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 중국매개생물학급공제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3-1142/R
  • 国内刊号: 陈秀丽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bingmei@icdc.cn
  • 曾用名: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动物屏障对人房捕蚊效果的观察

    作者:周红宁;张再兴;李鸿斌;肖育江;Negel Hill;Hannah Marie Soulsby

    目的采取动物屏障对傣族人房进行蚊虫捕捉效果观察.方法捕蚊工具为CDC诱蚊灯通宵诱捕,动物屏障采用当地耕牛.结果两灯共捕蚊2亚科5属9亚属22种,经数据分析发现,有动物屏障的人房捕蚊效果与无动物屏障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t<t0.05);但观察发现前者捕获蚊虫数(78.83只/晚)显著高于后者(55.17只/晚);有动物屏障的人房捕获按蚊数与库蚊数基本一致,差异无显著性(t<t0.05);动物屏障捕蚊效果与当地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403),而与当地气温有负相关关系(r=-0.36).结论动物屏障对傣族村庄人房防蚊效果不佳,建议动物屏障设置于村庄之外可能较好.

    关键词: 动物屏障 蚊虫 人房
  • 陕西省啮齿动物种数分布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作者:佘建军;李晓晨

    目的研究陕西地区啮齿动物种数分布及与生态因子、海拔高度、景观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得出回归方程.结果根据自然地理概况,陕西地区划分为6个啮齿动物地理区.对不同地理区内可能影响啮齿动物种数的4种生态因子与啮齿类物种数之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温、降雨量、森林覆盖率及面积与啮齿类物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对秦岭、大巴山地区啮齿类的垂直分布进行分析,啮齿类物种数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啮齿动物种数与景观类型也有密切关系,景观类型越复杂,啮齿类物种数越丰富.结论与环境密切相适应的啮齿动物与各种生态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态因子影响啮齿类多样性.

  • 浙江省家蝇抗性调查及防制对策的研究

    作者:俞小林;汤永康;朱江;朱光锋;何学军;陈新献;应国强;邹亚周;朱家贤;吴正平;陈鸣

    目的了解家蝇对常用杀虫剂抗性现状及防制对策研究.方法建立抗性监测点,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LD50(μg/只),提倡轮换或混合用药,控制家蝇抗性的发展.结果浙江省11个市(地)监测点家蝇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EBT、三氯杀虫酯和敌敌畏等8种常用杀虫剂LD50(μg/只)依次分别为0.005~0.048 8、0.070~0.310 7、0.019~0.138 1、0.015 5~0.125 8、0.442~1.541 8、0.115 0~0.970 3、1.700~7.997 8、0.155 4~1.575 6.与1981~1983年测定结果相比较,抗性提高依次分别为7.14~69.71倍、8.43~37.43倍、7.60~55.24倍、1.72~13.98倍、1.89~6.59倍、0.52~4.23倍、0.55~2.42倍、1.47~14.86倍.结论浙江省家蝇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很高的抗性;氯菊酯、胺菊酯和敌敌畏抗性上升相对缓慢,趋稳定状态;EBT和三氯杀虫酯抗性不明显,趋敏感水平. 应加强对家蝇抗性对策的研究,停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抑制和延缓家蝇抗性的发展.

    关键词: 家蝇 抗性
  • 人体蠕形螨感染调查与分析

    作者:姜淑芳;李同京;迟淑萍;郭秀花;张晓龙;王明杲

    目的了解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对北京市丰台区部分人群进行感染调查,用透明胶带粘贴法检查螨虫,并就年龄、性别、职业和皮肤状况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取主要相关因素.结果人群蠕形螨感染率为21.98%(273/1 242),男性感染率为21.03%(114/542),女性为22.61%(156/690);感染虫种以毛囊蠕形螨为多,占69.60%,皮脂蠕形螨占19.80%,混合感染占10.60%.感染率主要与年龄相关.结论人群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虫种以毛囊蠕形螨为主.

    关键词: 蠕形螨 感染
  • 爱克宁、敌百虫箱击杀致乏库蚊实验研究

    作者:罗维沛;李娟兰;陈钦撰

    目的探讨药物箱对致乏库蚊进箱停留的影响及杀灭效果.方法将诱蚊箱内壁衬的黑布浸泡相应杀虫剂即成为爱克宁箱、敌百虫箱,在实验室和现场测试效果作对比评价.结果爱克宁对致乏库蚊有很强的驱避作用,未能达到停留击杀目的;敌百虫不存在驱避作用,蚊虫自然进箱率高,在5.0 g/m2用量的情况下,对长时间停留的致乏库蚊仍有一定的击杀作用,接触6 h死亡率为86.8%.结论利用药物箱杀灭致乏库蚊仅作了初步的观察和探讨,但理想的药物还有待继续实验研究.

  • 鲁中南丘陵地区鼠类生态学及其医学意义研究

    作者:刘运喜;杨占清;吴钦永;张景兰;董勤成;孙宗昭;朱红霞

    目的搞清鲁中南丘陵地区鼠类生态学及其医学意义.方法采用生态学、流行病学和血清学方法.结果 (1)对鲁中南丘陵地区农田鼠类构成及季节消长常年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当地农田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大仓鼠为常见种.鼠类总密度变化全年有2个数量高峰,前峰在7月,后峰在10月,黑线姬鼠密度变化与鼠总密度类似,但其后峰高于前峰.大仓鼠全年仅1个数量高峰在7月中旬.(2)黑线姬鼠全年有2个繁殖高峰,分别在5月和9月;大仓鼠仅1个繁殖高峰在5月,随鼠龄增加,雌鼠怀孕率增加,雄鼠睾丸下位率亦增加,且下位率变化与雌鼠繁殖活动变化基本一致.(3)多元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相对湿度是影响黑线姬鼠和大仓鼠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4)黑线姬鼠、大仓鼠、褐家鼠均存在汉坦病毒(HV)和恙虫病东方体(Ot)自然感染,其季节消长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恙虫病的发病率变化密切相关.

  •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区分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

    作者:李春晓;朱礼华;董言德;赵彤言;陆宝麟

    目的对来自北京、广州、成都、上海和日本的冲绳及长乐寺6个不同地理株的12只雄蚊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方法 RAPD-PCR.结果 UPGMA法构建的系统聚类图表明,12只白纹伊蚊可归为明显不同的两个组,不同地理株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结论用RAPD法可以区分不同地理株的白纹伊蚊.

    关键词: RAPD 白纹伊蚊 地理株
  • 两种灭蟑剂联合使用对军用舰艇蜚蠊的灭效研究

    作者:龙芝美;刘戟环;傅建国;邓重柿;韦家海;廖旺森;张勇洪

    目的了解烟雾灭蟑剂与2.0%施杰灭蟑胶饵联合灭蟑效果.方法对5艘舰艇进行现场灭蟑观察.结果联合用药前舰艇房间高阳性侵害率达92.31%,高密度指数16.5,联合用药第30 d后房间高阳性侵害率下降至5.13%,密度指数下降至0.28.单独使用施杰灭蟑胶饵阳性房间侵害率虽可由86.96%下降至8.70%,密度指数由高11.3下降到0.87,但随后反弹较快,至第90 d侵害率达75.00%.采用单一烟雾灭蟑剂阳性房间侵害率由84.00%下降至36.00%,密度指数也仅下降到2.28.结论采用联合用药进行灭蟑,其效果远高于使用单一灭蟑药效果,且进行一次灭蟑,即可保持3个月以上的低密度水平.

  • 德国小蠊对氯菊酯的抗性及抗性消退研究

    作者:曹敏;孙锦程;林永丽;郝蕙玲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对氯菊酯的抗性和抗氯菊酯德国小蠊的抗性消退.方法果酱瓶药膜法.结果对氯菊酯3年抗性监测,8个调查点的抗性倍数为0.59~7.93;抗氯菊酯德国小蠊不接触杀虫剂,培育至第4代,抗性消失37.22%,第8代抗性消失69.74%,第10代抗性消失85.79%.结论福建调查点的虫株对氯菊酯已产生抗性,部分调查点的抗性呈上升趋势.抗氯菊酯德国小蠊虫株由中等程度抗性转变为低抗性至基本消失需要3年.

  • 上海地区白纹伊蚊监测与药物防制研究

    作者:徐仁权;蔡恩茂;徐友祥;王士珍;蒋丽亚;刘丽军;任文军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成幼虫的基本生态习性,掌握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和现场控制效果,为制定登革热应急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幼虫采用3~11月孳生地阳性率调查、人工容器诱卵法与自然界阳性率比较、采集不同水质进行理化分析;成虫采用帐诱法和人工小时法比较白纹伊蚊种群数量动态;用人诱法观察室内外叮咬频率与光照、温度的关系;用幼虫浸液法和模拟现场试验法观察几种杀虫剂的LC50和持效.结果 (1)白纹伊蚊幼虫在自然界出现期为4~11月,6~8月为高峰,人工容器法白纹伊蚊幼虫出现期为5~11月,比自然界晚1个月,幼虫高峰与自然界基本一致;(2)白纹伊蚊幼虫分布十分广泛,郊区高于市区;以轮胎集中堆放处、公园、废品收购、居民区、建筑工地的孳生率较高;幼虫孳生场所以轮胎、缸罐、养花容器、盆桶、瓶等小容器为主.喜欢孳生在pH均值为7.34~7.56、氯化物均值46.43~98.97 mg/L、溶解氧均值3.216 7~3.161 mg/L、亚硝酸盐氮均值0.108~0.043 5 mg/L的水质中;城区与郊区白纹伊蚊孳生与非白纹伊蚊孳生的水体理化指标有所不同;(3)白纹伊蚊成虫出现期为4~11月,成虫高峰为6~8月,两种成虫监测方法捕获的成虫数量以帐诱法>人工小时法;(4)白纹伊蚊成虫在6~9月间,在白天室内外均出现以上午8∶00~10∶00、下午15∶00~16∶00两时段的叮刺高峰,其成虫叮刺活动与光照LUX有关;(5)白纹伊蚊幼虫对DDVP的抗性倍数为42倍,不同地区白纹伊蚊对杀虫剂的LC50有差异,但对两种拟除虫菊酯尚未产生抗性,实验表明0.5~1 ppm甲基嘧啶磷、0.5~1 ppm二嗪农在现场有2~4周的控制效果,0.2~0.8 ppm双硫磷3%沙砾剂在现场有良好的控制白纹伊蚊幼虫效果.结论白纹伊蚊幼虫在自然界出现期为4~11月,人工容器监测幼虫晚1个月出现,成虫出现在4~11月,成虫监测帐诱法优于人工小时法,初步掌握了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孳生水质理化指标和成虫叮刺活动与光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白纹伊蚊对DDVP产生了抗性,但抗性增长幅度小,对拟除虫菊酯尚未产生抗性,甲基嘧啶磷、二嗪农、双硫磷3种有机磷对白纹伊蚊幼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 必扑杀蟑饵剂连锁灭蟑效果观察

    作者:付学锋;薛素琴;田彦林;韩玉华

    目的观察连锁杀蟑饵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连锁灭蟑效果,并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参照国标测试饵剂药效方法.利用试虫的"有毒"粪便、"有毒"虫尸,作为下一步实验试虫的食物,分别测试若虫、成虫的连锁实验,并测试有、无外源食物竞争情况下的连锁作用.结果必扑杀蟑饵剂药效达到国标B级标准,在无外源食物竞争情况下,对若虫、成虫显示出良好连续杀灭效果, 但若有外源食物竞争, 则这一效果明显下降. 结论连锁杀蟑饵剂有连锁灭蟑效果.

    关键词: 饵剂 死亡率 KT50
  • 浙江省3种蜚蠊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作者:俞小林;许利国;胡加国;金岿立;邹亚周;陈理;应国强;陈新献

    目的测定德国小蠊、黑胸大蠊和美洲大蠊对4 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积累抗性本底资料,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抗性系数分别为1.63~2.49、2.26~3.39、2.22~3.20、2.91~3.76;黑胸大蠊对4种杀虫剂抗性系数分别为1.33~2.02、1.30~3.23、1.48~2.65、1.95~2.68;美洲大蠊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49~1.50、1.49~1.74、1.52~2.20、2.16~2.57.结论德国小蠊对4种杀虫剂已产生一定抗药性,黑胸大蠊和美洲大蠊抗性不明显.

    关键词: 蜚蠊 抗药性
  • 上海奉贤地区猪舍早春蚊虫调查分析

    作者:黄品贤;闵继光;宋花玲;顾正权;陆瑛

    目的了解北温带地区早春猪舍的蚊虫构成和乙脑病毒的主要媒介三带喙库蚊的吸血和自然消长情况,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监测和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2年3月1日至5月31日对上海奉贤地区陈河浜猪舍进行蚊虫调查.结果共捕蚊8 268只,经鉴定为4属8种,其中三带喙库蚊5 956只,占总捕蚊数的72.04%,该蚊的吸血率为62.83%.三带喙库蚊2002年首次出现日期为3月11日,其中有经产蚊和孕卵蚊.结论三带喙库蚊为该地猪舍的优势蚊种,该蚊有迁飞可能性,其早春自然增长速度是先缓慢后呈加速度增加,其季节消长与气候、环境污染变化有密切关系.

  • 克蚁星粉剂对黄胸散白蚁的毒效

    作者:郭建强;陈新年;雷阿桂

    目的了解3%克蚁星粉剂对黄胸散白蚁的毒杀效果,为开发替代灭蚁灵的白蚁灭治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胃毒毒性.将克蚁星粉剂按一定比例拌在松木粉中,让白蚁工蚁取食,观察试虫中毒、死亡情况;(2)传递毒性.将克蚁星粉剂粘在一定比例个体的白蚁身上,观察整个种群白蚁的存活情况.结果克蚁星粉剂对黄胸散白蚁具有较高的胃毒毒性.供试个体取食毒饵10 d,致死中浓度为56.1 mg/L.克蚁星毒性能在黄胸散白蚁群体间较好地被传递,处理1%~9%的个体可使先后接触的4~9批个体死亡.结论克蚁星粉剂可替代灭蚁灵用于白蚁防治.

  • 康保县鼠间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报告

    作者:白万翔;李玉贵;崔秀平;项友清;张彩虹;李振海;史献明;宋东霞;杜国义

    目的了解康保县鼠间鼠疫的流行情况,探索更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对鼠间鼠疫流行区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大面积灭鼠,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和应急准备工作.结果鼠密度由灭前16.08只/hm2下降为1.11只/hm2,灭效为90.0%,鼠间鼠疫的流行得到了控制.结论此次鼠间鼠疫处理措施及时有效,达到了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目的.但这次鼠间鼠疫流行与内蒙古的化德、白旗鼠间鼠疫的流行区域相毗邻;个别地段鼠密度还未达到国家控制标准,次年还有鼠间鼠疫发生的可能.

  • 奉贤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科学灭鼠控制对策

    作者:姚惠铭;孙红专;沈吟才;徐克俭

    目的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制订科学灭鼠对策,控制奉贤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方法依据1986~1995年奉贤县HFRS流行特征及黑线姬鼠、褐家鼠等5种宿主动物均携带汉坦病毒(HV)的监测结果,于1996~2001年的每年春秋两季,选取溴敌隆配制毒饵,对1986~1995年的历史疫点及以后逐年出现的新疫点,在室内、外环境及村(集镇)周田野同步投毒饵灭鼠;非疫点仍按1995年以前的方法以室内灭鼠为主,兼顾室外环境.同时,在全县25个乡镇(农场)每月于各村轮转用夹夜法以300夹日监测鼠密度,然后计算年平均鼠密度.结果全县年平均鼠密度和HFRS年平均发病率,1996~2001年比1986~1995年分别下降68.55%和64.36%.结论长达6年的动态观察结果证明,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制订的科学灭鼠控制对策,可有效地控制长期居高不下的HFRS流行.

  • 湖北宜昌市有瓣蝇类地理区划研究

    作者:李枝金;杨振琼;董美阶;刘亦仁;向恒阳;刘立屏

    目的研究宜昌市有瓣蝇类的种类及地理区划.方法分析已知有瓣蝇类的区系成分.结果已知有瓣蝇类6科99属256种,其中东洋界种类110种,占43.0%;古北界种类107种,占41.8%;广布两界者39种,占15.2%.结论宜昌地区有瓣蝇类应划归东洋界.

  • 3种方法现场杀灭舰艇蜚蠊效果观察

    作者:杨建军;闫凤良;周云昌

    为探讨杀灭舰艇蜚蠊的有效方法,2002年5月,我们采用烟熏、毒饵、烟熏结合毒饵3种方法对海军某部的3艘舰艇的蜚蠊进行了处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介绍一种自制捕鼠工具--桶式毒鼠房

    作者:张志钊;高理;李晋涛;汪金柱;周玉海;殷俊

    我部在创建文明卫生军营活动中发现,以往由于鼠药直接投放在地表,易受风吹、雨淋等气象条件以及无意践踏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灭鼠效果不佳.为此,我们自行研制了一种桶式毒鼠房,它既可以防潮又可以防止人为破坏,提高了鼠药的利用率,可不断地毒杀老鼠,作用持久,效果满意.

  •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沙狐、鼬类寄生蚤的调查

    作者:刘满福

    沙狐(Vulpes corsac)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方,栖息于荒漠与荒漠草原,以各种啮齿动物为食,也捕食鸟类等其他小型动物,可自然感染鼠疫.在我国的旱獭和沙鼠疫源地,曾发生多起因剥沙狐皮而感染鼠疫的病例.蚤类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了解沙狐寄生蚤种类、构成,对深入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传播媒介,以及沙狐在传播鼠疫过程中的流行病学作用,制订鼠疫防制对策具有一定意义.为此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康保牧场鼠疫监测点,在20世纪80年代曾对沙狐体蚤进行调查.

  • 鼠重点危害场所防鼠设施修建方法探讨

    作者:陆年宏

    在鼠重点危害场所修建并完善防鼠设施,对控制室内鼠密度回升至关重要.具体在什么场所修建以及如何修建,目前尚无统一规范要求,资料记载的也比较零乱.作者根据多年参加军内外创卫检查的工作实践经验,就该问题提出以下具体观点供大家参考.

  • 东营市市区家蝇的抗药性监测

    作者:刘凤友;刘爱国;陈玉瑞

    东营市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有机氯、有机磷类化学杀虫剂防治卫生害虫.70年代末,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开始大量使用.为了解该地区家蝇对4类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于2001年对东营市家蝇作了抗药性测定.

  • 昌平区饮食业蜚蠊密度调查

    作者:贺洪国

    为了解昌平区饮食行业蜚蠊危害情况、种类分布,为科学灭蟑提供依据,我们对昌平区207家饮食行业进行了密度调查.

  • 武警东营市支队驻地淡色库蚊密度消长调查

    作者:杨恒岗;刘爱国

    为了解驻地蚊类的生态习性,发现优势种群,掌握其消长规律,指导灭蚊防病,我们于1998年对东营市淡色库蚊种群密度及消长情况做了调查分析.

  • 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和疫区地理景观特征监测研究

    作者:王英军;刘险峰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区的南端,面积15万 km2,气候为暖温带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候特点明显.植被主要为夏绿林类型,东西部山地高处为针阔混交林,周围较低处为次生林所代替.由于人类活动和植被类型的差异,动物地理分布受到很大影响,东部山区森林覆盖较好,为动物提供了较好的栖息环境,低丘和平原地区,鼠类占绝对优势,分布极为普遍,人群由此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机会相应增多.

  • 晋江市1997至2001年四害的调查研究与防制

    作者:陈文扬

    1997年以来,晋江市各级政府、卫生部门以创建卫生城市为契机,以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和民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从城市卫生管理功能角度出发,大力开展了除四害活动,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四害密度,减少了其危害.现将1997~2001年晋江市对四害防制及其成效报告如下.

  • 汉坦病毒宿主动物生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汤芳;曹务春

    发生在欧亚大陆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和美洲的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是由汉坦病毒(Hantaivrus,HV)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发病流行取决于宿主动物的生态学、环境因素变化、人的行为及流行毒株的特点,其中环境条件变化引起宿主动物种群密度及行为的改变是疾病流行的重要环节.因此,掌握HV宿主生态学特点及其与生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类HV感染的流行和危险因素,对预测疾病流行及其防制对策与措施的制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3年,在美国西南部暴发HPS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启动了一项长期、大规模、纵向的有关HV宿主生态学研究,该项研究在美国西南部3个州不同生态环境选择了9个点,设定24个捕鼠网络,对宿主动物的自然生态学以及动物携带HV的特点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观察.在我国采用病原-血清学手段进行全国HRFS地理流行病学研究(横向)及在全国48个监测点进行HRFS疫情的监测研究(纵向),较好地阐明了我国HFRS流行的危险因素、流行规律以及人群、时间、空间分布和HV宿主动物种类、分布情况.现就HV宿主动物生态流行病学研究的国内外进展综述如下.

  • 镇江口岸鼠形动物体表革螨群落的研究

    作者:胡云;韩方岸

    目的研究镇江口岸不同生境、不同种类鼠形动物体表寄生革螨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动物群落生态学、数学昆虫学方法,研究镇江口岸2001年6月至2002年5月4类生境中革螨群落的结构特性,并比较分析.结果 (1)镇江口岸的革螨群落由7科15属22种组成,优势种为NFDA6NFDA5赫刺螨(59.24%),从属种为格血厉螨(14.61%)、鼠腭毛厉螨(8.77%)、纳厉螨(7.11%);(2)鼠形动物染革螨指数一年有两个高峰,主高峰在3~6月份,次高峰在9~11月份;(3)码头区、草灌区、生活区和仓库区革螨的优势种分别是NFDA6NFDA5赫刺螨(72.52%)、NFDA6NFDA5赫刺螨(35.74%)、毒厉螨(25.00%)和鼠腭毛厉螨(30.77%);(4)主要鼠形动物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和大麝NFDA6体表革螨的优势种分别是NFDA6NFDA5赫刺螨(45.42%)、纳厉螨(53.49%)、鼠腭毛厉螨(36.36%)和NFDA6NFDA5赫刺螨(93.48%);(5)码头区与草灌区革螨群落的相似性指数较高,码头区和草灌区的黑线姬鼠,生活区的褐家鼠体表3个革螨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优势种群构成比较大.结论镇江口岸各生境、各种类鼠形动物体表革螨群落的结构复杂,特征明显,生物多样性较高.宿主动物的种类及所处的生境均是影响其体表寄生革螨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革螨 群落
  • 浙江遂昌县1987至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叶水福;金忠平;胡振达

    目的探讨遂昌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搜集遂昌县1987~2001年该病疫情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5年累计报告152例,发病率处于低中水平,农民占89.47%,学生占5.26%,11月至次年1月和7~8月为两个发病高峰,主要分布于3个乡镇.1997年后原疫区以外乡镇病人相对增多.结论根据流行趋势,应加强疫情监测、灭鼠和接种疫苗.

  • 1982至2001年天门市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作者:白守成;陶文;聂志华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属湖沼水网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全市27个乡镇,总人口160万.其中23个乡镇249个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43.8万,耕牛2.13万头,历史累计钉螺面积9 801.5 hm2,累计血吸虫病人8.32万人.数10年来,在历届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于1982年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后来经过几年演变,疫情反复回升后,又经10年防治,于2001年再次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现将1982~2001年的疫情分析报告如下.

  • 湘南微小牛蜱携带莱姆病螺旋体的调查

    作者:何汉江;黄晓敏

    莱姆病螺旋体通过某些硬蜱的吸血活动传播给人和动物,1987年张哲夫等[1]首次从全沟硬蜱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为了解湘南地区自然人群莱姆病感染情况及媒介生物,本课题组对湖南省郴州市选点进行人畜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对当地进行了莱姆病螺旋体媒介生物的研究.

  • 三峡库区涪陵段黑线姬鼠携带汉坦病毒抗原的研究

    作者:蒋明洲;李优良;刘洪;谢中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涪陵段沿江地区黑线姬鼠携带汉坦病毒(HV)抗原情况,为三峡库区蓄水后防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提供依据.方法捕鼠用鼠夹法,抗原检测用IFAT法.结果各调查点布放23 956夹次,捕获黑线姬鼠1 248只,捕获率为5.21%;检测鼠肺1 172只,阳性64只,阳性率为5.46%.不同高度黑线姬鼠携带HV抗原无差别,黑线姬鼠年龄组和性别及不同月份携带HV抗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黑线姬鼠密度及携带HV抗原高低与HFRS发病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黑线姬鼠
  • 蚊蝇的全时段消杀与选时段消杀及效果分析

    作者:黄岳生

    目的为验证全时段消杀的必要性,将全时段消杀与传统的选时段消杀进行对比,为合理地安排消杀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探索蚊蝇越冬的原因及现状,对比邹城市区及近郊1999年实行全时段消杀与1998年选时段消杀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蚊蝇越冬状况个别场所密度已达到21%和15%,实行全时段消杀后夏季蚊蝇密度比往年降低了17.6%,冬春季降低59.0%.结论全时段消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有其明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传统鼠夹的工作原理和提高捕鼠率的方法

    作者:曾粤宗

    鼠夹在人类漫长的灭鼠史上立过不少功劳.它结构精巧、零件少、价格低廉,制作工艺技术难度亦不大,只要使用方法正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捕鼠器具.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对其使用方法、捕鼠率、安全性、实用性等作了研究,也作了许多改革,以挖掘其潜力.

  • PCO公司在有害生物控制过程中与客户接触的操作要领

    作者:杨振洲

    PCO公司与客户签定了合同,并不等于你的工程能够圆满成功,影响工程顺利进行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个工程需要客户的密切配合,当你的客户没有向你提出任何问题,又不理解你的工作程序时,客户往往是持一种以观后效的态度,做好了给钱,达不到效果,PCO公司走人.这样的开端给以后的工作带来许多的障碍,因此,你必须要与客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采取适当的方式和行动,给客户灌输正确的理念,了解你的工作方式和操作程序.综合治理对于PCO公司实施工程是基本的要素,给客户灌输综合治理概念有几个原因:其一,综合治理的概念可以使你的工作很容易开展;其次,当你的客户知道了你怎样实施工程,而且也了解了为什么要那样做,他们就更乐意配合你的工作.再者,当控制效果并不能让客户十分满意的时候,按照综合治理的概念,可以给客户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力求下一步得到解决.

  • 临海市杜桥镇创建灭蜚蠊先进镇技术工作总结

    作者:王仙文;金武健;金琥

    杜桥镇位于浙江中部沿海,气候及自然环境适宜蜚蠊的栖息及繁殖.我镇在除四害工作中开展了区域性的群众灭蟑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广度和深度不够,未将其控制到不足为害的程度.因此,为迅速控制蜚蠊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我们于2001年6月10日对镇区所辖范围内的所有单位、住户以及公共环境地段,开展了灭蜚蠊活动,使镇区的蜚蠊成若虫侵害率由灭前的45.64%降至灭后的1.85%;密度指数由灭前的5.24只/间降至灭后的2.13只/间;卵鞘侵害率由灭前的25.32%降至灭后的1.07%,密度指数由灭前的4.18只/间降至灭后的1.23只/间;蟑迹侵害率由灭前的60.75%降至灭后的3.12%.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全爱卫发(1997)5号文规定的标准.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 刍议"四害"标准及现场考核办法

    作者:潘国绍;俞仙芳

    <灭鼠、蚊、蝇、蟑螂标准>及<灭鼠、蚊、蝇、蟑螂考核鉴定办法>,由全爱卫发(1997)第5号和第28号文件(简称"办法")印发实施,为各地深入开展除四害达标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通过6年来的实践操作后发现,部分内容尚存在一些缺陷,若干条款已显得滞后,现就有关问题作一探讨,以求同仁指教.

  • 家庭预防性消毒方法

    作者:杨振洲;兰鑫

    2003年的春天,非典型肺炎即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中国暴发性流行,引起了人们对日常消毒的重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所,在这里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特殊而密切的接触,也存在着类似甚至相同的生活方式,这就促进了疾病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传播,也就有更多机会对病原体微生物共同暴露.有关家庭中传染病暴发的案例屡有报道,为此已引起广泛重视.在此形势下,家庭的日常防病消毒也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家庭日常消毒方面,消毒剂的使用陷入了一种紊乱状态.大量且不正确的使用消毒剂,给人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