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热病为何又开始流行

    作者:蒋荣猛

    黄热病是个“古老”的疾病,从被发现已有300多年历史.以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一直没有黄热病病例报告,甚至有传言说,亚洲人不会罹患黄热病.但随着近期我国发现亚洲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看,黄热病并不会区分人种.没准以往就有,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我国南方部分省市有可以传播的埃及伊蚊分布,而且我国和黄热病流行区的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商业贸易和旅游往来,输入性病例造成本土传播的风险一直存在.

  • 国际蚊虫防制会议的建议——埃及伊蚊(登革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的防制和综合蚊虫防制

    作者:屠宇平

    几十年来,受登革热侵犯的国家一直常规地进行着埃及伊蚊的防制.这项工作主要是向幼虫的滋生地施洒杀虫剂;毁坏不需要的容器;人群的宣传教育.在疫情期间,再加上喷洒杀虫剂,杀灭成年蚊虫.

  • 防蚊灭蚊宣传知识要点

    作者:

    一、蚊子可传播哪些传染病?蚊子可传播疟疾、乙脑、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多种疾病,其中寨卡病毒病主要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埃及伊蚊分布于我国海南省、台湾南部、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分布于北至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西至陕西省陇县和宝鸡市,西南至西藏墨脱一线及其东南侧大部分地区.

  • 雷州半岛埃及伊蚊的分布、生态、密度与季节消长的研究

    作者:蔡传烈;王爱民;许炳芬;林径馨;陈锦春

    [目的]掌握雷州半岛埃及伊蚊的本底情况,为做好黄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的预防和传播媒介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指数调查法对雷州半岛的埃及伊蚊的种群分布、生态、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分布:埃及伊蚊仅发现于雷州半岛西海岸的企水镇和乌石镇.生态:具有严格的家栖性,孳生环境简单,仅孳生于居民住宅和渔船的生活及饮用水容器中,如水缸、水柜等;密度:埃及伊蚊疫点中,共调查210户、427处孳生地;其中阳性户92户、阳性孳生地114处.平均密度:房屋指数43.8%、容器指数26.7%、布雷图指数54;在同一疫点不同环境(χ(1 2)=16.88,P《0.005)和不同疫点相同环境(χ(2 2)=22.19,P《0.005)埃及伊蚊密度对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季节消长:一年四季均可繁殖生长,四季密度高低依次为:夏、春、秋、冬.夏季为高峰期,冬季为低谷,呈单峰形.[结论]雷州半岛存在传播黄热病、登革热等热带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其分布局限于沿海地区、密度高.需随时做好媒介监测和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时控制传播媒介密度和孳生,防患于未燃.

  • 福州口岸入境船舶上首次发现埃及伊蚊及其携带的病原体

    作者:陈佳木;李亚伦;李平航;周天喜;吴青;蔡亨忠;张建庆;黄恩炯

    [目的]通过加强入境船舶医学媒介监测,防止新蚊种、蚊媒传染病传人和传播.[方法]对入境船舶的积水容器进行蚊幼虫监测,并采样送实验室进行形态学鉴定,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等病原检测,对船舶实施灭蚊等卫生处理,对船员施行流行病学调查、体温检测、医学检查等措施.[结果]全船发现9处积水,1处蚊幼虫阳性,积水4000ml,幼虫70条,羽化后经实验室鉴定该蚊幼虫均为埃及伊蚊,未检出登革热、基孔肯雅、西尼罗、乙脑等病毒.对该轮船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检查,未发现登革、基孔肯雅热、乙型脑炎、西尼罗热、黄热病等病人.对船舶实施灭蚊等卫生处理措施后,未再发现成蚊和蚊幼虫.[结论]埃及伊蚊属福州地区外来蚊种,是传播黄热病、登革热等热带病的重要媒介.提示福州口岸应提高防范意识,特别应加强来自蚊媒传染病疫区船舶的蚊媒监测、卫生处理工作.

  • 用PCR-HRM方法快速区分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作者:滕新栋;顾长美;曲德鑫;陈晓光;张涛;张瑾;徐翮飞;张娟;徐颖

    目的 建立快速区分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PCR结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HRM)方法.方法 设计针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线粒体ATP6和Cytb基因的2对通用引物,用PCR-HRM方法区分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结果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ATP6和Cytb基因均扩增出不同形状的曲线,蚊种区分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采用基于ATP6和Cytb基因的PCR-HRM能准确快速区分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可作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不完整样本的鉴定方法.

  • 日本输入性登革热案例调查

    作者:戴俊;胡龙飞

    1 简介登革病毒(黄病毒家族科)是热带传染病的重要的病原体之一.日本境内目前没有发现埃及伊蚊和登革病毒.东南亚、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等国家地区是许多日本游客热衷的旅游地,而这些地区的登革热病例有所增加.随着到上述地区旅游人数的增多和当地登革热个案数的增加,对游客的建立在风险评估和传染病学资料基础上的旅行前的医学指导非常重要.与此同时,前往登革热疫区航班的增多亦增大了携带病毒的蚊媒输入日本的可能性.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这些蚊媒很快获得了在日本度过寒冬的能力.甚至以往登革热爆发(1942~1945年),本土的白纹伊蚊亦可能具有传播疾病的能力.

  • 冬季气候变暖对海南省登革热流行潜势的影响

    作者:俞善贤;李兆芹;滕卫平;蔡剑

    目的评估冬季气候变暖对海南省登革热流行潜势的影响程度.方法利用海南省8个气象站历年1月份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海南省冬季气候变暖的趋势和幅度.以21℃作为适于登革热传播的低温度,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评估气候变暖对海南省登革热流行潜势的影响,并从虫媒与流行病学方向对其进行解释.结果海南省冬季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东方的气温上升幅度大,为1.4℃,珊瑚岛气温上升幅度小,为0.5℃,其他各站的气温变幅大都在0.7~1.3℃之间.至2050年,21℃等值线大北移距离可达190 km左右,近乎跨越海南省南北距离的6/7;在埃及伊蚊日存活率P=0.89情况下,位于海南省北部的琼海也具备了登革热终年流行的气温条件.结论冬季气候变暖将使海南省半数以上的地区到2050年将具备登革热终年流行的气温条件.相应地区也应注意加强冬季登革热的监测预防工作.

  • 埃及伊蚊唾液腺激肽Sialokinin I基因的克隆

    作者:朱礼华;赵彤言;陆宝麟

    唾液腺激肽是埃及伊蚊唾液中的舒血管物质,不仅在蚊虫吸血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还可能具有调节宿主细胞免疫的功能.本研究用PCR方法从基因组DNA扩增出唾液腺激肽的基因并进行了克隆测序,发现与报道的埃及伊蚊相应基因序列有几个碱基的差异,同源性97.8%,但成熟肽部分序列未发现差异,这一部分基因序列人工合成克隆入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载体进行了融合表达,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 埃及伊蚊表皮结构基因AaCPR100 A序列特征和表达特性分析

    作者:陈静;张磊;卢浩然;从军灏;商子昂;廖承红;韩谦

    AaCPR100A是本实验室从埃及伊蚊RNAseq数据库中获得的预测与表皮结构相关的基因.本文拟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埃及伊蚊表皮AaCPR100A基因的序列特点,并分析其在埃及伊蚊的时空表达特征.埃及伊蚊表皮AaCPR100A蛋白序列AaCPR100A ORF长度为765 bp,编码25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为28.6 kDa,1~16位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表皮蛋白CPR家族中的RR-1基序.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 致倦库蚊、 冈比亚按蚊和黑腹果蝇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72%、61%、54%.qRT-PCR结果显示AaCPR00A基因在表皮和卵期表达量高,并随发育阶段呈现显著递减变化.结果表明,埃及伊蚊AaCPR100A表达具有时空和组织特异性特征.

  • 实验感染登革Ⅱ型病毒的2种蚊媒RT-PCR检测defensin A结果分析

    作者:刘先凯;赵彤言;朱礼华;董言德;陆宝麟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在经口大剂量感染登革Ⅱ型病毒1天、2天、3天和11天后,用RT-PCR方法都未能在其体内检测到defensin A的mRNA的表达,提示登革Ⅱ型病毒感染其有效媒介宿主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后并不诱导defensin A的表达,或者表达量极低用RT-PCR方法不能检测到.

  • 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蚊蛉蚋记录

    作者:瞿逢伊

    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广东省南海岸珠江口西南侧,包括澳门半岛(Macau)、凼仔岛(Taipa)和路环岛(Coloane),陆地总面积约24.18km2。自明嘉靖32年(公元1553年)以来,澳门长期受葡萄牙殖民统治,该地区医学昆虫资料在国内极少报道,现综合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前国外文献中蚊、蛉、纳采集鉴定记录作综述报道。1 蚊类  澳门地区的蚊类,据1921~1995年文献报导,总共记录9属35种(Leitao,1921;Kwoh,1948;Morais,1983;Easton,1992,1994;Ramos,1990,1994;Ramos et al.,1994/1995,1997),其中早年(Leito,1921;Kwoh,1948;Morais,1983)记录的7种蚊类:埃及伊蚊、杰普尔按蚊、卡瓦尔按蚊、多斑按蚊、微小按蚊、棋斑按蚊及棕头库蚊在1994年的调查中未有发现,可能由于环境变迁,密度极低或绝迹。现将澳门地区已知蚊种及其采集地点记述如下:  1.中华按蚊Anopheles (Ano.) sinensis Wiedemann,1828:澳门、凼仔、路环  2.杰普尔按蚊An. (Cel.) jeyporiensis James,1902:澳门  3.卡瓦尔按蚊An. (Cel.) karwari (James,1902):澳门  4.多斑按蚊An. (Cel.) maculatus Theobald,1901:澳门、凼仔、路环  5.微小按蚊An. (Cel.) minimus Theobald,1901:澳门、凼仔  6.棋斑按蚊An. (Cel.) tessellatus Theobald,1901:澳门  7.东乡伊蚊Aedes. (Fin.) togoi (Theobald,1907):凼仔  8.埃及伊蚊Ae. (Stg.) aegypti (Linnaeus,1762):澳门  9.白纹伊蚊Ae. (Stg.) albopictus (Skuse,1894):澳门、凼仔、路环  10.白-W伊蚊Ae. (Stg.) w-albus (Theobald,1905):凼仔  11.骚扰阿蚊Armigeres (Arm.) subalbatus (Coquillett,1898):澳门、凼仔、路环  12.巨型阿蚊Ar. (Lei.) magnus (Theobald,1908):凼仔、路环  13.二带喙库蚊Culex (Cux.) bitaeniorhynchus Giles,1901:凼仔、路环  14.棕头库蚊Cx. (Cux.) fuscocephala Theobald,1907:澳门  15.棕盾库蚊Cx. (Cux.) jacksoni Edwards,1934:路环  16.伪杂鳞库蚊Cx. (Cux.) pseudovishnui Colless,1957:澳门、凼仔  17.致倦库蚊Cx. (Cux.) quinquefasciatus Say,1823:澳门、凼仔、路环  18.海滨库蚊Cx. (Cux.) sitiens Wiedemann,1828:凼仔  19.三带喙库蚊Cx. (Cux.) tritaeniorhynchus Giles,1901:澳门、路环  20.迷走库蚊Cx. (Cux.) vagans Wiedemann,1828:凼仔  21.杂鳞库蚊Cx. (Cux.) vishnui Theobald,1901:澳门  22.白胸库蚊Cx. (Cui.) pallidothorax Theobald,1905:凼仔、路环  23.叶片库蚊Cx. (Eum.) foliatus Brug,1932:凼仔  24.马来库蚊Cx. (Eum.) malayi (Leicester,1908):凼仔  25.幼小库蚊Cx. (Lop.) infantulus Edwards,1922:凼仔  26.红胸库蚊Cx. (Lop.) rubithoracis (Leicester,1908):凼仔  27.苏门答腊库蚊Cx. (Lop.) sumatranus Brug,1931:凼仔、路环  28.褐尾库蚊Cx. (Lut.) fascanus Wiedemann,1820:澳门、凼仔、路环  29.贪食库蚊Cx. (Lut.) halifaxii Theobald,1903:凼仔  30.常型曼蚊Mansonia (Man.) uniformis (Theobald,1901):路环  31.詹氏小蚊Mimomyia (Mim.) chamberlaini Ludlow,1904:凼仔  32.蛛形杵蚊Tripteroides (Pah.) aranoides (Theobald,1901):凼仔  33.安氏蓝带蚊Uranotaenia (Ura.) annandalei Berraud,1926:凼仔  34.麦氏蓝带蚊Ur. (Ura.)macfarlanei Edwards,1914:凼仔  35.澳门巨蚊Toxorhynchites (Tox.) macaensis Ribeiro,1997:澳门、凼仔、路环  以上蚊种记录中除澳门巨蚊(Ribeiro,1997)外,在我国均曾有记载,但均缺澳门分布记录;另据近年研究我国以往报道的白-W伊蚊和杂鳞库蚊均属误订,现分别订正为股点伊蚊模拟亚种Ae. gardnerii imitator (Leicester,1908)和伪杂鳞库蚊(陆宝麟等,1997a,b)。由上可见澳门地区报道的白-W伊蚊和杂鳞库蚊在我国蚊类记录中应属存疑蚊种,尚需进一步鉴定确认。

  • 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登革2型病毒C6/36细胞和埃及伊蚊复制动态研究

    作者:朱小娟;郭晓霞;李春晓;汪中明;邢丹;董言德;阎婷;苏建新;王刚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FQ-PCR)方法,检测感染登革病毒C6/36细胞1~7d及感染埃及伊蚊1、3、5、7、9、11、13 d后,病毒在细胞和蚊虫体内增殖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增加,登革病毒增殖出现规律性变化.登革病毒在感染细胞1~2d后增殖不明显,3d后病毒开始大量复制达到高峰,但6d后有所下降.在蚊虫体内1~7d病毒增殖不明显,9d开始快速复制达到高峰,但11~13 d后下降至病毒载量稳定.实验表明登革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增殖的佳时间在接种病毒3d后,在蚊虫体内9d开始快速复制达到高峰增殖,到11 ~13 d后蚊虫体内病毒增殖稳定波动.

  • 埃及伊蚊钠通道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作者:吴家红;赵彤言;董言德;陆宝麟

    电f依赖性钠离子通道是许多神经毒性药物的作用靶标.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利用简并引物从埃及伊蚊中扩增的钠通道基因片段为4609bp,编码1 536个氨基酸,经Clustal软件分析发现与黑尾果蝇钠通道基因(para)和家蝇钠通道基因(Vsscl)有很高的相似性(80%,78%).

  • 中国内地寨卡病毒病输入传播风险评估研究

    作者:张文慧;赵国平;姚宏武;樊正伟;肖丹;李新楼;方立群

    2016年全球寨卡病毒病疫情暴发,使我国面临一定的输入传播风险.本研究基于2016年全球寨卡病毒病报告疫情数据、全球国际航班客流量数据和我国云南和广西边境口岸分布等数据,通过计算输入风险指数评估我国主要城市寨卡病毒病输入风险.应用生态位模型预测中国当前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的分布区域,结合内地主要城市寨卡病毒病输入风险指数、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的分布概率等数据,计算主要城市寨卡病毒病输入后继发本地传播风险指数,评估本地传播风险.研究表明北京、上海和广州经国际航班输入寨卡病毒病的风险高;云南省德宏州、临沧市和西双版纳州以及广西防城港市和北海市经陆运口岸输入的风险较高;需加强口岸检疫,及时发现病例.仅考虑埃及伊蚊在该病传播中发挥作用,海口、三亚和湛江存在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风险.云南省德宏州、临沧市两地在3-11月份如发生陆运口岸输入寨卡病毒病,存在经埃及伊蚊引起本地传播的中等风险.这些城市需要加强人群和伊蚊的监测,以利于早发现疫情、及早采取防蚊灭蚊等防控措施.

  • 埃及伊蚊腺苷脱氨酶相关基因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作者:吕清巧;翟慧;颜凤;程金芝;吴家红;商正玲

    为了筛选和鉴定埃及伊蚊全基因组中腺苷脱氨酶相关基因,并分析其在蚊虫不同发育时期、雌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本文运用模式昆虫黑腹果蝇Dm-ADA基因的ADA结构域序列在NCBI埃及伊蚊全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并鉴定埃及伊蚊ADA相关基因,采用ExPASy在线相关工具包分析其理化性质和结构域,运用SignalP4.0预测信号肽,结合使用GeneDoc和Mega6.0软件包进行同源性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构建.首先提取埃及伊蚊不同发育时期(卵、Ⅰ ~Ⅳ龄幼虫、蛹、未吸血雌蚊、雄蚊)、雌蚊不同组织(唾液腺、中肠、脂肪体和卵巢)RNA并逆转录为cDNA,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 (qRT-PCR)方法对埃及伊蚊不同发育时期和雌蚊不同组织表达谱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从埃及伊蚊全基因组中获得3条具有完整开放阅读码框的ADA相关基因(Aa-ADAL、Aa-ADGF-A、Aa-ADGF-B);尽管不同物种ADA基因家族成员间相似性较低,但8个酶活性位点高度保守.Aa-ADAL在2龄幼虫期(7.88)、卵巢(8.05)高表达;Aa-ADGF-A在3龄幼虫期(7.25)高表达;Aa-ADGF-B在雌蚊唾液腺(10.07)显著高表达.经分析,2条属于ADA2/ADGF亚家族,1条属于ADAL亚家族.

  • 埃及伊蚊对重要黄病毒易感性研究概况(一)

    作者:郑学礼;罗雷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是黄热病(Yellow fever,YF)和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分布于世界各地.我们就埃及伊蚊种群遗传、媒介感受态的生理遗传、蚊与黄病毒相结合的受体、环境因素对虫媒病毒传播的影响、埃及伊蚊对黄病毒媒介感受态变化、绘制控制埃及伊蚊对黄病毒媒介感受态的基因图、埃及伊蚊媒介感受态遗传、鉴定控制埃及伊蚊媒介感受态的基因等方面的研究,做出综述.以加强下列关键问题:Aedes aegypti种群当中媒介感受态多少变化归因于遗传效应,环境因子引起变化如何.在这些遗传位点等位碱基,如何决定感受态?如何探索遗传和环境成分影响自然种群内媒介感受态.

  • 蚊虫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长强;谭伟龙

    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的迅速发展和冈比亚按蚊、埃及伊蚊及致倦库蚊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蚊虫蛋白质组学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综述了蚊虫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并涉及到蚊虫的生理发育、免疫调节、摄食及行为活动等重要的生物学问题;为其他蚊虫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及蚊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 登革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美德;赵彤言;陆宝麟

    登革热(Dengue Fever,DF)和登革热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均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流行病,登革病毒在自然界中以4种不同的血清型存在,自然宿主是人和低等灵长类动物,主要由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与白纹伊蚊(Ae.albopictus)作为传播媒介,是重要的虫媒病毒病;它广泛流行于全球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在我国则多发于台湾、海南、广东等沿海省分(Pinheiro and corber,1997).

  • 云南省登革热媒介埃及伊蚊入侵扩散现状

    作者:石清明;赵彤言

    全球化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暖,为媒介生物的扩散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埃及伊蚊是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之一,云南省历史上未有过埃及伊蚊的记载,但自2002年2月首次在云南省发现以来,现已在瑞丽、芒市、勐腊、勐海、景洪、盈江、陇川、泸水、耿马等地陆续发现,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本文拟从云南自然地理状况、埃及伊蚊的主要习性及在云南省境内的入侵扩散历程及其与云南省近年来的登革热暴发疫情关系、埃及伊蚊的防治策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予以综述.

120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