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序列比较

    作者:陈虹;陈汉彬

    目的比较中国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从分子水平探讨不同地理株对登革病毒(DV)易感性的差异.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从蚊虫基因组DNA扩增出COⅠ基因片段并进行克隆测序;用邻接法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各地理株白纹伊蚊COⅠ基因片段序列长度均为415 bp,所测各株序列均无缺失.云南思茅株的碱基转换率为1.93%,颠换率为0.24%.贵州麻尾株和广西南宁株的转换率为0.48%.各地理株中思茅株与麻尾株关系较近,麻尾株与南宁株关系较近,其余11个地理株均为同型株. 结论蚊虫对DV的易感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及生态学方面(如季节气候、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等)的因素.在中国大多数白纹伊蚊为同型基因,其对DV的易感性尚无直接对应关系.

  • 不同感染来源疟原虫虫株的18S sRNA基因同源性分析

    作者:朱垚吉;邓艳;毛祥华;王剑;陈梦妮;董莹

    目的 分析云南省不同感染来源疟原虫株的遗传差异. 方法 采集不同地区疟疾患者的血样,利用巢式PCR扩增疟原虫18S sRNA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分析,以分子进化树描述18S sRNA基因序列的同源程度.结果 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诊断为云南当地感染的全部疟疾患者22例及感染地为缅甸、非洲、老挝的13例疟疾患者血样进行18S sRNA基因巢式PCR扩增,8份检出恶性疟原虫目的基因片段(205 bp)、35份检出间日疟原虫目标片段(120 bp).对43份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其中8株恶性疟原虫的18S sRNA基因进化树显示属云南本地感染的虫株与非洲虫株分布在不同亚支,但均与鸡疟原虫(P lasmodiumgallinaceum)(Accession:M61723)遗传进化关系较近;35株间日疟原虫的18S sRNA基因进化树显示所有虫株均集中在一个进化分支内,与食蟹猴疟原虫(P.cynomolgi)(Accession:L07559)遗传关系较近,89%的云南本地感染虫株与南美两个虫株(Accession:X13926、U03079)同在一个进化亚支. 结论 恶性疟原虫不同地理株的18S sRNA基因序列差异性较间日疟原虫株间的差异性更明显.

  • 抗血吸虫新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翟自立;肖树华

    自1918年临床上首次用酒石酸锑钾治疗血吸虫病,至80年代早期,先后有锑类、硫杂蒽酮类、硝唑咪、奥杀尼喹、硝基呋喃类、六氯对二甲苯、敌百虫、吡噻硫酮、吡喹酮和青蒿素等药物应用或试用于治疗血吸虫病,但迄今仍在应用的只有奥杀尼喹和吡喹酮两种.奥杀尼喹仅有抗曼氏血吸虫作用,且易诱导抗性,而吡喹酮不仅对人体5种血吸虫病均有效,而且疗效高、疗程短和不良反应少,故吡喹酮已成为目前治疗各种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吡喹酮的有效性基本解决了血吸虫病的化疗问题.但近年来,继实验室成功地诱导曼氏血吸虫产生吡喹酮抗性后,在非洲和南美洲一些曼氏血吸虫病流行区陆续出现了对吡喹酮不敏感地理株、吡喹酮疗效差或治疗无效的异常现象[1].尽管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些流行区的地理株对吡喹酮产生了抗性,但已向人们敲响警钟,过分依赖吡喹酮单一药物治疗血吸虫病是不行的,有必要寻找交替或替代使用的药物.本文就近几年在抗血吸虫新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 旋毛虫虫种的鉴定方法及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许汴利;李辉;邓艳

    自1835年发现旋毛虫至上世纪中叶一直认为旋毛虫病是由单一的虫种引起的,即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Owen,1835).Nelson、Mukundi (1963) 和Nelson等(1966)实验发现,一些不同的地理株其生物学特性有明显差异,对大鼠易感的虫株同样对家猪亦易感,而来自于肯尼亚灌木丛中一种野猪和阿拉斯加熊的虫株对大鼠和猪的感染性差.Gretillat、Vassiliades(1968) 和Kruger等(1969)用西非和南非野生动物虫株实验感染猪和犬的比较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Kozar(1965)用波兰虫株和肯尼亚虫株进行的实验感染中发现,肯尼亚虫株对小鼠较之猪不易感,但在实验室小鼠体内经数次传代后,其感染性有变化.

  •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区分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

    作者:李春晓;朱礼华;董言德;赵彤言;陆宝麟

    目的对来自北京、广州、成都、上海和日本的冲绳及长乐寺6个不同地理株的12只雄蚊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方法 RAPD-PCR.结果 UPGMA法构建的系统聚类图表明,12只白纹伊蚊可归为明显不同的两个组,不同地理株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结论用RAPD法可以区分不同地理株的白纹伊蚊.

    关键词: RAPD 白纹伊蚊 地理株
  • 不同地理株埃及伊蚊经口接种登革2型病毒的感染性研究

    作者:周光智;赵彤言;郭晓霞;朱礼华;薛健

    目的研究海南、广东、台湾和印尼Baro等4个地理株埃及伊蚊对登革2型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分别用鼠血和猪血配制不同病毒滴度的病毒混悬液经口接种埃及伊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蚊脑液病毒抗原.结果用鼠血病毒混悬液时,印尼Baro株对登革2型病毒的感染率与海南株、台湾株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海南株:P=0.007 9<0.01;台湾株: P=0.011 6<0.05),与广东株的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 05),随着病毒滴度的下降,各株埃及伊蚊对病毒的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鼠血和猪血各株饱血雌蚊经口接种登革2型病毒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2 0, P=0.201 4>0.05).结论不同地理株埃及伊蚊对登革2型病毒易感性存在差异.

  •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研究不同地理株埃及伊蚊的分化

    作者:周光智;赵彤言;李春晓;朱礼华;薛健

    目的用RAPD技术对实验室饲养的广东、海南、台湾和印尼Baro等4个不同地理株的8只雌蚊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方法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结果选用2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有8个引物表现清晰的RAPD谱带并呈显著多态性.UPGMA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埃及伊蚊4个地理株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结论用RAPD方法可以区分不同地理株埃及伊蚊.

    关键词: 埃及伊蚊 地理株 RAPD
  • 四个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虫体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的免疫学分析

    作者:简莎娜;艾琳;陈韶红;蔡玉春;卢艳;陈木新;吴秀萍;田利光;陈家旭

    目的 分析4个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的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的蛋白组成和免疫学特性.方法 昆明小鼠16只,每只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0条,45 d后人工消化法收集旋毛虫肌幼虫制备虫体抗原,幼虫体外培养获得排泄-分泌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虫体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的组分,并用感染小鼠血清和旋毛虫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棘球蚴虫病、裂头蚴病、鞭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囊尾蚴病、钩虫病患者血清与抗原进行免疫印迹反应,观察阳性反应抗原条带. 结果 经SDS-PAGE分析,4个旋毛虫地理株虫体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均有8条主带,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100000、66000、49000、45000、43000、30000、18000、12000和Mr66000、53000、49000、43000、36000、34000、30000、16000.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旋毛虫肌幼虫虫体可溶性抗原与旋毛虫病患者和感染小鼠血清的反应条带以Mr95 000、72 000、53 000、49000、43 000为主,排泄-分泌抗原反应条带以Mr53 000、49 000、43 000、40000为主.结论 各地理株不同抗原的组分和免疫学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虫体可溶性抗原的M 95 000、72 000成分和排泄-分泌抗原的Mr40000成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 两个地理株青海血蜱基因组DNA差异研究

    作者:史智勇;赵红斌;杨银书;常德辉;张继军

    目的研究青海血蜱是否有种型差异.方法分别提取青海血蜱两个地理株的DNA,选取8条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多聚核苷酸单链为引物,进行RAPD-PCR扩增反应.将扩增产物制备成DNA图谱,比较青海血蜱两个地理株基因组DNA多态性.从DNA水平对青海血蜱两个地理株进行差异分析.结果青海血蜱两个地理株大部分DNA条带是相同的,少数DNA条带不同.结论两个地理株青海血蜱DNA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 RAPD 青海血蜱 地理株
  • 不同地理株旋毛虫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多态性的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作者:姜鹏;毛福荣;崔晶;李峰;张玺;王莉;王中全

    目的:观察不同地理株旋毛虫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X Ⅰ)基因片段的多态性.方法:根据旋毛虫mtD-NA COX Ⅰ设计引物,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我国7个猪源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1)地理株(河南、湖北、云南、西安、天津、黑龙江同江及哈尔滨株)与1个波兰猪源旋毛虫(T1,编号ISS3)地理株进行COX Ⅰ基因片段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我们7个猪源旋毛虫地理株与波兰地理株COX Ⅰ基因均扩增出约400 bp的片段,PCR扩增产物经SSCP检测发现有3种基因型(AA、AB和BB),波兰地理株为AA型,黑龙江同江、哈尔滨、西安、云南、湖北及河南株均为AB型,天津株为BB型,其中以AB基冈型频率高(0.75),AA与BB基因型均为0.125;A和B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5;旋毛虫不同地理株COX Ⅰ基因的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375.为中度多态性.结论:8个不同地殚株猪源旋毛虫的COX Ⅰ基因为中度名杰件.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旋毛虫属分类方面的应用

    作者:张红卫;崔晶

    自1835年发现旋毛虫以后,一直认为旋毛虫属只有一个种,即Trichinella spiralis.1972年,国外学者根据旋毛虫的不同地理株对宿主的感染性、地理分布范围及幼虫在宿主肌肉中是否有囊包形成,提出旋毛虫属包括4个虫种.

  • 旋毛虫属分类及其分类研究方法

    作者:张红卫;崔晶

    旋毛虫可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150多种哺乳动物,引起的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以前本病在欧洲及北美国家严重流行,以后通过严格猪肉检查,人体旋毛虫病的发病率己明显下降,但在过去20年内世界上许多地区又出现了本病的暴发[1-3],现已将其列入再次出现的疾病(re-emerging disease).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100万人体感染者,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richinellosis,ICT)仅在1995-1997年即报道了1万多例病人[4-5].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旋毛虫分离株(地理株,isolate)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繁殖力、对宿主的感染性及致病性等方面存在有明显的差异[6-7],因而认为旋毛虫属(Trichinella)内不仅包括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还可能包含有其它多个虫种.现将旋毛虫属分类及其分类研究方法的进展综述如下.

  • 旋毛虫不同地理株冷冻耐力的观察

    作者:李婷婷;毛福荣;崔晶;李楠;王中全

    目的 观察旋毛虫不同地理株的冷冻耐力.方法 将7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5只),每组分别感染-18℃保存不同时间的旋毛虫河南株、云南株及乡土旋毛虫,每只小鼠经口接种300条肌幼虫.感染后42d剖杀,将全身骨骼肌消化后收集肌幼虫,测定其生殖力指数(Reproductive capacity index,RCI).结果 旋毛虫河南株-18℃保存0、6、12 h后的RCI分别为91.4、0.03及0(X2=26.453,P<0.05),云南株-18℃保存0、6、12、24 h后的RCI分别为235.6、0.04、0.01及0(X2=21.115,P<0.05);乡土旋毛虫-18℃保存0、6、12、24、48h后的RCI分别为34.6、26.8、21.9、10.8及7.4(F=8.505,P<0.05).结论 旋毛虫河南株与云南株对低温的抵抗力较低,-18℃分别保存12、24 h感染性已完全丧失;乡土旋毛虫对低温抵抗力较强,-18℃保存48 h仍有较强的感染性.

  • 海南株和北京株白纹伊蚊水解氨基酸的比较

    作者:陈虹;陈汉彬

    目的比较海南、北京两地理株白纹伊蚊水解氨基酸含量的差异.方法对羽化后5天两地理株白纹伊蚊分别用DV-70型紫外分光光度议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6300型测定色氨及其余17种氨基酸含量,并比较两地理株间的差异.结果海南株与北京株均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存在量上的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氨基酸含量可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否与白纹伊蚊不同地理株对登革病毒易感性的不同有关值得深入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