜国义;史献明;董国润;刘合智;李玉责;白万翔;杨顺林

    通过对鼠疫常用血清学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的介绍,使鼠疫防治人员对鼠疫诊断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鼠疫血清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起来的免疫学方法,经过半个世纪的应用和研究,不断有新的方法出现.通过我们的介绍,为鼠疫工作者今后的鼠疫监测和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鼠疫 血清学 进展
  • 1980-2006年平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建华;杨冰一;何伟

    目的 了解山东省平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趋势,为制订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平邑县1980-2006年HFRS发病资料、宿主动物监测资料等,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流行趋势分析.结果 1980-2006年共报告HFRS病例9519例.年均发病率26.28/10万,死亡277例,病死率2.91%,发病率高峰期出现在1992-1998年;HFRS发病呈周期性变化,流行周期3~5年,主要集中于春季和秋冬季,高发区域多位于河网平原地带,病例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病死率呈下降趋势,秋冬季病死率大于春季.鼠密度高峰在第3季度,鼠带病毒率第4季度高.结论 平邑县HFRS的流行呈现出周期性、季节性和人群聚集性的特点.近年来,HFRS发病率和病死率虽有较大下降,但人群发病率、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为控制HFRS的流行,必须实施以"灶点灭鼠"、重点人群接种HFRS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 一起黄刺蛾皮炎暴发事件的调查

    作者:赵侠;华桂春;刘鹏飞

    2008年7月12日,铁岭师专、铁岭市公安局、东北输油管理局泵站先后报告,有大批学生和职工发生皮炎,铁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赶赴现场调查处理,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 动物咬抓伤人群后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作者:张红;董桂华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非常严重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死率高达100%.目前被犬等动物咬伤后及时全程、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途径.为了解动物咬抓伤人群后应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现将2005-2007年沈阳市和平区的调查报告如下.

  • 在居民小区中推行规范化有害生物防制的探索

    作者:刘丽军;田霞;顾海勇;陈景龙;黄承杰;吴敏

    目的 探索在居民小区中开展规范化有害生物防制工作的方法.方法 配备专业人员,设置捕蝇笼、毒鼠屋、诱蚊缸等有害生物防制设施,积极处理蚊、蝇孳生地,消灭越冬蚊,规范管理各项设施;开展专业人员和物业管理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工作;对虫害密度和相关信息予以公示.结果 开展规范化有害生物防制管理的居民小区,有害生物密度等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其他小区,居民对虫害控制满意率也高于其他小区.结论 应在全区居民小区内推行规范有序的有害生物防制管理工作.

  • 序贯抽样分析法在鼠类携带病原体水平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裘炯良;郑剑宁;蒋雯音

    目的 为国内鼠类携带病原体水平监测提供一种监测手段和方法.方法 应用事先不规定总抽样个数,按照抽样者规定的检验标准,随着监测样本数的加入,用不断做统计学检验的原理,根据数学公式进行运算,并在监测图中绘制监测数据线,根据监测线是否触及上下界线,快速判断病原体携带率是否超出允许标准.结果 以某地区鼠类携带汉坦病毒(HV)的水平监测为例,设定鼠带病毒率警戒线为30%,应用序贯抽样分析法进行鼠带病毒率定期监测,当在监测图中描点描到第9只鼠的监测数据时,监测线穿过上界线.因此,根据该法判定:有95%把握认为该地区的鼠类携带HV水平达到或超过30%.结论 序贯抽样分析法用于鼠类携带病原体水平的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监测的盲目性,做到一旦获得结果即停止监测工作,避免了监测成本的浪费,可以用较为经济的监测样本量快速地得出可靠的结论.

  • 杀鼠剂敌鼠钠的快速检验

    作者:王彬;侯晓娜

    敌鼠钠是目前使用较普遍的一种抗凝血灭鼠剂,因该药引起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能迅速查明中毒原因和及时抢救中毒患者,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敌鼠钠检验方法非常必要.为此,我们对食物中毒样品采用的敌鼠钠薄层层析法进行了改进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中国媒介生物标本信息咨询服务系统的开发研制

    作者:张夏芳;马晓光;高灵旺;马爱敏;张乐

    以asp编程及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技术支持,采用ADO(ActiveX data objects,ActiveX数据对象)数据访问技术,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查询技术,以我国卫生、检疫部门多年收集的标本为数据源,建立中国媒介生物标本信息系统.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包括标本基本信息库、标本图片信息库、用户信息库.该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具有对数据库的管理功能,而且具有对普通用户的服务功能.系统具有良好的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友好界面、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方面.该系统为卫生、检疫等部门工作者及普通用户提供了详细的媒介生物标本信息,实现了媒介生物标本信息的共享,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现场应用牧歌杀虫剂杀灭猫栉首蚤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保;吴志伟;刘海涛;张昕;岳蔚林

    2008年7月某企业报告发现跳蚤,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接到报告后,我们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化学处理并结合环境防治、物理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制效果.

  • 集体食堂蝇类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防制对策

    作者:钱国华;赵春元;张美菊;贲智强;吴美娟

    近年来,昆山市卫生监督所对餐饮业开展了多项整治活动,特别是2007年餐饮业消费安全整治行动,使其卫生状况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通过多次专项检查,发现一些餐饮单位蝇类防制工作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集体食堂,虽然采取了一些防制措施,但是夏季蝇密度依然较高.现就集体食堂蝇类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如下.

  • 毒饵及胶饵对旅客列车德国小蠊综合防制效果研究

    作者:潘洁;陈式明;郑杰孟;江湘;万永恒;王贵;韦川尤;黄道雅

    目的 观察灭蟑毒饵、胶饵联合应用对旅客列车德国小蠊的综合防制效果.方法 采用1%乙酰甲胺磷灭蟑毒饵粉单独施放、1%哗康灭蟑胶饵单独施放以及2种药物联合应用于旅客列车,进行灭前及灭后蜚蠊密度监测.结果 毒饵、胶饵联合应用与单独使用毒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46,P=0.000),毒饵、胶饵联合应用与单独使用胶饵进行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15.499,P=0.000).结论 毒饵、胶饵联合应用对快速杀灭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并持久保持德国小蠊低密度具有显著效果.

  • 河南省周口市某宾馆蜚蠊暴发侵害的调查与控制

    作者:冷冰;李弘;晏志勇

    目的 调查河南省周口市某宾馆蜚蠊暴发侵害的程度及其侵害种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方法 采取环境治理、药物组合套餐交叉使用等多种方法控制蜚蠊侵害.结果 通过科学防治,施药后1 d的蜚蠊密度由15.94只/(盒·夜)降至1.49只/(盒·夜),杀灭率达90.65%;3~60 d的平均密度控制在0.04~0.27只/(盒·夜)之间,杀灭率在98.31%~99.75%之间,杀灭效果显著.结论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和药物组合套餐的方法,能有效地形成杀灭药物的优势互补,大限度地使各种药物发挥其功效.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