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拟除虫菊酯对大鼠脑组织单胺类含量的影响

    作者:蔡红梅;石年;李龙;李涛;刘毓谷

    目的观察氯菊酯和溴氰菊酯两种不同类型拟除虫菊酯对大鼠脑组织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经腹腔注射给予氯菊酯(100mg@kg-1@d-1)和溴氰菊酯(12.5 mg@kg-1@d-1),5 d后取脑组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区域(大脑皮层、海马和脑干)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氯菊酯组和溴氰菊酯组大脑皮层、海马和脑干中NE含量增加.氯菊酯组大脑皮层和脑干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海马DA含量增加(P<0.05)溴氰菊酯组大脑皮层和脑干DA含量变化类似于氯菊酯组.氯菊酯组和溴氰菊酯组大脑皮层5-HT含量显著升高(P<0.05).氯菊酯组海马5-HIAA水平显著降低(P<0.05).例如:对照组、氯菊酯组和溴氰菊酯组大脑皮层NE含量分别为(0.53±0.08)、(0.77±0.04)、(0.94±0.05)nmol/g.结论氯菊酯和溴氰菊酯能影响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递质水平.

  • 绍兴市城区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敏感性测定

    作者:何学军;潘国绍;陈理

    目前化学杀虫剂是防治德国小蠊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具有速杀特效、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一种杀虫剂长期连续使用会使小蠊对该药产生抗性,同时又污染环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掌握小蠊抗药性的发生及发展趋势是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的依据.我们于2004年5月,采集绍兴市不同地区、不同场所的小蠊野外品系,测定对常用杀虫剂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残杀威的敏感性.

  • 7种驱避剂驱蚊效果实验观察

    作者:史卫国;徐之明;黄清臻;崔安义

    目的:实验观察7种驱避剂驱蚊效果.方法:将标准驱避剂避蚊胺与氯菊酯和高分子聚合物缓释剂相结合,研制成PD-Ⅰ、PD-Ⅱ、PD-Ⅲ型长效驱避剂,在实验室对白纹伊蚊进行驱避效果试验,与Deet原油及3种市售驱避剂的驱避效果比较.结果:人体按1.5μl/cm2或1.5mg/cm2处理,PD型驱避剂对白纹伊蚊的平均有效驱避时间达10~11h,使用12h后的有效保护率分别为92.3%、91.2%和88.3%,优于其它3种驱避剂和Deet原油.结论:PD型驱避剂使用方便,无油腻感,效果较好.

  • 德国小蠊对氯菊酯的抗性及抗性消退研究

    作者:曹敏;孙锦程;林永丽;郝蕙玲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对氯菊酯的抗性和抗氯菊酯德国小蠊的抗性消退.方法果酱瓶药膜法.结果对氯菊酯3年抗性监测,8个调查点的抗性倍数为0.59~7.93;抗氯菊酯德国小蠊不接触杀虫剂,培育至第4代,抗性消失37.22%,第8代抗性消失69.74%,第10代抗性消失85.79%.结论福建调查点的虫株对氯菊酯已产生抗性,部分调查点的抗性呈上升趋势.抗氯菊酯德国小蠊虫株由中等程度抗性转变为低抗性至基本消失需要3年.

  • 两种增效剂对氯菊酯的增效研究

    作者:曹敏;江雪峰;林永丽;郝蕙玲;孙锦程

    目的:了解氯菊酯与增效剂的复配对德国小蠊的毒效.方法:果酱瓶药膜法.结果:当使用27.0 mg/m2氯菊酯时,对抗氯菊酯德国小蠊品系的KT50为47.21 min,48 h死亡率为64%;加入不同剂量的S2和S1后,KT50分别为31.89~38.66 min和24.08~32.47 min,增效倍数分别为1.22~1.48倍和1.45~1.96倍,48 h死亡率均为100%.结论:两种增效剂能提高氯菊酯的灭蜚蠊效果;S1比S2对氯菊酯的增效作用强.

  • 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对杀虫剂抗药性的调查研究

    作者:赵明惠;冉鑫;李春晓;赵彤言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对常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合理有效地使用化学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滤纸接触筒法测定成蚊对10 000 mg/L溴氰菊酯和10 000 mg/L氯菊酯的1h击倒率和24 h死亡率.结果 北京市、河北和海南省淡色库蚊及致倦库蚊在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区分剂量下的24 h死亡率均<80%,均为抗性种群.7株淡色库蚊对10 000 mg/L氯菊酯的24 h死亡率均<50%;13株蚊虫对10 000 mg/L溴氰菊酯的抗性高低不一,24 h死亡率1%~66%不等.结论 北京市、河北及海南省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产生了高抗性,蚊虫抗药性的产生与杀虫剂的使用密切相关,在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工作中要科学合理用药,开展抗药性监测,采取适当措施延缓蚊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 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杀虫气雾剂中残杀威、氯菊酯、氯氰菊酯的含量

    作者:李洁;张应阔;姜志宽;钱万红

    目的:快速测定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残杀威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氯菊酯、氯氰菊酯在杀虫气雾剂配方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方法:气相色谱法.结果:色谱柱为2% SE-30/Chromosorb W HP,以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为内标.在所建立的色谱操作条件下,三者可同柱达到良好分离,残杀威、氯菊酯与氯氰菊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6%、0.41%、0.43%.结论:气相色谱法测定气雾剂中杀虫剂的含量简便、快速、准确.

  • 含EBT、胺菊酯及氯菊酯的杀虫混剂同柱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作者:李洁;钱万红;张应阔

    目的:同柱测定杀虫混剂配方中有效成分EBT、胺菊酯与氯菊酯含量.方法:气相色谱法,色谱柱选择为2%SE-30/ChromosorbWHP(60~80目),以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为内标.结果:测得EBT、胺菊酯与氯菊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62%、0.61%、0.73%;平均回收率各为101.41%、102.12%、101.20%.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 氯菊酯在皮肤上的残留率与时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大鹏;钱万红;姜志宽;张应阔;顾健;孙俊

    目的:观察氯菊酯在人皮肤上的残留率.方法:气相色谱法.结果:氯菊酯在人皮肤上的残留率因涂布部位不同而异;加入阻滞吸收剂可减少该药的衰减.结论:该药在皮肤上的残留率与时间(h)的对数值呈一定的负相关性,而在玻璃表面则无相关性.

  • 9种杀虫剂对旅客列车德国小蠊的药效测定

    作者:李凡;陈敏明

    为了解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药效,1998年10月至1999年3月在实验室对敏感品系及自然品系德国小蠊用9种杀虫剂进行了药效测定。1 材料与方法1.1 杀虫剂 94%氯菊酯原油、97%高效氯氰菊酯原粉、94%氯菊酯原油、92%胺菊酯原粉,江苏农药研究所提供;98%溴氰菊酯原粉、40.7%毒死蜱乳油、92%敌敌畏原油、80%敌百虫结晶粉,国家农药测试中心提供;97%残杀威,湖南化工研究院提供。1.2 试虫 (1)敏感品系德国小蠊雄性成虫,本站饲养室提供;(2)自然品系德国小蠊,于沈阳-杭州(335/336次)旅客列车上捕获,带回饲养室饲养繁殖,取子1代雄性成虫供试。1.3 测定方法1.3.1 半数击倒时间(KT50)测定采用药膜接触法,每种药重复测试两次,结果以小二乘法计算KT50及95%可信限。

  • 北方地区燃放烟雾熏杀法灭蟑效果研究

    作者:张宗一;封燚;辛明霞;吕勤学;王秀文;杨春燕;高东召;郭桂英

    蜚蠊在我区侵害率由1994年的8%上升为29.97%,重点行业(餐饮业)高达51.07%;自1998年以后,侵害范围扩展到一般行业及居民区,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活环境及经济的发展.1 材料和方法用0.3%氯菊酯乙醇液作药激法诱导剂.燃放烟雾熏杀法,采用承德市卫生防疫站与保定市阳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生产的乃克杀烟剂,主要有效成分为3.5%高效氯氰菊酯.1.1 蜚蠊侵害现状调查采用药激法即0.3%氯菊酯乙醇液喷洒蜚蠊滋生栖息场所,观察激出的成、若虫数量,并进行捕捉,收集后分类,按照全国爱卫会灭蜚蠊考核办法,随机抽查房间2 000间,其中重点房1 200间,一般单位400间,居民住宅400间.根据药激法计算各不同场所蜚蠊侵害率.

  • 不同配方的杀虫气雾剂灭效观察

    作者:陈志龙;刘大鹏;张爱军

    目的对2003年送检产品进行效果测定.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 13917.2-92、GB 13917.8-92、GB/T 17322.2-1998、GB/T 17322.11-1998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以及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评价,对杀虫气雾剂进行实验室、模拟现场检测.结果杀虫气雾剂主要配方的有效成分是氯菊酯、胺菊酯、氯氰菊酯,对蚊、蝇、蜚蠊的KT50分别在0.2~6.4 min之间,蚊、蝇24 h死亡率及蜚蠊72 h死亡率均在90%以上.结论以氯菊酯、胺菊酯、氯氰菊酯为主要配方的杀虫气雾剂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

  • 氯菊酯在水介质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作者:刘芃岩;陈晓冉;刘丽繁;田磊

    目的 探讨水环境中低浓度氯菊酯的光化学降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不同初始浓度(0.01、0.05、0.10、0.15 mg/L)、不同光源(300W汞灯、400W金卤灯、350W氙灯和太阳光)、不同水体条件(河水、湖泊水、地下水、纯水)下,进行氯菊酯的光降解实验,总结其降解动力学规律;在一定浓度的氯菊酯水溶液中,分别加入2,4-二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水杨酸-2-乙基己基酯、4-甲氧基肉桂酸辛酯4种有机物质和Fe3+、Mn2+、Cu2+、NO3-4种无机离子,对氯菊酯进行光降解实验.结果 初始浓度越高,氯菊酯的降解速率越快,半衰期越短;在汞灯和金卤灯下的光解速率明显高于氙灯,在太阳光下的降解慢;氯菊酯在4种水体中降解速率的大小顺序为纯水>地下水>湖泊水>河水.4种有机物质对氯菊酯的降解起到抑制作用,4种无机离子对氯菊酯的光解表现为光敏化.结论 氯菊酯在水环境中的光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水体及水体中的共存物质对氯菊酯的光降解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驱蚊不当会伤身

    作者:郝雪梅

    夏季让人讨厌的莫过于被蚊子“骚扰”了,立秋之后更是如此.所以,夏秋季防蚊虫叮咬是生活中的“重头戏”.但是,在各类防蚊驱虫产品中,许多产品除了浪费你的金钱外,还会威胁你的健康.[驱蚊服]有种化学物质氯菊酯被设计嵌入特制的衣服内,据说这种衣服能“驱蚊”.但此类服装经水洗后氯菊酯可能会渗出.这自然是提示说:当夏季人体大量出汗,该服装可能就会对健康构成威胁.

  • 氯菊酯对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蔡红梅;李龙;李涛;石年;刘毓谷

    为了研究氯菊酯对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的作用,采用腹腔注射,按200mg·kg-1·d-1分别给予大鼠氯菊酯1天、3天和5天后,测定氯菊酯对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亚硝酸根(NO2-)含量和环鸟苷酸(cGMP)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天组所测脑区NOS活性和cGMP含量无明显变化;3天组小脑NOS活性降低,大脑皮层和小脑cGMP减少,而海马cGMP明显增加;5天组大脑皮层和小脑NOS活性明显降低,小脑cGMP含量明显减少;3个时间组所测脑区NO2-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氯菊酯染毒持续时间不同对大鼠脑组织NO的作用不同,可能在其毒作用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 氯菊酯诱导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王素青;石年;周丽;陈亮;董杰;吴又桐;李涛

    目的为了进一步阐明氯菊酯(PM)的神经毒作用机制.方法用逆转录-PCR(RT-PCR)、斑点杂交、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氯菊酯对大鼠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结果大鼠一次大剂量[PM1,400?mg/(kg*d),ip]或反复小剂量[PM2,200?mg/(kg*d),ip]给予氯菊酯后,明显诱导其大脑皮层和海马的BDNF mRNA水平:RT-PCR表明PM1和PM2组大鼠皮层和海马BDNF mRNA诱导率分别为67%,81%和53%和54%.斑点杂交亦显示,PM1和PM2组皮层和海马BDNF的水平分别高出对照组57%,78%和36%,50%,且均表现为对皮层的诱导强于海马.而BDNF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氯菊酯对蛋白水平的影响与BDNF mRNA并不一致:流式细胞分析表明PM1和PM2组大鼠皮层BDNF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尤其是PM2组,其BONF蛋白水平是对照组的237%,然而海马BDNF蛋白量无明显改变;免疫组化结果与流式细胞分析基本一致,仅PM1组海马CA1区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高21%.结论氯菊酯诱导大脑皮层和海马BDNF的表达可能在其神经损伤修复中有重要意义.

  • 某地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

    作者:杨迎宇;李明珠;冷培恩

    淡色库蚊是我国重要的家栖蚊种,是卫生杀虫剂预防控制主要靶标生物[1].作为我区的主要优势蚊种,淡色库蚊不仅对人骚扰、吸血,还能生物性地传播班氏丝虫病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2],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灭蚊剂长期大量频繁地使用,会导致蚊虫抗药性的上升,加大了蚊虫防治的难度[3].敌敌畏、氯菊酯等农药及其商品制剂,是近20年来宝山区控制淡色库蚊的常用药物,为了逐步规范合理地选用控制蚊虫的药物,延缓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我们分别于2007和2009年的8月份开展了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现将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 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宋锋林;赵彤言;董言德;陆宝麟

    目的比较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生物学特性的差异. 方法在实验室观察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品系及敏感品系的吸血、繁殖和发育等生物学特性, 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 结果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品系吸血率低于敏感品系, 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均长于敏感品系, 卵期死亡率高于敏感品系. 以上各项, 两种品系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抗性品系相对于敏感品系的适合度为 0.58. 结论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品系表现出对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不利性.

  • 海口市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击倒抗性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王晓花;陈辉莹;杨新艳;林怡;蔡芳;钟汶兵;林春燕;赵伟;马雅军

    目的 了解海口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药性,并检测其击倒抗性(kdr)基因突变型,阐明抗性表型与kd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在海口新埠岛、龙塘镇、石山镇、白沙门和花卉市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应用浸渍法测定其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杀虫剂的敏感性,以抗性倍数确定抗性级别.对应生物测定的样品扩增和分析白纹伊蚊的kdr基因部分片段,采用x2检验比较抗性表型与kdr突变基因型的差异性.结果 海口白纹伊蚊花卉市场和白沙门群体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均产生抗性,花卉市场群体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高达436.36,为高度抗性.龙塘镇和石山镇群体对氯菊酯均为敏感,对溴氰菊酯的抗性为低度(9.09)或中度(18.18).新埠岛群体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均为敏感.在对应检测的317只白纹伊蚊的kdr基因中,发现1 534位点存在点突变,检测到2种突变等位基因(TGC/C、TCC/S).5种基因型和频率分别为野生型TTC/TTC(62.15%)、野生/突变型杂合子TTC/TGC(0.63%)和TTC/TCC(16.09%)、突变型纯合子TCC/TCC(20.82%)以及突变型杂合子TGC/TCC(0.32%).x2检验结果显示,接触菊酯类杀虫剂后敏感表型与抗性表型个体中,kdr基因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性表型群体中的kdr突变型基因型的频率(42.94%)大于敏感表型个体(31.97%).结论 海口市白纹伊蚊多个群体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同时存在抗性,抗性表型与kdr突变基因型密切相关.本研究首次记录了kdr新的等位基因TCC/S.

  • 氯菊酯经 IGF-I 信号通路对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

    作者:费娟;郑浩;于洋;孙宏;丁震;陈晓东;王彩生

    目的 首次探讨氯菊酯影响类固醇激素合成与IGF-I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小鼠睾丸间质瘤细胞株( MLTC-1)为染毒模型,讨论IGF-I信号通路在氯菊酯干扰孕酮合成中的作用.结果 随着氯菊酯染毒剂量增加,IGF-I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下,氯菊酯显著抑制孕酮合成,且呈剂量—反应关系;培养液中加入IGF-I下游通路的抑制剂:LY294002(PI3kinase/Akt通路抑制剂),孕酮合成趋势与不加抑制剂一致;U0126( MEK1/2通路抑制剂),可明显抑制孕酮合成的下降趋势.结论 氯菊酯干扰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可能涉及IGF-I信号通路.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