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 중국매개생물학급공제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3-1142/R
  • 国内刊号: 陈秀丽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bingmei@icdc.cn
  • 曾用名: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云南省中部楚雄州蚊虫种群分布及孳生习性调查

    作者:王剑;董学书;鲍建忠;周红宁;孙晓东;林祖锐

    目的 通过现场调查云南省中部楚雄州的蚊虫组成、分布及孳生习性,为当地虫媒生态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7-8月在楚雄州整层随机抽样3个县6个调查点,采用诱蚊灯通宵捕蚊法和白天双层叠帐人诱法捕获成蚊,并在各孳生地捞捕蚊幼虫.结果 共捕获成蚊2亚科6属23种12 711只,其中诱蚊灯法捕获2亚科4属15种12 384只,三带喙库蚊数量多,占捕获总数的59.95%,平均蚊密度为344.00只/(灯·夜);双层叠帐人诱法捕获1亚科4属11种327只,白纹伊蚊数量多,占捕获总数的19.88%,平均蚊密度为5.90只/人工小时.捕捞到4龄蚊幼虫2亚科6属22种8 586条,三带喙库蚊数量多,占捕获总数的27.50%.结论 楚雄州蚊种丰富度高,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其次为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微小按蚊和白纹伊蚊;这5种蚊虫密度高、分布广,应引起重视.

  • 0.05%氟虫腈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成若虫继发传递毒性研究

    作者:王东;张晓;刘慧媛;王永明;辛正

    目的 研究0.05%氟虫腈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成虫和若虫的继发传递毒性.方法 首次毒杀实验采用移液枪头内腔放置给药的方式;继发毒杀实验均使用上次毒杀实验虫尸饲喂的方式进行.结果 0.05%氟虫腈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成虫前4次继发毒杀的死亡率均可达100%,第5次继发毒杀的死亡率高达78.3%;而对若虫仅进行2次毒杀的死亡率可达100%,第3次和第4次继发毒杀的死亡率分别为48.3%和15.0%,对成虫的继发毒杀效果明显优于若虫.结论 0.05%氟虫腈对德国小蠊具有良好的多次继发传递毒性.

  • 卫生杀虫气雾剂对施药者及居住者的大使用量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魏孝侃;王以燕;孟凤霞

    目的 通过计算卫生杀虫气雾剂的大使用量及风险评估,引导公众科学安全地使用卫生杀虫气雾剂.方法 利用美国环保署卫生杀虫气雾剂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在只考虑吸入风险的前提下,用公式反推计算市售10种卫生杀虫气雾剂的室内大使用量,同时对施药者和居住者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针对施药者,市售1~10号卫生杀虫气雾剂的大使用量分别为285.94、268.80、52.36、193.75、566.14、937.60、147.69、230.40、222.66和814.86g/d;针对居住者(成人),市售1~10号卫生杀虫气雾剂的大使用量分别为83.40、78.40、15.27、56.51、165.12、273.47、43.08、67.20、64.94和237.67 g/d,针对居住者(儿童),市售1~10号卫生杀虫气雾剂的大使用量分别为20.10、18.90、3.68、13.62、39.81、65.93、10.38、16.20、15.66和57.29 g/d.结论 日常生活中建议在大使用量以下科学使用卫生杀虫气雾剂,当用量增加时,通过延长开窗通风时间和防护措施来降低卫生杀虫气雾剂使用的安全风险,同时在消费习惯上,选购总有效成分含量低的产品以降低卫生杀虫气雾剂的安全风险隐患.

  • 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应急控制后期白纹伊蚊抗药性水平调查

    作者:段金花;蔡松武;吴军;阴伟雄;邓惠;邹钦;林立丰

    目的 调查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应急控制后期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0月底至11月初,在登革热疫情控制后期,分别在广州市的海珠区、白云区,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汕头市潮阳区,潮州市潮安区和揭阳市榕城区登革热疫点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GB/T26347-201 0)中的敏感基线法之幼虫浸渍法进行检测.结果 广州、佛山、汕头、揭阳和潮州等5市(区)白纹伊蚊对双硫磷和残杀威抗性倍数分别为4.92~8.33和2.35~6.23倍,呈低抗水平;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53~31.29、8.35~38.69和2.63~37.04倍.广州市对菊酯类杀虫剂大多达到中抗水平,佛山和潮州市大多为低抗水平,揭阳市为低抗水平,汕头市大多为中抗水平.结论 白纹伊蚊的防治应坚持综合防制的原则,加强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避免使用中高抗性药物,预防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 湖北省随州市2016年3例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菌株鉴定

    作者:赵忠智;聂丹文;韩秀瑞;刘志国;朴东日;姜海;田国忠;赵鸿雁;崔步云

    目的 对湖北省随州市就诊的3例疑似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并对分离的3株疑似布鲁氏菌鉴定分型.方法 应用布病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采用布鲁氏菌常规鉴定分型方法和噬菌体裂解试验进行检测,并比较BCSP31-PCR法(以布鲁氏菌属特异基因BCSP31为靶基因的检测方法)、AMOS-PCR(根据电泳条带鉴别布鲁氏菌牛种1、2、4型、羊种布鲁氏菌、猪种l型、绵羊附睾种)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3种分子分型种型鉴定方法.结果 3例患者均由密切接触病畜及其肉制品感染,常规检测方法鉴定为羊种布鲁氏菌3型,多种PCR方法检测获得同样结果.结论 经常规和PCR鉴定分型研究确定,随州市布病病例分离株为羊种布鲁氏菌3型.

  • 应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和16S rRNA基因鉴定浙江口岸鼠类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作者:齐润姿;王董;普丽娅;赵欣;高雪萌;马翔;余斌;张晓龙

    目的 鉴定浙江口岸鼠类,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于2015年4-10月在浙江口岸捕获鼠类,取其肝脏,对捕获鼠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COⅠ)、16S rRNA序列片段进行扩增,鉴定鼠种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浙江口岸捕获的鼠类为褐家鼠和小家鼠.COⅠ基因变异率大于16S rRNA基因,均以转换为主,且COⅠ基因以同义突变为主.结论 COⅠ和16S rRNA基因均可作为鼠类鉴定的分子标记.

  • 绿篱技术应用于登革热蚊媒控制的现场试验研究

    作者:刘旭振;倪秀锋;吴军;周伟清;胡应辉;段金花;蔡松武;林立丰;邓惠;赵晓明;李国强;陈锡炎;方娆莹

    目的 应用绿篱技术喷药进行登革热蚊媒防制现场试验,探索对社区进行登革热蚊媒快速和长期有效控制的手段和方法.方法 于2015年6-9月,选择广东省韶关市碧桂园凤凰城为试验现场,以超低容量喷药法作对照,比较绿篱技术喷药快速和持续杀灭登革热媒介伊蚊成蚊的效果.结果 绿篱技术喷药对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成蚊具有快速杀灭效果,可持续控制环境中白纹伊蚊密度,诱蚊诱卵指数(MOI)≤5的持续时间为2~4周,MOI≤10的持续时间为3~6周,有效控制蚊媒密度的持续时间为6~7周,且未见伊蚊对相应药物产生抗性.结论 绿篱技术喷药可有效控制登革热蚊媒密度达1个月以上,与超低容量喷药法比较,其喷药面积更少,费用下降了37.50%,节省现场处理的人力、药物及时间成本,对登革热疫情暴发社区的蚊媒应急控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球孢白僵菌CF08株在家蝇成虫间的水平传播实验

    作者:庄桂芬;黄振东;薛志静;李妍;张瑞玲;张忠

    目的 研究实验室条件下和野外环境中,球孢白僵菌CF08株在家蝇成虫种群中的水平传播能力.方法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直接喷洒白僵菌孢子及接入感染后的家蝇对正常家蝇的感染情况.结果 球孢白僵菌CF08株对雌雄家蝇成虫的致病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0,P=0.240);在实验室条件下,随着球孢白僵菌CF08株感染家蝇接入比例的增加,正常家蝇的死亡率显著提高,高达近80%;在野外环境中,喷洒球孢白僵菌CF08株孢子或释放感染家蝇,对自然孳生家蝇的感染率均较低,高为12%.结论 球孢白僵菌CF08株在实验室家蝇种群中的水平传播能力较强,野外环境下可能不适于蝇类的生物防治.

  • 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危险因素Meta分析

    作者:朱秋艳;胡筱莛;唐婷婷;丁峥嵘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等,收集1995-2015年发表的关于乙脑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7篇,病例412例,对照763例.养猪、房屋位置、免疫史、使用纱窗是乙脑发病的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的合并效应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2.87(2.01~4.10)、2.46(1.55~3.89)、0.12(0.04~0.37)和0.37(0.17~0.83).结论 养猪、居住在村外围是乙脑发病的危险因素,接种疫苗、使用纱窗是乙脑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 贵州省绥阳县吸血蠓类的调查研究

    作者:常琼琼;段琛;韩晓静;徐宗意;侯晓晖

    目的 调查贵州省绥阳县吸血蠓的种类分布、种群构成及其吸血率.方法 于2016年5月6-9日,采用灯诱法(光触媒紫外诱虫灯)在牲畜厩舍采集吸血蠓,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采集吸血蠓31 167只,经鉴定为2属18种,其中库蠓属15种,蠛蠓属3种.贵州省新纪录10种,分别为吉姆库蠓、洋岛库蠓、麦氏库蠓、日本库蠓、东方库蠓、犍为库蠓、蓬帐库蠓、庐山蠛蠓、孤独蠛蠓和小溪蠛蠓;其中东方库蠓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72.08%.3个主要种群的总吸血率为40.12%,不同畜舍中均以刺螫库蠓的吸血率高(56.41%),东方库蠓低(36.88%).结论 绥阳地区不同畜舍吸血蠓及其吸血率不同,为贵州省吸血蠓的防治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 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中首次检测到沃尔巴克氏体

    作者:尹小平;王安东;田延河;巴特;张江国;梁臻

    目的 调查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优势蚊种凶小库蚊携带沃尔巴克氏体情况及其基因型,为防控蚊媒传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4-10月,在中哈边境一区、二区、阿拉山口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利用诱蚊灯和挥网法采集蚊虫,PCR扩增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分子遗传进化树.结果 凶小库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阳性率为3.33%(2/60);wsp基因遗传进化树显示,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序列属于A(wAlbA)和B(wAlbB)2个超级基因组.结论 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首次检测到凶小库蚊携带沃尔巴克氏体,其基因型为wAlbA和wAlbB型,为应用沃尔巴克氏体通过种群替换阻断蚊媒疾病的传播等防控技术提供了基础资料.

  • 泰山照山白枝叶对家蝇产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马亮亮;周俊凝;张忠;李福荣

    目的 了解泰山照山白枝叶粉末对家蝇产卵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使用经照山白枝叶粉末处理的饲料喂养家蝇,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 照山白枝叶粉末对家蝇成虫有产卵忌避作用的低有效浓度为4%,忌避作用有效期为60 h.质量分数为5%的照山白枝叶粉末能抑制家蝇幼虫的生长发育,使其发育迟缓,发育历期延长0.8d左右.照山白枝叶粉末对家蝇蛹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照山白枝叶粉末对家蝇生长发育有抑制和产卵忌避作用,可降低其种群增长率.

  •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大头金蝇携带细菌的研究

    作者:陈健;岳巧云;邱德义;刘德星

    目的 研究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医学媒介生物携带细菌检测中的应用,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经济高效和鉴定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 优化样本处置和细菌提取等前处理方法、优化PCR反应体系和条件;以大头金蝇为研究材料,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以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16S rRNA的V3可变区,分别研究其体内外携带细菌的情况.结果 在大头金蝇体表和体内共有95种细菌鉴定到种,235种细菌鉴定到属,体表携带15个门的细菌,而体内仅携带6个门的细菌.但是从能确定细菌种类的序列数来看,体内(376 282条)所携带细菌的数量却是体表(241 375条)的1.56倍.厚壁菌门(Phylum 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细菌总 数在体内外被检测到的概率分别为99.83%和97.75%,检测到的细菌种类数远超传统方法.结论 建立的样本收集和前处理方法、PCR扩增体系和条件有效、可行,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医学媒介生物携带细菌的NGS检测新方法可行并可推广.

  • 中国姬鼠属种类的DNA条形码鉴定及其分布

    作者:刘蓉蓉;葛德燕;鲁亮;夏琳;刘起勇;杨奇森

    目的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采自我国22个省的姬鼠属样本进行鉴定,调查其分类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为我国鼠传疾病的防控与监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鼠类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COⅠ)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119份姬鼠属样本经PCR检测均获得有效CO Ⅰ基因扩增片段,通过构建分子进化树得到8个分支,与GenBank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可确定为8个独立的鼠种,分别为黑线姬鼠、齐氏姬鼠、朝鲜姬鼠、大耳姬鼠、澜沧江姬鼠、中华姬鼠、乌拉尔姬鼠及1个姬鼠属未定种.结论 通过对鼠类样本的准确鉴定,可确定这些种在我国较为准确的分布情况,修订了原基于形态鉴定的物种分布.

  • 景洪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对吡丙醚的敏感性及其作用特点

    作者:师灿南;开文龙;刘起勇;范建华;周红宁;李洪斌;孟凤霞

    目的 测定景洪市登革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幼虫对吡丙醚的敏感性,并观察吡丙醚在不同剂量下蚊虫的死亡特点,为当地蚊虫控制及抗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0-11月,在景洪市登革热暴发期间,采集媒介伊蚊幼虫,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抗药性测定方法,计算吡丙醚对蚊虫的半数抑制剂量(IE50),并以实验室敏感品系为对照,获得抗性倍数;同时,通过逐日观察不同药剂浓度下试虫的死亡率和死亡虫态构成,来分析吡丙醚对两种伊蚊的毒杀作用特点.结果 景洪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种群幼虫对毗丙醚的IE50及其95%CI分别为0.024 47(0.022 09~0.027 07)和0.135 20(0.117 10~0.156 60)g/L,分别是敏感品系的0.85和13.44倍;景洪市的白纹伊蚊比埃及伊蚊对吡丙醚的耐受力高5.53倍.3龄试虫在接触不同浓度的吡丙醚后,其死亡高峰均在第4~6天;敏感品系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死亡高峰分别在第4~5天和第4天;景洪种群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死亡高峰较宽,在第4~6天.低浓度药物作用下的死亡虫态以畸形成蚊与蛹在羽化中死亡为主;当抑制率>60%时,敏感品系开始持续出现蛹的死亡,且蛹的死亡比例随浓度增加而增大;景洪种群有波动.结论 景洪市埃及伊蚊对吡丙醚敏感,因其是该地区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且主要分布在市区,可以在市区推广使用;尽管白纹伊蚊幼虫产生了中度抗性,但可与其他杀虫剂配合使用,以延缓抗性发展.因此,吡丙醚可应用于当地蚊虫控制及抗性治理,但应定期开展蚊虫抗药性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其抗性发展动态.

  • 北京市朝阳区首次从蚊虫标本中检出辽宁病毒

    作者:唐承军;葛军旗;张洪江;付士红;李元元;徐潮;王会平;张政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蚊虫携带辽宁病毒(LNV)情况.方法 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 23797-2009)中的方法,于2014-2015年采用CO2诱蚊灯采集蚊虫,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LNV核酸,采用Mega 6.0软件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2014-2015年共采集蚊虫9 811只,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1.41%(8 968/9 811).标本编号BJCY14007的淡色库蚊核酸经检测为LNV阳性.基于LNV第10节段的分子特征显示,LNV分支为两个进化群血清Ⅰ型和血清Ⅱ型,BJCY14007与NE97-12较为接近,属血清Ⅰ型.结论 北京市首次报道从蚊虫中检出LNV.因LNV有潜在的致病性,应注意其分布及变化情况,且有必要在人群及宿主动物中开展血清学调查.

  • 云浮市首起报告登革热病例与蚊虫媒介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赖辉兵;罗立旷;欧庆华;冯梓来;张华;阿忠强;钟红苗;雷洁贞;陈小敏

    目的 分析广东省云浮市首起登革热疫情特征和传播媒介伊蚊的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探讨登革热流行风险.方法 结合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和云浮市登革热疫情调查数据,对云浮市首起报告登革热疫情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2014年7-11月全市共设置10个监测点,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监测伊蚊幼虫密度,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伊蚊成蚊密度.结果 2014年云浮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2例,发病率为0.91/10万,其中境内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0例,本地病例12例.全市伊蚊幼虫密度监测BI为3.46~6.58,云浮市城区诱蚊诱卵指数平均为3.39.结论 云浮市防控登革热工作形势日趋严峻,存在因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疫情暴发的低风险;应全面开展蚊媒监测和病例溯源工作,加强对蚊媒密度及相关自然和社会因素研究.

    关键词: 登革热 疫情 媒介 监测
  • 多种方法现场灭鼠效果观察

    作者:贵有军;艾山·艾比布勒;廖力夫;麦丽开·阿不力米提;燕顺生

    目的 比较多种方法的现场灭鼠效果,为今后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9-11月在新疆实验动物中心成品库采用连续投放粘鼠板进行灭鼠,原料库采用溴敌隆毒饵灭鼠法,生产车间采用鼠夹法,普通级动物饲养室采用捕鼠笼法,观察灭鼠前后的鼠密度变化.结果 现场灭鼠18d共发现死鼠122只,灭鼠后平均鼠密度由灭鼠前的59.1%下降至6.8%,校正灭鼠率为79.2%;3种物理灭鼠法布放器械第1天捕获鼠数量出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灭后鼠密度均明显下降,但均未达标(≤3%);投放溴敌隆毒饵第3天开始发现死鼠,第5、6天达到峰值,灭后鼠密度下降为0.结论 采用多种方法对鼠类进行综合防治,可明显降低鼠密度;通过掌握不同环境中鼠类的取食习性,筛选出适合该环境的灭鼠方法,科学合理地选择防治药械.

    关键词: 方法 灭鼠 效果
  • 苏州市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病媒生物调查

    作者:顾灯安;马桢红;刘大鹏;吴治明;陈学良;陈红娜

    目的 调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疫情传播媒介的种群分布及其可疑宿主的感染情况.方法 于2016年6月14-18日,采用人工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法,在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窑上村SFTS患者住处周围及其经常劳作场所附近环境采集游离蜱和寄生蜱,鼠笼法捕获小兽,取其血清、心、肝、脾、肺、肾和脑标本,利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核酸.结果 共采集蜱4种100只,其中中华血蜱、褐黄血蜱和长角血蜱为优势蜱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7.00%、29.00%和26.00%.捕获小兽17只,其中啮齿动物3种、食虫动物和猬形动物各1种.蜱及小兽标本SFTSV的核酸经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江苏省苏州市具有SFTSV媒介蜱及相关宿主动物的分布,但其传播媒介和动物宿主间的传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呼和浩特市及周边旗县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作者:徐能智;范利霞;慕志华;夏志华;高烨芳;刘延厚;郭瑞英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及周边旗(县)淡色库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测定幼虫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敏感性,获得半数致死浓度及其95%可信区间,比较其抗药性程度.结果 呼和浩特市市区、清水河县、武川县、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土默特左旗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9、0.05、0.77、0.09、0.87和0.09倍;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0.97、0.09、0.63、0.11、1.16和0.07倍;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18、0.08、0.19、0.01、0.08和0.06倍;对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22、0.73、7.96、0.68、1.21和1.37倍;对敌敌畏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02、0.89、0.01、0.09、1.06和0.17倍.结论 除武川县淡色库蚊对双硫磷、呼和浩特市市区淡色库蚊对敌敌畏产生低抗外,其他地区淡色库蚊对5种杀虫剂均处于敏感状态.

  • 西藏自治区2009-2011年鼠疫耶尔森菌分离株的生化特征

    作者:赵宏群;占堆;阮水良;蔡虹;海荣;李伟;梁莹

    目的 通过对2009-2011年分离的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进行生化特征鉴定,及时掌握西藏地区鼠疫菌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传统的糖醇酵解实验和硝酸盐还原实验,将2009-2011年分离自西藏自治区的111株鼠疫菌接种在新鲜配制的生化反应管内,28℃培养14d,每天观察并记录反应管中培养基的颜色变化情况.结果 111株被测菌株均可还原硝酸盐并酵解甘油,但均不能酵解鼠李糖;有9株菌阿拉伯糖代谢阳性,其中6株来自那曲地区,3株来自藏南谷地;其余102株菌阿拉伯糖代谢结果为阴性.结论 被试菌均为古典型鼠疫菌,分离自藏北高原那曲地区的鼠疫菌均为青藏高原生态型菌株;分离自藏南谷地的鼠疫菌绝大部分属于冈底斯山生态型,且有3株表现出青藏高原生态型菌株特征,需进一步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遗传标记进行深入分析.

  • 应用人工模拟绿篱现场筛选绿篱技术使用药物

    作者:邓惠;赵晓明;陈锡炎;方娆莹;吴旭光;段金花;吴军;林立丰

    目的 利用绿篱技术人工模拟现场,研究不同杀虫剂的灭蚊效果及滞留效果.方法 应用绿篱技术分别将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大灭)、10%顺式氯氰菊酯(奋斗呐)和10.4%氯菊-烯丙菊水乳剂(列喜镇)喷淋鸭脚木,移入户外帐篷中,每帐放入雌性白纹伊蚊30只,24 h后放入1只小白鼠和4个诱蚊诱卵器,3d后收集诱蚊诱卵器,观察并记录蚊虫存活数.结果 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可保持滞留灭蚊效果达21周以上,10%顺式氯氰菊酯可保持9周;10.4%氯菊-烯丙菊水乳剂无明显的滞留效果,蚊虫周大存活数分别为4、15、21只,中位存活数分别为1、5、7只.结论 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10%顺式氯氰菊酯在绿篱技术药物喷洒灭蚊中均具有良好的滞留效果,前者滞留效果更佳.

  • 武汉市白纹伊蚊对5种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作者:周良才;包继永;吴学胜;陈晓敏;朱军生

    目的 了解武汉市白纹伊蚊对5种卫生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为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幼虫浸渍法,测定4龄蚊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评价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 白纹伊蚊野外种群对双硫磷、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仲丁威的LC50分别为0.001 3、0.001 4、0.005 1和1.568 5 mg/L,是敏感品系的4.3、1.4、2.4和1.0倍.三氯杀虫酯的抗性极高,超出可测定范围.结论 监测武汉市野外白纹伊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及变化趋势对于防控登革热意义重大.在灭蚊工作中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

  • 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地区2013-2015年鼠类病原体携带情况调查

    作者:靳木子;张朝富;韩丹;李震坤;云托娅

    目的 调查2013-2015年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地区鼠类携带病原体情况,为进一步做好鼠间疫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2015年,采用夹夜法在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地区捕获鼠类,采用核酸检测方法检测12种病原体的携带情况.结果 满洲里口岸地区鼠种较多,主要携带巴尔通体和汉坦病毒,2013年巴尔通体检出率为9.09%,2014年汉坦病毒检出率为2.34%.结论 满洲里口岸地区鼠类携带的病原体以巴尔通体和汉坦病毒为主,应加强对该2种病原体的检测,防止鼠间疫情的发生.

  • 海淀区老旧小区病媒生物防治行动中防治策略与效果分析

    作者:赵岩;蔡坤英;郭新昌;王磊

    目的 分析海淀区老旧小区病媒生物防治行动中所制定的策略及取得的效果,为今后大规模病媒生物控制行动提供经验和模式.方法 根据参与本次行动的小区卫生条件等实际情况,采取综合防制策略,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环境类型和对象采取相应的化学防治,如空间喷洒和滞留喷洒等.通过密度监测的方式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本次行动共完成124个小区的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与2012年同期相比蚊密度下降率达95.03%,蝇密度下降率达91.53%.结论 本次行动作为一种新的病媒生物防控模式,有效地缓解了海淀区老旧小区的病媒生物防治问题,得到了居民的关注和认可,防治效果可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 地理景观因素对蚊虫密度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严杰;何隆华

    影响蚊虫密度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地理景观及环境等.目前,国内外研究大部分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分析大尺度范围地理景观因素对蚊虫种群密度的影响.以往有关地理景观与蚊虫密度关系的研究区域主要在蚊虫密度较高的农村地区,城镇地区仅进行简单统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内外学者正逐步研究城市化进程中蚊虫种群密度与地理景观因素的关系.该文主要从土地利用方式、水域空间分布和植被空间分布3个方面探讨地理景观因素对蚊虫密度的影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